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2022-09-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68例, 其中男37例, 女31例, 年龄25~52岁, 平均年龄 (39.2±10.1) 岁。患者既往否认有血栓病史, 病因均为创伤后所致的股骨干骨折。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术前评估

做好高危人群宣教。对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肿胀、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既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患者术后易发生DVT, 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脂、血糖等测定[1]。

1.3 治疗方法

(1) 接受本仪器治疗前, 先测量血压、患肢周长, 再把下肢气囊套入治疗部位, 通过气管与主机连接, 启动主机, 以5~18Kpa压力治疗, 每次30min, 每日3次, 10d为1个疗程。然后再测量患肢周长进行比较。 (2)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DVT高危期是术后12~24h, 这一阶段小腿DVT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患肢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 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有浅静脉充盈, 皮肤青紫及潮红等为静脉瘀滞所致, 因此, 术后认真观察下肢皮色、皮温、肿胀程度, 要同时测量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治疗后第1天及第9天由专人重复测量髌骨上缘15cm-髌骨下缘10cm, 计算平均每日周径变化率 (第1次测量周径-第2次测量周径) /第1次测量周径/间隔日数 (8d) ×100%[2]。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用statistic5/w统计软件的单因素方差比较2组患肢周径的变化,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股部周径每日变化率对照组为 (0.

49±0.75) %, 治疗组为 (2.19±1.70) %, 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67.38, P<0.05) 。2组患者每日大腿周径变化率对照组为 (0.41±0.94) %, 治疗组为 (2.05±1.13) %, 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94.34, P<0.05) 。

3 讨论

骨折及手术可造成下肢血管壁的广泛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后激活了内源性凝血机制, 使血小板凝聚性增强, 凝血因子增加, 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下降, 同时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机制, 促使静脉血栓形成。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DVT的三大因素。静脉血的回流动力来源于肌肉泵、心脏收缩及胸腔负压, 下肢静脉血的回流主要依靠肌肉泵的作用。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病人尤其是股骨干骨折病人的常见问题, 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 易被忽视, 加之骨科的创伤病人具有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内膜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的特征, 因此,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如何避免以上三大病因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3]。临床效果的观察间歇充分加压装置 (IPC) 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 避免血液滞留, 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观察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 预防方法长期以来, 临床均采用抬高患肢和术后早期活动作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目前认为, 传统做法在血栓预防方面的作用不大, 尤其是对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更无意义。应用间歇充分加压装置 (IPC) , 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临床观察与预防护理, 结果发现2组患者股部周径每日变化率对照组为 (0.49±0.75) %, 治疗组为 (2.19±1.70) %, 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67.38, P<0.05) 。2组患者每日大腿周径变化率对照组为 (0.41±0.94) %, 治疗组为 (2.05±1.13) %, 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94.34, P<0.05) 。这表明治疗组采用周期性充气加压, 使患肢周径明显减小, 肿胀消退,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轻患肢的肿胀,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骨科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效果满意。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间歇周期性充气加压治疗预防股骨干骨折的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术后效果。方法 选取本组68例, 其中男37例, 女31例, 年龄25~52岁, 平均年龄 (39.2±10.1) 岁。患者既往否认有血栓病史, 病因均为创伤后所致的股骨干骨折。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31例,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治疗组30例,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加周期性充气加压治疗, 10d为1个疗程。使用前和使用后再测量患肢周长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股部周径每日变化率对照组为 (0.49±0.75) %, 治疗组为 (2.19±1.70) %, 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67.38, P<0.05) 。2组患者每日大腿周径变化率对照组为 (0.41±0.94) %, 治疗组为 (2.05±1.13) %, 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94.34, P<0.05) 。结论 周期性充气加压对股骨干骨折的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具有良好的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骨科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效果满意, 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物理方法。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深静脉血栓,周期性充气加压

参考文献

[1] 刘学志, 徐永俊, 付艳丽.带锁髓内钉及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J].中国基层医药, 2008, 15 (3) :503~504.

[2] 冉琼群, 邓姝.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及对策[J].重庆医学, 2009, 38 (23) :3034~3035.

[3] 李涛, 吕明, 李庆涛.综合防治法预防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22 (4) :453~45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下一篇:虹桥机场T1重要信息系统虚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