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

2024-05-27

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精选8篇)

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1篇

《快乐识字》课题阶段性成果总结

林口县三道通镇五道小学

董海波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课堂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可以这样说,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是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我于2010年6月,撰写了“快乐识字”开题报告,制定了便于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

一、采取措施

2011年10,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并完成了前期测评,记录了珍贵的数据,把班里孩子在入学前的识字量汇总了基本精确的数据,并且在班里进行具体操作试验。

我们组内抓好理论学习。定期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做法经验,大量查阅、收集前期成果的相关信息,借鉴网络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调查分析。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听评课,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组内要求教师认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实开展好识字教学课堂实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识字课,并围绕识字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二、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从效果看,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实验一定程度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1、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1)、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柿”字时,艾全平老师先出示柿子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卡学习生字。教学“象”“虎”“牛”等动物名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速了识字速度。(2)、演示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则比较丰富,因而直观教学往往能提高教学效果。汉字的字形或字义与具体字物、物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是表义文字的一大特点。如教学“拿”这个会意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拿”字的结构,教师边做动作边作讲解:“把手合起来就会拿起东西。”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这个笔画繁多的字,而且明白了“拿”的意思就是手合起来拿。演示识字的特点是直观形象。采用此法,学生对学过的字印象会更深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简单易懂。(3)、借助色彩识字。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和换偏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课堂上我们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跑”、“抱”时,先出示“书包”的“包”,再分别用粉笔加偏旁,组成新字“跑”、“抱”,以便更好地记忆这两字的字音。(4)、释义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结构特点,适时恰当地以剖析字形结构部件说明字义,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如在教学“清、情、晴、睛”等形声字时,可先让学生比较这些字的音、形差异,找出相同部件“青”字,然后辨析这几个字的声调和偏旁,最后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讲解字意。又如教学“从、众、休”等字时,教师就要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讲解,即后面跟着一个人为“从”,三人为“众”,一个人靠树上为休息的“休”字。通过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不仅能很快读出字音,还能理解字义,运用时不会混淆字形。这种教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的规律,使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掌握识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2篇

一、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一)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兴趣的提高。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通俗易懂。教学中充分发挥短文识字的载体作用,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激活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识字。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实物及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实物词语时,我们通常采用实物教学,调动所用感官共同学习。再让学生观察本课图画,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的旁边,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3、直观教学,将抽象具体化、形象化。通常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更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如:教学《我是什么》一文中“漂浮”“飘浮”两词学生很容易混淆。怎么办?可以从字形上进行分析理解,但更适合低年级的分辨方法是演示法:如让学生观察旗杆上的红旗在风的吹动下在“飘浮”。而一根木棍浸在一盆水中为“漂浮”于水中。

4、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中安排的练习设计成为一个个游戏,如让学生读小鱼身上的词语,并告诉学生,谁读对了,就把小鱼奖给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游戏识字法更适合在低年级学生中实行。

学生在有了识字的兴趣之后,识字过程当中便需要掌握和运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如:顺口溜识字法、加一加识字法、换来换去法、猜字谜等,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兴趣,使识字变成是学生的一种兴趣活动,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丰富活动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要取得好成绩,需要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得到公平的奖励和惩罚。一张喜报、一朵红花、一颗红星,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尽的喜悦,激起满腔的热情。这种赏识教育手段运用于识字教学,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才会不断的取得进步。因此,我们会经常在班级中开展一些兴趣活动,以便学生更好的巩固已有的识字成果,促进学生的识字兴趣。

1、争当“识字小天使”。根据教学情况,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检测,对于每一阶段取得好成绩的同学给予加星的奖励;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识字的交流,对每位学生的课内外识字情况进行记录,学期末进行累计,评选出班级的“识字小天使”。

2、定期举行朗读比赛。每学期中末期,班级、学校都会开展朗读比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文或是课本之外的材料,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诵,根据学生的水平评定出不同的奖次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多形式的展示、评比,给学生创造了赏识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找到了自信。家长们看到孩子的进步,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这项实验当中来。

二、阶段性成果

1、学生方面:

经过一个学期的“识字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识字量的加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也随之提高。仅仅是《课外阅读》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许多学生还积极的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儿童读物,在班级开办了读书角。每天的自己的任务完成后,孩子们都会兴致勃勃地进行读书活动。

2、教师方面:

能够及时开展调查认真进行分析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相关的实验计划。平时注重学习相关材料,更加重视学生识字写字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更倾向于实验方法的教学研究,及时记录点滴收获。

三、实验中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当然,在实验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对于一些入学年龄小,学习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来说,完成课本之内的识字任务都比较吃力,对他们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课外识字是本着自由、自主的原则进行的,这样,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或“一帮一”的合作形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3篇

自强不息是精气神----强调理想远大, 志存高远。勤奋务实, 积极上进;意志坚强, 不畏劳苦;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不断挑战自我。厚德载物是修身----强调修身养性, 有德有才, 增加内涵。胸怀宽广, 气度宏大;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包容万物, 为人厚道;品行优良, 人格高尚;德才兼备, 和谐发展。二者辨证统一,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理想人格塑造的中心要求。

一、吸清华传统精粹, 精心培育“五充满”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化”口号是清华中学首任校长、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办学之初提出的办学思想, 这一思想的宗旨就是强调把学校的育人环境营造得像家庭一样, 让学生有“生至如家”的感觉 (2) 。傅校长不仅提出来, 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因此在他主政清华期间, 尽管办学条件差, 但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民主、团结、和谐、温馨的氛围。时至今日, 许多老校友在纪念文章中都对那个时期的良好氛围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进入新时期以来, 学校尹先国校长立足学校办学实际, 传承传统, 探索创新地提出了“充满责任与自信, 充满关怀与温馨, 充满个性与和谐, 充满信任与尊重, 充满激励与活力”的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 (以下简称“五充满”) 。这一育人环境建设目标的提出, 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软环境、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品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育“五充满”环境, 学校首先从抓师德师风建设入手。

1、结合大力培育和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清华

精神的活动, 对全校教职工提出“六克服”、“六强化”的要求, 揭疮疤, 找差距, 定目标, 提要求。干部带头, 率先垂范。通过活动, 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上来。

2、结合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活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3、加强“三风”建设, 对教师的“教风”要求做到“厚德爱生, 勤学善教, 诲人不倦”。

要求教师要作“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实践者和引领者;要有完善的人格和厚重的品德, 刻苦钻研业务, 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更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关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 重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习效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优势智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 殷切期待、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学生转变直至成功。

其次, 学校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为主线, 以培育和弘扬“自立自强“的校园核心文化为重点, 结合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规律, 办学特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加强学生“三自” (自信、自主、自律) 教育、“三雅” (语言文雅、情趣高雅、行为儒雅) 教育及“三室” (教室、寝室、餐室) 教育, 以“突出一个主题、狠抓两个教育、促进三种文化、转化四种风气、细化五个活动”为载体, 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学校深厚的隐性文化影响力。

一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教育活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学生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荣辱观教育, 学生的荣辱观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主题为“戒除网瘾, 规范、安全利用网络”的“网络德育周”活动, 提高了学生科学安全使用网络的自主、自律意识;三是持续开展了以“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为主题的“三雅”文化集中教育活动, 从“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等方面加强教育, 严格要求, 通过教育, 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 学生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四是构建了“清华心语”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建立了学生心理问题提前干预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 增长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家校联系, 构建学生教育多元模式, 更好地保证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六是利用“业余党校”、“少年团校”开展经常性的“三观“教育活动, 为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三、努力营造充满激励与活力的校园氛围。除了常规开展的课堂教学和每周三下午开设的社团活动课外, 学校每年都要花大力气, 认真准备, 积极举办英语周、科技活动月、体育节、元旦文艺会演等大型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校大型活动的品位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每年要定期对在学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师生进行隆重表彰, 以期更好地宣传和表彰当代清华师生的先进典型, 展示清华师生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 激励更多的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刻苦学习, 勇于进取, 不断超越。这些表彰包括:重庆清华“青年五四奖章”、五四红旗团组织、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社团、社团活动先进个人、“三自”先进个人、“三雅”先进个人、优秀室长、优秀住读生以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板书比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等方面的获奖师生。所有获奖班级、师生姓名, 学校都会及时在学校橱窗、校园网和《重庆清华报》刊登, 公开宣传表彰。

二、走创新发展之路, 着力构建“四注重”育人模式

新班子上任后, 学校尹先国校长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育人”等问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确定了“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校办学理念的育人目标要求和学生生源情况,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着力构建“四注重”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育人模式的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 基本培育形成了分层次教学、社团活动和国际化发展等特色学校建设的奇异吸引子。

1、持续开展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差异, 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分层次教学”一直是我校持续坚持的一种教学探索。我校的做法是:以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 形成自强班、国际班、平行班与艺体特长班四种不同层级的分层次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在起始年级部分班级个别学科实施分层次教学, 班级实行平行排课, 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层级和班级听课, 教师教学充分做到重心下移, 因材施教, 让学生上课听得懂, 作业做得起, 自信心逐渐恢复, 学习兴趣逐渐增强,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也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我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所施行的重大举措。它追求以“人人成才”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深化课程设置改革, 在加强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含盖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体育的社团活动课, 帮助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为确保社团活动有序健康的发展, 尽快形成我校有力的教育影响, 学校在2005年底出台了《重庆清华中学学生社团活动章程》, 调整了课程设置计划, 将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固定作为学生社团活动课时间。自社团活动课开展以来, 共有包括蝶变话剧社、清馨园艺社、信息技术奥赛社、FLASH动画制作社、网页制作社、影像社、蛇蛙社、电脑DIY社、月涵文学社、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心驿心理协会和合唱团等30个以上社团相继开展活动, 每次有一半以上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为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 我校还联合英国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共同开展“团队与梦想“学生开外活动, 培养学生领导者。学校还鼓励各社团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学生参加竞赛活动获奖范围广、层次高。向璐、肖欣同学分别获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中学正泰品学奖;肖欣同学获重庆市首届青少年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竞赛一等奖;周睿同学获首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重庆市十佳中学生提名奖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李冰凌同学获重庆市中学生“环保大使”奖;学生参加“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获创意飞机制作及演示一等奖 (国际级) ;何茂莹同学制作的航空航天模型获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一等奖, 新型健康电扇获市一等奖;学生参加“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国家级银奖一个, 铜奖3个;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验活动比赛获网页制作和DV短片制作市二等奖;学生参加重庆市教具制作比赛获市一等奖;学校合唱团参加重庆市首届重点中学合唱比赛获第一名;学校舞蹈队参加重庆市重点中学艺术节连续两届获个人一等奖;学生侯婉秋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文广局联合举办的中华魂“心系奥运·健康成长”主题演讲比赛全市一等奖;学校游泳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游泳比赛连续两届获普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个人连续两届打破市记录;学校田径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有三十人次获第一名, 十多人打破市记录;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获重庆赛区亚军, 获市U15足球冠军, 学校被市教委授予“重庆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校”。……

这些成绩的取得, 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践行“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我们相信, 随着我校社团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 清华中学的社团活动特色将更加彰显。

3、国际化发展如火如荼。

新班子上任后, 尹校长创新办学思路, 通过“国际化发展”的途径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打开通道。三年来,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从再起步到现在, 可谓硕果累累, 实现了“教师出国培训和教学、学生出国游学或留学, 通过AFS项目引入国外留学生和建立汉推基地”的四大新突破。

三年来, 学校共推选6名教师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培训和教授对外汉语;共有14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 享受全额助学金到新加坡、古巴、日本等国大学留学或游学;学校利用AFS项目成功接待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泰国的10名中学生来校留学, 学习汉语和中国学生课程, 全面体验中国文化, 我校也有一名学生成功利用该项目到智利留学;07年下半年, 我校与英国友好学校---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达成“中英学生交流项目”协议, 两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 今年12月, 我校两位高中学生将前往英国友好学校学习一年;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 2007年11月学校被国家汉办和重庆市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100所“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 这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拓宽, 学校办学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承优秀文化底蕴, 充分发挥“三特”文化育人

七十年筚路蓝缕, 七十年风雨兼程。重庆清华中学经过七十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主城区唯一山水园林式寄宿制市级重点中学, 学校以其美丽清幽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先进的网络环境、便利的主城交通、独特的园林生态、全程的外教助学、优质的教育服务享誉巴渝, 被誉为“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木清华”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在深刻挖掘自身秀美的校园环境、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儒家传统特色文化、清华传统特色文化、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的清华特色文化, 培养具有清华文化特质的学生。

1、以儒家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形象地比喻儒家文化是粮店, 里面卖的东西虽千百年来一成不变, 不外乎五谷杂粮, 但中国的老百姓却一天也不能不吃。儒家文化主张刚健有为、入世进取, 重视人们良好的德行, 倡导忠孝, 正直和完整的人格,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甘泉,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课。清华中学在对学生进行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打造儒家传统文化特色育人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1) 创建以“儒家文化”为内涵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大道建设, 在从北校门到东校门的大道上树立儒家文化警句、箴言牌匾, 烘托浓浓的儒家特色文化育人气氛, 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室、餐室、寝室的文化建设。在教学楼每间教室的墙柱上、前后黑板上方, 以“传承儒家文化, 创建班级特色”为主题, 布置班级, 打造气氛。在餐室、寝室, 根据不同功能选用相配的儒家文化名言警句进行布置, 充分体现儒家文化特色教育功能。 (2) 开辟校园文化墙, 刊刻儒家文化经典著作《弟子规》, 使每一位清华人在一次次的研读中得到熏陶, 受到启迪, 从而在耳濡目染之中, 悄悄转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境界。 (3) 把儒家文化传播纳入教学, 让儒家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经重庆教科院、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批准, 我校已经成为重庆市100所国学教育试点校之一 (巴南区唯一) 。学校国学兴趣班正式开办, 并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座, 为我校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再添声色。

2、以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但使弦歌无绝响, 水木清华自千年”。作为清华大学嫡传分支, 作为一所有着70年历史悠久的的学校, 重庆清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清华教育文化和精神之中。因此,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激励和引领全校师生发扬清华传统, 团结一致, 负重自强, 实现重庆清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学校尹先国校长在如何利用“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方面做了大力卓有成效的工作。

(1) 传承清华灵魂, 创新提炼“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清华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新时期清华精神的内核又是什么?尹校长在结合学校“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和“求实“校风、深刻挖掘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创新提炼出“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可以说, 这是“清华精神”第一次见诸文字的概括。八字“清华精神”的提出, 得到了广大校友的认可和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同。“清华精神”提出后, 全校教职工迅速掀起了大力培育、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清华精神的高潮, 结合自身实际, 从“六克服”、“六强化” (4) 角度进行自我反思, 达到自觉践行。通过学习, 全校教职工更加心齐, 气顺, 学校发展的“内动力”更加强劲。

(2) 传承办学思想, 创新形成学校发展“五化”工作方针。“学校家庭化”、“管理民主化”以及“德、智、体、美四育并重, 全面发展”等口号是教育家傅任敢先生70年前在主政重庆清华期间响亮提出的办学思想。正是傅校长这些在学校育人环境、育人要求、学校管理方面创造性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使得重庆清华在建校后短短几年间, 便在重庆声名鹊起。几十年来, 傅校长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辉煌的教育成就, 一直成为重庆清华的骄傲, 成为教育研究不竭的话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面临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学校尹先国校长睿智地审视着特色发展的思路。他通过深刻挖掘傅校长博大精深的办学思想, 继承传统, 创新地提出了重庆清华中学“学校家庭化, 办学民主化, 管理精细化, 育人多元化, 发展国际化”的工作方针。几年来, 在这一工作方针的指导下, 学校各项工作思路清晰, 重点明确, 特色突出, 学校全面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3) 传承爱国精神, 重建学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华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建校就是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指示:“在重庆这个地方建一所共产党自己的学校。”即使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 清华中学的民主气氛依然浓厚。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 我校的毛锡霖、孟昭和、龚伯平、张义书、成守义、刘子西、陈蜀楼等7名校友,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幸英勇牺牲。英雄虽逝, 但代代清华人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在建校55周年之际, 学校修建了“清华英烈墙”, 将7位为国牺牲的校友姓名、照片镌刻于其上, 以便更好地告慰和缅怀。后来, “清华英烈墙”被列为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和11·27, 学校都要在“英烈墙”前举行祭奠和纪念活动。今年,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又对“英烈墙”进行了重建, 其目的就是更好地继承光荣传统, 纪念英烈, 启迪后学。

(4) 传承办学传统, 完成学校校史展览馆建设, 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为了更好地展示重庆清华70年的创业历程, 展现“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缅怀历代清华人对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业绩, 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就,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校史展览馆正式建成。

校史馆主要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 用图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 按照时间顺序翔实地反映了重庆清华70年的发展历程, 展现了重庆清华的精神与内涵。校史展览馆的建成, 使学校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它不仅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的有效载体, 也是弘扬清华精神、传播清华文化的较好形式;不仅是宣传学校、展示学校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 也是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激励后人的重要平台。

3、以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

清华中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人文环境博大精深。学校坐落于小山之上, 三面环水, 飞瀑叠翠。仰可观宇宙之大, 俯可察品类之盛。万里沐春风, 重霄翔凤瑞;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山中花园, 闹市净土。槛外山光非凡境, 窗中云影是仙居。好一块风水宝地, 好一块“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

学校优良的校园环境并不是自然就形成的, 它凝结着一代代清华人的心血和汗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 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工程, 完成了科技楼前的景观建设和外语校运动场、教学楼、大礼堂周边的绿化工作, 大力增加花木品种、名贵老树 (如桂花树、银杏树) , 扩大校园绿化品质, 学校视觉形象进一步改善, 园林式校园列主城之冠, 名副其实。生均占地面积近40平方米, 校园绿化率超过95%, 绿地覆盖率超过60%, 基本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一个水清木华、鸟语花香、内涵丰富、赏心悦目的校园让国内外来访者赞不绝口。2007年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绿色学校”称号。

作为一所有近70年悠久历史的学校, 水木清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流连忘返。其中工字堂、月涵堂、丽生堂、泳沂堂等古色古香, 见证着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八角亭、汉群堂、困学斋、方泽亭、经始亭等风格独异, 典雅别致, 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清华园中, 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清华传统文化之美远不只这些, 如那些散刻于校园中的梅贻奇、林森、吕操、邓颖超、冯友兰、巍巍、朱光亚、王元、李阳等众多名人的题字, 或丰满雄健, 或瘦劲古朴, 或娟秀典雅, 或潇洒飘逸, 既包孕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浓郁而悠久的校园文化氛围, 像一位位无言的大师, 静静地站在那里, 感染着、熏陶着每一位经过她面前的清华学子, 使他们沐浴其中, 灵魂一次次受到净化和升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如火如荼, 体艺馆、天象馆、科技馆、信息中心和邓小兵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展兴趣、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激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校园文化与清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的融合, 相得益彰。

四、“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理论探索

在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大胆、持续、创新探索的同时, 学校领导还不忘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总结, 一方面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及时对办学实践进行总结, 撰写出一系列理论探索文章。其中, 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尹先国撰写了《优化育人环境, 促进和谐发展》、《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和《混沌理论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启示》, 副校长邓朝阳撰写的《努力培育“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师群体》, 副校长张忠俊撰写了《重庆清华中学精细化教学的探索及体会》、《“四注重”模式育人与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还有处室主任、老师撰写的《重庆清华中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国际化办学与重庆清华中学的跨越式发展》、《混沌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等。

这些文章既是对学校办学实践的总结, 同时又从办学理念、特色育人理论上为学校办学提供科学指导, 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中写到“特色就是卓越, 特色就是鹤立鸡群, 特色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重庆清华中学1938年建校后, 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与南开中学齐名的重庆名校, 正是来自于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傅任敢校长“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四育并重”的全面育人理念在当时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办学特色。

今天的清华园, 百花争艳, 万木竞绿。我们将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 为把清华中学办成“质量优良、特色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华名校”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漓江出版社)

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快乐识字; 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鲁迅先生曾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可见识字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对识字长期的教学和探索研究,结合自己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些我的简单经验。

一、为幼儿创设有文字的阅读空间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识字和阅读的环境。

首先,父母应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三岁的幼儿喜欢模仿成人,如果看见父母津津有味地读书,自己也会去看看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读书,无疑会让幼儿受到熏陶。

其次,父母应让幼儿拥有一个自己的书柜,让幼儿把自己的图书放在自己的书柜中,只要有条件还可以鼓励幼儿存书,建一个自己的小图书馆。

父母还可以制作一些“词汇的风铃”,在风铃上挂上一些字词的卡片,这些小卡片上的字词最好与悬挂的地方有关,比如把风铃挂在床上,就可以在卡片上写“床”、“起床”、“晚安”、“睡觉”等词。风铃上的卡片可以过一段时期更换一次,重新写上新的字词。此外父母还可以在幼儿的房间悬挂一些大的彩色识字图片。

青青的父母很重视对她的识字教育,他们为青青买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在她的房间悬挂了一些大的彩色识字图片,还经常和她一起读图画书,这使得她从小就喜爱看图画书。总之,让幼儿有一个随时能接触汉字的环境对于幼儿识字无疑会有潜移默化地影响。

二、从孩子兴趣入手,采用不同形式坚持“快乐识字”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呢?”我们知道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幼儿对汉字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心理适应过程。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认为:“快乐识字”可以运用到幼儿来园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只要学习形式多样,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所教内容具有连贯性,识字便不会成为幼儿的一种负担。第一,游戏学习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得以锻炼和发展,并吸取最基本的知识。例如,利用餐前时间,同孩子做“反义词”游戏。如“老”对“少”、“大”对“小”、“黑”对“白”等等。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形容词一般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所以它们反映的相反或相对关系最为明显,因而反义词的数量就比较多,其作用能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意思,在修辞上有时还能起到对比或衬托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故而孩子学习起来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学习许多反义词。第二,看图识字法。制作色彩鲜艳的图画,一些意思简单、画面直观体现字义、图文并茂的看图识字便应运而生,经久不衰。这是传统的识字方法。我在授课时仍会引用此方法,但偶尔有些创新,如出示图片,让孩子猜一猜是什么字,之后再出示字卡,这样幼儿学习起来就会记忆深刻,把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幼儿的脑海里。让幼儿在直观轻松的氛围下识字。抓住幼儿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识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第三法,儿歌识字法。利用幼儿琅琅上口的儿歌,选其中孩子最感兴趣的字词来认读,例如《哈巴狗》,选其中“狗”、“骨头”,《我叫有礼貌》,认读“礼貌”这样便于幼儿理解记忆。第四,歌曲识字法。歌曲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拍手、唱歌,以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唱《幼儿园像我家》时(认读“家”“妈妈”);唱《蜜蜂做工》(认读“蜜蜂”);《我爱我的小动物》(认读:“羊”、“猫”、“鸡”、“鸭”)这样认读小朋友感兴趣的字词,有趣的字词,孩子识字的效率都会提高。第五,实物识字法。每所幼儿园的设施都很多,这样才能保证幼儿一日生活所需。如:电视、桌、椅、消毒柜、水杯、玩具、图书……这些都是幼儿识字的好教具,这些字不用老师怎么费心的教,幼儿就会在每日生活中无形的学习,这样既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观察力,又提高了识字量。第六,电视教学法。电视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最好教具,其中的动画片、广告、歌舞节目……许多,都可以随看随学,如放一段精彩的动画片学习其中人物的名字。其他的识字方法还有:节日识字法;利用小制作识字法;身体感知识字法;体育劳动识字法等等。让幼儿先得到经验,再识字,效果明显记忆深刻。识字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活动,我把它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无论上课、户外活动、游戏、进餐、睡觉、入厕、盥洗,都注意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与汉字打交道,作朋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兴趣盎然的学习汉字,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三、及时巩固,让复习不再成为负担

根据幼儿年龄及识字特点,越早接触汉字对孩子来说越有益。我们在教幼儿识字后,及时复习、巩固更重要,只有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幼儿才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一,制作字卡、词卡。这是幼儿园一贯用的方法,还可以作字词串联游戏,既识字又培养孩子的表述能力。第二,在教室内,除了有固定的字的物品以外,把活动室的其他物品都贴上和它相对应的字卡、字条等,在幼儿目之所及之处都贴上,时间长了,幼儿便记住了与事物对应的字词,同时也学习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三,在游戏当中巩固字词,如词语找朋友:“苹一果”、“老一虎”、“妈一妈”、“耳一朵”……“看图添字或配图游戏”:一幅图上只有树的轮廓及“树”字,让幼儿把树的图片贴在相应位置,这样在幼儿活动中把所学字词又复习了一遍。 第四,针对中大班幼儿,有时我会把学过的儿歌写在黑板上,指着字和小朋友一起念,在记住儿歌的基础上复习汉字,时间长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就变成了有意注意,也就认识了儿歌中大部分的字。第五,与家长达成共识,在生活中用游戏的形成随机教学进行复习,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游戏是幼儿学习各种知识的法宝,生活中到处都有识字游戏,即使一个游戏反复的做,孩子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兴趣。

四、应用所学字词,展示本领

利用幼儿园各项活动,展示幼儿所学识字。如:元旦、六一或各种节日时,教师编排适合幼儿表演特点及识字量的节目。如:出示字词,幼儿做动作,让家长猜;看着儿歌名说儿歌;出示关联词造句;拼字游戏;认字画画等等。通过游戏、表演,幼儿从角色表演中体会快乐,得到学习成果,在表达过程中,发展了继续识字的兴趣与愿望,同时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自信心和独立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幼儿识字量积累越多越丰富,学习兴趣就越高,于是他们知识量增加,品德提高及能力增强智力得到了发展自主意识树立,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这就为他们今后入学打下良好基础,也必然对终身素质的提高和前程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要采取多种方法教幼儿识字,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没有任何压力,这样孩子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让幼儿园生活成为幸福的乐园,这是我从事幼教工作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让孩子们在这个幸福乐园里轻松快乐识字学习后,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朗,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

[1]周兢主编,《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 6 月.

学校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5篇

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贯彻和执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不断加强管理,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程改革。以改革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努力形成优势,办出特色,树立“品牌”,提高“品位”,力求在“做优”的基础上,把学校“做大”、“做强”。将我校几年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培训,更新了观念建立了机构

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

(1)加强校本培训,确保课程改革理念的更新

校本培训是学校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首先,我们坚持每周业务学习的制度,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为全体老师做有关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拓宽教师的视野。其次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通过开设示范研讨课,让教师切实感受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增进对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2)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教师技能的提高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狠抓学历达标活动。要求任课教师的学历必须是本科,学历不达标的责成参加进修。目前我校任课老师学历达标率95%,已达标的教师我们鼓励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二是开展长短培训,到施工现场锻炼,狠抓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现场、到公司广泛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了解本专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同时拿到较高的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3)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确保课改的有效运行。

面对课程改革的全新要求,建立了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整个课改的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并明确由专业部具体组织实施。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除负责统筹、组织课改工作外,原则上每月集中一次,对在课改过程中的成效、存在问题、面临的困难进行总结、交流、研讨。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并针对教师们在课改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对课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制订了方案确立了目标

学校紧紧围绕省职教课改要求,经过认真酝酿,确定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程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化课程观,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推进改革。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新培养目标中素质和能力基本要求和就业、创业发展方向,本着夯实文化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强化技能训练,实现一专多能;拓宽就业方向,增强适应能力的改革,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基本模型,以全面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作为运作载体,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通过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特色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施,稳步推进。近年来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

1、调整课程目标以职业需要和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知识学习为目标,往往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强调课程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我校在课程改革中,把职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改革主要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初步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近年来,我校对主干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各主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由基础平台、选修课平台组成。基础平台由德育模块、文化课模块及专业课模块组成;选修课平台主要包括人文拓展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两个模块组成,以满足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需要。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础平台中的德育模块开设有《道德法律与人生》(劳动版)、《经济与政治常识》(劳动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劳动版)等课程;文化课模块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专业课模块(职业群基础课程)开设有《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等课程。通过这两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群的要求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选修课平台为任选课程,是我校根据学生在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开设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为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专业知识及技能服务,具体课程主要有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喷涂技术、汽车钣金工艺。

3、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课程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综合化课程(1)职业群专业基础课的综合,以实用够用为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有机综合。删繁就简,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长和课程间的交叉与重复。

(2)多种素质教育的综合,把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结合到教学中,努力培养中等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高尚品德修养和吃苦敬业的职业道德。

四、通过实践,师生教学相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1、通过课改,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开发了多门校本教材或讲义。汽车材料、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指导等校本教材。

2、通过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无论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教学比武还是技能竞赛都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3、通过课改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为了让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更好地推进项目课程的落实,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内心深处大都受到过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然而,同时他们又都有着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愿望,渴望有一个崭新的自我,希望被老师和家长认可。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经由启动阶段进入到了初步实施阶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体制上有许多旧的东西在制约着,还未形成一套与职业学校办学相适应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训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感觉到课程改革下一阶段的推进工作必须同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改革相结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实践,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乃至学校改革的核心,推进学校内涵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扩展阅读: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专题报告(201208)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课程改革阶段性专题报告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应用及时代发展需求的人。

我校是一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贯彻和执行2010年6月1213日,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我校于2011年8月10日,在瓦屋山召开了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简称“8.10会议”)。根据此次会议精神,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在不断加强管理,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程改革。以改革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努力形成优势,办出特色,树立“品牌”,提高“品位”力求在“做优”的基础上,把学校“做大”、“做强”。机械加工专业是我校首先试点专业,现将本专业一年以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些做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培训,更新了观念建立了机构

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我们专业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

(1)加强校本培训,确保课程改革理念的顺利推进

校本培训是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的领导下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首先,我们坚持每周常规学习的制度,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我校“8.10会议”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邀请学校领导为专业老师做有关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拓宽教师的视野。其次以教研活动为载体,让教师切实感受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增进对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通过多次的学习培训,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清醒的认识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矛盾;深深感到过去那种以师为本,以知识为本的课程理念等已经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家都清楚的认识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教师技能的提高

专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好的师资,为了迅速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自2009年以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抓教育教学达标活动。要求专业教师在一年之内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开展长短期培训,下厂锻炼,抓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工厂、到合作公司企业广泛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了解本专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同时拿到高级、技师或以上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3)成立专业课改领导小组,确保课改的有效推进。

在学校建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本专业也相应建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明确该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课改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且每月集中讨论一次,对在课改过程中的成效、存在问题、面临的困难进行总结、交流、研讨。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并针对教师们在课改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对课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制订了方案确立了目标

学校紧紧围绕省职教课改要求,出台了《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2011201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方案》由“分析我校课程改革的背景”、“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内容”,“课程实施步骤和具体时间安排”四部分组成。《方案》确定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程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化课程观,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推进改革。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通过提高文化素养,强化技能训练来进一步夯实文化基础,实现培养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技能型人才;拓宽就业方向,增强适应能力的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改革宗旨,以全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基本模型,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能一展所长。

三、通过初步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特色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施,稳步推进。这一年以来我们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

1、调整课程目标以职业需要和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知识学习为目标,往往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强调课程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把职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主要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初步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我们对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各主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由钳工工艺、普通车工工艺、数控车工工艺以及精密磨削工艺四大部分组成。以满足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需要。我们还根据学生在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开设各类选修课,这部分课程为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专业知识及技能服务等。

3、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课程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综合化课程(1)职业群专业基础课的综合,以实用够用为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有机综合。删繁就简,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长和课程间的交叉与重复。(2)专业化平台课程的整合,以整合能力观为指导、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对专门化方向的理论及实践课程进行整合。我们精密磨削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以产教结合为依托,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3)多种素质教育的综合即把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结合到教学中,努力培养中等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高尚品德修养和吃苦敬业的职业道德。4.改革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

专业课全面实施项目教学,实行了“模块组合、项目教学、任务推进、小班制学习”专业教学模式。

四、通过实践,师生教学相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1、通过课改,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开发了四门项目课程,自主编写了4本校本教材或讲义。其中钳工工艺已经基本完成编写,普通车工工艺、数控车工工艺以及精密磨削工艺初稿已经完成。

2、通过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指导学生参加机械类技能比赛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3、通过课改试验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让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更好地推进项目课程的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落实,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研究。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因成绩不够理想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的孩子,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内心深处大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然而,同时他们又都有着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愿望,渴望有一个崭新的自我。因此,职业学校只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藏的能力,就一定能让学生重新抬起头来做人,发展他应有的才华,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强调师生同心、同行、同乐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五、课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来我们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课程改革已经由启动阶段进入到了初步实施阶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

1、主要表现在体制上有许多旧的东西在制约着,还未形成一套与职业学 校办学相适应的高效的管理模式;

2、实训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学生实践需要的设备设施陈旧或缺 乏,与企业工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3、专业师资力量不强,制约专业教学发展,大部分专业教师的学历偏低,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这也是制约专业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们感觉到课程改革下一阶段的推进工作必须同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改革相结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实践,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乃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

至学校改革的核心,全力协助学校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机械加工专业2012年8月14日

古城小学校本教研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6篇

校本教研活动在我校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它也成为了我校教学活动的主流。通过近一阶段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说全校师生受益匪浅,阶段性成果显著。

一、明确责任,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对于校本教研这项活动,学校高度重视,为了使这项工作扎实稳妥的进行。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同时又做了细致的分工。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如下:组长:黄克强副组长:张远礼组员:邓健达、孙益尚、欧盛伟、黄克贤。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黄克强主抓全面。负责整个校本教研的外围工作的开展。张远礼主要负责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成果的总结。邓健达主要负责带领各成员记录、采集、取样、整理、归类、保存和交流上报工作。这些成员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每一次活动都开展的十分成功。同时,我们又制定了非常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校本教研方案,校本教研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校长、主任、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并把校本教研的活动和教师的量化考核制度挂勾。

二、在听课、评课中教师不断的成长壮大。

新课程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在注重校本教研理论的基础上,我校更注重于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校内教学展示活动。通过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课后评课,使全体教师都认为这种活动开展的太好了,学校为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都能够展露自我的风采。通过课后的师师互动,大家的共同探讨,全体教师对于新课程都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可以说在大家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探讨之下共同进步。很多教师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育人模式。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张扬。

三、在二级教研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教研氛围。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是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的说,就是在学校的监督之下,教师们通力合作,形成的浓厚的教与学的氛围,有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因此,我们学校开展了二级教研制度。

一级:教研组教研

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教师在一起总结今天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写好课后反思,交流第二天的讲课内容,共同备课。同时,我们还提倡中青教师互结对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由于有了及时的总结、反思,充分的备课,没有了过去那种学生吃夹生饭的现象。年组不能解决的有困惑的问题将在二级教研中提出,学期末,我们还要评选出优秀的教师,以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通过我们一级教研的开展,使全校教师都能够把教研看作是一种有意义的事。大家都乐于参与,并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掌握教学的技能,增强驾驭教学的能力。这种以研促学、以研促思的教研氛围在我校已然形成。

二级:学校教研

学校隔周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教研的主要内容有:探讨教研组中未解决的困惑,共同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围绕某个教学主题展开讨论,集体备课等内容。通过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教研,使全体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很大。

总之,通过我们近几年来校本教研的实实在在的开展落实,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可以说,全体教师确实尝到了校本教研的甜头。他们从校本教研中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工作作风。并能够通过不断的教研积累底蕴,丰富自我,能够迅速的成长起来。几年来,我校涌现出了一些区少先队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党员、期末检测达标先进个人,镇“十佳”教师,也优很多教师的论文获得了银海区和自治区的一、二等奖。

校本教研,立足于实际,是我们成长的课堂,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相信,在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切实抓好校本教研的大好形式下,我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古城小学

让识字走入生活课题阶段性总结 第7篇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让孩子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只有让孩子真正爱上识字,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的教学同样轻松愉快。因此,我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即“让识字走入生活”。

二、实验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实验的初期目标为: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不但能在课堂上识字,而且能在生活中识字。

三、实验措施

为实现实验目标,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在字音、字型和生字的应用三方面来学习生字。

2、在课外阅读中,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从中认识、积累生字。

3、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发现生字,并认识这些生字。

四、实验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

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开展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更是喜欢游戏。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如:翻牌游戏:学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几人一组,边出牌边读字音并组成词,谁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的冠军,奖励一个五角星。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把手中的牌打完,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

另外还有“摘果子”、“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在愉快地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2、评选能手,调动识字积极性

小学生喜欢竞争,评选就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生字。评选要有一定的梯度,面要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种称号,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能手”、“小老师”等。小学生表现欲强,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如让学生把课外学会的生字教给班里的所有同学,早读或认读生字时让小老师来领读。这样既可以减轻

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3、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多识字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多用“你真棒”、“你的识字方法真特别”、“你这个方法老师都不知道”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愿意识字,体会识字的乐趣。

常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根据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加强指导,把好写字关

大纲要求,低年级写字要达到“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在学生对生字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如何指导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乃至美观,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上,我注重加强指导示范,加强练习与评改,收效也很大。我还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我很重视写字的评改环节。除当堂进行作业评改,我经常组织开展写字竞赛、评展活动,学生练习写字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象模象样的练起了书法。

五、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2、自能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学习“生”字,一位同学编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头牛站在地板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从十几到数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植了“识字”的土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经常得到满足,愈来愈强,萌生了早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家长有意识地教,慢慢变成孩子主动地学(认字)。不具备以上家庭环境的孩子其实也有识字愿望,只是总得不到满足。总而言之,一个个生活经历不同、学前识字储备不同的复杂个体汇聚到一个语文教师这里。如果仅靠一份教案上课,以“一”挡“数十”,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症状。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有些教师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8篇

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充分肯定了数字校园实验项目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转变思路,强化创新,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为主线,秉承“服务比建设更重要、保护比开发更重要、变化比成绩更重要、诊断比治疗更重要”的指导理念,切实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教育变革,要重点关注教师、学生作为教育消费主体的实际获得,要探索和建立以教育消费为导向的多元教育供给,要探索基于移动互联和云服务的服务供给新模式,要研究数字校园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服务保障新机制。

“中小学 数字校园 优秀应用成果交流研讨会”和“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启动会”两场分会场会议同时举行,与会专家一同就优秀应用成果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并对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相关文章:

快乐校园快乐识字07-21

快乐识字08-28

激发兴趣快乐识字09-06

快乐识字技巧相随07-21

轻松识字快乐相随07-26

低段语文快乐识字07-12

让识字与快乐相随07-28

快乐识字教学的方法09-27

让学生轻松快乐识字10-13

让识字教学轻松快乐10-14

上一篇:小学自然第六册教案下一篇:棋牌游戏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