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3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苏教版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音乐欣赏力实际上就是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对音乐作品感情的感知能力。良好的音乐欣赏力可以奠定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反映一个人的音乐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这一音乐欣赏力摆在重要的位置。主要以苏教版小学中年段音乐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篇1:

小学音乐良好课堂常规培养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常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加强小学音乐课堂常规培养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研究小学音乐良好课堂常规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阐述了小学音乐常规培养的意义,介绍了小学音乐常规培养的分类,最后介绍了小学音乐课堂常规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意义;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苏教版小学音乐课堂常规培养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发展。由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小学音乐教材种类比较多,使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加强对小学音乐课堂常规培养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小学音乐常规培养的意义

课堂教学常规是指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当然,这些行为规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小学音乐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成的,这些行为规则也是为了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不仅仅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完善的课堂教学常规对其进行一定的约束,很难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同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也是苏教版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新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因而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常规,从而提高苏教版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音乐常规培养的分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一般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同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制定了对学生的规范,也包含对教师的规范要求。第一,课前常规。课前常规主要包括制定小学音乐教学计划、备课和处理请假等。第二,课中常规。课中常规主要包括清点人数、宣布课堂教学的任务、准备活动等。第三,课后常规。课后常规一般包括收拾教学器材和做课后总结等。

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的优化策略

1.加强督查,落实课前常规

小学音乐课前常规需要加强督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学年初,学校应该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学习小学音乐课前常规标准,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同时,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相关的要求提前进行备课等工作。当然,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熟悉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进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第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做好对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的督查工作,一般包括督查教师备课、督查教师学习课前常规和进行教学反思等。

2.言传身教,落实课中常规

由于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小学音乐教师还应该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当然,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师行为的常规规范需要建立多方面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常规。首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建立常规。尤其是在每学年最初的几节小学音乐课堂上,就应该确立课堂常规,并且在以后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确定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其次,重视小学音乐课堂常规的效果。在建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后,一定要落实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最后,学校应该重视对各年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效果的评价工作,使得严格按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的教师和学生受到应有的表扬和鼓励。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良好课堂常规培养是保证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完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因而需要全体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苏教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制定良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现阶段研究小学音乐良好课堂常规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纪顺华.也谈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的落实[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3):141-142.

[2]何易.谈谈如何创设小学音乐课良好的课堂氛围[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2(5):40-41.

编辑 李建军

作者:骆英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篇2:

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力的方式研究

摘 要:音乐欣赏力实际上就是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对音乐作品感情的感知能力。良好的音乐欣赏力可以奠定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反映一个人的音乐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这一音乐欣赏力摆在重要的位置。主要以苏教版小学中年段音乐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力;音乐感知;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欣赏力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小就要抓好学生音乐欣赏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单纯的听音乐过渡到感受音乐这个阶段,让学生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并使其更好地掌握其中的音乐知识。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力的重要性

马克思曾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一句话无疑就是充分肯定了音乐欣赏力的重要性,缺乏这一音乐欣赏力,也就意味着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中应有的音乐美,让音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魅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的重要性。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本身就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摆在重要的位置,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而音乐欣赏教学重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美感的体验,这无疑是响应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求,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主性。

其次,从小就抓好学生音乐欣赏力的培养,这是贯彻落实新时期音乐教育新课程理念及其要求的重要体现。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注重体验性、发展性、创造性的重要教学过程,教师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氛围之中,汲取其中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提高自身欣赏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于创新改革的精神,探索出可以优化欣赏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应有的音乐欣赏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的策略

音乐欣赏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的东西,教师可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力。

(一)通过知人论世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增强亲身体验,进而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可以走进良好的音乐情境中,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比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卖报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这一歌曲是聂耳在上海认识了名为小毛头的报童之后,根据其艰难生活背景来创写的,能够让人感受到当时报童无依无靠又要忍受饥饿与精神痛苦的情感。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可以在脑海中浮现那个在凄风苦雨中不断奔跑叫卖的身影。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报童的同情和怜惜之情,又能增强学生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最终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懂得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音乐作品的情感。

(二)通过联想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的某个场景展开联想,这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的重要途径。而且音乐作品的欣赏本身就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法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要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的目的。比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春天来了》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浮现春天来了的场景,比如树木抽出绿叶、种子发出嫩芽、积雪开始融化、人们身穿的衣服开始减少等等。学生通过联想法来展开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欣赏其中的美的良好能力,可最终助益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三)通过角色扮演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在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些音乐教学内容可以支持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彼得与狼》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分别扮演狼、老爷爷、小鸟、小鸭子、彼得、猎人等等角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角色扮演的情境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好符合扮演角色身份的头饰,让学生戴着头饰来投入到角色扮演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扮演专注力。而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直观又鲜明的感受,使其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理解能力、欣赏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在音乐课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最终推进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高效开展,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長。

参考文献:

[1]王晓聪.探索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审美趣味培养[J].华夏教师,2017(22):13.

[2]曹薛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9):239.

[3]任义娟.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与学生欣赏力的培养探索[J].北方音乐,2015,35(18):111.

编辑 冯志强

作者:张嫒婷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篇3:

多彩活动,让音乐课堂充满张力

当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术业有专攻”的层次上,而是演变成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要求。音乐作为一门既能够陶冶情操,又能够培养艺术创造能力的独特学科,自然也被列入教学改革的热潮当中。如何准确把握住小学生的好玩好动且好奇的心理特征,通过设计和组织各种多彩多样的活动,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成为教师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一、巧妙选择作品,挖掘审美情感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和自身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实践。音乐的本质特征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形成特有的艺术形象,相对应的,音乐作品就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感染性、愉悦性以及创造性等多种鲜明特点。因此,巧妙地选择内容经典且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既是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塑造和培养,也是保持音乐课堂充满张力的有效途径。

以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为例。教师要创设出一个类似圣诞情境的课堂环境,提前为学生准备必要的装束和各种小样的饰品,让学生挑选并进行自我打扮,这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强烈的表现能力,也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度。其次,将教师装扮成一个小型的“大自然”,任务的完成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和欣赏歌曲的同时,因其所处环境的形象生动,不但能促进自身对歌曲蕴意的理解,更能充分挖掘出内心的审美情趣,提升对音乐的品鉴水平,同时也满足了《音乐课程规范》所提出的小学音乐应当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要求。

二、准确把握特征,培养感知能力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截然不同的。能否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成为课堂教学是否高质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小学生步入三年级后,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都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地拓展,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日益增强。音乐是一门感知与体验兼备的艺术,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特征,才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乃哟乃》为例。这是一首土家族的儿歌,歌名翻译成中文是“快来吧”的意思。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授课之前请来土家族的小朋友,以小朋友的自我介绍和故事讲述的方式设计导学情境;或者是制作一个画面丰富且形象的视频,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与土家族相关的知识。同时,为了配合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特意让自己的打扮具备土家族风格,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指导或视频教学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学习摆手舞,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在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的同时,深刻体验到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进而才能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精心设计情境,鼓励主动创造

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知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发现艺术、创造艺术。课堂教学作为最为直接的教育途径,要保证高水准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务必要精心设计别出心裁的教学情境,通过快乐学习、亲身体验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创造。

以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为例。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上台演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整个演讲环节,都以《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熟悉歌曲韵律和内容,同时也能刺激学生的“情感神经”,以便学习进程的顺利推进。其次,在演唱环节,采用分组模式,将两两小组的范唱进行对比,旁听的其他小组要认真记录并对其进行评价,老师在综合意见的基础上给予总结和鼓励。最后,为加深学生对歌曲宗旨的把握,可以辩论的形式,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天下妈妈”的“一样”和“不一样”。在所有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和在课堂上学习得到的新心得,以比赛的形式,为自己的妈妈写一首篇幅短小的歌曲。独具一格的情境设计和深刻独到的情感挖掘,才能真正鼓励和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潜能的发挥。

构建充满张力的音乐课堂是实现音乐教改最终目标的重要步骤,保持课堂张力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对艺术及艺术魅力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反过来说,要让音乐课堂充满张力,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挖掘、感知能力的培养以及主动创作精神的形成,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徐龙小学)

作者:黄琳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后技术时代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质量管理下建筑工程论文

热门文章

苏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