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高中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2-09-1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语文作为基础学科, 选取的都是优秀的、经典的作品, 通过教师的讲解, 能起到丰富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因此, 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 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创新能力培养因素。但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还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走阅读课文———分析背景———鉴赏语言———升华思想———课文总结的路子, 这种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应试教育, 语文的作用已经基本褪去, 其目的性越来越凸显,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被分解成字、词、句供学生解析, 让学生注重文章格式、构建、用词等, 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但不能够活跃或用, 而谈不上陶冶情操的目的了, 也即是忽视了对美的欣赏与体验,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因素,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审美性教学

审美意识是人们的基础精神需求之一,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着人类的审美意识。高中生的审美只具有雏形, 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 比较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忽视了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情操, 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审美理念培养的重要原因。

高中语文要进行审美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审美性教学模式是一条重要途径。审美性教学是把美带入课堂, 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传给学生,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堂教学中可以播放动人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刺激学生感官, 给学生美的感受, 再加上教师的诱导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如教学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时, 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 展示合景的画面,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诵读这首词,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获得美的体验。然后教师可以点拨学生的诵读, 在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探索词中蕴含的美。再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配以群山和长江的画面, 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情境中来,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领略词的艺术美。当然, 审美教育中除了体会文章的内容美之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美的领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 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 情感性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 在心理健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缺失, 这些缺失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差, 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对父母、社会缺乏责任感, 遇到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 产生过激行为。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中心地位,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跟着教师的节奏走,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 学生受到的情感熏陶也就少。学生遇到问题时, 得不到相应的指导, 不能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符。情感性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不足, 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是他们情感的引路者, 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投入了积极的情感, 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性教学呢?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都是有着强烈感情色彩和教育意义的文章, 有的情感高昂、有的节奏急促、有的步调轻缓、有的婉转低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基调营造特定的情景,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起共鸣。如讲授关于《红楼梦》鉴赏的部分时, 有的教师也投入了情感, 但是缺乏对红楼梦背景的交代和大致情节的介绍, 只注重对章节的讲解, 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 触动不大, 甚至会觉得茫然, 整个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教学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课堂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 未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 这与灌输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预习必要的背景知识, 教师作为引路者,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总结, 对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大加赞赏, 这种鼓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3 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沉闷气氛,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 采用分组朗读激趣、辩论激趣、故事激趣、设置疑问激趣等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西厢记》时, 可以采用表演方式, 让学生分组, 组内成员分配相应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理解文章、把握人物, 同时通过不同小组的演绎, 进行对比, 必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如教学《五人墓碑记》时, 教师上课时拿了一架托盘天平, 学生很是好奇。在学生疑惑的情况下, 教师在天平两端各放了一张白纸,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教师问学生, 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上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 右侧的纸条上写上凡夫俗子或者贪生怕死之徒的名字, 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学生对此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文章内容, 还能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 形象性教学

形象性教学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 提高教学效果。直观的东西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 还要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有着形象的了解。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充分挖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通过实物、教具、图片等为学生创设鲜活的情境。如教学《阿房宫赋》时, 单纯地讲授学生难以理解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虽然阿房宫已经化为灰烬, 教师可以收集有关阿房宫的图画, 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的宏伟壮丽。再如教学《白毛女》、《茶馆》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话剧片段进行形象性教学。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不仅能营造轻松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5 人文性教学

应试教育环境下, 一些语文教师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重点, 不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这种功利性的教学丧失了语文教学应有的本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思想观念, 从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走出来,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性教学的实质是对人性的教育与引导, 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水平, 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语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学科, 教学中凸显人文特色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可以通过课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都是美文, 注重强调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探索。教师可以通过层级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先让学生阅读, 理解中心思想;再让学生讨论, 交流阅读感受;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引申教育, 凸显人文性。

总之, 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教育, 这也是新课改倡导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 改变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减轻语文的工具性转向学生素质培养, 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主要从审美性教学、情感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形象性教学、人文性教学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 孔华.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J].语文学刊, 2010 (6) .

[2] 温展桦.运用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江西教育论丛, 2009 (1) .

[3] 舒中平.高中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杂志, 2012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学校内教育公平的核心教育价值初探下一篇:浅析二胡演奏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