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2-10-1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简称MECT) 是指在休克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剂, 通过电子计算机的系统对大脑进行分析后, 释放出和大脑电波一致的微电波, 用来控制大脑的异常活动和痉挛的症状, 同时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脑含氧量和营养脑细胞得到增加, 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的一种[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是目前精神科在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这种方法不仅不良反应少而且有一定的疗效, 受到大多数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认可[2]。为探讨分析无抽搐电休克 (MECT) 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该研究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来进行治疗的患者开展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门诊以及住院治疗50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完全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皆符合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制定的精神疾病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1例, 女性患者19例, 最小年龄为14岁, 最大年龄为59岁, 平均年龄为 (38.75±4.19) 岁, 最小体重为41 kg, 最大体重为87kg, 平均体重为 (62.7±8.2) kg。病程:6个月~21年, 治疗次数为1~12次, 共计治疗275次, 平均为5.5次/例。学历:大专及以上9例 (18.00%) , 中专及高中10例 (20.00%) , 初中17例 (34.00%) , 小学11例 (22.00%) , 文盲3例 (6.00%) 。其中躁狂症11例 (22.00%) , 精神分裂症12例 (24.00%) , 抑郁症20例 (40.00%) , 其他7例 (14.00%) 。

1.2 方法

在治疗开始时, 应该先对患者静注阿托品 (注射剂量为0.25~0.5 mg) , 然后再进行缓慢注射丙泊酚 (注射剂量为1 mg·kg) , 直到患者眼球固定, 睫毛反射已经消失时注射停止, 再对患者进行快速注射0.2%司可林 (注射剂量为0.6~1 mg/kg) , 最后参照《电休克治疗》推荐的治疗方案, 对该组50例患者采用醒脉通3型多功能电痉挛治疗进行MECT治疗10次, 隔日1次, 3次/周。

1.3 疗效评定

采用BRMS (Bech-Rataelsen躁狂量表) , HAM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以及PANSS (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 , 对患者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量表评估比较。

(1) 痊愈:减分率≥75%; (2) 显著进步:减分率为74%~50%; (3) 进步:减分率为49%~25%; (4) 无效:减分率<25%; (5) 显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进步例数) /该组例数×100%。 (6) 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进步例数+进步例数) /该组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MECT治疗显效率为76.00%, 有效率为90.00%, 躁狂症组、精神分裂症组以及抑郁症组患者与癔症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MECT治疗后产生短期记忆力障碍的患者21例 (42.00%) , 出现呕吐者8例 (16.00%) 头晕、头痛者29例 (58.00%) , 排尿困难3例 (6.00%) 。经诊治后, 1周内均可以完全恢复, 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自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以来, 已经成为了精神科临床治疗精神类疾病中主要的手段之一, 受到广大的精神病科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和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无抽搐电休克的作用主要用于发作, 而不是痉挛。无抽搐电休克 (MECT) 是目前精神病治疗方法中较安全且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的一种[3]。

相关研究表明,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有效率很高, 它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是最有效果的, 可完全治愈, 尤其对部分有自杀倾向、自杀企图和绝食患者等病症的患者, 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以分裂型患者的起效是最快的, 对于有妄想、幻觉等病症的患者效果较为缓慢[4]。研究数据表明, MECT治疗对各类精神障碍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 显效率为76%;数据比较表明, 各组别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一部分精神病症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注意力, 使患者对不该关注的事物过分的投入精神, 反而忽略了该注意的事物, 如学习、生活、社交等, 从而使大脑在处理事物时的速度变慢。无抽搐电休克可以改善抑郁的心理和精神病性的症状, 从而使患者的思维速度变快, 改善大脑对事物处理的速度, 但是这种物理刺激在患者的记忆力减退方便的不良反应液不容忽视, 该研究显示治疗后产生短期记忆力障碍的患者可以达到42%左右, 而精神病的治疗对病症进行治疗, 药物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服药的依从性等有关, 往往对病症的控制不是和理想, 残留症状多, 且容易复发, 这时使用无抽搐电休克作为辅助治疗, 可以使病症得到缓解, 得到疗效的巩固, 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治疗时间, 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但是, 临床上胃肠道和头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在MECT治疗中广泛存在, 该研究中出现呕吐者占16%, 头痛头晕者占58%, 排尿困难者占6%。该组研究中出现的各例不良反应, 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完全恢复, 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恶性转归,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无抽搐电休克与传统的电休克疗法相比较, 因为使用了麻醉剂和肌肉放松剂, 减轻了患者在接受治疗是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还明显的减少了关节脱臼、骨折、全是肌肉痛等不良反应[5]。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从实施以来, 不仅适用的范围广, 且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少, 经过该方法治疗的患者, 大多数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恐惧和痛苦, 感觉较良好[6]。当然, 虽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比其他的治疗方法有效果, 但它仍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 还是要和药物治疗想结合, 以药物治疗为主, 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治疗后的心理反应, 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手术中要密切的配合,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观察和监测, 手术后要继续进行监护,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这些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和有效治疗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无抽搐电休克 (MECT) 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期间在该院门诊以及住院治疗50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完全资料, 所有患者皆符合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制定的精神疾病标准。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阿托品、丙泊酚以及司可林来辅助MECT治疗, 隔日1次, 3次/周, 治疗10次。结果 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MECT治疗显效率为76.00%, 有效率为90.00%, 躁狂症组、精神分裂症组以及抑郁症组患者与癔症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ECT治疗后产生短期记忆力障碍的患者21例 (42.00%) , 出现呕吐者8例 (16.00%) 头晕、头痛者29例 (58.00%) , 排尿困难3例 (6.00%) 。经诊治后, 1周内均可以完全恢复, 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具有不良反应轻, 安全性高以及疗效好等优势, 值得在临床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障碍,MECT,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Bayless JD, McCormick LM, Brumm M, et al.Pre-and post-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ultidomain cognitive assessment in psychotic depression:relationship to premorb-id abilities and symptom improvement[J].The journal of ECT, 2010, 26 (1) :47-52.

[2] 谢勇, 胡斌, 陈宪生, 等.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 10 (1) :54-56.

[3] Medda P, Perugi G, Zanello S, et al.Comparative response to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medication-resistant bipolar I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mixed state[J].The journal of ECT, 2010, 26 (2) :82-86.

[4] 朱金成, 刘宪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与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19) :2451.

[5] Fluitman SB, Heijnen CJ, Denys DA, et al.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as acute immunological and neuroendocrine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1, 131 (1/3) :388-392.

[6] 王青.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1, 3 (2) :108, 1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从法律视角论寺庙规约下一篇: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