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计计划管理论文

2022-04-2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船舶设计计划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敏捷造船是造船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方面,提出了以PDCA为指导思想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论述了敏捷造船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控制等各环节。面向服务架构的松散耦合结构为敏捷造船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船舶设计计划管理论文 篇1:

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 要: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以往传统的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船舶设计建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船舶设计建造的需求以及跟随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对船舶设计建造技术进行改革。据有关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船舶设计建造已经位列于造船大国的行列,在这样一个强大的背景之下,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也对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只有不断进行推陈出新,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我国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从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现状及未来展望,做出的具体分析和探讨,以供有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现状;未来展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船舶设计制造行业在社会运转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航运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相关单位及人员在船舶设计建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现代高新技术、工艺及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在最大限度上保障船舶自身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并将传统船舶制造过程的缺陷问题进行处理,强化提高现代船舶设计制造的效率与质量,以此来促进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健康发展,并在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一、目前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存在的问题

船舶设计建造的过程是通过采用合理、灵活的方式来进行船舶设计建造,从而,逐步向现代化船舶设计建造行业进行过渡的。其中,进行船舶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船舶设计建造过程管理的方式比较混乱,还不够科学合理,而且,还伴随着要进行研究的项目较多,比较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船舶设计建造主要是面向用户需求进行生产建造的,根据用户对特殊技术提出的严格要求而进行研发,用户的需求量大,从而,也会致使进行建造生产的工作量随之加大。并且,没用明确的规章制度,这将会让进行船舶设计建造的施工人员,有机会进行拖延工期、偷工减料等,同时,还伴随着不明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进行船舶设计建造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组装工序较为复杂、突发的问题较多、订单时间紧迫等一些船舶设计建造问题。船体组装本身就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而且,进行组装的零件通常都是由于时间限制的较长,致使这些零件出现生锈腐坏的现象,无法正常进行组装,从而,导致船体组装整体进度受到影响,组装的周期也随着,一些突发问题的发生而被迫推迟。船舶设计建造技术是代表着世界上高超的技术造船水平,对其选用质量足够优秀的船舶建造材料,是减少和避免船舶腐蚀程度和提高船舶耐用性的关键之处。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有订单,然后才开始进行船舶设计建造研发的,虽然,进行建造的工期得到了有效的固定,但是,时间就会相对比较紧迫,在这种情况下,对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良好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船舶设计建造项目的管理以及进行建造管理,是我国船舶设计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谓的建造项目管理,就是指在一个明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事先规定好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安排与管理,能够充分的调动现有资源的一种管理方法。若此项管理在船舶设计建造中得到适当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反之,也会对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带来一定的灾难,影响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由于,船舶建造管理是一个偌大的工程管理,需要较多专业人员及专业技术水平的密切配合,因為在船舶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未能及时的做好相关的实时记录,是无法使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发挥出自身全部优势的,这将也会导致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受到制约[1]。

二、现代船舶设计软件的常见类型

众所周知,在现代船舶设计制造的过程中,设计工作占据着核心关键的位置,其设计的结果对制造过程有着极大地影响,同时还会影响船舶自身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为此,相关单位对船舶设计技术及软件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研发创新,确保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船舶制造的水平与效率,同时对船舶自身质量进行保障;经过对大量船舶设计制造过程的调查发现,现代常见的设计软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Tribon技术;(2)CADDS 5i技术;(3)Formsys技术;(4)NAPA技术。

三、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未来的展望

对于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未来的展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船舶设计技术在未来的展望。众所周知,船舶设计技术是船舶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所以,只有对船舶设计技术的专业水平进行加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船舶的发展。有关部门人员可以采用相关船舶设计技术的软件,对其进行开发和研究,来实现船舶设计技术的一体化。同时,可以采用数据库的形式以及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共同为船舶设计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修复与解决,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加以合理的应用,以此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促进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船舶设计技术在未来的展望[2]。

另一方面,就是船舶建造技术在未来的展望,虽然我国的船舶建造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领先位置,但是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船舶建造技术只有时刻保持向世界领先标准看齐的态度,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船舶建造技术的优势,对于船舶建造技术也可以建立出统一的数据库,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船舶建造中信息采集更加方便,也可以促进整个船舶设计建造技术行业的信息交流,使船舶建造行业得到更好地提升,实现船舶建造的精准化、自动化的发展。

四、如何提高船舶设计建造技术

(1)要想提高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就要对船舶设计建造的核心技术进行加强。从当前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存在的问题来看,已经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了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当中了,只有船舶设计建造人员,加大对船舶建造行业的了解和探究,才能够在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下,更好地把船舶设计建造的核心技术,应用到船舶建造中,将船舶设计建造技术与船舶建造的知识充分结合,实现更加优秀的船舶设计建造,减少或避免在进行船舶设计建造中,出现失误的情况,有效提高船舶设计建造更加科学化、准确化。

(2)提高船舶设计建造技术,还要对其进行船舶设计建造的材料进行严格把控。从整体船舶设计建造行业来说,目前,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如若要是仔细推敲,还是会发现在某些方面,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对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和改进。当前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差,没有足够优质的环境,极大的对船舶设计建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此种恶劣的环境之下,我国的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得不到更好地实施。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船舶的耐受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进行船舶设计建造的材料要更加优质,相比以往的船舶建造的材料,质量标准将更加严格,因此,要想提高船舶设计建造技术水平,拥有优质的建造材料,是提升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关键,也只有具备良好韧性和强度的船舶建造材料,才可以更好地为船舶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有助于提高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

五、反思总结船舶设计建造技术

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由于船舶设计建造的过程是一个操作工序极为复杂、生产的周期较长、不确定的因素过多等,受这些问题的影响,导致了我国船舶设计建造行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缓慢进行的阶段,如果不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是难以使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船舶设计建造行业更好发展的。并且在船舶设计建造的过程当中,难以对计划和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致使无法满足客户对船舶设计建造的要求,从而,对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加强对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管理,对于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是提高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专业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更好地增强我国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从以上对本文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存在的问题、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未来的展望的分析和研究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船舶设计建造行业是密切相关的,当今时代,是一个市场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時代,在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背景,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对船舶设计建造行业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够使我国船舶设计建造行业,在世界造船大国当中更进一步,实现稳步前进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提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现状以及在未来的展望,将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群众的重视,在这样强大的背景之下,对于船舶设计建造,不仅船舶设计建造本身要进行改革,而且进行船舶设计建造的有关人员也要从自身的工作岗位出发,不断对其船舶设计建造技术进行创新,为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步洋,吴丹萍,杨峻凯.浅谈我国绿色船舶技术发展战略[J].广东造船,2019,38(01).

[2]马化铮,郭文菁.我国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现状及展望[J].南方农机,2017,48(13).

[3]程庆和,马彦军.船舶智能化设计技术现状及发展规划[C].数字化造船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8.

[4]李琛,欧阳清.基于金属增材制造的船舶结构设计应用展望[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039(001):173-178.

[5]王昆,刘兵,臧大伟,等.基于模型的船舶厂所异地协同设计技术研究[J].船舶,2019(5).

作者简介:万玉华(1985—),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船舶工程。

作者:万玉华

船舶设计计划管理论文 篇2:

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

【摘要】敏捷造船是造船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方面,提出了以PDCA为指导思想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论述了敏捷造船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控制等各环节。面向服务架构的松散耦合结构为敏捷造船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敏捷造船;面向服务架构;计划管理

0、引言

船舶工业是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海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造船水平分整船建造、分段建造、分道建造、集成建造、敏捷建造五级。在现今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高度发展阶段,敏捷造船成为船舶制造企业实现现代化造船的全新解决方案。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敏捷造船模式,就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船舶生产计划管理。本文提出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能动态协调造船联盟的盟员间的关系,为实现敏捷造船奠定基础。

1、敏捷造船概述

敏捷造船即按动态联盟的思想来分析船舶建造过程,也就是将船舶设计和生产计划及船舶总装等管理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或盟主,各个分段和管系等制造部门(加工中心)及大量的配套厂、原材料供应商和外协厂作为盟员,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联盟。此动态联盟既有内部盟员(主体船厂内部各加工中心),又有外部盟员(外协企业和供应商)。敏捷造船企业的形成是以提高造船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制造资源的快速重组为目的,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造船模式。

制造系统理论和现代造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都认同敏捷制造是船舶未来先进的建造模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外的船舶制造正在从集成制造向敏捷制造过程转化。但离真正全面实现敏捷造船还有一定的距离。现有关于造船计划管理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生产系统而言,而敏捷造船计划管理少有研究。

2、面向服务架构概述

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架构,是一个分布式组件模型,其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单元封装成服务,服务是SOA中最基本的单元,通过服务问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这种架构具有松散耦合、粗粒度服务和标准化的接口等特征。图1所示为SOA模型,图中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能够进行动态绑定和直接交互,实现企业应用的逻辑。

3、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

3,1 管理体系及支撑平台

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及支撑平台如图2所示,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思想构建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

一方面,盟主在生产订单的基础上制定线表计划。而后依据线表计划,在现代船舶工作分解结构(Modem Ship Work BreakdownStructure,MSWBS)的基础上进行大日程计划和中日程计划的编制。大日程计划是企业级战略计划,包括里程碑计划、综合日程计划和分段吊装计划。中日程计划将大日程计划生成的工作包(WorkPackage,WP)按照WP的执行组织和执行时间划分到各资源组织(盟员)。另一方面,盟员向服务中心注册自己能提供的服务。所谓服务,即盟员以统一的物量标准等表示的盟员具备的生产能力。盟员的生产产品类型及生产能力可能都不一样,盟员之間对服务内容的表示方式按照产品类型要有统一的规定。生产设计部门(一般为盟主)需要提供经过详细设计和汇总的各项工程控制所需的物量,如工时、分段重、切削长度、焊接长度、部件重量、管子根数与重量、焊接量、涂装面积等,并在联盟内统一该物量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部件加工、单元组装、分段、总段装配等各阶段的完成物量。当然,前提是要对制造标准数据如产品结构、制造资源、作业程序等信息资源不断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支撑平台用于解决联盟问数据的互访问题。采用SOA把异构系统基础设施、异构数据源以及分布的数据信息包装成符合Web规范的独立服务,通过构建统一的请求服务平台来实现不同信息区域、不同应用系统问的互联互通。该平台把原本复杂的交叉调用关系变为简单的一对多关系,参与整合的各盟员需要注册到统一的请求服务平台,通过与支撑平台的交互,各盟员之间的互访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3,2 敏捷造船计划制定与下达

敏捷造船联盟是个动态联盟,每个造船项目都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供应商或合作商。所有盟员向服务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盟主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因此,敏捷造船计划制定的过程实质上是盟主把造船任务进行分解,并分配给各盟员的过程,而计划下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动态联盟盟员确定的过程。

首先要将造船任务进行分解。文献中提出了基于现代船舶工作分解结构的造船计划管理体系,即建立以船舶建造过程为主、以任务包分解为辅的船舶工程分解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造船大、中、小日程计划之间的联系。该体系对敏捷造船模式依然具有借鉴作用。但是在敏捷造船环境下,由于由多个企业组成了动态联盟,不确定的因素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把船舶工作分解结构分解到粒度很小的工作指令,则可操作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对船舶进行工作结构分解的时候要考虑船舶工作结构分解的粒度问题。当前很多船厂把管系制作等小粒度的工作进行外协加工,但在船舶结构标准化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把分段制作委外加工。粒度大小的确定需要考虑联盟的稳定性、环境的稳定性等因素。本文提出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中,盟主负责制定大日程计划和中日程计划,而小日程计划要结合盟员的实际生产情况,在满足盟主交货期要求下由盟员自行制定。

其次,盟主根据中日程计划以及盟员的生产能力数据,在服务注册中心中查找符合当前项目需求的盟员,并发出请求,最终确定项目的盟员。再根据中日程计划及各盟员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符合盟员实际情况的小日程计划。小日程计划将中日程计划分解为盟员内部作业计划,该计划以准时完成任务为目标,协调按工种划分的盟员内部各班组所承担的各类生产任务工作量。

3,3 敏捷造船计划执行

各相关盟员执行计划,根据计划的反馈结果、生产物流的状态跟踪等信息进行生产实时分析,作为计划调整和生产调度的依据。计划调整的结果可以是盟员依据新的计划执行生产过程,或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新的服务提供者,并确定新的动态联盟,继续船舶敏捷建造过程。敏捷造船计划管理采用推进式与反馈式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MSWBS划分的粒度可能较大,因此盟员在执行计划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从敏捷造船动态联盟盟主的角度来看,他所关心的是盟员能否按照盟主的要求完成中日程计划,以保证交船日期。至于小日程计划的完成过程,不是盟主关心的。当然,一方面,盟主的大日程、中日程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盟员的生产能力,即要考虑小日程计划制定及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也是盟员的职责。

3,4 敏捷造船计划控制

船舶敏捷制造从船舶设计、分段制造,以及到最后的船舶试航这一系列生产中,以船舶总装厂作为盟主,把船舶设计、管系制作、钢板切割和标准分段生产等交给具有更好生产优势的加盟厂、协作厂和钢材集配中心等来生产的过程。船舶制造生产运作流程简图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道工序生产进度也会受到上道工序的影响,这一点同单一生产系统类似,只是上道工序可能是在盟员内生产。基于约束理论,船舶敏捷制造企业中也必然存在影响整个生产运作的瓶颈环节,可能是某一分段制造、管系制作、船台总装等占用关键资源或能力有限的生产环节或盟员。船舶敏捷制造企业生產运作必然会受到系统中瓶颈环节的制约。为此,船舶敏捷制造盟主和盟员通过信息共享,根据瓶颈盟员的运作情况对其上游盟员实行拉式控制,而对其下游盟员实行推式控制,从而使动态联盟系统都按照瓶颈盟员确定的节拍运作。

对于盟员内部的关键工序和动态联盟系统中的瓶颈盟员的进度进行监控可从生产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计划反馈、生产物流反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以及定额管理部门制定的作业指令;物资准备主要包括各瓶颈监控点关注的物料的到位状态;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各瓶颈监控点涉及的各种技术资料;计划反馈主要包括生产中小日程计划反馈、作业指令反馈;生产物流反馈主要对分段以及托盘的生产物流状态进行反馈。

4、总结

敏捷造船是船舶建造模式的最高水平。结合敏捷造船的特点和s0A的思想,本文提出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论述了按照PDcA的思想,敏捷造船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控制的原理和过程。但本文只提出了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的框架,在敏捷造船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造船工程数据复杂性在这里被忽视了,业务处理过程及处理方法的复杂性也被忽视了等等。

作者:李正华 任南 张浩 史恭波

船舶设计计划管理论文 篇3:

并行工程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开始重视海洋领域发展,船舶作为海洋领域重要工具,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船舶设计在船舶制造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十分显著,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需要将并行工程有效应用于船舶设计当中,从而使船舶设计更加优化。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并行工程在船舶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并行工程;船舶设计;应用

前言:在船舶制造领域,船舶设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其工作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船舶设计阶段所涉及的步骤和流程比较复杂,并且之间存在的联系十分紧密。传统船舶设计方式以螺旋为主导方式,而并行工程与传统设计方法存在较大不同,设计人员利用并行工程进行船舶工艺设计,能够有效实现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船舶设计效率与质量。因此,相关单位应重视在船舶设计领域,广泛应用并行工程,全面提高船舶设计质量。

一、并行工程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现如今,船舶设计方法所呈现的顺序化特征比较显著,在一些设计细节方面,则适当采用交叉工作法。也就是说,在大的设计方向上,船舶设计主要遵循串行设计理念,只有在细小的、微观的设计操作上,则选择并行设计方法。比如说,当设计人员针对船舶工艺进行初步、详细或者生产设计时,不必拘泥于一个设计模块,而是可以将多种设计工艺并行进行。从而保证船舶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可以有效避免因为船舶设计各个阶段时长存在断裂情况,而耽误整体设计工作效率。当设计人员投入到生产设计时,可以适当进行板缝规划,双向开展设计工作,构建高效船舶设计工作体系。

(二)在设计阶段内部的应用

在船舶设计阶段内部工作中,并行工程所发挥的设计效果比较显著[1]。通常情况下,在相同的设计领域,根据不同设计目标,可以将设计任务进行细化分配,形成一个相关性、衔接性较强的工作系统。在应用并行工程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对不同设计任务性质、 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确保各个任务之间在时间和顺序上并无明显冲突,相反地,前一任务的完成,能够为后续设计任务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此时,设计人员便可以利用并行工程,对设计内部某一设计环节进行规划和调整,构建科学、合理的任务运行系统。从而保证同一阶段内部,各个环节的设计任务都能够高效、有序地完成。比如說,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船舶型线特征,此时,设计人员可以顺便执行总体设计任务。如此一来,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节省很多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船舶设计工作效率。

(三)在时间维上的应用

其实,在船舶设计领域,有很多设计环节并不冲突,完全没必要实施串行设计方法。设计人员为节省设计时间,可以将并行工程有效应用其中,在同一时间维上,执行多种设计任务,从而提高船舶设计效率。比如说,设计人员在进行船舶设计时,可以要求其他部门做好已确定设计指标材料、设备订货信息、数据准备工作。在进行船舶图纸设计时,可以同时进行船舶舱室环境空间布局、功能指标等各项参数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执行多种设计任务,能够有效减少设计投入时间,提高船舶设计工作效率。

二、并行工程在船舶设计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并行工程不仅在的船舶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设计工作管理也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众所周知,船舶设计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的较强的工作,在该领域中,包含的部门具有多样性,比如说船休、轮机、电气管理等各个部门。而各个设计部门又被细化分为许多个工作小组。比如说轮机管理部门,还根据管装、机装等不同需求,细化分为不同工作小组[2]。所以,在一个船舶设计项目工程中,包含的作业部门和小组比较复杂。而决定船舶设计效率与质量的主要因素,便在于不同部门、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而利用并行工程原理,对船舶设计团队进行管理,确保各个部门、小组之间通过协调配合,完成所负责的船舶设计工作模块,全面提高船舶设计工作效率。

(二)在设计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在船舶设计阶段,做好设计计划管理,对保障设计计划的可执行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在设计计划管理中,执行并行管理方式,对计划中包含的各类设计要素进行并行管理与审查,确保船舶设计整体方案,满足船舶制造具体工艺需求。将图纸设计、材料、设备准备与生产物资采购、生产周期确定等计划指标进行并行管理,保证设计计划更加全面和具体。

(三)在设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将并行工程有效应用于设计流程管理中,所呈现的管理优势将十分显著[3]。按照并行工程施工标准,对船舶设计流程进行具体规划,保证各个设计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衔接性,在同一时间维度上,开展多项设计流程。在并行的设计流程引导下,设计人员所执行的船舶设计工作将会更加高效,同时也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在并行设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不同设计环节之间存在的技术冲突。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保证船舶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执行性。

结论:船舶设计在船舶制造领域,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十分显著。因此,为了保证船舶设计更加有效,需要在船舶设计工作中融入并行工程,包括在设计阶段、内部阶段,以及时间维上的有效应用,从而提高船舶设计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为了并行工程在船舶设计管理中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因此,加强并行工程使用,对促进船舶设计领域实现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占夺.船舶设计成本管理:内涵、方法与案例——基于管理会计和全生命周期理论视角[J].会计之友,2016(09):33-35.

[2]范华清,梅志.并行工程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3):113.

[3]胡诚程,马晓平,张磊.基于并行工程的船舶设计流程研究[J].造船技术,2015(03):28-30+42.

作者:周龙 王海兰 孙巧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论文下一篇:传统医药产业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