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2022-09-12

一、引言

体制变革带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 原有的经济体制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需要深入改革。在推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借助政府发力, 出台各项基本政策造福农业生产, 也要发挥群众力量, 推进农技、农业、农机现代化, 加快科技与农业生产的融合进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涉及多个方面, 而不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三农”政策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加上农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缺乏, 农民生产时所用的装备技术不先进, 生产水平落后, 反过来阻碍了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优化的意义

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城镇化建设, 现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可否认,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从城市发展转化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经济发展的命脉, 更是中国最顶层的政策热点, 是社会极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经济体系的转变, 远程共享成为振兴农村、发挥农村产品特色的主要特征, 也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改革策略之一。经济管理是对区域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市场环境的综合概述, 以国家的基本政策为基点, 有组织地开展各项宏观调控活动, 使得农业生产、产业开发、经济转型始终围绕国家经济战略方针, 并贴合市场动态需求的变化和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 对生产、分配、运输、营销等环节进行统计、规划、决策, 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 城镇化战略计划的提出, 使得农村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计划提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逐步推动国民经济向着又好又快地方向发展。我国已进入新时期, 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 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稳定村民的基本收入。然而, 在发展过程中, 系列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 还是理念更新不足、制度建设不完整、资金投入不到位等, 在管理中容易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 久而久之必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阻碍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问题

(一) 管理机制与体制的落后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转变以往小规模种植的模式, 而大规模化生产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如果不及时对小规模种植进行革新, 很容易导致农业产业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发生脱节。此外, 我国农村大多年轻人都已进入到城市工作, 剩余一些老人和儿童, 使得劳动力相对缺乏, 且他们对农机等其他现代科技的认知存在不足, 制约了生产种植与经营管理水平。另外, 土地承包制的保障措施不完善, 土地经营权无法正常流转到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受众, 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另外, 区域企业的发展不平衡, 在带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足、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投资风险较大。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 由于规模小、资金少、风险管控能力弱, 无法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 资金吸纳能力相对缺乏, 这些都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也制约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广和落实。

(二) 管理信息化应用

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 系统不完善, 文化专业性知识掌握不够充分, 这些都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农民刚接触网络信息, 对这些资源的需求不高, 且农村电信网络建设落后, 忽视了软件开发与运用。农业网站的建立以及信息发布多为企业或职能部门利用, 个体经营者、农产品生产企业、宣传中介等不能获取有益信息, 就算获的信息也没有反应当地市场的发展方向, 涉及的优惠政策也较少, 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 联营机制不到位

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金融产业体系, 农业也是如此。我国农村经济正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型, 要成功实现经济制度的转型, 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就现有的金融体系来看, 信息渠道的缺乏, 很多农户、小型农家乐、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撑, 融资能力较弱, 金融中介结构的实际效能也没有凸显作用, 财政预算、支出校验程序不健全, 产业结构没有有效改革。此外, 地区职能部门并没有专门设立生产技术的培训活动, 农民和企业经营者缺乏长远发展目光, 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也无法持续增长, 正处于瓶颈时期。

(四)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机现代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产品生产效率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 生产效率停滞不前, 产业供应链无法满足市场的动态变化, 产业创新能力较低, 产业体系改革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我国在逐年扩大技术科研队伍, 然而资金的缺乏、宣传理念的落后都使得科研人员无法将全身精力放于工作中, 造成人才的流失, 技术创新达不到预期要求。

四、如何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模式

(一)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土地流转、经营权的放管、产业开发、集体经济的发展等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所谓土地流转, 是指土地流转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 将土地承包给有意愿、有能力、有领导意识、对市场敏感的农户进行开发, 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 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效益。针对当前农村发展问题, 主要是劳动力的不足, 这就需要各地各级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登记工作, 提高认识, 结合农村的实际经济状况制定适宜的流转方案。对于承包经营档案应分类管理, 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以此为土地的有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在宣传方面, 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让他们自愿将荒地的承包权市场化,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还能吸引市场龙头企业, 吸纳资金和创新型技术人才, 激发新型产业的出现。部门要调动群众,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经济建设与管理中来, 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加大与农村合作社的联合管理, 组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健全经济管理机制, 促使农民利益最大化, 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

(二) 创新产业结构

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受‘小农’思维的影响, 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将重点放在了种植方面, 忽略了农产品的经营管理, 极易导致产品产量与质量与市场的矛盾。单一化生产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逐步被淘汰。因此, 要着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包括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环节, 优化并构建多样化的产业生产和经营环境, 使得农业产业向着多元化的结构体系转变。农村经济多已成为集体经济, 在管理上要与时俱进, 在进行体系转变和结构调整时要综合分析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 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利用好当地的品牌特色和资源, 加强对人力、物力的开发, 催生新的市场需求, 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要带动农民、个体户、企业更新生产、经营理念, 完善产品加工流程, 提高服务质量, 引入先进的保鲜技术, 丰富运输渠道, 借助电商的轨迹构建一体化储存舱, 从而逐步拓宽市场, 掌握核心竞争力。同时要不断研发包装技术, 遵循‘新颖、实惠、便捷’的原则, 凸显包装价值。对于企业,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树立创新意识, 增强技术的引入, 为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 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放心大胆地进行机制改革, 在提升自身市场地位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容也要积极研发新技术, 挖掘农村地区的可用资源, 形成一条多元化、实力强的产品链。

(三) 提高设施使用水平

农民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 农机则是科研人员的辛勤成果, 只有将科研成果市场化, 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来, 才能更好地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设施建设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业科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 面对国际市场的日新月异, 只有立足硬件设施与软软件设施完善, 才能稳固农业生产大国。对此, 不仅要大量引进先进科技装备技术, 还要完善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最为重要的还是节水灌溉模式, 这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国来说不失为经济而便捷。

五、结语

农村对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 做好经济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内容。相关人员要认识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做好定期考研, 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 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一些问题也逐步浮现, 资源供给的日益紧缺、经济全球化对产业格局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动, 都是的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加强农村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所在。要扩大内需与外流, 就要迎难而上, 敢于创新和探索, 立足解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 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本文就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进行论述, 明确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 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现状

参考文献

[1] 赵庆娟.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 2016 (6) .

[2] 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 2016 (4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探讨下一篇:浅谈高等学校女性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