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核心系统架构

2022-08-12

第一篇:银行核心系统架构

核心银行系统架构设计与选型的策略研究论文

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不断开展业务,中国的银行业面对日趋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否合理,对于加强银行业务操作的管理和控制、保留优质客户、银行规避风险和降低风险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核心银行系统发展现状

(一)核心银行系统的定义

核心银行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的交易处理的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存款、贷款等业务的操作都是要在核心银行系统中完成的。核心银行系统的范畴包括:客户管理、储蓄、贷款、代理产品、支付结算产品、会计账务处理、总账、批量处理等。

(二)国内核心银行系统的发展历程

核心银行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自动的会计系统,核心系统是信息化的会计系统。第二阶段是指自动的交易系统,系统是自动生成的数据系统。第三代系统是指“一本帐”和“一个中心”,以客户为中心,集成了交易处理、产品创新、客户信息管理等多种应用集群。针对目前核心业务系统越来越复杂,有的架构设计师提出了“瘦核心”概念。

二、核心银行系统架构设计

(一)架构设计分析

核心银行系统的架构设计目前有:面向"SOA"的架构设计、基于J2EE架构的B/S结构设计、以“业务、语义、服务”三层架构设计、基于大前置架构设计。下面就四种架构进行简单描述:

面向“SOA”的架构设计:这是一种以“业务驱动服务,服务驱动技术,服务为中心”为原则的架构设计。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是目前最流行的架构体系,它为企业的IT架构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和标准性,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并降低成本,银行内部的不同的应用系统通过SOA实现协同工作。

基于J2EE架构的B/S结构设计:C/S结构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层架构设计,尽管能有效降低网络通信和服务器的处理量,但升级系统客户端程序比较复杂,且也容易受连接数及网络情况的限制。这样基于J2EE架构的B/S结构(注:“浏览器”和“服务器”两层)就很有吸引力,它简化了客户端程序,能有效进行权限管理并保护数据平台。

以“业务、语义、服务”三层架构设计:负责处理用户的业务请求的是业务层,它是核心系统的应用平台,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多维度的管理信息等,并产生相应的服务需求描述。核心银行系统对外提供服务都是服务层定义和发布的。语义层的功能是实现业务和系统的语义信息进行交换,提供需求与实体会话的语言界面。

大前置的架构:采用“高内聚低藕合”的设计原则并在企业应用集成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综合前置系统,实现银行各应用系统的有效集成,这种架构设计的优点是方便应用系统模块的修改和新增,这也符合“瘦核心设计思想”。通过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实现与银联系统、支付结算、信贷管理系统的实时交互。

(二)架构设计原则

分析国外先进核心银行系统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比现代国内外各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归纳一些设计原则:

第一,参数化设计。将一些成熟的业务产品进行抽象,提取相同的产品基本要素作为参数,通过组合参数并进行配置快速开发新的业务产品。该设计思想,减少了产品变更的范围,增加了产品组合灵活性,是目前较先进的设计思想之一。

第二,会计独立。核心本质就是实现“全行一本帐和大会计”的思想,系统由独立的子系统完成会计处理功能,采用最新的会计科目,并为会计准则的变更预留接口。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专门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比如利率、费率等,从而能实现利率市场化。

第四,全行统一柜员的管理。通过采用柜员卡系统实现全行柜员号统一,可以在不同的系统或角色中使用,也可以跨地区使用,并且有丰富的授权管理来加强内控管理。

第五,安全设计要完备。如何合理、可靠、高效的实现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是系统需要建立的安全保护体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目标是:存储传递敏感数据、防止网络交易数据的截取重发、数据库中的数据防篡改。

第六,前端系统功能弱化。尽量使营业网点的前端系统简单化,减少维护和升级的复杂度,通过控制中心的监控系统进行全面监控。

第七,模块化设计。在核心银行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成熟的模块,以前中后三个平台为基础,降低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并把大量功能重复、处理逻辑复杂的部分集成到平台中进行处理。

第八,国际化战略。目前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国际化战略带来的影响,方便在国外开设银行分支机构,支持多语言、多币种。

第九,整体解决方案灵活设计。核心银行系统的架构要考虑技术架构的可扩展性,业务流程的灵活性,不能设计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而应是建立灵活应用架构之上的—个整体解决方案,方便多个应用产品的集成。

三、核心银行系统的选择标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很多银行面临核心系统的更新换代,对于如何选择国外的核心银行系统解决方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企业的战略规划

由于核心银行系统的决策会涉及到整个企业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业务战略方针的制定,因此其间需要考虑的不仅应包括公司的员工和系统,还要考虑到所有的客户。核心银行系统的决策通常是以最新的业务战略和策略为起点,不仅能推动所有的业务发展,而且还应能适应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该计划要确定在银行未来中,哪些是需要变革的关键领域,并且从市场驱动的角度来确定具体的机会。同时,那些过去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限制而被视为“受禁”的领域也应该重新评定,找到每一个关键的业务机会并将其分解为诸多要素,以便进一步确定计划中制定的目标。

(二)方案的业务功能

在确定了战略规划和业务需求后,银行就可以对照业务需求了解市场上的核心银行系统方案。这是一个业务功能适配的过程,企业可以快速地根据各个方案对业务的符合程度产生优先顺序,将那些不能严格符合业务需求的产品要在这个阶段的决策中排除。

一个好的核心银行系统方案需要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现有的和未来的业务需求,正是这些业务需求决定了企业的选择,因此可以说方案的业务功能是决策的首要关键。

(三)方案的技术和架构

业务的功能性需求得到满足后,需要进一步从技术水平、架构设计两方面评估核心银行系统产品。核心银行系统的技术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必须考虑可靠性、健壮性、稳定性,并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具备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由技术手段来实施,构成整个核心银行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核心银行系统的组成可能来自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不同组件,也可能所有的组件由一个供应商集成和协调在一个特定的技术平台上,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认真考虑系统的集成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安全性、性能和成本的问题。

(四)厂商的选择

银行在选择业务符合程度较高的产品之前需要对产品的供应商进行审核与评估,遵循“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首先,确认厂商具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具备提供银行所需产品的能力;其次,对产品进行价值与成本分析,通过招标或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最后,确认厂商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在确定的时间内向银行提供产品。

四、总结

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考虑未来网络银行w~2,0、流程银行等客观要求下,分析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过程并从学术的视角思考了进行核心银行系统选型的一些原则,以期能够为核心银行系统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第二篇: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对私国际收支申报操作规程

为了规范柜台对私业务的国际收支申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汇发[2010]22号)、《关于做好调整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及相关信息报送准备工作的通知》(汇发[2011]4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启用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及明确有关数据报送要求的通知》(汇发[2012]42号)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柜台人员办理对私跨境资金收付、非居民与居民间及非同名居民间的境内外汇划转业务时,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柜员应请客户填写国际收支申报单据,据以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国际收支申报信息录入工作。境内同一居民在我行办理的涉及资本项目系统内和跨行外汇同名划转业务,可不填写申报信息,但我行作为付款行应进行国际收支申报。

一、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基本规定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主要包括境外汇款申报、涉外收入申报和境内划款申报。 境外汇款是指个人通过境内银行,以电汇、信汇、票汇方式办理的本外币跨境付款以及境内居民向非居民进行的境内外汇汇款。

涉外收入是指个人通过中国境内银行以电汇、信汇、票汇、信用证、托收、保函及其他方式从境外收到的本外币汇款以及境内居民接收的非居民境内外汇汇款。

境内划款是指境内非同名居民间的外汇收付业务以及同一居民在我行办理的涉及资本项目系统内(定活互转等外汇存款期限转换或外管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和跨行同名的外汇转出业务。

(一)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业务范围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业务范围包括:满足国际收支申报条件,且由支行直接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办理的汇入款解付和汇出汇款业务。

1、 须进行境外汇款申报的业务种类包括:通过我行核心系统办理的个人境外本外币电汇汇出汇款、环球汇票、西联发汇及境内居民向非居民进行的境内外汇汇款等业务。代售旅行支票业务的国际收支申报要求按当地外汇局规定执行。

2、 须进行涉外收入申报的业务种类包括:通过我行核心系统办理的个人境外电汇汇入汇款、西联收汇、退汇业务(包括电汇、环球汇票、西联汇款等汇出款项退回)、境内居民接收的非居民境内外汇汇款等。

注:对等值金额在3000美元以下(含)的对私涉外收入款项实行限额申报,即

1 收款人可免填《涉外收入申报单》,但涉及贸易出口收汇、非居民项下的对私涉外收入款项不实行限额申报。对于实行限额申报的涉外收入款项,银行仍应按规定报送基础信息,无需报送申报信息。

3、须进行境内划款申报的业务种类包括:通过我行核心系统办理的系统内、外非同名境内居民间的外汇资金收付,同一境内居民在我行办理的涉及资本项目系统内(定活互转等外汇存款期限转换或外管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和跨行同名的外汇转出业务。

4、通过核心系统办理的对私跨境收支业务通过核心系统专用交易(8541和8542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维护)进行国际收支申报;通过国结、保理等系统办理的对私汇出或汇入业务应通过原业务系统进行申报。代售旅行支票业务是否通过核心系统[8542国际收支数据维护-付款]交易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按当地外汇局规定执行。

(二)纸质申报凭证保管要求

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取消了银行报送纸质申报凭证的要求,我行各机构应将《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内收入申报单》、《境外汇款申请书》/《境内汇款申请书》银行留存联作为业务凭证附件随当日传票装订,并按我行会计档案的有关规定保管、归档。

对于电子渠道西联汇款、境外电汇业务,已由系统自动申报。在业务发生次日由账户开户行对私国际收支申报管理员,使用“8543国际收支数据查询”交易查询上一日通过电子渠道办理西联汇款、境外电汇的国际收支申报数据,并逐笔打印《境外汇款申请书》,在“申请人签章”栏内注明“本笔付款来自电子渠道”、在“银行签章”栏内加盖柜台业务专用章,统一装订在业务发生日本机构未集中处理业务最后一个柜员的传票后面。

对于电子渠道西联收汇、汇入汇款业务国际收支申报数据,暂不要求打印《涉外收入申报单》。

二、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申报操作流程

1、涉外收入/境内收入申报流程

客户在我行办理境外汇入汇款、西联收汇等涉外收入业务时,须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并签字确认。上述凭证格式及内容由外管局统一制定,各行按标准印制。

柜员提交“8512汇入汇款复核”、“8567西联收汇解付确认”、“8170境内外币支付来账入账”、“1418活期互转”等交易成功后,系统自动联动至“8541国际收支数据维护一-收款”交易,如遇系统不能自动联动时,由经办柜员直接调用“8541国

2 际收支数据维护一-收款”交易录入:

(1) 国际收支类型选择“A-涉外收入申报单表/D-境内收入申报单”,输入银行业务编号后,系统将根据源业务数据自动回显收付款人名称、证件号码等多项信息。

(2)对于涉外收款业务,柜员应当区分款项的来源是境外或境内,并在“是否跨境付款”选择是或否,系统将自动在基础信息中对方付款人名称前添加“(JW”)或“(JN”)。

(3)收款人类型应根据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确认客户居民身份类别后选择输入。柜员应特别注意:“身份证件号码”、“国际收支数据类型”一旦录入错误将无法修改,只能删除后重新录入。

提交成功后,系统将返回国际收支申报号码,提示打印《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内收入申报单》(境内居民非贸项下等值3000美元以内的涉外收入款项实行限额申报,即客户无需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经办柜员无需录入申报信息,直接提交即可;目前同名境内居民的收款业务无需录入管理信息,也无需打印“境内收入申报单”)。经办柜员核对无误后在《涉外收入申报单》的“银行经办人签章”栏内签章/签字,并加盖柜台业务专用章(对私)。随后将《涉外收入申报单》申报主体联交给客户,银行留存联作为相关收入业务凭证的附件随传票装订。

2、境外汇款/境内汇款申报流程

客户在我行办理境外电汇、环球汇票、西联普通发汇、西联快捷汇款等对外付款业务时,柜员须同时要求客户需填写《境外汇款申请书》并签字确认。办理非同名境内居民间的境内汇款时,须要求客户填写《境内汇款申请书》并签字确认。上述凭证格式及内容由外管局统一制定,各行按标准印制。同一境内居民在我行办理的涉及资本项目系统内(定活互转等外汇存款期限转换或外管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和跨行同名的外汇转出业务不用填写《境内汇款申请书》申报信息,由柜员直接调用申报交易进行申报,其中,付款银行应将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报送外汇局,交易性质申报在“909010同名账户资金转出”项下;收款银行应报送境内外汇收入基础信息,申报成功后不用打印《境内汇款申请书》。

柜员提交“8502汇出汇款复核”交易、“8560西联发汇复核”和“8564西联快捷汇款复核”、“8534环球汇票签发复核”、“8151境内外币支付业务复核”、“1418活期互转”等交易后,系统自动联动至“8542国际收支数据维护二-付款”交易,如遇系统不能自动联动时,由柜员直接调用“8542国际收支数据维护二-付款”交易进行录入:

3 (1)国际收支类型选择“B-境外汇款申请书/ E-境内汇款申请书”,输入银行业务编号后,系统将自动回显收付款人名称、证件号码等多项信息。

(2)对于涉外付款业务,应当区分款项的去向是境外或境内,并在“是否跨境付款”选择是或否,系统将自动在基础信息中对方付款人名称前添加“(JW)”或“(JN)”。

(3)汇款人类型应根据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确认客户居民身份类别后选择输入。柜员应特别注意“国际收支数据类型”字段是国际收支申报号码的组成部分,一旦录入错误将无法修改。

提交成功后,系统将返回国际收支申报号码,提示打印《境外汇款申请书》/《境内汇款申请书》。经办柜员核对无误后在《境外汇款申请书》/《境内汇款申请书》的复核栏内签章/签字,并加盖“柜台业务专用章(对私)”。随后将《境外汇款申请书》/《境内汇款申请书》申报主体联交给客户,银行留存联作为相关汇款业务凭证的附件随传票装订。

三、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信息修改及删除

1、当日差错处理

柜台人员在进行国际收支申报后,当日发现录入信息有误的,可以调用“8541国际收支数据维护一-收款”交易或“8542国际收支数维护二--付款”交易,操作类型选择“C-修改”或“D-删除”(当天删除需要三级或三级以上柜员授权),同时录入国际收支申报号码对原信息进行修改。

2、隔日差错处理

(1)国际收支申报信息在日终批量导入外管局申报系统银行端时系统拒绝的,原经办行柜员次日可以调用“8541国际收支数据维护一-收款”交易或“8542国际收支数维护二--付款”交易,操作类型选择“C-修改”,同时录入补录操作类型选择“A-新增”,对原信息进行修改。被外管局申报系统拒绝的交易明细,支行次日可通过核心系统[0051]单份报表打印交易,查询打印国际收支申报错误信息明细。

(2)国际收支申报信息当日导入申报系统银行端成功,但次日外汇管理局或银行自身发现申报信息有误,原经办行柜员可以调用“8541国际收支数据维护一-收款”交易或“8542国际收支数维护二--付款”交易,操作类型选择“C-修改”,同时录入补录操作类型选择“C-修改”或“D-删除”,对原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 (3)隔日差错须在错误返回当日内处理完毕。

4

四、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信息查询

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办理的国际收支申报业务均可通过调用“8543 国际收支数据查询”交易查询单笔业务明细信息或当天的所有国际收支申报信息。

五、 日处理

1、日终处理

各支行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管理员,每日日终通过“8543国际收支数据查询”交易查询打印本机构当日所有国际收支数据,再通过核心系统“9018日志文件查询”输入境外电汇、环球汇票、西联发汇、汇入汇款、西联收汇等跨境业务交易码查询与本机构当日发生的国际收支数据明细进行勾对。对于漏报的跨境收支交易,督促原业务经办柜员当日通过核心系统进行国际收支申报。勾对清单由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管理员签字后专夹保管备查。

2、次日错误返回信息报表查询、修改及补报

各支行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管理员,申报次日上午通过调用“0050下载报表”交易、“0051单份报表打印”交易下载打印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返回信息报表,报表编号为0654,如存在错误返回文件,应督促原业务操作员当日查明原因,并在核心系统中进行修改,保证当日完成数据修改和补报。

六、 申报单填写注意事项

1、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内居民非贸项下等值3000美元以内的涉外收入款项无需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客户必填项目为:

 收款人名称

 交易编码、相应币种及金额、交易附言,其中“交易编码”栏柜员应指导客户根据涉外收入申报单所附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表(收入)》选择填写。若本笔涉外收入款为退款,则“交易编码”应填写本笔涉外收入款对应原对境外付款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交易附言”应填写原对境外付款的申报号码。若为非居民收到的境外汇款,交易编码由系统默认为“802031境外存入款项”,交易附言注明:“非居民从境外收款”;

 填报人签章、填报人电话 其余项目由系统自动打印。

2、境外汇款申请书-客户必填项目为:  汇款人名称及地址

5  交易编码、相应币种及金额、交易附言,其中“交易编码”栏柜员应指导客户根据境外汇款申请书所附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表(支出)》选择填写。若本笔付款为退款,则应“交易编码”应填写本笔付款对应原涉外收入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交易附言”应填写原涉外收入的申报号码。若为非居民向境外汇款,交易编码由系统默认为“802031境外存入款项调出”,交易附言注明:“非居民向境外付款”。

 申请人签章、申请人电话 其余项目由系统自动打印

3、境内汇款申请书(境内同一居民在我行办理的涉及资本项下系统内和跨行同名转出外汇可不填写交易编码)-客户必填项目为:

 汇款人名称及地址

 交易编码、相应币种及金额、交易附言,其中“交易编码”栏柜员应指导客户本笔交易性质对应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表(收入)》选择填写,若本笔付款为退款,则应填写本笔付款对应的原收入编码。

 申请人签章、申请人电话 其余项目由系统自动打印

七、金融机构标识码的维护

各分行新设辖内机构取得金融机构标识码后,分行应按照我行机构参数维护规程的要求,填写《中国ⅩⅩ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机构参数维护申请表》并加盖分行运营管理部公章后,与申请机构的金融机构标识码申领结果通知等资料一并扫描,以邮件形式报总行运营管理部审核。审核无误后,由总行运营管理部在核心系统进行参数维护。

八、附则

1、本规程由总行零售业务部、运营管理部负责制订、解释和修改。

2、本规程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6

第三篇: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

来源:昆明南天

如果说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特点的话,那么近期南天在贵阳市商业银行实施的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的特点可以用“很新很集成”来概括。

首先,“很新”是指概念新。

目前,银行柜面业务的办理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都是我们熟悉的服务模式:客户填好凭证,柜员录入信息发起交易,办理业务,最后将打印的单据交给客户。柜员的工作流程看似简单,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复杂程度。首先需要查看客户办理业务所填写的凭证,再将凭证上的信息进行录入,并对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真假验证。如果交易涉及现金,还需增加验钞过程。之后按照所办业务的要求,依次发起交易,并等待授权复核,„„ 交易的每一步都要关联多个操作。其它的不说,仅真伪鉴别的工作就使柜员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很多时候柜员都没看过客户交易中资料的原件,却要鉴别其真伪,大大增加了柜员的工作难度。

从风险控制方面考虑,在目前这种工作模式下,对于风险的控制实际上是基于对一组人的充分信任,因为所有的业务都是在一个网点完成,而在综合柜员制度下的风险防范管理更是难以实现的。虽然从以前的刷卡授权到现在的指纹授权,都是基于风险控制方面的考虑。但是,从很多事实可以看到,目前银行柜员的工作流程中仍然存在着难以防范、难以控制的风险。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对现有工作流的创新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即:将柜员交易流程规范化,把工作流方式推进到业务办理流程中,同时将柜员工作内容细分,各负其责。具体而言,前台柜员办理业务时,只需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工作(如:查询、凭证及相关资料扫描等);后台柜员具备较高业务素质,能集中完成实际业务的办理,即凭证、证件、印鉴的鉴别等,交易的实时处理。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风险防范的管理。

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就对上述工作流程改造的提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其次,“很集成”是指管理集成。

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的核心思路是将原有支行、网点下的核心业务系统部分处理职能集中到市行运营中心。以运营中心为核心取代原来以支行为单元的业务管理体制。实行前台分散受理、中心集中受理、中心集中处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具体而言,是网点柜台操作人员负责接受客户指令、采集业务影像信息;中心操作人员负责根据影像信息进行业务处理。与现有模式相比,业务处理不再由网点人员全部完成,而分解为网点和运营中心两部分,两者各司其职,分别完成。在运营中心实行流水线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业务运行效率,并且建立了防范和管理操作风险的有效机制。

该项目基于影像工作流平台构建营运中心,实现业务处理流程再造,将会计业务处理模式由网点分散处理向集中处理方向改造,将传统单点工作模式转变为异地多人协作的模式,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将网点逐步上收到营运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引入业务流程管理(BPM)的概念,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系统的对公业务集中处理流程,将处理流程控制的逻辑由以往的核心系统实现改造为通过影像平台来实现,把对公业务变成了一个异地多人协作的工作流任务,从而实现了客户提出的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的需求。同时也为客户构建了一套基础的影像内容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内容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为今后企业内容管理的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天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是如何实现的呢?纵观上述可见,要实现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至少需要一个工作流引擎、一套内容管理平台、一系列的影像采集设备和处理模块、验印模块以及一套能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应用的前端程序。系统逻辑架构(如图一),是一个典型的多层(n-tier)应用系统架构。

(图一)

在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中,南天集成了信雅达的影像模块、鑫万家的验印接口、新大陆的windows仿真终端,内容管理和工作流服务采用了EMC的Documentum产品,基于小型机系统上使用Oracle数据库和BEA Weblogic构建了系统运行服务平台,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主要涉及下列内容。

采用以业务流程驱动的信息系统架构后,可以将业务流程的逻辑从应用中释放出来,集中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基础层面,可以称之为“业务流程整合层”。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企业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重组,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这正是“业务管理”的本质所在。该系统将贵阳市商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流程管理提高到平台整合的层次,能够有效地适应未来平台业务种类扩展和数据量增加的需求,为加快金融创新、减少运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经营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提供有力的IT基础设施保障。

至此,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一套全新的银行业务流程的初步轮廓,一种新颖的银行业务办理的理念也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它的意义将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得以显现。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随着对工作流和内容管理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对金融行业业务的研究,该类型的项目必将为南天客户和南天带来更多机会,也从另一个角度也展现了南天作为国内领先系统集成商的能力和地位。

最后,用项目负责人熊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一个企业的可结构化内容数据仅是其数据总量的20%。如果说之前我们开发的各种系统更多是管理那些结构化数据的话,面对80%,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

第四篇:系统架构师学习心得

到底什么是架构师呢?所谓的架构师,应该是一个技术企业的最高技术决策者。他主要负责公司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的技术路线与技术框架的制订。好的架构师都是善良的独裁者,具有很强的技术、良好的写作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在各个层次进行沟通。从开发人员到架构师的成长应该是阶梯式的,一般来讲开发人员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只能开发简单的独立软件模块,慢慢的随着经验的增长,他开始接触一些相互之间有信息传递的模块,而后来,他会发现自己接到的开发任务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体,这些任务由一些专门的软件部分组成,可能包含数据库,工作流引擎,消息服务等等各种功能模块,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所有的部分协同起来,完成软件功能。而这时候,体系结构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而就在这时候,这名优秀的开发人员也开始思考架构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了,或者说,他向成长为架构师的道路迈出了一大步。在很多技术公司里,架构师是公司的“金领”,有着非常高的收入,很少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关键技术问题,形成“强者愈强”的良性循环。部分优秀的开发人员在工作了一定时间后,就要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开发人员的沟通能力强过技术能力,在补充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后,可以向技术管理的方向转型。如果其对技术一直很感兴趣,而沟通能力也不弱,则可以试着进一步加强技术修养,以期向架构师的方向发展,最终“修成正果”。

对照自身而言,我不是技术人员出身,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担任公司前沿技术,和前沿产品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正因为是前沿技术或产品,了解和接触的人很少,这就显示出我的这项工作和系统架构师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即对之后的产品路线与产品框架的制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对系统架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一名合格的系统架构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系统架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2.很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作、沟通表达、培训。

对照我目前的工作,个人认为我同样需要具备以上几个工作特点,首先在调研一项新产品或技术的时候,应该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做到专业,这样在今后工作中,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同事进行帮助。其次,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不会在面对新的领域茫然,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后,就是能将自己学到,了解到的付诸于文字,能生成有效的文档,对之后需要接触该领域的同事有借鉴和帮助。

作为系统架构师,必须成为所在开发团队的技术路线指导者;具有很强的系统思维的能力;需要从大量互相冲突的系统方法和工具中区分出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架构师应当是一个成熟的、丰富的、有经验的、有良好教育的、学习快捷、善沟通和决策能力强的人。丰富是指他必须具有业务领域方面的工作知识,知识来源于经验或者教育。他必须广泛了解各种技术并精通一种特定技术,至少了解计算机通用技术以便确定那种技术最优,或组织团队开展技术评估。优秀的架构师能考虑并评估所有可用来解决问题的总体技术方案。需要良好的书面和口头沟通技巧,一般通过可视化模型和小组讨论来沟通指导团队确保开发人员按照架构建造系统。

可以看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是需要具备很多素质的,分析自我,我觉得我个人在某些方面还要不断的成长,才能一步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注重自己一下几点的培养,让自己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1.培养创新意识,广泛涉猎和知识库领域相关的内容,尤其关注国外前沿信息。 2.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零号的沟通,这样才能博采众长,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建设性的作用。

第五篇:系统架构设计师

http:///rk/sa/index.html

网规论文: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探讨

摘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概念、功能和检测方法,描述了目前采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入侵 检测 异常检测 误用检测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代写论文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政府、教育、商业、金融等机构纷纷联入Internet,全社会信息共享已逐步成为现实。然而,近年来,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因此,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及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1.防火墙

目前防范网络攻击最常用的方法是构建防火墙。

防火墙作为一种边界安全的手段,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对网络的非法访问,通过监视、限制、更改通过网络的数据流,一方面尽可能屏蔽内部网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对内屏蔽外部危险站点,以防范外对内的非法访问。然而,防火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入侵者可以找到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如同深宅大院的高大院墙不能挡住老鼠的偷袭一样,防火墙有时无法阻止入侵者的攻击。

(2)防火墙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的袭击。调查发现,50%的攻击都将来自于网络内部。

(3)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代写毕业论文而这一点,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攻击技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Internet入口处部署防火墙系统是不能确保安全的。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对安全高度敏感部门的需要,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化的手段。

系统架构设计师

http:///rk/sa/index.html

由于传统防火墙存在缺陷,引发了入侵检测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的研究和开发。入侵检测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是对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对网络的监测,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现在,入侵检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入侵检测

2.1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通过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攻击的迹象,并做出自动的响应。其主要功能是对用户和系统行为的监测与分析、系统配置和漏洞的审计检查、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评估、已知的攻击行为模式的识别、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及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行为的识别。入侵检测通过迅速地检测入侵,在可能造成系统损坏或数据丢失之前,识别并驱除入侵者,使系统迅速恢复正常工作,并且阻止入侵者进一步的行动。同时,收集有关入侵的技术资料,用于改进和增强系统抵抗入侵的能力。

入侵检测可分为基于主机型、基于网络型、基于代理型三类。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代写英语论文已经开发出一些入侵检测的产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有ISS(IntemetSecuritySystem)公司的Realsecure,NAI(NetworkAssociates,Inc)公司的Cybercop和Cisco公司的NetRanger.{#page#}

2.2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检测及攻击行为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例如,实

系统架构设计师

http:///rk/sa/index.html

时检测通过记录证据来进行跟踪、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控制;攻击行为检测注重于发现信息系统中可能已经通过身份检查的形迹可疑者,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力度。入侵检测的步骤如下:

收集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的信息

入侵检测一般采用分布式结构,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一方面扩大检测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多个采集点的信息的比较来判断是否存在可疑现象或发生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所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以下4个方面: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

(2)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完整性分析。模式匹配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网络入侵和系统误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

统计分析方法首先给系统对象(如用户、文件、目录和设备等)创建一个统计描述,统计正常使用时的一些测量属性。测量属性的平均值将被用来与网络、系统的行为进行比较。当观察值超出正常值范围时,就有可能发生入侵行为。该方法的难点是阈值的选择,阈值太小可能产生错误的入侵报告,阈值太大可能漏报一些入侵事件。

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改,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属性。该方法能有效地防范特洛伊木马的攻击。

3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入侵检测通过对入侵和攻击行为的检测,查出系统的入侵者或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滥用和误用。代写工作总结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将入侵检测分为异常入侵检测

系统架构设计师

http:///rk/sa/index.html

(AnomalyDetection)和误用人侵检测(MisuseDetection)。

3.1异常检测

又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其基本前提是:假定所有的入侵行为都是异常的。首先建立系统或用户的"正常"行为特征轮廓,通过比较当前的系统或用户的行为是否偏离正常的行为特征轮廓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入侵。此方法不依赖于是否表现出具体行为来进行检测,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常用的具体方法有:统计异常检测方法、基于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基于贝叶斯推理异常检测方法、基于贝叶斯网络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模式预测异常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数据采掘异常检测方法等。

采用异常检测的关键问题有如下两个方面:

(1)特征量的选择

在建立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轮廓的正常模型时,选取的特征量既要能准确地体现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又能使模型最优化,即以最少的特征量就能涵盖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

2)参考阈值的选定

由于异常检测是以正常的特征轮廓作为比较的参考基准,因此,参考阈值的选定是非常关键的。

阈值设定得过大,那漏警率会很高;阈值设定的过小,则虚警率就会提高。合适的参考阈值的选定是决定这一检测方法准确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由此可见,异常检测技术难点是"正常"行为特征轮廓的确定、特征量的选取、特征轮廓的更新。由于这几个因素的制约,异常检测的虚警率很高,但对于未知的入侵行为的检测非常有效。此外,由于需要实时地建立和更新系统或用户的特征轮廓,这样所需的计算量很大,

系统架构设计师

http:///rk/sa/index.html

对系统的处理性能要求很高。{#page#}

3.2误用检测

又称为基于知识的检测。其基本前提是:假定所有可能的入侵行为都能被识别和表示。首先,代写留学生论文对已知的攻击方法进行攻击签名(攻击签名是指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表示已知的攻击模式)表示,然后根据已经定义好的攻击签名,通过判断这些攻击签名是否出现来判断入侵行为的发生与否。这种方法是依据是否出现攻击签名来判断入侵行为,是一种直接的方法。

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基于条件概率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专家系统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状态迁移分析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键盘监控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模型误用入侵检测方法。误用检测的关键问题是攻击签名的正确表示。

误用检测是根据攻击签名来判断入侵的,根据对已知的攻击方法的了解,用特定的模式语言来表示这种攻击,使得攻击签名能够准确地表示入侵行为及其所有可能的变种,同时又不会把非入侵行为包含进来。由于多数入侵行为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和应用程序的缺陷,因此,通过分析攻击过程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的关系,就可具体描述入侵行为的迹象。这些迹象不仅对分析已经发生的入侵行为有帮助,而且对即将发生的入侵也有预警作用。

误用检测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攻击签名模式库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由于只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这样系统的负担明显减少。该方法类似于病毒检测系统,其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都比较高。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3.2.1不能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

由于其检测机理是对已知的入侵方法进行模式提取,对于未知的入侵方法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也就是说漏警率比较高。

系统架构设计师

http:///rk/sa/index.html

3.2.2与系统的相关性很强

对于不同实现机制的操作系统,由于攻击的方法不尽相同,很难定义出统一的模式库。另外,误用检测技术也难以检测出内部人员的入侵行为。

目前,由于误用检测技术比较成熟,多数的商业产品都主要是基于误用检测模型的。不过,为了增强检测功能,不少产品也加入了异常检测的方法。

4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系统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网络攻击者的攻击工具与手法日趋复杂化,信息战已逐步被各个国家重视。近年来,入侵检测有如下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4.1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传统的IDS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的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再加上不同的IDS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4.2应用层入侵检测

许多入侵的语义只有在应用层才能理解,然而目前的IDS仅能检测到诸如Web之类的通用协议,而不能处理LotusNotes、数据库系统等其他的应用系统。许多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中间件技术及对象技术的大型应用,也需要应用层的入侵检测保护。

4.3智能的入侵检测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尽管已经有智能体、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领域应用研究,但是,这只是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对智能化的IDS加以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系统架构设计师

http:///rk/sa/index.html

4.4入侵检测的评测方法

用户需对众多的IDS系统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IDS检测范围、系统资源占用、IDS自身的可靠性,从而设计出通用的入侵检测测试与评估方法与平台,实现对多种IDS的检测。

4.5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结合安全工程风险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来处理网络安全问题,将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处理。从管理、网络结构、加密通道、防火墙、病毒防护、入侵检测多方位全面对所关注的网络作全面的评估,然后提出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使网络系统在受到危害之前即拦截和响应入侵行为,为网络安全增加一道屏障。随着入侵检测的研究与开发,并在实际应用中与其它网络管理软件相结合,使网络安全可以从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角度出发,形成人侵检测、网络管理、网络监控三位一体化,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网络的安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游戏活动方案户外下一篇:银行风险管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