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9-11

1 课程的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本校1953年建校, 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 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不断创新素质教育实践。将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和职业价值观训导, 作为本校的办学特色加以培护。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正是本校努力提高学生处理实际化工问题的具体体现。

本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实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和反应”为设计主题思路, 通过用软件CHEMOFFICE绘制该反应的结构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反应装置图;用软件ORIGIN对实验中的数据有效性筛选, 数据后处理, 线性拟合等处理;然后通过MICROSOFT OFFICE撰写对应的实验报告, 插入相关的图表, 数据, 最后形成演示文稿对外展示;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相应的软件, 从而拓展到大型的化工工艺流程的处理, 从而衍生了VISIO软件的学习。本课程就在此基础上形成。

1.2 课程的设计思路

(1) 面向全体化工类的学生, 注重实践操作

《化工软件应用技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化工类的学生, 注重实践操作。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有效的解决实际遇到的化工类的问题的能力。

(2) 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

《化工软件应用技术》课程立足与试验的基本要求, 但是对一个试验的整体过程的掌控, 从实验原理、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试验报告的撰写、演示文稿的制作等方面, 训练学生的整体处理一个问题的能力。从而升华提高学生处理同类问题的能力。

(3) 倡导项目引领, 强调任务驱动

本课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核心, 强调扎实够用的基础理论、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中突出对学生每一个项目的训练, 重视实践教学, 灵活运用软件的多用性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试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 课程理念

(1) 授课形式, 由注重理论教学转变为任务导向的“情境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 学中做, 做中学, 按行为导向组织教学, 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训练系统中, 通过项目化教学、情景模式、任务驱动等教学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练、学、思、拓”创新教学法

每个任务按“练、学、思、拓”创新教学法来组织教学。“练”是指反复练习, 多次操作。主要依据课程改革的理念, 围绕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情境, 组织课程教学, 注重体验。

“学”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 针对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领会相关理念和原理, 掌握知识要点。

“思”是指思考、想、动脑筋。通过实践活动及相关项目、任务、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反思, 即让学生感悟、理解、明白训练的精髓。共同分享, 沟通交流。

“拓”是指思考后的拓展, 即迁移和运用, 将所练和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 并将之链接应用于目前的生活、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练、学、思、拓”几者之间相互关联, 环环相扣, 相互交融,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

3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化工软件应用技术》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了基础课程之后, 再了解常用的化学化工软件, 掌握并应用于之后的工作当中。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绘制化工流程示意图、使用软件分析化工过程和结果数据、绘制出与之相应的分析流程图、并作出更佳的产品等专业核心能力;对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获得化工总控工、蒸馏工等职业资格鉴定的取证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4 教学内容

建议本课程采用“练、学、思、拓”创新教学法, 课程教学设计中, 根据各项目任务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设计详细的《学习任务单》, 将知识和能力分解在具体任务中训练。本课程设计为4个学习情境, 11个任务。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 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任务 (课程单元) 组成。

5 考核办法

5.1 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

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 (为总结性考核, 占50%) 、考勤 (占10%) , 课堂提问 (占10%) 、平时上机练习和课后作业 (占30%) 等四方面构成。

5.2 课程过程考核说明

(1) 理论知识的掌握以试卷形式考核, 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绘图事例题等;

(2) 考勤及课堂提问依据是平时学生的上课出勤状况、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及正确率;

(3) 平时上机练习和课后作业是指每个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成绩;

(4) 企业教师技能评定是指企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学生掌握的技能情况或者在企业的实践情况评定。

5.3 评价组织构成

课程教学各环节评价由学校专业教师和相关联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评价小组, 学校专业教师负责知识、素质教育评价, 企业方负责实训环节及技能型评价。

6 课程流程标准

6.1 教学标准

1) 课程实施要突出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在教学实施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按照移情原理, 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或理解自己所接触和经历过的事情, 对于学生, 应尽可能地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去讲解理论。

2)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撰写试验报告的顺序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 必须学习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为前提;

(2)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4) 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应做到: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 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6.2 教学资源标准

1) 师资队伍标准:必须掌握了试验的基本原理的老师, 专讲老师1名, 实训教师1名

2) 训练条件标准:较为完善的训练项目和能够完成这项目的计算机软件的支持。

3) 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标准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化工软件应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 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资源, 特别是多媒体资料、项目游戏道具、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等。

为了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开拓教和学的渠道, 更新教和学的方式, 增强课程的可学习性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 应尽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开发课程资源时,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并建立和完善本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满足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共享资源。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鼓励学生制作个人主页、班级网站、协会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和资源共享。

6.3 教材

使用教材:《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实例教程》, 彭智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出版。

摘要:针对《化工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依据课程的自身特点, 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 对该课程从情境出发结合任务驱动采用“练, 学, 思, 拓”能力训练模式的教学方法, 确立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化工软件应用,“练, 学, 思, 拓”,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 常用的化工软件及其应用, 范凤艳, 第43卷第1期, 201501

[2] 化学办公软件在高聚物生产技术的应用, 范凤艳, 2014年第21期, 2014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葛浩文的翻译观在《酒国》英译中的体现下一篇: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歇后语误用及相关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