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经验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畜牧养殖经验范文

蜈蚣养殖经验

盱眙正大蜈蚣养殖场

蜈蚣养殖经验

1. 做好防逃工作

蜈蚣是多足动物,攀爬能力极强,池养必须用玻璃镶嵌四壁,笼养则要用尼龙网封闭喂养,若稍有不镇,一夜之间可跑个精光。

2.必须定时喂食

人工养殖蜈蚣因是集群性喂养,如果不定时投喂食物,蜈蚣因讥饿就会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蚯蚓和黄粉虫都是蜈蚣爱吃的食物,每天晚上必须投喂一次。

3.做好临产蜈蚣的隔离繁殖工作

母娱蚁产卵之前,必须及时从饲养池里分离出来。小蜈蚣孵化出来之后,应及时按规格大小分开饲养,因为蜈蚣有食幼仔的特性,弄不好会残食殆尽。4.控制好湿度和温度

如果是室内喂养,要经常注意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湿度过低。蜈蚣容易于枯而死,夏季高温高温,蜈蚣也容易暴亡,湿度以60%~70%之间为宜。温度过高要及时通风散热,若低于零下5℃则要适当加温。

第二篇:畜牧业经验介绍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作为实施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战略升级工程的突破口,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大事大项和农村重点工作突出出来,通过浓化氛围发动、培育典型牵动、大打战役推动、配套服务拉动、政策激励促动、聚集合力联动等举措,强有力推进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规模大扩张,质效大提高,产业大升级。2006年,全市新建青贮窖1125个,总量达到5526个,青贮饲料种植面积17.4万亩,截止目前,已储存青贮45万吨,仅饲喂青贮一项,预计养奶牛户户均增收可达到5100元。青贮饲料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畜牧业大发展,全市奶牛存栏已达12.5万头,肉牛、生猪、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7.6万头、112万头、61.6万只、1746万只。在发展青贮饲料产业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升认识自觉贮

我们把青贮饲料作为一大产业来对待,一大战略来研究,实行退耕还饲、还草。对一个粮食生产大市来说,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被动到能动的过程,在确立青贮饲料产业地位,奠定思想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效益吸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青贮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强化宣传。过去,我们青贮饲料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原创网站wmjy.net,就是大多农民不了解青贮饲料,不懂青贮技术,认为拿好地种青贮是没正事,不合算,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效益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更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市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户已深刻认识到,传统养殖放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市现有草原严重不足原创网站wmjy.net,今年又对全市所有草原实行休牧禁牧,利用秸秆饲喂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标准上,广大养殖户也在探索新的饲养模式,我们大力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正迎合了广大养殖户的心理,我们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舆论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印发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青贮饲料产业对缓解草原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调整种植结构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养殖户,摒弃传统养殖方式,走种青贮,贮青贮,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的路子。二是效益吸引。我市目前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仅在4.3吨左右,除与品种有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没有饲喂青贮饲料,我们从算效益对比帐入手,组织畜牧专家、有经验干部、种青贮典型养殖大户组成宣讲团,深入奶牛小区、养殖大场大户和农户,与养牛户算奶牛喂青贮与不喂青贮效益帐,喂青贮的奶牛每头每年可提高产奶量1吨以上,纯增效益千元以上,与种植户算种粮与种青贮的对比帐,青贮玉米每亩可达1万斤,亩效益400元,与种玉米相比亩纯增收100元,使广大养牛户真正认识到,青贮就是奶量,青贮就是效益,使广大种植户认识到种青贮就优于种粮食,种青贮就增效。为确保今年青贮种植丰产丰收,增产增效,在今年年初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带领相关部门一把手,深入各乡镇逐乡召开青贮种植现场办公会,根据各地实际,做到种植村屯、农户、地块、种子四落实,并在全市青贮玉米种植工作会议上,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春种期间,市委、市政府抽调专人组成了专项督办组,由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四个专项组,深入村屯和地块,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跟踪督办,在今年低温春涝不利条件下,全市17.4万亩青贮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三是典型示范。为加快发展青贮饲料,我们培育了不同层面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群众。宋站镇瑞光村家家养奶牛,普及了青贮技术,全村青贮窖130处,年贮饲料1.8万吨,仅喂青贮饲料一项养殖户增收120万元。某镇奶牛养殖大户范志清,奶牛存栏248头,种植青贮饲料600亩,通过走舍饲精养之路,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以上,仅喂青贮纯增收入30万元。宋站镇立军青贮公司,自己种值青贮340亩,还与农户签订种植青贮合同,以每斤0.04元的价格收购青贮玉米,年贮饲料800吨,出售500吨,年获利2.4万元。黎明镇长富村村民王洪义,种植青贮玉米500亩,生产青贮饲料2500吨,以每吨170元的价格卖给养殖户,纯获利润17万元,比种植玉米增收12万元。在这些典型影响带动下,养殖户、种植户进一步增强了发展青贮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形成了全社会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的浓厚氛围。

二、多轮驱动全面贮

种植青贮的前提是贮上贮好。我们针对近两年大打奶牛攻坚会战,奶牛总量剧增的实际,年初就抓青贮饲料,组织动员广大养牛户和社会各界力量大上青贮,现在我们抓住当前青贮的最佳时期,做到所有青贮玉米和贪青晚熟玉米应贮尽贮。一是奶牛小区必须贮。奶牛高产攻关示范园区,是推广青贮饲料的最有效载体,年初我们就要求奶牛小区按照小区入栏奶牛头数严格落实青贮面积。全市85处奶牛小区106处青贮窖可贮青贮7400吨。二是订单种植联合贮。按有畜无地户和有地无畜户年初签订饲料种植订单,组成青贮联合体,养奶牛户按照订单合同收贮,全市订单面积0.6万亩,组成青贮联合体118个。三是养殖大户重点贮。我们把奶牛养殖大户作为重点,按照每头牛2亩饲料地的要求,养多少种多少,养殖20头以上的大户,都建100吨以上青贮窖,确保成母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目前共有1600户养殖大户储存青贮18万吨。四是组建公司专业贮。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股份合作,采取个人建,政府扶持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个人出资组建青贮公司。全市青贮公司发展5处,贮存规模可达6000吨。五是自种自管户户贮。要求奶牛专业村、专业屯所有的奶牛户都必须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宣化乡荣兴村542户,户户养奶牛,户户种青贮。六是综合利用转化贮。今年我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春涝、阶段性低温、多雨、寡照,致使部分地块农作物生育期拖后,玉米贪青晚熟,为降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秸秆利用率,我们趋利避害,综合利用,把2.2万亩贪青晚熟玉米全部转化为青贮。全市从9月5日开始,已全面掀起青贮高潮,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平均每天可贮5万吨,预计9月20日可全部贮完。

三、优质服务保障贮

发展青贮饲料涉及种植、青贮、饲喂等方面,投入大,技术高,管理要求严,如果指导不到位,服务不跟进就会影响奶牛生产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为保证青贮质量,我们对青贮生产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一是健全服务网络。我们以市畜牧局草原管理站为龙头,以乡镇畜牧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奶牛科技示范园区为基础,以奶牛养殖大户为重点的四级技术指导服务网络。在产前服务上,严把饲草饲料种子选用关。每年市乡两级都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对重点推广应用的饲草饲料种子先在园区试验示范,然后推广,几年来我们共推广高油1

15、中原单

32、龙福20

8、粮饲1号、黑饲1号、紫花苜蓿、紫粒苋等品种。在产中服务上,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深入地块面对面地全程指导青贮生产。在产后服务上,组织全市百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青贮户中,对青贮窖建设、青贮收贮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通过给技术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奖罚,确保青贮窖建设和青贮收贮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二是增加科技含量。为了使养牛户都能熟练地掌握青贮技术,我们加强了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专家授课和办班培训相结合,电视讲座和印发资料相结合,从种植、建窖、青贮到饲喂全过程把技术传授给养牛户。先后举办培训班43次,培训养殖户1.1万人次;又在肇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定期讲座,购入青贮饲料技术光碟入乡入村入户播放讲座。同时,我们还聘请专家,成立了4个巡回授课指导组,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和青贮现场,实行面对面讲授和指导。三是政策扶持。为扩大青贮规模,我们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青贮饲料生产的优惠政策。有些乡村对种植青贮饲料农户无偿提供种子,免征当年农业税;对具有一定规模养奶牛大户,乡村无偿提供青贮饲料地;对在国家项目区内修建砖窖的养牛户,乡镇无偿提供红砖和水泥;对个人投资兴建200吨以上大型青贮窖并贮满贮足的农户,经验收合格后,由金融部门优先提供贷款。同时,牢牢把握国家扶持政策,通过向上争取补贴资金7.8万元,政府拿出7.8万元,农民自筹19.2万元,购进了五台大型青贮机械,农民自己购进小型青贮机145台套。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农户发展青贮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青贮饲料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领导逼着贮

我们不断加大牧业发展特别是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中的党员因素、干部因素、领导因素,全面升温加压,通过积极有效、创造性的组织领导,实现高质效推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提升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主抓,市主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专抓,各级领导干部都把精力用在抓奶牛特别是青贮饲料上,市里确定两名副处级领导按产业分工专门负责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二是建立责任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农村目标管理体系之中,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中,从市到乡到村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职责分明的推进机制,不仅重视目标管理,更强化过程管理,自始至终有效解决责任脱节、敷衍塞责、浅尝辄止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干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抓好此项工作。三是建立包扶机制。实行市直部门包扶奶牛专业村,抽调副职领导和两名工作人员常年包扶奶牛生产,重点负责奶牛青贮饲料发展工作,每个包扶部门都要扶持种植青贮饲料200亩以上,全市83个部门共投入扶持资金567万元,种植青贮玉米1.3万亩,建永久性青贮窖83处,购买小型青贮揉碎机53台。

在畜牧业发展上,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80以上农户

从事牧业生产,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进一步把发展青贮作为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促进我市“”目标早日实现。

第三篇:恒温蝎子养殖经验总结

一 、蝎子的生物学特性 蝎子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科。雌雄交配受精后经过卵化期,胚胎发育期,约110天左右的时间以仔蝎形式分娩;幼蝎6次蜕皮后长为成蝎;食料以软体多汁昆虫为主:对温度、湿度有正趋性,对强光、声响、振动有负趋性;体内各种酶表现最大活力温度为35℃到40℃。根据蝎子对光线的负趋性,将蝎子长时间培育在阴暗的环境中,其活动厚食、交配、繁殖也就逐渐消除了昼夜节律的影响,根据蝎子对温度的正趋性,长期使蝎子生长在温度相对恒定的环境中。经过几个世代的适应,蝎子的生长期由原来的三年进化为8到10个月,也就是说,采取恒温养蝎改变蝎子的行为是提高产出效益的一条捷径。

二、饲养设施的建造 利用平房、瓦房、草房均可建成密闭温室,但内部保温措施要好,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要随时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

用粘或钉的方法,用1m乘以1.5m乘以2cm的泡沫板保温材料把四周墙壁和顶部密封起来。再用塑料布封闭一遍,留必要的透光窗及换气孔,保证空气新鲜。

为节省建设投资,饲养池可用木板或水泥预制板构成。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最大提高产量,根据温室内的高度可建成4到6层立体池位,他的规范长为80到100cm,宽为60cm,高为20cm,内用塑料布或玻璃封闭四周,(若为木池底部也要封闭,以防腐烂),以防外逃。最低层的池与地面留10~15cm的空隙,上池与下池的间隙为25cm,池与池之间可以连续组合,也可并列组合,为了方便操作管理,中间的人行路不得少于80cm。

加温方式很多,可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安装暖气最好,冬天室外温度-10℃时,必须具备每立方米空间24小时燃烧0.4kg的能力,才能使温度达到35℃左右。

三、饲养土的配制 配制饲养土应以有利于蝎子正常发育为原则,疏松度要好,将50%细沙、30%粘土、20%草木灰混合。草木灰有杀菌作用,对抑制螨类等微生物起很大作用。将混合好的饲养土,放在日下曝晒,使用时用0.3%~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抖和消毒,湿度以16% 20%为宜。

四、蝎种的引进与饲养 引进种蝎,最好选择待产蝎。即从腹部可看到内有大米粒状的胚胎形成,有的甚至可看到背部的花纹。引进待产期20天左右的母蝎为好,不但能提早产出效益,还可观察母蝎产仔量和强壮程度。目前,有些人以炒种为目的,收购野生蝎子作种蝎,野生蝎大多都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产仔。如养殖户辨不出蝎种的优劣,可避开这 时间,选在春天或秋天引种,并要求只引待产蝎,这样可避免损失。仔蝎对母蝎的气味依赖性很强,离开母背不能成活,为提高仔蝎的成活率,可实行单瓶产。产仔瓶可使用罐头瓶,底部装有23cm的沙土,湿度潮湿为宜,视其情况在母蝎产仔前7~10天放进产仔瓶,每瓶放母蝎1~2条,并投黄粉虫12条,瓶内不用供水设施,此时室内最佳温度要求在34℃ 37℃。待母蝎产仔后,将同 天产仔的放在 起做好出生记录,8天后仔蝎呈棕黄色并脱离母背,便可进行仔母分离。

分离后的母蝎要集中伺养,待疗养20天后按7母3公的比例进行混养,这样不但雌蝎恢复体能快,交配后受精率也高,对下 次产仔有较大的好处。

五、2龄蝎的集中饲养,备好直径30~40cm的塑料盒,底部不需铺垫饲养土,将盘格状养蝎专用栖息瓦放在中央,瓦内放置自动供湿皿,然后将仔母分离的幼蝎倒入盆中,每盆的饲养密度最多1000只为宜。投食时间设在傍晚,以黄粉虫2龄幼虫为主食。离开母体的幼蝎,其食量很大,每隔2天吃2龄期的黄粉虫1条,投放食料时,将虫体均匀的洒在瓦上,每天投喂的数量按蝎子密度的三分之 进行,做到第二天略有剩余为佳,饮水用5cm见方的海棉,吸入清水置于栖息瓦上即可,每隔2天清洗1次。

仔蝎从第2次蜕皮进入2龄期后,在食料供给充足,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蜕皮进入3龄蝎,单以黄粉虫为主食约为36天,配用蝎子专用生物添加剂混饲为23~26天。

六、3龄至成蝎的管理

1.窝穴的布置 先在饲养池内铺上5cm厚的饲养土,上放蝎子专用栖息瓦,须注意的是,瓦内湿度是蝎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湿度低幼蝎蜕不下皮,过高蝎子在换气过程中,会发生节肺积水,外界进入体内氧气受阻,使蝎子急性窒息死亡。

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对食物、配偶、巢穴或领域的争夺,常会发生攻击(残杀)行为,在人工养殖中,首

先应当保证蝎子在栖息地均匀的分布,合理分配投食地点;在种群密度过大时,可采用增加窝穴的方法,引诱多余成员向外扩散,使其得到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空间,才能防止攻击行为。

2.投放幼蝎根据饲养盆内仔蝎出生的日期,到第二次蜕皮之前3到5日将幼蝎从饲养盆内清出,按每平方米养殖面积1000只实行 次性投放。饲养过程中是否需用蜕变次分池 次的做法,要根据填充程度而定,主要由于幼蝎生长条件达不到要求,蜕变期会延长,观察方法是:龄蝎躯体肥胖,背甲上的间节膜变宽,活动能力下降,此时的幼蝎即将蜕皮,可以取出投放饲养他内。

蝎子栖息穴中央内设的自动供湿装置所渗下的水,如达不到饲养土的湿度要求时,可用海绵等洒少许水增湿。外环境湿度达不到要求,幼蝎是很难蜕皮的。这也是目前许多养殖户出现的幼蝎蜕变期延长或蜕不下皮或死亡的原因之。但不可过湿,避免长时间潮湿螨类等微生物侵害。

3.清池换窝和成蝎出品3龄期至6龄期的幼蝎在上述情况下,40天左右可蜕 次皮/呐口喂蝎子专用饲料添加剂,约33天就可蜕皮次,待幼蝎长到4龄填充期或基本上蜕皮进入5龄期时、可清池换窝消毒次,切不可在幼蝎大量蜕变期进行。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瓦窝片片取出,把幼蝎用毛刷或镊子清理在塑料盆内。由于幼蝎生长发育程度不同,可将不同的龄期的分开,待清换几池后,集中同龄期的进行饲养,清出的瓦窝用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晾干再用,筛出的饲养土在太阳光下曝晒后添加新鲜饲养土,再用0.3%高锰酸钾水溶液拌和使用。另外,瓦窝和饲养上都要多备些,以便清池换窝时及时换用。

待幼蝎蜕皮进入7龄,长为成蝎后,不要马上取出,还要增加20~30天的育肥期,以便增加体重。作商品蝎出售时,应选出生长快,个体大、无病态残缺。精力旺盛的蝎子,按2雌1雄的比例作为下代种源。一般情况下,雄蝎的整个生长发育期要比雌蝎短20天左右。为了新 代种源产仔时间的 致,可适当增加雄蝎的比例。

第四篇:应对规避养殖风险经验材料

养殖户目前最大的苦恼是风险与利润的分配成正比。针对养殖业的许多突发事件,防范风险应再次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风险虽无处不在,但可以巧妙避免。具体做法如下。

时刻关注市场供求变化

养殖行业是呈周期性波动的行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行情决定了养殖的利润。影响养殖业供求的因素大致包括:

疫病。疫病会导致一大部

分人退出某品种的养殖,或者导致大部分养殖产品死亡,影响市场供给。

行情。养殖产品价格高时,行情好,会吸引一部分养殖者扩大规模,也有部分人参与进来,导致供大于求。

经济形势。经济形势好坏影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即影响养殖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

国家的宏观政策。比如养殖补贴、保险等支农惠农政策,都会使市场涌起养殖热,导致供求失衡。

对市场动态的把握要多方面

养殖户通常根据前一期产品的供求和价格情况来决定本期生产规模和方向,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以及分析能力比较欠缺。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弃市转产,致使农产品短缺和过剩情况交替出现,很难取得稳定的效益。

建议农户除了要掌握供求现状以外,还应从养殖周期、交易等方面分析未来供求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随时强化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资金、技术、规模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弱,在市场行情不好或者碰到严重疾病时就无法继续生产。因此,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把风险因素考虑在生产之前,以便合理安排资金。平时加强管理,注意细节。积极了解市场动态是规避市场风险的基础,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行情变化,提倡科学养殖,精养细养,降低成本。提高对市场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和强化风险的应对能力。

当然,风险来临时,也不应过度紧张。要对整个养殖周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总结。进一步加强管理,计算成本与投入,合理出栏。

第五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经验做法

突出“四带” 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县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实践与探索

**年,**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现代畜牧业培育重点县,几年来,该县紧紧抓住机遇,围绕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目标,坚持抓龙头建基地、上规模扩总量、强科技创品牌,突出四带”,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年全

县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8.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7%;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372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62.8%。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基地带园区,以标准化建设壮大规模养殖

在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过程中,**县坚持走“改造传统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路子,以建设产业基地和养殖园区为抓手,引导农户由分散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着力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全域规划科学布局。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县**-2015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以生猪、牛羊、土鸡养殖为重点,围绕交通主干线和新农村示范片,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重点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片,建设300个标准化示范小区,培育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5万户。打造园区扩大规模。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的模式,通过土地集中、项目配套和技术支持,连片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园区,形成“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格局。到**年已建成驷马镇、元山镇、灵山乡等畜牧产业示范片5个,中岭村、通木村等示范园35个,养殖小区181个,规模养殖场1726个。**年全县出栏生猪130万头、家禽396.7万只、肉牛8.9万头,畜禽规模养殖出栏比重达65%以上。培育主体抱团发展。大力培育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专合组织、规模养殖基地横向联合,采取“四供一统”、订单养殖等经营模式,构建养殖基地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格局。全县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00多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

二、坚持龙头带大户,以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举措来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强化引领带动作用。培育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改造重组一批、招商引进一批、新建培育一批,促进畜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11年引进广东温氏集团投资7.5亿元,建设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年产30万吨饲料厂和5个年产10万头仔猪扩繁场。目前,温氏30万吨饲料厂、通木村种猪场全面投产,发展合作养户370户。全县培育畜禽加工龙头企业11个,年产值9.8亿元,带动养殖园区35个,带动农户6400户人均畜牧增收4500元以上。“四方联盟”铆劲利益链条。推行龙头带动、专合组织、农民参与、部门服务“四方联盟”机制,龙头企业通过品种推广、科技示范、效益带动和市场服务等方式组织农民进入产业链,企业把生产环节的利润让给农户,重点在销售和加工环节赚钱,实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温氏公司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实行“六统一保”运行机制,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提供良种猪苗、统一提供饲料和药物、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组织疫病防控、统一回收育肥猪,保证养户每头商品猪获利润150元以上。产销一体拓展市场链条。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帮助畜禽产品拓展销售市场,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提升畜牧业附加值。引进四川德源食品公司投资6400万元建设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生产线,生产的“德锦源”牌猪肉产品远销重庆、上海等地;**本地企业生产的“巴山土鸡”、“朱老头”腊肉等产品畅销市场。

三、坚持科技带质量,以规范化生产提升发展质效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品质品牌为目标,促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实现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品种改良优化结构。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建立“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和西杂牛良种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生猪、肉牛人工授精,“良种场+精液供应中心+养殖户”的良种推广体系基本形成,畜禽饲养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全县建成28个生猪集中供精站、38个肉牛改良点,生猪以DLY为主的良种面达到90.6%,肉牛良种面达到92.8%。生态养殖提升品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养殖基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推行“畜+沼+x”、“园中场” 、林下养殖等养殖模式,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驷马启昌生猪扩繁场利用猪粪带动周边3个村农户种植商品蔬菜1200亩,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四川欣昌林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利用牛粪种植优质牧草150亩,年节省饲料费用12万元。依托优

势打造品牌。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畜禽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全县申报认证启昌、鑫旺等无公害畜禽产地及产品17个,国家工商注册“思千里”土鸡、“朱老头”腊肉等品牌8个,“昌陵牛肉” 获国家著名商标,镇龙瓦灰鸡申报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四、坚持项目带投入,以市场化运作激活发展活力

**县

委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产业发展,政府统筹资源整合和项目配套,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多元投入,切实解决畜牧产业发展的投入问题。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项目奖补、综合配套”,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按照管理主体、管理渠道、资金用途、使用方案、审批程序“五不变”的原则投入畜牧园区建设,公益性设施以财政投入为主,产业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投入为主,到户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让项目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去年来,全县投入畜牧项目资金27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配套投入42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28300万元,畜牧专项补助资金带动效应放大了10倍。创新产业融资模式。为加快畜牧业发展,解决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县政府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成立四川畜旺牧业投资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三分”的方式,为有意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集中代建养殖园区,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材料、统一工价标准、统一组织验收,分户签订协议、分散组织施工队伍、分点核算成本。农户从养殖利润中分期回购圈舍或支付租金。公司成立以来,融资修建畜禽标准化圈舍8.3万平方米,带动135户农户加入畜牧产业发展,年新增出栏生猪7.5万头、土鸡25万只。拓宽社会投入渠道。采取引导业主先期投入、鼓励大户自主投入的方式,充分吸纳社会资本领办创办畜牧养殖园区和产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元山镇在外务工青年贺春雷返乡创办振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孵报提供土鸡苗100万羽,出栏土鸡20万余只,带动300多户农户年出栏土鸡70多万只,农民户均增收2万多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术报告要求范文下一篇:厦门市规划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