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提出充分利用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为中小学提供业务培训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发挥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论文 篇1:

广东省师范院校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探析

摘 要 通过对广东省师范院校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师范院校;特色馆藏;资源共享

Normal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eatured Collection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Chen Xihong

Key words normal schools; featured collection; resource sharing

Author’s address Library of Guangdong Educatio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310

师范教育支撑我国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目前,广东高等师范院校有10所,在校园网院校主页—学校概况中,统计在校生人数共有177 276人。师范院校是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等特色为目标进行建设,是培养学校师资和其他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师范院校图书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围绕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积极主动为学校教学科研、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随着物联网、三网融合技术、移动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读者对获得“快、准、全”信息要求更高,构建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对师范院校图书馆而言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对广东省师范院校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进行探讨。

1 师范院校特色馆藏数字资源现状

我国特色数据库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0年以后,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特色库项目建设,推进和带动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使特色数据库建设逐渐走向“正轨”。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是指能够体现师范院校文献和数据资源的信息汇总,利用本馆馆藏特色、地方特色、学科特色、用户的信息需求等进行收集而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可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1]。鉴于师范院校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专业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相似,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gdhed.edu.cn)所公布的“广东高校—普通高校”名单中师范院校共10所,其中211院校1所,具有硕博授予权的2所。2011年9月10日—11月10日,笔者利用百度搜索对这10所师范院校图书馆网站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特色馆藏数字资源的共享程度,同时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小学教材目录库”建设提供参考。

1.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10所师范院校图书馆中,1所图书馆网站链接打不开;1所图书馆有网站但没有建立特色数据库;7所图书馆网站有特色数据库链接,但数据库内容访问受限(注:其中有2所部分库不受限制);1所图书馆建立了特色数据库且在网站能查找到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在这10所师范院校图书馆中,建设特色数据库最多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共15个,其中一半的馆超过5个。各馆数据库建设情况见表1。调查结果统计,广东省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共67个,在能访问的9所图书馆中,平均每所为7个,这些数据库主要体现在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等方面。虽然师范院校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满足读者查询和专题检索需要可共享的数据库却相当少。

1.2 主题分布

CALIS将特色数据库划分为3个类别,即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2](表2)。

1)学科特色是反映师范院校重点学科、精品课程,体现高等教育中基础教育学科特色的资源库,如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教育信息数据库”“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数据库”、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职教专题数据库”等。据资料显示,调查全国76所师范院校,自建“中小学教材资源数据库”的,仅有北京师范大学的“解放前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库”、首都师范大学的“基教中心”、沈阳师范大学的“中教育星新课标资源库”“基础教育教材资源数据库”、湛江师范学院的“中小学新课程资源网”[1]。可见,全国师范院校自建“中小学教材资源数据库”并不多。

2)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是以反映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关联的资源及特定地域和历史传统文化方面而构建的数据库,如广州大学图书馆的“媒体眼中的广州”、惠州学院图书馆的“惠州名人数据库”“惠州美食物产库”等。

3)馆藏特色是指利用图书馆在某一方面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结构又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所建立的数据库,体现收藏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方便读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包括本馆特色馆藏、教师学者文库、本校学位论文库,如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湛师文库”、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民国图书数据库”“本校专家学者数据库”等。

2 师范院校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名称各异,位置不清晰

特色数据库的页面位置清晰,可以方便读者准确找到特色资源。据所调查的10所师范院校,图书馆主页上数据库名称主要有“本馆特色资源”栏目(如广州大学、韶关学院)、“特色资源”栏目(如惠州学院、湛江师范学院)、“自建特色数据库”栏目(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专题数据库”栏目(如华南师范大学),其中,广州大学图书馆主页所设置的“本馆特色资源”栏目最清晰。名称各异及位置不清晰,把特色数据库置于“电子资源”“数字资源导航”等栏目下二级类目中,如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而嘉应学院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图书馆主页上没有设置特色资源栏目。因此,对于没有经验的读者可能会找不到淹没在综合信息中的特色数据库资源,这不利于读者有效地利用特色数据库。

2.2 师范性

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在于教师教育的特色,教师教育是为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特别是基础教育开展培养和培训合格师资的教育。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学校设有附属中学1所,指导和管理的中小学校长工作室33个,中小学教师工作室45个,中小学校长实践锻炼基地71个,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371所,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区8个、示范学校146所,而且学校设立了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等。为此,学校图书馆加大基础教育改革文献资源建设力度,成立基础教育资料中心,加强学科教材教辅和课改研究实践资料建设。另外,师范院校应强化网络数据库以及电子音像资源建设,同时积极主动与教学人员沟通,获取所需资源信息,快速、准确发布图书馆新资料信息,帮助学校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发展动态,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3]。学校特色资源数据库是学校非常宝贵的资源,比较系统、全面收录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中外教育等相关方面文献,如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信息数据库”“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数据库”等。

2.3 共享性

从广东省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资源统计的情况看,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程度不高,目前的67个数据库无法正常访问的有60个,占总量的89.5%;能检索到文摘与题录的3个,占总量的4.5%;能远程阅读全文的4个,占总量的6.0%,如图1所示(“无法正常访问”是指能访问该校图书馆主页,但特色库页面无法访问,或特色库页面IP受限,或需要密码登录)。

可供外网读者访问的特色数据库只占数据库总数的10.5%,7个图书馆通过限制读者的IP地址禁止外网读者使用。随着开放存取服务模式逐渐受到高校馆的重视,限制校外读者使用自建资源的做法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建有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制定外网读者使用特色数据库的规则,网页上说明免费使用和付费使用资源,使外网读者能够通过所定的规则充分利用特色数据库,如规定外网读者可免费浏览数据库,可通过付费实现文献传递以获取全文[4]。

2.4 单一性

广东省的师范院校开发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有8个,在所建的67个数据库中有些内容形式单一、层次较低,与重点学科和图书馆深化服务相关的数据库比较少。从调查情况反映出,有些师范院校没有数据库开发方面的理念,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除随书光盘和学位论文数据库外,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只有6家,仍有部分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正在筹划之中。从参与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情况看,广东省的师范院校图书馆并未积极主动参与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目前只有1所学校共1个特色库参与了此项目。在已建成的数据库中,信息揭示的层次和角度有待深化,进行文献深加工的特色数据库不多,信息服务基本停留在“copy”的水平上,缺乏深层次开发,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教育信息参考”;多数专题数据库仅能提供目录、题录或摘要检索,缺乏全文数据库,读者只能检索到部分信息,不能较好满足读者需要。另外,特色数据库表现为结构单一、规模小、专业面狭窄,如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只收录有本校学生的论文。有些数据库仅停留在纸质文献数据化的层次上,提供增值服务的不多;对数据深加工和维护更新不够完善,未很好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挥文献信息的更大作用。

3 师范院校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对策

3.1 准确定位

自建特色数据库时必须根据师范院校自己的办学目标、学科特点、馆藏特点、区域特点,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专题,使自建的特色数据库既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又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效果。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于2009年设立基础教育资料中心,主要收藏教材(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硕士论文、课题结集、教改资料、科研资料及教育类图书、期刊等,目前收集的资料合计有4 000多种,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地区的教育发展历史与规划、教改成果与经验;2)有关课程改革的各种文献;3)广东省各中小学校的校史、办学特色与经验;4)各时期的教材。

3.2 加大投入

数据库建设必须要有经费投入。一是网络平台,图书馆应选择专门的数据库建设软件平台来构建特色数据库。在建库前,通过上网、电话、参观、操作等了解软件产品,对软件产品公司的规模大小、发展状况、产品更新、软件功能、售后服务等充分了解,实现特色数据库的加工组织、网上发布、浏览检索等一体化功能。二是人员配置。要注重建库队伍的知识结构互补和更新,优先考虑培养人才,提高馆员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如加强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信息开发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以及提供学术交流、参加相关业务研讨会议等机会,不断提高馆员信息处理和操作技能的整体水平。

在数据库建成后,对于数据库建设初期遗留的错漏以及因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所产生的无效链接及时进行修正[5],这是确保数据库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3.3 加强宣传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使其得到最大利用,师范院校图书馆尽管建设了一些特色数据库,但使用率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图书馆应借鉴企业发展融入市场营销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如通过学校主页、图书馆主页(利用链接指向新建特色库服务站点,或弹出式页面介绍特色数据库内容)、本地网站、Blog、教师推荐、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途经宣传推广,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如北京大学利用图书馆主页、学校主页、图书馆通讯、校园BBS、会议讲座及与读者交流等方式宣传自建特色数据库,另外,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检索到本馆所建的一些特色数据库。

3.4 实现共享

共建共享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而广东省师范院校图书馆却很少参与其中。教师教育方面的特色资源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很好地利用教育文献资源。因此,要加紧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进行统一的协调规划,各师范院校馆紧密配合,把自有资源建成规范、标准的共有资源,同时共享各馆的文献、设备、人力、服务等资源,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6],充分满足师生的各种信息需求,提高服务效率。

1)统一的标准规范是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前提。华南地区中心的建设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统一标准规范;在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参加馆都要坚持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如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则、信息交换协议、馆际互借协议等;数据加工处理技术采用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和国内高校的条例、细则,以确保资源共享[7]。

2)师范院校的馆藏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教参书、随书光盘、学位论文、重点学科、教学工作模板、优秀教学课件等。从效益性原则的角度来看,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使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所以,师范院校的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通有无,以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不必要浪费。据统计,我国师范类院校自行开发的特色数据库已达到200多个,还有一些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这些能够深层次揭示各高校富有学科特色的、以各自馆藏特色为基础、比较系统地对某个专题或学科进行整合的数据库,为师范院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参考借鉴。

3)成立协调委员会。特色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更需要与各成员馆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因此,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负责成员馆协调组织,负责相关文件规则的起草,如成员馆的职能分工、人员配备、利益分配、权利及义务等。为利于成员馆进行沟通和交流,可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举办专题研讨会。另外,充分利用师范院校优秀的教师教育理论成果、特色资源、文献资料等,在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要求下,达成“贡献共享”的资源实现共同组织、共同管理,“共建共享”的资源实行责任明确、分项建设。通过成员馆沟通与合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建设,从而使广东省的教师教育信息实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4 结语

自建特色数据库只有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馆藏文献和人力、物力等,采用实用、操作性能好的软件平台,做精做强几个最具特色的数据库,才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具有学术价值和使用效果的特色数据库资源。通过此次调研,“中小学教材”数据库建设尚未铺开,根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办学目标,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教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覃凤兰.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1(4):30-35.

[2]吴芳.浅议自建特色数据库: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自建库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9):53-54.

[3]杨海玲.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3):67-72.

[4]鄂丽君,邱晏.CALIS地区中心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12):33-36.

[5]李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难点与实践[J].情报杂志,2007(11):134-138.

[6]魏志玲.西部师范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152-154.

[7]陈寿.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策略及原则[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57-58.

作者:陈喜红

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论文 篇2:

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提出充分利用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为中小学提供业务培训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发挥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关键词] 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业务培训;信息服务

随着国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也得到相应加强,在馆舍建设、人员配备、藏书采购等方面的投入都所增加,并取得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经济状况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一,不同地方的中小学图书馆差别较大,整体现状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仍是较为薄弱的部分。地方师范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关系密切,师范院校图书馆应肩负起推动本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任,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毕竟师范院校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调查、了解、分析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结合师范院校图书馆的优势,研究如何切合实际地为中小学提供服务,不仅是师范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也对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近年来,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毋庸置疑的是与其它系统的图书馆相比仍明显处于弱势。许多中小学图书馆都还存在馆藏资源不足,利用不高、馆藏构成没跟上信息时代需求,缺乏数字资源、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不完善等等问题。泉州师院图书馆于2011和2013年承担了泉州中小学图书馆业务培训,第一次参加培训人数高达300名左右,第二次参加培训人员约150名,覆盖了泉州大部分中小学。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图书馆现状,让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利用培训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覆盖面广,因是现场作答,回收率高,发出调查卷312份,收回236份,数据真实可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经费短缺,馆藏不足 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采购一般是由教育局配给,经费普遍偏低且不稳定。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及重点中小学给予的采购经费比较多,县级以下及普通中小学经费相对较少。在学校达标评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得到较多的投入,而平常每年购书的金额很难得到保证。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市中小学图书馆有一半以上没有固定的文献采购经费,馆藏以赠书为主的占11.9%。因投入力度不一,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及达标学校的藏书量较高,大部分能满足生均图书需要,而较落后地区的中小学图书馆生均图书量偏低,达不到标准。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到市区馆大多达到《福建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评估标准》,中学馆生均文献量达到40-50册,小学馆达到30册/人,总体上看,还有29.8%的学校尚未达到最低标准。

表1 年度采购经费统计表 表2 生均图书统计表

(2)文献资源利用率低 图书馆利用率低,文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是中小学图书馆存在的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管理员配备不足,图书馆开放时间短,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少,见表3和表4。由于缺乏专职管理人员,不少图书馆没有每天开放,开放时间短,未向全体学生开放,只限于为高年级学生服务。中小学上课时间长,在校期间课余时间少,能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不多。根据中小学的特点,大多数图书馆在开馆时间上都采用了相应的办法,比如中午和傍晚时间开馆,但仍然无法充分满足读者利用资源的需求。从调查数据上,我们了解到,中小学图书馆开馆时间只限于周一到周五,早上8点到傍晚7点这一时段内,学生时间比较自由的晚上,及课外时间比较充裕的周末都没开馆,这极大的限制了图书馆的利用。

表3 开放时间统计表

(3)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对中小学图书馆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走向中小学图书馆岗位,为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对提高管理水平和完善管理手段起到不小的作用。然而,从整体来看,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素质偏低,不少图书馆无专职专业的管理员,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质量。从表4可以看出,只配1-2个管理员的图书馆比例高达58.7%,有25.4%的图书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员,39.7%采用兼职人员来补充,69.8%缺乏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不管是数量、层次还是素质,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现况令人堪忧。

表4 管理人员情况统计表

为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省高校和省图工委、国家图书馆还有一些联合编目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由于培训的地点比较远,费用比较高,而中小学对图书馆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也有限,参加的人数并不多。据了解,这些培训内容大众化,形式单一化;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以授课为主,缺乏交流研讨,对提升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水平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见,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培训有待提升,与地方基础密切相关的师范院校图书馆负有这一职责。

1.2 师范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

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图书馆界已经开始探讨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整体水平不一,这与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及政府和图书馆界的组织管理现状有关。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形式主要有向社会开放借阅、提供信息参考咨询、与公共图书馆或社会机构资源共享、为地方政府服务、面向企业合作等,其中以向社会公众开放为主, [1]而探索和推行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为中小学服务鲜有涉及。师范院校主要培养对象是将来从事基础教育行业的学生,与地方基础教育紧密相关。师范校院图书馆为中小学服务,既是本职工作的深化和延伸,也是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和拓展。将为基础教育服务纳入社会服务项目中是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1.3 师范院校图书馆具备的优势

(1)人才优势 师范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的层次普遍较高,不仅拥有高学历、富有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还有精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如泉州师院图书馆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占30%、图书情报信息技术方面人员占60%、硕士以上高学历人员占30%,这支优质的队伍不仅可以胜任培训教师一职,还可以提供业务咨询和信息服务。

(2)文献资源优势 师范院校以培养基础教育人才为主,图书馆一向注意采购搜集与基础教育相关的的文献资源和数据库信息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是为中小学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的强力依托。

(3)设备优势 师范院校图书馆拥有比中小学图书馆更齐全更先进的设备,可以为培训和信息服务提供必要的设施;拥有宽敞的教室、多媒体报告厅和阅览室,可以为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

2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举措

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和需求,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主要体现在对中小学图书馆开展业务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两个方面。

2.1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水平

图书馆五大要素中,其核心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员。有调查称,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要发展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建设现代化的中小学图书馆、对基础教育发展真正起到作用,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不可缺少。[2]但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在人员配备上总体达不到基本要求,特别是小学馆更是无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是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当务之急,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将人员培训作为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促进中小学整体办馆水平的提高。

(1)优选假期为培训时间 考虑到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少,为不影响工作,首选寒暑假为培训时间,学期大约一周。中小学图书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作人员通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小学馆更是人员配备不足,甚至无专职管理人员。因此选择适当合理的培训时间,关系到能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多少,决定着能否使培训覆盖面更大,为更多的中小学馆管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2)按地区分班,调整培训方案 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图书馆在文献量、馆舍规模、软硬件设备、管理方式、人员配备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按地区进行分班,便于根据区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确定培训重点。比如对先进地区加强自动化、现代化方面的培训和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而落后地区以补充基础理论知识,规范日常工作为主,引导自动化、现代化管理意识为辅。

(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日常工作如采购、编目、流通等都是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因此,在培训中,打破以往以理论为主,教师授课、学员听讲的传统培训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授课和研讨相配套。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让学员们能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所学知识,对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升真正起到作用。如组织到本馆及达标中小学图书馆参观,让学员身临其境,获取更为直观的可借鉴信息;每节课空出时间进行交流互动,探讨、解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讲座的方式请比较规范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谈些工作心得,经验等;以座谈的方式,让学员分小组讨论各种主题业务。

(4)建立研讨群 培训毕竟是短期的,能传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员们在培训中能吸收消化的也只能是部分知识。利用QQ建立研讨群,倡议中小学图书馆积极加入参与,交流彼此工作经验,随时探讨、合众人之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能通过QQ群对学员进行答疑解惑,使培训的作用得以延续。

(5)加强中小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意识 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辅助机构,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阅读态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我国,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中小学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不强。[3]特别在网络普及盛行的当今,小孩子更多的是利用电脑网络去玩游戏,而不是去查找资料,获取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信息素质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利用培训的机会,给中小学馆灌输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意识,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

2.2 利用各种资源,为中小学提供信息服务

(1)提供文献借阅服务 师范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因学校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人才,图书馆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源。这些资源与基础教育存在着较多的耦合点,正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所迫切需要的,对提高中小学教学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4]如据统计,泉州师院图书馆目前拥有与基础教育相关的纸质图书约5万册,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源可以弥补中小学馆藏不足。对社会公众开放,是师范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项目之一,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到高校馆办证的方式,共享其丰富的文献资源。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多便利,通过网络,中小学可以查询高校馆的OPAC,或到馆借阅,或通过文献传递等手段获取自己所需文献资源。

(2)开展数字资源信息服务 数据库信息量庞大、类型多样、检索利用方便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来源。然而数据库比较昂贵,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不是一般中小学能承受得起的。在信息时代,原有的馆藏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学科研的需求。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利用自己丰富的数据库资源为中小学提供信息服务,比如中小学教师可以向师范院校图书馆提出专题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等要求;或者中小学图书馆员申请开通权限,利用高校馆的数据库,直接为本校教师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目前泉州师院图书馆为读者办理实名认证,读者可在校外查询、浏览、免费获取读秀的资源。超星移动图书馆也已正式开通,校外读者不受校园网IP的限制,可以通过各种型号手机、iPad、PSP等,不论何时、何地阅读校内资源,自由获取超星数据,并能享受馆藏查询、预约、到期提醒等功能。读者还可以通过下载图书馆主页的iread软件,注册验证后可以利用所有馆藏资源、数据库。

(3)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 虽然师范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但这些资源缺乏高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网络资源数量庞大、更新快、类型多样,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大量免费的信息资源,但质量良莠不齐,要快速准确得到质量有保证的信息,需要用户有较高的检索水平。师范院校图书馆可结合本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条件,利用自已的专业技术优势,选择与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专题,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收集、整理及深层次加工。如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师训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图书馆可以跟他们合作,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需求,掌握基础教育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搜集、整理相关网络资源,可制成光盘提供给培训班学员,也可建立基础教育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提供给本校相关专业及中小学教学科研利用。

3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建议

师范院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举措能得以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双方转变意识,加强资源共建共享,还需要地方有关部门及中小学和高等院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3.1 转变意识加强合作

中小学图书馆要认清自身存在缺陷,转变自己的服务意识,积极地从自我封闭向开放、合作发展转变,才能拓展资源,提高自身素质,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在基础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6]而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将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纳入自己的社会服务项目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向中小学图书馆伸出援助之手,提高他们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弥补他们的文献资源不足,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3.2 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在服务中小学时,双方是互动的,不完全是单向的服务,可以加强双方资源的共建共享。[7]比如向中小学征集优秀的教学课件,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地方师范院校所设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这些优秀的课件是师范类学生迫切需要的资源,可以供他们实习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为培养师范生,让他们更快转换身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3 呼吁地方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师范院校图书馆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能够得于顺利开展、延续,并取得成效,需要中小学和高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地方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8]师范院校图书馆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时,会产生一定费用开支,比如培训费、资料费、通讯费等。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给予财力上的支持,才能推动中小学馆积极参与,才能保证高校馆在提供服务时没有资金压力,无后顾之忧。如2011年和2013泉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培训,教育局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食宿补贴。2011培训后还举办了竞赛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可申报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得者被授予“泉州市教育技术标兵称号”,其他奖项获得者得到各级教育局和学校奖励。这二次培训兼由地方相关部门出面组织,委托泉州师院继教育学院和图书馆承办,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参加培训人数之多,覆盖面之广,能得以顺利圆满完成,与各相关单位部门的支持密切相关。

师范院校图书馆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培训和信息服务应是深入的、持续的,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推动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并使师范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参考文献]

[1] 林跃伟.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J].图书馆学刊,2012(7):98.

[2] 卓毓荣.中小学图书馆与师范院校图书馆合作问题探索——基于广州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6):94.

[3] 赵慧真. 中美大学生阅读倾向比较研究[J]. 图书馆,2009(6):32—34.

[4] 杨昌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贵州高师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选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89.

[5] 王京山 王锦贵.中小学图书馆员教育培训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5):19.

[6] 张 晖.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情报探索,2010(10):23.

[7] 李 幸.师范类师范院校图书馆面向中小学开展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6(1):69.

[8] 周世琼.对师范院校图书馆为中小学服务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4):9.

[作者简介] 庄云勇(1975—),男,馆员,图书情报学学士,泉州师院图书馆技术部,已发论文8篇。

作者:庄云勇

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论文 篇3:

新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的思路探究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与知识管理工具,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文献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新背景下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叙述了地方院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文献时,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重视图书馆传统领域特色的建设,注重图书馆专业和学科特色的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网络服务,展开多种载体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从而将地域以及当地院校的特色资源推向社会,服务社会。

[关键词]特色文献;图书馆;师范院校

引言

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背景下,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以及知识管理工具,同时结合地方师范院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文献馆藏,能够促使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突破馆藏资源特色文献建设规模小、文献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特色专业的内容、网络资源特色不鲜明、建设模式封闭以及资金紧缺等制约因素。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特色文献的涵义,介绍了建设地方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意义,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现状,认为师范院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文献时,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重视图书馆传统领域特色的建设,注重图书馆专业和学科特色的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网络服务,展开多种载体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从而将地域以及当地院校的特色资源推向社会,服务社会。

1.地方特色文献的概述

地方文献是指以地域为中心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该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智慧结晶,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历史和现状的主要情报来源。地方文献展现出了一个地域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而地方特色文献是地方院校图书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并具有馆藏价值的某种范围特征的文献集合,所谓“特色”,即格外突出的风格特点,只能在比较中存在。一般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方面都有可能成为特色。由于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今天的特色,也许到明天就不成为特色。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里,要使“特色”得以保持,就必须不断创新改进。

2.建设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的必要性

如今,各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都十分丰富,涵盖范围广,分类齐全,同时对应的网络图书馆文献也浩如烟海。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建设是师范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的建设,能够促使广大师生、本校科研人员及社会用户能够更为方便的查看更全面、更丰富、更专业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效益,促进地方文献资源的社会共享。

2.1突出特色,促进资源共享

现代知识分类名目繁多,文献资源涵盖范围广,一个师范院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论如何丰富,都无法囊括所有的文献资料,基于此,地方师范院校在图书馆文献资料建设时,需要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科研情况、地域文化、学科特点等特色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如昆明图书馆,所藏的滇黔地方古籍文献和历代昆明地方文献述评;四川图书馆的巴蜀地方文献资料;重庆图书馆的优秀地方文献等。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能够传播地区文化,有助于社会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为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创造了竞争力,建立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库,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节约经费,谋求更好的发展

特色文献的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本校办学特色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书馆的建设经费。随着文献规模的迅速增长,一般师范院校在图书馆文献资源收集上投入的经费开始不足,基于这一矛盾,针对某领域的特色文献资源收集的特色图书馆发展起来。地方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现有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寻找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建设特色数据库,已成为很多地方院校图书馆在竞争中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是一所师范类大学,专业很多,涉及内容全面,因此地方师范学院图书馆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节约经费,谋求更好的发展[1]。

2.3图书馆自身发展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2],其中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就是一项最根本的工作。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若要保持其自身的发展,真正体现其“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3]。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需要整个院校图书馆界和在校师生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也有一些地方师范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了一些综合性的数据库,但特色数据库却很少。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中,需要开展自己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读者提供既有针对性、特色性,又有完整全面的综合性服务,这也是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趋势。

3.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的建设现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笔者所在的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就针对特色文献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加大投资开展地方特色文献征集,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截至目前为止,已收藏包括古籍在内的地方文献万余册,也有很多特色文献已经开始陆续投放到图书馆网站,网站上也有为读者提供的远程检索功能。然而,在获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学院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规模小

地域特色数据库是指具有一定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的资源,就我国高校图书馆地域特色数据库建立情况来看,具体包括地方文献、文化、人物等等。目前,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特色文献资源,但建设规模小,投入共享平台使用的更少。笔者所在的图书馆目前所建成特色数据库只有1个;古籍书库1个,藏书5000册;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文献信息资源中心1个,藏书近万册。

3.2缺乏学科专业特色

学科特色库是指体现师范院校重点学科,反映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特色的资源库。就我国地方师范院校来看,在图书馆的建设上,由于经费有限,文献资源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无法与重点院校和一线城市图书馆相比[4],基于此,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学院的重点学科文献收集上,逐渐形成学科专业特色,也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就目前来看,很多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常常仅限于常规文献,针对学院特色学科方面文献的层次和角度不够深入,资源较少,涉及内容不全面,基于此,应加强学院特色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

3.3缺乏网络资源特色

特色地方网络文献资源是指以本地、遗留下来的珍贵图片、照片以及本馆馆藏等为来源通过扫描、翻拍等技术制成电子资源以及对当地的视频片展、本校教师的优秀课件、会议视频等进行收集建设的数据库[5]。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图音乐厅、英语课室、电影院等等。笔者所在的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基本是常规模式的文献收藏,主要是以纸质为载体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形式也是基于纸质文献和图书馆展开,此外,学院图书馆由于实行着封闭式的管理,与社会接触较少,进而形成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建设模式,缺乏基于特色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在网络上展现出使馆藏专业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4.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的建设建议

在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据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特点,进而确定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的建设方向?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4.1重视图书馆传统领域特色的建设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将地方特色放在优先而重要的位置,从而将学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当地的经济优势,以谋求地方经济和高校的共同发展。所以说,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要结合地方经济特征和人文特点,加强相应的科学研究文献、经济文献的收集,形成地方特色藏书,展示自己的藏书优势领域,拓展图书馆的生存空间。

4.2重视图书馆专业和学科特色的建设

首先,地方师范院校要从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方向出发,确立重点学科文献建设的目标。同时还要以教学需要为文献建设的基点,确定重点学科及优势专业文献的收藏范围,文献的层次性要适应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使得文献的基本部分在学术水平方面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相适应,而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力求做到全面系统,而对相关学科文献的收藏要有所选择,做到以点带面,重点学科内容突出,相关学科涉猎面宽且精炼,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文献体系和有突出特色的文献结构框架[6]。

4.3重视多种载体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特色化和数字化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两大主流,特色文献数字化能够把图书馆特色推上新的高度。在信息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要进行多元化组配,实现从组织文献到组织知识与信息的转变,从而达到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特色文献信息载体除了纸质以外,还有胶质材料、磁性材料和网上传输,因此,使自动化、网络化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应该实现数字化储存与传递,在建设中应注重文献载体结构的优化,逐渐向电子型、数字型等方向发展,逐步建成由多种载体组成的、结构合理、有重点、有层次、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服务高校、服务社会。另一方面,要进行虚拟馆藏的资源建设与利用,即可在检索、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同时,采集、组织下载网上有关的最新专题信息,来丰富、补充、拓展特色文献,建立图书馆网上特色信息资源。特色文献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以使读者全面快速地获取文献资源信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范晓谚、陈枉.对加强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的思考—以昭通学院图书馆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47-248.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Z].2002,2

[3]樊肖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1):28-30.

[4]钱春元.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7(06):72-74.

[5]徐端娥.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专业资源建设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史志,2014(15):240-242.

[6]陈颖.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田[J].中国科技,2012(01):117-118.

作者简介:张红(1973-1),女,湖北丹江口市人,馆员,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文献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地方师范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B1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张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理科综合的高中化学论文下一篇: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