农业科技英语的论文

2022-05-07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农业科技英语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词汇好比学习英语的敲门砖,只有闯过词汇这一关才能对英语学习驾轻就熟。本文以词汇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并阐述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农业科技英语的论文 篇1: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中职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基础很差,通过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学英语的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生;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校本教材

当前中国最大的教育资源浪费就是英语教学,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研究生的考试,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了至关重要的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环节,但工作之后,英语与本职工作毫不相关,其利用率除去从事英语教学之外,尚不及5%。我们且不谈这种游戏规则到底给我们制造了多少罪恶,仅就中职英语教学方面来说,就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从中职生现状来看,中职生不应强调英语学习

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大多中职学生都是普通高中落榜进入中职学校的,实际上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文化课差就差在英语这门课上,在对我校2014级新入学的各专业84名学生的调查中显示:英语成绩79人不及格,及格率不到6%,有个别学生甚至英语中考成绩是个位数。他们的英语知识结构体系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学生英语基础之差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究其原因,他们本身就对英语有一种反感心理,这种心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他们往往是由最初的不太感兴趣,到反感厌恶,直到彻底放弃,进入中职的学生对英语基本持放弃的观点,听之任之的态度。今年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在我上第一堂英语课讲音标时全班就有90%以上说不会音标,音标是学习英语单词读音必须要掌握的,面对此景我只得从头把48个音标细讲并带读。我们不能把我们这些中职学生当作是一个已学了三年的senior student来对待,我们要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实际。

而实际上中职学生有一部分就是奔着该专业可以不学英语而来的,他们不是为今后的学习而学习的,他们完全是冲着一个饭碗而来的,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是以是否对这个饭碗有用衡量的,他们学英语就是他们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学习的需要。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注意不到这一点。反而是常常会不顾实际地用相对过难的内容去给他们讲课,导致他们进入“不懂不学、不学不会、不会就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所以,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采取对策,以适应实际的需要。

二、为适应实际需求,中职英语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1.正确对待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

我们的中职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而不是培养什么专业人才,更不是要培养英语类专业人士,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职生的英语教学中要有正确、客观的态度,不能求难求深,而应求易求浅。当然而今社会上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几乎凡考必考英语,学习英语似乎成了一种人才价值评判标准,这是社会畸形发展的缘故,这就要求我们团结起来强力呼吁招生改革淡化英语地位,高考英语以及社会上各种考试都实行“一刀切”,严重影响了大批有其他专长的人才脱颖而出。更影响了中职学校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因此,呼吁改革是我们每一位中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喜的是,目前的招生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高职单招单考将不对外语做统一要求,单考单招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中职学校可分级分专业强调英语学习

职高里有些专业,本身就很强调英语的学习,比如西餐烹饪、酒店管理、国际商务、导游等,在未来不仅不会削弱英语的学习,还会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级分专业进行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但也要做到尽量做到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行式,做到既不抑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

3.大力开发中职英语学习校本课程

中职英语教学要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教材的要求是较高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现用中职学校英语教材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情况。因此要大力开发适应本地本校本專业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开发一些与专业有关,对学生就业有益的教材,如,英文面试口语、旅游、宾馆服务英语等。这样才能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其内容的选择应切合生产、学习的实际,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目前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但我们可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实际需要为第一要素。

作者简介:霍翠香,山西祁县人,祁县职业高级中学英语教师,从事英语教学25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何小莉.对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4).

编辑 杨兆东

作者:霍翠香

农业科技英语的论文 篇2: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过级率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词汇好比学习英语的敲门砖,只有闯过词汇这一关才能对英语学习驾轻就熟。本文以词汇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并阐述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词汇教学 过级率 对策

词汇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是传递信息的有效载体,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从字词句开始的。英国著名语言教学专家D. A. Wilkins 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可见,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低的现状分析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英语教学-水平考试。本门考试由笔试和口试组成。笔试分为A级和B级两个等级,并且对英语的词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A级: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B级: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然而,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普遍较差,缺乏兴趣,学习方法落后,其词汇记忆环节尤显薄弱。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死记硬背单词表,背诵单词发音和中文意思,而很少联系语境。常常是背了就忘,即使记住了也不会使用。通过日常教学发现,基础差的学生根本记不住单词,基础好的也是当时记住,过段时间就忘。死记硬背所产生的乏味感常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或失去学英语的兴趣,死记硬背所带来的高遗忘率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并失去信心。因此,要他们学好英语,重中之重,就得从词汇入手。

2.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主观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再困难、再乏味的过程也会变得津津有味,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对待平时的英语学习,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英语学习中,为日后的等级考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进入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他们认为进入学校是为学专业技术,认为文化基础学习不重要,英语学习更不重要。另外,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甚至有些学生对进入的高校认识不足而产生失落感。因此,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内驱力。

3.学生备考态度逐渐降温。态度决定一切,有积极向上态度的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备考复习中,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他们都会精神饱满地面对英语学习。很明显,大一的学生对待英语考试的态度是积极的,大部分学生很重视第一次的考试,而越往后越缺乏像一年级学生一样的备考气氛和学习热情,上课时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答题的准确率有所下降,课下由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造成备考复习的时间压缩,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考级真题训练任务。

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的措施

1.加强思想引导,培养学习习惯。在艺术类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对待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和自己的前途,树立实用人才也是人才的正确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消除自卑和无望心理。讲明国家需要有外语能力的人才,掌握英语就意味着能阅读最新的科技及国内外的最新消息,从而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前途、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介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性质、考试要求和考试的重要性。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的习惯,以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主动完成作业、大声朗读、背诵、记忆的习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以词汇为例,很多学生抱怨单词难记,背过就忘,或者对大纲的词汇倒背如流,做题时却捉襟见肘,就是因为只知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单词的融会贯通。所以,学习词汇时一定要掌握它的读音、拼写、词义、词形变化、短语搭配及与近义词、形式词的区别等,教师同时要注意记忆单词方法的渗透,例如:语境记忆、语音记忆、联想记忆、构词法记忆、复习记忆等。在此介绍构词法记忆当中的词根分类记忆法和拆分记忆法。

词根分类记忆法是将零散的词根分为表动作的、形容的、名称的词根,根据其分类体系将同义词根进行集中记忆,然后又将该词根派生出来的单词划分为核心词和衍生词。按照这样的发散记忆模式识记,原本零散的词根和单词变成了一个简单易记的系统。拆分记忆法就是“靠已知记未知”,即把你所需要认识的单词拆分成自己已经认识的单词,再通过联想记忆。例如:kidnap是“绑架,诱骗,诱拐”的意思,此单词可拆分为kid/nap,也就是小孩(kid)贪在打盹(nap)的时候,被绑架(kidnap)。

总之,如何使记忆单词变得轻松而愉悦,实现快乐与学习完美的结合,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记忆保持得更长久,甚至是“过目不忘”!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动机层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如果学生没有自信学好或者是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么即使老师学识再渊博,也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如果要想学生对考级有信心,除了给学生讲授课堂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基础、引导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光盘、练习册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给学生多读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让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使学生在对话、课文理解正确和记忆的框架上建立声音图式,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语感。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与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交流和沟通,极大限度地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关心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3.结合学生基础,分批进行考试。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好及自控能力强的学生,建议在第二学期组织报名参加考试,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50%左右。对于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建议在第三、四学期组织报名参加考试,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35%左右。余下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有限,过级的困难最大,虽然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但影响却不小,这部分学生是提高全班过级率的主要障碍。因此,为了让这部分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较长时间的强化培训、一对一辅导、布置合理的作业内容、定期反馈——系统地复习语言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通过考试。

4.考前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强化训练计划,提高培训实效。考前两个月,教师应针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展开辅导训练。强化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知识强化复习为主,进行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的分类归纳和单项训练;第二阶段以技能强化训练为主,快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性言语练习;第三阶段以应考能力强化训练为主,扎扎实实地进行多种类型的模拟练习和真题测验,形成快速应变、反馈的习惯和技巧,熟悉卷面分布、掌握恰当的答题时间,使学生在心理上进入最佳状态。

三、结语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D.A.Wilkins.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2:3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冯庆荣.浅谈高职英语词汇教学[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 (2).

[4]蓝文浩,邹向辉.英语应用能力测试(A 级)应试策略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

作者:吴秀英

农业科技英语的论文 篇3:

浅析农科院校如何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一、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与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已经走过了六十二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尽心尽力,不倦地探索专业外语教学的规律,寻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编写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专业教材,为我国的外交、经贸、金融、文化、教育、新闻、科技、军事等部门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外语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时期。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外语专业教学自身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如思想观念的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以及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等。

英语专业的发展与现状对农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农科类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资源与其他类型院校的英语专业相比有很大不同, 因此只有建立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其办学特点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其他类型院校的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使其培养的学生在激烈的英语人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农科高校英语专业在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条件方面具备的优势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大纲明确地提出了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对“复合型英语人才”中“复合”内涵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李天普教授认为:复合应体现在学科间交叉、融合和渗透的基础上,复合型英语人才应既要熟练掌握英语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并能自觉地将其他学科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多元的思维方法和具有创新型的综合能力,成为市场经济需要的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在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一)丰富的学科门类为高等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近年来农科院校调整了专业结构,采取了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设置方式,使办学方向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这就为农科院校英语专业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农科院校在农科专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一贯保持着跨学科研究的传统,有利于培养特殊农科英语人才。

(三)农科院校英语专业生源中,有一部分在高中阶段是学习理科的,具备良好的理工科基础知识,加以专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利于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复合。这就为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主观条件。

(四)农科院校的理科教学投入大,要求高,历史长,经验广,文化氛围浓。相较于理工科而言,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历史较为短暂,教师队伍年轻化,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创新的意识也比较强。在浓厚的农科文化氛围中,有利于融合英语和农科的教学,有利于农科英语教学的深化。

三、农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农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特别是要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的农业知识、经贸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这要求农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立足于培养创新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杜绝仿照专门的外语院校、综合院校设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利用自身的综合背景和已有的应用型学科的优势建立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方能体现鲜明的英语办学特色和英语专业设置在农科院校中的意义。

因此,农科院校英语办学应符合复合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农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坚持以英语学科为基础,打破传统的人文类、理工类的传统界限,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坚持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道路。如,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科选择:英语+农学,英语+旅游+计算机,英语+外贸+法律,英语+教育,英语+农学+法律等,形成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

针对现存的问题,根据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农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扎实的英语技能为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引导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提升优良的综合素质。

农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结合英语专业的特点、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首先,应保持对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学习课程进行调整充实,重点突出,并将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地道的英语写作能力、娴熟的双语互译能力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其次,要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农科院校英语专业除了在英语学科内设置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翻译、英美报刊、外台选听、国际贸易等课程外,应充分利用农科院校各类农业类学科齐全的有利条件,与本校有农科专业的学院合作,开设农科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并与英汉互译实践相结合予以指导,形成农业科技翻译和农业经贸翻译的特色。以“英语+方向”为结构特征的课程设置力求避免简单叠加,而是优化组合。在英语专业框架下提供的多重选择,为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就业能力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四、积极实施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培养新世纪复合型农科英语人才,农科院校英语专业应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开展教学评估活动,旨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尽量施行小班教学,采用讨论、汇报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发展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能。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育领域的运用,开发各种英语与农科专业相结合的教学软件,改变课堂教学单靠“教材黑板粉笔”的局面,实施课堂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积极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有效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探索性学习。

(五)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咨询者,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建立农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应采取鼓励老师积极攻读国内外学位,参加一些与农科类专业相交叉的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和科研活动等措施,建立高水平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自己的丰富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启发和影响学生。

结束语

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狭隘,大多局限于教师导游。而农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两方面的竞争力远不如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了使农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使农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多元化(如:能够胜任中外合资公司或农资公司的贸易翻译),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的发展主动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使学生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农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之路是永无止境的,但农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不变的: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完成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 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王中舰,胥钦. 农业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青年文学家,2009(1).

[3]李韬,顾世梁,张明艳 . 农科专业英语教学探析.

[4]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 陈建平. 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

[5]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 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6]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作者:欧阳稻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区服务业分析论文下一篇:能源消费碳排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