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促进作用

2022-11-03

目前, 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学习压力、择业压力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 出现了学习障碍、交往障碍、环境不适、失落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 如酗酒、吸烟、上网等成瘾行为。而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积极的作用, 应重视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因此,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塑造与提高。

1 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首先, 大学生的学习紧张, 部分大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 在学习中表现出一种不能自控的不良心理反映, 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 对专业的认识缺乏学习兴趣。其次, 情绪心理障碍。对于冷漠,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情绪波动大的青春期, 他们精力充沛,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 显得更为自尊, 导致大学生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再次, 自我认知障碍。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第一, 自傲。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 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 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 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第二, 自卑。主要体现在过分看重自身短处, 否定自己的长处, 常表现出胆怯、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第三, 虚荣。这种人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 因而常常不择手段地去猎取荣誉。

除此之外, 人际交往障碍。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 大学生们不愿意再依赖家长、老师。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结交朋友, 但由于心理的成熟度有限, 适应能力不强, 在人际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2 高校体育教育包含主要的内容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的教育课程。学校体育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学生的体质, 而卫生是以保健来保护学生的健康。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活动, 促进学生机体形态的正常发展,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提高大脑神经的功能, 提高学生适应环境能力。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体育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 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同时, 学校体育工作是多方面的, 除了承担体育教学外, 还要指导课外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训练、组织体育竞赛等。体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贯穿于任何一种体育的表现形式或体育现象之中, 其功能包括体育的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除此之外, 高校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主义竞技精神, 激发学生的自强不息、竞争精神及健全人格, 从而追求人类身体、精神的和谐发展。

3 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3.1 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

体育教育对发展大学生智力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有助于智力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否学有所成,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 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如广泛的兴趣、稳定的情绪、独立的性格、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等。大学生学习了心理健康与调适相应的知识后, 可以更好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习的任务。

3.2 有助于大学生品格培养和完善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 有效地克服自卑或自傲的偏执心理, 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形成健康的自尊心、自信的心理品质和自律、自强、自立的良好个性。体育锻炼对心理的调适, 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开阔的胸襟, 对人无偏见, 不求全责备。通过体育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学会遇事能进行正确地逻辑推理和科学辩证分析, 乐观地看待困难和人生。

3.3 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体育教育既能大学生的素养, 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开发, 同时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交谊舞、艺术体操等, 既可以使大学生锻炼身体, 又增强对艺术的创造, 增强交际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调适

4.1 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塑造与开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 更要重视他们的求知欲和广泛兴趣的培养。首先, 智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大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均达到人生的最佳时期。对大学生的智能训练, 必须从其智力特征出发将理论与实践辩证地统一起来, 去探索适合实际的训练方式。其次,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情绪还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波动性, 有时这种情绪和随境而迁的特点表现得难以控制。因此, 在体育教育汇总, 根据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保证他们每天快乐的学习, 健康的成长。

4.2 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法。如果用在体育健身理论课时, 通过标准图像静、动态展示, 能达到了直观、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与健身兴趣。再如, 座谈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依据学生的提问解答一些有关体育健身的问题, 传授一些健身知识, 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助于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调试。

对于实践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古以来以上千种, 以下举例说明。如, 分级式教学与考试方法。教师按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分成三级或二级水平进行教学, 考试也采用分层考试的形式。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要求, 人人受益的目的。

4.3 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建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智慧的开发和积累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创设学生交往的环境, 利用体育相互作用的混合队伍优势, 增强个体之间的凝聚力, 比如让学生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体育舞蹈、足球、排球等教学内容, 加强基础战术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战术时认为缺少自己会直接影响团队的成绩, 感觉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这就无形地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往。

摘要: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积极影响是全方位的,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提出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调适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著.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1.

[2] 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9.

[3] 仲鹏飞, 等.体育卫生与保健康复[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ARCS模型浅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下一篇:如何进行软件测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