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通货膨胀论文

2022-05-07

小编精心整理了《汇率通货膨胀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为了研究汇率传递效应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文章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将消费者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因素,研究汇率变动是否对两个价格水平造成显著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动会在短期内影响价格水平,而长期条件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且逐渐减弱。国家针对此情况应分阶段制定相关政策维持通胀水平。

汇率通货膨胀论文 篇1: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摘 要:以1985年至2017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通货膨胀率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VAR模型利用Eviews软件研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货膨胀数据率几乎不受人民币汇率影响。

关键词:VAR模型;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

1 研究背景

自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继续下降,2018年降至6.6%。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除此之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应对这种情况,研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成为国内学者们的重点方向。如:刘亚等(2008)使用了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论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提高或者降低,对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具有某些传递效果[1]。杨熹(2011)讨论了近二十年期间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驱动机制[2]。朱珊珊(2012)建立二阶VAR模型发现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通胀预期和实际内需[3]。邓晓(2012)从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渠道以及热钱渠道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国内通胀的干预采用了全方位的分析[4]。因此,文章将采用VAR模型进行研究检验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如何影响通货膨胀,研究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反击通胀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引起的观点起关键作用。

2 实证分析

文章选取1985年到2017年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来自中国统计局。选择二阶作为本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并通过稳定性检验。通过做脉冲响应来研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两者的关系。左图中两条红色虚线表示置信区间,横坐标代表滞后期数,纵坐标代表相关系数,排列组合通货膨胀数据变量x对通货膨胀数据变量x,通货膨胀数据变量x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y,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y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y,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y对通货膨胀数据变量x的脉冲响应。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正向的冲击作用。进一步使用方差分解的方法,通货膨胀数据变量的方差结果在滞后第1期时通货膨胀受自身影响效果为100%,滞后第2期时通货膨胀受自身影响效果为99.26%,滞后第3期时通货膨胀受自身影响效果为98.88%,滞后第4期时通货膨胀受自身影响效果为95.5%,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通货膨胀数据变量自身扰动项的冲击缓慢减少,说明了通货膨胀数据变量x在绝大程度上还是受自身的影响,受外界干扰较少。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对通货膨胀数据变量的冲击缓慢增加,但是占比贡献率仅仅是4%,因而得出通货膨胀数据变量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的影响并不大。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的方差结果可看出,通货膨胀数据变量方差分解的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变动的贡献率在第1期达到9.94%,第2期达到15.3%,第3期达到20%,第4期达到22%。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变量受通货膨胀数据变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4 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1985年-2017年美元兌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年度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相关理论作为支撑,建立了VAR模型,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通货膨胀主要受自身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亚,李伟平,杨宇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汇率传递视角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8(03):28-41.

[2]杨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J].时代金融,2011(1):77.

[3]朱珊珊.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4]邓晓.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杨子江 黄梅花 刘杰芳

汇率通货膨胀论文 篇2: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摘 要]为了研究汇率传递效应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文章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将消费者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因素,研究汇率变动是否对两个价格水平造成显著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动会在短期内影响价格水平,而长期条件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且逐渐减弱。国家针对此情况应分阶段制定相关政策维持通胀水平。

[关键词]汇率传递效应;向量自回归;名义汇率;消费者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2.032

1 引 言

近年来,尽管很多国家推出并实行了长时期的经济扩张政策,但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与20世纪70至80年代的经济状况相比十分不同,也与理论上通货膨胀的分析相悖。

利率传递(以下简称为ERPT)最初由经济学家Hooper和Mann(1989)提出,是衡量国际进口价格随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名词。[1]研究表明,若ERPT产生变化,由于时间的相关性,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存在相关关系的,但这种关系是否会造成经济环境的显著变动仍是未知。且随着通胀目标制的施行,研究我国经济中是否存在这种传递现象以及汇率变动对价格指数传递效用的大小,对分析我国的经济现象和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具有极大意义。VAR模型对于寻找上述问題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分析动态关系十分有效,且建立较方便,不要求有太多预设条件,因此本文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相关分析。

2 数据选取与处理

实验中选取了我国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的月度汇率指数及各个价格指数数据,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在EViews 9.5中通过构建VAR模型进行具体分析。数据来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数据,共计60个样本点。[2]

同时,实验在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了一系列预处理:

一是由于中国的汇率政策,选取名义汇率指数(2011=100)作为汇率的研究对象;二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平稳,经过单位根检验,将名义汇率作一阶差分处理;三是经过对数据的时序图进行预先观察,发现数据季节波动较大,因此对两个价格指数的数据和名义汇率数据做X13季节调整;四是所有数据在分析过程中均取对数,将对数数列存储为新的时间序列,并用新序列做经验分析。

3 VAR模型分析

3.1 VAR模型建立

因为要解释名义汇率对两个价格指数的影响水平,实验将名义汇率对数的一阶差分和两个价格指数季节调整后的对数值均作为内生变量,并记为lograte1、logsacpi和logsaind,分别建立名义汇率对数和CPI与PPI的递归VAR模型,构造如下:

3.2 实验分析

3.2.1 脉冲函数分析

经过对两个模型稳定性的确定和滞后阶数的选择,初步分析发现名义汇率确实在短期内对价格指数有明显影响。而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两个模型对冲击的反应是否具有长期效应,延长分析的时间段至period=300,作脉冲函数图如图1、图2所示。

可见,在长期条件下进行研究时,从图1中可明显看出CPI对冲击的响应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0,且只有在前50个时期的反应程度较大,证明了系统整体的稳定性。[3]而由图2可看出,虽然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大约是1~24期)PPI会因名义汇率冲击有明显上下浮动,但这个影响的效用也是逐渐减小的,PPI对长期冲击的响应效果也不明显。

同时,通过比较两个模型的脉冲响应图,CPI图像明显有更长的反应期,证明汇率对CPI所造成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且冲击对CPI所造成的影响趋势也是固定的,而PPI的图像上下波动较大,因此很难明确判断出汇率对PPI变动的作用方向。但两个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响应函数的图像均是在第一期末发生,而不是刚受到系统冲击便产生反应,说明汇率对价格指数的影响可能会有延迟性,而不是即期的快速影响。

3.2.2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另一个判断变量间影响水平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当一个变量在结构冲击下发生变化时,其他各个变量对其变动程度的贡献率。因此对CPI和PPI的对数进行方差分解,来验证通过脉冲函数所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以下为两者的分解结果见表1、表2。

因此,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引起两个价格指数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自身在冲击下的变化。在CPI的方差分解中,名义汇率对于其变动的贡献率确实在增大,由最初的1.46%到期末的11.86%,然而每期之间贡献率的变化水平却在逐渐递减,这与脉冲响应图所表现的情况是相同的。同样在表2中,贡献率只在最初的5个时期内呈现增长趋势,之后则逐渐下降,说明名义汇率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小。因此总地来说,汇率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作用还是不明显的。

4 结 论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选用2011年年初至2015年年末共计五年的60个月度数据,对我国汇率传递效应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第一,在我国,虽然存在汇率的传递效应,但这种传递效应从长期来看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只在短期内对价格指数有影响,此时引起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的冲击,如国际能源价格等。[3]

第二,汇率的传递效应有滞后性。价格指数不会对汇率变化产生迅速反应,是至少一个时期的滞后,表现了这种经济模型的不灵活性。如通过方差分解(表1和表2)可以看出,初期汇率变动对CPI和PPI的贡献率分别为1.46%和2.78%,而几个时期后贡献率则上升到了10%以上。

第三,两个价格指数对相同汇率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于汇率变化的灵活性较大,如图2的脉冲函数所示,同一时段内汇率变动造成的PPI的指数图像波动较大。相比而言,消费者价格指数则是小范围不明显地变化。然而CPI受汇率变化影响的持续时间较PPI长,因为要达到同样稳定的趋于0的冲击函数图像,CPI经历的时间要比PPI长得多,从而更进一步证明CPI指数的不灵活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国存在着不完全的汇率传递机制,短期内汇率波动会对国内价格水平造成影响,而从长远来看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结合该现象和我国汇率制度的现状制定合适的汇率调控政策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Shintani Mototsugu,Akiko Terada-Hagiwara,Tomoyoshi Yabu.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Inflation:A Nonlinear Time Series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13(32):512-527.

[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Database[EB/OL].(2016-03-28).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

[3]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2).

作者:刘丹妮

汇率通货膨胀论文 篇3:

浅析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007年国内两大经济现象:物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成为国内金融界谈论的主要话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从3月份的8.3%升至8.5%。与此同时,自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2%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上涨态势。如何理解这两大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本币汇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但是我国出现双高现象又如何解释呢?我们先从分析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入手。

一、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由此,考虑我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了。这也被以后的人民币不断升值所证实。

二、通货膨胀的内涵及现状

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在经济学文献中通货膨胀大多被定义为: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度量有3种形式:消费物价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编制;批发物价指数:根据制成品、原材料、中间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状况编制;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通货膨胀的类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疾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分为需求拉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2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央行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供给和工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加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上涨的综合性措施,都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报告来源:http://www.xgtj.gov.cn/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257)

3.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主要因素———结构性因素。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供给结构的失衡引起的。我国的现状是:在产品结构上“过剩”与“不足”并存。城市市场,大量的一般性劳动密集型产品供过于求,而许多高档的高技术产品则供不应求。但在有巨大潜力的农村市场,大量的工业消费品因缺乏实质性的购买力而无法销售,能满足现实农民购买力的商品却供不应求,城市和农村无法实现消费的转移,是供求结构错位,是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次要因素———货币供给量。货币的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是否有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压力和迹象呢?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实际上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会增加货币供给。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瑞典的经济学家卡塞尔首次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反映了通货膨胀与汇率的关系。(1)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两国货币各自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2)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E)被定义为基期汇率EO与两国价格指数的乘积,即 E=EO*(1+i)/(1+I)。其中,i 和I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应用价值,因为它避开了前者过于脱离实际的假定,并且通胀率的数据更加易于得到。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与我国通货膨胀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本币汇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但是我国的状况却截然不同。难道是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并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当然不是。这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所决定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开放,我国至今实行的是对贸易的强制结售汇制和对银行外汇头寸的引导下,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上升,因此在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远大于外汇的需求,可见 ,从市场实际外汇供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在一段时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完全依靠着央行在汇市单方面的买汇干预才避免了汇率大幅升值的。而在国内,由于供给结构的失衡,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展,同期通货膨胀率远大于人民币的升值,因此实质上,人民币在国内是贬值的。这就能够解释我国出现了双高现象的原因,即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与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并不矛盾。

我国如何来应对此次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呢?笔者有几点建议如下:

(1)从外汇储备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一步一步减少外汇的相对储备量。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而事实上,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已大大超出正常标准。因此减少外汇的持有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实施多种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面对国内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 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如央行 2007 年已经连续 10 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普通存款金融机构将执行 14.5%的存款准备金标准。根据我国当前资本泡沫迅速膨胀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该实施货币政策的组合拳出击。央行应继续提高利率水平, 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形成稳定的紧缩性政策预期, 抑制货币需求, 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投资过热现象降温。同时, 应辅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央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 适时适量地出售有价证券, 以缓解货币量供应过度的局势, 还可以向部分贷款数额增加较快、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进行货币回笼。

(3)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 防止资本快速进出

为了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防止国际游资进出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应当加强对国际游资出入境的监管力度。笔者建议借鉴国外的做法, 如:对以非直接投资形式流入的外国资本实行半年期的没有补偿的储备要求方案, 超过半年后方可使用; 对以非直接投资形式流入的短期外国资本征税, 比如对外国资本投资本国股票征收 1%的税 ( 巴西1994 年曾实施过此措施);或者限制短期外汇信贷或持有外汇头寸的规模。通过以上做法可缓和国际资本迅速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引起价格的哄抬,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短期内的撤离行为引起的经济动荡, 保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彪如. 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刘志华. 以往国内货币流通速度研究批判 ——转轨经济的货币需求膨胀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03(6).

[3]娄丽丽.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7(7).

[4]陈国辉, 段鹏. 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J].宏观经济管理.2007(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

作者:熊 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法律制度论文下一篇:机械使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