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服装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1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职业学校服装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不断接触、交流、合作过程中,许多学校已意识到目前的专业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对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科学的实质性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促进了新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学校服装设计教学论文 篇1:

浅谈职业学校服装材料课教学

摘 要:改革职业学校服装材料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服装材料学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对服装材料的认识与选择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鉴别和运用能力,采用探究型教学、服装面料及服装辅料的实物分析、市场调研和互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驾驭服装材料的能力。

关键词:服装材料学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探究型教学

服装材料学是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基础课,做好服装材料学的教学工作,为服装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服装材料学的教学作了一些探讨。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视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基础课,对于服装材料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和我们开设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原因。由于职业学校教学条件所限,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即便学生死记硬背住服装材料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和实际脱节也不可能将其灵活运用。首先要从观念上强化对服装材料的认识。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为款式、色彩、材料,从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作、服装材料与穿着者等关系来阐述服装材料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们对服装材料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服装材料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注意服装材料的性能,更要了解其织物风格对服装的重要性,强化对服装材料的理性评价和感性评价相结合的观点。其次在服装材料教学中根据服装材料学科的特点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鉴别和运用能力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收集到相关实物或图片资料,在讲授理论的同时,通过实物观察、多媒体播放图片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各种纺织材料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合理分配授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市场和服装企业参与调查研究。

1.教学方法上以授导为辅探究型教学为主

首先,上好探究型教学课,对教师课前准备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准备大量的相关课程需要材料样卡,并按服装材料原料类型、组织结构、织物风格进行分类。将所学服装材料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其次,由于季节、性别、审美、经济条件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舒适性能、外观性能等,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就日常服装的种类,采用讨论性互动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服装材料的性能以及风格特征,合理进行材料选择。

2.多媒体教学与实物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往往使学生难于理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网络上丰富资源收集纺织纤维、服装材料及服装图片来加深同学们对材料的认识和选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重视收集相关材料。

3.走出教室

时代的发展促使服装材料日新月异,市场是最能体现服装材料发展的窗口。每时每刻都有新颖的服装材料推向市场,职业学校本身的教学设施就不完善,不可能有大量的新型材料供学生了解学习。因此组织安排一定的课时带学生到市场调研,不仅激发学生对服装材料学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服装材料极大的提高学生识别和应用服装材料的能力。

结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计划地组织新学生到服装材料市场收集各种服装面料及辅料布样,回学校后分类整理,了解其纤维类型、纱线支数、织物组织结构及织物风格特点。结合服装设计知识了解其服装材料及辅料地运用和流行趋势、季节、城市发展程度、地域的关系,提高学生驾驭服装材料的能力。

作者单位:开封市科技工业学校

作者:宋建民

职业学校服装设计教学论文 篇2: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教学初探

摘要: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不断接触、交流、合作过程中,许多学校已意识到目前的专业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对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科学的实质性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促进了新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 内容 企业发展

中职学校的服装专业一般以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设计这三门课为专业基础课程,在这三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再开设一些服装类内容的课程。而这三门专业基础课中以服装结构制图作为教学的重点,服装工艺制作次之,服装设计再次之,这是学校基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去考虑的。

目前,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我们对服装专业中有关专业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等问题的思考。特别是服装设计教学,应如何充实新的知识,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培养符合企业专业要求的技术人才等。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中等职校服装专业教育中的设计教学的现状:

(1)目前,中等职校服装专业的专业课设置、教学目标、计划、内容的具体确定基本上参照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也就是说按大学的专业教育思路来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量大、难度也很大。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绘画基础不好,所以最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花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结果效果却不理想。

(2)教育没有从有利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出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学校当前的教育模式,专业知识的体系都沿袭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体制,部分专业知识已陈旧、过时或被淘汰,而学校对目前企业所需的专业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了解不透彻,对新知识的充实、旧知识的更新意识不强,造成了学校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技能企业用不上,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学校没办法教的尴尬局面。这就形成了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矛盾,最后使我们的学生不能胜任设计工作。

在学校与企业的不断接触、交流、合作过程中,许多学校已意识到目前的专业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对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科学的实质性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一、对服装设计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设计教育目的: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形成具有强烈的服装设计意识、科学的设计思维,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设计实践经验。而要达到这个教育目的就必须把设计的思维深入到服装工艺、制图等教学中去,扩大设计教育的内容范围。在教育内容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设计内容更加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设计人才。设计学习的内容应从款式设计(包括款式、色彩、面料)向工艺、结构设计方面延伸,拓宽设计的内容,使学习从平面发展到立体,间接的设计(效果图)和直接的设计(工艺技法的创造、服装结构的分割、重组等)相互结合。设计思维深入到工艺、结构的教学中去能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欲望,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具体教学的内容安排:⑴高一阶段以加强学生实践为主。⑵高二阶段以加强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为主。这个阶段是学校专业教育的主要环节,通过高一阶段的设计训练,学生在形象思维、动手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高二阶段的设计学习重点是如何把艺术效果图制作成实物,使高一时的局部设计转入到高二时的整体设计。⑶高三阶段的设计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成衣进行设计,使自己的设计构想转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培养学生对专业设计的商业意识与企业生产活动接轨。在教学上引导学生如何结合当前的流行趋势,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心理需求,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有商业价值的服装,为就业打下基础,这是学校的专业设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二、创设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过程是对服装进行艺术造型并用织物或其他材料加以表现的过程。主要分为:⑴收集资料、构思,按产品要求绘制时装效果图;⑵选定设计方案、落实服装用料;⑶制作样衣;⑷审查样品;⑸制做工业化生产样板和制定技术文件。根据专业设计自身的这些特点,让服装设计教学走出课堂、走入商场,进入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所以开设社会课堂和学校课堂相结合进行设计教学是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把教学内容分成三块,分别由学校、服装市场、企业来担承,其中,学校教学主要任务是要完成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绘画内容的学习等。服装市场主要任务是要完成学生对服装市场调研、专业信息的搜集等内容的学习。企业课堂主要任务是通过下企业顶岗学习要求掌握服装设计程序、设计的实践经验,提高设计的能力。通过三者相互结合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设计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企业专业要求的设计人才。

1.课堂教学。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设计学习提供专业资料阅览、多媒体教室、专业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训工场等条件,完成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原理的应用、绘画技法等内容的学习。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制成实物,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创意用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缩小的人体模型制作实物),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奠定学生专业设计基础。

2.社会课堂教学主要以考察服装市场为主。(1)定期组织学生进商场、逛服装市场,了解当前的流行趋势,搜集记录目前流行的服装款式、面料、色彩等资料,整理后以专业情报的形式写成书面材料,供设计参考。(2)定期组织学生观摩大型服装类展示活动,了解各类服装的品牌、设计的理念、企业文化以及发展趋势,并完成调研活动的报告,培养学生对市场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

3.企业实习。组织学生下企业设计部门实习训练,这是设计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在企业里的实战性设计训练(老师下企业辅导),能使学生对设计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服装市场信息等综合性业务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开阔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视野,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训练得到紧密的联系,“学以致用”的教育原则得以真正贯彻,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搭载起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之,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教育,必须要从学校现有的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大胆引入一系列有利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改革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把企业所需的设计人才标准作为学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只有坚持这样的教育思路,我们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机制,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设计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包铭新.世界名师时装鉴赏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何仁娟,林海芳.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在服装企业的供需情况调查.科技与教育,2008,(3).

[3]王宏云.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练志敏

职业学校服装设计教学论文 篇3:

动机为先导 兴趣是关键

摘要:笔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从动机定向,激发兴趣;强化训练,形成技能两方面,探索了动机教学和强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动机教学;技能训练

技能是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它是人们能力发展的条件、因素和中介。中等职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是培养服装加工业的个体和产业化的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技术技能;而要真正把强化技能训练的环节抓紧、抓好,首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在近18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 动机定向,激发兴趣

动机是激起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或不进行某种活动的意图和愿望,是一种失去人行为的内在原因和内部动力。笔者在加强服装专业各种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动机的定向功能原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并逐步予以深化,促使学生刻苦学习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具体做法如下:

1. 设置情境,熏陶心灵

比如,在教室布置专业定向的横幅、条幅,在墙壁上悬挂服装生产活动和专业学习场景的图片、照片、作品等。学生一迈进教室,首先看到的是黑板上方的横幅——学好服装、一生辉煌,以及墙壁上的图片、照片、作品,触景生情,内心可产生一种新奇和向往之感。这样学生一入学,就在心里播下了热爱服装专业的种子。

在笔者任教的班级,第一堂课是“妙手回春、美化生活”;第一次主题班会是“我选择了服装专业”。教师动情的演讲和班会上热情洋溢的典型发言,深深感染了全班每一个学生,于是,笔者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服装专业是他们最佳的选择,也是他们无悔的选择。

2. 了解社会,深入引导

为了深化动机教育,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工人们整齐统一的工作服、紧张热烈的工作场面、先进的生产设备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还可以专门聘请有成就的往届毕业生给学生讲他们的创业史。那些不平凡的创业经历会深深地打动每个学生的心,启发学生要立志于服装行业。

当需要成为一种力量,就能转化为动机。为了使学生在心理上把需要转化为动机,要经常用生活实例告诉学生,不管是儿童、青年、老人,服装都将伴随其终生,所以服装行业是永不衰败的行业,在服装行业发展,前景无限。为了促使需要向动机的转化,还要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调查服装市场行情,然后汇总他们的调查结果,因势利导。另外,还要通过价格差别引导学生认识学好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3. 情感体验,激发兴趣

为了促使学生维持较为稳固的、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从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着力。如举办我的第一件作品展和服装设计、制作比赛,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为自己的亲友制作成衣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临时接受外单位的加工任务,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苦练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为强化技能训练、为学生迅速形成技术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技能以操作训练的方式为人所掌握,并以延长操作训练时间、多次重复练习为条件,为使学生掌握服装加工流程中的各种技能, 在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应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从而形成令人满意的操作技能。

1. 严格要求,循序渐进

技能训练首先要从基础抓起,本着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服装专业的技能训练更应如此。因此,根据服装类型、款式品种的难易,我校制定三年六学期的教学规划,充分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比如一年级开始时的裁剪练习,可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练,从拿剪刀的指法,到大弧线、大直线、小弧线、小直线剪刀的走势,注意每个细节的动作要领,一步步一样样地练。又如机工训练,应从机器起动,到引线、缉线、缉布练习,再到零部件的缝制,最后到部件组合的操作训练。

平时教学应在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基础上,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而以分散为主的实习方法,加大实践操作量。每次学习的款式、品种,要先让学生用旧衣破布,练习做领、挖袋等零部件,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实物裁剪和缝制。这既节省了布料,又避免了出错。这样通过教师的示范辅导,学生的自我制作,可从中摸索规律,掌握方法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关键,比如,教学结构制图时要求学生做到快、准、美,即速度快、线条清晰、比例协调、虚实分明、整体效果有美感。制图完成后,首先学生自己要满意,不满意则重做,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

2. 精益求精,适应需要

当今时代,人们对服装的质料、工艺和品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服装专业教师在技能训练中着眼于生活,着眼于生产,精益求精,以适应社会需求。教师要训练学生打基础,要提出更高要求,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初步掌握技能技巧。比如量体,看似简单,但对同一个人的量体,不同操作者会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这就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量体要领。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教授要领,然后让学生相互量体,反复实践,一直到熟练为止。

为适应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个体服装加工业的需要,笔者归纳、总结了成衣整体效果的四个条件:(1)根据设计意图,选择性能适宜的面料、辅料。(2)根据面料、辅料的性能选择裁剪方法(立体、平面、净、毛)。(3)制定整体与零部件的制作方法。(4)根据面料的性能、外观造型,选择整熨方法。让学生把这四个条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细心揣摸,融会贯通。实践的结果是在整个学习阶段,每个学生都制作过3~5件西服,其中80%以上学生作品都达到了较好的整体效果。

为了更进一步使服装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所从事行业的设计与生产需要,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后,笔者还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身为一个服装设计者,如果缺乏创新超前的意识,总是步他人的后尘,必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已获得的技术技能,创造性地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任务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任务),引导学生多方面审思构想、科学实践。因为任务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当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后,很容易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个体任务完成后,老师又趁热打铁,抛出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分组实践,在不断的争论中完成自己的构思。因为教学内容的新颖,教学方法的灵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热情。经过教师的指导、纠正,成品通过橱窗、小型表演等形式加以展示,让学生获取成就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去服装厂、服装市场采风,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后作业的新颖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利因素。每节课讲完后,笔者依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些有选择余地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及能力选择作业,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讲完领型设计与制作后,笔者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依据选择对象设计领型。这种针对学生个性进行的创造性培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强化了学生技能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检验每一阶段学生的技能水平,应于每个学期期中、期末举行现场专业技术比赛,当场为学生自行设计、裁剪、制作的服装评分。

每学年年末,我校都要面向社会总结、汇报专业学习成绩,精心设计并举办丰富多彩、规模较大的服装设计展,从而充分发动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独立完成参展作品。这些举措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我强化训练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迅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能通过生产实践的强化训练形成技能,并适应社会需要,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我校还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时,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新技术,在工作中勤勤恳恳,毕业后许多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受到了厂家的好评。

可见,只有重视动机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在强化技能训练中迅速学会技能,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张桂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新联合担保模式浅析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班级学风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