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与教学建议

2023-01-03

1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积极性不高, 兴趣不浓

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高中数学的难度加大, 概念抽象, 多数学生的畏惧心理逐渐增强, 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及完成练习, 一切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久而久之, 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无形中泯灭了。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及效率, 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一味的认为只要多练多做题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固然, 熟能生巧, 但数学学习需要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在学习的过程要充分体验成功感, 当成功解决了一个问题时的那种快乐感觉就是激发积极性, 提高兴趣的最好良剂。

1.2 学生不能适应课程整合的要求

强调课程整合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特点, 在新课改, 新课标要求下数学加强了与计算机、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的横向联系, 大量增加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题目, 涉及日常生活、天文、体育等诸多领域, 如潮汐问题、棒球问题等, 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高, 不少学生搞不懂题意, 无从入手。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强也是新课标推行的瓶颈之一。

1.3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实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较难,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需要长期的实践教学。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着老师的思维惯性运走,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呈现坐等上课, 不预习, 上课只顾记笔记, 没有整理理解学习内容, 课后忙于应付作业,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通过死记硬背解题步骤和常见题目的结果来应对考试。像这样死板的学习知识, 在教师的主体作用下完成学习任务只能表明端正的学习态度, 但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总之,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和保障。

2 教学建议

2.1 调动学生思想, 达到有效教学

2.1.1 情境教法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 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 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 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 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在课开始的10分钟复习小练习引出问题等。有时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小课题, 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问题应该是围绕教材或本课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正确思维、激发探索的导学问题。例如讲等比数列时, 教师可拿出一张纸, 问同学们:将这张纸对折若干次, 把它当作楼梯, 你可以沿着它从地球爬上月球去, 相信吗?问题提出后, 同学们很感兴趣。接着给出地区与月球的距离是384400千米, 让学生探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使教学更加的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1.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已知点A (0, 2/n) , B (0, -2/n) , C (4+2/n, 0) , 其中n为正整数, 设S n表示ΔABC外接圆的面积, 则lim Sn= (n趋进于无穷大) 这是一道有关数列极限的综合应用问题。对于次题, 学生一般都先求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然后求极限。这样做不但增加了难度, 而且还很繁琐。当出现这样的状况时,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极限的几何意义, 先分析点的极限位置以及外接圆的极限情况, 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可以很容易得出外接圆直径为4,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其实还是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但由于学生以往习惯于解类型题目, 当看到此题时, 就很难找到较好的解题方法。因此, 觉得题目难。其实是难在方法不当, 缺少对问题内涵的理解认识, 所以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 逆向思维等良好的思维习惯, 不要在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势里解题。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使学生达到理解深刻和思维缜密, 对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和学习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2.1.3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 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 开发教材, 现在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创新了。新教材所提倡互动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提出的讨论话题, 学生经过思考、体验和领悟, 要达到情感上的触动、思想上的共鸣和知识上的积累, 关键就一条, 学生的脑要动起来。

例:求过三点O (0, 0) , M1 (1, 1) , M2 (4, 2) 的圆的方程, 并求这个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步骤: (1) 根据题意设所求圆的方程为标准式或一般式; (2) 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 (3) 解方程组, 求出a、b、r或D、E、F的值, 代入所设方程, 就得要求的方程。

从这个习题的特征出发, 引发学生对这个习题做出自由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复习有关圆的方程的知识时寻找到规律, 以及求解中的方法。通过上述研究题目训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培养这种创新数学思维, 才能保证学生具有分析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 与时俱进, 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 让学生不仅会继承, 更能发展、创新。

2.2 在数学教学中, 注重理解渗透, 突出教学重点

对于数学的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 应突出重点, 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为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有计划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出学生的探究问题的人情和能力。

3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 结合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观点, 做到开拓创新,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疑、验证、推理和交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 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要求教师在课堂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探索。本文简要分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认识, 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曾红丽.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如何实施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09 (10) .

[3] 刘国祥.浅谈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转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 (7) .

[4] 秦文婷, 杨泽忠.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的影响论文下一篇: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