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探究论文提纲

2022-08-10

论文题目: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以针织服装课程群改革为例

摘要: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4]6号),该意见主要是指导部分普通高校顺应时代发展,逐步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将选题的主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改革研究,梳理当前有关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文献内容,重构课程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力图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以能力为本位,主要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这四个层面的综合能力。主要是为了解决工程教育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的不平衡关系。因此笔者将该理念引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育中,以解决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学习的失衡问题,培养市场需求的具有自主学习、团结协作、人际沟通和系统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培养学生“应用性”、“职业性”能力为标准,根据应用性本科课程特点要求重构针织服装课程群,并以《针织服装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系列作品和期末笔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课程模式有助于缓解传统课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益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和人际交流等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本文研究思路是:首先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CDIO工程教育理念“工程化”的核心思想和“做中学”、“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特点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和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模式契合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因此,CDIO理念用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改革具有可行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课程目标不具体、课程内容滞后、课程实施重理论轻实践和课程评价过于单一等问题,没有突破传统学科性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改善。在此基础上,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点为目标,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现行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提出改革意见,形成了以“应用”为特点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最后将这一套改革模式应用于针织服装课程群改革,坚持以培养学生“应用性”、“职业性”能力为标准,重构针织服装课程群,并通过《针织服装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CDIO理念进行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专业课程改革能有效改善传统课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并且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益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改革;CDIO理念

学科专业:教育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关于CDIO的研究

1.4.2 有关应用型本科基本问题的研究

1.4.3 有关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基本问题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CDIO的提出及其教育旨趣

2.1 CDIO基本概念

2.1.1 CDIO的含义

2.1.2 CDIO的基本内涵

2.2 CDIO理论基础

2.2.1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2.2.2 CDIO的建构主义理论

2.2.3 项目教学法理论

3 基于CDIO理念的针织服装课程群改革

3.1 CDIO引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3.2 基于CDIO理念的针织服装课程群课程目标的改革

3.2.1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目标的特点及现状

3.2.2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目标改革的理论要求

3.2.3 针织服装课程群目标的调整

3.3 基于CDIO理念的针织服装课程群课程内容的改革

3.3.1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及现状

3.3.2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原则

3.3.3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理论要求

3.3.4 针织服装课程群课程体系的重构

3.4 基于CDIO理念的针织服装课程群课程实施的重组

3.4.1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实施的特点及现状

3.4.2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实施重组原则

3.4.3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实施重组的理论要求

3.4.4 针织服装课程群教学过程的重组

3.5 基于CDIO理念的针织服装课程群教学评价方式的再造

3.5.1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特点及现状

3.5.2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评价方式再造的理论要求

3.5.3 针织服装课程群评价方式的改进

4 基于CDIO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4.3 研究过程

4.4 研究结果

4.5 教学反思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5.2.1 研究不足

5.2.2 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绿色蔬菜营销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竣工资料档案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