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认知——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22-09-11

1 引言

由于高校扩招, 毕业生人数剧增, 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颇为严峻。而且由于自己的认知不正确, 盲目自信或是悲观绝望, 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 使得本就紧张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如何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安排, 为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是我们每个大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2 调查情况

2.1 调查研究的对象

陕西理工学院2008级, 2009级, 2010级, 2011级本科生。

2.2 调查研究的手段

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大学大学生自我认知调查问卷》,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61份, 回收率90.25%, 其中有效问卷349份。样本覆盖全校14个学院, 48个专业, 分布均匀, 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问卷由三十个问题组成, 这些问题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自我认知, 个人规划, 就业取向和社会环境。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自我认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3.1.1 自我认识是生涯规划的起点

什么是职业规划?什么是自我?二者之间有何联系?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奋斗目标。[1]生涯发展三要素为知己、知彼及抉择与行动, 知己列为首位。只有对这些有关自我的内涵精准地察实后.才可能对知彼——了解社会、明白就业市场供需状况等产生意愿。而个人也才能在知己、知彼的综合考虑上, 表现出有效的抉择和行动。大学生应将自我认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认知, 扬长避短, 树立信心, 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1.2 自我认识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

所谓转换角色, 主要是指由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人, 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要想正确地选择职业, 就必须适时地转换角色。所以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无疑具有有利的作用。摆正自己的位置, 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 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以自身的实力, 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 也接受社会的选择, 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3.1.3 自我认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

所谓职业期望, 是指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每一个人都设计并希望能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职业。但是必须看到, 这种期望变为现实可能, 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 除了个人素质、专业、社会需求、机遇等条件外, 则主要决定于自己对择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所以, 科学地认识自己, 根据自身条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之后, 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办法, 不断调整择业的期望值, 使其达到最佳。

可见大学生的正确自我认知对于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本调查的问卷可以明显看出:40%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比较满意, 他们希望能够去A区工作, 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和地位;35%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 他们对未来盲目悲观失望;还有15%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如表1所示:

这说明还有不少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3.2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内容和途径

自我不仅是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且是个人了解自己扮演这些角色的一种能力, 是我们察识多面自我的核心。[2]自我探索是根据职业发展理论, 使用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对自我的职业兴趣、价值观、人格、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价和分析, 以便深入全面地认识自我。主要内容有:性格探索、兴趣探索、能力探索和价值观探索。

3.2.1 性格

性格, 指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 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 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事业。可以通过MBTI理论和测评等方法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 并思考其对职业的影响。此外, 还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等途径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3.2.2 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 并经常参加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分重要”。实践证明: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众多主观因素中, 兴趣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某个职业感兴趣, 就会对该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 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应主动去发现、了解、挖掘自己的职业兴趣, 这样在大学阶段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 从而避免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 在纷繁的职业机会中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3.2.3 能力

能力就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总要有一定的能力做保证。对能力的探索, 一方面, 可以找出目前能够胜任的职业, 另一方面, 可以和理想从事该职业的资格, 并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能力。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大学生注意的是个人的潜能。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达到良好的工作绩效,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即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吻合, 能力水平与职业相吻合, 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2.4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对价值观的探索, 可以了解自身最看重的事物, 在面对选择时更知道该如何取舍。价值观对于我们选择职业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可能是我们选择职业的关键因素, 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用人单位, 尤其是一些知名度高、品牌影响大的单位都认为“价值观”是考察人才的首选标准。所以,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小事做起, 关注细节, 将良好的习惯沉淀并积累。

3.3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措施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首先, 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包括兴趣爱好, 专业方向, 性格特点, 全方位地了解自我是对自己正确定位的最基本的前提。其次, 建立良好的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对我们学校学生来说, 不要认为自己的学校不如别人, 自己的专业不够热门, 缺乏与别人竞争的勇气, 因此我们更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并对自己的未来有适合的职业规划。

从调查结果来看:64.64%的学生对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规划不太清楚, 非常清楚者占18.18%, 不清楚者占13.13%。如下表所示:

这表明很多同学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 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比较模糊, 因此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

要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3.3.1 正确认识自己, 建立良好的心态

重视从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 积极参加高年级学生座谈;了解专业特点及以后工作的性质和条件;正确认识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影响, 它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学年末, 建议写自我总结, 剖析对个人能力、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3.3.2 结合专业特征分析当前社会就业形势

分析当前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了解社会需求情况, 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 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

3.3.3 努力学习专业课程, 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 扩大社交活动

这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检验的时候, 将所学知识, 应用于实践当中, 并分析成果。具体要求我们参加就业指导课, 掌握面试、求职等方面的技巧;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 学会从大量繁杂的就业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有用信息;征求家人、朋友、辅导员对自己职业选择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认识自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科研活动, 从实践中得到反馈, 在运用到实践中去, 不断检验自己, 提高自己。

3.3.4 通过各种职业规划的教育指导, 对职业规划不断调整和修正

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 修正职业规划目标, 调整职业规划策略,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 赢得成功, 走向辉煌。检验自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 准备是否充分, 可以提前到招聘会场体验府聘的整个过程;名完善求职材料, 突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及社会实践能力;应聘时沉着冷静, 条理清晰, 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要强, 对自己要有信心, 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 对即将府聘的单位做全面的了解,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3.4 改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职业规划能力, 以帮助他们顺利的找到心仪的工作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对职业规划方面知识的学习, 也需要社会, 学校及家庭予以指导和支持。

就调查报告来看, 在问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 有42.99%的同学认为是自身不足;有36.45%的学生认为竞争过于激烈, 而认为是就业岗位太少的占15.89%。如下表所示:

可见:很多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大背景都会从自身寻找问题, 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自身不够优秀就很难找到工作, 但是社会,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以及就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3.4.1 政府和高校提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 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相关活动。学校应当结合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 建立职业发展规划资料室, 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3.4.2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当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 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4.3 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3]

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设置与讲授的管理规定, 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到毕业, 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当然, 由于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不一样, 因而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对此, 大一阶段, 主要是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 并让他们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大二阶段, 要让大学生了解未来所从事职业要求具备的各种素质,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同时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三阶段, 在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把目标锁定在提高职业技能上, 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的能力。

4 结语

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堪忧, 用人单位也常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与评价不正确, 不能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的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待提高, 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和缓解就业的窘境也需要社会, 学校及家庭共同的引导和支持,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完善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和能力, 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 顺利完成学生角色到社会职业人的顺利转变。

摘要:上海海事学院研究生院杨元元事件, 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在校生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转换及应对压力的典型事件, 引发了社会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定位自己, 实现理想与现实契合的讨论。本文综合了问卷的调查结果, 试图以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为起点, 探讨大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生涯规划, 从而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自我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4.

[2] 马春明, 王云洁著.基于认识自我——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M].

[3] 唐媛芬, 李浩著.正确认识和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下一篇: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IUD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