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6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2006~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和生均经费统计数据,阐述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建议与举措。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明显不足,生均经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增加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地区差距。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地区差距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09.2万人,比2003年增长12.1%,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教育投入跟不上教育规模的发展,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紧缺。2004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2121元,比2003年下降38%。很多职业学校甚至不具备举办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全国14000多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能够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不足一半。很多学校虽然挂了职业学校的牌子,但是实验、实训条件非常差,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提出的对劳动者技能的新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各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缓慢

一般来说,各级政府每年对教育的投入至少应与当年在校生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则教育拨款的增长应略高于当年在校生规模的增长,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拨款为247.86亿元,比2003年增长6.96%,明显低于在校生规模的增速12.1%。从各地区来看,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浙江、重庆、云南和新疆9个地区外,其他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拨款的增速明显低于在校生规模的增长。其中,江西预算内拨款增速比在校生规模增速低20多个百分点,福建、河南、广西和宁夏4个地区预算内教育拨款比2003年还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按照我国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规模及其生均成本测算,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占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至少应超过10%,而且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通常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其投入也比普通高中高,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现状与此明显不符。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拨款占各级各类教育预算内拨款总额的比例为6.15%,比普通高中低4个多百分点。与普通高中预算内拨款占教育拨款总额的比例逐年提高相比,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拨款所占比例自1993年以来逐年下降,2004年比2000年下降了3.15个百分点,仅相当于1993年的一半。

当前,各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与中等职业教育承担一半左右的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职责不相称,有限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短缺,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较低。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育教学仪器和设备,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20%。”但实际情况是,2003年,全国城市教育费附加拨款总额为165.24亿元,其中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仅为14.10亿元,占8.53%。2004年,全国城市教育费附加拨款总额增加到216.61亿元,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为16.71亿元,占7.71%,比2003年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数据分析表明,教育税费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的比例偏高

2004年,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收入到150.72亿元,比2003年增长8.15%,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学费收入20.67%的增速,但由于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其他经费来源少,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的比例达到29.40%,比1993年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比普通高中高出近7个百分点。从各地区来看,全国有一半省份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的比例超过30%,大部分地区属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湖北和陕西超过了40%。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体是农民子女和城镇工人家庭子女。据有关调查,父母职业为农民、工人、无业和个体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新生占96.4%,而这些家庭一般都是低收入家庭,其中25.5%的家庭缴不起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学费不断上涨,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偏高,使许多家庭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投入不足、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偏高,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处于两难的矛盾,一边是生源不足,一边是企业技能型人才缺乏。

生均经费的地区差距

生均经费的各个指标中,生均事业费的综合性最强,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区生均经费的差异程度。因此,本文采用生均事业费来分析职业中学生均经费的地区差距。

(一)职业中学生均经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2004年,全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平均为3537元,京、津、沪以及广东和浙江5个东部省、市超过50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8个地区。中、西部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支出水平相对较低,其中贵州、河南、陕西和安徽4个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低于2000元,最低的是安徽,仅为1576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广东相差3倍。

为了说明我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差距以及差距的变化更为明显,我们绘制了2000年和2004年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支出的洛伦兹曲线。从洛伦兹曲线可以看出,相对于绝对平等线,曲线均明显弯曲,这说明2000年和2004年全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且2004年的曲线比2000年的曲线离绝对平等线的距离更远,这说明2004年我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洛伦兹曲线的形状来看,2004年比2000年更弯曲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上端,说明变动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地区(即生均事业费较高的省、市)。各类地区生均事业费占全国生均事业费总和的比例也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一类地区生均事业费占全国生均事业费总和的比例都超过了30%,且2004年这一比例比2000年上升了3.39个百分点。除第四类地区外,其他三类地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各类地区省份的变化来看,青海变化最大,从2000年的五类地区一跃上升到2004年的一类地区,这与中央加大对青海的财政支持有关。一类地区基本上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五类地区基本上为陕西、安徽、河南、江西等中、西部地区,二、三、四类地区的省份构成变化相对较大。

(二)生均事业费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从总体上看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具体来讲,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程度、财政支出和财政制度等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人均财政支出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基本上都在0.7以上,而生均事业费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在0.442和0.645之间,明显低于前面几个指标与生均事业费的相关性,说明经济结构对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影响没有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大,但相关系数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说明经济结构对生均事业费的影响正逐步加强。

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均GDP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支出等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以上,即这两个指标的80%可以通过人均GDP来解释,而且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又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2003年和2004年人均GDP与生均事业费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9。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变化规律,我们把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作为应变量,选择综合性较强的人均GDP作为自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通过对2000~2004年生均事业费与人均GDP散点图的分析,发现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GDP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一元回归模型可设定为:

Yi=A+B*PGDPi+Ui

式中i为年份,A、B为系数,U为随机干扰项。利用2000~2004年的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所得结果如下。

从2000年到2004年B值的变动情况看,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增长速度在加快。B值的不断上升表明每单位人均GDP增长中用于职业中学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同时,这一变动也表明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GDP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经济速度增长越快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增速也越快。这种变动趋势表明,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差异主要由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的。如果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继续拉大,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不变,则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短缺,家庭成本分担比例偏高,生均教育经费地区差距明显且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需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地区间教育经费的差距。

(一)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

在我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从适应基本国情、政府职能转变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出发,政府也应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在中央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切实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切实执行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教育附加费20%~30%应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解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需求,需要多方面筹集社会资金,以更加优惠的措施,吸引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和企业投资举办职业教育。为了形成多元的办学经费来源途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及面向行业、企业、社区培养特色人才等多种模式,来获得不同渠道的经费支持。如为行业及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承担政府委派或不同单位委托的职工培训、面向社会急需开展多种社会化培训等。

(二)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教育经费差距

从前述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分类来看,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都处于后两类的地区为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贵州、陕西等省,基本上为中、西部地区省份。这些地区的人均GDP以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均处于全国后位,经济发展明显缓慢。前面的相关分析告诉我们,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造成的。因此,要缩小地区间教育经费的差距,首先需要加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这些地区流动,培养这些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在这些地区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这些地区的财政能力。这些地区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缩小其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

目前,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相对比较完善,而中等职业教育的资助政策刚刚开始建立。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国家财政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安排4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设,解决了部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但如前所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农民子女和城镇工人子女,贫困生比例高,目前的助学体系尚不能覆盖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实现全覆盖,使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因贫困而失学。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云华,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

[3]黎明,等.高中教育贫困救助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7).

作者简介:

李芙蓉(1973—),湖南双峰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

作者:李芙蓉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及思考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2006~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和生均经费统计数据,阐述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建议与举措。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思考

基金项目: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社会结构变迁对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选择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JA114004)

作者简介:邵亚萍,女,浙江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沈亚强,男,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作为支撑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06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和负担程度。为了解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2006-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和生均经费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建议与举措。

一、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分析

(一)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占全部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偏低,且呈先升后降趋势

从2006-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和全部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见表1)来看,2006年,全部教育经费投入为9 815.31亿元,2011年增长至23 869.29亿元,2011年全部教育经费投入是2006年的2.43倍,涨幅为143%。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651.76亿元,2011年增长至1 638.50亿元,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2006年的2.51倍,涨幅为151%。可见,2006-2011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其增长速度略高于全部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但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全部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不高,且近两年来有下降趋势。2006-2009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全部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逐年增长,由2006年的6.64%增长到2009年的726%。但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直到2011年已下降0.4%。

(二)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占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

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各级各类学校、单位,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基建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而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指专门拨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

从2006-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见表2)来看,2006年,我国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为5 795.61亿元,2011年增至16 804.56亿元,是2006年的2.90倍,增幅为190%。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为316.04亿元,2011年增至1 037.93亿元,是2006年的3.28倍,增幅为228%。可见,2006-2011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其增长速度高于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但是,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为5.45%。随后几年有所上升,2009年达到最高,为6.21%,但这之后开始下降,2011年为6.17%。

(三)政府是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来源主体,社会力量和公民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家庭承担部分有所下降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主要分为5个来源渠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事业收入、其他教育经费。从2006-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情况(见表3)和比例趋势(如图1所示)来看,2006-图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比例趋势

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从56.3%上升到76.8%,增幅为205%,这表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是其经费的投入主体,并且近几年对其投入有所增加,但这与中等职业教育扩招有一定关系。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06年的5.1%骤降为2007年的0.9%,接下来的几年均在1%左右。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比例极低,且从2006年的0.4%下降为2011年的02%。事业收入(主要是学杂费)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比例总体也呈下降趋势,除了2006年到2007年略有增长,接下来几年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明显。这说明,个人或家庭承担的中等职业教育成本比较低,这与近几年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2006年起,国家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助学政策,对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助学金,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 500元。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作为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9年开始逐步实行,主要是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随后几年国家进一步完善了资助政策,扩大了资助范围,所以学杂费比例不断下降,且降幅也增大。

二、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分析

(一)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低,还不能满足需求

生均经费是反映教育投入的另一个指标,它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教育经费提供的程度,也可以通过它观察教育经费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程度。本文用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来衡量政府的生均投入水平。

从2006-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生均经费情况(见表4)来看,两种类型教育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比较(如图2所示)可看出其增幅越来越大,结合表

图2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比较

4中的数据可知,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与普通高中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比值最低,为0.97倍,2008年比值最高,为119倍。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较(如图3所示)可看出其增幅也越来越大,结合表4中的数据可知,图3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比较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与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值最低,为0.91倍。2010年比值最高,为1.37倍。

世界银行早在1988年的一项研究中就指出,发展中国家职业和技术学校生均成本通常比普通高中生均成本高153%。我国政府规定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不应低于同级普通教育的生均经费。但统计表明,在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的前提下,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还达不到办学所需经费的基本要求,也还达不到国际上要求的与普通高中教育生均经费的比例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地区差异明显,且有扩大趋势

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地区差异。为了解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间差异,笔者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所包含省份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进行了分析。

从2006-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地区差异(见表5)来看,有以下问题。

况统计公告

1.东、中、西部地区生均经费差距明显,且有增大趋势。从2006-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地区差异,结合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值变化情况(图4)和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值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可知,三大地区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投入高低依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生均经费投入远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三个地区生均经费差距越来越大,中部地区呈现出明显低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态势;纵向比较而言,2006-2011年生均经费均呈大幅度增长,尤其是2010年到2011年间。

图4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值变化情况图5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值变化情况

2.中部地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都最低。2006年以来中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均一直低于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值和公用经费平均值。2006-2011年间湖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均为最低,2006年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3 777元,同期北京市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18 674元,后者为前者的4.9倍。2011年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1 126元,同期北京市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9 097元,后者为前者的8.1倍。

3.东部地区区域内生均经费差异较其它地区大,且有增大趋势。从2006-2011年我国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极差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和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极差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来看,2006-2011年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极差和公用经费极差较中部和西部地区高,且极差有增大趋势。2011年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最高的是北京18 674元,最低的是河北4 898元,前者是后者的3.8倍。同期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高的是北京9 097元,最低的是河北1 237元,前者是后者的74倍。

三、思考与建议

1.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处于稳步增长状态,但是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偏低,且近两年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预算

图6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极差变化情况图7三大地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极差变化情况

内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占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这种现实非常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教学过程更具实践性,特别是理工类专业的教学设备价格往往较高,且这些设备又会随着生产技术的更新而更换,所以其教学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教育。因此,即使在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4%的乐观形式下,国家依然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2.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经费来源主体是政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增长较明显,但这与中等职业教育扩招有一定关系,所以并不能说明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已经能很好地满足其发展。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所占比例较低,且有下降趋势,说明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所占比例极低,并有下降趋势,说明社会捐赠力量的投入不足。国家应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行捐赠,并以政策立法形式来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社会捐助行为,学习西方国家让社会捐赠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另外,个人或家庭承担的中等职业教育成本下降,这与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相关资助政策有关。但问题是,目前国家实行的是“一刀切”的资助制度,即对所有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实行均等的资助,这不利于发挥资助制度的经济效益。为此,建议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家庭收入情况制定相应的动态调整,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3.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低,且差距大。从分析可得,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还达不到其办学所需经费的基本要求,也远达不到国际上要求的与普通高中生均经费的比例要求。而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差距大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差距明显,以及区域内差距大。面对这一问题,已有学者提出要制定生均拨款标准。国家要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出发,制定三类地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最低生均拨款标准,作为地方拨款的指导性标准;每个地区要在国家标准之上,结合本地财政状况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制定本地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最低生均拨款标准,并从生均培养成本出发,制定不停专业的拨款标准,确保拨款的公平;此外,引进绩效政策原则,在最低生均拨款政策标准之上,以政策和效率为参数,制定多指标参数的拨款公式,并根据固定的公式测算每个学校应得的拨款确保拨款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永辉,高金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9(2):44-48.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

[3]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15.

[4]张晨,郭文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地区差异分析[J].职教论坛,2011(25):26.

[责任编辑曹稳]

作者:邵亚萍 沈亚强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3: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问题研究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承上启下的一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事业历来是财政支出重点支持的领域,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与财政支出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和“教育财政支出”两方面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基本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支出的现状,总结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深入研究提供思想资源和重要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财政支出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制度体系不完善

法律层面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是1996 年颁布的,是否对我国经过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具有指导性作用还有待考量。其次指导性文件大多数都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仅有2005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且只是进行了原则性说明。

(二)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1. 財政支出区域间差异较大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造成各地区财政收支情况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同时地方政府能够给予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本身就存在着很大差异。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有义务以转移支付政策来帮助弥补地区间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差距。2. 教育事业费中公用经费占比不足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其中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而教育事业费又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顶层设计不充分,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之所以出现制度体系不健全、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根源还在于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顶层设计不够,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财政拨款缺少统一具体的标准

我国现有的法律规章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作出了简单的要求,但都过于笼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来制订生均经费标准。

2. 法规条例比较滞后且过于笼统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过了上世纪的高速发展期,现实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是要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和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作用。

(二)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

1. 现行财政体制弱化了中央政府支出责任

我国现行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责任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但主要由地方承担,且地方政府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责任层层下压,省级以下政府承担了大部分支出责任,这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财政负担。

2. 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虽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对地方政府产生较大的正外部性,地方政府承担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支出责任,但中央政府同样需要通过转移支付来调节地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三)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缺失

1.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导向不足

我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仍然是以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生均经费标准来进行拨款的,对于生均经费标准仍未以绩效为导向来进行评估。2014年出台的《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强化绩效管理相结合,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高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全过程,体现目标和结果导向”。

2.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框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对于财政教育支出的绩效评价最多只对各级政府的教育委员会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也仅仅是对不同层级的教育的总支出,对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绩效评价仍然缺失。财政部 2015 年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中职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制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更多的还是针对项目来进行评价,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目前还仍停留在探索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环境尚未形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还没有构建完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更无从谈起。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法律法规体系

1. 科学制定支出标准

尽管我国这些年来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文件来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大多也只是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生均经费,进而确定财政支出规模。

2.适时合理调整相关法规规范支出标准

在经过充分考虑、科学论证后形成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后,最好能将形成规范的指导意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提升其权威性,用以指导各地区以及各部门优化其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

(二)明确政府间中等职业教育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 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中等职业教育支出责任划分

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地市及区县一级政府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部分支出责任,省级政府及中央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较小,但是地市级和区县级政府的财权相对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来说要小很多,这与国务院 2016 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中所规定的“形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不相符合,因此应当对现行的各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责任划分进行再思考。

2.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支出的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要遵循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合理使用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向。中央财政要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往年各省份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确保各个地区的生均教育经费也能满足教学所需的最低要求。

(三)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 营造绩效评价的制度环境

由于我国推行绩效评价的时间还较短,相关部门及民众的观念尚未树立起来,以至于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虽然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许多部门并没有重视绩效评价,仅仅做了表面工作,流于形式,民众及相关的社会组织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也导致了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2. 完善绩效评价的框架体系及指标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框架需要极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就需要群策群力,反复论证,形成一套全面的、科学的框架体系。基于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一些对构建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一是要准确评价学生实际得到的支出,针对教育事业费支出中除去教职工工资福利费以外的部分进行评价;二是要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教学环境以及购买教学设施部分的绩效,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教学设施显得尤为重要;三是不仅要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产出进行绩效评价,还要对产生的长期效应如对就业、经济的影响进行绩效评价,这是财政支出的最终落脚点。

参考文献:

[1]陈晟,韩凤芹.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推进PPP模式的思路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61):37-44.

[2]韩凤芹.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中应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广泛合作[J].经济研究参考,2016(61):3-17.

[3]高明瑞.教育财政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现代商贸工业,2016,(14):32-35.

作者:马天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论文下一篇:我国风景园林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