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2-09-10

当前, 研究型大学被赋予神圣使命:科研, 教师作为这一使命的最终承担者, 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性影响使命的履行。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对教师进行激励与引导, 不失为良策。但是, 种种迹象表明现行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存在弊端。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已成为改进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合理配置科研资源、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关键。

1 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困境

1.1 价值取向不合理, 重区分与奖惩, 轻发展与开发

现行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科研成果、科研活动以及科研项目, 严格设置考核标准、考核时限, 强行将教师科研绩效划分优劣等级, 并将其结果作为晋升、薪酬以及评职称的重要依据。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促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科建设与科技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反而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师为了晋升、薪酬、评职称等生存所需, 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 “跑课题”、“拉项目”、“攒文章”, 悉数完成考核指标。而学校为了保持科研绩效指标具有持续“激励性”, 不断提高考核标准, 循环往复, 教师成为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推磨人”, 何谈个人发展?

1.2 评价主体严重错位, 行政权力集中化, 学术权力边缘化

我国“教育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中惟一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的领域”[1], 研究型大学仍残留着科层制的管理模式;行政机构对学校内部的工作起决策和指挥作用;行政机构作为国家科研经费的主要输入通道, 掌管课题经费等经济大权。学术机构相形见绌, 势单力薄, 学术权力无奈被行政化、边缘化。行政机构主导学术组织, 负责制定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并以行政领导牵头的评价小组对教师科研绩效给予评价。

1.3 评价指标欠科学, 注重实用性, 无视科学性

当前, 我国研究型大学主要通过量化指标, 赋予权重, 形成多级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因简单、实用, 易于操作, 以数字说话, 相对客观、公平而被研究型大学顶礼膜拜。然而, 实质上, 其无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差异和研究难易程度, 割裂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等;另一方面, 它只注重对结果的“评”, 忽视对教师科研过程的跟踪和控制, 致使教师产生“只求结果、不问过程;注重数量、轻视质量”的错觉, 大搞短平快的东西, 讲速度讲效率, 却不讲质量, 造成学术泡沫。

1.4 评价方式欠妥当, 定性方法先天不足, 定量方法失之偏颇

研究型大学使用同行评议时出现了不少的弊端:首先, 因财力有限, 无力请相关权威专家给予评价, 只能委曲求全, 学校自组或与兄弟院校组成评价小组, 公正客观性值得深思;其次,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专家信誉系统, 在操作过程中, 同行专家的多重社会属性所导致的无意识干扰以及个别专家的有意识主观干扰[2]。在评价中, “国内领先”、“国际领先”等评语司空见惯, 但论文引用率、原始创新度在世界排行榜上位居末列, 引人深省;定量评价中, 通过对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影响因子、获奖等级、科研经费的多少衡量科研绩效的“质”, “量”则以发表论文的多少、论著的字数、科研项目的多寡评判。这种“质”与“量”评价标准并不能客观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和水平, 更不能反映教师的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

2 对策

2.1 坚持“发展”的价值理念, 提倡发展式科研评价

研究型大学应基于教师职业及科学研究的自身规律, 树立以“发展”为目的的价值考核观, 认识奖惩只是服务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在实际贯彻中, 严防手段目的化, 杜绝为“考核而考核”的主次颠倒现象。同时, 克服短视效应, 根据研究难易程度确定考核时限, 对教师业绩、发展潜力与趋势做出评估, 并对其发展做出引导, 为教师在更大程度以及更高水平上做出重大成果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利保障, 最终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双赢。

2.2 继续推进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分离

研究型大学应以科研为关键, 以教师为核心, 改革教育行政体制, 精简行政机构, 弱化行政权力, 落实其服务职能;借鉴“英国模式”, 评价发起者只参与评价方案设计工作, 具体评价业务, 一般完全委托给专业评价人员[3], 大力培养独立于行政系统的中介评价结构, 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实现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零干扰, 彻底改变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3 完善科研评价指标, 切实推动科研持续健康发展

高水平、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并不是简单地低水平的量的累积, 然而, 现行科研评价指标无一不是从科研量上对教师科研绩效给予评价。因此, 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须考虑。 (1) 注重从适用性、经济性、创新性、先进性[4]对教师科研绩效进行评估; (2) 建立跨学科的评价指标, 打破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和绝对界限; (3) 设置科研成本与产出的指标, 确保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 (4) 根据教师职称、年龄、研究类型以及学科类别, 分门别类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切实推动科研持续健康发展。

2.4 采用网上同行评议方法, 减少现行同行评价的尴尬局面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为网上同行评议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网上同行评议能够快速收集、获取信息, 减少行政程序, 克服地域限制, 广纳国内外专业人士, 便于采用动态、匿名评审方式, 能有效杜绝同行评价中的人情网络, 是同行评价的最佳方法之一。网上同行评议可采用电子邮箱、评估网站以及网络会议等方式进行。

3 结语

目前, 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存在诸多不合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 科研管理机构应对管理理念与模式进行调整与改变, 另外, 还需外部环境的支持与配合, 如:改革大学与政府关系等。

摘要:近年来, 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屡遭抨击, 改革呼声四起。本文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等角度对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绩效体系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绩效,科研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钟书华.学术评价机制与同行专家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2) .

[3] 戚湧, 李千目.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 2009.

[4] 左文龙.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站仪在轨道客车车体大部件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VIS设计在酒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