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的评课稿

2024-05-25

《梯形的面积》的评课稿(精选14篇)

《梯形的面积》的评课稿 第1篇

我听过白老师的几节课,白老师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环节设计精巧

新课一开始,白老师从三峡大坝的横切面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老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展示多种方法的`推导过程,融合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课上得以碰撞,从而归纳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面积公式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课上注重学生活动

这节课白老师从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到总结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动手尝试、观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张扬个性,在群体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表现,发现自己,在亲自实践中理解,认识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参与、这一作用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学生计算时的书写及单位名称等问题教师也予以指导,这些都体现出老师教学的细致和务实。

《梯形的面积》的评课稿 第2篇

《梯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先出示学过的图形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再出示梯形,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这个没学过的图形面积,接下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并无花样,但却是让我感到惊叹的一节课。

首先,惊叹于教师的沉着淡定,整节课教师几乎没有什么发言,除却必要的引导性语言,并无讲述,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交流,自己去争论,自己去归纳。我不得不想,教师该有多好的自信才能够这样完全将课堂留给学生。其次惊叹于学生的精彩争论,同学们机智的问答,大方的阐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质疑某某的其中一个观点”“我反驳你的表述”“我赞同某某的观点”等等在这样的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这样的课堂让我不禁反思,平常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如果能像本课老师一样,真正的放手,也许能拥有更精彩更真实的课堂!

也谈体育教师的评课 第3篇

一、各个方面进行评课从各个角度入手, 全方位听评课

1. 教学目的的分析。

“目标统领课堂”。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 目标越具体明确, 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 反之亦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 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 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 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 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对教材的重难点的突破要有针对性”。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 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是否准确科学,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抓住了关键。

3.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流程不仅要清晰明了还要环环相扣”。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 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 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作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A.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有思路, 写文章要有思路, 上课同样要有思路, 这就是教学思路。B、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 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 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

4.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勇于创新”。评析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又一内容。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看示范动作。好的示范动作能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教态+7%的声音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 活泼, 庄重, 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 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 热爱学生, 师生感情交融。

(3)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 首先要准确清楚, 精当简练, 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 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 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 富于变化。

(4) 看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意外, 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意外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重要标准。

6.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效率高, 学生思想活跃, 气氛热烈。

(2) 学生受益面大,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 能力, 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有效利用40分钟,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积极性高, 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运动的技巧, 学生的运动负荷正常。

二、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是前提

听课是评课的前提。听课时应当做到:仔细“听”, 认真“看”, 细心“记”。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并思考自己的解决策略。

1. 仔细“听”。

俗话说, 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 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上课教师的讲解是否精炼准确, 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如何。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2. 认真“看”。

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性, 教学方法的创造性, 教学气氛的和谐性, 场地布置的合理性, 器材运用的合理性,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 保护方法的安全性。

3. 细心“记”。

记录具体细节的处理, 旁注自己的理解与拓展。如, 真实的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 来看时间把控如何;记录教师与学生言行的交互过程, 把握互动的内涵;记录活动的闪光点, 沉淀好做法的实质;记录活动的不足点, 去发现问题与启示, 并思考自己的解决策略。

三、讲究评课的技巧

评课效果如何, 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 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 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1. 要抓主要矛盾。

一节好课, 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 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 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 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解决主要问题, 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 切不可冲淡中心。

2. 要采用多种形式。

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形式。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型、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 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 通过集体讨论、评议, 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探讨, 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 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3. 要坚持激励原则。

任何形式的听课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 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 评课过程中, 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 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 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 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评课不仅是体育教师教研活动的一种方式, 更是提升体育教师个体及群体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理清评课的思路, 可以更好的使个体参与到上课、看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之中, 为提升个体的上课、看课、评课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体育教师的上课、听课、评课是教师教学与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评课对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 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发展教学能力,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 第4篇

一、能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的核心词,它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许教师让学生从校园中找图形,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这样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来源以及研究图形的背景,进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抽象性。建议: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实物并抽象出图形。

二、能经历分类与思考的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图形分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对图形进行比较、概括,从而深入体会图形的特征。纵观本节课有四次分类活动:第一次,找出画出的图形,并说出它的名称。这是简单的分类。第二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找出它们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这个地方引起争执,教师应顺着学生的争执,创设矛盾,引起冲突,既然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不是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到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只要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对边都平行,符合条件,只不过很特殊,特殊在哪儿?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分类、辨析,越来越清。第三次,让学生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教师上课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如,有一个学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梯形。应该及时纠正。第四次,练习设计,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分类标准,最好让学生在练习本做一遍。再让学生汇报。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

三、能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靠教师讲是行不通的,必须以学生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活动。

1.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用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移一移的方法,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画一画或量一量)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在“操作”活动中,深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了自主思考的机会

教师在创设研究四边形关系时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那你们能不能用喜欢的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学生动手设计)”并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我最欣赏的是教师的这种最真实的课堂,而不是那种公开课的作秀,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中来,拉近公开课和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避免了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

什么是面积的评课稿 第5篇

观课主题

概念课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

主要亮点

1、开课新颖,有趣。

2、注重了情境的运用,融学习内容于情境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注重了直观感知(摸物体的表面,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操作感知(重叠、剪拼、拼摆、数方格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感知其大小)、设计图案等来层层递进认知概念。

4、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强化概念。

存在的不足

1、教学的层次,特别是概念教学的层次需进一步优化。

2、遇到学生易混的地方,可以考虑让学生去操作验证或者进一步追问引导进行辨析。如封闭与不封闭、周长与面积的辨析等。

3、学生发言中对概念表述错误时,老师的倾听与纠正不够到位。教师的语言表述有时欠准确,如正方形说成方块等。

4、学生的操作材料需进一步优化。

策略建议

1、物体表面、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封闭图形(封闭与不封闭的认知)——封闭图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完整概念——观察、操作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设计图案进一步强化认知“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的层次主线需清晰。

2、封闭与不封闭可以通过课件填涂让学生感知,周长与面积让学生指、说,再引导辨析概念。

《梯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 第6篇

在例题教学部分,徐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她以活动为主线,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学生通过剪、拼、填表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了有力的表象支撑。在这一环节中,周老师还有意让学生走向讲台,将自己的做法、发现讲给大家听。这一做法,在锻炼一部分同学的胆量,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激励着另一部分人。这点很值得我学习。

对于这节课,我们也有些建议:

1.例题交流时,问题太碎,亦步亦趋。

这节课有前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为基础,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亦或是方法上,学生都有很好的知识正迁移的基础,所以教师可尽管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说。步子太小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脑。

2.公式推导后,学生说得太少。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评课稿 第7篇

听了葛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身上的魅力:教材挖的透、学情掌握的准,沉着,冷静的教学心态。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回忆。

1、新旧知识联系紧密,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前老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边操作边讲解,可以很好地将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上来。另外教师让学生回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

在探究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教师的问题醒目,操作性很强,为学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小组长责任性强,为小组交流的有效性给与了保障。

3、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如:横切面的理解。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练习中强调用规范的格式求面积,并让学生板演展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练习设计突出了重点,强化了难点,看出了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预设。

6、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强化易混淆的知识。

教师在判断练习时,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而且最后多媒体呈现了反例,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评课稿 第8篇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节课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来阐明长方形面积公式与长和宽的关系。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纸片来拼各种大小的长方形从而观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整堂课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教师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另外,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 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教学应变能力强,一环紧扣一环事例生活化。课前引入创设情境较好,用生活中的照片要进行塑封来导入新课,非常新颖且联系生活实际。课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纸片来拼各种大小的长方形从而观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在引出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联系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里是对已学知识的.一个回升,阐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从而再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联系层次分明、练习形式和内容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并紧扣重点,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精神。

不足之处:

(1)教师让学生自己用15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时设计了一个表格,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内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里可让学生先进行观察然后再组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个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通过共同参与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里教师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

认识面积的评课 第9篇

听了张老师这节课,我感受较深,张老师的比赛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涂色比赛入手,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同时张老师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在学生认知上创设矛盾,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充分的体验,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了清晰的表象,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

在张老师这节课中,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概念掌握清晰在课的开始,张老师通过让学生给不同平面图形涂色比赛入手,使学生体验到游戏不公平,台上同学用的纸张面积大,从而引出面积,然后让学生自己摸数学书的封面、桌子面、黑板表面、铅笔盒盖的面,直观感受到面是平的,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比较黑板面和电视机面的大小,通过大量比较引出面积的含义。通过学生动手摸、用眼观察观察、用嘴说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并且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第二道例题,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感受面积。张老师又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有的物体表面从直观上就能判断大小,有的不能一眼看出大小,张老师设计了一组练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了重叠法能够很快判断出大小,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借着出示了两张长方形的纸张判断大小,学生再利用重叠法无法判断了,这就在学生认知上制造了矛盾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在小组探究中逐步认识到用小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测量后可以进行比较。接着学生的认知张老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学生通过比较选择了用小正方形测量最好。学生在认知好像解决了刚才的问题,但是张老师没有接着学生的认识练习,而是出示一组相同面积的图形(有验证相等的过程)学生在矛盾中认识到要用统一的小正方形才行,也就是要有统一的标 准。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不断探索,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统计的评课稿 第10篇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在填一填、涂一涂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以1当2”的问题。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有趣的童话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听了霍老师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下面就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始,教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由神秘的礼物引出国庆联欢会创设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接着,让学生看动物的出场去统计几种动物的数量。学生情绪高涨,然后,借助学生看到的动物展开收集整理数据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主动、认真地记录统计数据,体会数据的收集过程。

2、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探索新知识中采用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统计图的方式,先让学生试着涂一涂,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格子不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每个学生思考着解决的方法:接着向上涂,并排涂,一格表示2只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用一格表示2只。之后,每个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实践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3、紧密联系实际,创设良好情景,丰富学习资源

但一节好的课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以下就是对霍老师的一点商讨的地方:

1、动物出来收集用的时间多了,能否让动物出场交替出或分小组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

2、在讲一个格表示2个单位时,让学生讨论怎么办,不要只是老师讲,有点讲得多,留学生思考就更加好了。

乙醇的评课稿 第11篇

设置“身边的化学”,把乙醇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化学教育中的sts思想。学生提出了许多乙醇应用的例子,一时难解释,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从现象到本质:观察乙醇推断物理性质;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性质,如乙醇与钠的反应,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通过生成的气体具有能燃烧的特性,推断可能是氢气等。学生能感觉到乐趣。

通过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描述,写出结构式,结构简式,讨论结构特征。让学生开展探究,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麻雀的评课稿 第12篇

麻雀的评课稿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高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长期的训练。在初读课文后,周老师要求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明显感到困难。这时周老师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个角色,找到之后再来说说这几个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老师已经给了学生一个“拐杖”,学生就很容易地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如何概括人物关系比较复杂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周老师这节课落实了这点,整堂课朗读形式多样,有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另外周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了解课文内容,精读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泉水的评课稿 第13篇

《泉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字里行间透出泉水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心愿。本节课,陈老师很自然地引领孩子们走进泉水,感受泉水的快乐,分享泉水的幸福。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细细品味,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一、多种形式,有效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陈老师引领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诵读来识字,把理解词语与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如适时地用多媒体出现“瓦罐”、“杜鹃花”、“水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识事物来理解词语,从而也积累了词语。在理解“清脆”一词时,老师巧妙地借助鸟叫声,让学生感受“清脆”。还提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你还听到什么声音很清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清脆”一词的意思,又学会了运用这一词语。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本节课,陈老师主要采用品读感悟法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泉水说的话,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在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以感染。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阅读课不要忘了表达,写作课不要忘了阅读。陈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泉水还会经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些什么?”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通过模仿迁移,二度开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和写作能力。

总之,这是一堂有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陈老师能充分解读教材内容,紧扣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使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分享语文课的快乐。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4篇

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 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 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 教学准备

相等梯形若干个、小剪刀、挂图

四、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1、 前面我们推导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 把不知道的转化成知道的从而得出结论,是我们常用的探究新知的方法。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 出示主题图:这是一个堤坝的横截面,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20米,下底是80米,高是40米)

2、 今天我们就一起动手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梯形的面积)

3、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通过转化的方法,自己动手拼一拼或剪一剪,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组内交流方法。

5、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1)平移法

用两个大小完全一致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组成平行四边形。

(2)分割法

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3)割补法

取两条边的中点(中位线)剪开,经过旋转、平移组成平行四边形。

得出结论: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三)巩固练习

1、 P28试一试。(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2、 P28练一练1题,继续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文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五、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六、 教学反思

上一篇:机务人员自查下一篇:酒店个性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