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诗歌鉴赏范文

2024-06-22

新凉诗歌鉴赏范文(精选5篇)

新凉诗歌鉴赏 第1篇

【作品介绍】

《贺新凉·游西湖有感》是宋末元初文人文及翁在游览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殷忧。词的风格酣畅恣肆,显示了议论风生、壮怀激烈的豪放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为了振聋发聩,多用正论警俗的写法。

【原文】

新凉诗歌鉴赏 第2篇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目前很多高三教师在组织语文复习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指导方式,使得学生在高压的学习中难以较快提升自身的水平。譬如:在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的复习中,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很多习题,但在答题中时而还会出现理解不当、混淆等问题。如何提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的复习效率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化难为易,清晰记忆

(一)明确定义和概念

作者通常会使用一定手法、写作规律来表现本文内容和主旨,就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其包括:第一,表达方式,包括了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记叙;第二,表现手法,即应用五类表达方式的手法;第三,修辞手法,借助语句调整、修饰,使用特定表达形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或方式。高考试题中通常不会直接问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而多会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进行考查。

关于表现手法,教师可带学生根据五类表达方式来进行区分记忆。叙述属于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其在叙事文中得到了较广的运用,插叙、倒叙、详略、悬念、先抑后扬是较常见的叙述手法;作为另一种较多使用的表达手法,描写手法主要用来刻画描写人、事、物和环境,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和白描是几种主要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有吊古伤今、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而议论手法主要用来讲明观点和道理,其在诗歌中使用不多。

修辞手法偏重语言使用和修辞,包括:第一,句式修辞,有设问、反问、排比、对仗、顶针、反复等;第二,内容修辞,有夸张、借代、比拟、比喻、双关等等。

(二)通过口诀突破难点

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在高考中考查比较频繁,较为重要,教师可编一些口诀,来方便学生的清晰记忆。如关于抒情手法,可编口诀“象征托物言志向,吊古伤今手法奇;触景生情情难抑,借古讽今不得已……”等等。

二、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

(一)做好词汇积累

因在理解古诗词时,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文言基础,因此,在复习古诗文时,应当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有时候会不太理解一些词汇及其用法,为其发现表达技巧及鉴赏带来障碍。因此,教师应当关注积累文言词汇及用法的方式。比如,在杜甫《岁暮》中有一句“济时敢爱死”中,“爱”的意思是吝惜,“敢”的意思是岂敢,就是说“国难当头,怎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有学生知道词的意思,才会理解到位,并知道本句用了反问手法。

其次,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应当注意把握作者的用词习惯,比如在理解“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的“乱”“碎”时可联系“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字,“风暖鸟声碎”中的“碎”字,就可知道,本诗写的是天暖后的暮春美景,并以美景衬托诗人内心惆怅之情。

(二)加强理解诗中内涵与主旨

考查诗歌表达技巧属于对形式上的考查,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其不可脱离于内容存在,不同形式可以表达相同内容,而不同内容也可通过相同形式表达。因此,学生需要对诗歌内容准确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表达技巧。但在实际中,很多同学在答题时并不理解文中主旨内涵,致使答题不得要领。比如,关于表现手法,很多同学见“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早行》)”一诗中有许多写景部分,就认为手法为借景抒情。事实上,本诗中“寂寞”为诗眼,而题目为《早行》,就知道了文中主要是写“早”,并表达内心的寂寞;而“星斗阑干分外明”主要是通过写星斗的“明”反衬景色之“暗”,强调作者出发之“早”,所以,“反衬”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三)加强理解诗句的跳跃性

很多学生在理解诗词时,会因词语的跳跃而遇到障碍,此时要求学生应当具备展开联想、整合理解的能力。比如在《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理解中,若不会将这两句联系起来,认为第一句写玉容,第二句写梨花,就无法得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表现手法。

三、提高对表达技巧敏感性与辨别力

有些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表达技巧后,因理解程度有限,在考试时会答题不够准确,将各类技巧和手法混淆,比如学生往往比喻、借代区分不清,弄混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弄混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等等。比如,在某年某省的语文高考中,许多人不知道“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回”表达技巧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用了拟人手法。分析这一状况,是因为学生并不熟知表达技巧特点,因此,教师必须致力增强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敏感性与辨别力。

高三教师应当在备考期带同学们归纳复习各种常见的诗词表达技巧,并加强相关练习。教师可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清晰梳理各类表达技巧特点,并布置一些练习,使学生增强对表达技巧的敏感度,并可以更快、更全面地认出诗词的表达技巧。

四、结束语

语文教师应当在高三复习中带学生仔细梳理各类表达技巧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清晰了解到不同表达技巧的特征和区别,同时还应当通过一定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迅速把握重要词汇的意义,并领会诗歌内涵,以准确、全面地认出文中的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何辉.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方法[J].语文天地,2013(11).

[2]周良.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层次例析[J].语文教学之友,2013(11).

新凉诗歌鉴赏 第3篇

读完一首诗歌, 首先要看:这首诗或词想要表达什么?或什么感情。古以诗言志。“志”是指一般意义上人的思想和感情。诗词的最后一两句常常是情感的流露点, 不容忽略。如: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 (其三) 》:西山通虎穴, 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作者的情感是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 作者从眼前之景, 转入怀古, 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 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 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 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 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其次, 看诗歌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即通过形象、语言还是表达技巧。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作者塑造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 而忘掉一切, 专心钓鱼的形象, 形体虽然孤独, 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 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 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又如:杜甫的《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周瑜破曹的故事, 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 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诗人巧用“周公”的典故, 以周公殷勤待贤, 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 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 (用典)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中“直”则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 “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 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炼字)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第4篇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 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 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 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 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 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这样, 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 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 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等等。我们应通过积累和鉴赏练习, 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了诗人的风格, 才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 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 不落俗套。 (2) 平淡, 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 或用白描, 不加修饰, 显得真切深刻, 平易近人。 (3)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 奇幻的情思。 (4) 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 一语破的。 (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 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言此而意他, 或引而不发, 或欲说还休, 让读者去体味。 (6) 简洁。就是干净利落, 言简意赅。

3、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 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 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 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桃花象征美人, 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 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 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

4、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诗歌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 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 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5、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 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 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 柳永、秦观的婉约词,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 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 注释虽短短一二句, 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 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可以这样说, 做到了“三要”, 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四、强化书面表达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 学生一旦述诸语言, 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 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 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 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从阅卷效果来看, 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第5篇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构成。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的就是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 。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抒情诗, 诗人往往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或者借助客观事物 (山川草木等) 来书写自己的心迹、志向或节操, 使客观事物具有一定的含义, 这就是“意象”。

其次, 我们来看一看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例如鉴赏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就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来做, 首先看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再看, 诗歌中形象的基本特征,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 驰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 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最后看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这样的三个步骤就保证了人物形象鉴赏的全面性, 确保在考试中拿高分。

二、写景诗歌鉴赏的方法。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 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我们来看一看杜甫的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我们就应该这样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描述画面) 。展现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概括氛围)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分析情感) 。

三、由物象及人的形象鉴赏的方法。

我们先看一首诗清朝黎简的《小园》 (水影动深树, 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 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 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 新月似新霜。) 这首诗的后两句由物及人, 请简要分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诗中有哪些物象, 有幽竹寒花、新月新霜等。幽竹寒花, 是孤傲坚贞的象征, 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的象征。秋菊凌霜傲放, 显示出诗人的风骨和节操。从而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诗人小立于幽竹、寒花、新月之中, 其高尚的节操澄明的心灵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 一个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做这类题目的方法:1、先找出诗中的物象。2、分析物象的特点。3、将物象的特点延生到人的形象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凉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鉴赏03-29

鉴赏诗歌读懂诗歌07-19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07-29

高中诗歌鉴赏06-21

诗歌鉴赏能力07-29

诗歌鉴赏二07-31

古代诗歌鉴赏06-30

英文诗歌鉴赏08-11

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01-25

古代诗歌鉴赏管见05-15

上一篇:干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心得下一篇:3丑小鸭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