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行政调查分析论文

2022-04-24

小编精心整理了《警察行政调查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针对我国警察出庭作证情况不容乐观的这个现况,本文立足于研究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在基层司法工作中的适用性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更好的解决警察出庭作证取证不规范,出庭程序不到位,群众不理解,不信任的现实状况,分析归纳警察执法的程序问题,归纳总结警察出庭作证应当注意的问题。

警察行政调查分析论文 篇1:

南亚大陆的“猛虎利爪”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印度的机构远不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以及英国的军情五处那样赫赫有名。但是事实上,印度的情报机构跟上述情报机构比毫不逊色。它不但规模庞大、种类齐全,而且功能完备,并在情报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人们习惯上把印度称为“南亚猛虎”,那么,印度的情报机构就可以说是“猛虎利爪”。在印度走向政、军事大国的急行军中,这只猛虎利爪不时闪露出慑人的锋芒。

印度情报机构三大系统

目前印度的情报机构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一是内阁秘书处领导的调查分析局;二是直属内政部的中央情报局、中央调查局以及边境保安部队和警察部队;三是国防部领导下的军方情报部门。这三大情报系统在情报界被称为“三套马车”。

在这“三套马车”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是成立于1968年的调查分析局(简称RAW)。它在行政上隶属内阁秘书处,但实际上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调查分析局是印度最重要的对外间谍情报机构,主要以邻国和重要国家为目标,通过谍报和技术侦察等手段搜集、整理对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直接向印度内阁提交最新的研究分析结果。它同时也具有策反、颠覆和一定的反间谍功能。调查分析局下属的航空研究中心(ARC)装备有各类侦察飞机、电子侦察监视设备和最先进的无人侦察机,是印度的技术情报侦察尖兵,以及政府和军方图像、电子情报的主要来源。目前,调查分析局有7000余名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设有70多个情报站,每年光开展秘密活动的经费预算就多达7亿卢比(约合6500万美元)。

内政部下辖的情报机构包括情报局(IB)、中央调查局(CBI)和边境保安部队(约8000人),以及中印边境的警察部队(约2000人)等一系列机构和部门。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在1950年至1960年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对该局给予大量经济资助,并代为培训了第一批情报工作人员,使该局逐渐完善发展起来。该局专司反间谍和国内安全情报工作,具体任务主要是监视反政府势力、外国驻印机构的活动以及负责国内的反情报任务,也搜集一部分邻国情报。情报局有工作人员1万多名,公开预算1亿多卢比。中央调查局亦为反间谍机构,主要任务是监视政府工作人员和各政党领导人的活动,查办官僚、政客的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及政府交办的其它重大案件。目前编制3000人。印度边境保安部队和中印边境警察部队除负责治安和边境防务外,还通过边境巡逻、特务派遣和技术情报侦察等手段来搜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锡金等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战役战术情报。

军事情报机构,是印度国家情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目前还没有军事情报业务归口单位,三军的情报部门自成体系,分别受三军司令部领导。印度国防部及参联会所属的通信情报委员会对各军种的情报工作进行协调。军方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收集战术、军事技术情报,而战略情报由调查分析局搜集。其中,陆军情报处属陆军司令部参谋局领导,约有400名工作人员,负责陆军的情报搜集整理、军内安全保卫、驻外陆军武官的管理以及陆军的外事活动等。空军情报处属空军司令部第一参谋局领导,约有180名工作人员,负责搜集空军情报资料、空军的安全保卫、驻外空军武官的管理。海军情报处隶属于国防部,由海军司令部第二副参谋长领导,约有200名工作人员,负责海军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印度的情报工作实行的是行政上分散领导而业务上统一协调指导的体制。其协调指导系统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阁秘书“核心小组”、高级情报委员会、联合情报委员会组成。其中,成立于1985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系印度最高国家安全与情报工作领导机构。该委员会主席由政府总理兼任,成员包括调查分析局局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及两个最敏感的邦即旁遮普邦和阿萨姆邦的首席部长。其任务是负责审核国家各情报工作责任机构上报的情报材料及相应的研判分析结果,并确定国家的威胁所在,修订国家的总体战略。

美国中央情报局吃惊

多年来,印度的情报机构在获取外国情报、维护国内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外界一直对印度的情报机构知之甚少。但是,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的5次核试验不仅让世界大吃一惊,而且印度的情报机构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是得益于印度情报机构的建议和帮助,印度当局才成功地欺骗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情报机构,就连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在事前也对印度的核试验一无所知。印度情报机构手段之隐蔽、方式之巧妙,就连中央情报局也自叹不如。

早在1995年12月,印度就曾打算进行核试验,地点选在博克兰试验场。但是美国的KH-11照相侦察卫星拍摄到了试验场周围正准备铺设的粗大电缆,断定印方正着手进行核试验。因此美国政府一方面放风给新闻界,一方面令当时在印度的美国大使弗兰克·威斯纳向印度高级官员出示了这些照片,成功地说服了印度政府放弃了核试验。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情报机构的这种做法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印度的情报机构从这些照片中分析出了美国人监视试验场的手段及其特点和性能,因而制定出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在情报机构的协助下,印度人成功地破坏了中央情报局的种种侦察活动。

首先,印度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欺骗了美国的间谍卫星。虽然当时美国在印度的上空有两颗先进的KH-12照相侦察卫星,其地面分辩率可达0.1米,但是印度的情报部门掌握了卫星出现在博克兰上空的时间,并确定了卫星能够监视到的区域,因此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在卫星不在试验场上空时进行的。印度还特地把试验时间定在5月份,因为这个时候塔尔沙漠里漫天的沙尘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卫星的分辩率,同时高达40多度的高温又可以削弱红外线装置的探测能力。

其次,印度反谍报机构的严密防范使得中情局在谍报手段上毫无建树。1996年,中情局曾收买了印度一个电脑专家为其服务,负责收集印政府的政策动向。但此人却利用为中情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反戈一击,利用计算机网络进入有关中近东地区的情报档案库,对中央情报局在印的情报网和情报活动一览无遗后悄然失踪,对中情局在印度的活动造成了沉重打击。印方为了保证核试验的秘密性,采取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在其最高层领导人中,知情范围局限在包括总理在内的五名内阁级成员,甚至总统和外长也都是在核试验前一天才知道消息。参加核试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为了防止被美谍报人员盯梢,分别乘火车从全国各地赶往贾斯坦邦,他们还采用中途换车,另取假名等办法,进行保密。

最后,采取严格的通讯保密措施,使美国的电子侦听手段变成了“聋子的耳朵”。电子侦听是美国情报部门重要的情报获取手段,约有80%有价值的情报来自电子侦听。为了防止美国无处不在的“电子耳朵”,印度采取了严格的通讯保密措施。所有在博克兰试验场工作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都被禁止与外界进行书面和电话联系;在实验前几天,试验场周围实行绝对的无线电静默;甚至在核爆炸后,试验场向总理瓦杰帕伊报告试验成功时,也是用“佛祖笑了”作为暗语。因此美国的电子侦听部门一无所知,即使离印度最近的迪戈加西亚海军监听站的“电子耳朵”也成了“聋子的耳朵”。

在这场有关核试验的“情报战”中,中央情报局威风全无,彻底地败在了印度情报机构的手上。因此,即使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也与普通老百姓一样,是在第二天通过报纸才知道印度成功地进行了核爆炸。

利爪伸向何方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各国都在为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占据有利态势进行着战略调整,其中对情报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的安全决策中,离开了对情报的参考、离开了情报界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印度作为一个南亚地区的大国、作为一个需要解决国内外众多问题的国家,不可避免地需要重视和加强情报机构和情报工作。

印度的情报机构,最初脱胎于殖民地时期英国人创办的情报机关。后来,印度虽然实现了独立,但其情报机构仍然保留了那一时期的诸多特点。其情报人员大多经由美、英的培训,因此印度的情报机构设置及工作作风带有很浓厚的西方特色。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为适应国际形势和遍布世界的情报活动的需要,在情报工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不仅使情报机关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和扩大,而且加大了对情报工作整顿和改革的力度,使情报活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配合早日实现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印度情报机构的视野早就超出了南亚大陆的范围,这只南亚猛虎的利爪已经到达了中国、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境内。

在新世纪中,印度情报机构在国家战略决策中的作用还将进一步上升,以谋求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工作方针将更加明确。印度一方面是南亚地区无可争议的大国,一方面又在国内外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国内的人口压力和贫困问题以及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对印度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再进一步讲,印度的目标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南亚大国,而是要成为亚太大国、甚至是世界大国。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要解决好面临的诸多问题,必然需要情报机构和情报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况且印度的情报机构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组织和功能。在印度仿照美国成立的国家安全最高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成员除政府总理和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两个敏感邦的首席部长外,其余三人都是与情报界有密切联系的调查分析局局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内政部长。情报机构在印度国家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随着印度谋求大国地位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情报机构的职能和地位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将改组情报系统,实现统一领导,形成整体合力。印度现有的情报机构虽然庞大,但是缺乏有效的集中统一领导,各个情报系统自成一体、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情报搜集、上报、分类和评估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尤其是情报部门和各级情报用户之间缺乏一个目标明确的协调管理机构。另外,调查分析局和中央情报局的情报官员大都是文职人员,根本不了解军方对情报的专业需求,而且提供的情报时效性较差。印度情报部门的革新与改组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印度著名战略学家苏布拉马尼亚姆提出了25条关于对现有情报机构进行全面改组的建议。印度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随即成立了4个特别工作组,对情报机构进行详细评估。特别工作组提议,成立一个由国家安全顾问牵头的国家情报委员会,成员包括调查分析局局长、情报局局长和军方情报首脑,统一负责军政情报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引人注目的军事情报部分,报告建议,应消除目前情报机构各立山头的现状,迅速成立象美国那样的国防情报局,统一掌管军事情报。军方人士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印度的确有必要成立一个统一的情报协调管理机构,以处理来自不同渠道的不同情报,结束目前情报界军政不分、交叉重叠的混乱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强调,在平时就需要重点加强对印度周边国家,尤其是对“印度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的情报搜集工作。

在情报实际工作中,将不断加强对周边国家的渗透和了解。1999年5月在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印巴爆发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武装冲突。在印军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巴方一举占领了战略高地,将大炮直接对准了印军的后勤补给线和前方阵地。情报失误使印军在冲突初期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局面。事后,印度对这一失误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并将加强边境情报和技术侦察情报工作作为今后情报力量建设的重点。其实,印度的边境情报工作不仅仅以巴基斯坦为对象。仅印度内政部的情报机构,目前设在中印、中锡边境的情报分局就有8个。据印度媒体最近报道说,印度将把前不久从以色列进口的无人侦察机部署到中印边境,以加强对中国的情报工作。印度媒体还透露说,印度的调查分析局和情报局几十年来一直在建设中印边境的侦察力量,未来几年内这一趋势还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印度的情报力量绝对不是一支可以让人忽视的力量。在“国际情报战”的大格局中,它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着它的作用和影响。随着印度向大国地位目标的不断迈进,印度情报机构这一南亚大陆的“猛虎利爪”将会逐步走出南亚,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作者:李 刚 朱大治

警察行政调查分析论文 篇2:

浅析警察出庭作证制度

摘 要:针对我国警察出庭作证情况不容乐观的这个现况,本文立足于研究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在基层司法工作中的适用性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更好的解决警察出庭作证取证不规范,出庭程序不到位,群众不理解,不信任的现实状况,分析归纳警察执法的程序问题,归纳总结警察出庭作证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证人;调查分析

一、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现状

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实践困难,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大部分侦查人员仍对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不了解,对出庭作证的程序不熟练,对警察出庭作证的效用不信仰以及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辩护人和当事人不知如何行使要求警察出庭作证的权力等问题。

此外,不够完善的立法以及程序,使警察在出庭作证时缺乏可靠的法律指导和程序保障。新刑诉法对这项制度虽有详细的规定,但由于过于简单的内容,没有细化到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和具体的程序的行进问题。

再者,警察在出庭作证时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应对措施。在基层公安工作中,民警对出庭作证的观念意识较弱,缺乏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以致在警察出庭作证的个案中常表现出许多临场的不良状况,直接影响到了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审判工作的开展。

同时,在公民的普法意识有待加强的情况下,警察出庭作证这一司法程序,理应受到关注和给予重视,使得公民更加信任法律。所以在新刑诉法颁布以后,更应着力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等一系列的司法实践。从调查警察出庭作证在现实中的适用情况入手,寻求多种的立法建议,同时深入公安队伍,了解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将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加以总结,并利用好大学广阔的学习平台,开展案例研讨和模拟法庭活动,模拟司法行政现场,从而提出很好的有利于公安队伍以及司法实践的建议。

二、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发展

在2013年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第一次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了有关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制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尽管新刑訴法已经对警察出庭作证这一制度进行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但在我国,因为警察出庭作证还属于一种较新的制度,在具体的执行中还缺乏经验。

从警察出庭作证的适用性来看,此制度在实施中仍存在问题,警察在以往承担着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角色,然而现在所扮演的角色有较大的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训练,以及在执法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程序意识,导致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一直不能发挥其重大的影响力。

笔者认为警察出庭作证的好处在于:有利于依法治国;有利于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提升警察形象;有利于弄清楚案件事实;有利于增加司法公信力;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有利于保证法庭审判的公正;有助于理顺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

但也有反对意见认为:证据应是无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提出的,而警察是案件承办者,出庭会影响公正处理;警察是参加侦查后才了解有关情况的,并非现场第一人;警察出庭只是形式化,浪费警力等。

针对此情况,新刑事诉讼法中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改革的大势中应运而生。这是一项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次巨大进步,是为实现控辩双方平等、保护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制度保障。

2014年,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这项改革有利于促进办案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发生。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法官在《略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革》一文中指出此项改革有利于破解当前制约形式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是遵循诉讼规律、司法规律、法治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必由之路。沈副院长在文中也重点强调要“夯实侦查基础工作”、“实现庭审实质化”、“健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和“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不难理解,侦查活动是刑事案件审判的基础,是审判的第一关,如果警察在侦查活动中就出现错误或缺漏,对案件最终的结局的影响将是极其严重的。那么,警察出庭作证制度这一证人制度与侦查活动有什么关系呢?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使得警察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也就意味着警察将会接受更多的审视,也将会面对和辩方在庭审过程中的辩论,从而刺激警察在侦查活动中遵守程序法,自觉避免非法取证行为。

因此,“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是对侦查机关提出的新的要求,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却也是对审判机关的挑战。它并非意味着法院会有更大的权力去决定案件的走向。伴随着“案件审判终身制”,给审判机关更大的压力,与“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一起,迫使法官们改变以往过于依赖书面证据的状况,优化其在审判过程中对各项诉讼原则的落实。这也是对公检法机关的相互制约,其目标应是是对司法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解决警察出庭作证现状的措施

“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写入新刑事诉讼法已有几年时间,在基层的情况却略有尴尬。是否需要找出一定的措施来协助该制度的落实。第一,警察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那么是否也应像证人一样被保护?更甚至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保护应该更加全面到位。法律对警察权力限制和规范的同时,也应将警察作为普通人来加以保护。第二,健全对警察证人的保护之后,也应健全对不尽到出庭作证义务的警察的监督制裁机制?第三,扩大警察出庭作证的范围,让警察出庭作证的身影出现在更多的刑事案件中。

今年8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意见》(法发【2016】18号),该《意见》第十二条:“完善对证人、鉴定人的法庭质证规则。落实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提高出庭作证率。”这再一次反映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对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不可少的作用。虽然目前的落实情况不如人意,但是我们相信每一项制度从出台到落实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项制度得到充分完整的解读之后会被接受和落实。

警察出庭作证的理论依据就在于:直接言词原则也及排除传闻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則;控辩式的审判方式。所以针对警察出庭作证在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以及对在职一线民警、法官、检察官,大学教授进行采访后,笔者就如何完善该制度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1)完善相关立法,为警察出庭作证提供法律基础。确定警察出庭作证的身份,细化警察出庭作证的基本范围。并增加法律在这一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例如,明确规定侦查人员具有出庭接受询问的职业义务,并表示一旦拒绝作证或者做伪证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便有利于整个制度机制的畅通运行,从而保证司法效率的同时,维护公平正义。

(2)提高对警察法律素养的要求,使其提高侦查技能,确保侦查工作成效。警察出庭就自己的工作进行陈述,那么警察本身的法律素养就极为重要,不仅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也会影响公众对公权力机关的看法和信任度。

(3)普及警察出庭作证的制度,并在实践中真真切切的努力去改善警民关系。只有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真正的放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加以作用,才会发挥它的生命力。想让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焕发生机与活力,必不可少的是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生活中努力做到服务人民,改善警民关系。

(4)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的程序设计。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整个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程序问题,包括:申请警察证人出庭作证程序;通知警察出庭作证程序;查明到庭警察证人身份程序;法庭向警察证人交代权利义务程序;警察证人宣誓程序;警察证人作证程序;控辩双方交叉询问质证程序;法庭补充询问程序;警察退庭程序。

参考文献:

[1]王悦.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法制博览,2014(10).

[2]何家弘.迟到的正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7.

作者:罗秋红 陈梓曦 梁真玮 洪文林 陈丽旭

警察行政调查分析论文 篇3:

散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调查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散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的调查分析,对现在人们对共产党员形象的看法和感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散文 共产党人 形象调查

讲到共产党人的形象,通常人们脑海中会冒这样一些词: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率先垂范,敬业争先,严格要求自己,以优秀品德感化人等。在当前即将迎来建党90年之际,为了解人们对散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的看法,我们的调查小组特开展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二手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典型个案访谈法、PRA法等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次调查研究以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广区域为调查点,展开实地调研。本次调查“你所难忘的散文作品中的共产党人形象”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有效率88.8%。问卷回收之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编码,然后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分析所采用的是SPSS统计分析软件。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状况。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59.7%,女性所占比例为40.3%。

2.年龄分布状况。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17.5%,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所占比例为48.7%,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所占比例为22.5%,年龄在6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1.3%。

3.学历状况。被调查对象中,学历是小学及以下的占13.2%,学历是初中的占23.9%,中专/职高/技校/高中的占17.5%,学历是大专的占9.6%,本科的占29.6%,硕士及以上的占6.2%,总体看来学历涵盖面广。

4.职业或身份。被调查对象中,职业或身份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占14.4%,是国有、集体企业管理人员/职工的所占比例为3.4%,是教师、科研人员的占7.6%,军人、武警、警察的占9.6%,是私企或外企管理人员/职员的占4.8%,是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的占7.0%,是高等院校学生的占19.4%,是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学生的占10.7%,是离退休人员的占7.3%,是自由职业的占4.5%,是无业/下岗的占3.1%,是农民的占5.1%,是村镇干部的占1.7%,职业或身份是其他的占1.4%。总体而言,被調查对象职业涉及面广。

5.政治面貌。被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为28.5%,民主党派人士占13.2%,无党派人士占44.5%,其他占13.8%。

6.月收入情况。被调查对象个人每月总收入情况如下:月收入1000元及以下的所占比例为40.0%,月收入在1001-2000元之间的占29.3%,在2001-3000元之间的占15.5%,在3001-5000元之间的占7.0%,在5001-7000元之间的占4.5%,在7001-9000元之间的占2.0%,在9001元以上的占1.7%。总体而言,被调查对象中,各收入水平均有,但以收入水平不高者多,这也与我国当前民众收入水平的实际情况吻合。

7.日常居住地情况。被调查对象日常居住地在农村的所占比例为27.0%,在乡镇的所占比例为32.4%,在县级城市的所占比例为27.3%,在地级城市的所占比例10.4%,在省会城市的所占比例为2.3%,在直辖市的所占比例为0.6%。总体而言,居住地分布较广。

二、散文中共产党人形象调查分析

(一)散文中共产党人形象调查情况分析

1.主动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不多。调查发现,选择偶尔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占49.6%;选择主动去看的占28.7%;选择不会看的占21.7%。可见,主动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不多,偶尔会看的人较多。

2.多数人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调查中,在问及“你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吗”时,选择知道一部分的占44.5%;选择经常会看到的占30.1%;选择不知道的占25.4%。可见,多数人还是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的。

3.最难忘的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首推茅盾的《白杨礼赞》。调查中,在问及“你最难忘的一部描写共产党员形象的散文作品是什么时”,选择“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占33.2%;选择“胡少安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同志侧影》”的占8.7%;选择“瞿秋白的《赤色十月》”的占9.0%;选择“李星华的《‘三一八那天’——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的占11.0%;选择“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占8.5%;选择“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的占7.0%;选择“丁玲的《彭德怀速写》”的占3.4%;选择“刘白羽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占3.4%;选择“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的占2.8%;选择“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占6.5%;选择“谭士珍的《将军柳》”的占0.3%;选择“谢觉哉的《读雷锋同志的日记摘抄》”的占1.7%;选择“巴金的《望着总理的遗像》”的占2.5%;选择其他的占2.0%。可见,民众最难忘的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首推茅盾的《白杨礼赞》。

4.最难忘的共产党人形象首推毛泽东和周恩来。调查中,在问及“散文的描写都比较柔美,但柔美中共产党员的形象却坚如磐石般刚毅,以下你最难忘的共产党员形象是哪位”时,选择毛泽东的占37.5%;选择周恩来的占34.6%;选择雷锋的占16.9%;选择闻一多的占7.0%;选择焦裕禄的占2.8%;选取其他的占1.1%。总体而言,民众最难忘的共产党人形象首推毛泽东和周恩来。

5.看到《白杨礼赞》中部分文字,绝大多数人感受深刻。散文《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部分文字: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调查中,我们摘录了这段文字,调查民众看到这段文字的感受,结果发现,被调查者选择“白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坚强,力求上进”的占40.8%;选择“白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顽强不倒,勇于进取”的占38.9%;选择“白杨象征着北方农民,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用质朴的生活态度不断奋进”的占16.3%;选择“白杨只是在北方一种很普通的植物”的仅占3.9%。可见,绝大多数人看到《白杨礼赞》中的这部分文字感受都非常深刻。

6.多数人认为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自己有一定影响。调查中,在问及“你觉得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你作用如何”时,选择影响非常大的占44.8%;选择影响一般的占47.6%;选择影响很少的占5.6%,选择没有影响的仅占2.0%。总体上来说,多数民众认为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自己是有一定影响的。

7.歌颂共产党的散文基本贴近现实。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认为那些关于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散文没有过分夸大,远离现实的占25.9%;认为有,但不多的占59.7%;认为很多的占8.7%;认为不知道的占5.6%。总体来说,多数人认为歌颂共产党的散文还是基本贴近现实的。

8.歌颂共产党的散文艺术感染力需要提升。调查中,在问及“你觉得那些关于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散文是否缺乏艺术感染力”时,认为缺乏感染力,人物形象干巴巴的占25.6%;认为有感染力,但不多的占35.2%;认为很多有感染力的仅占30.1%;认为不知道的占9.0%。可见,歌颂共产党的散文多数缺乏感染力。

(二)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你所难忘的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将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的基本情况归纳如下:

从对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评价调查分析来看,主动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不多;多数人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最难忘的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首推茅盾的《白杨礼赞》;最难忘的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首推毛泽东和周恩来;看到《白杨礼赞》中部分文字,绝大多数人感受深刻;多数人认为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自己有一定影响;歌颂共产党的散文基本贴近现实;歌颂共产党的散文艺术感染力需要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特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开展关于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比赛,提高普通群众对散文关注度

要通过散文写作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散文爱好者进行写散文作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对散文的理解。通过举办关于党员形象的散文比赛,同时邀请国内著名作家、教授、文学爱好者,发展群众来欣赏散文作品,大大拓宽了群众的知识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员形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加快社会发展步伐,在实践中实现思想认识上的与时俱进。

(二)免费发送关于党员形象的散文作品给人们群众

党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为领导发展的能力,党的先进性也必须体现在谋求发展上。在机关组织中组织实施“送书”活动,开展创建“欣赏散文作品、了解党员形象”等活动。通过对关于党员形象散文作品的阅读、学习、交流,提高机关组织中共产党员素质,树立党员形象。同时,组织实施了散文到百姓家的党建活动,扩大群众关注面,也积极带动普通群众提高认识。第三,普及优秀散文教育,建立一个可以供民众阅历和思考的平台,让散文作为一种形式渗入民众的大脑。

(三)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树立党员在人们群众的优秀形象

提高广大党员素质,树立优秀形象需要做到以上两点:一是在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上下功夫,确保党员干部在作风上的先进性。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二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确保党员在纪律上的先进性。通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以正面教育为主、以预防为主、以事前监督管理为主的原则,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摆正自己的位置,严于律己,争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参考文献

[1]周永学.谈谈共产党形象问题.[M].北京;《党课教育中心》丛刊,2009.

[2]何西来.面对历史的考验.[M].《清明》,1984年01期.[3]张静.试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D].新疆师范大学,2006.

[4]卢先福.共产党人的义利观.[N].光明日报,2000.

课题来源: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项目(专项课题)——九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画卷中的中国共产党研究。

作者简介:梁丹军(1990-),女,宁波大红鹰学院信息学院09计科5班学生;张楠(1991-),男,宁波大红鹰学院机电学院08机自4班学生;常勤毅(1960-),男,宁波大红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共党史,为指导教师、通讯作者;周莹莹(1976-),女,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教育。为指导教师、通讯作者。課题组其他成员有:郑雅龙、王辉、陈佳华、张学林、汤朔辉、裴海升、赵莎莎。

作者:梁丹军 张楠 常勤毅 周莹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国证券税收研究论文下一篇:师专教学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