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苯槽车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法研究

2022-09-11

随着液苯槽车道路运输事故潜在危险性的不断增加,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 可能造成大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提高泄漏事故现场处理能力, 使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得到控制并尽可能消除事故造成的危害, 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是消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液苯槽车泄漏事故的特点

1.1 不确定性

由于液苯槽车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的不确定性和液苯槽车行驶途中的路面、天气情况的不同, 导致事故发生的时间与事故发生的状态的随机不确定性。

1.2 高危险性

苯易燃, 易挥发, 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易成爆炸性混气体, 遇明火、静电、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 遇明火会引起回燃。同时, 苯属中等毒类, 当苯蒸汽浓度为61-64mg时, 导致人员死亡;浓度为24mg时, 急性吸入苯蒸汽30min, 会有生命危险[1]。

1.3 救援难度大

由于液苯槽罐车道路运输事故的不确定性和高危险性导致了灾情的复杂多样。如发生在深夜或偏远路段, 救援力量不能及时到场。此外事故发生位置特殊, 车体损伤严重, 救援设备难以展开等, 这些复杂因素都为液苯槽罐车道路运输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4 严重污染环境

一旦液苯槽车发生泄漏, 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苯液泄漏到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环境的微循环, 造成土地贫瘠等危害。如果外泄的液苯流入河流, 将严重影响沿河区域的饮用水, 并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中毒的严重后果。

2 液苯槽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程序及方法选择

2.1 应急处置程序

2.1.1 调集救援和处置力量

苯泄漏事故情况复杂、危险性高, 处置难度大, 接警时必须快速准确地了解液苯槽车泄漏事故发生的地点、规模, 尽可能了解危险品种类和现场灾害情况, 及时做出正确决策, 迅速确定和派出足够的第一出动力量, 同时考虑调集配有先进抢险救援器材的特勤中队和其他社会救援力量到场组织救援。

2.1.2 了解和掌握现场主要情况

第一出动力量在行驶过程中, 应与报警人保持联络, 迅速准确的确定事故现场, 并及时的了解更多的现场情况, 到场后, 应采取询问现场知情人和现场侦检的方法, 细致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现场的基本情况, 要根据发货单、罐体标识和取样送检的方法确认危化品种类性质。

2.1.3 控制险情发展和抢救疏散人员

到场后, 应该根据了解到的现场情况及时采取现场侦检, 划定警戒线, 泡沫覆盖液苯, 控制火源等措施控制危险源, 防止爆炸和危险区域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充分依靠社会联动力量, 迅速对污染区的受害人员进行现场医疗救助, 对其他群众进行疏散, 将事故的危害降至最低。

2.1.4 消除危险源

消除危险源是液苯槽车泄漏事故处置的主要任务之一。指挥员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技战术措施, 并对技战术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以决策出符合事故客观情况的处置方案, 安全、高效的消除危险源。消除危险源的主要方法有:堵漏法、输转法、吸附法、燃烧法。

2.1.5 现场洗消, 结束归队

处置完毕后, 要对现场受到污染的人员、装备、路面、水体、动植物等进行洗消, 是液苯槽车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泄漏事故处置基本完毕后, 需要撤除事故现场的警戒线、恢复交通、收整器材、恢复执勤战备。

2.2 方法的选择

2.2.1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是指处置方法能否利用现有的人员、装备与技术手段达到决策目标, 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何。要根据现场情况, 选择可行的方法, 综合考虑堵漏法、输转法、吸附法及燃烧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利弊, 合理实施。

2.2.2 时效性分析

当泄漏口明显且较规则时, 可采用堵漏法迅速制止泄漏, 而对于泄漏口较为隐蔽且不规则的情况, 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堵漏;输转法多采用防腐防爆的隔膜泵进行输转, 时效性较差;由于吸附法需要调集大量吸附剂, 因此时效性很差;由于苯极易燃烧, 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时效性。

2.2.3 安全性分析

对于苯泄漏事故, 采取堵漏法时都会采用无火花工具进行处置, 因此安全性较高;采用输转法时, 输转泵易产生电火花或高温现象, 引起苯蒸汽爆炸, 而吸附法不会产生火源, 因此相对输转法较安全;由于采用燃烧法时需要明火操作, 会威胁到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危险性最大。

2.2.4 经济性分析

当液苯槽车的泄露情况简单, 采取堵漏法将会大大减少液苯的泄漏量, 是一种经济性较高的处置方法;输转法和吸附法都可以有效地将液苯回收再利用, 这两种方法都会大幅降低事故的经济损失;燃烧法是利用苯的性质将其燃烧燃尽的一种处置方法, 因此经济性非常低。

3 实例分析

3.1 基本情况

2005年9月1日23时30分左右, 在合界高速 (潜山段) 武汉至合肥方向144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载26吨液苯的半挂槽车在撞坏钢铁栏杆后翻落在高速公路下约15米处的池塘中, 车体损坏严重, 液苯大量泄漏, 2人轻伤, 疏散群众约5000人, 经过13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 终于清除危险[2]。

3.2 处置过程

接到报警后, 调集8辆消防车、1辆指挥车共计50余名官兵, 火速赶赴现场救援。到现场后, 槽车侧卧在池塘中, 车厢顶部的两个阀门全部被撞开, 液苯正在泄漏。指挥部立即组织侦查小组通过搜集运货单、取样送检和察看罐体标识等方法最终确定泄漏物质为苯。同时现场指挥部立即采取大量泡沫覆盖池塘中已泄漏的苯液, 降低液苯的挥发速度, 防止形成爆炸混合性气体。

3.3 消除危险源的方法选择

3.3.1 可行性分析

在此次事故中指挥部制定了输转、吸附、人为引燃三种处置方案, 但由于苯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 而当地没有防腐泵, 因此输转不具有可行性;采用吸附法至少需要20吨的活性炭, 而当地只有4吨, 因此吸附法是不可行的;由于可以用现有器材装备, 将危险区域内苯蒸汽浓度降低到爆炸下限的25%, 因此采取人为引燃的方法是可行的。

3.3.2 时效性分析

由于池塘中有近20吨的液苯, 需要及时高效的清除池塘中液苯。由于池塘有大量水, 因此采用输转法的输转时间较长, 效率较低;采用吸附法, 至少需要20吨活性炭, 但当地仅有4吨, 需要2-3天才可运到现场, 因此吸附法时效性较低;因此, 燃烧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3.3 安全性分析

采用输转法时, 由于输转过程中极有可能引爆空气中的苯蒸汽, 并引燃池塘中的液苯, 造成现场操作人员的伤亡;而吸附法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火源, 其安全性相对较高;采用燃烧法, 点燃时危险性较高, 威胁到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3.3.4 经济性分析

此次事故中采取了燃烧的方法, 虽然清除了危险源, 但同时也损失了近20吨苯, 经济性较差;如采用吸附法将20吨液苯吸附起来, 然后经过分离提纯等工艺措施分离, 其经济价值较高;若现场有耐腐蚀性的移动泵, 采用输转法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方法, 相对吸附法而言, 输转法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费用。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液苯槽车道路运输事故原因、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 总结了液苯槽车道路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 重点讨论了事故处置的主要方法, 并以安徽怀宁液苯槽车泄漏事故为例, 从事故现场器材装备的可行性、指挥决策的时效性、处置措施的经济性以及人员的危险性四个方面对事故现场采取的三种处置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确定了符合事故现场的、较为客观科学的处置方法。

摘要:苯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易燃易爆性, 一旦液苯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事故, 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在分析液苯槽车泄露事故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了液苯槽车泄露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 重点讨论了事故处置的主要方法, 并以安徽怀宁液苯槽车泄漏事故为例进行验证, 为事故现场指挥人员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液苯槽车,泄露,处置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乾杰, 丁卫东, 黄原等.粗苯污染事故应急处理[J].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6.3

[2] 熊志坤, 崔京浩.爆炸及其危险性分析与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 199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对城镇化中乡村文化发展的探究——以保定市大激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