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2022-10-21

第一篇: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实践在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只是衡量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汇聚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具现实针对性、更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从而使这一目标要求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从而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时代要求。我们推动改革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需求,也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等生态环境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日益强烈。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能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主要特征,这种生产方式必然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因而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集中出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根本上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为后代人提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这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抉择,是实现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国际问题,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日趋激烈,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正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和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既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又有利于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的低碳发展、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和体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世界作为一个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共同构成的整体,其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方面、环节来看待。不仅把中国的社会发展置于整个世界发展的整体中,而且把中国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用整体的观点去评价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可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第三,平等公正原则。坚持平等公平原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实现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以及满足自身利益上谋求机会平等、责任平等,又要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对自然资源的享有权力上的机会均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从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时期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方向。

环境保护牵动发展全局

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因而环境保护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加强环境保护,不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可以有力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究其本质,环境问题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强环境保护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应以环境保护为突破口,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着力点,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

加强环境保护是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口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大污染的廉价产品,同时又通过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优势产业。面对这样的国际竞争形势,

我国只有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才能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争取更大的利益。

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保护

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保护,就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立足我国国情,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新兴战略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仅应逐年加大环保投入,而且应采取严格的项目环评,实行必要的限制开发、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完善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宣传,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感。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突破环境瓶颈。资源环境约束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极大挑战,而技术进步和创新是突破环境瓶颈的强大动力。应注重环境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完善财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保科技研发,支持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环境合作,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已经形成,但尚未形成步调一致的全球共同行动。因此,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我国应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行动,增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产值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这是巨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等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谐,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制约着我们下一步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找准了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症结”,开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药方”。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

第二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汇总

单选题

1. PM2.5是直径( 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D小于等于2.5微米

2. 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 B)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 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B中型空气污染 3.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D) D十七大

4. 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A)(单选 ) A 绿色发展

5.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 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 A) A有机食品

6. 畜禽粪便经过沼气 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 保鲜、孵鸡等方面”属于(B )。

7. 从( 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B生产方式

8. 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 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A )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

9. 党的(D)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D十七届五中全会 10. 党的( C)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 要任务。C十八大

11. 的发展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低碳经济)

12.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B) B18世纪

13. 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 B绿色发展 14. 低碳经济 本质是(A )。A可持续发展经济

15.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D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16.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D)D以上都对

17. 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 高农业。

18. 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D )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D 可持续

19.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 B两者都是

20.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 体现( A)。A优质性

21. 法治”和“法制”不同,( B)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B)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 的状态。B法制;法治

22. 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为

2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 由( A)向( )的历史性转变。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

- 127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A发展 76.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A )。A发展

77.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环境质量以维持(A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为原则。 78.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注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下统 筹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和(D人口)结构区域分布。 79. 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80.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 的融合文明” ,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 )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81.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B、价值论视角

82.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B. 生活方式层面

83.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D D. 生产方式层面

8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D)D以上都是 85. 生态系统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A动 态平衡状态 86. 生态系统的( A)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 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A整体性 87. 生态系统具有( A),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 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A开放性 88. 生态系统具有( C),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 则之外的封闭观念。C开放性 89. 生态系统具有( C),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C自组织性 90. 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体)。 91. 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复 92.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B森林 93. 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个重要趋势,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 ( A)(单选 ) A全球化

94. 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A) A生 物修复

95. 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 B) B顺应自然

96.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A) A 公民环境权

97. 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 护和经济形态方面。( A),A狭义的生态文明 98. 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 B) B温差

99. 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 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A) A低碳经济

100. 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 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B ) B物理与化学修复

101. 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D) D违法 必究

102. 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 废弃物。( D) D危险固体废弃物

103. 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D) D非排他性

104. 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 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 C)C人口均衡发展

105.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 D) D生活垃圾

106. 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C) C扩散污染源

107. 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遵照法律的规定办事。B ) B有法必依

108. 是指在立法方面,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守。(A) A有法可依

109.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A)A.生态 精神

110. 水体废弃物按( A)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A污染成因 111. 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 A) A孙中山 112.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 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3~10倍

113. 碳水化合物属于( C)。C有机无毒物 114.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十八大)

115. 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 (单选 )(B ) 150 B十七大

116. 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 等地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B )。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117. 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资源节约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建立资源节约的( D),是建设节 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D以上都是

118. 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C)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C经济学 119.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 D)。D以上都是

120. 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

- 56人合一)的生存 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 原则、“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

164. 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B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165.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 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 A生态补偿机制

166.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 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A ) A生态修复

167.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可 持续

168.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 D)问题。D以上都对 169.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D以上都是

170.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 态文明

171. 作为社会正义、秩序维护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应介入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B )B刑法

172. 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B) B绿色食品 多选题

1 1994年我国对资源税进行调整。其征税对象为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列入征税范围的有( ABCD)。 A原油B天然气C煤炭D盐 P42 2 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天气。A硫酸盐B硝酸盐C铵盐D有机酸盐 3 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分类, 水体废气物的来源可以分为(ABC )。A物理性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生物性污染源

4 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 ABCD)。A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C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D搞不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

5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包括( ABCD)等。A煤炭洗选B循环流化床锅炉C煤的气化和液化D转炉炼钢收尘

6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BCD)。A配套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B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C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D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

7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 ABD)高峰。A总人口B劳动年龄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年人口

8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BCD),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A低碳产业B低碳能源C低碳技术D低碳消费 9 低碳经济的基础是( BC)。B能源的清洁开发C能源的高效利用 10 低碳饮食,就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稳步提高( B)和( C)的 摄入量。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11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循环经济,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 ABC)”。 A污染排放最小化 B废弃物资源化 C废弃物无害化

12 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为( ABC)。A直接由气体形成气溶胶粒子B新粒子通过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粒径更大的粒子

13 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例如( ABCD)。ASO3 BNO2 C酸类D酮类

14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 主要是从(ABC )等几个层面来展开。A企业小循环B区域中循环C社会大循环 15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哪个层面来展开?(BCD)B资源的高效利用C资源的循环利用D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6 根据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制度包括( ABCD)等。A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B水资源管理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7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 AC)。A公平理论C公共物品理论 18 固态环境污染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 ABCD)。A工业废弃物 B农业废弃物 C矿业废弃物 D城市垃圾

19 关于环境权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国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中对( ABCD)等方面犯罪的规定及其落实,还远远不能满足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A危险废弃物管理B森林破坏C水生生物保护D濒危物种保护 20 国土资源包括(ACD)A海洋C矿产D土地

21 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 ABC)。A土壤板结B水体富营养化C抗药性害虫种类与数量增加

22 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BCD)。B环境政策服务C环境信息服务D环境教育服务 23 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实现(BD )开发的良性循环。B.生态治理D.土地资源

24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 ABCD)等优点。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B增强市场竞争力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

25 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 ABC)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

26 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要( ABCD)。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7 坚持(AC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A、保护环境C、节约资源

28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要( ABC)。A创新工作理念B改进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体系

2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 AB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A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D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 91072 属于有机无毒物的有( ABD)。A蛋白质B脂肪D碳水化合物 73 属于有机有毒物的有( BD)。B多环芳烃D苯酚 74 私人物品具有( AC)。A竞争性C排他性 75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 ABCD)的基本要求。A代价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可持续

76 通过处理(ACD )同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把生活水平由量的增长到质的增长的转变, 严格控制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规模, 把人的再生产及人类生活资料的再生产建立在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的修复能力平衡的基础上。 (多选 ) A生产C消费D人的需求

77 通过建立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危险废物采取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A B C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78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D )。 A. 实施农村“以奖促治”政策D. 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79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途径包括(AB )。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80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要( ABCD)。A加快我国的环境立法B在法律法规上落实生态补偿机制C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D完善地方的环境立法

81 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中提到, 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受制于污染(AC )总体调控。A区域性C流域性 82 危险固体废弃物通常具有( ABCD)等,对其管理不当会引起人类身体损害和环境的重大污染。A毒性 B传染性 C放射性污染 D核污染

83 我国( ABCD)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轴线。A沿海发展轴B长江发展轴C陇海兰新发展轴D京广京哈发展轴

84 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 ABCD)等等。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5 我国已建立的国内环境、灾害、气象信息共享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主要有( ABC)。A. 有利于信息共享的社会环境 B.信息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和管理经验C.环境、灾害防方面的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86 无机环境包括( ABC)。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

87 雾霾的危害有(ABCD )。A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B影响交通安全 C破坏电力系统 D危害农业生产

88 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包括(ABCD )等。A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B人类社会和谐生态发展规律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D以上说法都正确

8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A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发展B建设生态文明要抓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核心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D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

90 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哪些项?(ABCD)A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B认为除了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C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不同表达D认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

91 新可再生能源,包括( ABCD)。A小水电B太阳能C风能D海洋能P 92 要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 ABCD)。A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 93 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大局,坚持( ABC),自觉承担国际环境责任,以自身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B各自能力原则C公平原则

94 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共同为实现(ABC)创造良好的环境。A生育文明B家庭幸福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5 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性?( ABCD)A. 整体性B.动态性C.自组织性D.多样性

96 以下属于按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来划分的文明的是(ABD )。A游牧文明B生态文明D工业文明

97 以下属于生物有机体生存环境的是(ABCD )。A日光B水分C温度D大气

98 以下属于物种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有(ABCD ).A中性作用B竞争作用C抗生作用D捕食作用

99 优化国土布局包括(ABCD)A编制发展规划B规划主体功能区C转变发展布局D合理开发海洋

100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ABCD )。A.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B.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C.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D.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101 与全球化有内在的联系。( BD)B环境恶化D生态破坏

102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中的完善约束机制,可以( ABCD)。A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B通过明晰产权,促进市场主体自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完善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D及时披露企业的资源耗费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103 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 )的资源范围A稀缺 B污染D不可持续 104 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 )的资源范围。A稀缺B污染D不可持续 105 在传统空气环境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弱,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如( ABC)等。A地面扬土B海洋表面吹入大气液滴C突发性剧烈自然运动

106 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BD)并重的产业结构。B劳动密集型D资本密集型

107 在实践中,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护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以下哪些选项的的多样性?(ABD )

108 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 ABCD)。A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B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C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D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 109 政府将规划相关信息( BD),并通过听证会、讨论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公民参与到整个建设项目的立项、环境影响测评报告的制作过程中,达到充分行使环境监督的权力。B透明化D公开化

- 131437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监管不利的问题,对已经运行的项目没有跟踪监管,最终造成环境破坏的时候,只是罚款了事,单纯的罚款不具备震慑作用,只有法律在项目全过程逐一约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38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 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9 既要适度调控人口增长,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40 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体制机制,使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

41 价值虽然是由个体生命体现的,但又超越了个体生命,它出现于一种内在性和独立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4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 43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以环境承载力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4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对) 45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46 健全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建立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实现环境行政的统一高效管理,积极解决行政主体权限争议和不作为。√

47 近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才有较明确的公民参与和监督的规定。√

48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已迎来一个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

49 经常会出现,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小时,形成雾;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上升时,逐渐转化成霾。×

50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和人对自然控制的根本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核心灵魂。√

51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 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对) 52 可再生能源的工业化导致人与自然失衡。(×) 53 历代思想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不同,但其中的要义就是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整体,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

5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55 两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 (对) 56 绿色发展” 被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57 霾的日变化明显,空气相对湿度也大,空气团较不稳定,其持续时间长。× 58 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四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59 美丽中国”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美和当代中国的艺术美。√ 60 美丽中国”体现着自然美、生态美、 环境美。√

61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挑战,更加需要倡导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62 目前,对新能源及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仍是其成本太高,投入太大。√

63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现状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民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

64 目前我国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以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65 目前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

66 农业一体化就是把农业部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

67 企业、 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 是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 68 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对) 69 气体废弃物从组成形式上看,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70 清洁生产实质上就是在工业中进行生态化生产。√

71 全球变化尤其气候变暖是典型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与平衡稳定的全局。(对) 72 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

73 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三者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

74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75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考虑有利于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其他物种的繁荣。√

76 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勃兴、启蒙思想振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将人视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意政府改造的对象。√ 7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78 儒家生态观念中的天人合一, 一般是指人与自然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9 森林具有涵养水分、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供应资源、平衡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

80 生态安全,不像其他安全那样,一旦被侵犯会马上看到后果,生态的破坏往往是个长期的结果。√

81 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是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一种既满足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最优化模式。√

82 生态工业的指标,是工业生产过程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和自然界发展

- 1718位和战略意义,更加自觉地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25 我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用立法的方式,严格规范我国引进外资项目的关口,细化条例,让每一种项目的引进都有法可依,以切实维护国家的利益。√ 126 雾和霾都是悬浮在大气中的粒子,都会使能见度下降,两者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相同。×

127 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 128 狭义生态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生态文化是以人为主体,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文化。× 129 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差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良性发展。√ 130 新能源革命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

131 新能源行业十分倚重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竞争力往往难以承受市场考验,而经济压力又让政府补贴不可能长久进行下去。 √ 132 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或者接近100%,且雾随空气湿度日常变化而出现早晚有或轻,白天无或重的现象。×

133 循环经济就是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获取社会经济的最大产出。(× )

134 循环型社会的“循环”概念中,包含着自然的物质循环和循环经济这两层意思。 (×) 135 沿江沿海地区的一些小的化工厂的排放,不容易引起一些环境污染事件 (×)

136 研究表明:相对湿度在40-70%间有利于雾霾天气出现,尤以50-60%时出现概率最高。 √

137 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138 要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139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40 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141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复合体”。 √

142 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难恢复。√

143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144 阴阳五行说”以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观来观察和解释世界。(对)

145 由于人类的滥采乱捕和掠夺式的利用,造成了许多物种的单一化和一些生物的灭绝。√

146 由于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而,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一种根本的和长远的价值取向。√ 147 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标,从而引发了粮食中污染物超标。(对) 148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之上,同时也要积极治理和恢复现有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及其财产安全.√ 149 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八大自诉范围里有关于环境污染破坏可自诉的相关规定。×

150 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森林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151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公共管网供水以及自备水源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 √

152 在十八大上, 胡锦涛在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153 在水土流失区域内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电力、建材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

154 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

155 真正的和真实意义上的公平乃是所有法律的精神和灵魂。实在法由它解释,理性法由它产生。√

156 执法、司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以德治国的重要保障。×

157 种植业是农业结构的基础结构,它的优化处于优先地位,是生态农业的基础。√ 158 资源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 159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 160 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 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16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162 资源税属于地方税,资源税税负较高,地方所获收益较明显× 16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

164 自然创造的财富主要指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

165 自然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独自存在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识,才能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

166 自然界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167 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168 遵守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法被公正、 √

169 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产品,由于消费中的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地的悲剧”,即过度使用,资源耗竭。√

170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 21 -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精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

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在价值观念上,强调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实现路径上,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在目标追求上,注重增进公众的经济福利和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在时间跨度上,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二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

射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四是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六是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七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八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观念上的更新、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绿色价值观引导的绿色政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逐步到位,一个美丽的中国才会如约而至。

第四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单选题

单选题

a 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 B)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A微观空气污染B中型空气污染C中宏观空气污染D宏观空气污染P58 b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D) A十八届四中全会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八大D十七大 P9 b 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A)(单选 ) A绿色发展B循环发展C生态发展D低碳发展

b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 A) 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P90 b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D) A十八届四中全会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八大D十七大 P9 c 从( 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P8 c 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A )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B协调C全面D可持续

d (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B)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C19世纪P33 d ( )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C循环发展D生态发展

d ( )的发展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低碳经济)

d 党的( C)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t 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届一中全会P8 d 低碳经济 本质是(A )。 (单选 ) A可持续发展经济B低能耗C低排放D低技术 d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D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d (B)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C19世纪P33 d (B)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C循环发展D生态发展

d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党的( )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单选 ) D十七届五中全会

d 党的( C)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届一中全会P8 d 低碳经济 本质是(A )。 (单选 ) A可持续发展经济B低能耗C低排放D低技术 d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D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d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D)A低碳产品B低碳技术C低碳能源D以上都对

1 d 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

d 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 )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单选 ) D可持续

f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D)A低碳产品B低碳技术C低碳能源D以上都对

f 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

f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选B两者都是

f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 A)。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P89 f 法治”和“法制”不同,( B)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B)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A法治;法制B法制;法治C法律;法治D法制;法律P141 f 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为 B地、水、风、火 C一种思维活动 D生活的感觉

g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国家环境(B)法治的保障。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执法

g (B)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C19世纪P33 g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 A)向( )的历史性转变。 (单选 ) 27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 A)为主导、以( A)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A市场;发展B政策;发展C市场;政策D发展;政策P29 g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国家环境(B)法治的保障。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执法 g 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的哪个文明时期?(D ) (单选 ) A古代文明 B中世纪文明 C近代文明 D当代文明

g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 B),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 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 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单选 ) A绿色经济B循环经济C环保经济D新型经济

g 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体制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要( D)。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B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C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D以上都是P31

2 g 固体废弃物的( 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g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 A)向( )的历史性转变。 (单选 ) 27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g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 A)为主导、以( A)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A市场;发展B政策;发展C市场;政策D发展;政策P29 g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的哪个文明时期?(D ) (单选 ) A古代文明 B中世纪文明 C近代文明 D当代文明

g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 B),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 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 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单选 ) A绿色经济B循环经济C环保经济D新型经济

g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体制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要( D)。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B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C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D以上都是P31 g固体废弃物的( 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h (B)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C循环发展D生态发展

h 核裂变发电(A)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单选)A属于B不属于C不确定D以上都是 h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 D)在其体系之中。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C刑事法律规范D以上都是P135 h 环境侵权有间接性,而我国( A)规定,只有与诉讼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才有资格提起诉讼。A《民事诉讼法》B《民法》C《宪法》D《行政法》P123 h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 B)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 (单选 ) 121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h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C)。A知情权B选择权C生存权D参与权

h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B)关系。A正相关线性B负相关线性C正相关曲线D负相关曲线P72 h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 D)在其体系之中。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C刑事法律规范D以上都是P135 h环境侵权有间接性,而我国( A)规定,只有与诉讼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才有资格提起诉讼。A《民事诉讼法》B《民法》C《宪法》D《行政法》P123 h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 B)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 (单选 ) 121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3 h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B)关系。A正相关线性B负相关线性C正相关曲线D负相关曲线P72 j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j 价值在(A )的等级中增加, 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 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单选 ) A自然演替B自然进化C社会演替D社会进化

j 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A )轨道。A法制化 B有序化C规范化D民主化 j 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 )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j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A)为目标。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j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B)为准则。(单选)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

j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 )。 (单选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发展 C改变消费模式 D经济增长 P9 j 建设以下(B )文明“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精神追求” (单选 ) A社会主义质文明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D以上都不是

j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A ),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 ) A生态承载力B资源环境保障能力C环境容量限度D环境忍耐力

j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B )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j 健全破产制度, 通过市场淘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的企业,尽快改变过剩产能长期难以 压缩的局面,促进高效企业发展”属于(C )。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j 将(C)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A保护生态 B治理环境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j 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 C)。 (单选 ) A辩证观点 B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j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 D)。 (单选 ) A生命质量 B生育质量 C生活质量 D以上都是 26 j 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B)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

4 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j价值在(A )的等级中增加, 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 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单选 ) A自然演替B自然进化C社会演替D社会进化

j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j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A )轨道。A法制化 B有序化C规范化D民主化 j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 )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j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A)为目标。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j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D)为准则。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单选 ) j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 )。 (单选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发展 C改变消费模式 D j建设以下(B )文明“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精神追求” (单选 ) A社会主义质文明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D以上都不是

j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A ),s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 ) A生态承载力B资源环境保障能力C环境容量限度D环境忍耐力

j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B )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j健全破产制度, 通过市场淘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的企业,尽快改变过剩产能长期难以 压缩的局面,促进高效企业发展”属于(C )。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j将(C)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j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A保护生态 B治理环境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j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 C)。 (单选 ) A辩证观点 B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j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 D)。 (单选 ) A生命质量 B生育质量 C生活质量 D以上都是 26 j经济增长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 C)。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原则B再使用(reuse)原则C再循环(recycle)原则 D以上都不是

5 k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单选 ) A相对湿度B地理位置C日照强度D大气运动 P73 k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单选 ) A相对湿度B地理位置C日照强度D大气运动 P73 k 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的构建涉及打造( A)GDP增长机制。 (单选 ) A生态经济B绿色经济C低碳经济D环保经济

k 科学发展观的( A),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可持续发展P153 k 科学发展观的( C),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将不同领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规划和布局,形成社会整体性发展的格局。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P153 k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单选)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

k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的构建涉及打造( A)GDP增长机制。 (单选 ) A生态经济B绿色经济C低碳经济D环保经济 k科学发展观的( A),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可持续发展P153 k科学发展观的( C),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将不同领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规划和布局,形成社会整体性发展的格局。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P153 l (A)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动物以及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减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环境中结合态。(单选)A微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动物修复D酶学修复

l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l 陆地上最大微生物资源库是(B )。 (单选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l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动物以及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减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环境中结合态。( A) A微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动物修复D酶学修复P51 m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提到,要实现“和解”的境界,这里所说的“和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 )。 (单选 ) A和谐

m 民族文化D)是中国特色城镇化不能缺失的灵魂。

m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提到,要实现“和解”的境界,这里所说的“和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 )。 (单选 ) A和谐

n 1866年,(A )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提出“生态学”概念,将其界定为讨论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学问。 (单选 )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n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是( A)。 (单选 ) A农业一体化 B农业现代化C农业工业

6 化D以上都是

n 农业一体化的中心是( A)。 (单选 ) A市场B效益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n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 (单选 )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P58 p PM2.5是直径(D )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单选 ) A等于2.5微米 B小于等于2.5毫米 C大于等于2.5微米 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q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 (单选 )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P58 r 人口的增长,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为严重。A减小B加大C不变D不能确定P26 r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A )问题。 (单选 ) A发展B经济C文化D政治 P25 r 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D ) (单选 ) A社会的发展B环境的改变C人的主动性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r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B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 (单选 ) A、保护土壤资源B、保护水土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保护水资源 r 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D)A人口结构问题 B人口素质问题 C人口分布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r人口的增长,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为严重。A减小B加大C不变D不能确定P26 r人口问题的本质是( A)问题。 (单选 ) A发展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r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D ) (单选 ) A社会的发展B环境的改变C人的主动性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r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B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 (单选 ) A、保护土壤资源b保护水土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保护水资源

r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D)A人口结构问题 B人口素质问题 C人口分布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s PM2.5是直径( 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A等于2.5微米B小于等于2.5毫米C大于等于2.5微米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s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 的融合文明” ,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s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A. 物质层面 B. 生活方式层面 C. 生产方式层面 D. 以上都不是 s (A)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P138 s (A) 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A低碳经济B农业革命C新能源D绿色产品P90 s (A) 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A孙中山B毛泽东C列

7 宁D马克思P5 s (A),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单选)A狭义的生态文明B广义的生态文明C生态文明D以上都是 P6 s (A)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个重要趋势,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单选 ) A全球化B生态化C私有化D社会化

s (A)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单选 )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 P51 s (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单选 ) 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 P138 s (A)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A狭义的生态文明B广义的生态文明C生态文明D以上都是P6 s (A)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 A低碳经济B农业革命C新能源D绿色产品 P90 s (A)是指在立法方面,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守。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P141 s (A)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A.生态精神B.生态和谐C.生态文化D.生态文明 s (A)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单选)A孙中山B毛泽东C列宁D马克思

s (B ) 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遵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单选 ) 141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s (B) 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P10 s (B) 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A风速B温差C气压D降水P72 s (B) 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s (B)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单选)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

s (B)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单选)A风速B温差C气压D降水 s (C)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单选 ) A人口和谐发展B人口自然发展C人口均衡发展D人合理发展

s (C)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1

8 s (D )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单选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P141 s (D) 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A工业固体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危险固体废弃物P55 s (D)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单选)A工业固体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危险固体废弃物

s (D)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s (D)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单选 )A工业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生活垃圾

s PM2.5是直径(D )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单选 ) A等于2.5微米 B小于等于2.5毫米 C大于等于2.5微米 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s 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C)。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 s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中,《环境法》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D )。 (单选 ) A起点公平B全面公平C过程公平D结果公平 s 生态产业的目标是( B)。 (单选 )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B“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D以上都不是 s 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 D)。 (单选 ) A生态利润B生态利益C生态收益D生态效益

s 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A.经济性B.以上都不对C.文化性D.生态性 s 生态旅游于( )年首次提出。 (单选 ) C1983 s 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 C)。A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s 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土地)。

s 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推进绿色评价 、唤起生态觉醒、 伸张公平正义、 调节行为等(D)功能。 (单选 ) A特定B基本C导向D定向

s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A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P8 s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环境质量以维持(A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为原则。

s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注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下统筹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和(D人口)结构区域分布。

s 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9 s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 的融合文明” ,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s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

s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A. 物质层面 B. 生活方式层面 C. 生产方式层面 D. 以上都不是 s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D A. 生活方式层面 B. 物质层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产方式层面 s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D) (单选 ) A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B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D以上都是

s 生态系统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A动态平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P3 s 生态系统的(A )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 (单选 ) A整体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复杂性 P3 s 生态系统的(A )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 (单选 ) A整体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复杂性 P3 s 生态系统具有(C ),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 (单选 ) A开放性B多样性C自组织性D复杂性 P4 s 生态系统具有(C ),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 (单选 ) A开放性B多样性C自组织性D复杂性 P4 s 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体)。 s 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复 s 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复 s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 (单选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s 水体废弃物按( A)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P60 s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中,《环境法》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D )。 (单选 ) A起点公平B全面公平C过程公平D结果公平 s生态产业的目标是( B)。 (单选 )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B“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D以上都不是 s生态化B)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

10 s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 D)。 (单选 ) A生态利润B生态利益C生态收益D生态效益

s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A.经济性B.以上都不对C.文化性D.生态性 s生态旅游于( )年首次提出。 (单选 ) C1983 s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 C)。A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是( A)。 (单选 ) A农业一体化 B农业现代化C农业工业化D以上都是 s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土地)。

s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推进绿色评价 、唤起生态觉醒、 伸张公平正义、 调节行为等(D)功能。 (单选 ) A特定B基本C导向D定向

s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A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P8 s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A )。 (单选 ) A发展 B开放 C观念转变 D以上都不是

s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环境质量以维持(A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为原则。

s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注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下统筹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和(D人口)结构区域分布。 s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s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 的融合文明” ,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s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

s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A. 物质层面 B. 生活方式层面 C. 生产方式层面 D. 以上都不是 s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D A. 生活方式层面 B. 物质层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产方式层面

s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D) (单选 ) A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B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D以上都是 s生态系统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A动态平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P3 s生态系统的( A)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A整体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复杂性P3 s生态系统具有( C),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

11 s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体)。 s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复

s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 (单选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s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个重要趋势,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 ( A)(单选 ) A全球化B生态化C私有化D社会化 s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A)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s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 B)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P10 s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A) 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P138 s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 A),A狭义的生态文明B广义的生态文明C生态文明D以上都是P6 s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 B) A风速B温差C气压D降水P72 s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A) A低碳经济B农业革命C新能源D绿色产品P90 s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B )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s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P141 s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D) A工业固体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危险固体废弃物P55 s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D)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s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 C)(单选 ) A人口和谐发展B人口自然发展C人口均衡发展D人合理发展

s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 D)(单选 ) 54 A工业废弃物 B矿业废弃物 C放射性废弃物 D生活垃圾

s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C)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1 s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遵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单选 ) (B ) 141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2 s是指在立法方面,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守。(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P141 s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A)A.生态精神B.生态和谐C.生态文化D.生态文明

s水体废弃物按( A)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P60 s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 A) A孙中山B毛泽东C列宁D马克思P5 t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 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P92 t 碳水化合物属于( C)。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t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十八大)

t 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 (单选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t 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 (单选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t 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B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t 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资源节约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建立资源节约的( D),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单选 ) 43 A生产模式 B消费模式 C社会运行模式 D以上都是

t 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C)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A伦理学B自然哲学C经济学D社会学

t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 D)。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是 P120 t 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属于( B).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t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 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P92 t碳水化合物属于( C)。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t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十八大)

t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

13 开展中。 (单选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t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B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t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资源节约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建立资源节约的( D),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单选 ) 43 A生产模式 B消费模式 C社会运行模式 D以上都是

t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C)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A伦理学B自然哲学C经济学D社会学

t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 D)。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是 P120 w (A)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开始征收资源税 (单选 ) A1984年B1850年C1985年D1997年

w 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属于( B).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w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 D)全国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增加到23%。 (单选 ) A2017年B2020年C2030年D2020年

w 我国( B)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 ) A2000年B2002年C2004年D2008年 P136 w 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 (单选 ) A第一;第三B第二;第二C第一;第一D第一;第二 P35 w 我国于( 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单选 ) A2015B2014C2013D2012 P137 w 我国在法律上承认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诉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诉讼环节上,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重重:(D)。(单选)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 w 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 D)。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D以上都是P16 w 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个税目大类,均( A)计征。A按量规定定额税负B采用累进税率C采用不变税率D从价定率P43 w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 B)。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P137 w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A ),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A)。 (单选 ) 69 A不大;接近饱和 B接近饱和;大 C接近饱和;不大 D不大;不确定

w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

14 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属于( B).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w我国( B)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 ) 136 A2000年 B2002年 C2004年 D2008年

w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A第一;第三B第二;第二C第一;第一D第一;第二P35 w我国于( 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A2015 B2014 C2013 D2012 P137 w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 D)。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D以上都是P16 w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个税目大类,均( A)计征。A按量规定定额税负B采用累进税率C采用不变税率D从价定率P43 w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 B)。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P137 w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A ),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A)。 (单选 ) 69 A不大;接近饱和 B接近饱和;大 C接近饱和;不大 D不大;不确定

x 畜禽粪便经过沼气 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保鲜、孵鸡等方面”属于( )。A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x 系统的(C)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A规范化B开放化C机制化D辩证化

x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D )基础。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x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 x 循环经 济的原则是(D )。 (单选 ) A资源使用的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再循环D以上都是

x 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x 循环经济的(A)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单选)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 P97 x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 )。 (单选 ) A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P95 x 循环经济的特征是(D)。A.以上都是B.物质闭路循环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P96 x 循环经济观不仅要求考虑工程承载能力, 还要考虑(B )。 (单选 ) A经济承载能力

15 B生态承载能力C国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

x 循环经济是一致建立在(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 A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x系统的(C)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A规范化B开放化C机制化D辩证化

x系统机制的健康是(D )基础。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x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

x循环经 济的原则是(D )。 (单选 ) A资源使用的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再循环D以上都是

x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x循环经济的( A)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P97 x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 )。 (单选 ) A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x循环经济的特征是(A)。A.以上都是B.物质闭路循环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

x循环经济观不仅要求考虑工程承载能力, 还要考虑(B )。 (单选 ) A经济承载能力B生态承载能力C国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

y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性?( )D.人文性

y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B)上倡导适度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 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 C)。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原则B再使用(reuse)原则C再循环(recycle)原则 D以上都不是 P97 y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 准则中的(A)原则A减量化原则B再使用原则C再循环原则D以上都不是

y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 准则中的(A)原则A减量化原则B再使用原则C再循环原则D以上都不是

y 一般认为,( A)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消费产品D投资产品 P127 y 一般无机盐属于( A)。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P60 y 以财税、金融和 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属于( D)。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

16 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y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C);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C)。A以人为本;以人为本B以生态为本;以生态为本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D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P9 y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性?( )D.人文性 y 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 D)。 (单选 ) A环境教育B科学普及C精神文明建设D以上都是 p109 y 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C )。 (单选 ) A灰尘B废气C气溶胶粒子D污染物 P70 y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 D)要立产业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功能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P39 y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B )要树立均衡发展理念,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坚持以重点开发促进面上保护,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国土开发格局。 (单选 ) A陆海层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y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 C)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P43-44 y 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 C )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单选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yx循环经济是一致建立在(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 A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y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C)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 P28 y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B)上倡导适度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 准则中的(A)原则A减量化原则B再使用原则C再循环原则D以上都不是 y一般认为,( A)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消费产品D投资产品 P127 y一般无机盐属于( A)。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P60 y以财税、金融和 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属于( D)。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y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C);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C)。

17 A以人为本;以人为本B以生态为本;以生态为本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D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P9 y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性?( )D.人文性

y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 D)。 (单选 ) A环境教育B科学普及C精神文明建设D以上都是

y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A )。 A环境教育 B科学普及

y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 C)。A灰尘B废气C气溶胶粒子D污染物P70 y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 D)要立产业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功能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P39 y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 A)。技术创新对于资源高效利用起决定性作用,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支持力度,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单选 ) 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 y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 C)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P43-44 z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 A生态补偿机制B循环经济C绿色产品D可持续发展P126 z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单选 )(A ) 50 A生态修复 B环境保护 C节约资源 D和谐社会 z (A) 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0 z (A)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将公民环境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 (单选 )A1970年 B1972年 C1980年 D1990年 P122 z (A)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单选)A一次气溶胶颗粒B二次气溶胶颗粒C一次污染D二次污染

z (A)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 A生态补偿机制B循环经济C绿色产品D可持续发展

z (A)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

z (A生态修复)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z (B),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 (单选 )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 P10

18 z (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单选)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

z (C)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A社会文明B文化文明C生态文明D可持续发展P6 z 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 C )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单选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z 在城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构建以( B)为基础、( B)为依托、( B)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A居家养老;机构照料;社区服务B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照料C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机构照料D社区服务;机构照料;居家养老P30 z 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D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z 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中,( A)居首。A人口B资源C环境D不确定P26 z 在我国,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 )。 (单选 ) A海洋能B小水电C地热能D氢能 P90 z 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A)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A胡锦涛B江泽民C习近平D温家宝P150 z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 原则、“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

z 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B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z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 A生态补偿机制B循环经济C绿色产品D可持续发展P126 z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可持续

z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 D)。 (单选 ) 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D以上都是 P53 z 作为社会正义、秩序维护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应介入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B ) (单选 ) A立法B刑法C司法D执法 z 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B) 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P90 z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 C )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单选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z在城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构建以( B)为基础、( B)为依托、( B)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A居家养老;机构照料;社区服务B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照料C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机构照料D社区服务;机构照料;居家养老P30

19 z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D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z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中,( A)居首。A人口B资源C环境D不确定P26 z在我国,属于二次能源的有( D)。A海洋能B小水电C地热能D氢能P91 z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A)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A胡锦涛B江泽民C习近平D温家宝P150 z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 B),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P10 z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 C),A社会文明B文化文明C生态文明D可持续发展P6 z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A)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0 z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 原则、“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

z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B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z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 A生态补偿机制B循环经济C绿色产品D可持续发展P126 z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单选 )(A ) 50 A生态修复 B环境保护 C节约资源 D和谐社会 z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可持续 z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 D)问题。A发展方式B经济结构C消费模式D以上都对P20 z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 D)问题。A发展方式B经济结构C消费模式D以上都对P20 z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 (单选 ) 53 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

z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

z作为社会正义、秩序维护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应介入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B ) (单选 ) A立法B刑法C司法D执法

z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B) 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 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P90

第五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汇总

生态文明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PM2.5是直径( 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A等于2.5微米B小于等于2.5毫米C大于等于2.5微米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 B)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A微观空气污染B中型空气污染C中宏观空气污染D宏观空气污染P58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D) A十八届四中全会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八大D十七大 P9 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A)(单选 ) A绿色发展B循环发展C生态发展D低碳发展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 A) 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P90 畜禽粪便经过沼气 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保鲜、孵鸡等方面”属于( )。A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从( 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P8 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A )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B协调C全面D可持续 党的( )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单选 ) D十七届五中全会 十八届一中全会P8 11. 的发展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低碳经济)

12.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B)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C19世纪P33 13. 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C循环发展D生态发展 14. 低碳经济 本质是(A )。 (单选 ) A可持续发展经济B低能耗C低排放D低技术 15.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D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16.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D)A低碳产品B低碳技术C低碳能源D以上都对

17. 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 18. 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 )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单选 ) D可持续 19.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选B两者都是

20.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 A)。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P89 21. 法治”和“法制”不同,( B)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B)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A法治;法制B法制;法治C法律;法治D法制;法律P141 22. 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为 B地、水、风、火 C一种思维活动 D生活的感觉

2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 A)向( )的历史性转变。 (单选 ) 27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 A)为主导、以( A)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A市场;发展B政策;发展C市场;政策D发展;政策P29 25. 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的哪个文明时期?(D ) (单选 ) A古代文明 B中世纪文明 C近代文明 D当代文明

26.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 B),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 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 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单选 ) A绿色经济B循环经济C环保经济D新型经济

27. 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体制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要( D)。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B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C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D以上都是P31 28. 固体废弃物的( 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29.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 D)在其体系之中。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C刑事法律规范D以上都是P135 30. 环境侵权有间接性,而我国( A)规定,只有与诉讼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才有资格提起诉讼。A《民事诉讼法》B《民法》C《宪法》D《行政法》P123

1 10. 党的( C)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

31.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 B)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 (单选 ) 121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32.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B)关系。A正相关线性B负相关线性C正相关曲线D负相关曲线P72 33. 价值在(A )的等级中增加, 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 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单选 ) A自然演替B自然进化C社会演替D社会进化

34.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35. 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A )轨道。A法制化 B有序化C规范化D民主化 36. 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 )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3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A)为目标。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3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B)为基础。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3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C)为准则。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40.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D)为动力。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41.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D)为准则。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单选 ) 42.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 )。 (单选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发展 C改变消费模式 D经济增长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 C)。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原则B再使用(reuse)原则C再循环(recycle)原则 D以上都不是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 D)。 (单选 ) A环境教育B科学普及C精神文明建设D以上都是

43. 建设以下(B )文明“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精神追求” (单选 ) A社会主义质文明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D以上都不是

4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A ),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 ) A生态承载力B资源环境保障能力C环境容量限度D环境忍耐力

45.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B )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46. 健全破产制度, 通过市场淘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的企业,尽快改变过剩产能长期难以 压缩的局面,促进高效企业发展”属于(C )。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47. 将(C)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A保护生态 B治理环境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48. 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 C)。 (单选 ) A辩证观点 B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49.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 D)。 (单选 ) A生命质量 B生育质量 C生活质量 D以上都是 26 50. 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B)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51. 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的构建涉及打造( A)GDP增长机制。 (单选 ) A生态经济B绿色经济C低碳经济D环保经济

52. 科学发展观的( A),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可持续发展P153 53. 科学发展观的( C),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将不同领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规划和布局,形成社会整体性发展的格局。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P153 54. 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动物以及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减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环境中结合态。( A) A微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动物修复D酶学修复P51 5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56. 陆地上最大微生物资源库是(B )。 (单选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57.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提到,要实现“和解”的境界,这里所说的“和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 )。 (单选 ) A和谐 58. 民族文化D)是中国特色城镇化不能缺失的灵魂。

59. 农业一体化的中心是( A)。 (单选 ) A市场B效益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60.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 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P58 61. 人口的增长,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为严重。A减小B加大C不变D不能确定P26

62.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 A)问题。 (单选 ) A发展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63. 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D ) (单选 ) A社会的发展B环境的改变C人的主动性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B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 (单选 ) A、保护土壤资源B、保护水土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保护水资源 65. 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D)A人口结构问题 B人口素质问题 C人口分布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66.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中,《环境法》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D )。 (单选 ) A起点公平B全面公平C过程公平D结果公平

67. 生态产业的目标是( B)。 (单选 )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B“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D以上都不是

68. 生态化B)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

69. 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 D)。 (单选 ) A生态利润B生态利益C生态收益D生态效益

70. 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A.经济性B.以上都不对C.文化性D.生态性 71. 生态旅游于( )年首次提出。 (单选 ) C1983 72. 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 C)。A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是( A)。 (单选 ) A农业一体化 B农业现代化C农业工业化D以上都是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 A)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B协调C全面D可持续 73. 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土地)。

74. 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推进绿色评价 、唤起生态觉醒、 伸张公平正义、 调节行为等(D)功能。 (单选 ) A特定B基本C导向D定向 7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A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P8 76.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A )。 (单选 ) A发展 B开放 C观念转变 D以上都不是 77.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环境质量以维持(A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为原则。

78.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注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下统筹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和(D人口)结构区域分布。

79. 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80.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 的融合文明” ,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81.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

82.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A. 物质层面 B. 生活方式层面 C. 生产方式层面 D. 以上都不是

83.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D A. 生活方式层面 B. 物质层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产方式层面

8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D) (单选 ) A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B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D以上都是

85. 生态系统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A动态平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P3 86. 生态系统的( A)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A整体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复杂性P3 87. 生态系统具有( A),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 (单选 ) A开放性 B多样性 C自组织性 D复杂性

88. 生态系统具有( C),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闭观念。A整体性B多样性C开放性D复杂性P4 89. 生态系统具有( C),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A开放性B多样性C自组织性D复杂性P4 90. 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体)。

91. 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复

92.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 (单选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93. 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个重要趋势,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 ( A)(单选 ) A全球化B生态化C私有化D社会化 94. 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A)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95. 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 B)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P10 96.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A) 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P138 97. 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 A),A狭义的生态文明B广义的生态文明C生态文明D以上都是P6 98. 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 B) A风速B温差C气压D降水P72 99. 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A) A低碳经济B农业革命C新能源D绿色产品P90 100. 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B )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101. 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P141 102. 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D) A工业固体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危险固体废弃物P55 103. 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D)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104. 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 C)(单选 ) A人口和谐发展B人口自然发展C人口均衡发展D人合理发展 105.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 D)(单选 ) 54 A工业废弃物 B矿业废弃物 C放射性废弃物 D生活垃圾

106. 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C)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1 107. 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遵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单选 ) (B ) 141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08. 是指在立法方面,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守。(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P141 109.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A)A.生态精神B.生态和谐C.生态文化D.生态文明 110. 水体废弃物按( A)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P60 111. 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 A) A孙中山B毛泽东C列宁D马克思P5 112.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 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P92 113. 碳水化合物属于( C)。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114.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十八大)

115. 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 (单选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116. 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B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117. 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资源节约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建立资源节约的( D),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单选 ) 43 A生产模式 B消费模式 C社会运行模式 D以上都是

118. 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C)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A伦理学B自然哲学C经济学D社会学

119.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 D)。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是 P120 120. 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属于( B).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121. 我国( B)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 ) 136 A2000年 B2002年 C2004年 D2008年

122. 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A第一;第三B第二;第二C第一;第一D第一;第二P35

123. 我国于( 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A2015 B2014 C2013 D2012 P137 124. 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 D)。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D以上都是P16 125. 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个税目大类,均( A)计征。A按量规定定额税负B采用累进税率C采用不变税率D从价定率P43 126.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 B)。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P137 127.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A ),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A)。 (单选 ) 69 A不大;接近饱和 B接近饱和;大 C接近饱和;不大

D不大;不确定

128. 系统的(C)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A规范化B开放化C机制化D辩证化 129.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D )基础。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130.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

131. 循环经 济的原则是(D )。 (单选 ) A资源使用的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再循环D以上都是

132. 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133. 循环经济的( A)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P97 134.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 )。 (单选 ) A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135. 循环经济的特征是(A)。A.以上都是B.物质闭路循环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

136. 循环经济观不仅要求考虑工程承载能力, 还要考虑(B )。 (单选 ) A经济承载能力B生态承载能力C国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 137. 循环经济是一致建立在(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 A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138.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39.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C)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 P28 140.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 )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 (单选 ) A 28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分配方式 D以上都是

141.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B)上倡导适度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42.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 准则中的(A)原则A减量化原则B再使用原则C再循环原则D以上都不是

143. 一般认为,( A)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消费产品D投资产品 P127 144. 一般无机盐属于( A)。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P60 145. 以财税、金融和 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属于( D)。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14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C);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C)。A以人为本;以人为本B以生态为本;以生态为本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D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P9 147.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性?( )D.人文性

148. 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A )。 A环境教育 B科学普及

149. 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 C)。A灰尘B废气C气溶胶粒子D污染物P70 150.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 D)要立产业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功能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P39 15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B )要树立均衡发展理念,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坚持以重点开发促进面上保护,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国土开发格局。 (单选 ) A陆海层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152.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 A)。技术创新对于资源高效利用起决定性作用,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支持力度,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单选 ) 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

153.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 C)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P43-44 154. 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 C )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单选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155. 在城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构建以( B)为基础、( B)为依托、( B)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A居家养老;机构照料;社区服务B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照料C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机构照料D社区服务;机构照料;居家养老P30 156. 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D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157. 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中,( A)居首。A人口B资源C环境D不确定P26 158. 在我国,属于二次能源的有( D)。A海洋能B小水电C地热能D氢能P91 159. 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A)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A胡锦涛B江泽民C习近平D温家宝P150 160. 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 B),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P10 161. 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 C),A社会文明B文化文明C生态文明D可持续发展P6 162. 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A)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0 16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 原则、“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 164. 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B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165.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 A生态补偿机制B循环经济C绿色产品D可持续发展P126 166.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单选 )(A ) 50 A生态修复 B环境保护 C节约资源 D和谐社会 167.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可持续 168.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 D)问题。A发展方式B经济结构C消费模式D以上都对P20 169.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 (单选 ) 53 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

170.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

171. 作为社会正义、秩序维护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应介入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B ) (单选 ) A立法B刑法C司法D执法 172. 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B) 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P90 1. 2. 3. 4. 5. 6. 7. 8. 9. C从( B生产方式)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 ) D(B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单选 ) F“法治”和“法制”不同,(B法制;法治)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 (单选 ) G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A市场;发展)为主导、以( )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 (单选 ) J“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A减量化)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单选 ) K科学发展观的( A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 (单选 ) Q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 D)。 (单选 )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S (A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 (单选 ) S D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单选 ) 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 11. S(A孙中山)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单选 ) 12. S(C扩散污染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13. S(D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单选 ) 14. S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发展)。 (单选 ) 10. S(A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

15. S生态系统具有(C自组织性),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 (单选 ) 16. T( B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 (单选 ) 17. T碳水化合物属于( C有机无毒物)。 (单选 ) 18. W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第一;第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 (单选 )

19. W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 D)。 (单选 )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D以上都是

20. X循环经济的(A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 (单选 ) 21. Y1866年,(A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提出“生态学”概念,将其界定为讨论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学问。 (单选 ) 22. Y一般无机盐属于( A无机无毒物)。 (单选 )

23. Y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 (单选 )

24. Y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C约束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单选 ) 25. Z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中,(A人口)居首。 (单选 )

26. C 27.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28. D 29.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

30. 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生物,生物又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起反作用,这样便产生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

31. F 32.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 )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气体

33.34. G 35. 固体废弃物的(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资源化

36. 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 37. 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38.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国家环境( )法治的保障。B行政 39. 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 ),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排他性

40. H 41.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关系。B负相关线性

42.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 )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B德国 43.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 )。C生存权

44.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经济价值

45. J

46.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 )。 47. A生命质量B生育质量C生活质量D以上都是 48.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B )为准则。B自然生态规律 4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D )为动力。D绿色科技

50.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臵,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C无害化

5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A发展

52. L 53.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54. P 55. PM2.5是直径(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D小于等于2.5微米

56. Q 57.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58. R 59. 人口( )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均衡发展

60. 人口均衡、()、环境友好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资源节约

61.62. S 63. 生态文明(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制度建设 64.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发展

65. 生态系统具有(C ),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闭观念。 C开放性 66. 生态系统的( )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A整体性 67. 所谓( )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生态修复

68. 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 )。C持续性

69. T 70.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 ),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 3~10倍 71. 碳水化合物属于( )。C有机无毒物

72. W 73. 我国于(A2015 )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A2015

74. 我国( )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B2002年 75. 我国环境立法理念开始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 76.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 ),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 77. A不大;接近饱和

78.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 )全国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增加到23%。B2020年

79.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 D)。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 80.

81. X 82. Y 83.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 )要树立均衡发展理念,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坚持以重点开发促进面上保护,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国土开发格局。B区域层面

84.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 )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约束机制

85.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C分配方式 86. 一般认为,( )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A公共产品 87.一般无机盐属于( )。A无机无毒物

88.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

89. Z 90. 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 91. 在西方,“文明”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ivil”、“civilis”,原意指在城市享有合法权利的公民。

92. ( ) 93. 《》是环保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

94. ( )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D违法必究

95. (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A公民环境权 96. ( )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C扩散污染源 97. ( ),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

98. (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99. ( D)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D非排他性

100. ()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

101. (A ),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A狭义的生态文明

102. (D )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D危险固体废弃物 103. (B)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 A风速B温差C气压D降水

104. ()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

105. ()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节约

106. ( A)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A有机食品

107. ( A)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生态补偿机制

108. (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A生态修复 109. (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D十七大

110. ()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环境友好 1. 2. 多选题

B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ABCD )。 (多选 )A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C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D搞不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3. 4. 5. 6. 7. 8. 9. 关于环境权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国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中对( ABCD)等方面犯罪的规定及其落实,还远远不能满足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 (多选 ) A危险废弃物管理B森林破坏C水生生物保护D濒危物种保护

G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 ABC)。 (多选 ) A土壤板结B水体富营养化C抗药性害虫种类与数量增加

H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ABC )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 (多选 ) 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

J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要(ABC )。 (多选 ) A创新工作理念B改进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体系

M“美丽中国”意味着(ABCD )。 (多选 )A山要绿起来B民要富起来C家要美起来D国要强起来 Q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 ABCD)等多个方面。 (多选 ) A经济B政治C文化D可持续发展

S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且体现在( ABCD)等社会文明的诸多方面。 (多选 ) A公平公正B共同富裕C道德进步D社会和谐

10. S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ABCD )。 (多选 ) A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B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11. S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 (多选 ) A公正B高效C和谐D人文发展 12. S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 (多选 ) A公正B高效C和谐D人文发展 13. S属于二次能源的有(CD )。 (多选 ) C燃料电池D氢能

14. S属于有机无毒物的有( ABD)。 (多选 ) A蛋白质B脂肪D碳水化合物

15. T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ABCD )的基本要求。 (多选 ) A代价小B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续 16. W危险固体废弃物通常具有( ABCD)等,对其管理不当会引起人类身体损害和环境的重大污染。 (多选 ) A毒性B传染性C放射性污染D核污染

17. Z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ABCD )。 (多选 ) A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B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C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D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

18. Z自然资源主要包括(ABCD )。 (多选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

19. Z走好低碳发展之路,要注意(ABCD )。 (多选 ) A转变发展理念和价值观B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C传统能源也要“绿化”D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

20. Z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环保公共服务应具有( ABCD)的属性特征。 (多选 ) A公平性B保障性C广覆盖D普惠性 1 2 3 4 1994年我国对资源税进行调整。其征税对象为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列入征税范围的有( ABCD)。 A原油B天然气C煤炭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天气。A硫酸盐B硝酸盐C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分类, 水体废气物的来源可以分为(ABC )。A物理性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生物性污染源D人文性污染源 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D盐 P42 铵盐D有机酸盐P71 建设本身。这是由于:( ABCD)。A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C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D搞不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P46 5 6 7 8 9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包括( ABCD)等。A煤炭洗选B循环流化床锅炉C煤的气化和液化D转炉炼钢收尘P60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BCD)。A配套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B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C生态文明的环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 ABD)高峰。A总人口B劳动年龄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BCD),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A低碳产业B低碳低碳经济的基础是( BC)。 (多选 ) A能源的再生B能源的清洁开发C能源的高效利用D以上都不对 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D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 P16 年人口P27 能源C低碳技术D低碳消费P90 10 低碳饮食,就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稳步提高( B)和( C)的 摄入量。A. 糖分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水分 11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循环经济,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 ABC)”。 (多选 ) 2 A污染排放最小化 B废弃物资源化 C废弃物无害化 D废弃物有害化

12 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为( ABC)。A直接由气体形成气溶胶粒子B新粒子通过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粒径更大的粒子D直接由液体形成气溶胶粒子P71 13 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例如( ABCD)。ASO3 BNO2 C酸类D酮类P58 14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 主要是从(ABC )等几个层面来展开。 (多选 ) A企业小循环B区域中循环C社会大循环D以上都不是

15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哪个层面来展开?(BCD)A以上不是B资源的高效利用C资源的循环利用D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6 根据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制度包括( ABCD)等。A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B水资源管理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环境损害赔偿制度P118 17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 AC)。 (多选 ) A公平理论 B平等理论 C公共物品理论 D私人物品理论 18 固态环境污染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 ABCD)。(多选 ) A工业废弃物 B农业废弃物 C矿业废弃物 D城市垃圾

19 关于环境权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国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中对( ABCD)等方面犯罪的规定及其落实,还远远不能满足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A危险废弃物管理B森林破坏C水生生物保护D濒危物种保护P123 20 国土资源包括(ACD)A海洋 B天空C矿产D土地

21 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 ABC)。A土壤板结B水体富营养化C抗药性害虫种类与数量增加D农、林、牧、副、渔业的总产量增加P25 22 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 BCD)。 (多选 ) A环境资源服务B环境政策服务C环境信息服务D环境教育服务

23 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实现(BD )开发的良性循环。 A.生态保护 B.生态治理C.矿山资源D.土地资源

24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 ABCD)等优点。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B增强市场竞争力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P17 25 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 ABC)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D《共产党宣言》P122 26 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要( ABCD)。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P29 27 坚持(AC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A、保护环境B、保护资源C、节约资源D、提高效率 28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要( ABC)。A创新工作理念B改进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体系D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P30 2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 AB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选 ) A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C以环境友好为目标D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30 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 ABC)的理念。 (多选 ) 10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31 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 ABCD)。A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B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C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D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P12 3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有( ABCD)。 (多选 ) A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体系 B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C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D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3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在社会(ABCD )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多选 ) ABCD 34 A生产 B建设 C流通 D消费

34 建议制定关于生态补偿的行政法规, 使参与生态补偿工作的执法者的行为和行政执法过程受法律约束, 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态补偿的(AC ), 还有利于提高政府补偿的效率。 (多选 ) A程序化B透明化C法制化D公开化

35 健全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要求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它包括(AC )。 (多选 ) A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B加强法律法规C强化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标准D以上都不是

36 健全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应该( ABCD)。A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B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C形成节俭的消费风尚D调动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P43-44 37 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ABC) (多选 ) A人口均衡 B资源节约 C环境友好 D生态平衡 38 就共时态来看,社会文明包括( ABCD)。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制度文明D人的文明 P6 39 美丽的自然需要细心地呵护,需要人类确立(AD )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行生态文明实践。 (多选 ) A尊重自然 D保护自然 40 目前关于公平的争论,主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公平观:( ABC)A起点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立法公平P127 41 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体制与机制的不适应造成的,如政府职能的( ABD),造成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适应。 (多选 ) A“越位”B“错位”C“倒位”D“不到位”

4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 ABCD)等多个方面。A经济B政治C文化D可持续发展P13 43 人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 ABCD)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A经济B社会C资源D环境P25 44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 ABCD),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A人口总量适度B人口素质全面提升C人口结构优化D人口分布合理P26 45 人类必须有这样的生态精神:履行生态道德义务和责任,( BCD),保护地球,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准则,人类的发展应以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为前提。A尊重生态B尊重自然C顺应自然D善待自然 46 人类生态学包括的方向有( ACD)。A地理学B自然学C社会学D文化学

47 人为污染源包括( ABC)。A工业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农业污染源D生物污染源P60 48 森林具有( ABCD)等多方面的作用。A涵养水分B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D调节气候P25 49 森林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包括(ABC )。 (多选 ) A涵养水源B防风固沙C保护环境

50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且体现在(ABCD )等社会文明的诸多方面。 (多选 ) A公平公正B共同富裕C道德进步D社会和谐

51 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 ABCD)。A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B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P49 52 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论述中,生态社会和谐包括(ABCD )。 (多选 ) A社会生态和谐B自然生态和谐C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D以上都√

53 生态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自然价值、 功能价值、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等。要确立( ABC)的理念,进行科学的生态核算, 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体现绿色发展、 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多选 ) A生态有价B环境有价C资源有价D自然有价

54 生态经济是( ABCD)法制经济、多元化市场主体经济,同时以宏观调控为辅、市场调节为主的内生动力经济。 (多选 ) A环保经济B低碳经济C绿色经济D循环经济

55 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包括(ABCD )。 (多选 ) A地方性B环保性C实用性D方便性

56 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体现在(ABC )。A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B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C农业是其他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D以上都不是

57 生态社会和谐包括(ABC )。 (多选 ) A社会生态和谐B自然生态和谐C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D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58 生态文化创新是生态文明时代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通过(ABCD ), 才能达到全人类共同繁荣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多选 ) A共生B共容C

创新D整合

59 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而创造的文化,它包括(ABCD )、生态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制度等。 (多选 ) A生态意识B生态美学C生态旅游D生态教育

60 生态文明( )。 (多选 ) ABCD 11 A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B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C倡导人际关系和谐 D强调人格的平等

61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A公正B高效C和谐D人文发展P10 62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是( ABC)的和谐。 (多选 ) 10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63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中指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 ABCD)。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B尊重人权C崇尚法治D反对无序的状态 P140 64 生态问题包括(ABCD )等。A生态失衡B环境污染C能源枯竭C人口膨胀

65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有价值,( AC),是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基础。 (多选 ) A保持生态系统整体性稳态B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C维护生态平衡D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议制定关于生态补偿的行政法规,使参与生态补偿工作的执法者的行为和行政执法过程受法律约束,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态补偿的( AC),还有利于提高政府补偿的效率。 (多选 ) A程序化 B透明化C法制化D公开化 66 生物圈包括( ABC)。A生物有机体B无机环境C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D生态系统P3 67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具有(AB )的性质,使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A自动调节B自动控制C自动破坏D自动损耗P3 68 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上升到(CD )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预示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到来。A节能减排B节约资源C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P8 69 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AC)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70 是生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ABCD) A遵循程序B优化发展C生态和谐D自我完善P157 71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 CD)。A小水电B太阳能C燃料电池D氢能P91 72 属于有机无毒物的有( ABD)。A蛋白质B脂肪C苯酚D碳水化合物P60 73 属于有机有毒物的有( BD)。A重金属B多环芳烃C脂肪D苯酚P60 74 私人物品具有( AC)。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75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 ABCD)的基本要求。 (多选 ) A代价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可持续 76 通过√处理(ACD )同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把生活水平由量的增长到质的增长的转变, 严格控制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规模, 把人的再生产及人类生活资料的再生产建立在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的修复能力平衡的基础上。 (多选 ) A生产B交换C消费D人的需求

77 通过建立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危险废物采取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A B C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清洁化

78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D )。 A. 实施农村“以奖促治”政策 B. 鼓励农村“城市化”进程 C.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D. 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79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途径包括(AB )。 (多选 ) 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 D以上都不对生态精神是(AD )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多选 ) A尊重自然B敬畏自然C平衡生态D保护生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BC )。 (多选 ) A劳动者质量的提高 B劳动者素质的提高C人力资本的积累D自然资本的积累尽管美学趣味千差万别,但( BCD)的全球化语境下的美学境界是可以被奉为人类高尚的审美境界的。 (多选 ) A美己之美B美人之美C各美其美D美美与共

80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要( ABCD)。A加快我国的环境立法B在法律法规上落实生态补偿机制C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D完善地方的环境立法P120-121 81 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中提到, 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受制于污染(AC )总体调控。 (多选 ) A区域性B方位性C流域性D空间性

82 危险固体废弃物通常具有( ABCD)等,对其管理不当会引起人类身体损害和环境的重大污染。 (多选 ) A毒性 B传染性 C放射性污染 D核污染

83 我国( ABCD)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轴线。A沿海发展轴B长江发展轴C陇海兰新发展轴D京广京哈发展轴P42 84 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 ABCD)等等。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P137 85 我国已建立的国内环境、灾害、气象信息共享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主要有( ABC)。A. 有利于信息共享的社会环境 B.信息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和管理经验C.环境、灾害防方面的信息系统或数据库D.信息技术发达 86 无机环境包括( ABC)。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微生物P3 87 雾霾的危害有(ABCD )。 (多选 ) 73 A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B影响交通安全 C破坏电力系统 D危害农业生产

88 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包括(ABCD )等。 (多选 ) A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B人类社会和谐生态发展规律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D以上说法都正确

8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A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发展B建设生态文明要抓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核心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D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P8-12 90 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哪些项?(ABCD)A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B认为除了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C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不同表达D认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

91 新可再生能源,包括( ABCD)。A小水电B太阳能C风能D海洋能P91 92 要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 ABCD)。A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多选 ) 93 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大局,坚持( ABC),自觉承担国际环境责任,以自身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B各自能力原则C公平原则D共同责任原则P22 94 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共同为实现(ABC)创造良好的环境。A生育文明B家庭幸福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家庭文明 95 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性?( ABCD)A. 整体性B.动态性C.自组织性D.多样性

96 以下属于按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来划分的文明的是(ABD )。A游牧文明B生态文明C社会主义文明D工业文明 97 以下属于生物有机体生存环境的是(ABCD )。 (多选 ) A日光B水分C温度D大气

98 以下属于物种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有(ABCD )。 (多选 ) A中性作用B竞争作用C抗生作用D捕食作用 99 优化国土布局包括(ABCD)A编制发展规划B规划主体功能区C转变发展布局D合理开发海洋

100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ABCD )。A.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B.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C.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D.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101 与全球化有内在的联系。 ( BD)(多选 ) A环境污染B环境恶化C生态失衡D生态破坏

102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中的完善约束机制,可以( ABCD)。A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B通过明晰产权,促进市场主体自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完善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D及时披露企业的资源耗费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P43-44 103 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 )的资源范围。 (多选 ) A稀缺 B污染 C清洁 D不可持续 104 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 )的资源范围。A稀缺B污染C清洁D不可持续P6 105 在传统空气环境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弱,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如( ABC)等。A地面扬土B海洋表面吹入大气液滴C突发性剧烈自然运动D机动车尾气P70 106 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BD)并重的产业结构。 A环境友好型 B劳动密集型C市场导向型D资本密集型

107 在实践中,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护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以下哪些选项的的多样性?(ABD ) (多选 ) A生物物种B生物遗传物质C生物资源

108 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 ABCD)。A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B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C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D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P9 109 政府将规划相关信息( BD),并通过听证会、讨论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公民参与到整个建设项目的立项、环境影响测评报告的制作过程中,达到充分行使环境监督的权力。 (多选 ) A程序化B透明化C法制化D公开化

110 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中,构筑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防线,需要( ABCD)。A认真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B强化地方政府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责任C加大监控力度D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P58-59 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 ABCD)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P141 112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ABCD)。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P52 113 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 AD)的根本途径。 (多选 ) A统筹解决人口问题B统筹解决发展问题C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4 走好低碳发展之路,要注意( ABCD)。A转变发展理念和价值观B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C传统能源也要“绿化D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P94 115 走向生态文明时代要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要掌握其( ABCD)。A系统性B逻辑性C科学性D整体性P153 116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环保公共服务应具有(ABCD)的属性特征。A公平性B保障性C广覆盖D普惠性P64

B 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

身。这是由于:(ABCD)。A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C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D搞不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D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ABCD )。A配套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B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C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D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 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E 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为(ABC)。A直接由气体形成气溶胶粒子B新粒子通过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粒径更大的粒子

G 关于环境权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国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中对(ABCD )等方面犯罪的规定及其落实,还远远不能满足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A危险废弃物管理B森林破坏C水生生物保护D濒危物种保护

固态环境污染,主要分为(ABCD)等几大类。 A工业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城市垃圾

H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ABCD )等优点。 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B增强市场竞争力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

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ABC )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

J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有(ABCD )。 (多选 ) A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体系B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C大力开展科技创新D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ABC )的理念。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就共时态来看,社会文明包括(ABCD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制度文明D人的文明

M 目前关于公平的争论,主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公平观:(ABC )。A起点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

Q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ABCD)等多个方面。A经济B政治C文化D可持续发展

R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ABCD ),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A人口总量适度B人口素质全面提升C人口结构优化D人口分布合理

人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ABCD )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A经济B社会C资源D环境

人口问题,“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不仅(ABCD ),而且( )。A惠民生B促发展C打基础D立长远 人为污染源包括( )。A工业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农业污染源 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二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 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四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 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满足的需要。

S 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ABCD )。 A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B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快制度建设,要( ABCD)。A健全环境管理制度B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C积极稳步推进环境管理市场化改革D建立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机制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是(ABC )的和谐。A人与人B人与自然C人与社会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ABCD)。A公正B高效C和谐D人文发展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生态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实现生态和谐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中指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 )。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B尊重人权C崇尚法治D反对无序的状态 生物圈包括(ABC )。A生物有机体B无机环境C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

雾霾的危害有(ABCD)。A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响B影响交通安全C破坏电力系统D危害农业生产

W 无机环境包括(ABC)。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

X 新可再生能源,包括(ABCD )。A小水电B太阳能C风能D海洋能

Y

影响雾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中的完善约束机制,可以( ABCD)。A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B通过明晰产权,促进市场主体自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完善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D及时披露企业的资源耗费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Z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ABCD)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走向生态文明时代要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要掌握其(ABCD )。A系统性B逻辑性C科学性D整体性

走好低碳发展之路,要注意(ABCD )。 A转变发展理念和价值观B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C传统能源也要“绿化”D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ABCD)。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

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ABCD)。A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B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C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D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 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 )的资源范围。A稀缺B污染D不可持续

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AB )并重的产业结构。A资本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P16 1984到1986年主要采取累进税率,以销售收入为税基,以销售利润率为累进依据,后改为从量定额方法征收。√P4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PM2.5 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由于它颗粒比较细小,可以直接吸入到肺泡中,所以对人的危害非常的直接。(对) 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

保护生态环境不必依靠制度。×P18 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使浪费之风横行,这也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P137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P24 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传统旅游业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生态旅游业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性,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事业。√ P108 从公平观的角度来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寻求一种结果的平衡。 (判断 ) √ 12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 (判断 ) √ 大量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农田且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P55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 P2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5个方

15 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P91 良性的社会财富。×P96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作出了重大部署。【×】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P90 对大部分陆地来说,水分(降雨量)是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原或荒漠等类型的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 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P126 发展生产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 P46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我国一项开创性事业,要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推进。√ P89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法治,是通过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而调节利益冲突,解决矛盾,实现最终和谐的重要手段。√P140 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平等对话,与其他强势资本对话,使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公民环境权这种特殊的权利得到重视与维护。√P125 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显著。√ P53 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判断 ) √

工业废弃物堆积量大、成分复杂,性质也是多样的,而且许多都含有有毒成分,对环境污染很大,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P55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来自工业部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判断 ) √

公民环境权的存在,要求人们必须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多元考虑,合理分配不同利益团体对环境资源的价值需求。在行政规划中要确立以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促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唯一手段。(×)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 跨领域、 跨地域, 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判断 ) √

环保公共服务的普惠性, 是指环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基本生存环境,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条件。 (判环境产品提供是政府的职责,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环境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P124 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 P122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监管不利的问题,对已经运行的项目没有跟踪监管,最终造成环境破坏的时候,只是罚款了事,单纯的罚款不具备震慑作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 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既要适度调控人口增长,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P28 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体制机制,使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价值虽然是由个体生命体现的,但又超越了个体生命,它出现于一种内在性和独立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判断 ) √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判断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以环境承载力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对)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环境和生态, 才能促进我国健全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建立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实现环境行政的统一高效管理,积极解决行政主体权限争议和不作为。 (判断 ) √ 近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才有较明确的公民参与和监督的规定。√ P138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已迎来一个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P26 经常会出现,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小时,形成雾;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上升时,逐渐转化成霾。× P69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和人对自然控制的根本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核心灵魂。 (判断 ) √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 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对)

16 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P97 预防为主、持续发展的观念,促成政府与公民间的平等交流,构建现代公共治理服务理念。 (判断 ) √

传染性的废物等几大类。

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断 ) √

用,只有法律在项目全过程逐一约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P136 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判断 √

棋”格局。√P29 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判断 ) √

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判断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可再生能源的工业化导致人与自然失衡。(×) 历代思想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不同,但其中的要义就是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整体,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P152 两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 (对) 绿色发展” 被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判断 ) × 霾的日变化明显,空气相对湿度也大,空气团较不稳定,其持续时间长。×

P69 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四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美丽中国”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美和当代中国的艺术美。√ 美丽中国”体现着自然美、生态美、 环境美。 (判断 ) √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挑战,更加需要倡导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判目前,对新能源及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仍是其成本太高,投入太大。√ P93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现状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民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 P123 目前我国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目前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农业一体化就是把农业部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 (判断 ) × 企业、 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 是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

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对) 气体废弃物从组成形式上看,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8 清洁生产实质上就是在工业中进行生态化生产。 (判断 ) √

全球变化尤其气候变暖是典型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与平衡稳定的全局。(对) 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P21 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三者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P26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P26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考虑有利于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其他物种的繁荣。√P31 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勃兴、启蒙思想振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将人视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判断 ) √

儒家生态观念中的天人合一, 一般是指人与自然为一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判断 ) √

森林具有涵养水分、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供应资源、平衡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 (判断 ) √ 生态安全,不像其他安全那样,一旦被侵犯会马上看到后果,生态的破坏往往是个长期的结果。√P136

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是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一种既满足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最优化生态工业的指标,是工业生产过程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和自然界发展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 (判断 ) √ 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代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怀人和社会;生态关怀的核心则是关怀生态生态理性观认为,有机体是否有理性或其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合理,应该用现实的外在标准来判断,只有当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考生态立法应以保证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保持生物圈的完善和健康为最高准则。√P144 生态旅游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 (判断 ) ×

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判断 ) √

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P107 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在于始终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全面、和谐、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判断 ) √

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新秩序,用法律的武器保障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

17 和谐”。 √ P31 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断 ) √ 31

同步分级恢复,以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P51 泛。×P17 意政府改造的对象。√

模式。√

系统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关怀人、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察,才能找到评判理性的合理标准。 (判断 ) √

障。√

P143 91 92 93 94 P6 95 96 97 98 99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内涵就是生态文化理念。 (判断 ) × 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取决于思想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对) 生态文明要求抛弃一切科技形式,采取与自然和谐的科技形式,开辟更丰裕、更和谐的时代。× P6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 它的实施将带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判断 ) √

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正是基于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产生的法律制度体系,体现为具体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并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调整物质利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实现。 (判断 ) √

益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和谐社会√P139 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P8 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 (判断 ) √

P1 100 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判断 ) √ 101 生态系统演化是生态系统各项因素变化的综合结果。√

102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10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四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提审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神态文明的新时代。×

104 十七大报告在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P150

105 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快发展,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不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维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功能。√P41 106 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 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以保护环境。 (判断 ) ×

107 虽然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但形成雾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在此条件下大气中颗粒物等污染物能够迅速得以累积,进而造成空气污染。√ P70 108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 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主流文化。 (判断 ) √ 109 所有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判断 ) √

110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判断 ) √ 111 天人合一是道家生态思想的核心。 (判断 ) ×

112 添加剂已经成为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风险因素。(对) 113 土壤是进行农、林、牧、副、 渔业生产活动的地壳表层。 (判断 ) ×

114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P15 115 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轻污染防治、重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P16 116 我国的生态立法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来加以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各类灾害,进而构建一个标本兼治的大环境立法体系。√P121 117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沿海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支撑了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P40 118 我国公民环境知情权的规定上缺乏强制性和具体性,对公民环境决策参与权的规定不够完善,以及现行法律对环境请求权规定存在缺陷。√ P123 119 我国生态保护的立法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达不到相应的效果。√P135 120 我国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国土空间的一半以上。√ P40 12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直以行政起主导作用,这是由执法活动的优势、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判断 ) √ 122 我国是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大计。√P87 123 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P9 124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更加自觉地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P27

125 我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用立法的方式,严格规范我国引进外资项目的关口,细化条例,让每一种项目的引进都有法可依,以切实维护国家的利益。√ P140 126 雾和霾都是悬浮在大气中的粒子,都会使能见度下降,两者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相同。×P69 127 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 (判断 ) √

128 狭义生态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生态文化是以人为主体,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文化。×

129 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差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良性发展。√ P136 130 新能源革命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 131 新能源行业十分倚重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竞争力往往难以承受市场考验,而经济压力又让政府补贴不可能长久进行下去。 (判断 ) √

132 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或者接近100%,且雾随空气湿度日常变化而出现早晚有或轻,白天无或重的现象。×P69 133 循环经济就是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获取社会经济的最大产出。(× ) 134 循环型社会的“循环”概念中,包含着自然的物质循环和循环经济这两层意思。 (×) 135 沿江沿海地区的一些小的化工厂的排放,不容易引起一些环境污染事件 (×) 136 研究表明:相对湿度在40-70%间有利于雾霾天气出现,尤以50-60%时出现概率最高。 (判断 ) √

137 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P42 138 要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P49 139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判断 ) √

140 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P6 141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复合体”。 √

P153 142 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难恢复。√P2

143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P135

144 阴阳五行说”以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观来观察和解释世界。(对) 145 由于人类的滥采乱捕和掠夺式的利用,造成了许多物种的单一化和一些生物的灭绝。√

P32 146 由于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而,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一种根本的和长远的价值取向。√P32 147 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标,从而引发了粮食中污染物超标。(对) 148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之上,同时也要积极治理和恢复现有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及其财产安全.√P141 149 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八大自诉范围里有关于环境污染破坏可自诉的相关规定。×P123 150 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森林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判断 ) ×

151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公共管网供水以及自备水源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 ) (判断 ) √ 152 在十八大上, 胡锦涛在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判断 ) √

153 在水土流失区域内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电力、建材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 ) (判断 ) √

154 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

√ P60 155 真正的和真实意义上的公平乃是所有法律的精神和灵魂。实在法由它解释,理性法由它产生。√ P127 156 执法、司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以德治国的重要保障。 (判断 ) ×

157 种植业是农业结构的基础结构,它的优化处于优先地位,是生态农业的基础。 (判断 ) √ 158 资源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

159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 160 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 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判断 ) ×

16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判断 ) √

162 资源税属于地方税,资源税税负较高,地方所获收益较明显×P43 16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P29 164 自然创造的财富主要指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 (判断 ) √

165 自然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独自存在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识,才能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 (判断 ) √ 166 自然界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判断 ) √

167 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判断 ) √

168 遵守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法被公正、 √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保证。× 169 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产品,由于消费中的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地的悲剧”,即过度使用,资源耗竭。√

P127 170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长期存在。√P28 1. 2. 3. 4. 5. 6. 7. 8. 9. B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使浪费之风横行,这也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判断 ) 正确 D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 (判断 ) 正确

F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判断 ) 正确 F法治,是通过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而调节利益冲突,解决矛盾,实现最终和谐的重要手段。 (判断 ) 正确 H环境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判断 ) 正确 H环境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判断 ) 正确

J经常会出现,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小时,形成雾;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上升时,逐渐转化成霾。 (判断 ) 错误

M目前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 (判断 ) 错误

Q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 (判断 ) 正确

10. R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判断 ) 正确 11. R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 (判断 ) 正确

12. S生态安全,不像其他安全那样,一旦被侵犯会马上看到后果,生态的破坏往往是个长期的结果。 (判断 ) 正确

13. S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判断 ) 正确

14. S虽然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但形成雾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在此条件下大气中颗粒物等污染物能够迅速得以累积,进而造成空气污染。 (判断 ) 正确

15. W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判断 ) 正确

16. W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轻污染防治、重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判断 ) 错误

17. W我国资源相对不足,水、耕地、电、石油等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 (判断 ) 正确 18. Y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判断 ) 正确

19. Y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判断 ) 正确

20. Y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难恢复。 (判断 ) 正确 21. Y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 (判断 ) 错误

22. Z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判断 ) 正确

23. B 24. 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使浪费之风横行,这也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对) 25. 必须在继续挖掘人口数量红利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队伍,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对)

26. C 27. 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对) 28. 从公平观的角度来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寻求一种结果的平衡。(对) 29. 传统旅游业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生态旅游业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性,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事业。(对) 30.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

31. F 32. 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平等对话,与其他强势资本对话,使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公民环境权这种特殊的权利得到重视与维护。(√)

33. 发展生产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

34. G

35. 工业废弃物堆积量大、成分复杂,性质也是多样的,而且许多都含有有毒成分,对环境污染很大,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 36. 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显著。(√)

37. H 38.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监管不利的问题,对已经运行的项目没有跟踪监管,最终造成环境破坏的时候,只是罚款了事,单纯的罚款不具备震慑作用,只有法律在项目全过程逐一约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39. J 40.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见物也要见人”。 (对) 41. 经常会出现,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小时,形成雾;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上升时,逐渐转化成霾。(错) 42. 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体制机制,使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对) 43. 近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才有较明确的公民参与和监督的规定。(对) 44.

45. L 4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对)

47. M 48. 目前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错) 49. 目前我国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以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对)

50.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挑战,更加需要倡导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51. 霾的日变化明显,空气相对湿度也大,空气团较不稳定,其持续时间长。 (错) 52.

53. Q 54. 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 55.

56. R

57.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58. 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三者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 59. 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 (对) 60.

61. S 62. 十七大报告在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63. 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64. 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 65. 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正是基于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产生的法律制度体系,体现为具体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并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来实现。(√) 66.67.

68. W 69.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沿海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支撑了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 70. 我国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国土空间的一半以上。(√) 71. 我国的生态立法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来加以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各类灾害,进而构建一个标本兼治的大环境立法体系。(√)

21

72. 我国公民环境知情权的规定上缺乏强制性和具体性,对公民环境决策参与权的规定不够完善,以及现行法律对环境请求权规定存在缺陷。(√) 73.

74.

75. X

76. 新能源行业十分倚重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竞争力往往难以承受市场考验,而经济压力又让政府补贴不可能长久进行下去。 (√) 77. 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或者接近100%,且雾随空气湿度日常变化而出现早晚有或轻,白天无或重的现象。(错) 78. 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差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良性发展。(√) 79.

80. Y 81. 由于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而,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一种根本的和长远的价值取向。(对)

82. 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对) 83. 要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 84. 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对)

85.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之上,同时也要积极治理和恢复现有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及其财产安全。(对) 86.

87. Z 88. 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 (√) 89.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90. 资源税税负较高,地方所获受益明显。(错) 91. 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产品,由于消费中的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地的悲剧”,即过度使用,资源耗竭。(√) 填空题

1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P2 2(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P34 3《(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P135 4(生态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P46 5(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P126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P3 7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P118 8(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P1 9(生态系统),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P1 10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P150 11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 P26 12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P26 13(植物修复)这一概念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提出来的,其最初的思想是利用超累积植物的的超量富集作用来去除污染环境中多余的重金属。P52 14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153 15(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P69 16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P121 17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P127 18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生物,生物又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起反作用,这样便产生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的

22

过程。P3 19在西方,(“文明”)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ivil”、“civilis”,原意指在城市享有合法权利的公民。P5 20(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P34 2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P52 22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P58 23(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P95 24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P127 25 所谓(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P50 26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P87 2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有(公平理论)、公共物品理论。P127 28我国环境立法理念开始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 源头预防)”。 P136 29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P42 30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P91 简答题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95 答:

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5、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二、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P141-143答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坚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3坚持明确责任归责的原则。5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影响雾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 P72-73答1大气相对湿度2风速3温差4气压5降水6日照强度7大气运动8地理位置

四、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 (简答 )

五、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简答 )P143-147

六、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经验有哪些? (简答 )

七、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简答 )P35-36

八、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简答 )P24 1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3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4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5是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大。

九、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 (简答 )P90

2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团换届大会宣誓词下一篇: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