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2024-08-10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1篇

《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里》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边演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

2.能分角色演唱歌曲,并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同幼儿人数相等的小猪、小牛、小鸭头饰若干,并分别分组放置在小椅子下面。

◎《在农场里》挂图(见教具盒)。

◎歌曲《在农场里》(见语言 音乐光盘CD)。

◆活动过程

☆ 谈话出示挂图《在农场里》(见教具盒),幼儿观察讲述农场里的小动物。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

农场里都有谁呀?

☆熟悉歌曲

1.幼儿倾听歌曲《在农场里》(见语言 音乐光盘CD),模仿歌曲中小动物的叫声。

教师:农场里的小动物可开心了,它们想唱不一样的歌给大家听,听一听它们是怎样唱的?

你能学一学农场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叫的吗?

2.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说唱歌词,初步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听一听,小猪是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唱歌的?

3.教师清唱歌曲第二、三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说歌词,完整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听一听,小牛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唱歌的?

听一听,小鸭子们在哪里?它们又是怎样唱的?

☆学唱歌曲

1.幼儿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第一段,感受歌曲的节奏。

教师:小朋友,来学学小猪唱歌吧。

2.幼儿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第二段、第三段部分,并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

教师:想一想,小牛怎样唱歌的?我们学一学吧。

小鸭子又是怎样唱歌的?我们一起和小鸭子唱唱歌吧。

3.幼儿随琴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与相关内容。

教师:让我们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一起唱歌吧。

☆表演歌曲

1.分段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角色随音乐表演歌曲。

教师:说一说,你扮演的是谁?

歌曲中唱到谁,谁就来唱歌。

2.完整播放音乐,引导幼儿互换角色随音乐一起完整表演唱。

教师:我们一起来扮演歌曲中的小动物唱歌吧。

◆活动建议

《在农场里》是一首幽默诙谐、节奏欢快、活泼轻松的幼儿歌曲,可以让幼儿用表演唱的形式学唱歌曲,体验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先用说唱歌词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内容。“屈,老师.教,案,网”如歌词“猪儿在农场” 要有节奏地说出来,而后面的歌词“噜噜”就要随歌曲旋律的节奏演唱出来。在歌曲间奏处,教师还可以用语言、手势、小动物的模仿动作提示幼儿做相应的表演。在教唱歌曲时,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采取示范、跟唱、齐唱等方法,进行表演唱。

幼儿熟悉歌曲后,可以仿编歌词,增加演唱的乐趣。如:小鸡在农场叽叽,小羊在农场咩咩等。

◆资源包

教学反思:

歌唱《在农场里》的集教活动,我将活动目标定为:1.能初步控制声音进行歌唱,学习仿编歌词。2、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体验合作创编与歌声交流的快乐。

我使用了生动的动物手偶,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活动形式分为歌唱、体态律动等,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创编歌词。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与小动物的距离。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农场里的动物:“农场里有哪些动物朋友,我们把它们也请到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小羊、小狗、公鸡是怎么叫的?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根据图片分别领唱并表演,以带领其他幼儿进行创编和模仿。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还让幼儿体验了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愉悦和成功

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里》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727字。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2篇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控制声音进行歌唱,学习仿编歌词。

2、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体验合作创编与歌声交流的快乐。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猪、牛、小鸭的头饰。

2、音乐《在农场里》播放器

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艺术。农场》

活动过程

1、听《开火车》音乐,律动进场。

师:小朋友们一起坐上火车,到快乐的音乐农场玩吧。

2、游戏

(1)师:小朋友们看,农场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啊?

(2)师:它们是怎么叫的呢?

(3)游戏“我说你猜、你说我猜”

玩法: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动物的手偶,幼儿学该动物的叫声;教师模仿某一种动物的叫声,让幼儿找出该动物的图片或者头饰。

3、以“农场演唱会”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小猪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是怎么唱歌的吧。

(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弹唱歌曲,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逐一出示小牛,小鸭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师:小牛,小鸭子也想唱歌,它们怎么叫的呢?谁能帮助它唱出来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教师弹琴幼儿跟唱

——幼儿集体歌唱

4、初步创编歌曲。

师::“农场里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没有来呢?谁会把它们也请到《在农场里》?(请个别幼儿尝试创编。)

5、游戏与表演

(1)将幼儿分成三组,戴上头饰,分组表演歌唱。

(引导幼儿需要大胆表演,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2)交换角色表演唱。

6、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在农场里玩得开心吧,我们和小动物们说再见吧,一起来开着活动,唱着歌回家喽!

教学反思:

歌唱《在农场里》的集教活动,我将活动目标定为:1.能初步控制声音进行歌唱,学习仿编歌词。2、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体验合作创编与歌声交流的快乐。

我使用了生动的动物手偶,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活动形式分为歌唱、体态律动等,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创编歌词。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与小动物的距离。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农场里的动物:“农场里有哪些动物朋友,我们把它们也请到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小羊、小狗、公鸡是怎么叫的?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根据图片分别领唱并表演,以带领其他幼儿进行创编和模仿。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还让幼儿体验了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愉悦和成功。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无意识欣赏,天才教育,心理学

由铃木镇一先生创设的“天才教育体系”至今已经有60余年了, 由于这一体系能让相当数量的儿童在较小的年龄或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能力方面的可观进步, 因此很快获得了音乐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成为近现代儿童教育的重要体系。其中, 浸润式的音乐欣赏方法是“天才教育体系”中提高儿童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提高音乐能力最佳的欣赏教学模式。

目前, 音乐教育领域中, 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仍有较大的争议, 很多幼儿园的儿童音乐教育更多的是让儿童通过识记和练习来掌握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已经形成的音乐文化和音乐知识。比如, 学唱一首儿童歌曲、知道某种节奏型等。教学改革做得比较好的幼儿园, 音乐教学课堂里会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完成以上所说的教学目标。当然, 这样的音乐教学是有必要的, 但并不应该占据全部音乐教学课堂。应该有一种音乐教学方法让儿童自主地感受音乐、产生联想、体会情感。这是浸润式音乐教学法想要做到的。

一、什么是浸润式音乐教学法

浸润式音乐教学法正是由铃木镇一先生的这一教育体系带来的灵感。浸润式音乐教学法是在幼儿园开展一种新颖的音乐教育环境, 这个教育环境以音乐作为一种语言,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一音乐语言, 像学习母语一样接受音乐欣赏教育, 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倾听、欣赏音乐, 最后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

将幼儿放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浸润”并不是盲目和随意的, 我们选择的音乐是富有典型性和符合幼儿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比如, 幼儿在午睡前, 教师播放肖邦的《夜曲》Op.9, 这是一首肖邦早期的钢琴作品, 对幼儿来说深入地欣赏这样一部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浸润式音乐教学法, 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每逢幼儿午睡前的这段时间来播放作品, 慢慢的朗朗上口的旋律渐渐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基础上, 教师利用音乐课的时间为幼儿简单介绍作曲家生平和作品创作的背景, 幼儿更易接受。这样浸润式音乐教学法下学习的音乐作品将深深地刻入幼儿的记忆, 很难忘记。

铃木镇一先生的“天才教育体系”目标是让更多的幼儿在短时间或是在较小的年龄就能获得较高的技巧。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一点, 浸润式音乐教学法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培训出多高的音乐演奏技巧或是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 而是要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和提升他们的音乐品位。

二、浸润式音乐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 心理分析

儿童欣赏音乐的活动其实是审美活动, 在欣赏音乐的这一过程中, 儿童自发地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因素, 对播放的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体验和认知, 与成人相比较, 儿童的欣赏水平较为肤浅, 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却超过成人。

学前至学龄儿童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因此, 通常来说让儿童长时间地积极主动地欣赏音乐或进行音乐探究活动是不太现实的。许卓娅老师在一项研究中发现, 自然的集体教学条件下, 3岁儿童中有70%~90%的儿童能将“沉浸状态”保持15分钟以上。这充分说明, 儿童虽然耐心和恒心有限, 但如果创设出以音乐为语言的教学环境, 让音乐伴随着儿童的活动过程, 儿童虽然没有自主、积极地去学习音乐, 却能最大限度、无意识地接受音乐作品。

(二) 教育学理论

浸润式音乐教学法具有游戏性。音乐是形象而富有情感的, 音乐教育更是活泼生动的, 浸润式音乐教学法中的游戏性是音乐游戏的实质, 这样较自由、灵活松散的教学模式正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求。

浸润式音乐教学法体现了环境与教育理论。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更可以培养儿童各方面的能力。近几年幼儿园特别注重创设环境教育, 这里的环境指的是看得见、摸得到的环境, 如墙饰、橱窗等。其实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这些具体的表象, 还可以是像音乐这样看不见、摸不到的。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三、教学实验

(一) 教学开展情况

由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幼儿的注意力较为分散, 审美能力、表达能力、联想能力等都较为薄弱, 这就更能体现出使用浸润式音乐教学法和没有使用这种教学法两个班级幼儿对音乐敏感度的强弱。

实验进行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 实验对象为建邺区实验幼儿园小四班和小五班的共60名幼儿。

小四班30名幼儿为实验班, 每天分三个时段进行浸润式音乐教学法。时间分别是:区域活动8:30-8:50;午睡前12:00-12:15;午睡起床时14:20-14:30, 小五班30名幼儿为对照班。对照班在以上时间段不进行浸润式音乐教学法, 两个班级在每月的第三周进行同样课题和难度的音乐课。

实验班三次浸润式音乐教学法的音乐素材有:《天鹅》《狮王进行曲》《夜曲》《勃拉姆斯摇篮曲》《小狗圆舞曲》《鳟鱼变奏曲》《春之歌》《欢乐颂》等。

每天三次浸润式音乐教学法播放的音乐作品都相同, 连续播放一个月时间。每个月第三周的音乐课进行该乐曲的作品介绍、作曲家介绍等内容。以11月为例, 该月的浸润式音乐教学法使用的音乐作品是贝多芬的《欢乐颂》。在进行了三周的浸润式音乐欣赏后, 音乐课上当教师放出《欢乐颂》这一作品时, 实验班90%以上的儿童都表示听过这首作品, 45%以上的儿童能跟随音乐哼唱出该作品的主要旋律。而对照班30名幼儿在园期间未听过《欢乐颂》这首作品, 当音乐课教师播放该曲目时, 仅有1名儿童表示听过这首作品, 没有幼儿可以跟随音乐哼唱出该作品的主要旋律。当音乐课上教师对《欢乐颂》作品进行介绍时,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差:实验班的幼儿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介绍等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整节课学习气氛和课堂纪律都非常好, 教学目标全部达成, 幼儿有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音乐欣赏经历。相反对照班幼儿对这部作品兴趣寡淡, 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教学目标完成情况都非常不好, 教师表示对这群3岁半的孩子而言, 这部作品的欣赏实在太难了。上完音乐课后的一周时间内, 实验班依然用这首作品进行浸润式音乐教学法, 和前三周相比, 幼儿从之前的不会特别去注意听音乐变成了积极主动去注意听音乐, 并在日常活动中轻哼乐曲旋律。一个月后, 实验班80%以上的儿童都能哼唱出该首作品的主要旋律, 并表示出对音乐的极大兴趣。

同样是3岁半的儿童,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上有了非常大的差距, 这充分说明浸润式音乐教学法对较小年龄的幼儿在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上有极大的作用。

(二) 结果及分析

浸润式音乐教学法的实验成果不仅可以从欣赏能力的检测看出, 更可以从家长和教师的问卷和访谈中有所体现。

在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检测中不难发现, 因为幼儿“浸润”在了良好的音乐环境中进行日常活动, 看似没有主动去学习或倾听音乐作品, 但其实作品的主要旋律一直萦绕在他们的耳边, 当音乐课上教师播放该作品时, 幼儿惊奇地发现这首音乐作品是一直“伴着大家午睡的音乐”, 这时候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便产生了。

在对家长和教师的访谈中, 我们发现幼儿的学习成就感增强了, 自信心也有所增加, 有一些家长甚至反映, 孩子回家后主动要求爸妈播放一些古典音乐, 或是要求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我们在实验班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 对浸润式音乐教学法满意的家长占61%, 较满意的占39%, 不满意的家长为0, 这充分说明家长对浸润式教学法持肯定的态度。

经过半年的浸润式音乐教学法的学习, 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内容并完成音乐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与其他活动密切联系使幼儿加深乐曲印象;音乐欣赏带给幼儿愉快的审美体验。3岁半左右的幼儿原本不可能学习和欣赏抽象深奥的古典音乐, 但运用浸润式音乐教学法, 这一切却成为可能。儿童期是我们人一生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是最强的。创设极富美感的音乐环境,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在不给他们增加学习负担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能力, 促使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审美感知能力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浸润式音乐教学法是一个值得推行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刘焱.幼儿音乐教学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3.

[3]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4]张前, 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5]铃木镇一.爱的教育:教育的新途径[M].黄宗汉, 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5.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培养,音乐游戏的创新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的过程对音乐、节奏都有所感知,提升乐感,感知音乐中的美。

一、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既提高了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些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爱玩特性,小班幼儿一般为3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爱玩的阶段,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教师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举办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音乐游戏能够让小班幼儿感知与人交流的快乐。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环境,他们很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但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渐渐熟悉周围的人和物,通过游戏中与教师、小伙伴的交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再次,音乐游戏中的音乐能够带给幼儿愉悦感。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简单、轻快的乐曲,通过这些节奏感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音乐游戏符合对小班幼儿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与游戏间接地提高对节奏感的把握,进而提升了音乐素养。

二、如何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1.乐曲选择要便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是两大元素,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对游戏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便于幼儿记忆的音乐旋律。一般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能够很好地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这种乐曲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独立完成。

2.游戏设置要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特征设置一些具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性游戏,通过有效材料的投放使用,让小班幼儿能够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例如,在小蜜蜂扮演中,可以投放蜜蜂翅膀、花朵模型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真实性,进而发挥想象力来感知音乐。

3.音乐游戏引导要适时合理

教师是音乐游戏的设置者,因此教师的引导对音乐游戏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平衡好游戏与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游戏的统一,使小班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使音乐引导能够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让小班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三、案例分析

笔者将通过“小鸟和大象”这一音乐游戏的实施描述,对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呈现。

1.选曲与游戏设置

音乐游戏的实施首先是对音乐的选择,《小鸟和大象》这个曲子比较欢快轻柔,在乐曲中呈现出了小鸟与大象的特征,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我选择了亲子合作的游戏方式,通过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扮演,让幼儿对这个乐曲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层感知,并通过舞蹈体现出小鸟与大象的外在特征。

2.游戏准备阶段

在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进行准备。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小班幼儿熟悉音乐,并对其中呈现的小鸟与大象形象进行分辨;其次,给幼儿讲解有关小鸟与大象的不同特性,让幼儿通过图片想象小鸟与大象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再次,通过森林、小鸟翅膀、大象鼻子等游戏素材的制作投放创设出一个游戏情景;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游戏动作的设计。

3.以引导为主的实施过程

在音乐游戏的实施中,首先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布置好的游戏情境,在进入情境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倾听乐曲;之后根据AB段的音乐节奏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表演,通过个体示范、两两表演、集体表演的形式不断感知音乐;最后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表演呈现音乐过程,通过转圈、飞行等动作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必要时也可以加入语言模仿。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此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让小班幼儿在表演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具备游戏特征,也具备音乐特征。幼儿原本就好动,喜欢游戏,音乐游戏中的游戏特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有利于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使幼儿净化心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引导,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晓花.小班游戏化音乐教学初探[J].才智,2012(24).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5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在歌曲中感知休止符,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图片:猪、牛、鸭、羊、公鸡、猫、狗

2.农场背景图,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师:孩子们,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小猪睡觉》,还记得吗?好,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2)幼儿一起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配班弹琴介入)

(3)师:今天小猪要带我们去农场玩一玩呢!

2.学唱新歌。

(1)出示农场背景图,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

师:小猪在农场里好开心呀,还会唱歌呢,你知道小猪是怎样唱歌的呢?

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老师重点讲解休止符:在小猪的叫声里有一个小符号,它叫休止符,只要一说到它那儿,我们就要马上闭上嘴,你找到休止符了吗?(幼儿指出)引导幼儿完整地说一说:猪儿在农场噜噜。

(2)小猪还会这样唱呢!(出示第2张节奏卡××﹋︱),学一学:猪儿在农场噜噜叫。

(3)小猪越唱越开心,同时出示节奏卡(×××—):猪儿噜噜噜。

(4)跟着图谱念歌词(配班弹琴介入):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叫),猪儿(噜噜噜)。

(5)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猪还要请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呢!

3.以领唱齐唱、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在农场里》

(1)师生对唱。现在老师来唱歌曲的前半段,你们唱小动物叫的地方。我们来试试。

(2)分组对唱。请男孩子唱歌曲的前半段,女孩子唱小动物叫的地方。唱前半段的男孩子站起来。(交换对唱)

(3)个别幼儿领唱。

4.创编歌词

(1)师:农场里还有什么小动物呢?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动物图片,插入图谱,问:牛儿会怎么唱歌呢?

(3)教师范唱一遍,引导幼儿看图谱唱一唱。(男女分组唱)

(4)同法引出其他动物:鸭子、公鸡、猫、狗、羊,演唱形式可以是小组,最后到个别。

5.幼儿边唱边表演。

小动物们说想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跳舞!“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愿意吗?那请小朋友站在位置前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一起唱了一首有趣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在农场里》,回去以后,把我们在农场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好朋友听一听,再想一想,你还会把什么动物唱到这首歌里来呢?跟农场里的小动物们再见吧!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6篇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听辨不同的音乐角色,感受乐曲中有趣的动物形象。

2、体会音乐情节的变化,尝试用简单的表演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CD播放器、鸭妈妈和小鸡的手偶、幼儿人手1套指偶、幕布台。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农场里的临时妈妈》

1、讲述故事《农场里的临时妈妈》(手偶配合讲述故事前半段)。

引导语:农场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朋友,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发生在农场里的故事。听好了,我要开始讲了。农场里住着鸡妈妈和它的孩子,他们的邻居是鸭妈妈和他的孩子。有一天,鸡妈妈要出远门于是请鸭妈妈帮它照顾孩子们,鸭妈妈很热情的答应了。鸡妈妈走了,小鸡们和小鸭们一起玩。小鸭在河里游泳,小鸡们岸上看着他们可羡慕了因为小鸡不会游泳。这时鸭妈妈到池塘边来教孩子们回家,于是小鸭们上了岸和小鸡们摇摇摆摆回了家。到了家,鸭妈妈发现小鸡的数量不对少了一只。于是他就回到池塘边寻找,原来啊!有一只小鸡因为很羡慕小鸭游泳的本领正站在池塘边学者小鸭游来游去的动作呢!鸭妈妈大声叫小鸡回家,可是小鸡不愿回去。鸭妈妈大步大步走上前想把小鸡带回去,小鸡看见鸭妈妈来了它连忙向前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师:谁听出来了?刚才老师讲过这段音乐讲的谁和谁的事?(可以提示故事里有谁?)

幼:鸭妈妈、小鸡

师:音乐里,哪里是鸭妈妈的声音?那里是小鸡的声音?你能听出来吗?我们来听音乐。(单放小鸡和鸭妈妈的音乐引出手型动作)听了音乐,猜猜看小鸡和鸭妈妈发生了什么事?

幼:小鸡在跑,鸭妈妈在后面追.师:我们再来仔细听音乐,这次我要请出小鸡和鸭妈妈,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听音乐教师用手偶表演)音乐听完了,谁听出来了,音乐开始小鸡和鸭妈妈在干什么?

幼:小鸡在跑、鸭妈妈在后面追。

师:你们能不能学一下小鸡在跑,鸭妈妈在追这个动作。(放小鸡和鸭妈妈教师指导)表演的真好,老师跟你们学好吗?准备好了吗?小鸡呢!鸭妈妈呢!不过我有个要求哪里是小鸡在跑,哪里是鸭妈妈在追?请你们用动作大胆表现出来。(放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动作在小鸡落水停下)

师:小鸡怎么了?

幼:掉进水里了。

师:小鸡掉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接下来我们继续听音乐。

师:小鸡掉进水它发生什么事?

幼:喊救命

师:喊救命时小鸡的声音会怎么样?

幼:大声

师:为什么这么大声?

幼:希望鸭妈妈来就它。

师:小鸡叫救命时声音是一直很大声吗?有没有变化?听听看。(放小鸡落水音乐)

师:小鸡叫救命时声音是一直很大声吗?一起来听听看,为什么声音会一会大,一会小呢?

幼:透不过气来。

师小结:音乐当中会告诉我们许多的讯息,小鸡的声音一会大一会小说明小鸡掉到水里透不过气来,它会被淹死吗?我们来一起听一听。(放谢谢你音乐)

师:小鸡被淹死了吗?

幼:小鸡被就起来。

师:小鸡被救起会说什么?

幼:谢谢你。

师:我们听听音乐里小鸡是怎么对鸭妈妈说话的?仔细听听,(放最后的音乐)谁来学一学小鸡说话的节奏?小鸡的这个声音是什么意思?

师:故事讲完了,音乐也听完了,有趣吗?想不想再听一遍,我们请出小鸡和鸭妈妈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小鸡准备好了!鸭妈妈准备好了?小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放整段音乐)

师:表演的怎么样?那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想一起表演呢?

师:还有没有谁想来的?在正式表演之前,我们把小鸡和鸭妈妈的动作练一练,好吗?看看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什么?(小鸡、鸭妈妈、幼儿左右手各带一个)

听音乐和老师一起表演,想不想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呢?带上我们的小鸡和鸭妈妈到外面表演吧!

教学反思:

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创意,也是因为他们的创意擦出了我思想的火花,使活动变的更精彩。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他们喝彩,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多向孩子学习,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学会为他们喝彩。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依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切实落实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大班音乐优质教案《欣赏在农场里》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223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友谊地久天长》含反思》:大班教案《友谊地久天长》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歌曲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珍惜朋友友谊,欣赏并初步学唱歌曲,表达朋友间的眷恋情意,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友谊地久天长》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7篇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复习对唱。

2、正确使用圆舞板和小铃两种乐器,掌握X X | X X X |的节奏。

3、初步尝试看指挥演奏,体验打击乐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幼儿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在这里》

活动准备:

1、X X | X X X |节奏图一张。

2、两种乐器:圆舞板、小铃与幼儿人数相同,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在这里》。

1、演唱歌曲《在这里》。

2、复习对唱。

(二)学习节奏X X | X X X |。

1、观察节奏图。

2、幼儿自主学习打节奏。

3、请一幼儿示范打节奏。

4、教师示范正确打节奏。

5、集体拍手练习节奏。

6、创编其他身体动作练习节奏。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用圆舞板演奏。

(1)示范圆舞板的演奏方法。

(2)幼儿空手练习圆舞板。

(3)听着琴声用圆舞板演奏。

(4)鼓和圆舞板对奏。

2、用小铃演奏。

(1)示范小铃的演奏方法。

(2)听着琴声用小铃演奏。

(3)鼓和小铃对奏。

3、圆舞板与小铃合奏。

4、幼儿与客人老师合奏。

活动延伸:

创游活动:在小舞台提供乐器,供幼儿演奏。

教学反思:

歌唱《在农场里》的集教活动,我将活动目标定为:1.能初步控制声音进行歌唱,学习仿编歌词。2、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体验合作创编与歌声交流的快乐。

我使用了生动的动物手偶,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活动形式分为歌唱、体态律动等,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创编歌词。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与小动物的距离。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农场里的动物:“农场里有哪些动物朋友,我们把它们也请到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小羊、小狗、公鸡是怎么叫的?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根据图片分别领唱并表演,以带领其他幼儿进行创编和模仿。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还让幼儿体验了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愉悦和成功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在这里》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262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捉小鱼》含反思》:小班教案《捉小鱼》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能配合歌曲音乐初步掌握游戏的玩法,熟悉《捉小鱼》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捉小鱼》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闽南童谣 渗透 融合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弘扬和继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我根据闽南童谣所具有的音乐特性,尝试着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闽南童谣,把闽南童谣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体验闽南童谣的无穷魅力,感受与承传闽南民间文化遗产,这既是时代向教师提出的挑战,也是本人在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感受与承传闽南民间文化遗产的一些尝试。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题材,是教好童谣的前提

首先,必须选择短小精悍、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题材。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闽南童谣具有韵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鲜活,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短易学等特点,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生活气息和闽南方言色彩。它既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于是,我尝试着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闽南童谣,并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觉得小班上学期,最好选择的是四句或六句,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如,《挲头挲圆圆》《溜溜吃目啁》《月娘月光光》等短小精悍、句式工整的童谣,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到了小班下学期,就可以是八句或十句的童谣,如,《请外婆》《元宵圆》《一只蟳子八只脚》等生活气息浓厚的童谣。

其次,必须进行适当的改编或创新。本人在尝试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闽南童谣都适合作为教育资源进入幼儿园,因为闽南童谣包括的种类很多,有亲情类、诙谐类、风俗类、生活类等,有些童谣的篇幅较长,有些童谣音乐特色不鲜明,凡此种种都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作品进行改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羊仔》这首童谣篇幅较长,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但它的游戏性、趣味性较强,深得幼儿喜爱,于是,在不改变作品原意的基础上,本人对原作进行了适度的删减,变成句式工整、游戏性强、短小精悍,适合幼儿学习的作品。

再次,必须对闽南童谣匹配或创作谱曲。专门为幼儿量身打造的闽南童谣素材是非常有限的,在选择、改编童谣的基础上,我面临搜集本土音乐素材难的尴尬,这就需要对作品进行创作,选择与之匹配的富有闽南特色的旋律,做到语言与音乐艺术相结合。

二、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是学好童谣的关键

幼儿虽然所处的环境是闽南地区,对闽南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所了解,但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从小就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能说出一口地道闽南话的幼儿是极少的,而且闽南童谣中出现的一些词,对幼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如,街头巷尾 、蟳拱等,只有让幼儿理解了这些词的实际意义,才能体味出闽南童谣所特有的韵味。

首先,可以借用视觉符号,加深幼儿对闽南童谣内容的理解。所谓的视觉符号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图谱”,图谱就是根据某个活动内容而创造的幼儿易懂的、直观的符号,也包括与童谣内容相符的图片。运用图谱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谱具有形象性与可视性,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闽南童谣词句直观地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语言与画面沟通,并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例如,小班童谣《请外婆》教学中,“猪肚炖莲子。莲子清又甜,豆腐煮豆生”。我很好地运用了有关童谣内容的图片(美食的图片)。每一句都用一张生动形象、一看就明了的图片提示幼儿,孩子们在图片的帮助下,很快地理解了童谣内容,没有任何难度地学会朗诵这首童谣。图谱中有趣的图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主动吟诵童谣。

其次,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闽南童谣《溜溜吃目啁》,这首童谣诙谐有趣、比喻形象贴切,幼儿容易理解,只是第二句童谣,幼儿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不容易理解。于是,为了让幼儿理解麻薯是一种小吃,我特意买来了这种点心让幼儿品尝,对幼儿理解童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慢慢地理解了童谣所表达的内容。

再次,可以采取直观动作突破难点加深理解。小班下学期初,我选择了闽南童谣《请外婆》这一教材。在进行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结合动作、突破难点的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童谣中几个关键的词先让幼儿理解,如,猪脚、莲子、豆腐、豆生、笑吻吻,这些词都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是幼儿平时较少用闽南语进行表达,我主要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些词,而对于较难念准的字音:笑吻吻,我则更多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幼儿注意老师的口型,跟着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是指图文声象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运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直观的表现力。将多媒体运用到闽南童谣教学活动中,能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童谣《老安公》,通过上网查找有关闽南童谣的资料,视频上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画,配上生动有趣的语言朗诵,把“老安公”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非常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幼儿一边看课件动画,一边吟唱童谣,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能更好地理解与感受闽南童谣作品。

三、音乐活动中渗透童谣,是教师创新的重点

怎樣赋予闽南童谣更多的教育功能与鲜活的学习形式,让学习与承传闽南童谣成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让闽南童谣“动”起来、“舞”起来、“活”起来,是我们现正在尝试和努力的。

首先,可采用与不同童谣旋律匹配的形式突破难点。我们所接触到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闽南歌谣只有那么两三首,而大部分的闽南童谣是没有谱曲的,虽然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音韵,但如果把闽南童谣与音乐活动融合起来,就具有更多的教育功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就是为童谣谱曲。大家耳熟能详的闽南童谣《一只鸟仔》《草蜢弄鸡公》深得幼儿喜爱,我试着把这些童谣的旋律与其他的闽南童谣进行匹配。如,用《一只鸟仔》的旋律与童谣《溜溜吃目啁》进行匹配,《草蜢弄鸡公》的旋律与童谣《请外婆》进行匹配,尝试后发现幼儿还是很感兴趣的。

其次,可采用部分修改的形式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发现有的童谣匹配较合适,但有的匹配不太合适,这就要进行再度创作。如,童谣《元宵圆》在与闽南语歌曲匹配时,出现了乐曲长、童谣短的状况,于是,在不改变作品原意的基础上,我试着在童谣的句末增加叠词,原作是“小孩小孩嘴甜甜”,改编后变成“小孩小孩嘴甜甜呀嘴甜甜”,经过改编后的歌曲《元宵圆》乐句工整、富有童趣,幼儿很喜欢。

四、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是有机融合的渠道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它与幼儿的心理及年龄特征非常贴近,易于被幼儿接受并喜欢。我根据闽南童谣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将它们设计成集体游戏或两两互动游戏。小班幼儿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物体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通过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老鼠仔,钻壁空》这首闽南童谣生动有趣,深得幼儿喜爱,让幼儿扮演老鼠,边唱着童谣边和着歌曲的旋律、节奏,围成单圈做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用手指与同伴互动,幼儿用眼神与老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中渗透闽南童谣的教学,可以将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可以将闽南传统优秀文化的承传与现代音乐艺术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学与促进幼儿的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是值得探讨和尝试的。

作者简介:

陈梅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骨干教师。

(责编 张敬亚)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9篇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铁、并熟悉三角铁的音色。

2、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敲击乐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沙锤、手铃、响板。

2、物质准备:沙锤、手铃、响板、三角铁、四种乐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新乐器

1、教师在幕后敲击乐器,请幼儿倾听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朋友来了。”

2、教师敲击一种乐器,请幼儿猜想一种结果,依次出示敲击的乐器。

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乐器朋友,请你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来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敲击三角铁,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乐器!

3、“小朋友们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小朋友摸一摸它的材质,(铁的)!听一听它的声音,(清脆的)!所以它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三角铁。”

4、请小朋友自由敲击三角铁乐器。

(二)玩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

1、请幼儿分两次倾听沙锤、三角铁、手铃、响板的声音。在幕前敲击一次,在幕后敲击一次。

2、游戏一: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粘贴在教室的四个方位,代表乐器的家。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3、规则:请幼儿倾听教师幕后敲击的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4、游戏二: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不重复的两两分成一组,粘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5、规则:教师在幕后同时敲击两种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两种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鼓励后游戏继续玩。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三)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10篇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唱歌并尝试进行对唱问答。

2、掌握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叫声,并尝试把叫声仿编在歌曲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鸡、小鸭、小猫等几种小动物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XX在哪里?我在这里!”这样的问答形式进行点名。

2、演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出示几种小动物的形象,小动物们也和我们一起游戏,他们也要点名了。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指向小鸡形象提问:小鸡怎样叫?点击小鸡形象,出现小鸡的叫声

3、教师通过清唱,让孩子感知歌曲,并尝试跟着老师学唱。

4、教师继续提问:老师点名其他小动物,他们该怎样回答呢?引导孩子进行歌曲仿编。

根据孩子的意愿,教师点击多媒体中的各个小动物,根据出现的叫声进行仿编歌曲。

5、根据仿编的歌曲完整进行练习。

6、游戏:小动物在哪里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与教师进行对唱问答,唱到的小动物可以跑到老师的身边来。进行游戏若干次。

游戏中唱儿歌

“小鸡小鸡在哪里?”

“叽叽叽叽在这里!”

“小狗小狗在哪里?”

“汪汪汪汪在这里!”

“小猫小猫在哪里?”

“喵喵喵喵在这里!”

“小鸭小鸭在哪里?”

“呷呷呷呷在这里!”......还可以这样,老师点学生的名字:

“王珊王珊在哪里?”

王珊蹦出来唱道:“王珊王珊在这里!”

“李培李培在哪里?”

“李培李培在这里!”

“叶明珠叶明珠在哪里?”

“叶明珠叶明珠在这里!”

7、小动物们跟着老师快活地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11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

2、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得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大胆表现农夫,小种子的动作及表情,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2、帽子(农夫)、角色挂牌(小苗苗)

3、音乐《甩葱歌》、音乐图谱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 构,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2、难点: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的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了解农夫劳作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农夫在田里劳作时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A段音乐动作(翻土、浇水看一看),幼儿跟音乐进行模仿学习。

2、教师示范B段音乐动作(农夫观察小苗苗的动作、想办法、喷农药),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师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农夫动作。

4、幼儿自由散点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三)师幼学习模仿创编小种子逐渐长大的动作

1、教师请配班老师做小苗苗,自己做农夫进行游戏展示,并提问:小种子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长的?在什么时候长的?

2、小种子逐渐长大动作及创编动作练习

(1)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师幼跟节奏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给出指令,这一次我种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会怎么长呢?动作该怎么做?教师做农夫浇水,幼儿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农夫进行观察救治环节练习

(1)师:正在小苗苗长大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这时候要干什么?幼儿探讨随音乐进行练习。

(2)当农夫喷洒农药的时候小苗苗又有了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做农夫喷农药,幼儿抖动并作出最终农作物造型。

(四)农夫与小苗互动完整游戏。

1、教师做农夫,幼儿自由做农作物进行完整游戏

2、请男孩做农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组进行游戏

3、请女孩做农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地,并相互进行评比,谁的责任田长的最美最好。

4、师幼讨论收菜动作并进行模仿。

5、请二名幼儿和教师随音乐进行完整游戏,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一、沟通自如点评恰当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校李东伟校长就多次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进行引导、点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教师的定位,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引导、总结,使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更加和谐。

二、探究材料有层次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探究材料已经是我们信息技术组的传统。在这节课中,教师一如既往的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自学指南,在制作自学指南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自学指南制作得比较有层次,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指南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将注意事项、学习任务、评价标准等信息加入到自学指南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材料对整堂课都有一个掌握。

当然在这节课的自主材料制作时由于时间较紧,文字显得过多,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可能不是过大,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可能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制作时能够采用图片甚至是视频的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在今后制作自主探究材料时应该注意的。

三、生生互动有激情

在这节课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显得很自然,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由于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情境,非常符合儿童爱玩、好玩的心理,因此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了比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非常高涨,使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比较突出。

四、质疑、创作待提高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些环节有待提高,例如在尝试解疑的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如果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产生思考就更为理想。还有在学以致用环节,学生在完成游戏制作的时候,教师如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幻灯片的数量在增加几张,更能体现出找准超链接目标的重要性,更能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以练习,可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12篇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提高创造想象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农场背景图,小动物图片,音乐,歌词图片,太阳、月亮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练声。

1、师:“小朋友,今天我要邀请小朋友去参观一个非常漂亮、好玩的地方——农场,想去吗?我们乘着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进入场地)“农场到了!瞧!农场里有什么呀?”幼儿讲述。

2、练声:“哇!农场里的东西真多呀、真有趣,有房子、大树、有栅栏,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带领幼儿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习新歌。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轻轻地找个地方坐下来吧!”“除了这些小动物,看还有谁来了?我们快跟它打声招呼吧!小猪是怎么叫的?”引导幼儿学习小猪的叫声。

2、“小猪看到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听,它唱起了歌——”老师范唱歌曲。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幼儿讲述后出示汉字:在农场里。

4、“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5、“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我们一边看图一边来说一说,好吗?”带领幼儿念歌词。

6、“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幼儿演唱歌曲。

7、“在农场里这首歌曲听去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播放歌曲。

请幼儿讲述。

“这首歌很欢快,活泼,在唱的时候也要用快乐的声音来唱。”

8、“唱的时候嘴巴要张得圆圆的,这样我们的声音才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吧!”再次演唱。

三、学习用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1、“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呀,太阳和白云也跑来了,她们也想唱歌,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讲述。

2、“小朋友真聪明,太阳在这里就是太阳唱的,白云在这就是白云唱的,最后在一起就是一起唱的,现在我来做太阳,你们做白云来唱一唱,好吗?”“谁想来做太阳?剩下的小朋友做白云。”

四、创编歌词。

农场里除了小猪,还有很多小动物呢,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的叫声编到这首歌曲里来唱一唱,好吗?

1、幼儿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个别幼儿答“你来做太阳,我们来做白云,好吗?”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干,编出了这么好听的歌曲,回家后把它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时间不早了,我们赶快回家吧!(听音乐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在农场》及教学反思 第13篇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一首《春晓》的歌曲,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让每个孩子感受音乐的快乐,在教学中,注重幼儿间的同伴学习,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之舞感知四个乐句。

2.模唱唱名旋律,肢体感应唱名旋律,以游戏的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之舞感知四个乐句。

2.模唱唱名旋律,肢体感应唱名旋律,以游戏的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活动准备

1.音乐 2、彩色纱巾 3、游戏 4、.唱名泡泡

活动过程

一、歌曲记忆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学了一首好听的诗,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吗?

(帮助幼儿回忆已学过的《春晓》的题目)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好听的诗!好吗?

(教师引导幼儿依诗词意思用手舞出动作。)

提问: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2、上节课我们用纱巾当作毛笔,水袖模仿过古人写诗,这节课我们用纱巾做什么呢?

二、感应乐句--------游戏《纱巾开花》

师:纱巾会跳舞,还会听歌歌曲来开花,瞧!

1、教师示范,每个乐句开始时就搓纱巾,句尾开花。

2、幼儿模仿。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一起玩游戏。

(第一遍幼儿单独开花,第二遍幼儿找朋友开花)

三、模唱唱名

1、我们认识了很多唱名泡泡,他们都是谁呢?(出示已经画好的唱名泡泡),让幼儿有顺序的念出唱名。

从低到高(声音越来越高是什么行?上行)从高到低(声音越来越低是什么行?下行)

3、肢体感应唱名

师:现在唱名泡泡要和我们的身体玩游戏,看看泡泡是怎么和我们的身体玩游戏的。

教师范唱①lsmrd我唱的什么?来,一起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②ldrmr③mrsmr④lsmrd

(教师肢体示范唱名高低:la-扬手、sol-摸头、mi-拍肩、re-腰、do-拍膝、la-拍小腿)

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逐个感应每个唱名,再边唱乐句边做肢体感应。

四、听音乐排队放回纱巾,结束。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的儿歌学习中,孩子们对《春晓》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上一篇:文明行车体验心得体会下一篇:一年级上心理计划、教案、及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