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的出现对支付影响

2023-04-16

第一篇:网联的出现对支付影响

集中支付制度对国库会计核算的影响

摘要: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2000年国库系统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实现集中支付前后财政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变化,来剖析集中支付制度对国库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的影响,其中着重提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

国库集中支付即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帐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通过这一帐户进行拨付。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2000年国库系统改革的重点之一。实现集中支付后,国库资金的划拨方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应的,对国库会计核算的影响也很大。笔者通过对比实现集中支付前后财政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变化,来剖析集中支付制度对国库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的影响,供读者参考。

一、现行国库资金的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现行的财政预算支出都是通过国库部门凭财政部门开具的预算拨款凭证办理的。拨款的收款单位是财政预算计划内的行政事业单位。 1中央国库的预算支出方式

财政部开具预算拨款凭证,送至国库,国库经过对凭证是否规范,印鉴是否齐全等进行审查完毕,根据收款单位开户行将凭证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城凭证,一类是异地凭证。对同城凭证,国库人员将其逐笔录入微机,汇总金额,打印出发往营业管理部的邮划往帐报单,然后进行编押,再将往帐报单附上拨款凭证的

二、三联送到营业管理部,营业管理部接到来帐报单和拨款凭证后,将拨款凭证按收款行进行清分,送票据交换中心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后到达收款单位开户行。对异地凭证,国库人员将其逐笔录入微机,逐笔打印出电汇往帐报单,经过编押后,打印电报稿,通过交换送办公厅,再送邮局以电报方式送到当地人民银行,再转到收款单位开户行。

2.地方金库的预算支出方式

大部分分库和下级中心支库、支库的预算资金划拨是这样进行的:财政部门开具预算拨款凭证,送至国库,国库经过审核后,汇总金额开具行库往来凭证附同拨款凭证送到会计(营业)部门。会计(营业)部门再将其分为同城和异地凭证。对于同城凭证,参加同城票据清算送至各商业银行;对异地凭证,通过电子联行发往异地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

二、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的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支出(包括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不再仅仅面向预算拨款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而是面对广大的商品供应者和劳务提供者,国库必须直接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和全国联行才能满足预算资金的快速、安全划拨。

下图所示的是实现集中支付后的预算支出。

1同城范围内的预算支出

(1)国库拥有同城交换号,资金仍由会计部门代理清算

同城清算包括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两部分。 1票据交换

国库收到拨款凭证后,经过审核后,将收款单位开户行属于同城清算范围的拨款凭证按收款单位开户行清分,同时将凭证信息录入到《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后,票据信息的交换操作如下: 手工磁盘交换

打印提出清单,并生成提出磁盘文件,参加同城软磁盘清算,将提出票据送至交换中心,直接交换至收款单位开户行。

清分机交换

打印提出清单,并在凭证(或信封)上打印磁码,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直接交换至收款单位开户行。

同城电子支付系统(实时清算) 2资金清算

因国库只是交换行,不是清算行,因此,国库不在营业部开户,资金清算针对上述3种票据交换方式分成2种:

对于手工磁盘交换和清分机交换的,资金清算可根据票据交换中心开具的资金划拨凭证,国库开具手工联行往帐报单与会计部门进行清算。

对于参加实时清算的国库,则需在当日系统对帐成功后,根据清算分机打印出来的清差凭证,填制行库往来凭证与会计部门进行清差。 (2)国库拥有全国联行行号,资金由国库直接清算

国库成为全国联行单位后,行库往来科目视同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往来科目,行库往来科目在营业部的贷方余额视同国库存款数(头寸)。提出拨款票据的传递与上述l点相同,在资金清算时,使用行库往来凭证直接进行清算(在实时清算方式下是使用清差来划拨的)。 2.异地预算拨款

对异地凭证,国库逐笔录入微机后,生成并打印电子联行往帐清单,通过电子联行的“天地对接”系统,将预算支出信息传送到卫星小站。卫星小站再将国库资金发往收款单位开户行所在的当地人民银行,再转划收款单位开户行。对不通电子联行的地方,可通过手工联行方式汇划资金。

三、实现集中支付后对国库会计核算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后,国库会计核算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国库需要直接参加同城清算

目前,大部分国库没有直接参加清算,而是由会计(营业)部门代为清算。国库与会计(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通过“行库往来”科目进行核算。在实现集中支付后,大量的拨款会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中的各种分类帐户中划往各商业银行,如果国库不直接参加同城清算,势必加大与会计(营业)部门的资金“中转”流量,一方面增加了手续,增大了会计(营业)部门的劳动强度,也增大了行库往来科目对帐的难度;另一方面不利于地方预算支出的快速调拨,不利于预算资金在划拨中遇到问题时的及时解决。因此,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国库就必须直接参加同城清算,以适应国库对地方预算支出的安全、高效的调拨管理。 2.国库需要参加全国联行

目前,只有总行国库局参加了全国联行,个别省份在省辖范围内使用了省辖联行专门用于划拨国库资金。绝大多数国库在上划资金和调拨支出时,都是先通过行库往来科目将资金划往本行会计(营业)部门,再由他们通过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转划到异地收款行。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大量的异地拨款需要快速、直接的划拨到异地收款行,如果仍由本行会计(营业)部门转划做联行往帐,必然会影响预算支出的效率和信誉。因此,实施集中支付,国库就必须参加全国联行,以适应国库对调拨支出等异地拨款的快速、安全的管理。 3.国库参加同城清算和联行后,需要增设同城往来、联行往来和暂收、暂付等会计科目,来对预算支出的同城和异地划拨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行库往来科目的性质会因国库提升为清算行而发生改变,行库往来视同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用于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和地方预算支出的调拨。 4.实现国库集中支付,需要改变“地方财政库款”(对总库而言是“中央预算收入”和“中央预算支出”)科目的收支范围,使其即能收纳预算内收入,也能收纳预算外收入,同时还能进行预算内、外的支出。并相应建立国库分类帐户。国库分类帐户是按照资金的用途(包括职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用款部门或支出单位等而设立的分类帐户,以对财政部门及各支出单位的实际资金支出进行核算。

5.实现集中支付,需要国库会计核算的高度电算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它的实现完全依赖于国库电算化水平的高起点、高质量,也即对《中央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总库专用)和《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省分库以下各级国库使用)在集中支付制度下完成预算支出功能的高要求。但这些程序都是在现行预算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都对同城清算和联行留有接口,但仍不够全面、理想、实用。为了满足集中支付的需要,还应做如下修改和调整: (1)增加同城清算模块

鉴于各地同城清算的模式不统一,有些差异还较大,那么,实现集中支付后,国库直接参加同城票据交换了,应该有相应的同城清算程序提供给国库使用。作为统一全国国库业务程序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应该提供同城清算数据转入和转出接口,供各地科技力量完成同城清算模块的开发。

(2)增加电子联行和手工联行接口模块

国库拥有联行行号后,通过与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接口模块就可直接参加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进行资金清算。

(3)安全措施

由于国库直接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和全国联行,国库直接面对社会进行预算资金的划拨,因此,国库不仅要在制度上加强管理,在技术手段上也需改进。一方面,购置“加密卡”等硬件设备,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正确、安全、保密;另一方面,在各种接口程序的数据传输时,使用“软加密”技术,对被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防止数据的泄露,同时,对收到的资金信息(数据)解密,并自动核对数据的合法性、正确性,保证资金的安全。

第二篇:对卷烟产品拓展境外市场出现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拓展境外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提出作者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走出去”;卷烟境外;市场问题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走出去”是当前中国烟草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充分利用国内外烟草市场资源,保持中国烟草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走出去”战略越来越成为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走出去”打造中国烟草跨国企业,是我国烟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相关规则也逐步生效,控烟规则也不例外,如此,卷烟行业则使出浑身解数实施“走出去”战略,但是在海外市场,中国卷烟工业的业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了使国内的卷烟行业持续的发展壮大,卷烟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经营模式做出变更,即将原来的按照预定计划生产转变为按照国内外的订单进行生产,对于境外市场的开发和对预期目标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情形下的首要问题。

若要想企业在海外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则不可缺少对于新产品的研制,又想要新产品尽早研制出来,必须使研发人员具有规定的执行力,新产品研制出来还要依据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进行实时更新,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便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诀窍。

一、出口卷烟产品存在的问题

在卷烟产品上市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新产品成功上市率低,产品市场需求不够明确或变化不定,跨部门人员协调难度大,工作计划进度控制不力,技术研发人员效率不高,研发成本突破预算,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体现客户真实需求,主管领导不满意、研发人员抱怨、市场业务人员市场反馈不良等。这些都是卷烟产品研发过程普遍存在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制产品过程中缺少对市场需求进行定位

对于来自境外市场的冲击,部门领导不能做出强有力的反应,它的决策权还只停留在以前惯例之中,只要研发出来就不怕不能卖的思维,研发人员没有对海外目标市场口味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公司或者客户给的要求没有认真研读,只是简单的通读之后便开始进行研发,致使研发出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以至于销售滞后现象产生。

(二)产品研发组织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在研发过程中,往往是开发部门在自己的世界里苦思冥想,不积极与其它部门的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其它部门的人员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认为研发与自己无关,不去为研发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最终导致研发人员和辅助研发人员不能很好的进行信息互补。而海外卷烟涉及从产品成本、市场定价、推广营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合作。

(三)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在研发产品时不能做好良好的进度计划,例如在多长时间内,深刻了解客户的要求;在多长时间内,设计出符合产品要求的模型;在多长时间内,可以将新开发的产品进行实验验证;在多长时间内,可以将产品供给客户。若要使产品的开发期不存在风险,必须做出良好的进度计划,用时间来制约开发人员,促使积极的对新产品进行研发。

在开发新产品之前,必须做好技术储备,技术提高方可为产品的研发提供应有的帮助;产品研发是基于技术的平台,研制新的卷烟产品,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在卷烟行业中,不存在研发产品技术先行的套路,导致卷烟技术比较落后,最终致使研发出来的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研发周期受到影响等现象产生。

(四)产品研发进度控制不合理

在卷烟产品研发过程中,由于开发团队和目标的不确定性,无进度无计划的长时间盲目开发,遇到人员变动和外商需求变动,导致产品研发时间更难以控制。

(五)新产品缺乏品吸调研

大多数卷烟企业存在的弊端是在客户提供要求后,开发项目领导经常以一种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分配任务,而不是采用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任务分配,又由于国内卷烟企业急于把新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对新产品上市前的品吸调研不足,新产品上市后不适应当地市场消费者的口味需求,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调整,对新产品的市场培育非常不利。

(六)产品研发成本控制

卷烟企业在进行海外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定位,因为海外市场的卷烟产品的开发成本远远低于国内的卷烟产品,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水平、香精香料的使用以及原辅材料的采购成本。在卷烟产品开发中,首先要制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完成后要做的是目标成本控制,规避存在的成本风险。

二、针对以上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1.研发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充分重视市场上现有卷烟产品的销售情况,在同外商进行商务谈判,达成初步出口价格意向,仔细分析当地畅销产品的口味方向和价格区间,找准目标价位的标杆产品。

2.每个产品从研发到最终上市销售,应该组织由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的团队进行管理,合理利用每个部门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编制各部门的任务和时间进度表,把任务细化到每个部门相关人员头上,并且要求他们较为精确的估计出需要的资源和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解决工作信息沟通和资源协调不畅的问题。

3.在开发中外商可能提出这样那样的修改,怎么办?一切以目标产品为标杆,不轻易改。改一处功能可能牵一发动全身从而影响其它功能;改可能成风,什么功能都想追求最卓越;从而严重影响整个产品的开发进度;也可能是外商头脑发热,并没有从全局考虑,改了也不见得有多大改进,极有可能越改越错;改一些“井底”想出来的“创意”功能,过分的玩花活,未必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可以把一些要改的想法记录下来,在下一个次研发中再全局考虑和设计。

4.在开发过程中及时检查进度,最好每周或者十天进行一次总结,确保进度正常稳定。

5.在产品研发后,组织由技术研发人员和市场业务人员共同组成的调研团队,针对新产品的口味进行品吸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详细收集消费者品吸意见,通过对调研情况和数据的分析,对产品进行改良,最终上市销售。

6.对于产品成本控制,应该在产品研发前,根据境外市场的产品需求,同产品研发人员一道做好产品预算;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做好产品成本的及时追踪控制;在产品研发完毕之后,对产品研发成本进行核算,在最终同外商的商务谈判中,进行最终出口价格的确定。

作者简介:沈钊铭(1984?C),男,福建漳州人,研究方向:市场销售。

第三篇: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

支付体系是实现货币债权转移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安排的总和。支付体系在现代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支付体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复杂的动态过程。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金融融合、监管革新和需求变化,虽然各国支付体系的发展路径主要受本国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但各个国家支付体系的发展还是体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研究这些趋势及其原因和影响,对于更好地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 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

现代支付体系主要由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和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等要素组成。

1)支付工具的发展趋势

支付工具是传达收付款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转移的载体。在国际上,一般将支付工具分为贷记支付、直接借记支票、支付卡和电子货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消费者偏好性的变化,发达国家支付工具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①随着票据、汇兑、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大量使用,现金的使用相对量呈下降趋势。②在非现金支付工具中,支票、汇票和本票等纸基支付工具的相对比重下降,而银行卡、汇兑等电子支付工具的相对比重呈上升趋势。同时,原来票据使用比重较高的国家也通过引入票据影像和票据截留等技术来实现“无纸化”处理。③是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创新不断涌现。例如,ATM和POS等终端正在扩展其功能以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因特网和移动设备成为新的支付渠道;出现了个人在线支付、电子票据提示和支付、电子货币等许多新的支付工具和方式。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行内系统与企业等客户的内部管理系统逐步整合,以实现支付交易的“直通处理”和自助化。例如,在芬兰,大中型甚至大部

分小型公司通过网络自动处理其支付业务,许多个人客户也通过家庭PC和移动电话在线处理支付业务。目前,该国大约有90%的银行业务都是通过自助模式(主要是互联网)实现的。

2)支付系统的发展趋势

支付系统是支撑各种支付工具使用,实现债权债务清算和资金最终转账的通道。根据处理对象不同,支付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其中,大额支付系统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转账服务,具有交易量较小但单笔交易金额大的特征。由于大额支付系统直接与金融市场连接并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平台,因此,其安全与效率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效率,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小额支付系统主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具有交易笔数大但单笔交易金额小的特点。近年来,伴随着技术创新、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全球化,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①支付系统的结算安排更加安全,风险控制和防范机制更加合理。传统的大额支付系统一般采用两种设计框架,即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和延迟净额结算系统(DNS)。RTGS具有结算风险小但对参与者流动性要求高的特点,相反,DNS能够节约参与者流动性但结算风险较高。RTGS的引入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各国大额支付系统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各国通过在DNS中引入支付限额、参与者标准、抵押、保证金、违约分摊机制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小额支付系统的风险。此外,各国更加重视支付系统灾难备份机制建设,努力降低支付系统和参与者内部系统的运行风险,以确保支付业务的连续性。②更加注重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之间的权衡,不断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

3)支付体系监管的发展趋势

支付体系监管是指为提高支付体系的安全与效率,特别是为减少系统性风险而进行的公共政策行为。支付体系监管是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通过监测、评估现有和规划中的体系,并在必要时引发变革,以提高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和效率。近年来,发达国家支付体系监管呈现出如下趋势。①监管目标愈加清晰,

安全和效率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支付体系监管的核心目标。实务中,优先选择哪个目标依据对整个体系及其薄弱环节的评估,但中央银行始终把应对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放在优先位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央银行在控制系统性风险时,采取了许多旨在提高支付体系效率的举措,例如,为大额支付系统提供日间流动性。除了安全和效率外,其他公共政策目标,如反洗钱、保护消费者、避免竞争缺失等也成为部分中央银行支付体系监管的目标。②监管标准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或参考国际通用的监管标准。监管标准是监管目标的具体化。在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证券业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有关中央银行的共同努力之下,支付体系监管的国际标准更加完善。③监管范围在不断拓宽。支付系统、支付工具以及与支付系统相关的证券结算系统是各国支付体系监督的传统范围。但近年来支付体系监管范围有扩大的趋势,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部分国家开始将大型代理银行纳入监管范围。这是由于,随着银行之间的合并,支付流将集中于少数几家代理银行,而这有可能会造成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运行风险集中于少数几家银行并引发系统性风险。四是区分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和运营职能。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可能要扮演多种角色,例如支付系统的直接运营者、支付体系的监管者、支付创新的促进者和支付服务的使用者,等等。为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目前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都直接运营本国的大额支付系统,有的中央银行甚至运营部分零售支付系统。在一个国家,如果除了中央银行运营的支付系统外,还存在私营的支付系统,那么中央银行应当严格区分其监管职责和运营职责,以确保监管政策的透明度和监管标准的一致性。目前,合理定位政府的边界,严格区分监管职能和运营职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付体系监管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综上所述,发达国家支付体系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适应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需求变化,支付体系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和发达。

二、对中国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支付体系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

近几年来,中国在支付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现代化的支付体系格局。借鉴国外国家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经验,中国应当在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体系监督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全、高效和发达的支付体系。

1)支付工具方面

借鉴发达国家支付工具发展经验,中国支付工具体系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立以现金为补充,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化为发展方向,适应多种经济主体及其活动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①继续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支付工具体系中的比重。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加速资金流转,促进消费和投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加强税收征管,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②进一步推动支付工具的电子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引入、相关法规制度的健全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减少支票等纸基支付工具的使用,实现支付工具的电子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付工具发展的共同趋势。目前,虽然汇兑、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支票、汇票和本票等纸基支付工具仍然是中国支付工具的主要形式。电子支付的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银行服务水平特别是支付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适应支付工具发展的国际趋势,中国有必要在规范票据等纸基支付工具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支付工具的电子化:(1)通过完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受理市场建设、加快联网通用创新等措施,大力发展和普及银行卡;(2)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建立行业标准等措施,促进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电子化支付工具的健康发展;(3)通过引导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改造,采用支付“直通处理”等技术,促进汇兑、直接借记等电子化支付工具的发展。

2)支付系统方面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额支付系统,完成

了小额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运行,实现了大额资金交易的实时结算,支付清算的整体效率和安全程度大为提高。不过,与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发展趋势相比,中国支付系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①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灾难备份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引入支付限额、抵押、保证金、违约分摊机制等措施,控制支付系统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要引入新的支付排队释放方法,完善中央银行日间信贷,优化清算账户结构,进一步提高支付系统的清算效率,节约参与者的流动性;要合理设计支付服务收费结构,完善参与者准入和退出办法,进一步增强与相关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关联性和应变性,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低廉的公共支付服务。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目前,中国外汇、B股和外币债券市场交易的外币需要通过多个境外代理银行完成,外币支付安排存在结算风险较大、交易费用较高、支付效率低下的弊端。③建设全国性票据交换中心。目前,支票仍然是中国企事业单位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之一。不断扩大支票使用范围、努力降低支票使用成本、大幅提高支票使用的方便程度,对于方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生产生活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支付体系监管方面

近年来,中国不断建立健全支付法规制度,改进支付体系监管方式,努力防范支付体系风险,支付体系监管水平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支付体系监管。①制定更加清晰透明的支付体系监管框架,完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支付体系监管框架应当明确中国支付体系监管的目标、范围、原则、标准和主要方法。安全和效率显然应当成为中国支付体系监管的核心目标;同时,可以考虑将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监管的辅助目标。要适应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②可以考虑将部分商业银行的行内系统纳入支付体系监管的范围。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行内系统是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近

年来,部分商业银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其行内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量呈较快的增长态势。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农、工、建等国有银行的行内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零售支付系统,其安全高效运行对中国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将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考虑将部分重要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纳入支付体系监管的范围。目前,首先可以考虑采集商业银行的支付交易等系统设计、运行和交易的信息,并评估其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重要性。③正确区分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和运营职责,并确保监管政策的一致性。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一些私营的支付清算系统和支付服务组织。可以预见,随着支付服务市场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私营支付清算系统和社会化的支付服务组织。因此,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的监管者和跨行支付系统的主要运营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当正确区分其监管职责和运营职责。在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支付体系监管政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四是努力采用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来实施对中国支付体系的监管。适应国际支付体系监管的趋势,我们应当结合国情,努力采用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来实施支付体系监管,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支付体系监管水平和效率。

第四篇:解析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及其影响

已有5条评论2012年04月17日14:37 来源:银行家 作者:胡 波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The 2nd gene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 System,简称CNAPS2)预计于2012年10月整体上线。第二代支付系统对于完善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以及央行履行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代支付系统相对于第一代系统,能支持参与机构一点接入、一点清算,适应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机构)行内系统数据大集中的发展趋势,为银行机构节约了流动性和接入成本;大额、小额、网银各应用系统间的技术松耦合,增加了参与机构对应用系统的自主选择权;支付结算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优化,高效支撑了各种跨境、电子支付和金融市场交易,提升了支付体系整体竞争力。目前,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其中网银系统已经于2010年8月30日先行上线,2011年1月完成了在全国的推广应用。

第二代支付系统主要特征

统一第一代系统分散的接入渠道。第二代系统在信息传输方面采用类似于SWIFT的传输渠道,信息传输和业务处理相分离,所有参与机构接入到公共信息传输平台,业务信息经公共信息传输平台清分后,分别提交大额、小额、网银三个应用系统处理,多个参与机构可以通过一个前置机接入支付系统。

调整国家处理中心和城市处理中心的功能定位。引入接入云概念,全国32个城市处理中心(以下简称CCPC)仅仅作为参与机构接入第二代系统的物理接入节点,进行最基本的报文格式检查,不再具备第一代系统的轧差、管理和数据存储功能,各CCPC可以互为备份。所有轧差、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均集中到了国家处理中心(以下简称NPC),时序、权限和参数管理也由位于NPC的公共控制管理系统进行。

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相互独立。第二代系统解除了大额系统和清算账户系统的绑定关系,以及小额系统和轧差服务器的内嵌关系,清算账户系统直接为大额、小额和网银系统提供资金结算服务,小额和网银系统无需通过大额系统提交轧差净额,轧差服务器从小额系统中分离出来,为小额和网银系统管理净借记限额和提供轧差服务,因此,大额、小额和网银三个应用系统相互独立,可分别运行。

提供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模式。除了支持各种贷记、借记、即时转账业务外,第二代系统还开发了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模式,能为支付清算组织提交的一揽子参与机构多边轧差净额提供资金结算服务,正如欧元区大额支付系统Target2,为证券交易、零售支付和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支付清算系统提交的多边轧差净额业务完成参与机构资金账户的最终结算。

支持外汇交易市场的“款款对付”结算。“款款对付”结算简称PvP结算,是指不同币种资金同步进行交收并互为交收条件的结算方式,一直被视为外汇交易结算系统应该实现的最重要功能之一。第二代系统设计了PvP结算的完整流程,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外汇交易清算系统和结算银行的同步处理,本、外币两笔即时转账业务将分别完成外汇交易中本币和外币的资金转账处理,避免了外汇交易的本金风险。

启用多种排队业务解救机制。一是不仅为小额排队业务提供撮合功能,还为大额排队业务设计了日间双边撮合和业务截止多边撮合机制,只要排队业务符合撮合条件,即可解救因账户余额不足导致的排队队列;二是为在央行开立多个清算账户的法人银行提供了“资金池”管理功能,当分支机构清算账户因缺乏头寸而出现排队业务时,系统依据法人银行事先授权自动将资金从法人银行调入分支机构账户解救排队业务;三是为不同法人银行提供自动拆借功能,当法人银行头寸不足支付时,系统依据法人银行事先签订的拆借协议,启动法人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功能,化解流动性风险,确保当日不能解退的轧差净额清算业务完成最终结算。

提供各类账户查询功能。法人银行可于当日查询所有分支机构清算账户的余额、可用头寸、预期头寸,还可以查询其在人民银行非清算账户的余额信息;分支机构则可查询自身清算账户和在人民银行开设的非清算账户的有关信息。此外,与第二代支付系统同步上线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还为银行机构设计了零余额账户管理功能,有利于法人银行清算账户和非清算账户资金的集中归并和使用。

适应跨境和创新业务的发展。为适应跨境业务的发展趋势,拓展跨境业务种类,划分为资本项下跨境支付和退款,服务贸易结算和退款,货物贸易结算和退款等支付种类,报文采用ISO20022标准并支持英文填写。小额系统票据截留业务增加了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等种类,能支撑各类票据的影像信息传递和资金结算。第二代系统还做强了非金融支付服务组织的支付业务功能,为集中代收付中心开辟了实时代收、实时代付业务功能,增加了协议信息验证功能,统一了协议核验要素。

全面改进参与机构服务体验。人民银行发起的涉及银行机构清算账户资金变动的单边、错账冲正和同城轧差净额业务,均会通知该参与机构;特许参与者发出的即时转账、多边轧差净额业务如遇排队情形,也会及时通知缺款行,方便其筹措资金。此外,所有涉及清算账户的维护信息都会通知到清算账户所属的银行机构。

对参与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节约参与机构的接入成本。参与机构只需开发集中大额、小额、网银功能的单一接口或摆放一台前置机,即可接入央行系统办理各类支付业务,大大节约了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尤其是多家参与机构行内系统通过共享前置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统的方式,为农村金融机构低成本接入支付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NPC功能的集中和CCPC功能的弱化,可以方便参与机构就近接入支付系统,也为参与机构在主接入点故障情形下,随时切换到备份接入点奠定了基础,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业务的集中处理也有利于备份系统的集中和建设。但是,“鸡蛋放于同一篮中”虽方便了管理,也凸显了备份系统同步建设的重要性。

新增参与机构对应用系统的自主选择权。第一代系统中,由于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是接入大额系统,并通过大额系统向清算账户系统提交参与机构开户、销户指令以及资金支付指令,而轧差服务器镶嵌于小额系统,因此参与机构加入小额和网银系统的前提是必须加入大额系统,退出大额系统前必须先退出小额和网银系统,加入网银系统的前提是必须加入小额系统,退出小额系统前则必须先退出网银系统。在第二代系统架构中,由于大额、小额和网银系统的相互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直接接入清算账户管理系统,提交参与机构开户、销户指令和资金支付指令,因此参与机构可依据自身业务需要加入或退出上述任一应用系统。

提高中央对手方交易的资金结算效率。各类支付清算组织例如银联、中证登、上海清算所等金融市场中央对手方(Central Counter Party,简称CCP)可以通过大额支付系统提交多边轧差净额业务,改变了原来将多边轧差净额业务拆成多笔以自身为其中记账方的即时转账业务提交大额支付系统完成资金结算的方式,这种国际上中央对手方普遍采用的清算模式,有利于提高资金结算的效率,降低资金结算风险,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及时主动掌握金融市场资金交易状况。

加速外汇交易后台集中清算的进程。目前,我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场外询价交易和场内竞价交易,均未实现PvP结算。无论作询价交易清算的外汇交易中心,还是作竞价交易集中清算的上海清算所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汇率风险和本金风险。第二代系统设计的PvP结算功能,能极大地降低外汇交易清算和结算环节的风险,提高外汇交易的结算效率,助力外汇交易中心将众多分散的询价交易纳入到集中清算系统中,从而对外汇交易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外汇交易采用PvP结算模式,以及大宗交易使用央行货币进行结算,也有助于提升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的总体评估,在扩大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的同时,有利于央行对外汇交易总体情况的及时把握和宏观调控。

增强银行体系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代系统提供的多种流动性管理功能,有助于银行机构了解其在央行开立的所有账户余额情况,盘活法人银行所有流动资金,及时完成日间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信息失灵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由于这些功能大部分是系统根据事先设置自动触发的,有的是方便法人银行知晓头寸的功能,因此在提高支付清算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银行机构管理流动性的成本,促进了支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提高支付服务国际竞争力。使用国际标准的第二代系统报文能够在大额系统和SWIFT等跨境系统间自动转接和传输,有利于银行办理跨境业务的联机处理。第二代系统运行时序的参数化设置和调整则扫除了跨境支付的时区障碍,为全天候办理跨境支付的最终结算奠定了基础。代收付业务的服务拓展和核验统一,提高了代收付业务处理效率,深化了区域乃至全国代收付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支付服务市场的细分,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向专业化、多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参与机构的应对措施

第二代系统作为银行间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它的上线和切换对于所有参与机构来说,都有诸多工作要做。

加快行内系统改造和接口开发。为充分利用好第二代系统这个平台,各参与机构应按照人民银行工程实施计划推进行内系统改造和接口开发,做好自身系统对第一代和第二代业务的支持,整合大额、小额和网银等业务应用的接口,完成自身系统内部测试和业务测试,早日参与人民银行组织的联调测试和模拟运行,确保各类业务的平稳开展,自身系统的稳步上线,新旧系统的平滑过渡。

加强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和协作。第二代系统的各个应用模块,例如大额和零售支付系统,以及提供的各种流动性管理功能,可能会涉及银行资金营运部门、会计核算部门、电子银行部门、公司业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各银行应根据支付系统反馈的调拨资金报文,做好总行和分支机构内部的会计核算;根据资金拆借报文和金融市场转账报文,做好会计核算部门和资金营运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跨行网银业务的开展需要电子银行部门的参与;自动拆借协议的设置、撤销和额度恢复等均需要会计核算和资金营运部门及时沟通信息,联动处理业务。因此需设计好行内支付系统相关业务处理流程,制订相应的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规范各类业务处理手续和程序,明确内部分工和各方责任。

明确生产和备份系统建设布局。第二代系统为参与机构提供了灵活的接入方式和清算模式,尤其是一点接入、一点清算的模式,在节约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也节约了接入成本。但是,高度集中的数据存储和业务处理也对系统运营和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机构应事先确定好生产接入点和备份接入点,尽早考虑自身备份系统建设,为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的无缝接替、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做好充分准备。

发挥广大参与机构的合力。无论证券市场的券款对付结算,还是外汇交易市场的PvP结算,仅靠美好设想和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中证登、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外币结算银行等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行动,改造系统,实现债券和外币账户资金圈存功能,才能实现证券交易结算中券和款的同步交收,外汇交易结算中人民币和外币资金的同步结算。由特许参与者发起的其他业务,如银行卡跨行交易业务、城市商业银行汇票业务和代收付业务也同样如此,需要支付清算组织和银行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参与机构应根据人民银行颁布的最新收费方案,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确定拟加入的第二代系统应用模块和清算方式,做好多个清算账户向一个清算账户归并的各项准备,逐步上收跨行支付业务,完善内部分级核算体系,保证业务的连续处理,做好上收过程中应急处置和宣传解释工作。为切实用好各项流动性管理和查询功能,银行机构申报行名行号信息时需填明自己的所属法人,法人银行还需在人民银行开设或指定零余额账户,以便人民银行为其归集账户资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第五篇:关于实施“党建网联工程”的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中共中峪乡蔚村委员会

关于实施“党建网联工程”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引深“夯基础、提素质、创机制”基层党建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我乡党的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乡实施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网格化管理”,就是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把各党支部、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格,由乡党委负责管理, 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联动式共建”,就是通过乡村联动、工作联动、上下联动,整合党建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打破各成体系、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推动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此,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眼于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着眼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着眼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着力构建纵到底、横到底、全

覆盖的党建新格局,为实现我乡“五强五提升”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中峪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使党建工作在空间上延伸、在力量上整合、在内容上拓展、在优势上互补、在工作中联动,不断提高我乡党的建设科学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运行模式

全面推进党建网格化管理“三四二”运行模式,“三”即在县委的领导下,以乡党委为主体,以村(单位)党支部为基础,构建县委、乡党委、村(单位)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四”即县作为一级网络,乡党委作为二级网络,农村(单位)作为三级网络,党小组作为四级网络,形成县、乡、村、组“四级管理网络”;“二”即构建网络长效管理机制和长效联动机制两项保障机制,确保“党建网联工程”健康有序推进。

四、具体要求

1、科学建网。本着便于联系、便于组织、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科学划分责任网络,实现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全覆盖。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的党建工作由所在村负责管理,各村各单位由乡党委统一管理。

2、规范管网。在科学规划建立责任网格的基础上,绘制“党建网格分布图”,确定对网格进行管理的党组织,明确网格党建管理职责,建立党建网格分片包干责任制,做到责任网格“组织、人员、职责、任务”四落实,确保网格党组织规范运行。责任党支部对网格进行管理的主要职责是:①认真履行党章赋予党组织的职责,着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②及时了解网格内党组织组建情况和党员情况,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和党建指导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③建立网格党建工作信息库,整合网格内的党建资源,统筹使用,资源共享;④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做好党员政治理论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和党员管理监督工作;⑤建立服务平台,做好党支部为党员服务、党支部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工作;⑥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⑦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基层党支部带头人队伍;⑧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党建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建立网络化党建信息平台,建立流动党员电子信息库。建立网上“红色e支部”、网上党校、网上服务中心,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网上党务公开、网上票决等,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传统向现代、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相得益彰的新突破。

3、联动活网。坚持分“格”不分家,按照乡村(单位)联动、工作联动的要求,将党建工作力量有机整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进党建工作。要深入开展创建“党建亮点工程”、“党员挂

牌上岗”和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不断深化创先争优和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在农村开展“党员联户促和谐”、在单位开展“党员联责树形象”、在学校开展“党员联班抓德育”等活动,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创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规划体系、基层组织设置体系、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党建资源配置体系、党员群众服务体系、党建工作交流体系,推进网格之间、城乡之间党建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对市场信息、人力物力、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共建共管、共有共享,最大限度地盘活党建资源,推动基层党支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机制护网。构建网格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考核督查制度等,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长效联动机制,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定期例会、联席会议等方式,集中力量、集中目标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通过党建工作联谊会、交流会,开展互动交流和结对共建等活动,推动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互相促进;实行“重点工作分工协作、难点工作合力攻坚、全局工作统筹推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保证“党建网联工程”顺利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党建网联工程”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各村各单位一定要高

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完成划分责任网络、设置网格党组织、建立网格分布图、确定网格责任人、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等基础工作。各村各单位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党支部要建立健全“党建网联工程”的工作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要认真分析和掌握自身党建资源分布状况及特点,及时发现和填补党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充分发挥网格化的优势,不断赋予新内涵,创建新载体,体现新特点,确保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村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党建网联工程”的新途径、新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以点上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要加强对“党建网联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握新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看语文课应当这样上下一篇:外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