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难点及对策思考

2022-09-11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宣部、教育部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调研;2005年元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开会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问题。发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社政[2005]9号) 。从2005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实施05新方案。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怎样?教学过程中存在那些的难点?如何破解?分析这些问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1.1 学科建设新发展

早在2004年1月中共中央就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工程”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2005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中国社科院工作情况汇报, 并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增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学科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它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显示了以学科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找到自己稳定发展的学科基础, 找到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合理定位, 找到凝聚队伍人心的依据, 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学科、学术和学位平台。

1.2 教材建设高标准

中央对05方案教材建设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 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阅、修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纲和教材。将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工作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使教材的内容要求和编写工作程序都按照工程的标准来实施。为此,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成立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 组建了由我国最高水平专家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 并按课程组建了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组, 多次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以及理论工作者的意见。每门课程只编一本教材全国通用, 杜绝了过去一纲多本的情况。

1.3 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计算机、信息网络化极大的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一个教师讲半天的教学方法正在发生变化, 信息网络化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信息量, 使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生动和多样化。与互联网关联的多媒体课件, 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 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 能够使大学生身临其境, 耳闻目睹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增强教学效果。而精彩一课、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共享, 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点

2.1 从国际环境来看

首先,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所伴随的信息网络化时代,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强势地位和网络上的优势推行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等,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更大、更直接的影响, 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其次,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而与此相反, 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二战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种强烈的反差使人们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 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发生动摇,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讲起来似乎信心不强, 底气不足, 学生接受起来更困难。

2.2 从国内环境来看

首先, 随着改革开放, 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导致的利益多样化, 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大学生思想意识变化日趋多样, 新思维、新观念层出不穷。其次,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信念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对有些现实问题, 理论界未能及时作出总结回应, 使理论显得很苍白。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信心。其三, 由于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竞争不断加剧, 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面对社会上物质利益的刚性化和日趋强烈的利益角逐, 大学生学习实用化趋向明显,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显得微不足道了, 成为说起重要, 用起来次要。在这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 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2.3 从教师水平看

教学效果的好与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主体——教师水平。目前思政课教师总体素质较高, 大多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有着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 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也有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写论文、搞科研提职称上, 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有的教师在校外兼职较多, 甚至把兼职当主业, 把校内教学当副业。同时因为扩招, 大批的年轻教师走上讲台, 尽管他们的学历越来越高, 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把握不到位, 加之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社会阅历不深, 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难以进行科学而透彻的分析,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课程, 特别是自然科学课程混淆, 只作方法论探讨, 不求世界观树立;只注重人生技巧讲解, 不重视人格的培养。为了所谓的“实效性”, 有时甚至把本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内容也作方法论肢解或裁剪。这种现状的出现主要源于教师本身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认同感, 把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作为谋求“饭碗”的职业, 因此普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面临教师的不均衡状态。

2.4 从学生基本状况看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80、90后。多是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强烈, 个性鲜明, 重视追求个人成才和成功, 同时体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 关心社会现实;考虑问题较为实际, 价值观趋向功利化。交费上学和就业模式的改变, 使大学生更注重实用型知识的学习。根据我校的调查显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用价值不大而不感兴趣比例占20以上, 逃课现象较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今后的前途与发展关系不大, 因而产生了“重专业课, 轻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识;另外,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 用人单位看中的是英语、计算机和各类专业等级证书, 从不会过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受教育缺乏内在学习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增大。

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考

3.1 强化学科建设, 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要建立以学科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理念。切实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政治形象而缺乏学科和科学形象的状况。通过学科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凝聚起来, 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学术和学位平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从理论上寻求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科学答案, 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3.2 抓好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课堂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首要的是抓好课堂教学。一是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努力做好课前准备, 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集体备课, 使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二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逐步建立起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放式、互动式、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力求教学的生动活泼, 以理服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让思想政治课达到最佳效果。三是创新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精彩每节课,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3.3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一是科学设置实践方案和选题。按照各门课程大纲的要求, 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 找准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二是逐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课堂教学一样, 纳入教学计划, 有大纲, 有必修学分, 有完整的教学安排, 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建立以学校重视程度、社会实践组织水平、学生认识水平、教师指导水平为主要检测点的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四是实践教学还要延伸至校园文化建设领域, 教师要深入学生社团、寝室, 参与学生各种主题活动。

3.4 建造优秀教学团队, 构筑提高教学实效的根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应坚持建设、管理、培养、培训并重原则。重在强信念、铸师德、重培养、强技能。要从战略的高度审视, 从学科建设规划, 组织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爱岗敬业, 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 崇高使命感和高超的理论水平, 善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灵活, 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学历层次高、年龄梯队合理, 研究方向相近, 创新意识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构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证。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 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学生状况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国际、国内形势、授课教师更新、学生思想状况变化、教学组织管理滞后的种种难点。文章针对这些难点提出加强学科建设, 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抓好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建造优秀教学团队, 构筑提高教学实效的根基;提高认识, 建立健全提高教学实效的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学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5.

[2] 白夜昕, 王鹤.从高校思政课历史沿革看其功能的新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2) :159~160.

[3] 卢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6.

[4] 严峰.试析高校“两课”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12) :84.

[5] 傅如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研究, 2002 (12) :68.

[6] 涂小莉.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异化现象的反思[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选项课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分析下一篇: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