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3-03-08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美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如今我结合自己五年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经历再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下面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分学段系统化设计教学任务及难度。

因为之前有机会教过小学和初中的美术课程,所以我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理清了各个学段美术学科知识的基本脉络。如今结合《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这一认知变得更加地明确与系统化。

就美术课程学习方式来划分,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分别从美术造型表现、基础设计知识、美术欣赏及表达和综合运用等方面有侧重地划分美术教学重点。

明确了课程的设计重点才能正确合理科学地设计安排好一堂美术课。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门关于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表现、创造的艺术,美术的教学内容不止于课本中简单的几幅图片、范画,他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视觉形象来支撑这就给了美术教师很大的教学空间。随着现在教学手段设备现代化的发展,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手段为孩子们收集展示更多素材资源,但这一切的前提都要基于对课程目标的精准把握。吃透教学重点合理选择美术教学的素材内容,才能使每一节美术课的内容都丰富高效。

在掌握美术课程横向的教学重点的同时,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纵向的培养也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美术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

1、2年级);第二学段(

3、4年级);第三学段(

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这四个学段在教学内容安排及在教学难度设计时应注意依次递进、前后衔接,从而适应孩子不同阶段发展的要求。例如在低年级阶段我们设计教学重难点时就要侧重学生基本美术习惯的培养及养成(正确安全的使用美

1 术工具、认识基本的颜色、分辨基本的图形等);中高年级时开始渗透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基础知识;高年级之后能掌握运用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造型语言。只有明确熟知这些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我们备课时才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地设计任务难度,最终上一节成功的美术课。

二、注重创新精神。

注重孩子的创新精神培养这是现今教育者都已达成的共识。美术学科虽然是一门基于视觉的形象艺术,但由于这门课程具有强大的综合性、探索性的特点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是如何将培养创新精神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我却是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就拿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来说吧:一节美术课在讲授完新知之后有一个环节是教师示范创作范画。但这个范画究竟示范到何种程度才能保护、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这个“度”我觉得很难把握。按照课题要求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完整的范画,孩子们就会比着黑板上的画“照抄”,甚至学生之间会以谁画的和老师一样不一样作为评价好坏的标准。美术不是语文写汉字描红要横平竖直,不是数学运算要求只有一个答案,美术课上做完整的范画往往会让孩子们的创造性被限制的一无所有。后来我也曾改变方法,像上语文的写作课一样给学生分析绘画的作业要求(例如画春天,大家可以画燕子、画发芽的柳树、画漫山遍野的小花、画放风筝的孩子……)不做范画然后一声令下“大家开始画吧”,结果会有一些绘画基础较差的孩子挠着头、咬着笔看着我说“不会画”。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没有一定的图形素材作支撑就让孩子去创造是存在一定难度地。所以完全不做范画也是不可取的。

那么就美术课堂而言究竟该如何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呢?如今再次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结合其中的实施建议我又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首先,美术课标上要求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怎么营造这样的氛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放开对孩子们的限制。我们的语文数学那样的标准答案式的教育不能再出现在美术课堂上来了,我们的孩子天生是具备

2 创造能力的,他们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这也是为什么马蒂斯、毕加索那样的艺术大师会追求模仿孩子们的画风。我认为我的美术课上不应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画画就像是用汉字写文章,只是一种抒情达意的方式途径。太阳可以是蓝色的,因为我希望它能凉爽一些。爸爸的手可以画的小小的这样他打我屁股时我就不会太疼……不用标准答案去圈住孩子的想象力,对他们与众不同的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

其次,孩子认识的世界毕竟有限,他们没有丰富的形象素材积累自然想象不出,没有系统的绘画训练自然就会画不好。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并且分阶段的设计环节分化课题难度。例如五年级的《风景写生》一课,先提供大量的线描风景速写供学生体会线描表现风格特点。然后以亭子为例,概括基本型。让学生练习找出其他建筑物概括基本型。示范亭子瓦片的画法,学生练习。讨论其他建筑的绘画难点并解决,最后自由选景写生练习。这样分步设计绘画任务就能一定程度上地减小学生独自创作的难度。

同时,另一个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就是从改变评价内容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确的评价能给予孩子鼓励及引导。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只是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美术评价的标准不是像与不像,不能唯一,而应是孩子是否能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言之有理即为好。对孩子的美术作业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巧等方面着手,在充分肯定其创新进步的同时还要明确提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水平和学生参与度。

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渗透于日常美术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依托美术社团活动开展系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训练(例如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开展图形、图案的变形训练)。还可以多学科融合设计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孩子综合能力……

再次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使得我对于美术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上面提到的想法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

3 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但是我无所畏惧,道清路小学为我们美术教师提供了所有美术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这是之前我待的农村学校很难提供的)我唯有尽自己所能为我的学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让我上的每一节美术课都能成为好课!我要教会我的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评价美的嘴巴和创造美的双手,为了这个目标我需要加油,加油,再加油!

第二篇:美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美术组 宋文滨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在课改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之后,课堂教学从灌输中心走向对话中心,课堂便有了活力与生机。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课程,该如何真正的关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正代表着当前比较活跃的小学美术课堂,也是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探索的教学模式化。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2、引导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 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创设多种实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的革命,给我们美术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互连网搜索全世界的信息,取得对我们教学有用的信息。平时的教学中我都尽量发挥电脑和校园网的作用,调用大量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而学生则可以在校园网上粘贴自己的美术作品或发表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或跟同学、老师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这种交互活动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构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索创新的境界中,更自由地思考、讨论和学习,更主动地投入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进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课程学习任务,把学生分为小组,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有点象我们所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和策略,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活动的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强调小组目标达成及小组总成绩的评价和鼓励,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为每一个学生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提供了一个机会和表现的舞台,既有利于所有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教学追求的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情境中认识美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丰富学生生活,养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一改革契机,对我校小学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面授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建立及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创建的是和谐共处、主动参与、团体合作、共同发展的环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在小组学习中,美术教师充当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让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美丽的染纸》教学中,学生如何画人、画物,在学生头脑中都建立了画美好的东西,但美好的东西不仅仅靠“画”来完成,美通常就摆在我们眼前,跟在我们身旁,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现,自然形成的美是人工所达不到的。结合这一要点,把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赋予学生课堂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大胆尝试,开始多种多样染纸方法的试验,形成最初的无意发现,变为真正艺术创作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让学生在染纸工艺中感受形式美。

(三)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组内同学必须相互帮助,做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情,鼓励本组同学尽最大努力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在解决疑难问题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第三篇: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就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示了一些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的线索。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对心得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很认同,但是自我感觉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的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的老师采用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指导或必要的示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易投入,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理解、感受和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成效。

第四篇:商明宇-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小学二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太阳”是对自然的体验;“家乡的果树”是对自身生活环境的体验;“漂亮的胸饰”是对纸张的可塑性性能的体验;“交通工具”是对粘土、橡皮泥的性能体验等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宽阔的体验学习空间,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我的感受、分析如下: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会变形的玩具”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变形金刚”作为教具,但要注意所采用的“变形金刚”变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叫学生上台表演,对“变形金刚”进行变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变形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认知。如:“神气的大公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有关公鸡的故事吸引学生,创设听故事的情节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在故事中体会公鸡的神态,再让学生去模仿和感受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进行作画,于是产生了动手绘画公鸡的体验,最后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画的是什么形态与神情的公鸡等等。在这样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绘画出“神气的大公鸡”成功的喜悦,身心愉悦,神情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体验。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第五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与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15日到2012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2012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网络培训,这次培训,我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美术课程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

1 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

2 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拙,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四、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

3 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

美术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

4 独到的见解。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我认为,美术课和其他课程一样,不是孤立的。各门学科之间有横向的、纵深的联系!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全面的、完整而又独特的个体!新的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胜任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蒙氏数学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民生资金管理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