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论文提纲

2022-09-15

论文题目: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已由高速度发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也曾印发过有关农业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今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指明方向。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比较主要的就有农业保险发展区域差异的问题,各个区域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差距比较明显,以农业保险密度与农业保险深度来比较,不同地区数值差异达到10倍以上。造成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诸多,包括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扶持、产业结构和政策水平等。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保险的相关研究,探讨农业保险发展区域差异的问题,并对导致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进行分析,对农业保险的相关概念、区域差异的理论基础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阐释。然后,根据全国农业保险有关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当前全国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现状,并选择了政府财政、农民和保险经营机构三方面的投入目标,以保险经营机构在经营农业保险的业务占比为权重指数。利用超效率的SBM模型衡量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效率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视角下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利用莫兰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对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空间效应进行研究,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地区不平衡影响因素,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效率值在2008-2020年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波动,但整体上呈现出缓慢提高的态势,全国各个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效率并不均衡,以西部最高,中部最低,东部和东北部次之;2.我国不同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域差异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总差异的重要来源,除个别年份外,区域间差异占比高于区域内差异占比;3.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需要政府支持和帮扶的险种,财政支农水平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财政支农水平越高,农业保险发展效率将会越高;4.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不仅有助于本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而且对临近地区产生示范和协同效果,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5.不同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效率的空间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以财政支农水平为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水平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效率不产生明显影响,而东北部和西部具有显著的影响。财政支农水平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从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针对性和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空间溢出效应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域差异;泰尔指数;空间效应

学科专业:保险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

1.2.2 农业保险发展的空间效应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2 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理论基础

2.2.1 政策性农险区域差异的理论依据

2.2.2 政策性农险区域差异的政策基础

2.2.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空间溢出效应

2.3 研究方法与决策模型

2.3.1 非参数分析法-DEA

2.3.2 超效率SBM模型

2.3.3 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域差异测度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测度与分析

3.1 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域差异发展现状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3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3.3.1 区域划分

3.3.2 农业保险发展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3.4 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域差异分析

3.4.1 省域视角下的区域差异分析

3.4.2 四大板块视角下的区域差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空间效应研究

4.1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4.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4.1.2 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4.2 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4.2.1 变量选择

4.2.2 描述性统计

4.3 模型构建与估计方法

4.3.1 LM检验

4.3.2 Hausman检验

4.3.3 LR和Wald检验

4.4 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

4.4.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空间计量分析

4.4.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空间效应分解

4.4.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分析

4.4.4 稳健性检验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翻转课堂理念教育学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力综合空调调度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