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

2024-08-24

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精选6篇)

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 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很喜欢谜语游戏,我的姓正是“文刀”打一字――刘,有一次听朋友说刘姓的名人特别多。于是,这一个小小的性引起了我的思考,刘姓哪里来?刘姓的历史与现状怎么样?又于是,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书籍,了解刘姓的来源。

2.通过网络,了解刘氏人口与分布情况。

3.通过书籍与网络,了解刘氏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刘姓来源

刘姓来源于伊祁氏

受封于刘地,

建立刘国后,改姓为刘。

电视、报刊

刘姓分布

刘姓分布至全国各

地,就连国外

也有很多刘姓华侨。

网络

刘姓人口

刘姓约有6456万人,

为全国姓氏排

第四名

书籍、报刊

刘姓名人

姓刘的名人有刘邦、

刘备、刘启、

刘禹锡、刘彻......

四.结论

1.我国刘姓源远流长,传说伊祁氏建立刘国之后,后裔改姓为刘,所以我们认为刘姓的祖先在陕西。外族改姓的人也有,比如王常、项伯,因为立功被赐姓为刘,我猜测,赐姓为刘也可能是刘姓人口增多、分布较广的原因吧。

2.在历史长河中,刘姓人才济济,好多名人都是在国内外响当当。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姓刘的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例如汉高祖刘邦、蜀汉建立者刘备、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真的很多,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3.刘姓虽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但是在排名中,也不落后,是全国姓氏第四多,约有6456万人。

[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 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陵 王昭君 王政君 王凤 王莽 王匡 王霸 王朗 王祥 王览 王导 王充 王献之 王羲之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爷爷的讲述

王姓族谱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东沙王氏支谱·家规》《三槐堂王氏族谱》《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刘姓的来源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刘姓名人

刘禹锡 刘邦 刘秀 刘备 刘裕 刘晏 刘禹锡 xx

上网

刘姓人口数量

刘姓是现代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姓氏,当代中国大陆地区刘姓有约64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爷爷的讲述

刘姓族谱

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吴姓的来源

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吴姓名人

吴广 吴汉 吴道子 吴曦 吴承恩 吴伟 吴三桂 吴嘉纪 吴伟业 吴敬梓 吴熙载 吴历 吴大猷 吴清源

上网

吴姓人口数量

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约2460万人

爷爷的讲述

吴姓族谱

吴氏族谱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 孝义吴氏宗谱 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吉林大学(民国)吴学潜等重纂 1913年活字

四.调查后的结论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的结论

1.从本次研究报告调查中我们知道了有关姓氏的故事等内容

2.本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了解了中华姓氏的伟大

姓氏文化产业研究 第3篇

毫无疑问, 姓氏文化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姓氏文化产业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去体验我们的姓氏文化。另外, 姓氏文化产业的出现在某一方面来说对促进我们民族团结, 增强我们民族凝聚力来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姓氏对于我们每个国人来说都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 大多数人对姓氏都有一种很强的归属感、认同感, 对于同姓氏的人或者事物可能都有一种特别好的刻板印象, 人们很容易会跟同姓的人团结到一起。

近年来诸多学者多姓氏文化产业的研究大概可分为两派。支持的一方认为:在姓氏文化产业萌芽之初就有专家指出, 以姓氏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行业。他们认为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大多都离开了原居地住进了城里, 几十年以后等到他们老了或者他们的后代必定会产生寻根的动机, 就如同以前的海外华侨一般。专家认为几十年后, 国内的寻根热必然会更加的频繁, 这是一份巨大的商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而随着产业的发展, 必将会产生以姓氏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反对的一方认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向勇对姓氏作为文化产业却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姓氏文化还没有具备一种文化产业的规模。另外, 姓氏文化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中国文化, 以其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可能很难走出国门, 被国外的市场所接受。更有学者提出, 当今社会, 以男性家长为核心的宗法制大家族已经解体, 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 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正逐渐消亡, 姓氏的固定性, 子承父姓的习俗都已不那么严格, 姓氏文化正被人们所淡薄, 姓氏文化产业的兴起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姓氏文化产业在国内现状的分析

1.相信很多人在书店里都会看见关于姓氏、家谱、族谱这方面的书籍。近年出版的关于姓氏文化的丛书大概有十几种, 而单独出版的书籍也已不下一百本。另外, 家谱、族谱这类的书籍也被炒的火热。

2.网上取名是近几年一直比较热的话题, 有的网站提出会根据孩子的姓氏, 孩子的生辰八字, 帮孩子取一个特别符合他命程的名字。家长认为姓名是要陪伴子女一辈子的, 花点钱为子女取个好名字是很值当的事情。

3.现在很多家族开始致力于家谱的修定, 但是如何修订却是一筹莫展。有人开始在网上开办网站帮人修订家谱, 迎合了很多人的需求, 使得这一行业有了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

4.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和国内一些迁徙出原居地的人开展寻根活动, 旅游公司也发现了这一块巨大的蛋糕, 开始提出来寻根之旅这一新型旅游策略。为此, 旅游公司特别与一些旅游景点研发了许多寻根拜祖线路。比如说商丘微子祠宋氏寻根拜祖二日游、陈姓淮阳寻根祭祖两日游等等。把旅游跟祭祖结合起来, 一举两得。

5.台湾便有人做起了姓氏的生意, 开设了一家姓铭堂, 主要经营的就是一种竹简, 上面记载了一些姓氏的起源、趣话、演变。河南淮阳也有人开始做一种陶瓶, 陶瓶上面刻画的就是一些姓氏的始祖姓名、画像、姓氏的起源等。

姓氏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 就目前国内而言, 主要分布在在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文化的地区以及台湾地区, 其他地区则比较少一些。其实姓氏文化产业完全可以辐射到全国各地, 只不过要特别注意方式形式, 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操作。

通过对我国姓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现影响我国姓氏文化产业成长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的支持

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壮大,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发展之初, 政府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把不同产业发展主体的不同利益、价值取向凝聚为共同方向, 使产业的发展由自发转向自觉, 不断形成产业集群, 离开了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并行使权力的政府的作用, 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 任何产业的发展成长速度是与政府的重视程度成正比的。特别是对于姓氏文化产业来说, 与其他工业领域相比, 它是一种特俗的产业, 其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生产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个性, 生产者必须是具有创造或创意才能的个体。在产品未被生产出来之前, 市场的需求量也是难以估摸的, 可以说承担的风险很大, 为此更需要政府对其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

二、对姓氏文化内涵的理解

姓氏文化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 既然是文化产业, 就必须对这一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行。在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宝库中, 姓氏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历史的产物, 姓氏文化在政治生活、经济联系、文化活动、民间习俗和社会交往中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姓氏文化产业就是要把姓氏文化潜在的商业价值以企业市场文化和商品文化的姓氏表现出来, 激发消费者对姓氏文化的消费需求, 并通过这种需求的刺激, 达到推销其商品的目的。这就需要产业的组织者对姓氏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 这样才能赋予姓氏文化产品更多的生命力, 更多的社会渗透力。

三、人力资本的投入

要想真正做大姓氏文化产业, 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是不可缺少的。科研人员、营销人员等高新技术人员缺一不可。产业的研发、设计、推广、销售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

四、消费群体的多少及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姓氏文化产业的特色就是姓氏, 对于国内而言, 基本上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姓氏文化产业的隐性消费群体。但是在消费群体的选择上还是要注重一些的, 中国现今常用的姓氏大概有两万多个, 这并不算是最多的国家。但是, 中国90%以上的人只使用100多个姓氏, 现今百家姓排行前十的姓氏每一个姓氏的人口都在两千万以上, 这几乎是一个小国家的全部人口。而有一些比较冷僻的姓氏人口只有数千人数百人。所以如何选择正确的姓氏文化产品以及产品的消费群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关于姓氏文化产品要契合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这就要从多方面去考虑。比如说当地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受教育水平、恩格尔系数等等。这些全是应当要考虑周全的。

五、产品形式的多样化

姓氏文化产业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产品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其跨产业化, 这恐怕也是姓氏文化产业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姓氏文化的悠远历史以及它惊人的覆盖面和丰富的人文内含都给市场文化的长期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选择面。

姓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这个大背景下的产物, 他就如同刚刚构建好框架的大厦, 需要人们不断的去添砖加瓦。相信总有一天它会以一副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摘要: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可以说融入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融入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在许多人看来, 姓氏“承于先辈, 传于后世”, 一脉相承, 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当今社会迅猛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 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 文化产业开始蕴育而出, 姓氏文化产业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角之中。

关键词:姓氏文化,民族凝聚力,文化产业,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向勇.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4.8.

[2]《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估研究》.申维辰.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7.

[3]《文化产业发展论》丹增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11.

[4]《姓名与中国文化》何晓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7.

[5]《姓氏文化—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资源》张雷.《中国国情国力》1995年第5期.5月28日出版.

[6]《浅论姓氏研究的意义》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二期第28卷.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第4篇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俄国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 第5篇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吴姓的来源

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吴姓名人

吴广 吴汉 吴道子 吴曦 吴承恩 吴伟 吴三桂 吴嘉纪 吴伟业 吴敬梓 吴熙载 吴历 吴大猷 吴清源

吴姓人口数量

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约2460万人

爷爷的讲述

吴姓族谱

吴氏族谱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 孝义吴氏宗谱 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吴学潜等重纂 19活字

四、调查后的结论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的结论

1.从本次研究报告调查中我们知道了有关姓氏的故事等内容

2.本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了解了中华姓氏的伟大

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 第6篇

目录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陵 王昭君 王政君 王凤 王莽 王匡 王霸 王朗 王祥 王览 王导 王充 王献之 王羲之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刘姓的来源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刘姓名人

刘禹锡 刘邦 刘秀 刘备 刘裕 刘晏 刘禹锡 xx 上网 刘姓人口数量

刘姓是现代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姓氏,当代中国大陆地区刘姓有约64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爷爷的讲述 刘姓族谱

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吴姓的来源

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吴姓名人

吴广 吴汉 吴道子 吴曦 吴承恩 吴伟 吴三桂 吴嘉纪 吴伟业 吴敬梓 吴熙载 吴历 吴大猷 吴清源

上网 吴姓人口数量

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约2460万人

爷爷的讲述 吴姓族谱

吴氏族谱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 孝义吴氏宗谱 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吉林大学(民国)吴学潜等重纂 1913年活字

四.调查后的结论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的结论

1.从本次研究报告调查中我们知道了有关姓氏的故事等内容 2.本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了解了中华姓氏的伟大 3.中华姓氏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草稿 XX-05-11 14:38 1.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姓 氏是怎么来的,对此我做了调查。2.如何调查 1.阅读书籍 2.阅读报刊 3.上网浏览 4.询问家长 3.调查

1爷爷告诉我张姓有许多名人,比如说张飞.张居正.张芝......2.张姓的来源张姓,现为全国.创意家具纸沙发椅-原创设计高端时尚休闲椅子 生日礼物新奇可爱雨伞创意 新奇特别创意实用家居用品

创意搞笑圆滚滚羊肥羊公仔无敌倒叫咩咩靠垫 可涂鸦翻页灯

家居实用新奇创意生日礼物送同事朋友兄弟小朋友儿童玩具奇葩物 导电金属除静电手链

手机自拍器

悬空水龙头灯神奇水杯 挂绳便签灯笔.能量手环 雷根糖,怪味糖 3d涂鸦打印笔

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 “宗”的十一个氏族之

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 法制决定的。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 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 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 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 [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 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 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 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脑族),而 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请您支持:)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l升为“家”(相当 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的名称,而且始终仍作 为氏族名称。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 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这是出周 代宗法制决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 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 不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 族,e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于是产生了 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取胜》)66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 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但新的氏则冬断产—已 5n减氏、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 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 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说文》: “众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烃。” ‘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 以后被附会为“天”。“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图路称号作为姓。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拟”得 名于蔻队 “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从语音看,“氏”与“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 等)为氏。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为某氏。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号。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无 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何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 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 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由于族长是在 世的最高辈摘长考,gz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 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 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 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 氏。”就是说,当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 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

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不论大家小宗),它本身都有 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 去(除非嫡系核灭或其他特殊原因)。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 氏。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不 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 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认为,中国最早的姓产生与伏羲氏时期,产生的 姓是不可能有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地命氏”的例子,如“炎帝居于姜水,故为姜姓”,“舜居于妫汭之水滨,故为妫姓”,实际上是他们生于居于姜水、妫水之滨的氏族部落,这水名就是以其氏族部落的女性始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就以氏来区别。他们的姓不变,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子孙分出,以其祖为祖,自为小宗。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孙分别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秦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辩贵贱,随时更移。氏族、部落的消亡,氏也就消亡,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无数个氏,也消亡了无数个氏,然而姓基本不变。所以,先秦时期保留下来的姓只有30余个,保留下来的氏却有千余个。

秦时,各方面都大一统,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虽有区别,但已不严格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分了。姓与氏融合的根本原因,是郡县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也没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原来分氏的基础没有了,氏的代表贵贱的意义消失了,只剩下与姓相同的区别婚姻的意义,所以与姓融合为一了。

秦代,实行了郡县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础被取消了,姓与氏就逐渐模糊。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于合一,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姓与氏解释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先秦时代,男子称氏,妇人称姓,《通志·总序》:男子称氏,所以别贵贱;女子称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滥。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另: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正妻生的是嫡子,但继承姓和王位的只能是嫡长子,诸侯国嫡长

子外的嫡子及庶子的后代也并不一定以封地为氏,像左传中记载的无骇是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代,他的后人就以公子展的名字称为展氏。

姓氏文化研究

!西夏文《杂字》研究 姓氏(整理)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答辩会 关于自己姓氏起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情况报告

根据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省教育厅财务管理处《关于上报学前教育有关情况的通知》,现就我县民办幼儿园情况、“三儿”资助政策落实、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情况

(一)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在编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时,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县规划民办幼儿园31所,在园幼儿约5,900人,约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40%。我县为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稳步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纳入学前教育整体规划,重点发展规范性的小区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合理,改善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为适龄幼儿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二)在县级财政教育总投入中,设立县级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年起,每年安排60余万元用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报财政部门批准后使用。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办园质量高、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幼儿园,优先给予补助或者奖励。

(三)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建设用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对民办幼儿园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保教费,按照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同时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对规范、合格、低收费的民办园给予扶持,对办园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给予的奖励。

(四)加大财政投入,扶持民办幼儿园。20**年我县共有普惠性民办 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6,542人。20**年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按幼儿园购置设备设施、资助贫困学生等,总投入资金73万元,其中:中省奖补资金17万元,县级财政资金56万元。

(五)20**年工作安排。一是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幼儿园要取消办园资格。二是改善办园条件,中省奖补资金和县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园舍维修和教玩具购置、教师培训,鼓励举办者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三是加强资金管理,要求民办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财政奖补资金要专款专用。

二、“三儿”资助情况

(一)落实川财教〔20**〕224号关于“三儿”资助的政策。春季资助88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7.8%,秋季资助1,12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10%。

(二)将“三儿”资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年县财政预算资金54.8万元先行资助,中省资金到位后,实际支出54.8万元。20**年县财政年初预算资金54.8万元用于幼儿资助,待中省资金到位后结算。

(三)20**年工作

1.进一步完善幼儿资助制度,成立幼儿资助基金,解决“三儿”因家庭经济困难入园难问题,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接受学前教育。

2.将学前教育资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安排资助资金60万元先行资助,待中省资金到位后结算。

3.严格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规范资助对象确定、报批、公示及资金发放,财政资助资金全部采取银行打卡的方式发放,避免挪用、克扣。

三、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情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于姓氏刘的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姓氏源流研究07-09

姓氏文化公园05-15

中华姓氏论坛06-25

姓氏文化论文提纲08-18

姓氏文化论文范文05-13

姓氏起名刘姓取名08-06

姓氏文化周姓05-11

中国姓氏的香港拼音05-25

中国姓氏英文翻译08-14

中华姓氏论坛世界丁11-28

上一篇: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名师风采及师资力量下一篇:机械工实操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