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4-09-21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精选6篇)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第1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接近学生的现实,使学生容易写,愿意表达。但教学的组成主要是对命题的组成,老,老,虚,战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有效的情况;2,密切配合目标;3,比较学习风格;4,多评价;5,继电器日记;6,报纸;7,岳悦悦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丰富学生的外表,指导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乐趣。[关键词]情境经验;外观丰富;教学策略

教学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半,也是教师困惑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由命题论文,老,旧,虚拟,战斗现象组成,并不罕见。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创造有效的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认识,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心理学研究指出:文章必须经历材料文本双重变革的过程,即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变成观念或情感,然后这个概念 或情绪成文字。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作的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不会出现在物质基础的变革之前,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留在人的心灵记忆中。没有外观,意义和文字只是被动的水。不同的物体在人类的心灵中不是在同一个层次,同样的外观在人类的大脑中不是完全凝固不变,经常冷漠和被遗忘。因此,表示存储的质量与写作的质量直接相关,创造有效的上下文是丰富学生心智的外观。

因此,我尝试用经验成分教学的环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组成教学是基于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科学中有效创造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外表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随后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教学和语言表达的组成,思维发展,气质等,结合指导学生写一个个性组成。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生活的理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一,创造有效的情况,丰富学生的外表

一个特定的生动情境设置,可以导致学生亲密和新鲜,动员学生兴趣,提供想象力,协会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观察和写作。

当我教实验论文类Mobius Circle。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一个谜题新闻界达成发言权。离开出版物,也留下了组成的最实用的功能的文章,留下组成最能调用冲动来刺激写作功能。老师和家长的精彩评论,甚至可以添加学生组成的课堂体验,然后使用计算机布局,伴随插图和花边,最后打印,第一批论文,发送到手的每个学生。

七,从阅读到岳读,丰富精神体验

最直接和方便的诱导体验的方式实际上是阅读。事情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经历一个一个,通过阅读和其他手段来了解社区,了解别人,是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来体验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平台进行阅读和写作,使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阅读的范围广泛,允许学生阅读古代和现代着名,可以让学生阅读他们的同学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发挥语言阅读的作用。而且有意识地在文本上阅读了一个有选择性的扩展和链接,并交换,诵读,评价等形式的学生进入岳读。这是更有益的学生去 读书,使阅读孩子意识的行动,成为孩子快乐的选择。

这项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创造有效的情境,才能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丰富的外表,指导,使学生在促进学习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第2篇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现实中小学生写作无话可说,缺乏新意,甚至畏惧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体验不足,因此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须采用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在活动和情境中激活体验,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在交流总结中深化体验这四个策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16-02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丰富,顾名思义只有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才能将生活描绘的丰富多彩,作文才会文情并茂。笔者认为体验式作文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所营造的情境和活动以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形成独特的体验,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表达。

体验式作文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式作文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主动经历和感悟,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在写作中渗透和融入自己的体验。2.学生对生活投入情感。体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认知,更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即体验离不开情感。3.亲历性。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并不是他人能够代替的。因此,在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作文所要描绘的生活和事件中去,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感悟,让作文成为一种真实的表达。4.学生的体验具有个体性。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大脑走进教室的,而是以其已有的兴趣、需要、价值取向和经历等去感受、理解,由此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特有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意义。

二、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开展弥补了小学生因生活体验不足在作文中体现出的真实性、情感性缺失的问题,重视让小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体验,从文本和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主体体验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技巧性和应试功能,忽视了写作前情感和知识积累,体验式作文教学将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知识的传授融入特定的体验情境中,强调写作的思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观察和体验的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做个“有心人”,从而自觉发现和积累素材并获得情感体验。这些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的修正,也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最后,响应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1]

三、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越丰富,作文自然就精彩了,而人们认识生活、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二是借助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知识。因此,要重视从生活和广泛的阅读中积蓄体验。

首先,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2]我们生活的世界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去进行观察。比如说认真负责的老师、调皮捣蛋的同桌、多才多艺的同学;放学路上的见闻……各种情绪体验,见闻和感悟都要求学生记录、累积下来。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关注生活和感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才会积极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其次,用心体验生活。当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时,生活也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写出血肉饱满的文章。因此,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种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是他人的生活。当学生用浓浓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时,才能够抓住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许他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他们快乐很久;枯萎的秋叶,也会让他们内心荡起涟漪。最后,阅读积累体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体验,不仅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读各种类型的书,更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读书积累,做好读书笔记。还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例如在班级里办一个读书角,上面可以张贴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可利用班会、晨会的时间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喜欢的一个小故事等;为班级每个月制定一天为读书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读书的魅力等。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就算是熏也把学生的语文能力熏高了。

(二)在活动与情境中激活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要创设一定的条件、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积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个体对体验对象有切身的体会才会产生体验,因此,直接经验对于体验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应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激活了学生内心与之相似的体验。例如,“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天气突然放晴,雨后的一切都显的那么美好。老师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到操场上去晒晒太阳,闻闻阳光的味道,摸摸阳光的脉搏!’教师带领学生们去操场上进行一次观察雨后的世界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先问学生:“你们瞧,今天的太阳多可爱呀!红彤彤的像什么呢?”突然,一位学生喊道:‘老师,您看,天空蓝蓝的,像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其他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观察太阳了,他们看到了天空飞翔的鸟儿……”[3]此时,学生的的情感已经受到了触动,他们随时有可能蹦出新的思维的火花。除了观察活动之外,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设置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一些小人物:报亭中的老奶奶,热心的送水工,拾金不昧的拾荒者等;也可以让学生扮演父母、老师、明星、伟人等。让学生在充当,扮演这些角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经历了人物的经历,内心产生相应的体验,相比于间接的体验,更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受。

第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例如,“一节课上,当班长去叫教师时,这位教师才想起来这节课是自己的公开课。当他匆忙赶到教室时,他真诚的道歉并让学生们写下在自己迟到这五分钟内的想法,最后又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在黑板上写下“习作课”。学生们一片哗然。在这简短的五分钟内,每个孩子的内心都经历了担心、焦急、盼望等待,然后是惊讶惊喜、激动兴奋,直到恍然大悟的一番情感,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大家都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组织语言,作文当然有趣生动。”[4]这就是情境的作用,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习作灵感。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情境。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实物类作文时,可以将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物的形态、颜色、手感等。比如说我喜欢的玩具,我爱吃的水果等等,也可运用图画创设情境,或者音乐的情境,利用自然中的声音、模拟音响、配乐故事、歌曲、配乐朗诵等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美感。

(三)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

让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最终学会表达是最重要的一步。引导学生用语言去释放体验,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提示语设计

教师的提示语应该分为口头提示语和书面提示语。教师在进行口头提示语指导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性和导向性,才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真切感受,深刻理解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所表达。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低年级的学生感受雨后的世界时,这样说道:‘孩子们,阳光精灵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怎样传递春的信息?阳光如何与花朵交谈,与小草轻吻?’”[5]这位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去理解阳光照在树梢上、照在万物上的美好。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提示语,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要指导学生去观察暴风雨下的世界,不能苍白地说我们来看暴风雨,可以像这位教师一样告诉学生:“同学们,既然暴风雨跑来了,我们就一起来聆听大自然宏伟壮观的交响乐吧!”这样具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释放体验的强烈欲望。

书面的提示语即作文题目前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应像一块投向湖心的石子,让学生的内心像湖面一样泛起涟漪,又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给人指引方向,充分抓住学生的“感点”和“兴奋点”,让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冲动和愿望。例如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课后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活动的提示语: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相信低年级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内心浮现出春天的各种景象,也跃跃欲试想去看看大自然的春天了。

2.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情化、个性化

学生内心已有丰富的情感,伤心、快乐、难过都是内心独特的感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还原到作文中,让作文中也充满了欢笑、喜悦、泪水,让作文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情感表达。例如,在前文的案例中,一位学生在教师迟到公开课的5分钟里这样写到:“我在想,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迟到。他做事从来都很从容,而且准备都很充分,平时上课他很认真,从不迟到,今天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公开课马失前蹄呢?所以,我没着急,我想林老师一定又在耍什么花招。前几天他还跟我们说要上公开课,让我们好好预习《穷人》一文,今天他怎么会忘记呢?哎呀!老师,你今天到底要不要上课,好像已经过去半节课了!”[6]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是否也真切的感受到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呢?等待,盼望,从容,着急……

不仅如此,体验式作文教学也重视对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的培养,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语言的个性化的表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需将这份独特释放出来,一定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当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真实而又满腹情感地表达出自己内在体验时,他的作文不仅让自己感动,也让读者感动。

(四)在批注总结中深化体验

习作完成后,教师应在批阅时注重赏识和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减少失败后的灰心,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批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能够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及时关注学生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2.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无论是一句话,一个词或是一个字,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都应该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每次批注中获得自信,得到肯定和关怀,学生才会在真情表达上有信任感和安全感。3.避免否定式评语,应想方设法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式评价。运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学习成果的肯定。教师与学生的评语也像与学生之间的悄悄话,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充分了解学生,发挥评价的力量。4.作文讲评课同样重要。在作文讲评课中,师生的相互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而且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在作文讲评课中可采用: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品味被教师肯定或未被教师发现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修改或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生互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修改评价作文,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的读给其他同学听,以孩子的眼光发现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教师评价,教师在用心阅读学生的作文的基础上,对学生作文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一定的建议,尽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第3篇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丰富, 顾名思义只有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才能将生活描绘的丰富多彩, 作文才会文情并茂。笔者认为体验式作文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所营造的情境和活动以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 形成独特的体验, 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表达。

体验式作文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式作文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主动经历和感悟, 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从而在写作中渗透和融入自己的体验。2. 学生对生活投入情感。体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认知, 更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 即体验离不开情感。3. 亲历性。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 并不是他人能够代替的。因此, 在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作文所要描绘的生活和事件中去, 用身体去感受, 用心灵去感悟, 让作文成为一种真实的表达。4. 学生的体验具有个体性。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大脑走进教室的, 而是以其已有的兴趣、需要、价值取向和经历等去感受、 理解, 由此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特有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意义。

二、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 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开展弥补了小学生因生活体验不足在作文中体现出的真实性、 情感性缺失的问题, 重视让小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体验, 从文本和生活中积累素材, 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主体体验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 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技巧性和应试功能, 忽视了写作前情感和知识积累, 体验式作文教学将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知识的传授融入特定的体验情境中, 强调写作的思想性,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观察和体验的方法, 并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做个 “有心人”, 从而自觉发现和积累素材并获得情感体验。这些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的修正, 也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最后, 响应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1]

三、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 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认为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越丰富, 作文自然就精彩了, 而人们认识生活、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 二是借助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知识。因此, 要重视从生活和广泛的阅读中积蓄体验。

首先, 留心生活, 学会观察。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作”。[2]我们生活的世界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 可以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去进行观察。比如说认真负责的老师、调皮捣蛋的同桌、多才多艺的同学; 放学路上的见闻…… 各种情绪体验, 见闻和感悟都要求学生记录、累积下来。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 关注生活和感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才会积极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其次, 用心体验生活。当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时, 生活也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才能写出血肉饱满的文章。因此,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种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的生活, 也可以是他人的生活。当学生用浓浓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时, 才能够抓住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许他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他们快乐很久; 枯萎的秋叶, 也会让他们内心荡起涟漪。最后, 阅读积累体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体验, 不仅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 读各种类型的书, 更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读书积累, 做好读书笔记。还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例如在班级里办一个读书角, 上面可以张贴学生优秀读书笔记, 可利用班会、晨会的时间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活动, 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喜欢的一个小故事等; 为班级每个月制定一天为读书日, 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读书的魅力等。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就算是熏也把学生的语文能力熏高了。

( 二) 在活动与情境中激活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应该要创设一定的条件、 情境, 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积蓄,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个体对体验对象有切身的体会才会产生体验, 因此, 直接经验对于体验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应开展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自然就激活了学生内心与之相似的体验。例如,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 天气突然放晴, 雨后的一切都显的那么美好。老师笑着对孩子们说: ‘今天我们到操场上去晒晒太阳, 闻闻阳光的味道, 摸摸阳光的脉搏! ’教师带领学生们去操场上进行一次观察雨后的世界的活动,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先问学生: “你们瞧, 今天的太阳多可爱呀! 红彤彤的像什么呢?” 突然, 一位学生喊道: ‘老师, 您看, 天空蓝蓝的, 像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其他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观察太阳了, 他们看到了天空飞翔的鸟儿……”[3]此时, 学生的的情感已经受到了触动, 他们随时有可能蹦出新的思维的火花。除了观察活动之外, 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设置不同的人物角色, 比如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一些小人物: 报亭中的老奶奶, 热心的送水工, 拾金不昧的拾荒者等;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父母、老师、明星、伟人等。让学生在充当, 扮演这些角色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经历了人物的经历, 内心产生相应的体验, 相比于间接的体验, 更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受。

第二,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 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产生特定的感受, 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例如, “一节课上, 当班长去叫教师时, 这位教师才想起来这节课是自己的公开课。当他匆忙赶到教室时, 他真诚的道歉并让学生们写下在自己迟到这五分钟内的想法, 最后又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在黑板上写下 “习作课”。学生们一片哗然。在这简短的五分钟内,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经历了担心、焦急、盼望等待, 然后是惊讶惊喜、激动兴奋, 直到恍然大悟的一番情感, 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 大家都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组织语言, 作文当然有趣生动。”[4]这就是情境的作用, 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 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习作灵感。不仅如此, 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情境。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实物类作文时, 可以将实物带到教室,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物的形态、颜色、手感等。比如说我喜欢的玩具, 我爱吃的水果等等, 也可运用图画创设情境, 或者音乐的情境, 利用自然中的声音、模拟音响、配乐故事、歌曲、配乐朗诵等形式, 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美感。

( 三) 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

让学生勇于表达, 乐于表达, 最终学会表达是最重要的一步。 引导学生用语言去释放体验, 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教师的提示语设计

教师的提示语应该分为口头提示语和书面提示语。教师在进行口头提示语指导时,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性和导向性, 才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真切感受, 深刻理解情境, 才能让学生有所表达。例如 “一位教师在带领低年级的学生感受雨后的世界时, 这样说道: ‘孩子们, 阳光精灵在光秃秃的树梢上, 怎样传递春的信息? 阳光如何与花朵交谈, 与小草轻吻?’”[5]这位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让学生去理解阳光照在树梢上、照在万物上的美好。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提示语,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要指导学生去观察暴风雨下的世界, 不能苍白地说我们来看暴风雨, 可以像这位教师一样告诉学生:“同学们, 既然暴风雨跑来了, 我们就一起来聆听大自然宏伟壮观的交响乐吧! ”这样具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引起学生释放体验的强烈欲望。

书面的提示语即作文题目前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应像一块投向湖心的石子, 让学生的内心像湖面一样泛起涟漪, 又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 给人指引方向, 充分抓住学生的 “感点”和 “兴奋点”, 让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冲动和愿望。例如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围绕 “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 课后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活动的提示语: 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 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在春天里, 还有什么醒了呢;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相信低年级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 内心浮现出春天的各种景象, 也跃跃欲试想去看看大自然的春天了。

2. 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情化、个性化

学生内心已有丰富的情感, 伤心、快乐、难过都是内心独特的感受,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还原到作文中, 让作文中也充满了欢笑、喜悦、泪水, 让作文活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情感表达。例如, 在前文的案例中, 一位学生在教师迟到公开课的5分钟里这样写到: “我在想, 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迟到。他做事从来都很从容, 而且准备都很充分, 平时上课他很认真, 从不迟到, 今天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公开课马失前蹄呢? 所以, 我没着急, 我想林老师一定又在耍什么花招。前几天他还跟我们说要上公开课, 让我们好好预习 《穷人》一文, 今天他怎么会忘记呢? 哎呀! 老师, 你今天到底要不要上课, 好像已经过去半节课了! ”[6]读着这样的文字, 我们是否也真切的感受到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呢? 等待, 盼望, 从容, 着急……

不仅如此, 体验式作文教学也重视对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的培养,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语言的个性化的表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需将这份独特释放出来, 一定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当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 真实而又满腹情感地表达出自己内在体验时, 他的作文不仅让自己感动, 也让读者感动。

( 四) 在批注总结中深化体验

习作完成后, 教师应在批阅时注重赏识和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减少失败后的灰心, 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批注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能够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及时关注学生每一次的进步, 给予适当的鼓励。2.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无论是一句话, 一个词或是一个字, 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 都应该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每次批注中获得自信, 得到肯定和关怀, 学生才会在真情表达上有信任感和安全感。3. 避免否定式评语, 应想方设法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式评价。运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学习成果的肯定。教师与学生的评语也像与学生之间的悄悄话,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 充分了解学生, 发挥评价的力量。4. 作文讲评课同样重要。在作文讲评课中, 师生的相互交流,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而且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在作文讲评课中可采用: 学生自评, 让学生自己品味被教师肯定或未被教师发现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 修改或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 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生互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相互修改评价作文, 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的读给其他同学听, 以孩子的眼光发现优点与不足,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教师评价, 教师在用心阅读学生的作文的基础上, 对学生作文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一定的建议, 尽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而现实中小学生写作无话可说, 缺乏新意, 甚至畏惧写作,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体验不足, 因此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须采用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 在活动和情境中激活体验, 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 在交流总结中深化体验这四个策略,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347.363.[3][5]

[6]陈荣杰.姚春杰.作文有效教学招招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85.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第4篇

一、读——自主探究

情境创设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情境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阅读,实现读思结合,而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一名引导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一角色,并引导学生从预习、导学、品读到体会反思,全方位开展自主探究式阅读。

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这是一篇节选自《史记》的课文,讲述了2000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贿赂的故事。面对这样一篇历史题材厚重的课文,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水平,情境创设教学法更适宜。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简单的人物图片,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史记》中人物作为开场,可减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陌生感,较易切入主题。其次,在列举的众多人物中引出主人公“公仪休”,进而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请学生谈一谈印象中的公仪休,从外貌特征到语言动作,内容宽泛,旨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最后,教师将这些特征以板书的形式逐一列出,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特征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内容,并朗读出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既增添了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自主探究方法。

二、辩——穷理思辨

随着学生思想的不断深入,氛围情境教学法的效果会逐渐减弱,学生更渴望互动的感觉,渴望表达自身对文本的感受,这就用到了辩论情境教学法,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穷理思辨意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学生在阅读中会不由自主地勾连先前所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历,作为解读文本的知识与情感基础。即使同样的人物,不同的学生也会想象出不同的形象;同样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看来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些都为创设辩论情境提供了基础。

在这篇课文中,“公仪休”先感叹鲤鱼的美味,又自述闻到鱼腥味会呕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对这一段前后矛盾的叙述产生质疑,并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便借此展开了辩论情境的创设。将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个小组,正方的论点认为“公仪休”故意说谎是对的,而反方的论点认为他的做法不诚实;论据由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表达出来。在辩论中,双方各执己见,交锋的关键在于“公仪休”说谎的时机和谎言的性质上。正方剖析了“公仪休”用善意的谎言避免了官场上的直接冲突,也挽回了管家的面子;反方则坚持谎言是不诚实的表现,即使出于善意,也应当尽量减少。

辩论中尽管学生语言稍显稚嫩,直接交锋的回合不多,但都充分地表达了己方的观点,不仅运用课文中所提到的论据,还能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列举出与论点相关的生活实例,学生对文本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了解。可见,辩论情境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演——浸心体会

实验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心灵体验,偏重实践性,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具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表演课本剧即可归入这种方法。以上所提到的课文正好作为独幕剧的形式,最适宜进行此类实验情境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独幕剧与多幕剧的形式、舞台说明等戏剧基础知识,作为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到剧本与课文的差异,为表演打下理论基础。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作为指导者,鉴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年龄层次,导演由教师直接担任,这样有利于在排练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表演课本成果的目的是使学生沉浸在课文氛围中,通过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变化,以使学生与人物的情感融合一处。在动作模仿方面,如“公仪休”描述鲤鱼鲜美时的“回味”,管家的“满脸堆笑”、子明的“忙起身”,这些动作要求学生一一做到位,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动作揣摩不同人物的品性;在语言方面,尤其是“公仪休”先是赞美鲤鱼美味,随后由于拒绝管家送礼,谎称自己闻到鲤鱼味就呕吐,前面的语气表达也要求学生模仿出来,以加深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了解。尽管教师营造了实验情境,但其本质上是以“读”为纲,以“演”为辅助手段,目的是使学生浸心体会文本的寓意。

阅读是一个使学生思想逐渐融入文本的过程。自主探究如同一把开启文本大门的钥匙,教师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思辨、课本剧表演,使学生享受到“浸心阅读”的心灵体验,实现了深层次阅读。◆(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第5篇

在全市“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福建省去年高考作文给了两幅图,左边是一个圆,旁边写着“我规范,我稳定,周长短,面积大”。右边画着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旁边写着“我新颖,我多变,周长长,面积小”。有一位考生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8,18,28》。大体意思是这样:8岁那年,我图画不及格,老师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绿的呢?我心里不服气,因为我戴着爸爸的绿色眼镜呢。但是我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一定都是真理。18岁那年,我经过高考的打磨,已经没有任何棱角,我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圆。现在我28岁,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女儿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说我画的不好,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黄的了,可我戴着爸爸的黄色眼镜呀。”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过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吗?当我们批评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给学生思维上锁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教作文?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有多种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和方法,都只是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相通的。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写出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试看当今世面上流行的各种中考满分作文集,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究其原因,是老师对作文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偏差。很多老师都认为写历史人物和引用古诗词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书,有所谓的文化底蕴,作文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往往千篇一律,要么是与同学闹别扭,要么是生病父母送自己去医院,往往缺少新意,不容易拿高分。而初中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于是就出现了对这种所谓的“文化作文”趋之若骛的现象。殊不知,任何一种作文一旦形成模式之 1 后,就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评委如果接连看上几百篇风格雷同的文章,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很难给高分了。作文原本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将学生的写作臵于模式化的桎棝之中,势必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文学传统里向来主张书写生活,杜甫、白居易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体验式作文教学把观察和体验生活作为写作的起点。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外出旅游、上网浏览、看电视、参加各种活动、逛公园、爬山郊游等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生活又是琐碎的,妈妈的一句唠叨、邻居的一声问候、朋友的一个眼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丝心灵的颤动。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呢?《语文教学通讯》上曾发表过黄本荣老师的一篇文章----《作文,魂系何方》,他在文中说:“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它们的动人之美;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本领。”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是老舍先生的经验之谈,正如他在《想北平》中写道:“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和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激情,一种语文的本色,是我们同学写作文的一种正常心态,考场作文也不例外。

下面这篇作文中的情节可能大多数人都遇到过:

我到学校的浴室洗澡,里面黑漆漆的,“停电了,不是灯坏啦?”没人回答,人们在脱在穿,在整理衣物,全摸着黑,我不吱声了,也摸黑脱衣服,解鞋带。“哟,怎么不开灯呀?”再后面进来一位问。没人吭声,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黑着灯,得倍加小心。突然,“啪”的一声,灯亮了,晃得人眼有点儿晕眩。“你们这些人,摸着黑怎么不开灯?”刚进来的那个初二的小丫头尖着嗓子喊,原来灯并没有坏,只是一茌茬的 2 人来人去,纳闷、询问,就是没人去试一下。我想着,不禁哑然失笑。生活中不是常有类似的事吗?一次见到人们都推左边一扇门进出,便以为右边一扇锁着;不经意触到右边一扇:哟,原来它只是虚掩。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释了一个哲理----生活中的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只能打开一扇门,而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作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用各种自以为有效的作文教程去指导学生的时候,是不是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二、感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在写作的三个要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中,认识水平是同学最弱的环节。现在很多老师都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阅读了许多的时文佳作,这是非常好的。但有了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有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读过之后,从中汲取了作者的观点,提升了认识,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地上去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脑子里堆积了一些素材而已,只要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这些素材只是一些死的知识。如许多学生在读了《小故事,大智慧》这套丛书之后,将里面的故事整个搬到自己的作文中,唯独没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就要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也就是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例如写感恩,可以感恩自己喜欢的一部经典、感恩熟悉的大自然,感恩母亲做的布鞋,感恩父亲灯下无言的陪伴,感恩祖父那没有兑现的承诺,感恩生活给予的那根鱼刺……无论写什么都必须是你熟悉的,只有熟悉才能写的深刻。

对话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对生活也往往缺少深刻的感悟,老师的点拨至关重要。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交流环节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来提升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感悟。当学生对父母的呵护视而不见的时候,你是否能拨动他们感动的心弦;当落叶飘零、秋虫呢喃的时候,你是否让他们意识到时光悄悄流逝,秋来春已归去;当他们吟经诵典、赏读名著时,你是否引导他们把经典当作镜子,从中照到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的对话才是有启迪意义的对话,教师的作用也就在于此。

具体地说,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换一种角度认识事物,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有位同学 3 从吃鱼这件小事中选取一个细节:

我喜欢吃鱼,唯独不喜欢鱼刺。

热腾腾的水煮鱼用烫了金边儿的盘子盛着,悠悠地透着红辣椒的几分香甜,喷香喷香的气味扑鼻而来,早已悬在半空的筷子对准了鱼腹上白白嫩嫩的那块肉,插下去,轻轻一旋,夹起一大块儿,便往嘴里送。鱼肉刚刚碰到嘴唇----哎呀,有刺!我不得不恼怒地把鱼刺儿挑出,再一点儿一点儿吃下去,生怕被鱼刺扎疼。

从这个细节中,他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

想吃鱼,就不要怕潜藏的鱼刺;爱生命,就不要怕暗藏的挫折。如果怕鱼刺,吃到的只能是鱼尾那平淡的一口;如果怕挫折,生命只能像一潭寂静的死水……

二是善于“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这次作文比赛有不少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佳作,有的通过“一杯茶的回报“表达了对外公的感激;有的借用童年的一句童谣“金钩钩,银钩钩,谁骗人,是小狗”抒发了对祖父的深切怀念;有的用书信的形式描绘了“大山妈妈”的宽容和美丽……但也有一些同学的作文内容空洞,满纸都是这样的排比句:

感恩你的父母,是他们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让你感受到阳光;感恩你的老师,是他们把你带进知识的殿堂,让你品尝学习的奥妙;感恩你的朋友,是他们让你的世界充满欢乐,让你感受到友情的美好;感恩你的对手,是他们激发你不懈的斗志,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感恩,感恩你身边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受益终生。的确,世界上值得感恩的人太多了,如果选择一个对象具体地写岂不更好。三是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化认识。北京高考作文命题组的组长王大绩老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枝一叶一盆土”。这盆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积累,但是只有土没有水和肥,照样长不出枝叶开不出花。水和肥就是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北师大附中有一个学生叫周婉琪。他痴迷海子,不仅读了海子的所有作品,了解海子的生平,连关于海子作品的赏析文章他也尽数浏览,走在路上与同学谈的是海子,晚饭桌上与父母交流的也是海子,高考前写了十几篇作文无论什么题目无一例外他写的也都是海子,海子就是他的那一盆土,就是靠的这一盆土,他在高考中作文得了满分。当然,一个学生如果能有一百盆土,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没有水和肥,也就是没有对生活的感悟,那即便是拥 4 有再多的土,也只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

三、锤炼语言是彰显文采的最佳途径

如果说认识和感悟是作文的思想和灵魂,那么语言就是其载体。没有细腻的动作描写,朱自清就不可能将父亲的背影烙在每一位读者的心里;没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刻画,文学画廊中也不可能留下“孔乙已”“阿Q”“奥楚蔑洛夫”等一系列典型形象。

评价作文语言的标准之一是准确,先把话说明白,把事说清楚,没有错字、病句等硬伤;

之二是恰当,语言是为主题服务的,如果游离于主题之外,即使语言再华丽,也是空洞的;

之三是具体,要“言为心声”,切忌套话连篇,无病呻吟。如许多学生在写父母时都有类似这样的话:“我应该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培养,感谢他们对我的无私付出,感谢他们的一路陪伴,感谢他们的细心呵护,使得我能够顺利成长。”一看就是空话。

之四是生动,善于借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修辞一定不要滥用,有的同学一篇作文中有三四个段落都是排比句,却没有一点具体的内容。

除了让学生多写多炼外,自评自改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把老师拖得精疲力尽,于是有人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上辈不是人,这辈教语文,白天上课写笔记,晚上点灯批作文。”就连朱自清先生在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也感慨地说:“批改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如果我们每次作文后,都让学生从标点、错别字、病句入手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不但能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养成学生对自己文章负责的习惯。

四、有创意的表达是写作的理想境界

创意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超越常规。目前的各种写作套路,或多或少地桎棝着学生的思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维问题。要做到有创意最关键的就是突破思维定势,打开右边那扇虚掩的门。

一是,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将命题放在熟悉的生活中去表现。备考的重点不是去搜罗百科材料,而是感悟熟悉的生活。作文从命题时代到话题时代,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无论什么样的话题均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去表现,关 5 键是你要表现什么。真正的限制不在题目本身,而在写作人的头脑中。一根定海神针,在东海龙王殿前是权杖,在齐天大圣手中是玩具,可以做紫禁城的门闩,可以做祈年殿的梁柱,可以做电视塔的避雷针,可以做乐山大佛的挖耳勺,可以是哈里〃波特的磨棍,也未尝不可以做HB公司的广告……能不能打开联想和想象的大门,是学生能否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新与奇的关键。

二是善于开启正反两扇思维之门。正向思维就是表现传统,需要写的好,常常以情取胜,以理服人;逆向思维就是表现时尚,关键是要写的通,往往要以新致胜,以趣诱人。传统的多面向历史和现实,时尚的多面向未来和幻想。同样是“感恩母爱”,有一位同学就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鹰学飞的坚难历程。

山区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浅探 第6篇

苏梦园(广西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教学理念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迷茫的作文教学之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真情地体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这就是“体验式学习”。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作文教学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从实务课程操作来讲,就是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训练员引导下,成员通过对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到目标或愿景。简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的,先行而后知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算是体验式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而这种学习方式正是当今教学领域的新宠儿“体验式学习”。如何在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的学习呢?为此,我们深刻解读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对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体验式学习有什么好处

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左脑式学习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体验式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知识性的客观真理。它更看中真实的感受,通过集体或小组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改变观念和态度。

三、如何在小学作文中实施体验式学习

1、创设情境,情境体验

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应当注意选题:一是要在适当时候安排这样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二是环境要素,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这样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观察感悟,反思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要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既能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灵魂的颤动,也能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客观理性地思考。这种观察既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是通过影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媒体进行的间接观察,拓展知识视野。目的是使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有一个更为真实、细致、客观和深刻的了解。

3、搭建平台,积极尝试

在有了大量的观察和积累之后,学生对写作专题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材料、理清思路。交流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点拨,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修改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重新审视、精心锤炼。

4、总结点评,体验成功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宽容,即使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语言风格也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力争在每篇习作中都能发现闪光点。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目前,作文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写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不但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为主,小组内互评为辅、教师点评引路等方式,教师可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析,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具体教学案例

看一个本校教师具体作文教学案例:

李老师在上作文课《第一次包饺子》。上课前,李老师先将桌子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别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另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个大电磁锅。当学生走进教室时都惊呆了,新鲜感、兴奋感油然而生。李老师先问大家会包饺子吗?有几个似乎有过包饺子经验的同学站起来发言。老师并没有作出任何评价,说:你们认为怎样的判别水饺包的好坏呢?同学继续发言,有的同学说饺子要包的好看;有的同学说饺子要不能露馅......老师笑了,说:看来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那何不用实践来检验一下呢!接着就让同学们自己包起了饺,在课堂上包饺子。等学生包了3、4个后,老师说:停。学生在包这3、4个饺子过程中,有一开始成功的;有从失败到成功的。老师请学生谈谈感想。有了具体的实践,同学们感受既丰富又真实。然后老师又提了个问题:你们觉得饺子都是这种样子的吗?于是学生又动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的饺子。最后,徐老师当场煮了学生包的饺子,让大家分享劳动的成果。品尝结束后,让学生再谈这次活动的感受,那就更多了。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作文,当然就有东西写了,而且写的内容不枯燥,感情丰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多的说教,还不如让学生亲自实践一下。学生都是“好玩”的,在玩之余,其实正用浓厚的写作兴趣替代了“怕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所以作为一个教师,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6页。

2、刘墨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欧阳芬主编.开明出版社.第106 页。

3、杨成著.《经历.体验.成长》.广东人民出版社.第18页至第36页。

4、李白坚著.《趣味大作文》(初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石中英著.《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的具体规定下一篇:酒店员工企业文化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