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每一堂课

2022-08-17

第一篇:怎样上好每一堂课

怎样上好每一堂课

上好课心得体会

怎样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把我领悟到的和写下的文字在课堂中变成现实,也是我一直思考并正在试图解决的问题。而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把每一堂课上得都像美妙各不相同的艺术品,如宋祖英的舞台演出一样大气且绚美呢?这则是我刚刚开始思索并正在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相信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智慧的国度,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看完孔凡哲的《上好课有效技能》和赵国防的《有效备课:问题 探究 对策》、徐健 成剑的《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后,我对怎样上好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整理如下:

一、严明的纪律和浓郁美好的学习氛围

天行有常,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又有“秩序是宇宙的最高法则”这一说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好的规矩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最快最好地发展,成为各级各类的人才甚至天才。严师出高徒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有纪律守纪律的课堂是上好一切课的前提条件。然后营造一种浓郁美好的学习氛围,把各种有益的美术信息源源不断地融入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爱学习,爱运用所知所学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进而美好世界。

二、用心准备

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给学生设计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心智,产生各种奇妙的答案。同样,预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探索。及时把生活中的新的有益的美术知识及相关知识融进美术教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世界和视野;学生也在用心地做着相关准备,并且总能找到他们发现的相关美术知识和资料融入学习环境中来。课前都能做到自觉地收集相关材料,自觉带全美术课材料。师生都非常清楚地知道美术的真正价值所在,能正确使用手中的画笔。平时闲暇时光喜欢画画,能自得其乐。喜欢欣赏美好的事物,也善于运用身边一切事物创造美好,美化自己和生活以至世界。

三、感悟美创造美

恰当地运用标签效应,让每一个学生在心理暗示下都成为一个好学生。经常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努力进步,天天向上。在课堂上,用语措辞优美恰当富有启发性,善于运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暗示,调整学生到最佳状态。让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友爱互助,并且彼此尊重对方人格。课堂上,教室里,充满了灵气,我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在感悟,在领悟中创作。即使在静默运笔的宁静中,师生都能对美术知识领悟更多,画面美好有趣还充满智慧。学生在创作是,都能既着眼大局,又紧扣细节。心中想整幅作品的大构想,手中运笔画好每一点细节;先画好大轮廓,再完善美好细节。课堂上,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都是美好的,每一堂课都像美妙各不相同的艺术品一样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四、收获和喜悦

每一堂课后,我能对自己说,学生在我面前都尽情地展现了他们人性中光辉美善的一面,我真喜欢他们,他们的脑袋瓜里装着那么多美妙的想法!而每一个学生则能说,我很有收获,又知道了许多新的美好事物,还创造了美好的作品。接下来,就看看生活中有没有奇妙美好的事物发生吧。我拿到作业本批阅时,能饶有兴致地欣赏他们用心画成的作品,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以及更多溢于言外的美好博大精微的东西。等批阅完这些作业,我就开始想念他们,盼望下一节美术课的来临,而学生也怀着同样的期盼。因为热爱美好,学生和我还能从各种事物、各门学科中发现美,然后表现美,甚至创造美好。是谁说过,谁能解除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苦难,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生活中的无穷乐趣,谁就是救世主一样的老师。我将努力完善美好自己,努力在学习中在实践中成长成一个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化苦难为甘甜,用学生和我的灵巧双手以及智慧的大脑,创造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创造出美好生活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

第二篇: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上好每一堂语文常态课 ---旷海云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而老师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完成这些任务呢?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一、 什么是(语文)常态课

(语文)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一种自然、正常状态,不流于形式的课。

二、 常态课的重要性

1、 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

2、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3、 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靠的是教师的一节节生动的常态课,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语文教师往往有一个困惑:所听的展示课、观摩课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可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起来为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常态课与展示课、观摩课有许多不同,展示课、观摩课是对教学理念高瞻远瞩式的引领,往往不是一人一时所准备,常常是专家团队的精心打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次磨砺后的升华。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如果按照观摩课的标准上,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即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我认为,与其东施效颦,不如朴实自然地做好自己,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上好常态课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三、 什么样的课堂才算优秀的语文常态课呢?

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节奏,不赶不争,不紧不慢;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温度,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追求,在实践中创新,眼望高处,脚踏实地。语文常态好课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学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语文常态好课应有师生间的默契。 默契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彼此了解,了解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课堂上的磨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暗示,让他们从教师的表情、眼神、肢体语言中明白课堂指令。当然,默契是双向的,教师也应从学生的表情、眼神中明白他们的思维状态和课堂学习出现的问题。这样,师生间“心有灵犀”、密切配合,便可以打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效果。

2、语文常态好课应是教法与学法的熟练运用。

课堂上常用的教法、学法师生都应熟练,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教师教法熟练,学生学法得当,无形中就增加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语文常态好课应是知识的有序积累。

知识的积累具有连贯性,对于朝夕相处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知识积累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做到温故而知新;应合理地挖掘、恰当地使用文本,有计划地在课堂上呈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语文常态好课应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语文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上引导学生专注倾听、深入思考、积极表达……日久天长,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语文常态好课应有扎实的训练。

训练有素方能灵活运用,语文课上应让读书声、讨论声响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读书更流利、书写更端正、理解更深入、表达更准确,让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让能力在训练中提升。

6、语文常态好课应摒弃无效、低效环节。

去低效,促高效,让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学习目标;摒弃冗长的导入,舍去频繁的“声光电”,甩开无用的拓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为学生真正的成长而存在。

7、充分显示老师的优势。

课堂上教师特长的展示、偶尔的小幽默、课堂突发问题的机智处理,都可以使语文常态课出现精彩的生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 怎样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一) 、课堂要真实

真实的课堂,要求教师的感情,教学的过程,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获得,提升都要是真真实实,自自然然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不够真实:有的老师公开课上笑容可掬、态度亲切可爱,其实与平时课堂表现完全不一样,笑得学生心里直 发毛。甚至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就已经把有些应该是课堂上现场生成的东西教给学生了,或者是已经准备了“几颗棋子”。这样的课,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可是来听课的都是专家或是同行,这样有“准备”的公开课听来是索然无味。课堂的真正精彩就在于学生现场的生成,一些老师都难以预料的精彩现场! 二) 课堂要扎实,拒绝“随意”课

常态教学不是随意教学,但有些教师在潜意识里往往把“常态”和“随意”画等号,他们把常态课上得很随意:课前不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导语,不准备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课前听写、检查背诵,然后讲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阅读、背诵,如此单调循环。这样的教学,教师既不设置问题,也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课后练习也会一应给出标准答案。如此的常规课既使得教师惰性滋生、创意缺失,也使得学生审美疲劳、灵性尽失。

1、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

要想有课堂扎实,就必须做到成竹在胸。不仅对新课标的要求了然于胸,而且对要上的那堂课的内容,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底。我觉得,上一堂课,就像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让课堂要讲的内容烂熟于胸,对这堂课要完成的任务烂熟于胸,然后,才能从容地安排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衔接,怎样烘托,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哪儿是学生的难点,哪儿是重点,怎么突破,怎么达成目标。如果上课自己不去熟悉教材内容,把参考书当成圣旨,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脱离自己的设计思路,往往就成了录音机,传声筒,就难以上出扎实的课来。我们看别人的示范课、优质课会发现,他们往往一节课完成了很多任务,学生也能够接受和掌握。通过观察和比较,我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能够找到精巧的突破口,从而,以巧破千钧。写文章要讲究 “文眼”,它往往能提纲挈领地领起全文,讲文章也要抓“文眼”,文眼抓得好,往往可以起到一点带面,以少胜多的作用,省去了不少的枝蔓细节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巴金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抓住全文最后一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中的“这”字入手,让学生自读全文了解“这”指的是什么样的“伟大的奇观”?从而让学生在自读中去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2、对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

成竹在胸,还包括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老师总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其实,是我们没有把握学生的需要,没有了解学生的水平,如果我们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我们的课堂安排更切近于他们能够接受的程度,那么,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动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会好起来。

3、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文本解读的基础工作

文本是指课本和辅助读本,课堂教学的依托,也是学生学习语言、陶冶情操、进行人文感染的载体。教师要想上好语文常态课,首先要做好文本解读工作。那么,应该如何解读文本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读”。

1.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开始前,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只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知、领悟、体验文本内容、作者的所思所想。初读时,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文本的解读奠定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据此规划课堂听讲的落点,并在教师讲解时不断生成理解与自我理解。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不轻易否定他们的对文本的原始理解,使学生带着这种原初理解,去感悟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呈现的新的意义。

2.细读。即细细地解读文本,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甚至每个细节描写都要详细解读,最重要的是在解读中感悟。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还要熏陶情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会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进而感悟文本,对初读时形成的原始理解进行修正,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感悟是很微妙的东西,有深有浅,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足,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在文本阅读中,得到的往往是肤浅的感悟。所以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领会、感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也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但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功夫用得深,学生的感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获得新的生命体验。

3.创读。即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也就是多元解读文本。“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提出:“文本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教学过程中往往注意了确定的一面,而忽略了不确定的一面。”教师受成人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影响,看问题有时反而不会那么全面。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虽然他们的思想通常不是很成熟,但不能否定的一点是,学生往往会看到教师忽视的方面。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抓住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进行深层次引导,使他们多角度解读文本,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在文本阅读中创新、发展。

三、课堂要朴实、简单、有效

朴实是老师的教风,要踏实,不要哗众取宠。常态课是朴实的,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原力,不会因过滥、过繁、过度的的雕琢和宣染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态教学不是生搬硬套名人、名师的教学成果,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

一堂好课不在于形式多复杂,也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多庞杂,而是应力求做到朴实简单、高效。

1、 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力求简单、高效。

简单不是空无一物,也不是一带而过,而是教学内容要简约,该略讲的略讲,该精讲的精讲,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教学语言要简洁,做到精练、准确、生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点,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能很好地感悟和把握文本,对文本进行解读,上好一堂课。这些关键点是:文章的题目,起统领全文的作用;首尾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过渡段,承上启下,对上文进行总结,对下文进行概括;中心句、关键词语,揭示内涵,表明作者意图,流露作者情感。 课堂教学不要为多媒体所累。

新课改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候进行文本解读。然而,多媒体教学不是灵丹妙药,不是所有语文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很多,如散文、诗歌等,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只有回归到传统的课堂中,才能使学生品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阅读,在阅读中品味语言,通过文字描述展开想象和联想,体味文字间的意境和情味,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多元地解读问题,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 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进行有效交流。

常态课上师生活跃,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所受的限制也较少,教师与学生配合很自然默契的,课堂上精神放松、情绪正常;不象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上师生的注意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转移——效果怎么样?这种功利的想法无疑会流露到课堂教学中。一次听一位很有威望的教师讲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出轨”时,他脸红了,动作乱了,后面的教学可想而知;如果这不是公开教学,如果不是讲台下有听课的老师、听课的评委,这种状况绝对不可能出现,也许教师和学生会演绎出更精彩的学习过程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太追求完美,学生太看重自己班级的表现和教师、领导、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了,他们怕稍有闪失造成名誉上的损失,因此就极力约束自己,极力保持沉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

家常便饭最养人,教学也是这样的。常态课师生在自然状态下,教师的应变灵活、适时介入,教师的一点水花,能引发学生的层层涟漪。学生在表达各自思维的交流过程中,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催生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因为教师不必担心一旦闪失造成的损失,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活跃、自然,他们能互相启发、大胆质疑、积极发言、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的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课程。

3、依学而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好的常态课课堂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常态课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4、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老师不能够只想着展现自己,特别是公开课。学生是红花,老师是绿叶,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跟学生平等地对话。

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探索、质疑、讨论、创造的平台。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直处在“热闹、表演和浮华”之中,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虚浮,语文也不再称之为语文了!上课要看学生,让出时间给学生读、谈、质疑问难。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四)、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可以说最简单,谁都会上,但真正要上好却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如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好作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堂上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等。这些可以说这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本条件。

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合格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效仿,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足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言谈举止,力求成为学生楷模。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精神,都能影响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处处做学生表率,才会被学生认可,才会产生感染力。

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表扬、鼓励、信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积累感悟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用心揣摩,只有积极实践、不断总结,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好每节常态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希望,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让学生和老师自己都感觉到上语文课是一件幸福的事!

2018/8/24

第三篇: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读后感

美舍初中部 肖逸琳

新学期已开学了,作为教师我们又忙碌在一线教学上,在三尺讲台上“尽显英雄本色”,但如何上好一堂课呢?我阅读了《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这本书,受益颇深!

我想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目的就是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下面就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谈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备课设计匠心独具

要把一堂课上好,取得良好的效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在的课堂教学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过程。

三、注重情感激励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知识传播中蕴含着师生的情感因素,在第一堂课堂中,教师应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应包含"情"。通过自己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夫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上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幽默风趣。实践证明,亲切和蔼的笑容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活跃、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想用板着面孔。不苟言笑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其结果是使学生对教师敬畏而不是敬重,用心灵的窗户枣眼睛与学生交流信息、感情,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使得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他同学,一两得,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新生进入学校后人生地不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指导、帮助。在第一堂课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及时把自己关心爱护学生、乐于帮助学生的思想表露出来,取得学生的认可,为建立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学校是育人摇篮。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是最基础的一环。

新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就充满了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教育就充满了勃勃生机。

五、师生教学相长

上好一堂课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不同感悟;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所获。同时,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因此,这样上好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收获的过程。

总之,上好一堂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现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许多人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而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上好一堂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现实实现融合,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篇:用新基础教育理念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生命的主阵地。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确立和培养,首先就要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求知欲,树立自信心。在自信、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非常注重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新基础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在教学的内容设置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一些经过自己有意或者无意让孩子们选择过的,比较有兴趣的项目,也就是要赏识他们的需求。只有在教材的选择上切合学生的需求,那么你的课堂就成功一半了,同时在内容选择上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协助筛选,善意的引导,也不能完全迁就学生,在一定“度”的范围内。

二、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我一般运用几点方法:

1、选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民主选举出小组组长,让他们信服的来管理;

2、在教学上,采用小组结队的形式,让他们当中学的好的同学自己选择帮助对象,给他们以信任、信心;

3、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创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课堂在一种良性的竞赛环境中开展,使得课堂的学习效率始终保持很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减退;

4、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合作讨论,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课堂评价方面,教师要注意:

1、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话,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能够喜欢接受的评价准则,可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

2、评价的准则要尽量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少用一些负面的语言,要尽量做到让孩子的优点来带动缺点的改变,我在课堂上往往对那些孩子的示范或者表演总是以表扬、鼓励的的语言来评价他,培养他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以后能够有更多的发自自身的要求来表现自己;

3、评价当然要有度,一味的赏识是不正确的,对于那些原则问题教师要有严格把关,该批评也要批评,但要注意事后的疏导谈心。

课堂的教学不是教案的翻版。面对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活跃的,有创造性的。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走出了“鸦雀无声”的局面,初步出现了学生精神振奋、“万马奔腾”的状态。但是,真正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还需不懈地努力。

第五篇:怎样上好一堂课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曾经会为怎样上好一堂课而烦恼,几乎每个人都想要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然而,教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复杂多变,而课堂上又可能有不少突发与偶然现象。

的确,教无定法。正因为教无定法,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一颗不断专研探索的心,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真正在任何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应对自如。当然,真正上好一堂课也是不容易的。而这对自我要求很高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一堂课的好坏,不光看是否有老师充分的准备,更主要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互动情况。要看你有没有达到启发思维、训练能力、积累知识的效果。

那么,怎样做才能确保一堂课成功有效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备有优秀的教案

都说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可能上好课,这就好比只有打准备充分的仗才可能胜利一样。且不说怎样备课,大凡优秀的教案都应该具备这些特点:整体上教学目校标明确,针对性强,重难点分明;每一堂课教学要点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所授知识点清楚、准确无误;设计问题符合学生特点及其知识储备,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让他觉得盲目或没兴趣、没意义。而这当中,设计问题可说是重中之重。问题教学法虽然早不是什么新的教法,但它却一直是老师们觉得好用的方法之一。设计问题得当的好处在于可使老师在烦琐的知识内容中找到一条思路,从而把它贯穿到要讲的各个要点之中,使其层层推进,直到最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二、巧用教案

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们反感老师哪怕偶尔地看一眼教案讲课,他们欣赏老师盯着他们深情并茂,滔滔不绝。熟悉教案当然肯定便于自信大胆的教学,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整个教案的内容记在脑子里,即使全记住了,也不一定就讲得好。因而我们需要记目标,记思路,记要点。

三、课堂发挥

我们常说某某讲课很有激情,某某讲课平铺直叙。当然,教学风格都是与每位老师的个性紧密相关的。然而,我觉得风格是可以把握的。这就好比每个老师都有激情澎湃的时候,都有最引以为荣的片刻一样,只要你愿意在课堂上尝试和改变,敢于课堂发挥。而课堂发挥要好,教师自身除了需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还需要在吃透教材熟悉教案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知识文化修养,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从你深刻独特的人生感悟中获得启发。

四、森林与树木

乍一看,这与教学不相关。这里我借它们的关系说说新课教学的特点。新课教学就象剥洋葱,必须由外向内,一层层剥,因为知识点太多,我们必须分批进行。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说,只有先森林后树木,由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旧而新,实施的教学步骤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可能把学生越教越糊涂。我们要知道,任

何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都该是唯一的。我们只有掌握技巧、形成能力,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风格和一贯稳中求变的教学思路。然而,若我们真要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退一步说,即使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你会一直用它吗?学生会一直喜欢它吗?

选择教书,选择了付出;选择育人,选择了塑造灵魂。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只有不辞辛劳乐于付出,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开满智慧之花。

曾凡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自愿缴纳社保申请下一篇:中央空调成本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