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 《詹天佑》教学反思

2024-08-29

董红 《詹天佑》教学反思(精选17篇)

董红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篇

董红

教学结束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我想从得与失这两方面反思一下:

我认为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环节中,积极思考,配合默契,讨论积极。

二、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及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及时进行肯定与点拨,让学生们深入的`体会到老教授给予“我”的鼓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

课堂永远充满遗憾。我认为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是:

一、整节课,尽管采用的是较新的教学模式,但主流仍是师生的对话。我现在追求的课堂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评价(互动),必要的时候,我再出场。要想实现这样的课堂,有待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寻路。

二、朗读形式较少。学生们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对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所以朗读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有些重点词句,学生读出来了,但我未及时创设情境,让他们再美美的感悟。

三、课堂上的捆绑式评价语太少。我时时告自己,不要吝啬自己的评价,也不要让学生吝啬他对同伴的评价,但实施起来,就出现了问题。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一、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二、六年级的语文课,篇幅较长,在教学第二课时时,经常会时间到了,课还没有结束的现象。如何做就能达到轻松高效?它是我现在仍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蜻蜓点水。希望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朝着轻 松 高效的课堂迈进!

董红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2篇

台营小学 赵小伟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教学本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围绕中心词,主动探索的学法;画一画,浅显明白;演一演,生动有趣等教学方法。例如:课文写“勘测线路”这一段,由于内容长,我先让学生自学: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哪种品质?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如在开凿隧道时,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讲解“人字形”线路时,我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用粉笔刷当火车,请学生示范开火车,讲述情形,然后让大家用橡皮当火车在文中插图上试开,边读边理解。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心悦诚服,不住地称赞“詹天佑的确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需要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对学生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但读的遍数和时间还不是很充分。

2、教学修筑京张铁路那一部分是时,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为铺垫,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0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联系环境描写, 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认识环境描写, 学写环境描写。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写环境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詹天佑是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同时也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 语文教学要努力构建以语言知识为主轴, 以培养语言能力和人文精神为两翼的教学体系。本教案的设计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抓手, 以认识环境描写为教学主线, 让学生在感受詹天佑的强烈爱国之心和杰出才能的同时, 也认识到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学写环境描写, 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提问, 揭示学习目标

1. 复习课文。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小节, 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告诉老师, 课文的第2、3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清朝政府修建铁路, 帝国主义国家出来阻挠、要挟, 并嘲笑我们。)

2. 引导质疑。

课文的第2、3小节讲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 课题却叫“詹天佑”, 把二者连起来想, 你有什么问题吗?

3. 揭示目标。

刚才有同学提出:题目是詹天佑, 可2、3小节写的却是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 似乎和詹天佑没什么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小节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关注学情, 从学生立场出发。“以学定教, 以学促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上课伊始, 教师巧妙引导, 把看似无联系的内容一对照, 学生就质疑出问题了。这个问题凸显了文本的独特言语形式, 同时也让师生明晰了本课的目标, 教与学有了方向和灵魂。

二、品读课文, 感悟环境描写

1. 学习“接受任务”, 明白困难是“压力”。

(1) 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对于詹天佑来说是什么? (完成任务的困难以及承受的压力大。)

(2) 学生齐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 也不怕嘲笑, 毅然接受了任务, 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3) 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 说明什么? (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4)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课文的第2、3小节? (衬托出詹天佑的爱国热情。)

2. 学习“勘测线路”, 明白困难是“动力”。

(1) 面对巨大的压力, 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是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学生读课文第4小节, 勾画相关句子, 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组织交流。

(1) 出示詹天佑所说的话。

你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告诉老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吗?为什么这么读?

朗读时要抓住“精密、大概、差不多”等词重读, 表现詹天佑的严谨、严格、一丝不苟等特点。

设计意图:当下的语文课堂普遍问得太多, 讲得太多, 这里采用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 以评促读, 既节省了时间, 又扎扎实实地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出示描写詹天佑所作所为的语段。

从詹天佑所作所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詹天佑的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同甘共苦、不耻下问。)

(3) 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两段话。

(3) 请你联系课文的2~3小节内容, 想一想:詹天佑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 (只有科学合理地勘测线路, 把铁路修成功, 才是对帝国主义最好的回击。)

(4) 詹天佑是怎么想的呢?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列句子:

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不但惹外国人讥笑,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5) 小结。

如果说刚开始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在詹天佑的心中还是压力的话, 那现在变成了什么? (詹天佑把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变成了一股动力。)

为什么要写课文的第2、3小节? (进一步衬托出詹天佑的拳拳爱国之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感悟詹天佑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 然后让学生思考詹天佑为什么这么说, 这么做, 这样就把课文的2、3小节内容和第4小节内容勾连起来了, 前后呼应, 融为合力, 促进顿悟, 二次释疑, 同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线性走向了立体, 强化了整体性。

3. 学习“勘测线路和设计线路”, 明白困难是“创造力”。

(1) 在“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过程中, 詹天佑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2) 请学生上黑板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3) 组织学生评价示意图画的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把图和文字对应起来, 这样通过图来理解语言文字。

(4) 请你评价一下詹天佑采用的开凿隧道法。 (扩大了工作面, 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5) 学生自读课文第6小节, 画出“人”字形线路。

(6) 请学生依据示意图, 说说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

(7) 请你评价一下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 (因地制宜, 省时省力省钱。)

(8) 开凿隧道和解决火车爬陡坡的问题在当时都是世界铁路事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这样的难题被詹天佑攻克, 原因是什么? (他把帝国主义者的嘲笑化作成了对祖国的一腔热血, 让他超越了困难, 战胜了困难, 表现出他无穷的智慧, 杰出的才能。)

(9) 此时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不仅是动力, 更是——— (创造力) 。

(10) 为什么要写课文的第2、3小节? (为了更好地表现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杰出的才能。)

设计意图:先感知詹天佑遇到的困难, 然后再感悟詹天佑解决困难办法之妙, 最后追溯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原因,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品味意蕴, 感受人物形象, 让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处, 思维爬向高度, 实现第三次释疑。

三、总结写法, 认识环境描写

1. 回应质疑。

上课伊始, 同学们提出问题:课文的第2、3小节内容看起来和课题关系不大, 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现在你能告诉老师, 你的理解是什么? (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本来对于詹天佑来说是一种压力, 但是詹天佑把这种压力变成了工作的动力和创造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詹天佑的爱国之情和杰出才能。)

2. 认识环境描写。

(1) 出示: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其实是一种人为的困难, 除了人为的困难, 课文中还写了自然的困难, 这些困难都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2)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把詹天佑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描写,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小结:我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 如果把环境描写和人物结合起来, 就更容易体会人物的特点。在写作文的时候, 适当描写一下环境, 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给力的语文教学不是静止的, 也不是平移的, 而是变化的, 转换的。教语文, 就要以课文为例子,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前面三次感悟了课文2、3小节的作用, 但仅仅是从内容这个层面去理解的, 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教课文上, 还需要转身, 从“文本解读型”转向“语言实践型”。让学生认识环境描写, 是依文而教, 彰显文章特色, 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读写的能力, 而这样的学习有了前面的铺垫, 是水到渠成的点化, 而不是强加, 学生乐于接受, 易于消化, 轻松运用。

四、迁移运用, 学写环境描写

1. 出示题目。

如果写下面这件事, 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更能突出母爱的伟大?

有一天, 我突然发高烧, 母亲很是着急, 急忙把我送到了医院。

2.学生交流。

(可以放在冬天的夜晚, 炎炎的夏日等环境里。)

对《詹天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第4篇

[关键词]詹天佑 独特视角 升华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4

一、我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经典

《詹天佑》是一篇经典课文。备课时,我犯了难,因为已有太多的优秀教学设计:有以征集路名提领中心,引领学生体悟京张铁路的高超设计的;有以“为詹天佑办展览”为契机,用展览活动带动文本阅读的……这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已牢牢树在了《詹天佑》的教学历程上,我能突破吗?带着疑问,我一遍一遍地阅读课文,我发现这些优秀设计,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京张铁路的设计上。詹天佑的伟大仅仅在于他的造路技术?詹天佑不畏帝国强权,不惧自然困难,才是课文的灵魂。这是文本给予我们的最重要信息。我决定从京张铁路的建造背景入手来设计教学。

引领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我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提炼出“詹天佑”的形象,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在学生对詹天佑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从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入手,让学生收集有关京张铁路的信息,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京张铁路的词句,了解历史背景,从中感受詹天佑不畏强权的爱国工程师形象。四个板块(了解詹天佑的基本情况,体会建造京张铁路的艰辛,知道修路时的时代背景,感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主线明确,层层递进,凸显了詹天佑的人物形象。照此教学,效果应该不错。

二、学生能够自主地立体化地获取信息

我信心满怀地走进课堂,学生的表现却把我蒙住了。在教学中,学生虽然发言踊跃,答案却比较单一,体悟得不深,没能很好地对文本进行梳理和整合。认真回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詹天佑的简介,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已知的课外信息没有被有效地利用;问题设计忽视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于是,再教时我先鼓励学生自主搜索信息,在引入环节,把詹天佑的简介通过沉稳的男中音配优美抒情的音乐来展示;鼓励学生在概括介绍詹天佑时,加入已知的课外信息。其次,整合问题,提高难度,放手让学生自学。在研究了詹天佑、京张铁路和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态度后,我让学生重点围绕“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进行深入阅读,启发学生全面利用文本信息,并结合课外信息。

《詹天佑》再次登台,有了明显的进步。“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这一板块的学习被充分展开。学生还增加他们了解的课外信息:当时慈禧也不同意把钱用在建筑京张铁路上,迟迟不肯拨款,詹天佑不仅要承担来自帝国主义国家和现实自然环境的压力,更有来自于政府的不支持。这样就将课内外信息有机结合了。然而,课堂气氛却不尽如人意,我开始怀疑课前确定的研究重点:是收集处理信息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三、情感升华是语文教学应有的境界

针对课堂中呈现的问题,我对教案又做了第三次修改。

首先,把开头介绍詹天佑的部分改成学生预习汇报。这样做将单向的提供信息改为双向信息交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课前积累,把这部分信息融入课文学习中,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多元的解读。其次,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个环节的增加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当学生被这些信息深深震撼了: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造成误工;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有的中途逃跑等。课堂上,学生激情洋溢,以下是学生的练笔摘录:“你,面对敌人的讥讽嘲笑,毫无惧色,毅然接受了任务;你,面对飞沙漫天、地势险要的自然环境,毫不退缩;你,面对清政府的无能和冷漠,默默忍受。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你——詹天佑,亿万中国人的骄傲!”

从这洋溢着敬佩之情的文字中,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畅快和淋漓。在一次次信息交流中,詹天佑的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一点点真实起来,一点点丰满起来,最终形成的是学生眼中真实可感的詹天佑。

这意外的收获,也让我有了新的感受:语文教学富有情感性,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通过语文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走进文字,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教材的情感因素,获得情感的共鸣,这是语文课应有的境界。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5篇

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在教学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突破重难点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三件事。“勘测线路”部分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想法,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读、小组合作画图理解,从而体会到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最后让学生写一写颁奖词,目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及对詹天佑一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学生得到朗读水平的提高、口语的锻炼、思维的锻炼,合作意识的加强、团队精神的协作,这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我认为,这堂课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真正做到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着实过了一把当主人翁的瘾。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特点。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6篇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围绕课后两个问题进行设计,将重难点前置,取得了比较哈偶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有成功,也有很多不足。

成功之处:

1、落实到位。这节课我通过听写导入,一方面能够检查学生字词的巩固,另一方面为学生复述主要内容做铺垫,让学生利用黑板中的几个词语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重难点前置,这篇文章中,让学生理解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不同方法和人字形线路是难点,理解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重点,我将这两个重难点放在了前面。通过ppt、flash、学生动手尝试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从中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接下来,抛出问题: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爱国工程师,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学生理解和讨论起来就比较有方向和目标了。

此外,结合文章进行板书也比较好,这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当然,也有血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爱国和杰出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分割。可以将“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改成“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人字形线路可以深入。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妙在两方面,意识人字形线路减缓坡度,二是有两个火车头。需要用想象的方法或者画画的方法将这两个要点揭示出,效果就更好了。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7篇

1.简单拟题有学问。写人的文章学过不少,也写过不少,各有不同。如很经典的题目《刷子李》《临死前的严监生》等,似乎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在人物前面加上修饰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詹天佑》没有?比较发现,拟题方式有多种,写人角度同样有多种。于是关联出第二点。

2.绘制导图有发现。把握主要内容,我经常采取的策略就是“动起来”,结合预习,结合分段,结合积累的经验,开始绘制导图。小组合作分两种,一是在纸上,亦可以到台前板演。通过阅读提取,围绕詹天佑,从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表现出杰出爱国的思想,学生或采取气泡图或采取括号图能够诠释出来。于是通过观察追问,发现作者采取的写法是一个人的一件事,通过详细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发现了开头及结尾的特点,一是开门见山进行评价,结尾有升华点题。结构严谨,写有思路,值得学习借鉴。

3.聚焦片段有详略。4.5.6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是具体描写詹天佑修筑铁路的事迹,内容比较长,不可能一一平均使用力量。于是从“语用”的角度,一是关注段落结构,以第四自然的为例,总分的写法,迁移发现5.6的结构也是如此。二是关注过渡句的使用。尤其是三个句子看似平时作者却采用了不同的写法,避免了重复,巧用了联系上文、双重否定、设问句来过渡,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三是关注人物的写法。以第四段为例,写得很详细,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很生动,可以作为后两段的迁移点,再反过来比较,为什么作者不用,凸显语言的简洁与重点的突出。这些写法的领悟,很有必要,也是学生忽略之处。当然,对于内容的理解,通过朗读、图示来得以加深。

4.变式教学有妙处。文本学习到这儿,教师反问一把,是否可以删除2.3自然段,为什么?侧面描写,以此反衬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之形象,对于学生而言也就不难发现与领悟了。

董红彬:茶里茶外 第8篇

见到“茶里茶外”老板董红彬是在早春三月的一个清晨,其时她正在指挥工人装修店铺。这是一间古色古香而又略显陈旧的茶叶铺。

及至打开话匣,有点意外的是,董红彬说,她只想把店做小,打磨精淬。做生意对她来说,已经成了很随缘的事情。这与一般动辄必描绘事业宏伟蓝图壮志的企业家大相竞庭。

把企业做小

董红彬虽未妆,但面容里透露着一股山林的青翠气息。

董红彬出生在很普通的工人家庭。尽管父母都很爱她,但也许正这是这样的家庭背使得董红彬一直很自卑。也许骨子里要强,董红彬在以后人生中总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

高中毕业后,董红彬在一家工厂做电焊工。工作之外,她自学财务知识。勤奋加上天资的聪敏,使她在工作上很快脱颖而出,从一名普通的出纳升到财务主管。各种荣誉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

1998年,她所在单位进行体制改革,此时身边不时有人跳出来单位,下海经

商,这给了她很大启发。不久她也选择了下海。

董红彬族谱里没做过生意的人,更别说从商的经验了。刚开始,董红彬对具

体做什么项目心里也很茫然,经过一番思考,她盘下家门口的一个小店做起了童装生意。或许是天分使然,这个原本因地理位置偏僻,经营一直清淡的小店自从转到董红彬手里,生意一子竟然红火起来。没几年,她的店很快由一个扩张到3个了。

回首往事,董红彬感慨不已:“那时,我经常要到广州等地进货,为了节省

一点钱,每次都要睡在火车的行李车厢里。”彼时,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了做出更英明的决策,她不仅了解武汉市行业内的状况,还了解全省乃至全国的业内市场状况。干净利落的店,加上一位清秀可人、精明能干的老板,董红彬的生意蒸蒸日上。

商海初试便斩获颇丰,这让董红彬很得意,她甚至于用“膨胀”来形容自己

当时的心态。积累了一定资金和行业经验后,2004年,董红彬更是雄心勃勃,干起了童装批发业务。她如法炮至,一口气盘汉正街里几间店铺。

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尽管每天光顾门店的人流量不小,服务工作也做的很到

位,但是,一年时间里,董红彬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百万资金付之东流。初尝败绩,对一向心气高傲的董红彬受到很大打击。痛定思痛,使她深深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服装批发和零售毕竟不同,它不仅涉及资金管理,还涉及人员管理和整个商业的运作模式。而这些恰恰是她的短板。

巴尔扎克说过:“困难,对于弱者是一个深渊,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从

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不甘认输的她,暗暗发誓一定要东山再起。为此,她不顾丈夫的反对,一边不怕辛苦帮人打工,一边千方百计挤出时间,不惜血本,到处听讲座,参加培训,学习管理知识。打工——赚钱——学习,如此三点一线,便成了她的生活轨迹。

人生有时充满着戏剧性,有人以为,董红彬会像一个折戡的剑客一样躲在深山卯劲磨剑,待机出剑,大干一番。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人们发现她变得越来越平淡了,面对不解,她一般都是这样淡然回应: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靠事业这个标准来衡量,家庭也同样重要。那么,又是什么神奇力量改变了她呢?是中国古典文化。

董红彬向记者介绍,她的业务对象基本上是男性。他们中很多很优秀,思维

敏捷,很多人喜欢品茶,也喜欢看书。推销产品就是推销自己,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最初纯粹为了把项目做好投客户所好,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客户提到哪本书,她就立马回去翻看,以便下次再有机会跟客户对话时能有资本,赶得上人家的节拍。

就这样,她慢慢地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书籍,从《论语》、《庄子》、《孟子》到《道德经》等,贪婪地吮吸着其中的营养。同时,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被改造。

与此同时,她也爱上了曾经被她视为无聊的中国茶文化。在她看来,茶是天地与自然之气的灵物,茶把生命的最后一次绽放给了我们人类,茶文化的精髓是付出的精神。“中国有6000多种茶,我一辈子都学不完,品不完。泡茶时为什么三分茶七分水?这里面东西太多。”董红彬说。被茶文化深深吸引的她,2009年萌生了开一个茶馆的愿望。

两年后,董红彬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茶里品滋味,茶外悟人生,她把自己

的茶店起名叫“茶里茶外”。创业伊始,董红彬就差异化经营,出售同行没有的茶。因为心态非常好,也不贪大,也不争多少利润,而是专注地把每

一位顾客服务好,茶店生意稳步发展。

受外部环境影响,近年她的茶叶销售情况并不如意。为此,董红彬在经营上增加了养生项目。她不仅从台湾引进的一系列养生的产品,如茶做的素食,茶做的化妆品,还开发了一系列养生课程。在董红彬看来,现代人虽物质丰富,但精神需求相对匮乏,这也是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

“100℃的水才能把茶叶充分地打开,传递热量,充分地激活对方。就像一

个人成熟了后低调,真正愿意去帮助别人,而不只是为自己。但前提是不断修炼,拥有足够能量。”董红彬说。董红彬最想做的就是传递爱和热的人。每个星期四,“茶里茶外”会专门开国学方面课程,每个星期天,开茶文化方面的课程。由武汉大学的美女老师主讲。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董红彬还要为大家提供免费茶水。而此次装修的目的,就是要把店堂营造得更为温馨,典雅,让客人一入门就有家的感觉。

中国文化切入骨髓后的她更侧重自己内心,而不再依靠外界去证明。在当下纷繁、扰乱的世事中,她的内心已如月下荷塘,平静、淡定。

她也真正活在了当下。差不多每个企业家或商人都有一个情结,那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同为商人的董红彬却格外超脱和坦然:做生意不再给定目标,而是随缘分去做。“那样很累”。她甚至只想把

生意做小,“把店打磨精粹,做成百年老店。”

踏上回家之路

董红彬说自己以前是个目标性很强的人。那时,她衡量成功的标准比较单一,就是把事业做好。商界折戡后,她曾为了证明自己希望再次创业,与丈夫的意见发生分歧。丈夫希望她回家带孩子。而在她做业务的那几年,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很少顾家。近些年,她越来越意识到家对女人的重要性。

“家庭对一个女人来说太重要了,如果一个女人事业成功,家庭经营不好也谈不上成功。不经历真的悟不到这些。”那天,在茶馆二楼里,董红彬与记者席地而坐,稀薄温暖的晨曦从小窗射进来,董红彬一脸真诚地望着记者感慨。

董洪彬说自己原先很强势,也一直曾对一个问题迷惑不解,什么是柔顺?现

在,董红彬终于找到了答案。她以水给记者做喻。她说,茶之六美中有“水之美”,王安石让苏东坡三峡取水泡茶,不能取上峡水,不能取下峡水,只能取中峡水。男人如茶,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泡出好滋味。女人就是水,茶再好,水不好照样泡出不好的茶。相反,茶不好,水好,照样能泡出好茶来。所以,一个家庭里女人很重要,甚至占主导地位。

她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好女人就要像水一样跟万物都不争,

哪弱往哪里流,特别低调;要懂得付出、担当,包容,要懂茶性,顺茶性甚至要驾驭茶性;一定要柔顺,要随物赋形,随顺这个家,随顺这个茶,甚至还要调节茶。在谈到水时,董红彬的赞赏、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在她看来,任何一样事物都不可跟水比,唯水可以流远;水随物赋形,但永远保持本真的自己;水至柔,却拥有无穷的力量。

“喝茶时为什么用小杯泡,就是让你心安静下来。茶杯是茶跟水的家,我们要好好经营。”董红彬声音散发着丝丝温暖。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9篇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作为教学的难点。目的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因为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也考虑到有些学生条件有限在学案上为学生准备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和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资料。上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让学生理解、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朗读和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施工的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边画边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个中的妙处,这节课在我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示意图充满兴趣,然后,我有意请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上讲台,到黑板上再次画出示意图,并向同学们讲解图意,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节课,他们学得非常高兴,学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0篇

詹天佑

这堂课既是“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程序,又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由于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具体、程序清晰,使老师的“导”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输入,兴趣盎然,自读、自学、自问,自得其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文的第二、三段是文章的重点,集中表现文章的中心。这堂课根据不同段落的特点,学生理解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训练。第二段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说明,既是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采用问题导练。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揭示了两种自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分层,设疑、质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分清了段中层次,而且对关键的词、句抓得准,分析得透彻。“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采用操作法检查自学课文的效果。教师出示三个象征图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演示推拉的火车头。这简单的几个动作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照此训练,一个“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局面一定会早日形成。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1篇

《詹天佑》这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实现旧教材新教法,确实值得探讨。

上课后,我没有急于介绍时代背景,而是直接问孩子:“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争着发言,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知道詹天佑是个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惊奇(因为孩子一般会说詹天佑是爱国、杰出的工程师),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詹天佑对工程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可见他对工作是一丝不苟的。”说得太好了,我因势利导,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从课文哪些地方,还可以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十分负责?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这样做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从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讲到詹天佑为人谦虚、平和(请教当地老农民,与工人同吃同住);从詹天佑的勇气(受命令于危难之中),讲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设计“人”字形线路……)。讨论十分热烈,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能说上一两句。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

董红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2篇

首场巡讲嘉宾上投摩根国内权益投资部总监助理、上投摩根健康品质生活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董红波表示,在经历了2011年系统性风险的集中释放后,未来A股市场更多的将是结构性机会。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健康品质生活将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投资主题。

董红波认为,今年影响整个市场走势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通货膨胀的走势。但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至少明年,通胀从高位回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可以说,通胀水平对明年来说会是有一个有利的因素。

对于2012年的市场,董红波表示,A股未来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体现出结构性机会的市场。未来的十年,与健康、以绿色、与生活品质更契合的,和消费更相关的行业将蕴涵更多机会。此外,国家政策和产业导向所扶持的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成长的股票也极具投资价值。

除了上述提到的健康消费产业外,董红波认为大宗消费品也是投资者值得关注的。一方面大宗消费品的需求是稳定的,而原材料价格却在下跌;另一方面这两年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尤其是中低阶层的收入提升对整个消费能力的提升的帮助一定会体现出来。因此,例如乳液、肉制品、大众休闲服装等很多大宗消费品都会有机会。

董红波还特别提到了,“我觉得白酒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是和中国文化相关的。白酒行业在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未来还会有机会。”

此外,食品饮料产业中的白酒行业,旅游、医药板块也是在2012也可以有所预期的行业。其中旅游行业也是此次上投摩根推出的“健康品质生活基金”配置的重点行业之一。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中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和充分挖掘以及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带动旅游需求的上升都是旅游板块被看好的重要原因。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3篇

一、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情感,感悟教学重点

由于课文内容与现代生活比较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悉,小学生难以明白为什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说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我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使学生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对詹天佑的这种爱国精神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灵活教法,突破难点

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和在青龙桥设计“人”字形路线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采用了画图法和课堂表演法,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

“画图法”是让学生简单地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4篇

邻水实验学校 刘兰英

《詹天佑》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记叙文,编排在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本篇课文选材典型,重点叙述了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但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最为典型的事来写,具有代表性。

教学本课时,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的方法:引导学生读读,画画,议议等方法,引导学生多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教完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感受:

一、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利推进了教学进程

1.巧抓首尾段落,理清全文脉络

朗读首段,明白作者的写法:总起开头,点明全文的中心——詹天佑杰出的工程师。最后一段,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也说明了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可以看出首尾两段呼应。剩下中间部分则讲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在介绍修筑过程中,作者主要选取了哪几件典型事例,在文找到关键词回答,这样轻轻松松地让学生理清了全文的脉络。

2.设置导读,自主勾画,领会修筑京张铁路的艰难处境

利用问题导读:詹天佦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学生自读2、3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理解:当时外国人给清政府施加的压力;国人对詹天佦的期望很高;这一路自然环境无比恶劣。在三重压力面前,詹天佦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从中体会到他的崇高的爱国品质。

3.梳理重难点,力求突破

本课的重点段落就是读懂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部分。在讲读后两部分时,我采用了图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先自己用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再点名在黑板上展示,并解释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在大多数学生画出了“人字形”线路时,教师适时出示示意图,指名上黑板演示火车在上坡时是怎样前进的。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在生活、学习中处处都需要创新精神。4.发挥想象,深入感悟

当我讲到“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时,让学生想象,人们可能议论些什么?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言语中无不充满了期待、信任,交流中加深了对国人的自豪感和对詹天佑爱国情感的感悟。当我们读到“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句时,问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孩子们纷纷发言: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狂风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教师接着点拨: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还如讲到最后一段“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时,以让学生想象:外国人这时又会怎样报道?孩子们持两派:一是报道语言仍然瞧不起中国人,另一种是不得不叹服中国人了不起。

这几处想象交流,让学生对詹天佑的爱国品质以及他不怕困难,不怕嘲笑,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理解很到位。

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啰嗦。

教学时,语言不够精练,学生找到的句子,理解到的品质,学生的回答,我总是不放心,总要再三强调,生怕学生不懂。因此,两节课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我硬是用了三节课才讲完。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养成了开小差的习惯。

2.朗读有形无实。

教学过程中,对教材难理解的句子朗读理解停于表面。如指导学生读“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必须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一句时,只是一味强调理解句意,不知道用读来感悟的方法,所以学生走不进文本,提炼不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决心。如果当时引导学生从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样读;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样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样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样读。如果是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对这句话詹天佑的决心及为国争光的情感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3.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不充分。

课堂上因为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不多,在学习之初,学生对当时外国人为什么会出来干涉这部分,理解起来苍白无。所以我随时要补充相关的资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感悟,又耽误了一些时间。以后我们学到离学生生活时代远的课文时,首要的是让学生自行了解相关资料,让当堂学习水到渠成。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5篇

唐良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近几年来我不我不断地去探究如何实现网络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使网络技术的学习与提高,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达到和谐的统一。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对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电脑实现人机对话的条件在我校并不具备。后来我就开始琢磨一台计算机环境下的整合该如何实施?于是,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如何把握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平衡。例如,在研究《詹天佑》这一课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难把握的就是这点。这种整合课如果偏重了信息技术,就变成了电脑课;相反,如果偏重了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没能体现出来。最后,我决定把立足点放在语文上,因为这毕竟还是一节语文课,而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体现在课前的师生从网络收集信息;课中的有效运用,突破难点;课后的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有机地整合,网络技术才能成为师生的助手,体现出网络在教学中的优势。

第二、研究如何准确地找到整合点。我们不是为整合而整合,必须要从那么多的内容中,发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化和拓展的那些部分,并做到整合了信息技术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且要钻研教材,认真理解新课标理念,仔细分析出可以进行整合的知识点,并把整合分别放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前的整合体现在师生共同从网络收集相关信息方面;课中的整合,则是充分让学生有机会利用网络和其他途径收集信息,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为了突破“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创新这一难点,我们自行设计了一个“人”字形线路动画。通过这动画,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詹天佑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研究教师的任务。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师教的本质是:做到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承担一些必要的任务。

(1)、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第二课时上课前,就要求学生收集詹天佑对铁路的贡献,以及铁路的新成就,使学生深入理解詹天佑被称为“铁路之父”的原因。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在学生收集好资料后,我们就共同建立了“詹天佑学习网站”。教师要做的就是建立这个网站的框架,弄好学生网页的链接,好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充实。

(3)鼓励学生去交流:学生在预习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疑问。这时,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利用学习论坛,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起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第四、研究如何使学生得到发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例如:学生在明确教师的要求后,他们就开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网络等多种途径中寻找所需的资料。在这过程中,其实也把我们以前的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拓展到了课前,而且他们在收集好了资料后,学生们为了能在课中把收集好的资料更好地展示,他们还会自觉地在小组内商量好如何汇报。另一方面,学生们要在如此资源丰富的网络中,找到自己所需的那些资料,课前他们就必须先充分地读书,做好预习,这一过程也正体现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学习。

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表现越来越棒,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素养这两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日后继续研究这整合课起到一定的作用。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这节课的资料是他们自己收集回来的,讲起来肯定就得心应手,充满自信。因此,我个人觉得“一台电脑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整合的”。

《詹天佑》教学设计 第16篇

关键词:京张铁路;阻扰;刁难;信念;忠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84-0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8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3、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的好外,“人”字线路设计的妙处。

三、准备

1、师生收集有关京张铁路和詹天佑生平的资料。2、地图。3、课件:演示开隧方法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收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2)、对京张铁路来说,2005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塈大型文艺演出。10月15日上午,张家中火車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10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帏幕。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作品。

(3)同学们,教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一起走近课文《詹天佑》。

2、交流预习收获

(1)自主汇报生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自主研读感悟

自读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4、研读4-6自然段

(1)、自读4-6自然段: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品读细节:4自然段

我们细读4自然段,看一看,詹天佑在勘测线路过程中哪些细节触动了你的心?

(3)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词句推敲体会。

A、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精密,不能有一点儿予以马虎……之口”。

①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

②根据想象的情境,分别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失掉信心。

你认为怎样读最能体现他的爱国情怀就怎样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C、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

①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②练习朗读

(4)自读6自然段,画出开凿隧道的图示

詹天佑以自己极大的爱国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使铁路一点一点在向山深涧之中延伸,他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①自读5、6自然段,画图示小组内交流。

②指名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课件辅助演示。

③你体会到什么?

5、理解7自然段

正着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创造性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

小结: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

作业:1、阅读詹天佑的故事

2、搜集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资料,交流

参考资料

[1] [美]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著,孙欢译.NBA体能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2] 谭朕斌,王保成,黄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3] 林海,阎军,胡卫东.浅谈高校制定篮球体能训练计划中的几个问题[J].四川体育科学,2004-4.

詹天佑教学反思 第17篇

2012年11月21日我在六二班执教了《詹天佑》一课。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写了詹天佑顶住社会压力主持修筑第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思考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从而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我又抓住主要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任总工程师的?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理解历史背景和詹天佑所面对的压力。然后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詹天佑,接到这个任务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爱国之情。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抓住“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三件小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然后再逐一研读。在教学“勘测线路”时,我放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描写詹天佑所做、所想、所说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下面是几个学生的阅读感受:

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

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在此基础上,我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詹天佑“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詹天佑“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

最后我又别处心裁地进行了总结延伸:铁路竣工了,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各国记者朋友,全国的老百姓都来了,试想象一下他们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什么表现?引导学生认识这一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

上一篇:慈善工作报告下一篇:香砂和胃丸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