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管理措施的分析

2023-02-23

一、实施全面预算具有重要意义

(一) 增强企业执行力

许多企业都有过宏伟的战略目标, 但能达成这些目标的企业, 无一不是依靠着优秀的执行力。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增强企业执行力的有效工具。

全面预算管理将遥远而模糊的战略目标分解成简单直观的小目标, 将复杂庞大的达成战略目标的过程分解为最单一的事项。将企业各个部门的责任有效结合, 使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岗位, 每一项业务都始终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

(二) 优化资源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整合企业资源, 为资源在企业整体范围内的调配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企业通过分解战略目标, 倒推达到目标的必要事项, 逐一分析每一个环节的可替代性、整合性、简化性, 合并或删除非必要环节, 找出关键节点, 绘制出达到战略目标的最短路径, 再确定各个事项的重要及紧迫程度, 据此分配资源, 突出“战略重点”, 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 合理控制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减少偏离企业总体目标的无序经济活动,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保障企业各项活动始终围绕战略目标而展开。可以通过预算执行监控, 及时的纠偏, 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良好的企业运行环境

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是成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条件。而在预算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全面预算文化。如领导者是否有魄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中层管理者是否有着眼于战略目标的高度, 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基层员工是否认同并追随这种全面预算文化等等。

有些企业没有注重全面预算文化的培育, 出现高层积极推行全面预算;中层持观望态度或为部门利益与高层进行博弈;基层只当做指令性任务被动完成, 敷衍了事, 使预算管理无法真正落地实施。例如, 有些预算草案编报单位片面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对本部门的一种“资源限制”, 在编制预算时费用指标虚高, 为自己“留余地”。有些预算编制人员敷衍塞责, 编制预算时数据东拼西凑, 先有数据, 再编依据, 预算数据失真。

(二) 预算组织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组织体系, 预算组织层级模糊, 逻辑衔接不紧密。相关部门及人员没有履行相应的管理权限, 不能各尽其职, 致使管理职能缺失, 使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

(三) 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企业虽然实行了预算管理, 但制度不完善, 没有建立系列的管理制度, 比如指标分析制度、标准定额制度等, 预算编制的流程和量化标准都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 预算管理随意性强。业财融合度低, 财务人员和经营人员对各自的业务情况相互了解不深入, 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衔接不紧密, 造成管理脱节, 数据不准确, 可比性、可用性差。

(四) 事中控制环节缺失

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体现在企业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都纳入预算管理。然后重编报, 轻执行, 忽视过程控制是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的现象。有些单位在编报预算时, 强调各种理由, 争取预算指标。预算下达后, 对批复的预算不落实, 不分解, 不进行预算控制。许多企业预算监控职能部门由财务人员负责, 业务人员很少参与预算控制。单纯依靠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监控, 往往发现偏离预算时各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完毕。这种预算控制节点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的预算控制流程, 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纠正偏差的作用, 但缺乏对各项经济活动的事中控制, 不能对企业的预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五) 预算信息化管理薄弱

很多企业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落后, 信息预置功能不健全, 层级设置模糊缺乏纵向系统性。预算执行数据滞后, 使企业失去预算动态控制最佳时机, 造成预算偏离目标, 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监管过程存在漏洞, 预算外项目浑水摸鱼, 挤占预算内项目预算指标;预算失真, 导致管理层无法据以做出正确判断, 可能是企业蒙受损失。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 建设优秀的预算文化, 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

宣贯全面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 在企业全范围内形成高度趋同的预算管理价值观。增加共享与协作, 减少部门之间的资源争夺与冲突, 减少内耗, 达成共赢的目标。

取得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通过知识竞答, 预算评比等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 实现”全员参与”。打造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后要夯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履行管理职能提供必须的各种资料。

(二) 健全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引导业财融合

建立起便于基层员工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式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扩大信息搜集范围。引入业务为先, 财务协同的预算管理模式。依托逻辑严密的组织体系, 按照收支弹挂原则, 紧密衔接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 避免管理脱节。以增强综合素质为抓手, 培养建立既懂生产经营、又善财务管理的骨干人才队伍, 促进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三) 出台预算管理配套制度和标准, 预算考评对接薪酬体系

制定企业《编制预算指南》或《业务预算对照表》等文件, 指导预算编制, 扫除预算管理全员参与的障碍,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指标体系, 明确预算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使业务人员有章可查, 有据可循。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综合运用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或滚动预算等工具, 编制业务预算、专项决策预算、财务预算, 使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建立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制度, 量化考评标准, 按照责、权、利三统一原则将考评结果对接薪酬体系。依据结果对员工实施奖惩, 发挥薪酬政策的导向作用, 调动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的积极性, 形成良性循环。外项目审批程序。

(四) 建立信息反馈与预警机制, 加强预算管理事中控制

预算监管部门设置指标预警线, 反馈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 使管理部门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迅速制定应对方案。如在预算指标达到一定百分比或者偏离到一定程度时, 向相关业务部门发出预警, 把预算控制节点提前, 及时纠偏, 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建立预算分析制度, 使决策层及时了解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 真正发挥预算的指导与管控作用。

(五) 加强信息化建设, 打造预算管控防火墙

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整合各种信息资源, 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有效利用大数据, 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提升内部控制和信息共享控制能力, 为预算管理提供保障。信息化工具的运用, 可以在各个业务单元与预算管理主体间建立双向的信息沟通渠道。预算管理人员将预算信息预置在信息平台上, 实时更新, 使相关业务层级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预算执行进度;依托时间轴对重点预算项目及大额经济事项的处理时效设警戒线, 避免预算执行数据滞后带来的预算数据失真, 预算管控失效的问题;还可以利用信息平台将预算外项目和超预算项目拦截在申请步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竖起一道预算管控的防火墙, 防止预算外项目浑水摸鱼, 督促其履行预算。

摘要:修订后的《预算法》极为注重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很多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需要改进和完善。本文就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实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环境,现状,措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径下一篇:哈尔滨航空港区国际航空货运物流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