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2024-07-16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精选10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1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你我心灵

阜康市天龙小学健身操比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市领导要求及相关会议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同时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展示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青春活力,丰富大课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经学校批准,由教务处承办,举行我校 “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你我心灵”健身操比赛。

2017年4月13日下午,比赛拉开了帷幕。比赛按照从低往高的顺序依次上台展示。同学们各个精神抖擞,动作整齐划一。他们以饱满的精神告诉大家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同学们喊着口号,踏着步子走上台。在音乐中翩翩起舞,随着优美的旋律,一个个宛如展翅欲飞的雄鹰,如初升的太阳,他们以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经过评比一一班,二一班,三一班,四一班,六一班获得第一名。

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深入人心,让师生们愿意践行。让学生在天小的校园中继续茁壮成长。

作者:李文芳

单位:阜康市天龙小学

联系电话:*** 审核领导:

发稿时间:

详细地址:阜康市甘河子镇中学路1号 邮编:831508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2篇

观演讲比赛结果的通报

各股室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践行,2013年5月3日下午,我局组织举办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圆满结束,现将比赛结果通报如下: 一等奖获得者:(一名)88

二等奖获得者:(二名)、、、三等奖获得者:(三名)、、、、、希望通过此次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能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增强道德修养、培育高尚情操,围绕弘扬光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围绕培育昂扬向上的调查人文精神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认识、深入思考、深度思辨,启迪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

……统计局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3篇

一、带头努力学习,在认识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习总书记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为我们更科学地把握其内涵特质和社会功能指明了方向。党员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凝聚人心的功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作用;多元化交互整合功能,联系社会成员的价值纽带作用;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功能,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价值标准作为;公众评价激励警示功能,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尺度作用;以及惩恶扬善净化社会风气的价值武器作用。切实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从而以实际行动“外化于行”。

二、带头积极实践,在行动中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特质

党员虽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但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更是党员在新的发展条件下的新要求。党风带民风,党员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付诸行动是一种导向,更是有说明力的教育。党员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姿态实践“四大”个人核心价值。1.爱国。爱国是凝结民族力量的核心纽带。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国人起码的价值归属。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英雄儿女为祖国强大奔走呼号、抛洒热血,为祖国的繁荣辛勤劳作、无私奉献,这是祖国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敬业。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人生的价值,只有在平凡岗位踏踏实实地敬业奉献才能实现远大目标,只有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达到。作为一名党员,对自己的岗位工作更要精益求精、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辉煌业绩。3.诚信。诚信是价值观基本道德元素。“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德。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获得他人信任,只有守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用诚实守信来共同营造。人人诚实守信,心理踏实安全,彼此信任幸福。4.友善。友善是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也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道德基因。一个人心怀坦荡、友好善良、善待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信任、尊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心情愉悦地学习、生活、工作。尤其作为党员对品质优秀者虚心学习、见贤思齐;对志同道合者协力同心、携手并进;面对他人不足过失,体谅包容、善于帮助;面对困难之人,施以援手、帮困扶弱、解急救难,让友善成为春风化雨,滋养和谐大地。

三、带头传承美德,在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准则

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辩证关系凸现了传统美德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在现今社会环境下,弘扬高尚优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尤显突出和紧迫。作为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用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身作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良好的生活作风为原则,不附庸风雅;艰苦奋斗,不铺张浪费;遵纪守法,为民务实清廉,确立正确的“四德”行为,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标准树立了新标杆,为民众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为净化社会风气、判断是非曲直提供了价值尺度。本文结合实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特质、内涵,分析探讨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4篇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一是重视榜样的作用;二是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40-02

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冲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理论偏见,提出了三元交互理论。他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因素是人的行为与内部因素和环境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因素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行为的影响力是各不相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有时行为或者认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三个因素中,班杜拉特别注重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因果决定模式,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体验获得,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获得,后一种是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他强调人类不仅是环境的消极反应者而且是环境的积极塑造者,人们不是单纯的对外部事件做出应答的有机体,而是一个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主体。

(一)观察学习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时常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它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阶段又存在一系列变量对其产生影响。在注意过程,观察者面对多种示范的各种影响,何种事物成为观察的对象,即取决于示范活动本身的特点,也取决于观察者本身的特点、过去的经验与当时的意愿,所以,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中,示范者即榜样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他极可能是符合社会道德的代表,也可能是不符合社会的行为。在保持阶段,观察者利用符号进行编码的能力、他的认知组织和练习活动都是很重要的变量。在动作再现阶段,时常因为复现时自我观察和他人矫正时给予的反馈而变化。在动机阶段,也会受到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制约。

(二)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也蕴含着对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关注。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的改变都要通过个体的把握感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上,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达到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它不是实际行为本身。除了个人的自我效能外,还提出了集体效能。集体效能不是个体属性的总和,而是个体在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所创造的一种突显的属性。自我效能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愿意面临困难的情境、应付困难的程度以及个人面临困难情境的持久性,所以,班杜拉主张奖励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力量,强调自我效能的重要作用。这些思想对今天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许多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二 社会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启示

(一)重视榜样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方式揭示和论证了榜样示范在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理。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说的,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进入心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不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将这些观念外显的过程中,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生动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直观的诠释,这种诠释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标准。然而,榜样的教育作用不是无条件的产生。

榜样的影响力的基础是模仿。众多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习方式。人不仅模仿外在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都有可能来源于模仿。这也是榜样的示范价值。但在榜样的教育中,不止于对榜样人物的具体行为样式,更多的是从这些具体行为样式中领悟到其中的道德精神,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无穷的影响力是一种自然的渗透过程,其教育效果依赖于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过程。不管榜样的何种价值的实现,都需要经历大学生对榜样的认知发展到对榜样行为的仿效和对榜样精神的践行过程。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榜样展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知是行的基础,要让大学生认真地解读榜样行为的表现,以及这种行为背后隐含的精神内容。遵循人的无意注意的规律以及感知规律,将榜样的照片以及事迹以一种对比、增强新意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通过录像、影视、幻灯等媒介来直观地呈现,也可以通过榜样人物出现在现场进行演讲和报告。通过这些真实、详尽、形象化的方式完整地呈现了榜样,使得大学生对榜样行为有了全面的了解。

其次,讲述榜样及其行为中所蕴含的精神内容的正确性、崇高性的认识历程,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榜样的成长环境、榜样经历的考验,更增添榜样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从而拉近与榜样的距离,同时也能让大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震撼并愿意以榜样的行为和精神内容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最后,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一定要认真选择跟大学生相似的榜样,只有得到大学生认可的榜样才能被他们接受、认可乃至效仿。一般来讲,越是能让大学生产生敬佩、亲切和依赖的影响有着无限的张力。同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不要一味地提供正面的榜樣,适当的一些反面榜样同样能够发挥警示和矫正的功能。

(二)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它是一种信念,是主体自我以自身为对象的参照思维形式之一,是对自己能力的感知、信心,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评估。它影响个体动机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主体的行为和环境选择、行为的坚持性、行为努力程度及行为成就。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努力克服困难,坚持更长的时间。因而,作为自我参照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和控制着大学生把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转化为合适的行动的认知、动机、情感过程。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其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也能展现更强的意志力,更能表现出对价值观的积极乐观的心态。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信心的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会勇于接受并会努力在实践中践行价值观。二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面对困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积极乐观的大学生会更加努力,相信价值观的正确性,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挑战,碶而不舍,不轻易放弃。三是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抱消极态度的大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可能的失败或者曾有的不利结果,从而容易体验到焦虑和紧张;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关注情境,将注意力集中在明确的任务上,适当挑战性的任务更能激发他们的努力。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能感呢。

1 亲历的成功性经验

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是自己亲自经历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尽量安排参加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践行价值观的社会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另一方,在偶然遭遇失败时,教师和同学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适当的意志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次任务的难度,如果感觉到适当高的难度经过了自己一定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这会更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榜样的替代性经验

班杜拉认为,在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结果的过程中,个体会产生关于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期待,进而形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看到与自己能力相近的同学获得了成功,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然,看到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同学的失败,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

3 语言说服

语言说服包括他人说服性质的鼓励、建议、告诫、劝告以及暗示语言,是提升大学生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方式。当大学生面临困境,正积极克服困难时,如果有重要人物如班主任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信任和积极的评价,会适当地增强大学生的效能感。

4 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会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的因素如缺乏能力。因而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改变其不良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首先通过参与一项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归因;其次在大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归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最后是在归因训练中,要给与大学生积极肯定的归因反馈,帮助学生寻找到有意义的归因,而并不一定是成败的真正原因。同时配以适当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反复训练,直至形成稳定的归因倾向为止。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5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理论学习模式是高校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核心价值观本就是一个探索发现得出的理论论断,就此,这种融合价值观所衍生而成的教学教育模式也是从无到有,有旧至新的探索创新过程。当下高校教师政治素养层次不齐,需要统一思想、统一信念,有必要把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紧紧围绕“三个倡导”24个字,引领思想、凝聚共识,使之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融入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来。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对于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结合当代实事话题以及当代大学生所正在面临的问题对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剖析和思考。

“敬业”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由此我们对这个词进行衍发性思考对其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理论教学模式实效性进行阐述。最近某高校七旬教授因迟到向全班同学做出书面检讨并当面道歉。事情的本质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教师所拥有的敬业品质。在实效性研究过程中,我们所应当探索的是敬业精神所应该赋予的实际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高校教师理论教育的深入性,如何由内而外由理论到实践的实际效应。

二、高校教师基于自身职业的社会功能,无疑天然地负有这样的历史责任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拥有的人才质量对企业的竞争水平具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各种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处于极度抢手的地位,可以说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是由各行各业中的众多顶级人才所共同决定的。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教师而言,需要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和武装自己,将自身真正的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教育者、倡行者,使教师在向学生授道解惑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在思想感情上感染学生、在行为规范上影响学生,以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目的。

三、整个民族的价值观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上来说,高校教师的整体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就宏观角度来说,日渐强大的中国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在稳步前进,不断提升。可是就综合国力是发展根本的中国来说,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当中的渗透,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教育的开展都是极为有益的。并且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榜样作用的发挥,来感染学生,并带动广大学生身体力行,使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三观思想得以树立,以确保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合格的接班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当中,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全面人才战略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们并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理念,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我们都要始终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将其真正的贯穿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与认知当中,通过日常行为来将其充分的体现出来。

具体到高校教师的教学来讲,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教育,更要注重在对学生道德修养进行内化的同时,透过具体的事件将这些内容外化为学生具体日常具体的表现。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使其以通过辐射效应的发挥,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带动和感染更多的人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对于教师、学校还是社会而言,对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社会主义核心理论的,一条必由之路。

四、在高校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教育不应只是体现在学科专业领域,而应包括关于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所需的相关知识

例如核心价值观所提到的“自由”二字,除了人身自由以外的自由还有言论自由和发散性思维等方面。联系当代社会,创新性人才是中国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石,既守正又创新的新型人才是所提出的三个层次的培育和践行要求,则是当前学界正集中加以研究的重点。因此,高校教师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仅将自己定位在被动的理论接受者和践行者的角色上,而应该主动地加强相关研究,按照研究者的定位,集中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丰富内涵、实践原则、现实要求,在扎实深入的研究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段永清.《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7.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6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任务,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的价值理念、转化为职工个人价值观念并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指明了方向。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向企业价值理念转化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社会组织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之中,只有将社会组织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国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综合国力的代表。国有企业要履行好肩负的各种经济和社会责任,就必须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转化和实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不断凸显,职工思想意识多元化,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念。近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职工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凝聚职工力量,用体现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鼓舞职工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先进人物的品德来引领职工的风尚,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对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价值目标的认同度,不断实现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理念的统一,使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成为团结统一广大职工思想、凝聚广大职工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职工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以窦铁成同志为榜样,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

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展示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同时,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可以达到鼓舞土气、内聚人心、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的价值理念和职工的价值观,实现职工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的目的。

近年来,我们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培育选树先进典型相结合,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职工队伍建设。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窦铁成同志是一个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职工的典范。窦铁成参加工作29年来,始终坚持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刻苦学习,钻研技术,通过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理论和技能知识,先后记下了60多本学习和工作笔记,字数超过100万。他还认真学习电脑知识,熟练掌握了CAD制图等工作软件,经过日积月累,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精通现代电力施工技术的专家型技术工人。29年来,他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其中获得国家银质奖一项,获得鲁班奖两项,为企业创造和节约价值1380余万元,培养技术骨干300余人,其中35人成为技师,5人成为高级技师,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全路“火车头”奖章、铁道部劳模、陕西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中铁总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8年4月,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组织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对窦铁成的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要以窦铁成同志为榜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是要像窦铁成那样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武装思想。像窦铁成那样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好工人、好党员。既发扬吃苦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不断开展技术攻关,改革施工工艺,解决施工难题,不断创造一流业绩,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要像窦铁成那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要像窦铁成那样以三十年如一日的赤诚之心,情系企业、忠诚企业、报效企业,把工地当作自己的家,把岗位当作实现抱负的舞台,把发展企业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坚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地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要像窦铁成那样把学习、工作、奉献当作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满腔热情地干好本职工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使命、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统一起来,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三是要像窦铁成那样发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树立敢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要像窦铁成那样,始终牢记“在中国人面前代表中国中铁,在外国人面前代表中国”的信念,把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转化为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勇于迎接挑战、永不服输,潜心钻研技术,敢于挑战尖端技术,为企业赢得信誉。像窦铁成那样坚守“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的信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实现由实干型向知识型、技能型工人的跨越。像窦铁成那样不断适应行业技术升级的要求,勤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掌握新本领、勇于钻研新技术,坚持开拓创新,始终走在新知识、新技术的最前沿,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技术工人,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业绩。

四是要像窦铁成那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热爱社会、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要像窦铁成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高尚的个人品德,把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关心同志、关爱家庭的自觉行动。要像窦铁成那样“对工作像铁一样严格,对同志像火一样热情”,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把同事当作自己的亲人,热情关心同志、帮助同志,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把知识和技术当作共同的财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与职工共进步、与企业同发展。要像窦铁成那样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畏长年流动工作在艰苦施工现场的艰辛,在把人生的黄金时间都奉献给企业和社会的同时,不忘挤出一点时间给家人一些细腻的关爱,用电话和短信给妻子和子女一些精神鼓励,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影响着家人,教育着子女,使子女学会独立地生活,勇敢地面对困难,健康地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实践。如果我们每个企业的每个职工都能具有窦铁成那样的精神,都能在各个岗位秉承和弘扬企业精神,我们的企业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7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到2011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 国外各种社会思潮也不断涌入,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纯朴, 而是变得日趋复杂。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 某些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国人。于是, 一些人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足、道德失范等诸多问题。执政党内也出现了许多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攀比成风等丑恶现象。

社会何去何从?中国路向何方?在这紧要关头, 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汲取了国际社会的经验教训, 由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再次作了强调, 明确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研究, 目标越来越明确, 观念越来越简明,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由过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三个层面的倡导:从国家层面看,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有助于规范公民的行为和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境界, 有助于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有助于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基础, 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区别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党就非常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经过酝酿, 江泽民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连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十八大报告汲取精华, 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 第一个“倡导”从国家层面上讲,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这体现了党的目标和国家意志, 在三个“倡导”中占统领地位;第二个“倡导”是从社会层面看,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这是主流价值观, 是核心价值观的支柱;第三个“倡导”是从公民个人而言, 作为我国公民, 应该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这三个“倡导”从三个不同层面反映了我们的未来趋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是一致的、统一的有机整体, 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个面一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凝练、概括和最高抽象,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形成的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中, “爱国主义”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儒家学说中的“忠”就是最好的体现。“改革创新”, 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没有它, 中华民族就可能止步不前。

“八荣八耻”中的“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民为贵, 君为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最好的证明, 它说明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很重视科学技术的。“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许多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都在赞美它。“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儒家学说的“悌”就是最好的体现。“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包青天”体现了他们对“法纪”的态度。“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儒家学说的“信”就是最好的诠释。“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是我们党战胜历次困难的法宝。

另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礼”、“义”、“廉耻”等一列道德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有了新的体现, 每年的“道德模范”就是学习的榜样。

这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涵的内容来说的。下面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 高度抽象, 高度概括。

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吸纳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富强”,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谐”, 我国古人就主张和谐, 在人与自然方面主张“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提倡宽和处世,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在心与身的关系上, 主张人与身心和谐, 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 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 主张和谐共处, 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苏, 协和万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除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也吸取了西方资本主义中某些积极的因素, 如自由、平等。

总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集人类先进文化、人类先进理念于一身的核心价值理念, 并且处于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之中。

四、为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再次作了强调, 明确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由此看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中央的大政方针。

2、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换句话说, 教育是为执政党或者为国家民族服务的。因此,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党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讲话上这样表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3、语文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的人文性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熏陶感染, 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语文的运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0月

[2]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3 (2) :1-8

[3]王中伟, 夏从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维解读[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 3, 30 (2) :39-44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8篇

【关键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涵义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二、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即将形成,但还未成型,仍然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因此,在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形势下,教育和引导他们牢记“八荣八耻”,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正确认识复杂的社会问题,避免出现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至以耻为荣的现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和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提升道德素质和境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3.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长成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为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提供了动力支持。

三、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与方法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完整、严密、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明确当今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辨方向。

2.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有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发愤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4.牢记“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之于社会,就如同眼睛之于人类。没有眼睛的人容易迷失方向,没有荣辱观的社会必定失去价值导向。青年大学生只有牢记“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在社会实践中避免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象,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5.投身社会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投身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和民情,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荣知耻,积善成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明荣知耻,防微杜渐,努力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9.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5-263.

[4]刘川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9篇

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 深刻回答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要自觉践行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命题。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 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 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些重要论断, 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辩证角度, 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 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 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就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 明晰其历史渊源, 理解其基本含义,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 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四个方面, 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基本要求, 又指明了其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勤学是前提。只有下得真功夫、求得真学问, 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德是基础。只有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实践, 既立意高远、又立足平实, 既修好公德、又修好私德, 才能真正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辨是保障。只有善于明辨是非, 善于决断选择, 才能正确把握青春奋斗与奉献的航向。笃实是关键。只有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 成就宝贵人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就要切实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注重认定和养成, 做到坚守和践行,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既要全面把握, 又要突出重点。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 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学会感恩、学会助人, 学会谦让、学会宽容, 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同志指出, 大学阶段, 有老师指点, 有同学切磋, 有浩瀚的书籍引路, 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这充分肯定了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组织编写普及读物, 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 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及时宣传推广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习近平同志指出,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 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这深刻揭示了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 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 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 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管理, 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 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 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 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要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规定相应学时学分,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 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要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 广泛开展学雷锋、学道德模范等道德实践活动。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 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 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必须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 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师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深化研究阐释,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习近平同志强调, 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 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教育治理和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 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的正向效应。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把学校的科学发展同价值观的导向有机统一起来, 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弘扬我国教育优秀传统, 总结成功经验, 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做法, 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 扎根中国大地, 办出特色、办出一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 修订《中小学生守则》,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师行为规范》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 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和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 “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甘当人梯, 甘当铺路石,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习近平同志继去年教师节慰问信提出“三个牢固树立”要求之后, 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要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突出重点, 针对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 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要继续做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工作。要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抓党风促政风带校风,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韵律操比赛稿件 第10篇

一、倡导爱国、敬业,理想信念教育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一)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式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平台,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社会实践的习惯,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上好国家实施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立足学校发展、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特色建设创新校本课程,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利用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开发特色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教育部门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管理阶层干部、思想品德、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加强党员干部时刻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理念

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三方面的思想建设。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思想的宝库,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和独立思想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切认识共同理想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用共同理想引领个人理想。严于律己,扬荣抑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一面镜子,自觉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加强自身修养,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内化为牢固的人生信条,变为自觉的行动,执着地追求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二、倡导诚信、友善,理想信念教育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以诚信、友善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养性,严以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城乡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立书香村镇、书香家庭、书香单位,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上一篇:余秀华的诗歌下一篇:渣土工程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