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土木建造技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开设建筑动画专业的前景浅析

2022-09-12

21世纪是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携带量、信息的易读性、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达方式共同构成了信息传递最为重要的四个方面。建筑表现尤其是数字化技术下的建筑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建筑设计者传达设计意图的一种信息传递。最佳的表现形式不但会传递丰富的建筑设计信息 (包括建筑外观、建筑周边环境以及人与建筑的交互) , 更会极大程度上提升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易读性, 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推广”该建筑。

相对于传统的手绘建筑表现与单一静止建筑效果图, 建筑动画具有更丰富、更直观、更生动的表现形式。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化结合更加引人入胜, 使观者能在最快时间内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建筑的周边环境、建筑的空间构造以及建筑与人的交互感受。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建筑动画已经逐渐成为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中建筑投标的主要呈现方式。建筑动画的制作也由最初的个体作坊式加工逐渐过度到高度细分的模块化流水线制作。分工的进一步明确就要求各个环节的制作人员不但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更要求其相互之间具有极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因此, 在校期间以项目合作的方式打造学生的团队意识, 就被提升到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一样的重要位置。

纵观当今国内的建筑动画从业人员半数以上为非艺术专业出身, 其余的很大比重也是由设计专业毕业生过度而成。对于具有很高的建筑修养与扎实的土木建造技术知识, 并同时具备一定审美与设计能力的专业建筑动画人才, 国内与国际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是异常巨大的。曾有专家预测, 未来5年内, 国内建筑动画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到8万, 目前国内从业人员的数量还不足2万。因此, 一个具有良好土木建造技术为背景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将为开设建筑动画专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软件”氛围。充足的人才与技术储备, 为学生建筑理论与土木建造基础知识的培养营造了一个绝佳的“温床”, 在高年级阶段侧重艺术设计训练, 将会在审美层面使学生获得更快、更高的提升。

根据以土木建造技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办学特色与自身专业特点, 开设建筑动画专业具备三大科研方向与两大教研方向。第一个科研方向为建筑环境类动画, 根据当下国内的行业细分, 可以培养6个主要应用领域的专业人才:城市规划、建筑施工演示、旧城复原、建筑设计投标、房地产开发与项目招商引资。其中尤以城市规划与旧城复原为重点培养方向, 也更好地契合了国内相关空白领域的人才需求;第二个科研方向为室内设计类动画, 相对于国内建筑动画的蓬勃发展, 室内设计类动画明显滞后, 但是其发展前景却是最好的。近阶段只有少数人涉猎的领域才会催生一个未来充满机遇的行业。对于一个大型室内设计的招标, 如果出色的设计方案配以动画浏览的形式呈现出来, 那么不但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展现最终的设计效果同时亦可以在游历空间环境的过程中对人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影响作出贴切的预先判断;第三个科研方向为景观环境类动画, 景观设计在日益受到人们受到重视的同时, 也体现了国内从业人才的稀缺。相对与室内的封闭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除了在设计方案的演示阶段要展示具象的形式美感, 更要体现在开放空间的条件下对心理人及行为的影响。景观浏览动画无疑是最佳的“载体”。

两大教学研究方向则更需要以土木建造技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类院校提供一个绝佳的依托环境, 使教学研究最快地转化成生产力。第一个教研方向是在室内动画方向下开设室内装饰构造动画工作室, 对于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 现场施工经验的匮乏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其设计的合理性, 那么如能在虚拟空间环境内通过动画形式呈现装饰构造与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 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现场施工经验的不足, 亦可以制作成完整的室内装饰施工资料动画库为国内室内设计教学领域填补一项空白;第二个教研方向是在景观动画方向下开设景观材料与植被配置工作室, 对于景观设计中常用材料与大量树种常常在不同地理纬度场所的设计中需要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案, 那么在数字化的三维虚拟空间里, 利用动画方式采集地理信息、气候信息、水文信息对于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与设计元素搭配的美观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演示工具。同样, 制作成完整的景观材料与植被动画库亦会为国内景观设计教学领域填补一项空白。

摘要:笔者合理分析了当下建筑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所引发的建筑动画人才稀缺形势, 提出了以土木建造技术为基础背景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开设建筑动画专业的优势策略。并通过三大科研方向与两大教研方向为建筑动画专业的开设与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规划, 从而为数字化技术与建筑设计向社会经济价值的转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进而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土木建造技术,建筑动画,数字化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 李建成.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 Branko Kolarevic.ARCHITECTURE IN THE DIGITAL AGE[M].USA:Taylor&Francis, 200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探析下一篇:泄漏检测系统在输油管道中的应用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