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感态度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1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积极情感态度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极情感态度设计教学论文 篇1:

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整合初探

[摘 要]三维目标的整合是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的重点,旨在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如何争取使有效教学实践的效益最大化成为最迫切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技能课的要求探讨室内设计教学中三维目标整合现状、如何实现整合以及整合后的意义。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 三维目标 整合

[收稿时间]2013-05-07

[作者简介]王莹莹(198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一、三维目标的具体含义

三维目标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能力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和能力来体现的。过程与方法,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体系改革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体系改革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与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深层次的开拓。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力求达到和谐发展。”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大胆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的反思、批判和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实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三维目标不是一种目标,更不是三个目标,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和支持的关系,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

二、整合现状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缺乏,部分教师对高职教学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到位。一则,由于缺少对三维目标的现实性思考,设计的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实际,缺少前后的逻辑层次统一,缺乏对实际教学的导向调节作用。二则,三维目标的整合只流于形式,仅仅将其停留在纸面的陈述上,并没有用于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过程中忽视对目标的关注,教学目标与考试不相关等。三则,顾此失彼,在具体操作上,不能有效地把握好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出现了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或只重视活动,忽视知识与技能的两极化现象。

三、整合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整合的前提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室内设计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从三个维度细化课程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目标的细化是指对目标的逐维分解,这有利于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如学习室内空间设计章节时,可以将教学目标按不同维度进行细分。1.知识与技能:(1)说出空间的类型。(2)说明不同类型空间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3)说出空间的处理手法有哪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空间类型和空间设计手法学习,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组合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将不同室内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2)通过对原始框架图进行空间划分与组织,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使学生认同空间的审美价值——空间使用者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的相吻合。教学目标的细化不是将三维目标硬性分割开来,而是为了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层次和相互关系,对三维目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纵向展开的深度和横向拓展的清晰认识,能指导室内设计教学对三维目标追求的次第提升。此外,室内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

(二)恰当处理课程内容是三维目标整合的关键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最重要的资源、载体和中介,为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问题性、情境性、活动性处理。1.问题性处理。一般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将室内设计教材上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探究式研究问题,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式学习。2.情境性处理。要对室内设计课程内容做到情境性处理,可以从设计与生活的联系着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现状,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唤起学生运用所学的室内设计知识去分析项目案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参与方案的讨论。3.活动性处理。室内设计相关教材中有调查活动、制作活动等,这些活动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珍惜每一个学生活动,精心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实践,进而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优选教学方法是三维目标整合的推手

立体化“三维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相匹配和有机整合产生合力,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和启发促进,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1.联想体验主导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联想体验,辅助以暗示法,让情感产生共鸣与移情。如学习“室内设计的程序——与客户的洽谈沟通”章节,可让学生扮演客户与设计师,体会沟通在室内设计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联想设计知识匮乏带来的沟通障碍,促使学生学习沟通技巧,克服困难,取得进步;2.诱导启发主导式。师生密切配合,启发诱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激活思维,辅助以讲授法、联想法,进而实现智能与情感的迁移。如在方案设计阶段,当学生思维运转受阻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观念创新、设计材料创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3.小组合作主导式。通过情感传递功能进行课堂教学互动,通过合作使学生各尽所能,学习效果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中可成立项目小组,由企业设计师和教师组成设计总监,对整个项目进行指导、监督、评审。激励学生的设计热情的同时,还组织了有偿设计。

(四)合理的学生学习评价是三维目标整合达成的保证

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的全面评价。评价范围包括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受发展情况的评价历来备受关注,而其他方面的评价不受重视。而只重视知识的单一评价会对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形成沉重打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合理评价才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从室内设计的学习评价的实际来看,存在以下不足:单一性强,综合性、概括性相对较弱;对显性的室内设计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易于评价,而对隐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以通过文字描述进行有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衔接不够;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及时恰当地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因此,应该重点做好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观念转变工作。1.教师积极参加高职课程改革的教研培训活动。教师可以建议所在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做高职课程评价的专题讲座、组织观看高职课程评价的专题录像。这可以使教师在观念、认识上有初步转化。而一些具体操作问题上的疑惑可在教研培训活动中,专门就评价实施的办法和问题进行同行之间的研究讨论,或请教专家,从而获得关于学生室内设计学习评价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办法。2.对学生要积极转化动员。室内设计课程新的评价观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尤其是学习评价直接涉及他们的亲身利益,教师应该在开学的第一课就要对学生做好课改宣传和观念转化工作,告诉学生室内设计课程新的考评内容和办法,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只看重期中期末考试,对平日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设计应用能力等也会加以重视。这样才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四、意义

通过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利用学生的观察去发现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着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中入境入情,有了初步感受,产生学习兴趣。在突出“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学会创新,并利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在“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形成的整个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艺术设计学科素质形成与发展。

综上,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就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转变师生教学的角色,摒弃陈旧的教与学的方式,培养三维目标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和策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将得到有效的整合,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整体素养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汤国平.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6,(9).

[2]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 刘梅梅.“三维目标”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 邢秀茶,陈新巧.论“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王莹莹 张信超

积极情感态度设计教学论文 篇2:

小学信息技术课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的文献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查找文献资料、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当前小学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对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中小学开展Scratch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针对广州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展Scratch程序教学的建议,并为进一步探索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策略提供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Scratch语言  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  文献研究

一、小学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由计算机课程演变而来的,始于程序设计的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堂几乎已经淡化甚至丢弃程序设计教学,转而追求的是技能训练及应用的学习。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快速普及,教育技术专家及广大信息技术老师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不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不上信息课一样能掌握这些技能,学会这些软件的应用。这就促使一些老师开始思考程序设计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走进小学的校园,就会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程序设计仍然是一个很神秘、很让人望而生畏的东西。提起程序设计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师会感到头疼,孩子们也是兴趣缺乏。

2.成因分析

(1)导致小学程序设计课程难以开展的普遍观点和看法

学习程序设计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学习技能,由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点毋庸置疑,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致使程序设计成了少数人的游戏,在小学阶段形同虚设?根据文献的研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否定小学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的观点和看法。

观点一:程序设计是为了使人们懂得“计算机能做什么,是怎样工作的?”这句话如果是在70年代或80年代初讲,还有一定道理,因为那时计算机软件还很不丰富,使用计算机很多工作还必须用户自己编程。但在计算机的软、硬件功能、数量和质量极大发展的90年代,还拿来作为学习程序设计的理由,似乎有些过时了。

观点二: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软件涌现,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和功能大大提高,一般的应用都有现成的软件,不必要自己编程。因此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机学科没有必要学习程序设计,只需要学习计算机操作方法和一些社会上流行的软件使用就可以了。

观点三:教学目的就是社会需要。程序设计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即便小学生在学校学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到社会上一点也没用,即便工作上用得着,还得重新进行系统地学习。

(2)导致小学程序设计课程难以开展的成因分析

①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影响

过去的计算机课教学,由于各种原因以BASIC语言教学为主,忽视或根本没有实际操作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内容,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无区别都是一个模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非所用的结果。

时,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法依旧常见,旧式的教学方法用在成人身上也有很多弊端,用到小学生身上,更使学生招架不住,学生无法建构起知识的真正意义,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

②程序语言的制约

程序设计语言对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开设程序设计课程以选修课(地校课程)的形式多,学习的程序语言是logo。但是logo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语言老旧,功能单一,互动性差,大多数学生对logo的学习没有兴趣。而另外一些编程语言如pascal、vb、java等成人化的编程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学难用。

③教材的束缚

当前,小学阶段涉及程序设计知识的优秀教材并不多见,现行的教材内容无法很好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有机整合,甚至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刻板,泛而无趣。

3.Scratch程学设计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意义

(1)我国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呼唤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

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国家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规定:提高学生的信

息化学习与生存能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学会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这些政策纲领性的文件,都明确地提出了要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的依据。

2009年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明确规定《计算机程序的简单应用》是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模块。认识一种有趣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及其简单应用,体验用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调试、运行程序的过程和方法。

2012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推出的民间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是下一步全国各地以地方课程的形式推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参照,也是未来国家层面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一体化的设计的重要参照。标准中也规定了程序设计应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教学模块,小学生应学会“使用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如LOGO)编制简单的程序或解决简单问题。初步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有关全国、省的政策性文件,无一例外的把程序设计教学作为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这项目标要求,对全国、全省各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程序设计课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思路。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

信息技术教育如果仅仅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动手技能、知识识记,那么这可能就是信息技术教育失败的根源。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现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重中之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思维的训练。程序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是与传统数学、物理学等运用公理系统进行的演绎思维训练相平行的另一种重要的思维训练。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名编程高手,或一名程序员,而是通过学习并动手编写简单的程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小学生思维、智力正在逐步成熟。尽早学习程序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又可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Scratch程序语言的出现为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提供新的视觉

Scratch语言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并于2007年发布的、专为八岁以上的儿童设计的是一门图形化编程语。该语言的优点是:易于操作,激发创新。该语言简单直观,不需要像传统编程软件那样逐行地编写代码和语句,以搭积木的方式通过拖曳定义好的编程模块,快速地实现程序的编写,很好地避免了命令输入错误而带来的编程困扰,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学习的门槛。同时,该语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Scratch语言提供“可视化”的程序语言,所见即所得,并支持多媒体的导入,可以轻松创作包括舞蹈、音乐、故事、游戏、交互、模拟实验等不同领域的多媒体作品,非常适合小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理解编程思想。因此,Scratch语言是小学信息技术开展程序教学的理想的语言,Scratch语言现已风靡世界,在包括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的课堂上开展教学。

(4)广州地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2年9月再版的《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引入Scratch程序语言作为整套教材的一个教学模块,并安排该内容为小学六年级一学期学习的内容。Scratch程序语言教学在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尚属刚起步,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相对成熟的教学设计和案例,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经验、方式、方法、策略和模式。

综上所述,程序设计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是大势所趋,同时Scratch程序语言已被确立为是广州市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而言,Scratch程序语言的教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文献法、抽样和内容分析,对国内外有关“中小学”、“Scratch”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拟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1.国外小学Scratch研究的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制的的电脑编程语言Scratch,现在已经进入世界各地的教室和家庭,正在迅速成为儿童和成年人游戏和学习的方式。

美国目前有数以百万的中小学生在学习Scratch课程,甚至连哈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样的世界名校也都开设了Scratch课程。

英国希望学生并不是单纯地听老师讲授怎么使用应用软件,如WORD、EXCEL等。他们希望学生在11岁就能用Scratch语言做出简单的2D计算机动画,希望在16岁能对形式逻辑有所理解,希望信息技术课程能更多的给学生带来创作和创新的空间。

当前,国外中小学Scratch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用于辅助八岁以上的孩子学习程序设计,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少年程序员,而是孩子们可以通过Scratch表达自己的思想,帮助孩子们发展学习技能,学习创造性思维,以及学习集体合作。

第二,加强孩子们对程序设计流程的认识,从小培养对于程序设计的兴趣。

第三,为初步接触程序设计的孩子创设一个易学形象的编程环境。

由此可见,国外对Scratch语言的实践研究较丰富而且深入,但把程序语言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较少,知识针对8—18岁的孩子在课后活动中的计算机俱乐部里程序设计学习,并做实验研究。

2.台湾地区小学Scratch研究的现状

台湾中小学引入Scratch程序语言教学的时间比较早,2007年Scratch正式发行,台湾中小学的推广于次年便展开。推广基本上是有各级学校通过正式的课程使学生接触到各类Scratch的编程活动与学习。各县市教育与网络中心陆续举办Scratch教师研习工作坊与研讨会活动。2011年S4A(Scratch for Arduino)教师社群的成立,该社群乃是研究如何应用Scratch连结外部传感器,制作出具有教育意义的Scratch专案。由此可见,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可见一斑。

从2009年起台湾以Scratch为主题在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的发表量上逐渐增加,至目前为止,在台湾的硕博士论文库共检索到15篇论文,研究对象主要为国小五、六年级的学生,大致上可以分成两大研究主题:

一类是Scratch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工具。主要研究Scratch对于信息素养内涵的增进,包括对于逻辑思考、问题解决、后设认知、创造力等能力的影响,以及评估以不同教学方法进行Scratch程序教学的成效差异,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同侪教学法、创造思考法与探究式教法等。

另一类是Scratch融入学科学习。研究以专案制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学科知识的场域,融入的学科包含自然领域、对外汉语教学、数学等。

这两类研究主题都能得到正向的研究成果,显示了Scratch可以增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当融入学科教学时,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且能正向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3.香港地区小学Scratch研究的现状

香港地区与台湾同期于2008年把Scratch语言引入中小学。推行“LEAD创意科艺教室”计划,锐意为青少年推介优质的科技创作工具,使学习过程不再艰涩,而是变得简单、有趣。特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Scratch团队成员亲自来港,为教师及青年工作者提供训练活动,装备他们成为Scratch导师,于学校及青协之“青年空间”推展有关项目。由于早期版本的Scratch功能较少,加上尚未提供中文化的操作接口,因此采用的学校多为英语水平较佳的中小学校,其中又以中学居多。然而,很多学校在推行软件教学上的思维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保持传统的观念,故此他们大都选择在信息科技类别的学科中,安排课时专门教授Scratch,在内容方面则以讲解软件的功能为主,

模式与学习其他计算机软件并无太大区别。这样一来,不仅大幅地削弱了学生对Scratch 的学习热情,也局限了提升学生创意的效果。

有鉴于此,LEAD逐以“协作分享、不断创新、共同进步”作为核心思想,并通过以下多方面的工作,在随后数年间不断着力,推动学校以创新的方式进行Scratch教学。其在课堂教学上的成功经验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加强scratch学习主题的多样化及灵活性。自主开发出多种不同主题和编写难度的Scratch作品模板,如互动游戏和动画等,并以作品主导的方向,设计单元式的教学活动,在学校及地区的青少年服务单位推行。青少年只需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关键功能的编程技巧,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完整的Scratch作品。

第二,Scratch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分别是技巧学习、个人创作及作品分享,各环节所占时间相若,其重要性亦然。在活动过程中,亦会以互动有趣的方式,让青少年主动探索,促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开发更多创作,在动手创作中提升其解难能力,并通过上传作品至Scratch官方网站,与别人分享其中的设计概念。

4.国内小学Scratch研究的现状

在国内的发达城市(例如武汉、广州、常州等)已经有极个别零星小学开始开设Scratch程序语言的课堂教学,但对其教学实践研究非常少,在2013年4月以及2014年6月,笔者曾分别2次在中国文献的主要来源是CNKI中国期刊网(知网)“期刊库”、“硕博论文库”中,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范围,分别以“小学”、“程序设计”、“Scratch”为检索词,对文章进行逐一检查后,剔除了其中与本研究相关度不大的3篇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中共找到了67篇相关的文章,全部均为2010年以后所发表(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至今,我国有关中小学Scratch程序语言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情况一览表

(1)具有影响力学者的研究成果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吴向东和王继华老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毛爱萍老师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强调把计算思维作为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核心之一,立足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包括数字艺术、协作共创、程序与控制。提出了“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流程:提出主题-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同时,还出版了《Scratch创意动画设计》的教材。

常州市天宁区教研室教研员管雪沨老师主要从事Scratch课程内容的开发研究。从“小学信息技术趣味编程课程开发”为课题,以活动设计的形式编写教材,渗透程序设计思想,并开发常州市天宁区的区本课程,目前已经出版《Scratch趣味课程》四本教材。

浙江温州的谢作如老师主要从事Scratch语言代码的技术研究,他发现支持传感器(PicoBoards)和乐高wedo系列机器人产品,写出Arduino for Scratch代码,编写了《互动媒体技术》校本教材,学生创作出《感知外界环境的风景画》、《可编程显示器支架》等创意设计获奖并申报专利。

北京师范大学的项华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从事Scratch语言的课程整合研究,成功申请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科学家计划:基于数据探究的物理选修课程建设与研究》,该课题将Scratch作为数据探究工具,将传感器引入互动多媒体,并在北京景山学校和北京一零一中学等学校展开试验。

国内这些重要学者通过了2—3年的时间,对Scratch程序语言的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对认同Scratch在发展学生能力和思维方面的积极作用。他们的观点可以归纳为:

第一,Scratch深入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Scratch与PPT都可以作为表达工具,因此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Scratch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如在理科教学中,可以着力探讨基于Scratch的数据挖掘和数据探究的教学模式。

第二,Scratch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Scratch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创作平台。丰富的对象、卡通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多样的指令、丰富的交互,自然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不仅会主动灵活的运用已有知识去创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有机会去思考、去表达、去创新,让学生在设计与思维间不断寻求平衡与挑战。

第三,Scratch的学习要注重方法。Scratch教学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规律与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与策略的培养。

(2)国内研究呈现的状况和特点

第一,教学研究起步时间较晚。相对于港台地区,国内中小学引入Scratch的教学研究起步时间还是比较晚。我国小学关于Scratch程序语言的研究是基本是从2010年开始的,从期刊网查阅的相关文章发表也是从2010年开始的,而且前期的文章主要是程序语言的宣传介绍为主,至2012年,才开始有了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第二,教学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呈零星分布。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武汉、广州、北京、苏州、重庆等少部分发达地区的极个别教师出于对Scratch的兴趣和热衷,在校内推行校本课程的教学或兴趣活动。目前,能在一定区域内普及并开展Scratch教学的有常州市,在区教研员管雪沨老师的推动下,开发并使用区本教材。此外,还有广州市2012年改版的教材,在市教研员钟咏梅的组织下,第三册有关Scratch程序语言的教材已于2013年8月在广州市范围内发行和推广,但Scratch的开课不作硬性要求,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

第三,教学研究呈逐年增多。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从年份上看,2010年仅为2篇,2014年仅4个月就已经有19篇,尤其是2013年至今,共有44篇相关论文发表,可见Scratch程序教学已开始备受重视。

图1 2010.1—2014.4国内中小学有关Scratch教学论文公开发表折线图

第四,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成果凤毛麟角。根据文献分析,对于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小学来说,关于Scratch基于程序语言介绍及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研究、技术研究,共占论文发表总数的66.72%,教学实践研究只占43.28%(如图2所示),极具推广价值、相对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更寥寥无几。尤其是发表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文章寥寥无几。其中,在教学研究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吴向东和王继华老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毛爱萍老师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但是,由于他们所在的学校均为师大附小,属于部省属高校的附属小学,从学校基础、硬件、文化、师资、生情等角度看,儿童数字文化课程引入Scratch程序语言教学的经验推广于普通小学具有一定难度。

表2 国内有关小学Scratch程序语言论文发表刊物统计

三.研究结论

在Scratch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状的调研,可以得出:目前国内对Scratch在小学开展教学,以及对学生能力、思维、素养方面培养具有的积极作用,已达成一定的共识。然而,小学scratch教学目前还是个新生事物,立足课堂教学的研究起步才两至三年,且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缺少合适的教材,教师既是教者,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没有形成相对成熟、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案例。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之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作突破。

1.Scratch程序设计课活动项目设计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以活动项目的形式来组织Scratch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一系列活动项目的制作,使学生在不断尝试、实践与体验,知识、技能和能力呈螺旋式的提高。同时,小学阶段的孩子兴趣不够稳定,认识要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在带有主题的活动项目下开展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Scratch程序语言教学活动项目设计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在Scratch教学中,应合理设计活动项目的主题,使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学内容,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活动项目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2.Scratch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Scratch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Scratch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组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艺.寻找信息技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源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14-15.

[2]  许剑平.协作分享、不断创新、共同进步——记香港LEAD团队推进香港地区Scratch教学的经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9.

[3]  毛爱萍.谈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堂Scratch程序设计的教学 内容与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89-91.

[4]  王继华,吴向东.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23.

[5]  吴向东,王继华.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目标体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9):26-27.

[6]  王继华,吴向东.关于Scratch教学的定位问题[J].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2012(9):95-97.

作者:阮铭健

积极情感态度设计教学论文 篇3: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对于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原则、实践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一)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

在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二)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较强的综合性

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3.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学生主体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分析

(一)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主要包括三个学习主题:算法思想和结构,程序设计语言使用方法,运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解决问题。相关知识点比较枯燥,理论过于抽象,学习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讲授型教学方法,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先听后编程,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所编写的程序只是依葫芦画瓢,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差。

(二)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学习的重点是设计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不可替代性,在分析需求、设计算法以及验证算法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关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具有优势。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问题案例,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就隐藏在对案例的解决过程中。在案例的解决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是认知主体,是一个主动的知识探究者,经过教师的启发、激励,将案例中所蕴含的各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边做边想中得到自我提升。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分析中也提出:“建议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从最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针对趣味性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流程图或程序来描述算法。逐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切实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一)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案例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合理地设计或选择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算法思维融于教学案例,根据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或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实际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或社会实践出发选择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增加成就感,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例如:排序算法是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觉得冒泡排序算法抽象乏味,教师可以从体育比赛中的运动员得分排名为案例引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探索,感受算法解决问题的价值,领悟算法设计的乐趣。

2.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案例应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围绕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和技能来组织和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一般原理分析典型案例,再由典型案例去认识一般事物,对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例如:在对分查找的算法中,最具典型性的案例是竞猜价格,教师可例举一个1~100元之间的物品进行竞猜,在竞猜价格中,观察查找范围、查找次数的变化,体会对分查找的思想,进而延伸到如何对其它数据进行查找。

3.选择的案例应该难易适中

学生能够独立或协作地完成案例,遇到困难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过于复杂的案例,学生将无从下手,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简单的案例,则缺乏挑战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降低,难易适中的案例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进行。并且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案例的难度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生活中有很多适合分支结构解决的案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出租车车费的计算等案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分7级税率相对复杂,至少需要判断6次才能完成算法,相对较难;而出租车车费计算一般情况下分成3档,2层分支嵌套就能完成,难易适中,比较适合作为分支结构教学的案例。

(二)定位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精选案例,组织学生实施案例,适时地引导,恰当地点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而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积极讨论,勇于实践,学生是积极参与者,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思维活跃对教学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想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在课堂策略上采取与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营造一种氛围,让不同的经验得到交流,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实践

笔者以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华南师大版教材中的分支结构为例,探讨案例教学的一般实施过程。其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案例呈现、分析讨论、总结评价几个环节。

(一)案例的准备和呈现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设计案例,把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蕴含在案例中。案例呈现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教师讲述、印发案例材料、视频资料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分支结构的教学,高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提出:学生能够描述双分支、单分支的执行流程,设置正确的分支判断条件,规范绘制分支结构的算法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的适用情况。出租车车费问题是分支结构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笔者以一张出租车费单据的呈现作为引入,并将“上海小型出租车起步价及收费标准”(如表1)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但由于加价部分的费用计算起来比较复杂,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能力,对收费标准进行了简化,只计算白天出租车费,并且不计算停车等候时间。

表1 上海出租车起步价及收费标准

(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和展开研讨,而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出租车车费是如何计算的?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充分肯定,给予赞扬。引导学生按照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需求分析

引导分析案例,明确要计算机做什么,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

2.设计算法

启发学生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适当引导:车费计算有几种情况,需要判断几次。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探讨条件的划分及执行状态的选择,帮助学生形成并理解分支嵌套的概念,最终画出流程图。

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流程图用实物投影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流程图的正确性,不同的流程图之间的算法优劣。为什么有的学生的流程图要判断3次,有的学生的流程图只判断2次,分支判断的条件如何设置,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对分支结构及其嵌套有了更深的认识。

3.编写程序,上机调试

学生根据所画流程图,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并上机调试,使之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调试检验的严谨态度。同时,又包含了IF语句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演示程序强调IF语句的格式及书写规范,提高程序的可读性,也可以针对出现的错误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三)案例的总结和拓展

在这个阶段,可以由学生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做总结,明确案例中的关键点,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

本案例中主要包含的知识点:理解分支结构嵌套的基本思想,领会分支结构嵌套中条件的划分要点,用IF语句实现程序代码。教师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把学生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将夜间出租车费的计算作为巩固作业,也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类似算法,如:阶梯电价、地铁车票、打折促销等,来举一反三。

(四)案例教学的学习评价

在案例教学中,及时、恰当的学习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评价应贯穿案例的始终,注重案例教学的过程,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全面评价,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在出租车费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分支结构条件划分的要点,理解分支结构嵌套的基本思想,也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加以鼓励。同时,教师应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以便今后能更好地进行案例探讨。

五、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案例教学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一)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而言,经典的案例并不是很多,要么太大、太深不适合高中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准备案例,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案例,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案例积累;其次,教师要引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还要通过案例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上下贯通所学知识,这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调控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参与度是案例教学效果得以保障的重要影响因素,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接受者,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学生变被动听讲者为主动学习参与者需要一个过程,在案例教学开展之初,学生往往不愿发言,小组讨论变成聊天,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导。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时间问题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多,课时紧,而案例教学相对来说又比较耗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课时限制,而使案例教学未能深入开展。在算法与程序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之间的时间比例,需要进一步研究思考。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案例教学法.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2]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修订稿[S].

[3] 王荣良.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4] 张耀文.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EB/OL].

[5]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

[6] 詹自胜.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编辑:昌曙平]

作者:浦晓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