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2023-02-17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如何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愿和投入,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课题组在对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 等方法对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进行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设计,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一) 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成就显著

重庆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成果显著。2008年, 重庆市企业筹集科技活动经费101.5941亿, 占重庆市科技活动经费总筹集额的70.27%, 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20013人, 比2007年增长17.6%, 申请专利4688件, 增长7.47%, 拥有发明专利1202件, 增长41.6%。其中2008年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12.1131亿元, 较上年增长33.98%;200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新产品项目数2482项, 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532.5533亿元, 新产品出口额136.962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5%, 38.3%和54%。这一系列成果表明重庆市企业已逐渐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

(二) 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虽然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和对重庆、北京、上海及天津等四个直辖市自主创新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发现, 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产出能力不足。

根据DEA分析结果显示, 重庆市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对效率评价值为0.87<1, 为四个直辖市中最低, 说明重庆市区域创新效率偏低。在所选取的5项主要产出指标中,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技术市场交易额以及科技成果登记数等与其它三个直辖市的均值之差分别为30201.33百万美元, 397.04亿元以及1348项, 说明重庆市创新产出能力不足。

2、创新资源投入不合理。

重庆市区域创新投入的五项指标在绝对数量上均远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 如科研机构与高校数、科技活动人数、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科技经费内部支出额、高新技术进口量与其他三个直辖市的平均值之差分别为3 0 7所、163522人、143988人、423.19亿元及29196百万美元。而且通过差量分析还发现, 在科技活动人数、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高新技术进口量上投入相对过剩, 而在科研机构与高校数, 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两项上投入相对不足。

二、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

(一) 外部因素

1、法律缺失。

缺少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 以及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重要法律, 而且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能够充分体现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或者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

2、缺乏有效市场竞争。

当前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二) 内部因素

1、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激励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领导人习惯靠别人的技术过日子, 根本不想去创新或者认为自主创新成本高、风险大, 不愿投入。同时由于整个创新环境尚未形成, 即使个别领导者愿意创新, 也往往孤掌难鸣, 步履艰难[2]。

此外, 很多企业缺少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没有建立起对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其主要表现:对创新的失败者不够宽容;没有建立起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科技人才不够重视, 在分配上未能按效率优先的原则拉开差距[3]。

2、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

据统计, 发达国家的企业80%建有研发中心, 而2008年, 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立科技机构的只有42%, 创新机构不健全已成为制约我市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3、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 没有将知识产权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2008年国内三种专利申请中, 我市专利申请受理数仅占全国的1.16%, 授权数仅占1.37%, 远远低于北京等其他三个直辖市。

三、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设计

(一) 补贴机制

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主要有两种补贴机制, 即创新投入补贴和产品补贴。课题组对研发存在技术风险或投资溢出环境下的政府补贴机制进行了研究,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研发存在技术风险时:

(1) 政府采用产品补贴与投入补贴虽然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 但均无法激励企业按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研发和生产策略进行研发和生产, 因此两种补贴方式只能得到社会福利的次优解。 (2) 当技术风险较小或研发难度较小时, 研发投入补贴方式下的企业研发投入更大, 此时, 政府应采用研发投入补贴的方法, 而技术风险较大或研发难度较大时, 产品补贴方式下的研发投入更大, 此时, 政府应采用产品补贴的方式, 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3) 政府应随着技术风险的减小而增大对企业的产品补贴。

2、技术风险与投资溢出并存。

(1) 两种补贴方式虽能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 但也只能得到社会福利的次优解。 (2) 投资溢出效应较大时, 政府宜采用研发投入补贴;当研发难度和技术风险较大时, 政府则宜采用产品补贴方式。 (3) 政府应随着溢出效应的增大而提高研发投入;随着技术风险的增大而提高产品补贴, 反之则降低产品补贴。 (4) 研发投入补贴方式下的企业研发投入随着溢出效应的增大而增大;产品补贴方式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则随着溢出效应增大而减小。

(二) 税收机制

税收激励也是政府常用的自主创新激励手段之一。课题组对垄断市场下政府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进行了研究,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财税激励能够促使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尤其是对生产日常必需品的企业采用税收优惠政策效果更佳。

2、对于非日常必需品的生产企业则应根据企业产品中固定成本的比例进行抉择, 政府应对固定成本比例低的企业进行税收激励, 对固定成本比例高的企业进行投入补贴。

(三) 合作机制

随着独立创新难度的变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与别的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创新, 但合作中的道德风险使50%左右的合作以失败告终。课题组通过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方式及合作模式的优选, 设计出合作创新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研究表明:

1、产业内的企业间进行合作研发时, 技术风险较小的行业宜结成集中研发联盟, 如钢铁和汽车等传统行业, 技术风险和市场收益较高的行业宜结成并行研发联盟, 如生物制药和IT等新兴行业;此外, 研发联盟应尽可能采用按投入比例分配的方式, 以此激励成员增加研发投入[4]。

2、当研发存在投资溢出时, 若产业内的企业间进行合作研发, 在市场收益较小时, 应选择集中研发的联盟结构并按研发投入比例分配收益, 市场收益较大时则应选择平均分配这种简单易行的分配方式;联盟成员间应加强信息沟通, 提高投资溢出, 促使合作伙伴增加投入, 尤其是并行研发联盟更应如此[5]。

3、存在技术风险下的研发外包合作中: (1) 发包方应以专用资产替代现金作为预支收益以提高承包方研发投入和自身利润。 (2) 市场收益较小时, 发包方可采用固定支付方式或改进混合方式;市场收益较大时, 则应采用产出分享方式;市场收益足够大时则应采用固定支付方式。 (3) 在确定产出分享方式的分配比例时, 发包方可适当提高承包方分配比例, 以提高其研发投入量和双方利润, 尤其在市场收益小时更应如此。 (4) 在不对称信息下的研发外包合作中, 现有的方式难以规避合作双方的投机行为, 发包方应采用向高技术类型的承包方索取一笔固定费用, 同时提升其分配比例, 而向低技术类型的承包方支付一笔固定费用, 同时降低其分配比例的分配机制, 激励合作双方自愿放弃投机行为, 促进研发外包成功。

四、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建议

(一) 合理运用补贴和税收机制

对生产日常必需品的企业和固定成本比例低的非日常必需品生产企业采用税收优惠政策, 而对固定成本比例高的非日常必需品生产企业采用补贴机制, 其中, 对研发技术风险、难度较小或投资溢出较大的行业采用研发投入补贴, 对技术风险或研发难度较大的行业采用产品补贴方式。

(二) 营造适宜的创新环境

政府不补贴或采用研发投入补贴时, 政府应为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投资溢出的创新环境, 鼓励企业间加强研发信息或技术交流, 人才流动等;采用产品补贴时, 政府应营造不利于投资溢出的环境, 减少企业间的技术、信息或人员的流动。

(三) 加强诚信建设

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制度、评价制度、公告和通报预警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使在合作中采取投机行为的企业不仅要为此次投机行为付出代价, 而且失去很多未来的交易机会, 降低企业在合作中的投机收益, 促使其放弃投机行为, 促进企业合作研发成功。

摘要:对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 运用机制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进行了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设计,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机制设计理论

参考文献

[1] 重庆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2009[Z].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2] 许倩, 张继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软环境思考[J].企业经济, 2009, 30 (9) :82-85.

[3] 韩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 2009, 17 (19) :225.

[4] 孟卫东, 黄波, 李宇雨.基于技术风险的并行研发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研究[J].软科学, 2008, 22 (6) :88-92.

[5] 孟卫东, 黄波, 李宇雨.基于投资溢出的研发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9, 17 (4) :133-1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20万吨/年污水汽提装置节能降耗之优化下一篇: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核心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