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探讨

2022-09-15

1 研究目的

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及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把身体发展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如何设置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湖北省10所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61份),所有数据均经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结果可为当前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论文60余篇。

(2)问卷调查法。在阅读文献资料和面访、信访专家、学者的基础上,确定了调查表。

(3)数理统计法。对所有数据运用spss1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构建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依据

调查表明,有96.71%的体育专家、学者和教师一致认为两《纲要》、两《条例》和一个《决定》是构建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

3.1.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3条明文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13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村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2]

3.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3]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教育的总要求。作为直接肩负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学校体育无庸置疑要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健康视为体育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学校一切体育工作都应以此为依据,紧紧围绕和服务这一目标。

3.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师资、经费、体育场地、设施问题,逐步做到按教学计划上好体育教育课。”[4]

3.1.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5]

3.2 构建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见表1。

3.2.1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学生终生需要的,也是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保障。“健康第一”无疑是体育教学的内在追求。目前,“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被广泛接受。调查中,有91.57%的体育专家、教师认定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要以健康第一为主要指导思想,基本否定了普通高职院校体育仍坚持竞技体育的教学思想,从而确定了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也为未来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实践表明,学校体育只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继承、发展和创新,就能产生一种新的聚合并形成更大的能量。因此,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组和构建,要在原有高校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要以教育目的和“三个面向”为依据,在总结以往课程体系的经验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考虑到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整体上对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系统的改革,使改革后的体育课程体系逐渐取代旧的课程体系,使之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3.2.2“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而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几乎覆盖了素质教育的所有方面。因而,体育课程改革不能只局限于“三基”教育,而应当将视野扩展到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心理,乃至专业能力等领域。必须彻底抛弃那种“跑、跳、投”意义下体育教学的旧观念,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3.2.3“个性发展”思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人与人之间在身体形态、机能、体质、素质及性格、意志、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及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健康体育的高度个性化特征。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求、深度及学习的能力、效果等各不相同。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3.2.4“终生受益”思想,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健身强体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希望和追求。因此,健身的终身化特征十分明显。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在形态、机能、生理、抗病能力等方面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得到良好的健身教育,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去完成学业,而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出体育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要让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学到更多的健身养身的知识和方法而受用于未来,使其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生理、心理、体质、生活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能科学、合理的应用体育锻炼的知识及其方法和手段去健身、养心而受益终身。

3.3 构建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1)体育健康理论目标,具体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科学煅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

(2)健康教育发展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体育保健与卫生常识、生理因素及指标、心理因素及指标、社会适应能力及指标。

(3)体质发展目标,具体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及指标、身体机能及指标、身体形态及指标。

(4)运动技能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各级各项参赛指标、各项运动技能指标、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指标。

(5)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思想品质教育。

3.4 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内容

学校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门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其中一个方面的课程。调查研究表明(表2),以下选项内容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和支持,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这4个方面的要素,基本构成了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框架。

3.4.1 体育课(0.6)

(1)体育理论课(0.3)。

主要教学内容是体育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方面,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原则、方法和练习手段。进一步懂得卫生和营养知识、疾病预防等,同时搞好大学生健康、心理、生理等因素的教育。通过理论试卷(全面、理论联系实际、有特色)闭卷考试,评定学生成绩。

(2)体育实践课(0.7)。

主要根据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操、健美操、网球、游泳等选项课。大学新生入校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某一项进行学习;二年级时,可再选同项目学习,也可选另一项目学习;三至四年级则主要根据自身特长参加体育俱乐部进行选项锻炼。根据学生上课态度、技能综合评定学生实践课体育成绩。

3.4.2 课外体育活动(0.2)

主要采用俱乐部和自我锻炼两种形式进行。俱乐部以单项项目为主,进行组织练习;自我锻炼主要根据自身所需的练习项目、练习内容、练习要求进行自我为主的练习。这两种形式都要求有组织的统计锻炼次数和时间,直接纳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成绩。

3.4.3 体育竞赛活动(0.1)

主要是指学生参加院校各类项目的运动会及系、班各类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以及院、校、系、班代表队训练等。将参加体育竞赛活动的次数、时间、运动成绩、参加代表队训练的层次直接纳入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成绩。

3.4.4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0.1)

大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是国家颁布的法定性文件,主要是检查、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将大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和测试成绩提高的幅度直接纳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成绩。

3.5 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性质

(1)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融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3)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为保证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确定为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构建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

(2)“健康第一”是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要树立的指导思想。

(3)体育健康理论目标、健康教育发展目标、体质发展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构成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4)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这4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框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是构建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健康第一”是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要树立的指导思想;体育健康理论目标、健康教育发展目标、体质发展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构成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这4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框架。

关键词:普通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成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Z].教体[1990]006号.

[2] 国家教委,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Z].教体[1990]009号.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99-06-17.

[4]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中国教育报,1993-02-13.

[5]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1995(5):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哈大城镇轴发展战略研究下一篇:老年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3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