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1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小学阶段正是性格养成、认识世界、知识启蒙的重要时期,当前有许多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消极的对待生活,无法面对挫折困难,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学生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对他们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谈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传统教育的功利化使得中学教育缺少了人文关怀,缺少了生命教育的渗透,因此生命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有哪些呢?①功利化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②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③封闭性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限制了学生生命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命;生命教育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基础教育所应关注的问题当然必须是人的问题,是人的生存、生活、生命价值等问题。然而,由于科学理性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观重外物而轻视生命本体,生命意义的缺乏和丧失使课堂教学变成为一种训练活动,成为一种知识中心主义的课堂。“它把语文教育丰富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都统一到知识性这一层面上”,这种课堂教学除了强化知识外,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那么,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有哪些呢?

一、功利化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迎接考试而进行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把知识作为一种符号或标签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考试时再把这些符号或标签“粘贴”到所需的地方,以此来证明学生对知识的拥有。考试只是对学生记忆力的检测,而对其他方面能力的考查却无从谈起。这样,学生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培育,造成了学生能力的片面发展,学生的完整生命被肢解,甚至被扼杀窒息。正所谓“从根本上失去了对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的关怀”。正如,学生在看《鲁宾逊漂流记》和《老人与海》时,领略不到人对自然的无限魅力、对自我的挑战。这种只追求表面上完成阅读教学目标,而忽视挖掘书本深处存在的真、善、美、爱等最有核心价值的东西,显然是违背了“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生命和发展”的宗旨。

二、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居主体地位,教师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则是低声下气,彼此间很难进行交谈,结果导致师生之间的情感得不到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那种阅读教学只是机械、简单地传授知识,教学目的也只注重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这种教学观是把师生之间的关系看作“人—物”关系。这样的教学情境不注重人的生命,只是把教育作为一种工具,一种使一个民族借此得以延续进步、个体得以获得一定素质而在以后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工具。这样下去就会使学生丧失作为“人”而应该具备的生命的完整性,结果沦落为某种技术得以延续的中介。

三、封闭性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限制了学生生命的发展

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中学生的个人日常生活几乎被“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冷漠环境所封锁。学校老师和家长几乎都一样,只是关心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漠不关心。本来现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可以为他们开辟一块崭新的天地,让他们与外界沟通,从而接受新鲜事物,使他们内心的压力和困惑能够通过这些优秀的语文阅读教材来进行疏导。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也只是进行一些理性分析和训练,这样就给中学生本已紧缩的心灵又筑了一道“围城”。那么,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我们如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呢?

1.在设定阅读教学的目标上要彰显对生命的发展。教育本身应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能把受教育者的学生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来进行培养。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整而丰富内涵的“人”来培养,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首先是在培养“人”。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以自己生命的体验、情感和意识与课文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在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

2.通过情感的影响,使学生领悟而重视生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构建甚至去创造,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或索取。以描写人们之间“友情”的文章为例,不管是屠格涅夫笔下充满“母性”情感的麻雀,还是朱自清笔下凝重而酸涩的“父亲”的背影,虽然都是中学课文中的名篇,但学生们在自主阅读中同样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独特”感受。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亲人,但“爱”的主题会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进行不同的演绎和描写。在这里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可以感受、体验到这种情感的真实存在,父亲的“沉默”是“爱”,母亲的“唠叨”也同样是“爱”,“放弃”也是爱,“牺牲”是“爱”,文章的本意并不是把“爱”给格式化、模式化,而是把“爱”引申到更加丰富的体验中,这正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解、感悟、反馈生命。

3.通过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的意象促使其欣赏生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界充满生命力的种种意象,从自然界每一个生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欣赏自然界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生命。其实,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具有生命,在世界万物逐步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人类悄然走在了前面,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但是,当我们再次走近、亲近自然时,我就会感到震惊:因为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那么地顽强,无论它周围的环境是多么不适于生存,但只要有一丝适于生命存在的土壤,它们就能够顽强地活下去。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体验生命的美好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的落实,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张遵光

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简析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性格养成、认识世界、知识启蒙的重要时期,当前有许多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消极的对待生活,无法面对挫折困难,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学生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对他们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利用语文课程自身优势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们能够热爱生活,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面对生活,遇到困难不害怕坚持到底,能够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表现出生命的独特魅力,学会珍惜一切生命,爱护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减少学生产生轻生的念头[1]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人的多次生命活动组成了生命的全过程。生命全过程的质量由多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所以,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生命教育就是关怀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功利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有的内容则重点讲解,没有的则忽略不讲,老师上课的时候只传授与考试相关的阅读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是按照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对语文阅读知识的了解还很片面,没有掌握到语文阅读的内涵,只能照本宣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

(二)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学方式也是采用粉笔,黑板等传统根据进行板书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使课堂缺乏激情,老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参与感,就会产生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态,让课堂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忽略了生命的鲜活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限制了学生生命活动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天真懵懂,爱玩、爱闹的时期,学生一般都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每天都在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和价值过度的关注考试和成绩,会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导致学生出现消极、烦躁、低落的情绪,对自我产生怀疑,限制了学生生命活动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们生命全过程的质量,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缺乏认识,对生活产生消极态度。

二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老师鼓励学生多阅读关于体现生命的价值的文章,引导学生们感受文章中蕴含的对生活、生命的热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这一篇文章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在悬崖上生长的树木、顽强的飞蛾、路边的小草等图片,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些动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对生命的热爱,让同学们把手搭在自己的心脏的位置上感受自己的心跳,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感受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学会爱护自己与他人的性命。

(二)通过情感的影响,使学生领悟生命

生命是存在于生活实践中的,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中都可以感悟到生命,学生缺乏的是去感悟生命的机会,而不是感悟生命的能力。为了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2],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去领悟生命的奥妙,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上课的时候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以辅。例如:在对描写“友情”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的时候,第一步要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就是友情,友情是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是连接人际关系的必要因素,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描写友情的诗句及文章。例如:李白的《赠汪伦》充分的写出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席幕容笔下的《友谊》,的充分表达了友谊的可贵。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情感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层次的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三)尊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对阅读分析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讲解,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要一味的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对其保持尊重鼓励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促进师生之情的感情。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们感受生命的含义,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生命意义和珍贵[3]

参考文献:

[1]张智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6.

[2]肖扬.谈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2):56.

[3]杜珊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9,(60):35.

作者:李兴莲

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生命教育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结合职教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定生命教育主题,通过情境、民主、创作的课堂平台构建,完成生命教育主题的突显、实现、深化。利用语文阅览课拓展延伸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旨在通过职教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完善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现生命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职教;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周密,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類号:G710文献标识码:A

生活是生命的轨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来源于作者的生活,以及他在生活中的生命感知。职教语文的阅读教育,应该挖掘这些生命的教育元素,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境界,充实生命内容。要利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育中挖掘生命的教育元素,给予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烛照。

一、结合职教学生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

(一)职教学生的心理需求

1.职教阶段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做事缺乏理想,容易冲动。加之,学生们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庇护,使其在情感方面异常脆弱、害怕挫折,个别还无视生命的珍贵,在遇到挫折、困难,甚至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选择极端的方式。所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美好,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光明、乐观坚强的人生非常重要。

2.职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正处在巨变期,他们情绪波动大,控制能力差,性格暴躁,易受刺激,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而作出暴力的行为。所以,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怀,培养他们绿色和平、同情弱小、物我平等的情思。

3.职教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但仍未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受外界影响很大,容易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自我。对流行狂热追求,对享受互相攀比。所以,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善待他人。

4.职教阶段的学生个性强,善于张扬个性,有叛逆心理,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不愿意与家人交流,封闭自我想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放眼世界,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

(二)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根据职教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名家先贤们深邃的思想内蕴,给予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烛照。(1)“珍爱生命、珍惜生命、正确对待死亡”生命元素主题;(2)“绿色和平、同情弱小、建立平等基础上的尊重”生命元素主题;(3)“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元素主题;“放眼世界、眼光开阔、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命元素主题。

二、构建生命教育平台,完成生命成长

(一)构建情境的课堂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教育资源,而职教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辩证的发展时期,需求多样化。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生命教育元素内在的生命力突显,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作者海伦·凯勒作为一名盲人,想象着获得光明后看到的美景,从而表达获得三天光明的喜悦,以及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作为每天都能看到美景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体会这种情感。教师可以用布蒙住某位学生的双眼,让他在教室里走一圈,感受下暂时失去光明的不幸与不便,让他谈谈在失去光明后的感觉,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情感,再去感悟作者渴望光明的那份热切之情。构建情境的课堂,还包括图片、音乐等情感熏陶手段。例如,讲授《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按照作者攀登的顺序一张一张地展示,让学生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待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使其谈谈攀登泰山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勇攀高峰的勇气。因此,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情入教,突显文本中的生命元素,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下调动出求知的内在欲望,获得情感体验,进而领悟人生。

(二)构建民主的课堂

生命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生命教育的成果也是体现在学生。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构建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这有助于师生共同生命成长:(1)教学过程应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2)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过程;(3)教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表达,他既要高屋建瓴地领导,也是这个民主课堂的鼓励者。例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的志向,由学生自主探究,按小组讨论分析,由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发表看法观点,然后其他小组点评。各小组的思想碰撞非常激烈,大家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在此基础上,分析四人的性格,仍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民主的语文课堂,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观点和分析,将他们的思想记录下来,作为分析点评的依据。教师懂得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指出不足,这样民主的课堂呈现出鲜活的个性、向善的张力和生命的能动性。

(三)构建创作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即他们能否把这种生命资源、生命体验应用于自身的实践中。生命教育只有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真正变得鲜活、有意义、充满生命力。因此,教师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创作平台,使得学生能把体验与感悟沉淀下来,实现生命感知。例如,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为让学生感知人物精神世界,唤起生命情感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文章里的词句,揣摩、触摸刘和珍的心灵世界,并对其精神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创造诗句,评价心中的英雄。学生们积极创作诗句评价这位女英雄:“你是微笑的,并且温和着;当你不为势力所屈,敢于反抗黑暗,又是黑暗社会一缕永恒的曙光。”“枪林弹雨中,殒身不恤,你是中国女子的勇毅,你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一位善良、温和,却又勇毅、担当的新时代女性呈现面前,大家在真情倾诉中走进人物精神世界,沉浸在对刘和珍为民族献身的缅怀中,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这就是可爱的学生们,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成功之处;让我们明白了,构建创作的课堂,追求深度的生命感知,使其内化为一种生命素养,是生命教育最有效的策略。

三、充分利用语文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生命教育的目标完成也要拓展延伸,融入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感悟到生命教育的丰富性、自主性、发展性。中外书目卷轶浩繁,教师可以根据生命教育的四大生命元素的主题,有目的地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高质量的书目。如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著的《小王子》、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日本作家黑柳彻子著的《窗边的小豆豆》,等等。学生在课外阅读了优秀的生命教育的书目之后,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这个反馈不能只停留在摘抄或者作文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生命教育阅读的质量分析表,包括“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内容、阅读的体验、阅读的反思”五个部分,最后教师填写指导意见。通过质量分析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生命情感流向,是语文阅读中生命教育效果的最好反馈。通过一个阶段课外阅读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设立生命教育阅读话题交流的专场。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最感动的段落拿出来一起分享,也可以对于同一本书,大家发表不同的感悟,以及对他们产生的深远影响。把生命感悟活动由纯粹的个人行为变成大众性行为,既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情感,也创设了一种主动、互动、生动的阅读局面。

参考文献:

[1]魏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7):76.

[2]吴小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育与研究,2011(26):48.

[3]贾湘玉.语文阅读教育与生命教育[J].文学教育,2010(6):136.

[责任编辑秦涛]

作者:周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