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职业素养论文提纲

2022-08-18

论文题目:《人民日报》记者节话语中的记者形象研究(2000年-2019年)

摘要:记者的媒介形象主要依靠记者自己的采写报道来塑造,在记者节期间,媒体的聚光灯集中到了记者身上,这样一个充满纪念、庆祝、思考的热点时刻,是记者塑造自身媒介形象的良好契机。然而以往关于记者节话语中的记者形象研究并不多,而2019年恰好是官方确立的第20个记者节,20年的时间足以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成为研究这一问题的良好机会。本研究将“记者”界定为广义上的、在新闻战线上开展各项传播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如编辑、主持人等)。以《人民日报》为研究材料,本文将其在2000—2019年记者节期间发表的所有相关内容包括新闻报道、评论、讲话稿等都纳入研究范围,试图厘清下列问题:记者节话语中呈现出什么样的记者形象;20年来是否发生过变化;记者形象是怎样呈现的、有什么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采用量化和质化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分析。首先对筛选出的有效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借助jieba、wordcloud对样本进行总体的和分年度的分词处理、词频统计及可视化处理。最后,本研究将所有样本导入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中,借助多次的编码和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本研究将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样本的基本量化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样本中呈现出的具体记者形象,主要从记者的角色定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来归纳呈现出的正面形象,从职业道德、采访作风两方面来归纳呈现出的负面形象,并进一步比较了正、负面形象的在样本中的表征差异。第三部分分析记者形象的历时性特征。研究发现,20年来的记者形象有其“变与不变”,“变”指的是几个特殊年份下记者形象的变动,主要体现在2001年、2003年、2008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中;“不变”则指的是记者形象一以贯之的特征,如始终具有政治性色彩、始终肩负重大责任与使命、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等。第四部分是记者形象的呈现归因分析。现实社会中各方力量对记者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在《人民日报》中的呈现情况,因此,笔者从政治、市场、技术、行业、个人等角度分别分析了记者正、负面形象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人民日报》记者节话语中呈现出的记者形象是媒体有选择地进行建构,因此在最后还简要分析了这样建构的意图和意义。

关键词:记者形象;媒介形象;记者节;《人民日报》;呈现

学科专业:新闻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内官方确立的记者节的文献综述

二、关于记者形象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一章 《人民日报》记者节话语样本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构成

二、样本分析方法

三、样本分析指标

第二节 样本数据分析

一、样本体裁分析

二、样本形式分析

三、归属版面分析

四、样本主题分析

五、高频词统计分析

第二章 《人民日报》记者节话语中呈现的记者形象

第一节 记者的角色定位: 集多重身份于一身

一、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二、与时俱进的时代记录者

三、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

四、公平正义的社会守望者

第二节 恪守职业精神的新闻人

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奋斗者

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吃苦者

三、胸怀天下、为民请命的服务者

四、敬畏事实、追求客观的坚守者

第三节 坚持并提升职业素养的新闻人

一、政治素养: 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践行者

二、业务素养: 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进步者

第四节 记者的负面形象: 职业道德失范,新闻实践浮躁

一、职业道德沦丧,新闻操守堕落

二、严重脱离群众,采访浮躁肤浅

第五节 不同形象的表征方式: 正面形象被突出,负面形象被弱化

一、突出角色模范

二、弱化反面典型

第三章 《人民日报》记者节话语中记者形象的变与不变

第一节 变:特殊年份中的记者形象

一、2001年、2003年:强调职业险境,突出“弱者”形象

二、2008年: 领导人视角下的“宣传者”VS记者自身视角下的“责任人”

三、2011年、2012年: 响应“走转改”,突出“基层服务者”的形象

四、2014年: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凸显“好记者”形象

五、2016年: 强调记者的职责与使命,突出“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记者”形象

第二节 不变: 20年来记者形象的整体特征

第四章 《人民日报》记者节话语中记者形象的呈现归因

第一节 《人民日报》记者正面形象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环境的长期塑造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更加注重服务受众

三、技术发展的要求和推动

四、新闻专业的引领与规范

五、重塑记者队伍良好形象的行业需要

第二节 《人民日报》记者负面形象的影响因素

一、非法市场逐利下的负面滋生

二、制度法规不完善导致一些记者逾越红线

三、个人修养不足致使行为偏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手机市场品牌经营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金融混业经营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