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2022-04-1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互联网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日益完善,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要求提高,互联网安全应急响应开放中心(ESRC)是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探讨央企安全管理面临的新的要求,互联网安全应急响应开放中心(ESRC)模式解决央企网络安全的社会化门户、规范吸纳社会网络安全力量、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高效和开放方面的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篇1: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析

[摘           要]  研究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梳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目标,初步探索网络舆情预警预防机制、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和网络舆情日常管理机制,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网络文明素养的积极践行者、维护网络安全的守护者、网络正能量的坚定传播者。

[关    键   词]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全媒体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场所,也影响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模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为重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络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既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目标

大学生受成长阶段、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的制约,缺少对舆情事件的理性认知,信息甄别能力较弱。高密度网络信息加速和放大了网络舆论效应,进而更容易产生网络舆论事件的辐射性影响和裂变式叠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做到:(1)要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创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掌握新媒体操作技术,把弘扬青年大学生正面事迹作为主旋律,练就运用网络的过硬本领;(2)要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高校网络思想工作质量,利用舆情发展节点,主动设置议题,汇集动态、回应舆论关切,掌握网络信息发布报送流程,规范网络舆论工作;(3)要提高网络舆论评论能力,培育一批大学生网络评论骨干,运用“自己人效应”,[1]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个人威望和网络影响力,培育网络评论骨干,提高网络评论的亲和力与认同度;(4)要强化信息安全管理能力,构筑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强化有害信息的甄别、批判和抵制能力,加强网络监测技术运用,更新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手段,构筑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校园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二、健全网络舆情预警预防机制

(一)构建与大学生的情感联结

新时代大学生维权意识和发声意识增强,舆情事件导致的情绪失衡与心理冲击使得思政教育者开展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交往需求,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政治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把握舆论导向,主动与大学生建立情感联结,创新对话方式,了解利益诉求,唱响网络时代的主旋律,壮大网络舆论正能量。

(二)打通各部门的衔接壁垒

高校各部门、各组织要认识到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是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建风清气正的網络空间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要形成主动出击、正面引导的工作意识,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同高效、反馈灵敏的网络工作机制。高校要进一步梳理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确保高校网络安全中心、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将网络文化建设、网络舆论引导、网络安全管理职责逐条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员,体现到具体工作环节中。

(三)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基础就是要规划校园网络安全技术布局,明确网络安全管理权限,合理运用网络安全技术,正确使用安全防御产品。一方面高校网络安全中心承担着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技术辅助职能,落实大学生校园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建立大学生IP地址数据库,促进IP地址责任制快速落地。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动各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网络行政监督体系,坚持高校部门归口管理原则,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切实领导、协调调动和监督检查,形成高效严密的大学生网络舆论行政监管体系。

三、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

根据大学生网络舆情发展的一般规律,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要把握好舆情潜伏期的介入、爆发期的引导、持续期的处理和缓和期的治理四大环节[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依据网络舆情发展环节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

(一)潜伏期介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网络舆情,要第一时间介入,一方面,了解大学生针对舆情事件的具体诉求,稳定学生情绪,分析事件的症结,根据网络舆情的严重性进行合理评估并根据流程逐级汇报。另一方面,根据网络舆情的不同程度,成立舆情管控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分工,以情入手,掌握网络舆情爆发初期的主动权。

(二)爆发期引导

网络舆情开始发酵并逐渐挑战大学生的客观认知时,就容易激发矛盾,催生网络失范行为。关于引导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舆情管控应急小组的统一领导,及时开辟官方辟谣渠道,过程中要注意以专业的信息、共情的语言和平等的身份进行引导,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关于引导的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网络沟通意识,使用网络人际交往的热词、流行的“网言网语”,甚至是表情语言符号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切换视角,增强舆论引导的实用性、相关性和趣味性,建议减少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纯文本灌输和官方专业术语堆砌的引导形式。关于引导的人员分配,要充分发动学生骨干,使其在舆论场域中占据引领主动;启动网络评论员队伍,专兼结合,高效引导;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权威平台发声,调动舆论节奏。引导过程要注意转发汇总热点评论,随时与大学生做好互动交流,把控舆论动向。关于引导的职责,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要细化分类,在舆情管控应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部门职责,占领各自的舆论阵地,共同发挥舆论引导的合力。

(三)持续期处理

随着网络舆情的持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成立辟谣联盟,持续关注。运用好“沉默螺旋理论”[3]不断扩大正面舆论场域,减少负面舆论场域,使正面舆论效应逐渐大于负面舆论效应,形成良性循环。高校网络安全中心,一方面,要持续进行网络舆情监测,根据国家网络管理规定,切实做好IP地址分析,实施舆情关键词捕获,实时监测、实时追踪;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过滤、筛选和分流处理防控体系。

(四)缓和期治理

网络舆情进入缓和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态,健全网络舆论综合治理体系,牵头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对于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完善联动调查、反馈和完善机制,成立舆情监测反馈系统,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分析舆情的破坏力、研判网络群聚行为趋势、反馈网络舆情新态势。

四、规范网络舆情日常管理机制

(一)搭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开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水平,利用渗透式、互动式、翻转式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学习、网络舆论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互联网运用规范的学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精准服务,使校园网络空间成为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渠道。

(二)建设与学生互动的舆论引导权威平台

高校要建设好与学生互动的舆论引导平台,构筑好促进大学生获取信息、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学习知识的主流网络舆论引导平台,建设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服务型为一体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权威平台,增加学生获取权威信息的官方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引领、情绪疏导、答疑解惑的精准服务,使平台成为网络舆情期间调和学生与高校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托,成为化解矛盾、切换视角、凝聚正能量、汇聚合力的权威平台。高校要加强官方网络平台的运营力度,系统维护、科学管理,合理设置热点时评、政策解析、激励奖励、互动答题、案例分析、心理树洞等板块,使舆论引导权威平台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互动互助、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三)培育一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队伍

高校要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一支网络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善于与大学生平等沟通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队伍要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体,以培养学生骨干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为重点,以建设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为目标,在高校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反馈机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在网络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高校要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议程设置研讨、网络舆情研判、网络舆情正面引导,提高队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形成线上线下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

高校要加强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传播正能量、扩大主流舆论;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用网管网的大学生先锋模范,通过网络文明活动熏陶,使大学生成为网络文明素养的积极践行者、维护网络安全的守护者、网络正能量的坚定传播者。高校要将网络舆情引导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以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为辐射源,维护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推动社会媒体自省自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纳季拉什维利.宣传心理学[M].王玉琴,譯.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77.

[2]张维平.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和预警机制[J].兰州学刊,2006(3):156-161.

[3]伊丽莎白·内尔-纽曼.民意:沉默螺旋的发展之旅[M].台湾源流出版公司,1994:137-138.

编辑 张 慧

作者:羌坚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篇2:

论互联网安全应急响应开放中心(ESRC)模式对加强央企网络安全管理的意义

摘  要:互联网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日益完善,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要求提高,互联网安全应急响应开放中心(ESRC)是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探讨央企安全管理面临的新的要求,互联网安全应急响应开放中心(ESRC)模式解决央企网络安全的社会化门户、规范吸纳社会网络安全力量、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高效和开放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央企;安全管理

前言: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网络空间兴起发展,极大促进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网络空间安全(以下简称网络安全)事关人类共同利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事关各国国家安全[2]。世界各国也加强网络空间的建设,维护各自的网络空间主权。

为维护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互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和治理,构建互联网发展安全基础,构筑网民安全上网环境。作为网络安全保障的主体,国家监管机构、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1.互联网安全响应开放中心(ESRC)

大型企业的业务模式多,涉及产品多,且部分具有互联网的在线特性,使得善意的、恶意的人都能接触到。由于当今技术发展情况和人为原因,系统具有安全漏洞不可避免。这样漏洞被外界发现不可避免。

对于安全漏洞披露,互联网工作组的“负责任的安全漏洞披露过程”基本是业界共识。互联网企业讲究“小步快跑敏捷迭代”,率先在吸引外部安全力量规范地参与进企业产品的漏洞发掘与披露方面开展了工作。

1.1 SRC概念和特点

SRC(SecurityResponse Center),即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定义,一般只笼统地定义为:主要针对科技互联网企业常见的安全漏洞而特别设立的机构[1]。是在实践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

SRC的核心是一套漏洞收集平台,面向社会收集企业自身产品或者第三方的安全漏洞。从实践来看,绝大多数的SRC定位于企业自身产品和社会网络安全力量的窗口。核心之外,配套的有:漏洞奖励计划、漏洞通知和修复验证的流程管理、甚至有项目众测等。

SRC本身就是企业的一个窗口,传递企业对安全的态度。SRC一个很直接的功能就是内部安全系统的试金石。稍具规模重视安全的企业肯定有自己的安全团队和系统,那为何还会被外部发现漏洞?一定是相关团队和系统存在这样那样的疏漏所致[1]。SRC启动了企业安全的复盘、分析和改进进程。

1.2 我国SRC建设情况

(1)企业门户性质的SRC

2012年5月,腾讯率先推出腾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TSRC)。

2013年1月,网易也推出了漏洞报告平台。接着京东、百度、阿里等都相继推出,SRC模式基本被大型互联网企业接受并且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一年可以称为“SRC元年”[1]。

随着安全行业的发展,像深信服、中兴、联想、华为、这样的传统企业都开展了SRC。据统计,目前所有的电商、安全厂商、通信厂商等互联网企业架设并运营自己的SRC平台。

(2)第三方平台性质的SRC

360旗下“补天”漏洞响应平台,定位侧重于处理第三方web应用漏洞等安全问题,漏洞数据同步公安部、网信办和国家漏洞库。

漏洞盒子是一个主打众包模式的漏洞发现与处理平台,帮助企业测试产品中潜在的安全风险,FreeBuf黑客与极客团队产品,具备与各企业SRC合作的窗口。

2.我国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我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体制中的牵头单位,为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技术协调中心(简称中国互联网应急中心,英文简称CNCERT或CNCERT/CC),成立于2001年8月。其主要职责为:“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力保恢复”的方针,开展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发现、预警和协调处置等工作,维护国家公共互联网安全,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2]。

CNCERT发起成立了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ANVA)和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联盟(CCTGA),与国内的基础电信企业、增值电信企业、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网络安全服务厂商等建立漏洞信息共享、网络病毒防范、威胁治理和情报共享等工作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2]。还通过公开选拔方式,选择国内安全专业厂商成为“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目前共有10家国家级和51家省级应急服务支撑单位。

3.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

3.1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形势

我国积极推进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颁布并实施《网络安全法》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法律规范。在网络安全法中明确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要求。针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网络攻击,会造成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甚至社会性事件。当经的国际国内网络安全形势下,关键基础设施处在网络攻防的火线位置。央企,是国计民生基础行业的经济实体,是这些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当今的网络安全形势给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央企业已经在媒体、物资采购等方面资源整合和协作,成立了“央企媒体联盟”、“央企电商联盟”等组织。我国网络安全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联合网络安全厂商-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宣布,将合作推进“央企网络安全响应中心”的建设。

3.2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1)網络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能力面临极大挑战;

(2)各央企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水平层次不齐;

(3)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沿袭传统管理思路和手段,各自为战;

(4)央企的网络安全处于总体封闭状态,与社会网络安全力量没有交流和协作渠道;

(5)央企内部安全资产管理、网络攻防人员管理、网络安全漏洞动态监测等俱需要更加开放、高效,与社会接轨。

4.ESRC对于加强央企网络安全管理的意义

央企搭建互联网安全应急中心(ESRC),可作用于网络安全管理的诸多方面。

(1)央企网络安全管理与互联网的思路与方式接轨,直面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使央企网络安全更有效纳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响应体系;

(2)搭建了央企网络安全的门户,促进了交流与开放,为央企与互联网企业、央企之间的网络安全交流与协作提供了渠道,使协作与互助成为可能;

(3)引导网络安全社会力量规范纳入央企的攻防安全体系,为央企引入新的安全测试方式;

(4)使央企内部的安全资产管理、网络攻防人员管理、安全态势动态监测,更加高效和开放,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增强。

5.总结

在新的网络安全时代下,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响应机制的发展,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的防护要求,都对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企业的安全应急中心(ESRC)模式的发展,给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互联网安全应急中心(ESRC)模式,能构建央企网络安全门户,促进交流与协作,引导社会安全力量规范安全攻防体系,可有效加强央企的网络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腾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企业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2015

[2]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2018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3]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2019

[4]  聂君.李燕.何杨军.企业安全建设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3 379-387.393-396

作者:刘明 彭轼 彭天齐 崔亚富 张洪喜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论文 篇3:

档案与应急机制的构建和互动

编者按:今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之后,一位作者发过来一篇谈档案与应急机制构建和互动的稿件。我们正准备刊发,没想到更大一场灾难又降临到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面前。我们为灾区的同胞哀泣、为救援者的英勇感动,同时,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也应从专业的角度理性地思考应急机制的构建。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该预案为总纲,以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和31个省(区、市)总体预案为主的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分级响应、属地管理、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解决好“应急”问题事关全党工作大局,事关保稳定促发展,是非常态环境下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突发性事件或许不可避免,但只要有所准备,就可能减少社会的恐慌,并将损失降到最低。

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保障性的信息汇集和采编工作,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规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起着辅助决策资源库,精确检索各种应急对象和节点,调配社会应急资源分布的作用。档案工作要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就必须将工作方式、方法予以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用统筹兼顾的思想,走集聚式的发展道路。

面对社会结构深刻转型,档案资源的形成日渐分散化,社会新阶层、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面对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的局面,要进一步完善档案行政管理机制,就必须深刻认识“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做好档案工作服务应急管理的紧迫感,巩固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将解决好“档案工作与应急机制的构建和互动问题”作为全国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方面,摆在突出位置。

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工作服务国家应急机制的总体构架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形成应急管理档案资源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应急工作档案信息资源库基础建设,积极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努力保障主要应急工作历史数据和实时动态信息产品完全供给,按照各种应急状态下各专业门类聚集和应急整体解决方案为架构,配置档案信息资源,以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为重点工作领域,扎实推进全国应急总体机制的建设。

一、加快构建应急档案的长效机制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档案的多种功能和信息资源基础作用日益彰显。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应急档案工作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应急档案管理、利用力度。

1.按照统筹应急工作发展要求,以服务决策为重点突破方向。强化档案基础地位,引导应急信息要素资源档案集聚配置,打通、整合各系统、各部门应急档案资源,依托应急决策专家辅助平台,统一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2.巩固、完善、强化强档政策。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应急档案专项经费制度,不断强化对应急档案收、管、用的支持保护。开展宽领域、深层次的应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提供利用、深度开发工作。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档案利用的经验和做法,稳步扩大应急档案工作范围,科学确定总体和重点应急领域档案工作的目标及实施方案。

3.形成管理增效、各专业领域应急工作相互支撑、良性互动格局。要通过优化形成结构,梳理存量档案,构建统一交互平台、定期磋商的机制,搞好应急工作区域内档案资源布局规划、建设实时支撑系统,重点支持交通、供电、民生等系统应急档案资源的建设。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精深加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益。

4.探索建立促进应急档案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各种应急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发展互动互促。切实按照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完善各级应急行政管理机构和档案部门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应急统筹管理和应急档案信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科学制定应急档案工作目标,确定应急档案面对应急节点和现实需要两大发展方向

1.紧贴应急管理战略需求,突破制约应急的瓶颈。紧贴国家战略需求,集各部门之力,整合发展应急管理组织资源、动员机制、民间组织资源、物质人力资源、疫情防治、交通运输、气象预报等重大战略性基础档案信息资源,超前谋划,以应用为导向,将档案功能研发和设计融入应急网络、机制和系统的建设中,通过持续努力,逐步提高应急核心问题解决能力,最终突破发展瓶颈。

2.面向应急重大应用,实现重点领域的档案信息一体化突破。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着力建设好交通、供电、民生等档案信息基础设施,搞好信息资源库开发利用等国家信息化重大专项建设与应用,推进“各专门领域融合”,做到在辅助决策方案资源库中,各种应急对象、节点精确检索工具和社会应急资源分布及调配总账册等方面齐全完整、并有新的突破。

三、重大项目及实施方法

1.各种非常态环境下,应急节点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重点做好交通、供电、应急响应等方面的预案、决策部署、执行修正、事后评估的材料收集工作,对过程性材料应予以重点关注,为今后应急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2.应急管理的决策专家资源库建设。各级档案部门编研机构和部门档案机构,应在各级政府应急办公室的统一指导下,依据档案资源和历史数据,形成一批抗灾应急档案编研成果,应特别注重抗灾救灾中薄弱环节、关键节点、保障民生、农业生产等方面现实和历史灾情汇总、经验做法的汇编工作和深度开发,为抗灾救灾决策部署、指导日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政府信息平台为应急决策提供决策模型,对决策可能带来影响提供历史数据支撑。

3.应急管理的档案信息及时发布与无缝连接系统。各级档案部门信息机构应进一步做好档案资源的实时提供工作,特别是做好整合和指导各种抗灾救灾的制度资源、组织资源、民间组织资源、动员机制,物资保障,交通运输等档案信息资源数据的提供工作,为各级政府正确决策、人民群众参与救灾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整合平台和发布渠道。

4.民生档案支撑应急系统。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民生档案的功能,为民政、卫生、农业等部门实施抗灾救灾工作,提供保障功能。确保党和政府的温暖能够及时足额送到灾民手中。应围绕人的发展和需求建构民生档案,以户或个人为整合民生档案的基本视角,发挥档案精确指向和情况汇总的功能,为救济规模和救援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四、加快建立以部门为主体的应急档案技术创新体系

发挥政府在应急管理调控的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制度创新环境;增强部门应急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提高应急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研发与提供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加强部门与科研机构、大学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围绕重大应急档案战略目标,组织技术联盟、部门协作,联合各方力量,举全国之力进行重点突破;推进应急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和共享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作者单位:浙江省档案局310015)

作者:胡文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银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