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管理论文

2022-04-27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语言文字训练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要还语文教学本色,就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处理好累积、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全力做好对语文“精读+略读+泛读”的多层次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做到“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真正还语文教学本色,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实效性。

语言文字训练管理论文 篇1:

明方向 统整练 迁移用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除借助编选经典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外,还专门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开辟了“词句段运用”栏目,旨在引领学生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语言运用和迁移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关键词:精准定位   统一语境   迁移运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衡量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基础,也是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石。这就需要教师从精准解读用意、巧妙实施设计、扎实高效训练三个不同的维度,引领学生借助“词句段运用”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成相应的能力素养。

一、精准定位,明确方向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句段运用”栏目所设定的内容,都与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从表面上解读“词句段运用”所提出的训练要求,更不能直接机械地生硬照搬,引导学生进行毫无价值的机械训练。因此,教师在解读编者用意时,必须与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进行紧密对接,厘清题目所设定的训练要素,清晰洞察学生在落实“词句段运用”过程中应该训练的内容、采取的策略及应该达到的目标。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为例,编者要求学生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并仿造这种写法,描写一种事物。编者所编选的内容为:一个描写的是地球上的恐龙,加点部分将恐龙与狗进行大小对比;一个描写的是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为了让读者更加鲜明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对比,编者将加点部分设定为“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这两个语句都来自单元中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而这些科学知识对学生而言,都是相对陌生的知识领域。正由于阅读对象对所介绍的知识并不了解,这意味着在表达时,不能完全从自己认知的角度出发,而需要站在读者接受理解的角度,运用相应的策略展开描写。同时,编者所提供的例句,并没有在言语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共性特点,但如果将加点的部分提炼出来加以统整类比,就会发现“和……一般大小”“相当于……”“比……”等句式,通过对比的策略凸显了描写事物的特点。

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又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揭示出来的?……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真正认识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机出示其他“作比较”的常用句式,组织学生尝试以填空的方式,将积累的表达经验付诸实践。教师所设定的句式,不仅成了学生将内在感性认知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有效载体,也丰富了学生“作对比”说明方法的句式积累。教师只有清晰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目标后,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统一语境,统整而练

“词句段运用”栏目属于典型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种训练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更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营造出契合学生内心认知的心理氛围。因此,教师要能够依托具体的训练要求,精心策划训练体系,让学生在现实可感的实践活动中,对教材所提供的素材进行多样化组合,从而不断地积累知识、蓄积经验,最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栏目为例,编者一共设置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道题是要求學生“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第二道题是要求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说一说用相反的事物做题目是否有趣,并尝试说几个这样的题目;第三道题是要求学生“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乍一看,这三项练习分别指向拟声词的运用、给文章起题目、转述别人的话三个并不相关的能力训练点。但事实上,如果能够创设出统一的训练情境,这三道题就能相互关联、彼此融合,演化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因此,教师绝不能机械地针对某一道题,展开割裂化的教学,而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将这三道题融合在统一的情境之下,相机规划层级递进、相互融通的教学板块。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卡通片《熊出没》中的画面:光头强正在锯树木,被熊大和熊二发现了。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拟声词,说一说图片中的内容。其次,笔者继续依托语境推动情节发展,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联想,当光头强看到熊大和熊二奔跑过来,脸色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熊大和熊二又会怎样拦在光头强的前面呢?最后,笔者在这一情境中引入“森林管理员”的角色,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想象光头强和熊大、熊二之间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并且将想象出来的对话,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转述给“森林管理员”听,自然而巧妙地将第三道练习题的要求,充分落实在统一的语境之中。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真实可感的具体情境,所以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编者所设定的训练要求上,而要根据具体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学生较为熟悉的训练情境,无形中唤醒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在“词句段运用”的训练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紧扣联系,迁移运用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所设定的题目是以《海底世界》课文为载体,要求学生模仿《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的吗?”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面对这样的要求,笔者紧扣课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进行练习,比如,一位同学说:“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彩有多奇妙吗?”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以竞赛的方式,每人用一句话来介绍天空中云彩的奇妙,比一比谁说得更贴切,更对应中心。这样的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本单元中“词句段运用”训练的基本要求,但细细考量会发现,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模仿练习的语句,更多的都是以一句话的形式展现,其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只是对提供的素材完成了形式上的模仿,但无法真正习得作者表达的内在神韵。

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表达和训练,也没有一味地催促他们把内容写得更具体一些、更详细一点,而是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开头,对比哪一种写作的策略更让人有阅读下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意识到,写作并不是为了自己说得痛快,而应该是一种交流。比如,有一位同学说:“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其中另一位同学紧扣这一中心点进行补充:“它们有的像猴子!”于是,笔者有意识地引导这位学生将“猴子”这个极富创意的比喻延伸下去,最终形成这样的语句:“有的像动物园里的猴子,似乎要从游人手中抢东西,你看那凸出来的石块儿,多么像它伸出来的手臂啊!”这样,学生就能围绕设问句的中心点,推动自己多维度表达,同时能在实践过程中明晰写作方法,形成相应的意识。

总之,作为单元能力训练要点的延伸,“词句段运用”承载着巨大的价值。教师要精准解读、明确要求、搭建平台,助推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倪思春.统编语文教材单元要素的“递进式学习”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5):33-35.

[2]王跃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体验的开启[J].教学与管理,2020(35):53-5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

作者:芦娟

语言文字训练管理论文 篇2:

还语文教学本色,扎实高效学语文

我们要还语文教学本色,就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处理好累积、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全力做好对语文“精读+略读+泛读”的多层次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做到“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真正还语文教学本色,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实效性。

“本色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从中感受情感和精神的陶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提醒我们教师:教的过程顺应学的过程,人们本来是怎么学的,我们就应怎么教。即我们常说的“本色语文”特色。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是人们经过反思后对语文本质属性认识的回归。这首先是教学过程的回归和还原,即正确处理好积累、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抓住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根本,即语文本色内容之一。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粗浅看法。

一、以讀为本,加强积累,建立“积累、理解、运用”三足鼎立的高效语文教学格局

积累、理解、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积累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但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积累。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首要的基础的任务。事实证明,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多少,是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语言贫乏,自然表达困难,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对积累的重要性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把教学时间几乎都花在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上,而忽略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使得学生语言贫乏,即使心里想得对,也难以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这一环的最紧要的措施是建立“课文精读、评读、自由泛读、配套略读”等多层次阅读结构,摒弃从课本到课本的单一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是基础。重在读懂一篇文章,知其要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打好识字、解词、析句、理篇的基本功。

“评读”是巩固。所谓评读就是在教学某篇文章时,选择其中的重点语段让学生读,读后师生点评,点评后再读,再点评的阅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积累了语言,对所学知识达到巩固作用。

“自由泛读”是发展。多年来,学校乃至县局组织的“诗文诵读或诵诗习文”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深刻的领悟。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文教学很重视,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篇古诗文。之后在复习期间,将古诗文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如,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边塞类,咏物类,送别类,写“花、草、鸟”等的古诗,让学生达到出口成章,运用自如的地步。

“配套略读”是提高。每学期各年级随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阅读教材一书,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素材,学生从中不仅可以领略和感受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美妙的韵味,而且能够汲取我们祖国以及全人类文明的精华。因此配套略读使学生化知识为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精读+评读+泛读+略读的多层次阅读,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了阅读量,也增加了语言的积累。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用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思。

二、在理解性训练中有机穿插运用性训练,促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偏重语言文字的理解,对运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也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而专门进行运用训练的课也是很少的,而阅读课是大量的经常的,所以把视角转向阅读这个基本环节,研究怎样使阅读既管理解又管表达,就应成为一讨论话题。那么,怎样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切实带动运用呢?如《穷人》一文中,学习“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內容时,写桑娜在没有和丈夫商量,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情形下,决定“非抱回孩子不可”的举动以及回到家里她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1)桑娜为何要抱西蒙的两个孩子?(2)她矛盾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3)朗读这一段内容,找有省略号的地方,让学生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进去再读。学生展开想象,将当时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得生动、具体。将勤劳、善良的桑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写作的训练,也练习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被桑娜的人格所感染,对桑娜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语文课堂要实现高效教学,必须要做到“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才能还语文教学本色,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实效性。

编辑 赵飞飞

作者:白春军

语言文字训练管理论文 篇3:

新课程下的教改侧记

摘要:创建自主有效的课堂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前置性预习研究力度,设置最适合学生的前置性预习内容;了解每个学生,对其进行合理搭配分组,并注重组长的培训;由讨论到汇报,细化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并认真组织每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适时整合教材,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标;前置;合作;评价;整合

构建自主有效的课堂,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课堂改革目标,但是多年的尝试与改革方式都流于形式,未从根本上动摇多年的传统教育方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加上暑假接受的教育理念的培训,笔者再一次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怎样才能找到一种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又学得轻松,还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呢?我校(此处指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下文同)的生本课堂改革做了很好的证明。课堂上,教师轻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退到幕后,学生尽情展示,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应该把想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的“三尺讲台”也完全还给学生,让传统的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统统消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下基本理念: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课程的实践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语文课程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我校在以学校新领导为龙头,以全体教师和学生为载体的课堂实验变革再一次吹响了新的号角。根据新领导的新的改革思路,笔者和学生不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新尝试。

一、加大前置性预习研究力度,设置最适合学生的前置性预习内容

预习作为传统教学中的一步老棋,大多数人在走这步棋时容易陷进老路子中去:只是读读课文,认认生字,流于形式,成为虚设。生本课堂恰恰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预习中,笔者改变了传统思路,注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并结合前置性预习的设置要求做到:人文性要和语言文字训练高度结合、要具有拓展性等要求,认真设置每一课的前置性预习,做到精而有效。仔细研究课堂讨论的话题,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由易到难,逐步锻炼,莫让孩子有畏难情绪,并认真地落实到课堂中去。然后,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指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增或减预习内容,在无意识中对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预习要求。这样不但做到了因材施教,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减轻了课堂负担,避免了一些简单而琐碎的问题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而用来解决更重要的问题。由此,让整堂语文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语文预习思路大体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你知道与这篇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吗?或者说你对作者或主人公了解多少?) 解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读课文,记生字 (这课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读课文,找问题(你找到了哪些问题?或者教师在预习内容上给设置出贯穿全文或整单元的问题!) 熟练朗读,深入感悟 (你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吗?划出感受深刻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好词好句(课文中你有哪些喜欢的好词句?请记下来吧!) 方法指导,学习运用(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请学着作者的方法也来写写吧!) 想象、联想,课外拓展(你从本课中联想到什么?你的资料袋里又增加了什么内容?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二、了解每个学生,对其进行合理搭配分组,并注重组长的培训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生本教育课堂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帮互助的重要方式,而合理的分工、组长的选择,则是一个小组能否做到有组织、有纪律、为小集体荣誉而努力学习奋战的首选条件。因此,在小组分工上,笔者首先经过仔细研究,选出15名候选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选择推荐,最终确定出组长人选,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确定出其他三名人员分别按优、良、中、差均衡搭配。小组分好工,然后就是教师教给他们合作的要求和方法,并逐步在具体的课堂里进行尝试。经过不断的程序训练,学生小组研讨交流汇报,已经很有成效,组长经过培训,在小组里的指导作用日渐明显。

三、由讨论到汇报,细化每个小组成员分工,认真组织每个环节

在课堂中,抓住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灵活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预习,繁琐、零碎的课堂问题没有了,无论生字还是课文的学习都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因此,课堂重点训练做到了思路清晰,扎实有效,学生掌握起来也有重点、有层次。

首先,教师放手,自学生字,小组内只互相交流不认识的生字,如果全会的可以开火车检查一遍。如果这课生字很多,需要很长时间。汇报交流时的程序则由原来的一人一个开火车,说出识字方法、组词,下面同学互动,直到全部生字交流完毕。因为不会的生字比较少,并且这些生字也应该是其他学生学习时的难点,在展示交流中,学生们又复习了一遍,不会的也学会了。然后,再进行生字的指导书写。课文的交流也按照前置性预习要求,抓住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让学生们研讨、评价、补充、汇报,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合适的语言文字训练,或口语表达,或训练写话。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单元学习评价表中,笔者从识字、课文理解、朗读、写字、资料收集、小组合作、倾听互动等方面全方位地设置了评价要求,每完成一项,按三个等级分别得三颗、两颗、一颗金星,激发督促了孩子们的学习;并且在课堂上适时给予具体、恰当的语言评价,还有握手、拥抱的最大奖励;同学间的互相评价,等等。并且把班级管理也纳入到小组评价中来,真正做到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互相提高,互相激励的状态中来。

五、适时整合教材,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

同学科单元整合,不同学科同类内容的整合,也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重要方式。在备课时,笔者发现第一单元描写祖国山水的文章正好和思品课上“美丽的祖国”这一单元是一样的思想主题和内涵,还有积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于是,笔者就把这三种内容整合到一起,以语文课为主,带动古诗词的落实情况和思品课的学习,一石三鸟。而第四单元生命一组课文,笔者也采用恰当的方式,把几篇课文整合学习,节省出一部分课时,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同类题材文章的拓展阅读。

这样节省出的时间或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课内外阅读量的同时,再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还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六、反复认真改进,让“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在开始的生本课堂中,笔者采用的仍是一课课学习交流的方式。在发现课程整合后的优点后,笔者便立即进入了新一轮的改进。以第三单元为例:识字问题,第一次读课文,圈出生字,进行随文识字,然后加拼音再认一遍,自己想办法全部解决;课文理解,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大问题,如在朗读主题后,让学生对主题进行补充:童话很美,很神奇,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神奇的主人公……你最喜欢本单元哪个童话故事?请认真阅读,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研讨一下:童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你也来编写一篇童话吧!然后准备课上交流;朗读比赛,学生课文读熟了,读出感情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要督促孩子朗读,必须给他们压力,朗读比赛便是最好的手段,无论读书还是听写,笔者都是开展比赛的形式,效果非常好,给语文课堂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课堂改革已走在路上,曙光已露,阳光灿烂的时刻就在前方,只要有了坚持到底的信念,就终会成功,因为路是走出来的。

作者:朱守华 郭全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资金运作管理体系论文下一篇:汽车电子应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