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铁移动支付的认识与研究

2022-09-12

一、移动支付背景

传统地铁地支付方式, 主要以现场购票方式、储值卡方式为主。而且, 随着城市地铁的功能逐渐完善, 选择乘坐城市地铁的居民人数剧增。这样的情形, 暴露了城市地铁传统购票的问题, 包括购票流程繁琐, 涵盖选定线路、站点等, 再加上钱币识别等, 购票耗费时间较长。还存在购票拥挤, 受到购票者操作的问题, 容易造成购票拥挤问题。此外, 还存在传统AFC系统TVM维护量大的问题, 影响城市地铁的服务性和便捷性。这也为地铁移动支付奠定了基础。现对地铁移动支付的几种移动支付方式分类进行分析:

(1) 二维码支付较为常见, 使用特定APP生成加密码, 乘客在进入闸机签扫描二维码实现安全验证, 进而完成识别。并由系统采集二维码的数据信息, 上传到清分中心, 实现对票价的扣, 实现支付。而且, 二维码成本极低, 但需要定期更新密钥。且这类方式要求双方均在写, 且智能手机便可实现二维码支付。

(2) NFC支付。带有NFC功能的手机或是已经更换为NFC-SIN卡的收集, 这其支持下, 可将手机模拟成一张CPU卡, 且具体使用方式与储值卡的类似, 却可去掉站点充值的方式, 可达到提供便利的效果。而且, 其具有极其广泛的受众基础, 无兼容性问题, 且信息存储量大等优势。但是, 这类移动支付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推广难度大, 受众接受度问题。

借助地铁移动支付, 可有效的推动了地铁购票效率, 简化了购票流程, 推动地铁车站的服务性增加, 满足当前乘客的出行需求。

二、地铁AFC系统中的新型移动支付方式

(一) 新型移动支付方式的应用

新型移动支付逐渐应用到地铁支付中, 其转变传统地铁支付方式, 使得地铁整体服务性得到增强, 并突出人性化与个性化的特点, 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简化了传统购票模式的繁琐流程, 缩减乘客浪费时间, 达到全面推动城市地铁服务性的特点, 且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在地铁AFC系统的中应用, 特征显著, 具体为:

(1) 多元支付应用领先同行。例如:2017年, 广州地铁在国内地铁行业中首次推出4项应用, 分别为“先付后享”乘车码、电子发票、银联收集闪付过闸、“先享后付”乘车码。这种新型移动支付方式不仅满足乘客心理需要, 还为乘客提供多元化服务, 并达到客户自主、自助突出人性化特点, 为积极构建地铁多元支付智慧票务“轻生活平台”提供基础。

(2) 多元化营销手段推广服务。针对地铁新型移动支付, 其选择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包括指引标识、宣传册、媒体宣传等。此外, 还与支付商合作, 推出相关使用优惠措施, 全年优惠可达4000多万元, 并有效的提升客流量。实际调查发现, 实施多元支付方式占单程票总客流由初期11%, 逐渐上升为63%, 效果显著。

多元支付功能的实际运用, 使得线网预制单程票的发售量下降, 具体下降率约为77%。针对这种情况, 可启用ES设备充值编码功能, 将剩余55万张预制单程票转变为TVM可用票。再结合车票生产管理流程的优化与改进, 提升车票质量及生产效率。此外, 科学战卡人力组织, 调控车票配售频率。如下表1所示, 为广州市地铁各票种的使用比率统计情况。

(二) 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研究

移动支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符合现代人群的生活需求, 并全面提升人们出行效率。但是, 当前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 仍旧面临调整。安全性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业务能力的关键, 具体的移动支付涉及用户信息、资金和支付信息等, 其风险主要源自于无线链路、服务网、终端等。需要不断研究与深入, 弱化的安全性问题的不良影响, 如下为具体的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分析。

(1) 移动终端本身安全问题。通常情况, 手机作为主要的移动终端, 其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密措施, 这样容易导致手机可受到黑客的钓鱼网站或是木马程序影响, 造成用于信息泄露, 进而造成移动功能非法制。而且, 手机的丢失也造成的移动支付账户被他人冒用的情况, 造成用户损失。

(2) 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实际的移动支付中, 通过窃听可获取非加密网络信息。尤其是无线网络, 其本身为开放性的, 再加上短信等数据均是以明文传输方式为主,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则可导致无线空中接口窃听成为可能。借助窃听可获得整个支付流程, 并获取用户信息, 甚至破解支付协议中的信息。此外, 拒绝服务攻击也是地铁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攻击者对移动支付服务网络进行破坏, 导致移动支付功能障碍。

(3) 移动支付方案设计缺陷。当前电信诈骗主要以“验证码”为关键词, 尽管当前移动支付借助验证码实现交易的安全强度, 增加支付的时效及随机, 但验证码也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包括明文传递短信, 造成短信容易被窃听, 而且验证码的破解难度低, 加大了支付安全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 指纹识别功能也相应的应用到移动支付中, 但指纹识别也存在一定隐患和可破解性。

对具体的地铁移动支付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针对地铁支付的安全问题, 可从终端、网络和设计方案入手。进一步加强终端的安全新, 合理对指纹得验证进行运用做好隐私和访问功能控制。再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 合理设置防火墙等, 增强安全系数。

三、对地铁移动支付的认识

(一) 乘客需求

(1) 节省出行成本, 转变传统票卡的押金支付和购卡成本问题, 进一步降低出行成本;

(2) 便捷出行。减少携带物品, 由手机实现多元支付, 可任意地点开卡和充值, 提升出行效率;

(3) 便于信息沟通。借助相关手机软件, 可实现乘客与运营方互动, 提升信息交流效果。

(二) 运营企业需求

(1) 降低建设成本。转变传统TVM设备的购置, 并减少车票的制造, 达到降低成本效果;

(2) 节省空间。更少的设备存在, 可有效增强地铁车站的容纳空间, 便于旅客分流, 提升地铁车站的疏散效率;

(3) 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车票购置数量, 减少设备维护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4) 生安全性。便于旅客识别, 实现旅客实名认证, 减少突发事件;

(5) 提升智慧程度。与智能终端结合, 保障数据传输精度, 扩大轨道交通智慧水平。

(三) 电信运营商需求

(1) 用户量增加。更多的用户使用移动支付, 增多受众群体扩大;

(2) 扩大品牌效应。通过账户关系的关联扩大相关业务, 增强移动支付便利, 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3) 提升营业效果。借助地铁移动支付, 可扩大数据流量的消费, 进一步增加电信运营商的营业水平。

四、结论

本文研究分析地铁移动支付, 主要对移动支付的背景、地铁移动支付和具体认识进行分析, 发现地铁移动支付符合当前地铁乘客需求, 满足地铁运营商的发展需求, 对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服务水平, 便利居民出行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推广。

摘要:传统地铁支付主要包括储值卡、现场购票两种方式。但是, 这两种支付方式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包括购票繁琐、排队拥挤等, 影响乘客出行效率。这种情形下, 推动了地铁移动支付的发展, 借助地铁移动支付可有效改善乘客的出行条件, 可有效减少排队购票、购票流程繁琐等问题。故此, 文章展开对地铁移动支付的研究与分析, 详细分析具体地铁移动支付的背景及地铁AFC系统中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及相关认识进行研究, 旨在综合提升地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满足地铁运营需求, 便利出行。

关键词:地铁,移动支付,安全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肖飞飞.地铁移动支付方式的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大科技, 2016 (13) :82-83.

[2] 王彬.基于二维码识别的地铁售检票系统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17, 36 (2) :45-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当前形势下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