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倾听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积极倾听范文

家长如何积极倾听孩子的负面情绪?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第二中学 杨绍芬

情景一:

莎莎:妈妈,我好想像爱丽一样生病感冒呀! 妈妈:为什么呢,孩子? 莎莎:就是想生病嘛?

妈妈: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有病呀! 莎莎:你才有病。 说着莎莎就哭着跑开了。

于此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们,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像莎莎的妈妈很着急的问“为什么”,究竟这样的问话方式能否帮助孩子打开心门,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呢?看了上面的对话,我想大家都知道了莎莎的问题没得到解决。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刘老师的父母效能课程的情绪沟通,感觉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有了一些套路,也许对大家有所启示。

情景二:

莎莎:妈妈,我好想像爱丽一样生病感冒呀! 妈妈:哦,你因自己没像莎莎那样得感冒而感到失望。 莎莎:是啊!她生病了可以躺在家里不用去上学,但是我从来没有这样过。

妈妈:哦,你不想去上学? 莎莎:对呀,我不愿意天天上学,日复一日的上学,我对上学已经感到厌烦了。

妈妈:哦,比不喜欢学校还要严重?

莎莎: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抽背数学公式,我回答不上来,数学老师让我重抄了50遍。

妈妈:数学老师挺严厉的。

莎莎:有一次上语文课,坐我后面的同学一会儿用脚蹬我的板凳,一会儿让我传纸条,我气急了,冲他大吼,之后,老师就让我去办公室写检讨。

妈妈:嗯,老师让写检讨心里觉得挺委屈的。

莎莎:还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拉肚子,跑在了最后,老师就罚我又跑了一圈。

妈妈:原来是这样,被老师罚跑心里很难受. 莎莎: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应该把真相告诉给老师,不管他们信不信。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上课时我不应该对同学大吼。

每个人都需要爱,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和认可,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了情绪,家庭中的核心成员要做出反应,特别是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要做出积极的倾听,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家长再加以引导,最后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归纳起来,我个人认为家长要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家长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当孩子有了问题,对家长们说时,我们的家长总是因为时间忙,或手里的活脱不开身,心不在焉的听,随意的打发孩子。这时孩子会感到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因此,第一步,不管我们家长有多忙,学会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家长与孩子同理、共情。

家长通过观察,发现孩子难过伤心时,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之分),站在孩子的角度体谅他的感受,并用肢体语言,如与孩子拥抱、抚摸孩子的头部、轻拍孩子的肩膀。让孩子直接感受亲人的关爱,这种疗伤的办法是最见效果的。然后在语言上与孩子共情。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哦......嗯......原来是这样......”来回应他们。

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真的是体谅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就会把父母作为朋友看待。

第三:家长要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

其实,孩子最担心的是家长的反应,如果家长做出的是积极的反应,孩子就会感觉家长是理解自己的,尊重自己的,为下一步的沟通打开通道。如果家长做出的是消极反应,孩子就会对家长关闭沟通的闸门,甚至撒谎。

莎莎:妈妈,我好想像爱丽一样生病感冒呀! 妈妈:为什么呢,孩子?(消极反应)

妈妈:哦,你因自己没像莎莎那样得感冒而感到失望。(积极反应)

妈妈: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有病呀!(消极反应) 妈妈:哦,你不想去上学?(积极反应) 可见,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两种结果。

第四:家长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己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家长有了与孩子的共情和积极反应,就为后面做了很好的铺垫,孩子就能够对家长畅所欲言了,当孩子把发生的事情说出来,表达完他的负面情绪,又得到家长的理解,孩子能够自己说出解决的办法,要比家长替孩子说出要好得多,这说明孩子在为自己的事情动脑筋想办法,是主动的行为。

第五:家长与孩子探讨办法的可行性,适当补充

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但他在积极面对就很可贵。家长根据孩子提出的方法,做出一个表态,表明方法的可行性,这时候,家长可以说出自己过去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也可以编故事,这种借父母的口来解决问题,比直接指点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要好得多。孩子感觉父母与他是在一个平台上说话,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和负面情绪,你还会束手无策吗?

2013.8.6

第二篇:倾听孩子,倾听心的声音

教师:庞晶晶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和引导,幼儿的心灵就是一张白纸,而家长和教师就是那些涂画白纸的人,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是我们每个教师要做的。只有我们正确科学的引导,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的长大。这周我们会议上学习了关于倾听的内容,我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就像一个指南针,让我在朦胧中找到了方向——犹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找到“救生圈”一样。

现结合学习《倾听》的感悟,谈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粗浅认识:

倾听孩子的心声 ,走进孩子的内心,反思自身行为。 学会倾听,是教师的一门技术、一门艺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知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作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促进孩子进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倾听是师幼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倾听是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与接纳,鼓励与赞赏。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还可以反思自身行为,使教师不断发现并纠正教学中错误的态度、行为,采用更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已有感知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促进儿童的发展。金玉芝小朋友平时是一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孩子,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还是休息都比较守规矩,但是自从开学学校装修了新的卫生间后她开始频繁的上厕所,总是上课上到中途或者睡觉中途就要跑去厕所,而在规定的时间她也去过厕所,于是我想起在早上接待她的时候她奶奶说的一句话:“金玉芝回去跟我说,学校安了新厕所,新厕所好漂亮啊!”我猜测她是不是因为厕所的原因所以感到新奇,可能过两天新鲜劲过了就好了。可是没过几天午睡的时候她突然跑过来哭得很伤心的跟我说:“庞老师,我总是想要上厕所,可是我又害怕老师说我,我不想来学校了。”我看她的样子很伤心不像是撒谎,于是关切的问:“那你每次上厕所都上出来了吗?”“只有一点点。”我于是安慰她说:“没关系,你只要有厕所就去上,老师不会批评你的。等会妈妈就来接你了,我让她带你去医院检查一下就好了。”这个时候她的情绪才有所缓和。然后我和保育员老师交流了她的问题,安抚好了她的情绪等她完全躺下才离开。最后跟她妈妈交流的时候,原来是因为前几天打了消炎针,可能有点不良反应,果然后来过了两天就好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对待孩子我们一定不能凭主观臆断,要观察到孩子身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并及时倾听他们的声音,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幼儿心理身体的健康成长。 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好“爱”的钥匙,促进自我成长。

从入园到离园,每天干着同样重复的工作,看似简单而并不简单的工作。我有时惶恐,在教学中,在与幼儿接触时,我感觉到自己对技能和知识理论的缺乏,于是为了充实自己,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不断地钻研教材、探索创新。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和收集资料、游戏,辅助教学活动,尽量把教学活动组织得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们更喜欢我的课。在离园时,我起初觉得离园排好队伍安全送到家长手中就可以,学习时的发现又让我掌握了新的组织技巧和方法。学习的同时我也会督促自己及时撰写教育笔记、业务论文、学习心得、体会等。当然,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进步无止境,我仍需要努力,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落实每件事,做到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真正成为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好伙伴,取得更多好成绩。

第三篇:倾听心声走进童心——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摘 要】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媒介组合与重新组合的有机体。学生、教师作为教育活动有机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体验,用真挚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关键词】倾听;孩子;心声

教师一定要用平常心、细心、耐心、信心、会心真诚与学生沟通,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必须学会倾听,不仅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宽广的胸襟,撒播爱的种子;做一个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将孩子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更要做一个诗人,倾听花开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心田。

一、倾听——触动孩子的心。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心灵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倾听作为沟通过程中最有效的武器,在教师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怎样辅助学生、引导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呢?我们必须要学会倾听,去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孩子的心声,用倾听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走进”必先“走近” (1)走下讲台

教师站在讲台前上课,往往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相反,如果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朝他们微微一笑,摸摸孩子的头,抚抚孩子的肩,学生会觉得你非常亲切。这样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平时活动中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走下讲台,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淡化师生之间的绝对距离,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当中,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浸润学生的心怀脑际。 (2)平等相待

学生不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就是因为师生不是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我们时常见到的师生谈话是,老师坐着,学生站着;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像审讯似的。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才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因此,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他的人格,乐意做他的朋友,并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这样,他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让你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3)有你有我

多出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一起玩、一起聊,与学生无拘束、近距离的接触,在随意的攀谈中、在留心的观察中、在轻松的交流中,师生之间语言的障碍扫除了,心灵的篱笆拆掉了,感觉亲切了,隔膜消解了。尽最大的努力感其所感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悟其所悟。我们要以尊重学生、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教师。 2.“走近”还须“留心” (1)和而不同

我们老师在看待学生时,既要承认同一性,也要正确面对差异性,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学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为人处事不一样很正常。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差异中追求统一与和谐,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但教师毕竟不同于学生,因为教师的责在教导,因此教师走近学生一定要表现出长者的风度、智者的才华和能者的水平。人们常说:看其行,知其意。我们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从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来中去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理。 (2)多和学生交流

老师要定期不定期和学生一起交流,和学生讨论班级中的大小事。比如:优生对差生歧视、孩子分派玩耍等等。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孩子的思想动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这样便于教师抓住孩子的内心实际想法。

二、倾听——碰撞孩子的心。 1.做个“知心朋友”,倾吐心声。

我现在任教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既是他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他们的班主任。班级上有小部分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和我的沟通并不存在问题,经常会把自己的事情和我分享,但是班级中大部分孩子还是存在不愿意与人分享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就采取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对老师、班级、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用“写写心里话”的方式写出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我能更有针对性地改正和引导。 2.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的交流中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

三、倾听——叩开孩子的心扉。 1.耐心倾听

有的老师,当学生和他说话的时候,不是看报纸,就是批改作业,甚至还和别的老师窃窃私语,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的老师一听学生说话,就心烦,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说上几句,他就不耐烦地打断,然后批评教训一通。如此,学生有了心里话,宁可憋在心里,也不会找他去说。因此,教师要想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里,就必须要把学生说的“事”当一回事。专注而耐心地倾听。

2.为其支招

当学生向我们倾诉烦恼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听了之。作为老师和过来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烦恼,我们都曾有过。因此,我们要将心比心,真诚地为他们支招,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

倾听,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从而给疑惑者以解释,给困难者以援助,给失落者以鼓励,给徘徊者以心灵的点拨。因此,教师在耐心倾听时,还要特别注意抓住孩子反映出的问题,予以灵活巧妙的引导或化解,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体验,用真挚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四篇:用心灵去倾听-公开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公开课《用心灵去倾

听》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样的听是倾听吗?

师: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倾听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这次倾听又给谁带来了什么

样的帮助?。

2、揭题解题

出示课题: 12* 用心灵去倾听

读题:

师:请齐读课题,再齐读,再读。同学们,在这个课题中,你们觉得关键词语是哪个?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师: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

师:这就和听有关了。那苏珊在哪里工作?

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都在课前去了解过附近的问讯处,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问讯处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机场。这些问讯处,

为人们就医、乘车带来很大的方便。在外国,还设有电话问讯处,这种就相当于中国的“114”、“12580”,可以随时随地询问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询问电话等等。

媒体出示:

问讯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机场。这些问讯处,为人们就医、乘车带来很大的方便。在外国,还设有电话问讯处,这种就相当于中国的“114”、”12580”,可以随时随地询问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询问电话等等。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她的听是什么样的听?心不在焉的?认真的?

师:苏珊的倾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师:是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用心灵。这就是倾听更深一层的内涵了。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并且

很有效果。给自己掌声鼓励鼓励吧!

二、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当“我”手指砸伤时,苏珊……

当“我” 时,苏珊……

当“我” 时,苏珊……

三 、研读、学写苏珊的语言

1.从课文中划出直接描写苏珊的语言的句子

①“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

②“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3“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4“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分析①:

A.“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苏珊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了这样一句话?

B苏珊这样说其实就是要我?

C照理说我的手受伤,情急之下应该快速说,那苏珊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D你感受到了什么?

E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过渡:面对我的困难苏珊总是耐心帮助我解决,当我遇到伤心事的时候,苏珊又是怎么安慰我的呢?咱们继续来看看苏珊说的话。

分析②:

A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B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C我告诉苏珊了吗?那苏珊怎么知道我伤心的呢?指导朗读。

第五篇:无人倾听美文

我们正在丧失倾听的姿态、倾听的心态,并且从个人心理泛化到了社会心理。酒桌上的杯来盏去,絮絮叨叨,不会有人倾听;充满了官话的报告会,也不会有人倾听。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什么时候,你能与一个老人待上一个下午,饶有兴趣地听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那说明你已经成熟了。”

但你有这样一个闲散的下午吗?不是你没有时间,而是你没有耐心。正是因为你没有耐心,所以失去了机会。

曾祖母在世时,经常给我讲家族史,说曾祖父如何到上海去做生意。那时我准备高考,没时间听;后来,我奶奶给我讲爷爷在旧政府做事的趣事,讲她与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一起上学的故事,那时我在找工作,也没有时间听……

现在,我想收集一些家族资料,为后人留下点文字,但她们都已随风而去。

倾听需要一种“空杯”的心态,迎接它,容纳它,消化它,记住它。

崔永元,捣腾出了一部纪录片——《我的抗战》。他花了10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采访了4000多位抗战亲历者,收集的影音资料长达10万小时。但遗憾的是,他制作出来的纪录片电视台不愿意播,因为这样的片子“无人倾听”。

小崔曾经非常愤慨,为什么中国的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是搞对象的节目,而在日本却是严肃的纪录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这些无厘头的搞笑剧、穿越剧、荒诞剧,却不能“倾听”关于民族的真实故事。

这事不能深思,一深思,就会觉得可怕。

国学大家陈寅恪说过,中华民族真是奇怪,5000年了,基本上是在混,不过能混5000年真的很伟大,很了不起。著名汉学家顾彬先生曾来杭州讲座,说中国人都在混日子。他说混日子不是说现代的中国人混日子,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不混日子的时候。

陈寅恪的话,贬中有褒。顾彬的话,就剩下贬了。不要说顾彬先生是“愤青”,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的思想太过于简单了,我们想得最多的是生存,而不是生存的质量和尊严。

记不起哪位作家,把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韦小宝视作了中国人的典型,韦小宝是一个“生存至上”的人,他非常平庸,不重情,他的“义”是随时可以变通的,只要对自己有利,他就会去干。

这就是“混”。

人们以“混”为乐,不需要清醒,也不需要反思,当下“混”得好,有酒喝,有饭吃,有房住,有份轻松工作,一切OK。

顾彬说,生活中你可以贫穷,可以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可以买不起房子……但有一样东西你一定要拥有它,一定要守住它,这就是信仰。

但如今又有多少人还拥有信仰?我们的所谓信仰,也许就是赚大钱、住大房、开豪车、娶美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醪寄流年范文下一篇:军训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