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注解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古书中的注解范文

古书注解

古注的类型

古书的注解由于作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1.传注体

所谓“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属于传注体的注释,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名称。

诂、训,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 (通作“故”)、“训”。《汉书·艺文志》著录鲁、齐、韩三家诗各有“故”数十卷。清马其昶有《老子故》,徐孚吉有《尔雅故》。汉高诱作《淮南子注》,在原书每篇题目下加一“训”字,清王?运注《论语》,书题《论语训》,都是这样的例子。古人对诂、训之别做过辨析,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诗·周南·关雎》疏)。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此诂与训之辨也。”综合两家之言,则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还常连用作书名,如汉张衡有《周官训诂》(已佚),南宋钱文子有《诗训诂》等等。

传,《说文》:“传,遽也。”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传的本义是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驿车和驿马,引申为“传通、传述”的意思。秦汉时,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做“传”。如“毛传”就是对《诗经》的注释。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叫做“孔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经》的解说,所以都称“传”。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郑玄“笺”的意思本来是说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

注,《说文》:“注,灌也。”用在注释古书上,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畅通明晓。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但“注”可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的“注”,就包括毛传、郑笺。

2.章句体

章句,意思是“离章辨句”,即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刘师培在《国语发微》中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作为一种注释,“章句”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汉代一些儒者治学,从辨析章句入手,故章句体兴于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有施氏、孟氏、梁丘氏《章句》,《尚书》有《欧阳章句》、《大小夏侯章句》,《春秋》有《公羊章句》、《谷梁章句》。汉儒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繁琐,故被斥为“章句小儒”。一般人“羞为章句”,因此自汉以后,章句日渐亡佚。今仅存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赵岐章句释词串讲句意较简明准确,在原文每章末尾还用韵语概括“章指”即每章大意,在《孟子》注释中有“开辟荒芜”之功。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3.义疏体

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人“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黄承吉《左传旧疏考证序》)因而义疏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疏,《说文》:“疏,通也。”“疏”是相对“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文字深奥,经过解释才能明了,犹如水道堵塞,经过灌注才能通畅,故称解释经文的为“注”;如已灌注,仍不明畅,就要再加以疏通,故对经文和注文的注释称之为“疏”。如《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庄子》是郭象注,成玄英疏。“正义”的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如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就是为五经分别作的疏。但“正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疏,如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就是“注”而不是“疏”。

义疏体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发经注,这是其长处;但有时不免繁琐冗长,使人目眩。宋代以前,疏和经注单行成书。宋代以后,为方便阅读才将疏和相应的经注合刊在一起。所以义疏体注本都包含经传原文、注、疏等几部分,而且排列有定则,有明显的标记相隔。

现在最通行的清人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就是将传、笺、疏三者合编在一起。《十三经注疏》大多数是汉朝人或魏晋人做的注,唐宋人做的疏,各部书的注疏人如下: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疏。

4.集解体

集解体注释是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自己意见的—种注释。它包括集注、集传、集释等,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即是。集解体注释在引各家之说时,有的只称人姓氏(称“某氏曰”),不提及名,这是因为所集各家的姓名在书的序言中已作交待。所以读集解体注本应先读其序,以便了解本书集有哪几家之说。集解体注释也有体例问题,如王先谦《荀子集解》,在原文下都是先列唐杨倞注,然后列清人注或“先谦按”。清人注如果同时引了几家之说,这几家就按时代先后排列。对集解体注释的体例,我们应该了解。

需要指出的是,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名为“集解”,但它只是将《春秋经》和《左氏传》聚集在一起进行注解,与上面所说的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杜预在《春秋序》中解释说,他编这本书是“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5.其他

以上列出的四种古注类型比较常见,这里再介绍一下补注体、音义体,它们虽不十分常见,但对它们也应有所了解。

①补注体

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这是一种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的注释。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就是这类著作。补注往往能为理解原文提供一些新材料,提出一些新见解,值得参考。

②音义体

六朝以后,一些学者特别重视对古书的注音,而且将注音与释义联系起来,这种注释叫做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由《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是音义体注释的代表作。这类著作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或指出经典不同版本的异文现象。音义书在给多音多义的词注音时,注音本身即暗含着释义,这是值得注意的。

第二篇:古代汉语通论十七十八古书的注解

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

重点:常用术语ps背课本P612下面的十三经注疏的作者

由于时代久远,我们阅读古书,会碰到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一般可以通过参看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注解,有古代人用文言文作的,也有现代人用现代汉语作的,相比较而言,后者要比前者少得多。而且,现代人要注解先秦古书,也离不开汉唐人的旧注。所以,要读懂古书,必须参考古书的旧注,了解其体例,注解的方式以及它的局限性等等。

一、古书注解的概貌

为什么要给古书作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发展变化,使得后人对古书中的一些话看不懂了,于是就要由专门研究的专家来作注。戴震在《尔雅文字考序》中说:“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仍留疑义,则时为之矣。”就是这个意思。

系统地给古书作注,是从汉代开始的。比如在汉代,《诗经》有三家的解说,即鲁之申培公、齐之辕固生和燕之韩婴,分别称为鲁诗、齐诗、韩诗。后来又有毛亨作的传(称《毛诗》)。孔安国曾给《尚书》作注;马融、郑玄都曾给许多儒家经典作过注;高诱给《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作注;王逸给《楚辞》作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经典在汉代几乎都有人作了注。汉代的注解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解释和名物的说明,而且他们离先秦时代比较近,所以汉代的注解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汉代注解的古籍主要是儒家经典,到后来注解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先秦时的老庄著作有人作注,汉代的著作也有人作注了。如在六朝时,有魏代的王弼注了《老子》,晋代的郭象注了《庄子》,三国时韦昭注了《国语》,刘宋时裴駰作了《史记集解》等等。唐代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古籍整理也颇繁荣,如唐初著名学者孔颖达注《五经》,李善注《文选》,颜师古注《汉书》,都为后世所称道。又如司马贞作《史记索引》,张守节作《史记正义》等。一些“子书”(哲学著作)也有人作注,如杨倞作《荀子注》,尹知章有《管子注》等等。

宋朝注释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熹。他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他的注释能吸取汉唐人的长处,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解释古书中的词句。他对《诗经》中《国风》一些诗的解释,能不受毛传的束缚,指出它们是爱情诗,比汉儒高明。当然,朱熹是理学家,他的注解也有不少地方是用来宣扬宋代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的。

著名的《十三经注疏》,大多数是汉代或魏晋人作的注,唐宋人作的疏,下面是《十三经注疏》的作者: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到了清代,我国传统的“小学”发展到了高峰,语言文字研究的成就,也在古书的注解工作中得到反映。清人的注解工作,不但范围广,而且质量高。范围广是说一些比较重要的古籍,前人已经作过注的(比如十三经、先秦诸子),清人几乎都重新作了注(如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焦循的《孟子正义》、王先谦的《庄子集释》、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等);前人没有作过注的,许多也有清人作的注。质量高是说清人注书往往旁征博引,同时又审慎地加以考核,他们在音韵、文字、训诂方面达到的成就又使得他们能够纠正汉唐人的错误,或者解决前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清代的注解对我们阅读古书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当然,清人由于过分强调考据,追求无一字无来历,不免过于烦琐。如刘宝楠《论语正义》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句话,竟用了一千多字,其中一个“曰”字就注了一百多字,令人读起来昏昏欲睡。

现代对古籍整理工作十分重视,也有很多古籍被重新作注,有的还被译为现代汉语。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现代汉语作的注释,因为现代的注释,也有不少是从古注来的,如果需要辨明某些问题,还是要去看古注。

下面再从注书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谈谈古代注书的不同情况。

古代注书,多数是给古书的字句作解释。上举之例多属此种类型。这类注解有一些不同的名称,需要解释一下。

在秦汉之际,把儒家的“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做“传”。例如毛传就是对《诗经》的注释。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就叫“孔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经》的解说,所以都称“传”,但它们与一般注释的性质有所不同。

东汉时期的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笺”的意思本来是指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可识别。但是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注解”的意思,不限于对别人的注解的阐发和补充。

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但“注”可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的“注”,就包括毛传、郑笺等。

“疏”是相对“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它既解释古书的正文,也解释前人的注文。例如《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庄子》是郭象注,成玄英疏。

正义 “正义”的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疏”也可称“正义”。如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就是分别为五经作疏。但“正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疏。如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就是“注”而不是“疏”。

章句

“章句”的意思是“离章析句,委曲支派”。除解释字句外,还串讲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称为“章句”。比如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孟子章句》在每一段后面还有“章旨”,就是概括一段大意。不过这种解说方法并非只在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中才采用,如毛传虽不以章句为名,有时也串讲文章大意。

集解

“集解”是选取各家的注解加以汇集,有时也参以己意,如何晏《论语集解》等。

在这一类注释中,都兼有解释字词、说明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方面。到六朝以后,文章讲究用典,注释家在注释的过程中,也就担负起注明典故出处的任务。当然,在这几个方面,可以有所侧重。例如李善的《文选注》,侧重于注明典故的出处,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侧重于考证人名地名和史实。

古代注书还有另一种类型:不是对古书的字句加以解释,而是为古书补充材料,或是阐发古书的哲学思想。前者如郦道元的《水经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后者如王弼的《老子注》等。这种“注”也有很高的价值,但跟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注”并不相同。

二、古书注解的体例和术语

古书的注解一般都采用在正文中间加进双行小注的办法。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注解,读起来还不很困难,如果既有注,又有疏,就要懂得它的体例和层次。例子参看教材。

要读懂先秦经书的注解,除了要了解经书注疏的体例和注解的各种情况外,我们还要对经书中的注解术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注解的术语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我们只介绍较为常见的术语。

1.曰,为,谓之

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後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

2.谓

“谓”和“谓之”不同。前面说过,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谓之”的後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则都是放在“谓”的前面。可见这两个术语的差别是很明显的。“谓”这个术语,往往是在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才用上它。例如„„

3.貌 “貌”字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後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这种“貌”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的样子”。

4.犹

使用这个术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

以上“曰”“为”“谓之”“谓”“貌”“犹”六个术语,都是单纯用於释义的。 5.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6.读为,读曰 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例如: 7.读若,读如

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 有时,“读若”、“读如”的作用和“读曰”、“读为”相同,也是用来说明假借字。例如:

《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就在於: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後者则一般是用於注音,但有时也是用本字来破假借字。

8. 如字 如字也是用来注音的一个术语。古书上某字注以“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这一般是相对于变读或改字而言的。例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经典释文》说:

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关于“变读”的问题

古书上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词性的不同。例如音乐的“乐”和快乐的“乐”,解说的“说”、游说的“说”和喜说的“说”(悦),等等。异读有时只表现为声调上的差别,例如施行的“施”读平声,施与的“施”读去声;听闻的“听”读平声,听从的“听”读去声。但是这只是词义上的转变。有时候声调不同,不仅是词义上而且是词性上的转变,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例如王侯的“王”是名词,读平声,王天下的“王”是动词,读去声;操持的“操”是动词,读平声,节操的“操”是名词,读去声;爱好的“好”是动词,读去声,美好的“好”是形容词,读上声;厌恶的“恶”是动词,读去声,恶劣的“恶”是形容词,读入声。

利用四声来区别词义和词性,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汉魏学者看到了这个特点,并体现於古书注音。有的文字学家认为这是六朝经师注解古书时的强生分别,显然作出这一论断的论据是不足的;虽然有些异读後来消失了,但是也有不少字的异读还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如“好”(上声)“好”(去声)“恶”(形容词)“恶”(动词)之类;有些字的异读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混同了,但是仍保留在某些方言里,例如上升的“上”读上声,在上的“上”读去声,现在广州仍有区别。

三、读旧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古人作的注解,由于时代的局限,在思想观念方面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孔颖达疏《相鼠》一诗时说:“文公能正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一诗“刺在位者”是很明显的,但与“文公(卫文公)能正群臣”没有关系。这是孔颖达根据此诗的“序”而作的解释,为尊者讳而错误地作了解释。

(二)古人作注,有自己的注释条例,我们不要误解 比如“声训”是汉代人常用的一种注释方法。《诗经·驺虞》:“彼茁者葭。”毛传:“茁,出也。”句中的“茁”是“茁壮”的意思,是形容词,毛传用“出”去解释它,是动词。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毛传不是说“茁”有“出”的意思,他这里是用声训(“茁”从“出”得声,“茁”“出”同属物部),意思是说,“茁”是草出地面而丰茂。

(三)古人作注,自然是用文言文,阅读时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理解。如《左传·隐公五年》:“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杜预注:“有恨,恨谏观鱼不听。”

清代学者除了为专书做注解和校勘工作之外,还利用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古书的词句诠释和文字校订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常常有非常精辟的见解。重要的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等等,这些都是读上古典籍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附:古书校勘 除了为古书做注解和考证工作之外,清代学者还作了许多古籍校勘的工作。校勘学上有些专门术语,我们应当有所了解。试举校勘学上常用的两个术语为例:

1.衍文 “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郑笺:“舟载渡物者,今不用,而与众物泛泛然俱流水中。”阮元《校勘记》:“‘与’下衍‘众’字,小字本无。” 2.脱文 “脱文”简称“脱”(有时作“敚”或“夺”),也叫“脱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周南·桃夭》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第三篇: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书目

北大李零教授在他的《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一书中提到:我国现存先秦两汉古书共有一百多种(先秦60种,秦1种,汉54种),目录如下:

一、先秦古书(60种)

(一)六艺类(13种)

(甲)经传类:

1、《诗经》;

2、《尚书》;

3、《仪礼》;

4、《礼记》;

5、《大戴礼记》;

6、《周礼》;

7、《周易》(含易传);

8、《春秋》;

9、《左传》;

10、《公羊传》;

11、《谷梁传》;

(乙)小学类:

1、《尔雅》;

2、《史籀篇》

(二)史书类(6种):

1、《逸周书》;

2、《国语》;

3、《战国策》;

4、《穆天子传》;

5、《竹书纪年》;

6、《世本》

(三)子书类(26种):

1、《论语》;

2、《曾子》;

3、《子思子》;

4、《孝经》;

5、《孟子》;

6、《荀子》;

7、《墨子》;

8、《老子》;

9、《庄子》;

10、《文子》;

11、《列子》;

12、《鹖冠子》;

13、《慎子》;

14、《中子》;

15、《商君书》;

16、《韩非子》;

17、《邓析子》;

18、《尹文子》;

19、《公孙龙子》;20、《鬼谷子》;

21、《尸子》;

22、《吕氏春秋》;

23、《燕丹子》;

24、《鬻子》;

25、《管子》;

26、《晏子春秋》

(四)诗赋类(1种):

1、《楚辞》

(五)兵书类(5种):

1、《司马法》;

2、《六韬》;

3、《孙子》;

4、《吴子》;

5、《尉缭子》

(六)数术类(4种):

1、《甘石星经》;

2、《连山》;

3、《归藏》;

4、《山海经》

(七)方技类(5种):

1、《黄帝内经太素》;

2、《黄帝内经素问》;

3、《黄帝内经灵枢》;

4、《黄帝八十一难经》;

5、《黄帝甲乙经》

二、秦代古书 李斯(1种)《苍颉篇》(内含赵高《爰历》、胡毋敬《博学》)

三、汉代古书(54种)

(一)经传小学类(10种):

1、韩婴《韩诗外传》;

2、伏生《尚书大传》;

3、京房《京氏易传》;

4、《论语郑氏注》;

5、班固《白虎通》;

6、汉代纬书《纬书集成》;

7、史游《急就篇》;

8、扬雄《方言》;

9、许慎《说文解字》;

10、刘熙《释名》

(二)史书类(12种):

1、赵晔《吴越春秋》;

2、袁康《越绝书》;

3、陆贾《楚汉春秋》;

4、司马迁《史记》;

5、班固《汉书》;

6、荀悦《前汉纪》;

7、刘珍等《东观汉记》;

8、佚名《汉官》;

9、王隆《汉官解诂》;

10、卫宏《汉旧仪》;

11、应劭《汉官仪》;

12、蔡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

(三)子书类(21种):

1、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2、严遵《老子指归》;

3、张陵《老子想尔注》;

4、陆贾《新语》;

5、贾谊《新书》;

6、刘安《淮南子》;

7、董仲舒《春秋繁露》;

8、桓宽《盐铁论》;

9、刘向《新序》;

10、刘向《说苑》;

11、刘向《列女传》;

12、扬雄《太玄经》;

13、扬雄《法言》;

14、刘歆《西京杂记》;

15、桓谭《新论》;

16、王充《论衡》;

17、王符《潜夫论》;

18、蔡邕《独断》;

19、应劭《风俗通义》;20、荀悦《申鉴》;

21、徐干《中论》

(四)诗赋类(2种):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2、《全汉赋》

(五)数术类(2种):

1、《周髀算经》;

2、《九章算术》

(六)方技类(3种):

1、《神农本草经》;

2、张仲景《伤寒论》;

3、张仲景《金匮要略》

(七)兵书类(1种):

1、黄石公《三略》

(八)农书类(2种):

1、汜胜之《汜胜之书》;

2、崔寔《四民月令》

(九)道教类(1种):

1、《太平经》

第四篇:关于 古书高中 作文:蝶影·古书香

蝶影·古书香

我是一个爱读古书的女孩。古书,是我记忆深处最曼妙的蝶舞。彩蝶翩翩,引领懵懂的我走出自己狭隘的小屋,走向更美丽的世界„„

蝶影穿梭于我的梦境中。盛夏的午后,小小的我捧着《西游记》、《聊斋》、《三侠五义》在紫腾花廊下读着,便经常呼吸着氤氲的花香与书香悄然入梦。梦中出现一位绝美的狐仙,她红锦衣青玉袍,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头上插着簪子、金钗,微微地向我一笑,便又缓缓离去,消失在梦的尽头„„醒来,只嗅到芳香馥郁的紫藤花香,听见微风翻动着书页的沙沙声。低头一看,书上正是《小翠》那一篇哩!

蝶影,蹁跹于我心中的图画。那《春怨》是我心中细腻的人物画;那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是生机盎然的花鸟画;不管是谪仙人笔下那飞瀑直泻、银河倒挂的壮丽,还是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澎湃起我心中千堆雪的无限风光,都是我心中绝美的山水画;而当农人们疲倦而快乐的心随着布谷鸟的兴奋鸣叫在高高的麦草垛上舞蹈时,那“小麦覆陇黄”的夏日正午又如一幅精美的油画般在我记忆的晴天下翻晒„„

古书,慢慢为我展开了这世界的多彩长卷,让我领略独美的风光„„

蝶影,纷飞在古人思想的烈焰边。听着爸爸给我讲《论语》,我

发现原来孔子是这样可爱而伟大的人——他有着“十五而志于学”的勤奋,有着“暮春浴咏”的简单愿望,有着“回也不愚”的恍然大悟,也有“吾罪几矣”的诚恳自责„„他驾着轰隆隆的木车终其一生都在为理想而奋斗不息,终驶向了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也留给了历代人无穷的精神财富„„

从为苍生恸哭的阮籍,到念着“横渠四教”的张载;从博学强记的朱子,到勉励书生的仓山居士„„他们的思想恰如一盏盏首尾相连的明灯般,照亮了我天上的街市,引领我走进先贤那浩淼璀璨的银河„„

蝶影,停留在古人高尚的人格边。《正气歌》中文天祥那辉映了江天、照耀了千古的爱国之心令我赞叹;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烈令我感叹。见证了苏武牧羊的忠贞,讴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热忱„„古书如同一面铜镜,映照出他们彪炳史册的无悔,也教会我永远做一个大写的人。

蝶影,翩飞在我的青春年华。青春,或许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或许会有纳兰容若《饮水词》那般无限的哀感顽艳,但更多的是西楼望远后的灯下苦读。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的那样,当我衣带渐宽,为梦想奋力前行之时,我会看见伊人的回眸一笑,倩影闪现在阑珊的灯火下,倾倒一世地美丽„„

„„

曾几何时,懵懂的我只是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成长,但,古书改变了这一切。古书,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承,一点点填补了我生命的空

白,让我血液中又多了些热度、为我的道路又添了几许清幽。如果说我的小世界是一座小屋,古书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轻轻地飞过我的窗口,呼唤我、带我去领略整片星空的美好„„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

第五篇:古诗注解

1、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2、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3、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鹿柴(zhài柴音同“寨”)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5、乌衣巷 唐代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望天门山

7、望庐山瀑布 唐朝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8、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文学常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号东坡居士。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9、泊船瓜洲 宋代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gã)数重(chï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文学常识:王安石,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而王荆公流传最广的是《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春日

宋代 朱熹(xī)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bīn),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又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家学术的大师。)

11、春晓

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12、滁州西涧 唐代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中国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擅长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

13、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 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的“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4、惠崇(huì chïng )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ï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15、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yīng]啼(tí)绿映红, 水村山郭(guō)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号称杜紫薇。晚唐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16、江畔[pàn]独步寻花·其六 唐代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小路),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yīng]恰恰啼(tí)。

17、绝句二首·其一

唐代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rïng)飞燕子,沙暖睡鸳鸯(yuānyang)。

18、清明 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mù]童遥指杏花村。

19、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

杨万里

篱(lí)落疏疏[shū]一径(jìng)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diã],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字廷tíng秀。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yïu mào]、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20、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宋代

叶绍(shào)翁

应(yīng)怜屐(jī)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fēi)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渔歌子·西塞(sài)山前白鹭(lù)飞

唐代

张志和 西塞(sài)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î)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2、晓出净慈(cí)寺送林子方

宋代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3、

小池

宋代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rïu)。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2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zuì]书

宋代 苏轼

黑云翻[fān]墨(mò[zhē]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sàn],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2、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25、枫桥夜泊

唐代

张继(这首诗是张继最有名的诗作) 月落乌啼(tí)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6、秋夕

唐代

杜牧

银烛(zhú)秋光冷画屏(píng),轻罗小扇扑流萤(yíng)。 天阶(jiē)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坐看 一作:卧看)

27、山行

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因为)爱枫林晚,霜(shuāng)叶红于二月花。 30、逢(fãng)雪宿芙蓉(fú rïng)山主人 唐代

刘长卿(qīng)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pín)。 柴门闻犬吠(fâi),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

31、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zōng)灭。

孤舟蓑笠(lì)翁(wēng),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杰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后人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32、别董(dǒng)大二首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yàn)雪纷纷。 莫愁(chïu)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shì)”。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cãn shēn)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33、芙蓉楼送辛渐(jiàn)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luî yáng)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yù hú)。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后人称“七绝圣手”。

34、黄鹤(hâ)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íng)

李白

故人西辞(cí)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fān)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35、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wâi)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quàn)君更(gâng)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卫助理医师范文下一篇:改写句子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