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秋游设计方案

2024-07-23

小学秋游设计方案(精选12篇)

小学秋游设计方案 第1篇

《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

西陵区葛实小 穆家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好玩《设计秋游方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秋游方案”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份合理的秋游方案。教学难点:设计一份完整合理的方案,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宜昌景点PPT图片

学生:收集的你感兴趣或喜欢的宜昌的景点信息资料(包括景点简介、交通路程、门票价格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要求说出时间、人物、出行方式、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等)。由此导入秋游活动。

学校如果准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秋游活动,你想去宜昌的哪个景点? 昨天我们根据每位同学喜欢的景点或向往去的景点,将有相同意愿的同学分为了一组,并要求大对每个景点进行了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哪位同学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收集的信息。

展示你收集的每个景点的信息,并说明你收集到的信息的来源。

二、新授导入,讨论设计要点

你能利用你所掌握的信息和小组的同学一起为班级设计一个秋游方案吗?(设计秋游方案)

你觉得在一份秋游方案中应该包含哪些项目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尝试总结出一份活动方案包含的项目有:

景点信息、时间安排、活动过程、费用计算、安全措施等(板书)。学生也可以自己增加一些项目如路线图等。

三、分组活动,设计活动方案

小组讨论分工,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进行分工(选择一个小组谈一谈你们分工的理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小组准备的景点资料来进行一份秋游方案的设计(每位同学写一个方案的某个项目,然后合并到一起粘贴在一张白纸上)。

四、活动展示,进行自我评价

展示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组织全班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展示方式为投影展示,请每个小组成员上台由小组长带领成员进行讲解)可个别强调你的方案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学知识。同学们评价每个小组成活动方案,并给予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了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

小学秋游设计方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设计方案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二、新授

1、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新桥幼儿园幼儿马上要去秋游了,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7、最后是游玩项目及定价,我们来看一看。划船,每小时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钱?(2元)那如果你一个人去呢?一个人去乘一船,多少钱?(8元)你觉得怎样乘坐比较合算?乘快艇呢?你们怎么理解的?

8、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新桥幼儿园幼儿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题。最多可以玩6个项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自由讨论。

10、如果你是新桥幼儿园幼儿,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11、刚才我们替新桥幼儿园幼儿做了秋游前的计划,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三、活动设计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也要去樱桃沟去秋游了。我们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2、我们在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些信息,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

3、首先人数,多少人?(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输入到电脑中,约350人)四年级师生共350人。

4、包车呢?学生了解,有大客车和中巴车两种。大客车最多可乘坐52人,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25人,每辆每天300元左右。你们选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选择大客车。一共要包几辆车呢?(7辆)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约7辆)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怎么算出来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3500÷350=10(元))

5、门票呢?(儿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团体(20人以上):35元)哪组去了解的?有三种,你们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游玩项目呢?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玩的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打在电脑上。

7、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好,小组合作开始。

8、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请2到3组上来自己分析小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扬的就发苏州乐园的免费游玩项目的门票。

9、还有哪一组想上来的,我们下课之后再来研讨。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3篇

课题研究的方案尽管形式多样, 但都要回答如下表所示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 就构成了方案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的, 它们彼此联系而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上表中的序号是课题研究方案展开时各要素的参考排序, 也可根据研究需要有所调整。一般地说, 课题方案需要体现这样的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 (背景清) →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领域, 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 (主题新) →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 (任务明) →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 (道可行) 。

一、背景清

1.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介绍背景与意义, 主要是说明课题的来源, 阐述为什么要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⑴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这是课题提出的大背景, 如果课题的时代特征不明显, 也可不写。⑵结合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 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⑶阐述研究的意义, 说明理论价值 (如课题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论。对于重在实践研究的课题, 也可不写) 和实践价值 (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综述的“综”, 即综合, 意思是要“综合性”地叙述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而“述”除了“叙述”之外, 更重要的是“评述”, 即作者自己的见解。综述时需要理清别人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材料、方法、观点、结论、成果、水平、动向等, 还要评述相关研究的问题和欠缺。在某一个领域, 假如他人的研究已经很先进、很完美, 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后面重复, 无法有所充实、完善、纠正、突破和创新, 那就没有再研究的必要。

撰写综述时注意:⑴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⑶考究原文。慎用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或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⑸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 内容精炼而不干瘪, 选择精要而不偏颇。⑹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 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 指出存在的问题。

如课题“关于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研究”, 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要点如下:⑴国外研究现状;⑵国内研究现状;⑶对样本学校活动实践的调查;⑷存在的问题。

上述评述从国外开始, 反观国内, 再回归到研究的学校。在宏大的背景之下, 对现状进行聚焦式的梳理, 全面地“综合”了他人的研究和实践, 在聚焦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3. 理论依据

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 因此寻求已有理论的依据, 可以让研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进展。如要开展学生认知结构一类的课题研究, 就需要以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当然, 理论的选择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能指导实际操作, 对课题研究具有支撑作用, 可以引经据典, 也可自圆其说, 但不要乱贴标签, 不能为理论而理论。

二、主题新

每个课题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研究方案应清楚地表达本课题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而主题有无新意, 则是课题有无价值的关键。所谓新意, 就是我们的研究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我们的研究在领域、方向、假设、角度、方法、对象 (如学生的地域特点) 、可靠度、精确性等等方面, 至少要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课题方案需要分析研究的背景、梳理相关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 在表述主题时, 要让读者看出“背景”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背景的衬托下看出我们提出的核心问题新在何处。主题的新意铺展于行文, 承载于变量, 浓缩于课题的名称。

1.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 应力求文字简洁而又能展示课题的面貌, 最好能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 让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如“初中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名称多以陈述式句型表述, 慎用疑问句, 不用似是而非的辞藻和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

课题名称中往往包含“实践”、“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词汇。我们的理解是:含有“实践”的, 则课题多以活动为载体而展开;有“探索”的, 则需要研究者有所创新;单写“研究”的, 则课题采用的是思辨性方法, 或是多种方法的组合。“××研究”类课题如果采用单一的科研方法, 则可在课题名中直接写明, 如“××行动研究”、“对××的调查研究”等。

2. 变量界定

变量即变化着的客观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事物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事物的变化。由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个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 对这些变量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异。越是富有新意的课题, 变量的公共认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 在研究方案中对表现主题的重要变量或者容易误解的变量, 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不会误解, 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形成统一的思路, 使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 避免不必要的目标变更、方向转移和范围的缩放。反之, 对研究变量缺乏明确界定, 如“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 “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考试成绩的提高”就容易混为一谈。给变量下定义有两种基本方式。⑴变量的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说明, 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标准、教材, 或国家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等对概念进行科学定义。如果变量的含义不通俗, 又查不到确切的定义, 一般应该回避, 另换别的概念。如果特别需要, 也可自己尝试下定义, 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并大量查阅文献资料, 对相关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⑵变量的操作定义。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做出具体的说明。变量的抽象定义仅停留在概念水平, 它不能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变量的具体测定或操作问题, 因此有时还须将其转化为操作定义。变量的操作定义虽然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 但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研究。可操纵的变量是研究中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怎么操作。可测量的变量是研究中要调查的问题和效果, 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际测量。可选择的变量一般用在课题表述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 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是要明确划分和正确选择。

三、任务明

把主题转化为明确的任务才具有可操作性。为此, 研究方案一般需要写清如下几点。

1. 研究目的 (目标)

目的和目标在汉语中几乎是同义词, 但在课题方案陈述中, 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研究目的是对研究结果的概括性预测与期望, 是整个研究的归宿, 显得笼统而抽象 (也有人写成“总目标”) 。教育科研要达到预想的目的, 通常需要把笼统的目的加以分解, 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验证的具体目标。设计研究目标要注意:⑴统筹兼顾, 既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 又合乎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研究水平和时间。⑵课题研究目标不等同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课题目标在于探寻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 工作目标在于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务, 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⑶多个目标要在课题研究目的的统领之下形成体系。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 可按各个子课题之间的关系, 分解并理出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 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构。

2. 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 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答案, 是对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参照的作用。研究的问题以假设的形式表述, 就会变得更加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通常要探讨的是因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应的假设是关于条件和反应关系的表述。如我们创设了什么条件, 控制了哪些不想研究的因素, 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 就可能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提出研究假设通常要遵守:⑴不能与已被证实的正确理论或事实相悖;⑵对变量关系的推测要合乎逻辑;⑶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直接表达;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当然, 研究者可根据研究性质决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设, 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明确的假设。

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要回答课题究竟研究什么的问题, 即区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基本要求是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 提出解决这些重点问题的实施构想, 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 用陈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内容:⑴调查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在上课、作业、复习和考试习惯上的不同特点;⑵不同性别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⑶不同年级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⑷分类调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矫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4.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开之前希望得到的收获, 包括问题解决的程度, 可能产生的效益, 成果表现的方式。成果的表现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态, 如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案例等等, 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书刊、光盘、网页、软件等不同的载体。预先设计成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是为了使研究者能在研究开始时就着手材料的积累, 避免研究结束时才发现有些阶段性的成果已经流失。

四、道可行

要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必须依据客观条件, 选择切实可行的途径。

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对怎样研究的回答, 可以理解为原则、策略、程序、工具、方式的综合表述, 重点写明怎样实施。如准备如何收集数据, 将使用何种技术来分析、处理数据并推导出结论。若是实验研究, 还要说明如何选取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控制哪些变量。

研究方法可分为:⑴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 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 而不给予对象人为的影响。⑵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 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

有些研究方案选择的方法缺乏与研究任务的内在关联, 无法融入具体的研究过程, 影响了可行性。孤立地看, 方法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 而联系到任务, 却有是否合适的区别。也就是说, 同一种方法, 对于匹配的任务, 就是可行的好方法;对于不匹配的任务, 就是不好的方法。因此, 研究者要熟悉和理解教育科研的各种基本方法, 再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选择方法。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 若要考察研究现状和进展, 选用文献法;若要验证一个假设, 可用实验法;若要了解当前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 就用调查法。当然, 由于教育现象丰富多彩, 问题错综复杂, 所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种方法的组合。

另外, 工具性材料如问卷、观察记录表、测验题等可作为方案的补充。

2. 研究步骤

就是课题研究任务在时间顺序上的计划安排。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阶段。如研究过程较长, 则实施阶段还可再分为几个小的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一般写明“×年×月——×年×月”, 需留有余地。

准备阶段包括调查和前测、理论学习、制订研究方案、建立研究机构、确立研究对象等。

实施阶段包括研究内容的操作、研究方案的调整完善和过程的管理等。要明确如何将自己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落实于具体教育实践, 从哪个角度切入研究, 进行操作。同时要明确如何记载整个研究过程的相关材料。

总结阶段包括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加工, 寻找规律, 提炼研究成果, 设计出预期成果的形式, 写出结题报告, 发表教育论文等。

3. 资源配置

主要是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人员分工要符合各成员的水平、能力、岗位和特长, 每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人, 明确目标和时限。当然, 分工的同时也要注意研讨与合作, 利用集体的力量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题还可建立领导小组, 下设子课题组并明确负责人, 必要时聘请课题研究顾问。经费预算主要是指计划申请或自筹的经费数额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预算和年度预算。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 应让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考虑、讨论, 就研究方案的各个方面充分发表意见。这样, 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为周详, 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对研究的设想和各人的任务更为明确, 为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完成条件

主要介绍物质条件、人力资源和前期成果等。物质条件包括图书资料、研究设备等。人力资源如核心人员的研究经验和能力, 课题组人员的工作岗位、学术优势、年龄和专业的结构。前期成果主要指本课题组已取得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总之, 设计课题方案应仔细分析上述各个方面, 理清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综合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整体。其构成要素和思维路线大体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李哉平, 朱富强.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释义.基础教育研究, 2008 (8) .

[2]解腊梅, 王瑜.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二)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5) .

[3]陶天麟.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技术.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7 (3-4) .

[4]顾颉.对教育科研课题设计的技术思考.教育科学论坛, 2007 (3) .

[5]高尚全, 徐万山.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小学秋游设计方案 第4篇

据了解,古平岗小学原定于11月10日秋游,低年级学生将前往珍珠泉,高年级学生将前往栖霞山游玩。但当天早上,家长们却接到学校的短信,称接教育局紧急通知,当天秋游取消,学生正常上课。郁闷的豆豆随后写下了这封信。在信中,豆豆用“晴天霹雳”“气疯了”“被利剑一般刺穿了心”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并举例说“有人吃鱼被鱼刺吓到了,所有人都不该吃鱼了吗”,用稚嫩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对秋游的渴望。

对于这封小学生的来信,鼓楼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复称,此前南京江北一游乐场发生电梯事故,导致16名秋游的小学生受伤,这次安全事故给他们敲响警钟。南京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也证实,他们并没有叫停秋游,只是和学校重申了出游安全的相关要求。

多维解读

因噎废食要不得,安全保障是前提

因为担心安全事故就取消校外活动,无疑是因噎废食的行为。大自然是儿童的活教材。事实上,校外活动从准备出行到返校,整个过程时时刻刻都有教育的契机。让孩子自己打点校外活动的一切.比如计划、责任、礼仪、合作、分享以及环保等,领略爱与美,远比其他时候事半功倍。

当然,有人说,所有这一切,都没有生命安全重要。但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能确保万无一失呢?做实验還担心化学试剂灼伤手脚,更不要说体育课上的闪转腾挪,也没听见学校整天嚷嚷停这废那的。如今,原本趣味盎然的春游、秋游已经跌落到“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步。一到春天、秋天,关于这个活动的议论总会发出各种声音,也很少有人再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倒是因为安全、费用等借口,出现了各种取消春游、秋游等消息。试问,反对者为什么就不能反省一下:春游、秋游前,究竟对出行线路勘探过几回?做过多少个应急预案?又教会了学生多少避险知识?鉴于此,学校不可因噎废食,春游、秋游还得组织,但做好安全保障是前提。

不要让安全成了“懒政”的挡箭牌

加强对学生校外游玩的监管,其初衷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加以禁止,难免给人以“懒政”的感觉。众所周知,野外游玩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组织学生去野外,能够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开拓学生的眼界;能够通过亲近大自然这部活教材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精神、热爱家乡的意识得到提升,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特别是能够融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磨砺意志。

秋游活动方案设计 第5篇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同时深化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自主活动能力。我校学生开展“走进大自然,赏秋之风韵”的秋季观赏之旅。开展此次秋游活动,既可以为全体师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放飞同学们的心情,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提升实践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互帮互助,文明谦让,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行为习惯。

二、总领队:刘明春 副领队:刘树军 周玉平

三、活动时间:12月1日

四、活动地点:学校后山(何家山)

六、活动要求

(一)安全教育:

1.要求班主任、配班老师通讯保持畅通,服从指挥,做好管理务学生工作。

2.加强对学生进行人身、活动、中途、饮食、物品方面的安全教育。

3.教育学生活动时听从老师指挥,统一行动、要有团队精神,同

学之间互相照顾,互相协作,不得擅自离开班级、不掉队。

4. 教育学生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5. 各班主任在本班做好布置宣传,每班设若干安全小组,并设安全员,随时提醒督促,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偶然性事件,过马路时要安全提醒,清点人数。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做到“一听二看三通过”。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注意公共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能在公共场所拥挤喧哗,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观察、主动体验、记录感受。

六、秋游注意事项:

1、本次秋游活动时间定为:12月1日中午午自习后到操场集合,整队、清点各班人数并进行路途安全教育;2:40准时出发。预计1小时到达目的地,在山顶上休息40分钟,可以组织一些唱歌比赛等小活动,4:20分返回,预计5:00到达学校;再次清点各班人数,活动结束。2、如有不参加的学生一定要家长写好请假条,同时班主任电话联系确定。

3、每位班主任老师在活动前着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讲卫生、遵守纪。

4、以班级为单位,不独自行动,不玩危险游戏,一切活动均听带队老师的指挥。

5、建议学生讲究节约,带适量的物品,不宜多。动员不带贵重物品。

6、活动结束后,对走读学生强调一定要立即准时回家,不能在路上、同学家逗留、玩耍。

7、建议同学穿运动鞋。 8、各班语文、数学老师一人在队前,一人跟队尾,将捣蛋的学生安排在身边,确保活动中学生的人身安全。

附:

中坝小学秋游活动应急预案

为了强化安全管理,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本次游览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过程中,安全应急措施必须落到实处。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迅速合理地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特制订以下应急预案:

成立秋游安全领导小组

为应对秋游期间的突发事故,成立秋游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周玉平

成员:刘明春 刘树军 张怀恩

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根据情况作出决定。

(二)一般性事故,班主任可根据情况自行进行解决,并进行记录。重大事故,应立即上报给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开展工作,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家长。

(三)校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应尽快向公安、医疗、教育、等部门上报,同时增派人员赴现场进行组织抢救。

(四)在组织应急抢险过程中,以保证学生安全为首位。写出书面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安全应急具体措施

(一)安全常规措施:

1、班主任、配班老师,随本班学生行进,负责管理路途安全。

2、所有教师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前一天必须检查手机充值状况,确保资费充裕。

3、进入秋游目的地后,由校级领导原地执守,担任总指挥。

4、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学生几人一组,不要个别行动。

5、每次转移活动地点及活动结束时必须清点人数,一个不能少。

(二)因天气因素变更活动处理:

1、活动前一天了解天气情况,通知学生做好相应准备。

2、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做好引导、说服教育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项。

(三)、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班主任老师立即报告秋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视轻重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病情严重的送当地医院急救。

(四)学生走失处理:

1、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2、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小学秋游活动方案 第6篇

因此要做好这个文明使者,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在秋游活动中做几件文明事,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友谊和真爱。

“文明在我口中”:队伍整齐上下车,快速有序,同学之间学会谦让,不争抢座位,在车上不大声喧哗,不把头或手伸出窗外。讲文明用语,正确使用称呼,不讲脏话、粗话等方面,发现一人次扣班分1分;

“文明在我手中”:保持清洁(不在游玩区等公共场所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丢垃圾、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等)发现一人次扣班分1分;

“文明在我脚下”:文明行走,文明乘车(不拥挤、不插队、不争抢座位),文明游园(不私自离开队伍、不到水边玩耍、一切行到听从老师指挥),文明用厕等,如发现有违反上述要求的,一人次扣班分1分;

“文明在我心中”:到达活动地点后,不得随意乱跑,没有经过老师允许不得离开小队或班级私自行动。拥有一颗爱心,团结同学,善待他人,看见有需要帮助的同学,主动去帮助他人,主动拾垃圾等,发现一人次加班分1分。

2、返校后一律在操场集合,各班清点好人数后,排队出校门。

备注:

1、本次活动评选与本周文明班级挂钩。

小学秋游活动方案 第7篇

xxx亲子游活动。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准备

告家长书、照相机、家长签名表、各班准备好亲子小游戏。

四、活动过程

1、各班下发告家长书,事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活动当天老师、保育员8:30集中金仓湖公园门口等候家长,做好点名等工作。

小学低年级数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第8篇

一、操作性活动细化设计

“手是脑的老师。”动作与思维密不可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 发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促使其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 是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积极活跃的有效方法。在低年级阶段, 操作性活动更是占了绝大部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各方面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小组长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所以教师在设计操作性活动时, 必须更加细化, 促进操作之后的思考, 不让操作活动流于形式, 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与主阵地。

例如:在认识平均分第三课时中, 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

活动:把12枝铅笔平均分。

(1) 你打算怎样分?拿出小棒自己分一分, 并把自己的分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12根小棒, ______, ______。

(2) 组内交流各人的分法, 并把相同的分法写下来。

相同的分法:12根小棒, ______, ______。

12根小棒, ______, ______。

(3) 你能模仿上面用两种说法说说你是如何分的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4) 小组内每人任意说出一种分法, 让你的同伴摆一摆。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先自己随便分, 再组内交流的方式, 把平均分的两种表示法都总结出来了。再通过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又进行了巩固, 最后再来一个小检测, 在考验同伴的同时自己也深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二、巩固性练习游戏化设计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易于疲劳, 精力容易分散, 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更不感兴趣, 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 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 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生探究完9的乘法口诀后, 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1) 手指活动操:伸出两手, 从左到右, 按1到10的顺序排列, 算一位数乘9, 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 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 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 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 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 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 所以3×9的积是27。不信, 你试试。

(2) 组内对口令:二九 () 五九 () 八九 () ……

(3) 口令接力赛:小组内开火车背诵9的口诀, 比一比哪组速度最快!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创造和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 如找朋友、夺红旗、浇开数学花、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等游戏, 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 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映快, 在“玩”、“乐”中获取知识, 增长智慧。

三、有思考性的题目坡度化设计

有思考难度的题目我们应当精心设计坡度性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沿着教师预设好的台阶一步步地深入, 让学生既不会觉得题目高不可攀又不会觉得毫无挑战, 等到学生完成了一个个小问题之后, 却发现得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结论, 感受到数学的奇妙, 激发起练习的兴趣, 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如二年级上册第84页的第7题, 我是这样设计的:

(1) 独立算出答案。

(2) 思考一下:这组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先写下来, 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我发现____________。

(3) 如果把这组题目继续编下去, 你能编一编吗?请先写在题目的后面, 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编的。

(4) 全班交流。

在这个活动过后, 学生都能编出几个连续单数相加的题目, 并利用类推很快得到答案, 但对于上下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却没有体会到。于是我引导学生再仔细研究上下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 在稍一点拨之后, 学生恍然大悟。在此基础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答1+3+5+7+9+11+13+15+17= () , 5秒钟后, 学生都兴奋地叫了起来:“是81”再一追问是如何算的,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说;“9个单数, 九九八十一”下课铃声响了, 同学们还沉浸对美妙的数学的深深回味中!

四、数学语言模式化设计

小学秋游活动方案 第9篇

活 动 时 间 :20xx年11月11日

活 动 地 点 :小石村

前往目的地的方式:步行

活 动 步 骤:

1、11月3日 召开校务会,商量有关秋游活动安排,确定人员分工,商定活动方案; 2、11月5日 教导处牵头组织各年级代表到活动地点考察,联系工作,研究活动线路;

3、11月8日 教导处给每班发放一份学校拟定的秋游安全及秋游保健要求,组织秋游安全专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及纪律教育;

4、11月10日 召开全体教师会,强调秋游活动分工、具体工作要求,责任到人。 活 动 内 容:

活动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郭洪树

组 员:郭新 张勇 何勇 白亮

职责:1、领导小组负责考察活动地点,保证活动场所安全。

2、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3、活动期间,将全校每一位成员安排到各年级组、各班,准确掌握各班出发及返回学校人数。

4、活动期间,每位成员保证通讯设备畅通,与带班老师及时联系,互通信息。 具体人员安排及职责:

总指挥:郭洪树 全面负责秋游活动。

组织协调:郭新负责各项工作的联络活动及对内协调有关事宜,强化安全教育工作。 各班带班教师安排:

学前班:李仕发 唐兴全 冯先会 杨正松

一年级:唐兴友 胡应武 何学金 刘习文

二年级:尹春建 冯先奇 董 菊

三年级:敬仕勇 曾光海 郭洪树 张 勇

四年级:唐兴跃 何 勇 贾天友

五年级:王正松 郭 新 何学用

六年级一班:汪国兵 白 亮 韦之友

六年级二班:郭大均 陈贵双 魏孝清

以上人员分别负责各班级学生景点活动及全程安全,现场处理突发事件并及时上报总指挥。 后勤、安全保卫人员:郭新 张勇 何勇 白亮

负责后勤工作,配合各年级做好上传下达及沟通工作。如遇意外伤害,采取紧急措施,对师生进行及时救护。全过程家长一律不陪同,培养学生独立、勇敢,坚持到底的精神。

敬元小学秋游安全预案

一、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地抢救原则。

4、报警、求援原则。

5、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二、应急反应措施:

1、行政领导、校医、全体任课教师随行。

2、所有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3、进入目的地后,由校领导在出入口执守,观察学生情况。

三、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1、带队教师维持好学生秩序,应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随班带队教师立即与领导联系,视轻重由校医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2、师生在旅游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联系领导,视轻重作处理,病情严重的送医院急救。

四、学生走失处理:

1、确保学生小组长知晓班主任及其他带队教师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2、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电话通知其它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全体师生在活动期间,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安全事故零目标。

敬元小学

小学秋游活动方案 第10篇

1、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陶冶性情,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树立公德意识,加强团结合作。

2、以秋游为主题,以资料搜集、采集标本、娱乐活动等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能力。

3、以《学校安全工作条例》为指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让活动既突出意义,又安全愉快。

二、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各年段长。

职责:制订本次活动的各种方案,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处理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

学生管理组:各年级班科任老师

职责:组织并带好本班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快乐地进行秋游活动。

三、紧急事故处理程序:

发生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由带队领导总协调及有关上报事宜;由年级组长负责组织报警、现场保护、医疗队的临时救援、控制学生的混乱场面(阻止学生围观)和二次事故现象的发生;后勤人员负责实施后勤保障工作。

四、负责人任务及要求:

(一)领导小组成员:

1、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必须明确任务、职责、精力充沛、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2、小组成员必须保证信息畅通。服从统一部署和指挥。

3、要仔细检查道路的周边环境,对有危险的地段要派人留守,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4、学生过马路时,组员要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确保所有学生安全过马路。

(二)班主任及跟班教师:

1、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必须明确任务、职责、精力充沛、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按分配的任务全程跟班带生。

2、班主任应提前向学生做好各种注意事项教育,同时做好各方面组织工作,包括随班教师的(学生人数)包生负责。

3、组织带好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做到去、回、集合等要清点学生从数。

4、提高认识,随时随地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放松警惕。到目的地要视察周边环境,如有施工场地、山坡、河道水塘、凡学生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要分头站岗,并注意学生动态,不允许学生出入危险场地。

5、学生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时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注意来往车辆,确保学生安全过马路。如遇突发事件不慌张,小事自己处理,大事立即上报总负责。

6、自始自终,活动中不得请假、不得中途私自离开学生,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

小学秋游活动方案 第11篇

一、活动目的:

开展“亲近自然,体验快乐”主题教育,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开拓视野,感受生活,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的热情,体验家乡美的情感,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团结互助的力量,提高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二、组织机构:

组 长:崔秀君(总负责)

副组长:刘楠(方案、车辆安排、人员调配)

总指挥:王现君

组 员:周利田(联络)王现君(安全)李敏(后勤)庞晓娇(校医)

班级主管:各班主任及对应副班主任及一名导游

年级领导:刘楠(一年级)崔秀君(二年级)于希宝(三年级)周立田(四年级)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

四、负责旅游公司:XXX旅行社 负责人:李小民XXXXXXXXX)

五、活动议程:

1.班子会议,确定活动地点。

2.全体教师会议,讨论安排秋游事宜。收费:80.00元 活动时间:7月18日

活动地点:圣亚海洋世界

3.布置收费

范文网【】

4.安全要求。(见附表)

5.各班人数及车辆安排。(见附表)

6.就餐要求:学生自备和教师统一安排。

附表一:活动要求

一切应以安全为前提,各班级要将安全教育记录在班主任记录中。

乘车安全:

1.学生一律不能将手、头伸出窗外,在车辆行驶中要把好扶手,不能在车辆内疯闹嬉戏,靠近窗户不能将窗户拉得过大,以防被车甩出车外。车内靠近过道的同学注意不要被车辆晃动甩到地上。

2.原则上低中高年级搭配乘车,高年级学生要照顾好低年级的小同学。

3.上下车辆要有秩序,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件。下车要靠边排队,不许横穿马路,队伍行进要走人行道。班主任教师、副班主任教师要组织好同学。

活动安全:

1.游玩过程中,只要是棋盘小学的师生就要团结互助,有困难大家要齐心协力去解决。

2.在山路中行走不拥挤,不起哄,跟紧班级队伍,不掉队。

3.教师学生都不准私自离开队伍,不准私自购买小摊点上的商品,更不得参与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防止上当受骗。

4.参观时要注意整体性,班班之间要互相谦让,同学之间要和谐相处,老师与学生要保持联系,各中队干部要起到相应的作用。

5.活动中严禁同学攀爬树木或建筑物等不安全的物体,老师同学不要折树枝,参观各处教师学生都要注重文明礼貌。

6.任何学生都要遵纪守法,不得损坏公物,不得盗窃别人物品,违者后果自负。

7.不玩超过自身要求的活动项目,避免意外伤害。

文明礼貌要求:

1.着装整齐,衣物干净。晕车的同学要准备好塑料袋,教师要做好晕车后的处理工作。

2.同学老师要谈吐文明,注重学校形象。

3.乘车有序,排队有序,行进有序。

4.任一景点活动结束后,各班级要安排专人对卫生情况进行清理检查。

纪律要求:

1.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检查评比。

2.禁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疯打闹,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3.不得带有伤害性的玩具,玩耍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伤害自己及他人。

活动后要求:

3-6年级写日记(日记本),每班上交3篇美文参与学校展评(学校统一发稿纸)

备注:

1.发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

2.返校后,各班回教室进行活动总结。

附表二:车辆安排(20XX.9.12)

小学秋游设计方案 第12篇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如甘肃省吴玉秀老师认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应有之义,她提出了教给交往技巧、实施课内外交往教育、组织集体活动、构建家校“统一战线”、加强个别辅导五条对策[1]。而一项专门针对昆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家庭关系、父母教培时间和伙伴关系,这一结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伙伴关系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诱导和防范的重要性[2]。但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呈现了问题和原因,对策探讨较为宽泛和笼统,更没有从行动方案上提供参考答案。换言之,现有研究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好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其对现实有关照和回应,但指导不足。

因此,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教育管理研究者与一线小学教师、专业拓展团队开展三方协作,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完善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系列班级活动方案,以期作为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补充,并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较大规模的班集体,短时间内记不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此他们容易以外形特征(如胖子、大头、卷毛、小眼儿、兔子嘴等)、姓氏谐音(如猪头、老狗、毛毛虫、骡子、马仔等)等称呼对方,形成大量的“绰号“。这些“绰号”有辨识和沟通的实用功能,表面上看“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其中也不乏内涵不雅、人格歧视等诸多负面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正面制止,并教育小学生起“绰号”是不文明的行为。这种传统做法体现的是“堵”的思维,而不是“导”的艺术,有两方面的负功能:其一,引发起名者的逆反心理,背后喊得更厉害;其二,可能会唤起被起名者的敏感和受辱心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开展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的“绰号”,营造亲近和谐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名卡”,请孩子填上大名、自己喜欢的小名。可填写多个小名,以防止“阿猫、阿狗”之类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的内容。

第二步,将经过老师筛选的小名与大名一起做成“大名小名对照表”,发到班级全体师生手里。

第三步,通过猜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中同学的大名与小名的联系。

第四步,要求以后尽量用小名称呼彼此,老师也尽量用小名称呼学生。

如此一来,低年级的学生听到的都是熟悉温暖的称谓,容易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随着不文明的“绰号”消失,校园文明程度也得以提升。

二、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游戏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为度过了懵懂的低年级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排名前后、入队选拔、评奖等次等现象中观察和体会到了同学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共存。个别小学生,特别是家庭教育引导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同学视为假象中的“敌人”,形成不健康的个体心理和行动方式,需要进行引导和干预。为此,三方合作组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了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活动。

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从心理到行动上的“化敌为友”。活动设施是:操场、大教室等相对宽敞的场地,最好有一个讲台或高台。

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进化论”的规则。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鸡蛋———小鸡———公鸡———凤凰———人类”的四个进化阶段,标志性动作分别是蹲地抱肩挪动、蹲地放手挪动、站立摆臂行走、摇头摆尾行走、登台站立。进化方式是跟一个同等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获胜方进化一步,继续找同一个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直到进化为人类,登台站立为止;反之,则退化一步(鸡蛋不能退化,失败则继续扮演鸡蛋)。

第二步,老师下令,开始进化。如果动员得当,学生一般会非常兴奋,但老师要注意保持冷静,观察学生,定位进化较快和较慢的游戏者,请完成进化的学生站到台上,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步,当进化到只剩最后四位学生时,他们已经找不到同伴。这时候询问他们完不成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找得到对手,才能玩“剪刀石头布“,才有进化,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感谢那些陪伴左右的对手,虽然他们可能带来挫折,也会带来成全。因此,对手是进化伙伴,而不是敌人。

第四步,让学生们总结那些进化快的同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大家明白:在大量的游戏伙伴中,迅速定位同一进化水平的同伴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因为标志性动作很明显甚至很夸张,很快能相互发现对方,迅速完成多轮比赛实现进化。而最后剩下的呢,往往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手,“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本游戏的关键点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只是代为总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们和学生一起玩“进化论“游戏。一方面帮助家长们更新认识,实现成长,家校同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巩固活动成果。

三、从等爱到去爱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该活动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行动能力都比低年级学生强,可以强化“爱与被爱“的主题,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还具备了场景和对象的迁移能力。为此,三方合作组设计实施了从被动等爱到主动付出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爱与被爱“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启发行动转化和对象迁移。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带有“国王”、“天使”字样的小卡片,要求他们在“国王”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步,将卡片对折保密并混合交叉后分发,人手一张偷偷阅读。不允许拿到自己的卡片,一旦拿到,立刻还给老师,重新发放。所有人要对卡片内容保密,且不能偷看别人的卡片。

第三步,在的新卡片的,“天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每个“天使”都知道了自己的“国王”是谁,但必须保密。

第四步,要求在以后的一周里,每位“天使”必须秘密地为自己的“国王”做三件好事,“国王”可以猜测,但不能跟“天使”进行确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被爱的“国王”,却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收到来历不明、令人温暖的善意,然后偷偷猜测,悄悄回报。

第五步,一周后,请学生们谈感想,写作文,强化感受,号召大家观察同学和家人,自由选择“国王”,坚持做默默的“天使”。

该活动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迁移性和可持续性,对象可以迁移,时间可以持续,帮助学生将行动变成习惯,再稳定成态度。该活动同样适合家长的参与,不过因为家长间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可以用孩子的学号代替姓氏,最后提供信息表(孩子的姓名和学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帮助家长间也建立“国王与天使”的关系,为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后援。

以上三项活动设计分别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同时适合不同背景的小学班级,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还有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有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小学。活动开展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班级活动、家校联系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进行。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周详设计,注意言辞,关注学生反应,适度引导暗示,争取将正面效果最大化,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参考文献

[1]吴玉秀.浅谈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上一篇:留样观察制度下一篇: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