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走进课堂的好处

2024-07-10

葫芦丝走进课堂的好处(精选9篇)

葫芦丝走进课堂的好处 第1篇

葫芦丝走进课堂的好处

随着素质教学的改革和深入,器乐作为音乐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默默的探讨和实践中,充分证明:器乐进课堂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良好情操。近年来葫芦丝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已经逐步被纳入音乐课堂,且成绩斐然。

一、学习器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生事物。器乐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摸着,敲着,鼓起两腮吹着。老师不失时机地示范一首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学生们会格外的安静,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此刻,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犹如“魔术师”在表演般吸引住了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二、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以趣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自如地演奏,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点、演奏技巧渗透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等活动中。如练习用气进行吹奏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吹纸条、吹气球”比赛,在游戏中,学生会自觉地做深呼吸,让气息缓缓地、有控制地吹出来,有效的进行了长音练习,也加强了气息的训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的方法能使学生们感兴趣,学生便会很乐意接受。

三、运用器乐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和创作的能力 课堂提倡学生有“动”的机会,如:动口、动手、动脑。其中葫芦丝教学让学生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课堂上,通过演奏,让学生,眼、耳、手等器官得到协调发展,且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多向性,这是其他学科和其他学具所无法取代的。同时,通过器乐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创作的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我们重视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让学生有创作的余地,例如从模仿马蹄声,汽笛声,警车声等等开始,创作旋律,学生们兴趣高涨,教师抓住有利因素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们乐此不疲。渐渐的学生们便可以用葫芦丝演奏自己的“歌曲”了。

四、运用器乐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把式,而器乐的加入大大的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了奏和演。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乐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提高节奏感、音高感,培养学生视奏能力和识谱能力。此外,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加入葫芦丝教学,让学生在原来“听、唱”基础上,让学生吹一吹,听一听,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五、学习器乐,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

近年来,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学生的压力逐渐增大,葫芦丝作为一门学科,学生合理安排业余时间练习,不仅可以做到学习与娱乐两不误,还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做到学习与娱乐双丰收的效果。

六、通过练习葫芦丝,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发育 葫芦丝作为一门技术,练习中需要顾及左右手的协调能力,气、指、唇、舌的相互配合,有利于促使左右脑共同发育,长期坚持,会让人变得更聪明,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七、改变性格缺点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有的比较急躁,有的比较缓慢。葫芦丝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演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乐曲时,曲式、节奏有快有慢,此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葫芦丝进行合奏、合唱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合奏、合唱的节奏感、协调感,又提高了合唱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顾全整体的优良品格。

八、短时间见成效,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葫芦丝在所有乐器中具有入门容易,音色迷人等特点,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学会吹奏简单的歌曲,还能上台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葫芦丝走进课堂的好处 第2篇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 初中音乐教案—七年级音教设计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分享到圈子

全屏

发表时间:2012-9-21 21:49:48

浏览:702

评论:0 【执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我采用的教材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基础教程》,本课讲的是

第一章第一、二节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它是葫芦丝演奏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艺术实践能力,他们充满好

奇心,好动、喜欢表现自我,可塑性强。

【教学重点、难点】

(1)葫芦丝演奏姿势、呼吸、气息的控制、按孔方法。

(2)演奏技巧:单吐、打音。

(3)掌握乐曲的节奏型。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器乐教学要求和对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情

分析,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法、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趣味游戏法、律动教学法

(2)学法:体验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葫芦丝录音指法图片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音乐学科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

节:导入、讲授、探究、拓展、小结。

1、导入:

教师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优美动听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或录音来导入本课,并请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问题:

1、乐器的声音特点?

2、哪个民族的乐器?

3、乐曲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使学生在葫芦丝独具魅力的音乐感染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讲授:

通过实物及指法图片讲解,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形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的结构、演奏姿势、呼吸、指法。并把葫芦丝与笛、箫作比较,阐述葫芦丝在结构上、演奏上独特的地方。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演奏的基础,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低头、坐立不直、踮脚、跷腿等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闻花香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先用鼻吸气,然后学会用口鼻同时吸气,并通过横膈膜控制再缓慢而均匀向外呼出。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运用讲解示范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探究①:气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乐器的演奏难点,也是葫芦丝演奏的难点。葫芦丝与其他吹管乐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时气流速度细而急、口劲大;吹高音时气流速度粗而缓、口劲小。在练习吹高音sol和la时,学生认为音越高就越用力,结果事与愿违。其实,越用力会越没声音。

为了让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戏教学法,安排了吹纸条的游戏,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不同气流速度纸条的变化,然后用不同的气流速度来吹葫芦丝中的高、中、低音。

学生初次接触葫芦丝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来,开头和尾音常出现的“咕”音现象,听起来很不舒服。教师要分析并示范,让学生认真体验并反复练习。开头出现是因为气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强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决。尾音出现是因为剩余气息推动所至,这时嘴快速张开就能避免。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巧。这符合音乐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探究②:练习曲。

为了更好地掌握葫芦丝气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练,练习曲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吹奏练习曲的过程中,常出现憋气或换气声响大,这都将破坏音乐的完整性,要给予纠正。

要想获得柔和、优美的声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点。手指按音孔时要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按满音孔。学生由于手指伸得过直或拱得过高,容易出现按 孔不满、漏风以及手指过分紧张导致不灵活的毛病。吹奏时必须做到“满而不紧,松而不漏”,否则就会出现音不准或声音很闷。为克服手指紧张,也可让学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练习。

设计意图:器乐学习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过练习曲的训练来完成,其训练是相当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乐曲。

我选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作为练习内容,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愉悦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们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与力量。

演奏本乐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单吐、打音,它是葫芦丝演奏广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演奏,使学生逐步掌握。

演奏这首乐曲的难点是乐曲的节奏型,我通过律动教学法:视唱、节奏练习,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唱一唱,拍一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律动中掌握乐曲节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教学法来克服乐曲的节奏难点,这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律动性原则。

4、拓展:

我安排了一个音乐活动:才艺大比拼。活动分小组进行,让每组根据乐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选择表演方式。

首先,明确每个小组的组长,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来安排角色。然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排演。同时,教师活动于同学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并进行协调与指导。表演形式:(1)器乐合奏(可葫芦丝合奏:演奏能力强的学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学生吹伴奏音乐;也可与其他乐器或打击乐器等合奏);(2)为歌曲伴奏。(3)为舞蹈伴奏。

最后,选出三个小组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要采取开放式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

设计意图:音乐活动的安排,这遵循了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应遵守的一条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符合音乐教学的面向全体与成功性原则。

5、小结:。通过自评、他评的方式,在民主的评价氛围中评选出优胜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并要求学生加强课后练习与巩固。

【教学后记】。

葫芦丝走进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第3篇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无疑兴趣是其学习的最好老师。对于葫芦丝的推广以及走进校园课堂而言,必然需要借助于有序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学校应该利用课间时间,以葫芦丝作为课间上下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可以对其有一定的认知与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校园文化宣传橱窗中开辟专栏,让学生能够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乐器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其如何演奏、由来、构造以及发展渊源和其背后的文化等等。教师可以在兴趣课堂中对葫芦丝优美的音色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看、听等等多种方式了解葫芦丝自身的魅力,由此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的葫芦丝的推广以及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设校本课程,实施普及推广

对于葫芦丝走进课堂,在提升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采用小本课程的开发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通过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或是校内老师的协助,开设相应的兴趣课程以及兴趣班,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良性的学习,并由此借助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步步地让葫芦丝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被学生所了解与认知。

三、开展艺术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葫芦丝的学习以及走进课堂不仅仅是局限于单纯的教学环节,而是要借助于有效的艺术活动以及展示平台,让更多学生可以感受到整个乐器的魅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或是相应的学生团队在如运动会、校庆或是其他环节进行葫芦丝的才艺表现,培养学生自身的表演功底,通过葫芦丝演奏比赛,引领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进而实现葫芦丝在校园课堂的有序发展。

四、编写葫芦丝校本教材

葫芦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在市面上专门针对小学生学习的入门级的教材较为缺乏。由于教材的缺乏,也就制约了其未来进一步进入小学课堂,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秩序与效率的下降。 因而,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葫芦丝教育教学,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教师自主编写葫芦丝教材以及教学教案,积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式的应用。由此,形成教学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让葫芦丝的教学更加正规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下根据教材内容而自行学习。

五、将葫芦丝艺术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葫芦丝走进小学校园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小学,而是要在某一片区以及一个地区进行合理的推广。这就需要现有的学校之间的相互联动,需要社区、学校之间的有序交流以及共同协调。各个学校以及社区之间可以搭建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葫芦丝本身被更多人了解与知晓。同时, 通过与社区之间的联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其后续的推广。

葫芦丝走进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第4篇

关键词:葫芦丝;走进课堂;途径;方式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器乐进课堂,其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葫芦丝虽然相对于钢琴、小提琴等等器乐不太被学生所熟知,不过其自身优雅的乐色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无疑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由此,本文以葫芦丝为例,探讨其走进校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寻求合理地走进校园的途径与方式。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无疑兴趣是其学习的最好老师。对于葫芦丝的推广以及走进校园课堂而言,必然需要借助于有序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学校应该利用课间时间,以葫芦丝作为课间上下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可以对其有一定的认知与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校园文化宣传橱窗中开辟专栏,让学生能够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乐器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其如何演奏、由来、构造以及发展渊源和其背后的文化等等。教师可以在兴趣课堂中对葫芦丝优美的音色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看、听等等多种方式了解葫芦丝自身的魅力,由此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的葫芦丝的推广以及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设校本课程,实施普及推广

对于葫芦丝走进课堂,在提升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采用小本课程的开发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通过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或是校内老师的协助,开设相应的兴趣课程以及兴趣班,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良性的学习,并由此借助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步步地让葫芦丝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被学生所了解与认知。

三、开展艺术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葫芦丝的学习以及走进课堂不仅仅是局限于单纯的教学环节,而是要借助于有效的艺术活动以及展示平台,让更多学生可以感受到整个乐器的魅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或是相应的学生团队在如运动会、校庆或是其他环节进行葫芦丝的才艺表现,培养学生自身的表演功底,通过葫芦丝演奏比赛,引领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进而实现葫芦丝在校园课堂的有序发展。

四、编写葫芦丝校本教材

葫芦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在市面上专门针对小学生学习的入门级的教材较为缺乏。由于教材的缺乏,也就制约了其未来进一步进入小学课堂,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秩序与效率的下降。因而,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葫芦丝教育教学,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教师自主编写葫芦丝教材以及教学教案,积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式的应用。由此,形成教学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让葫芦丝的教学更加正规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下根据教材内容而自行学习。

五、将葫芦丝艺术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葫芦丝走进小学校园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小学,而是要在某一片区以及一个地区进行合理的推广。这就需要现有的学校之间的相互联动,需要社区、学校之间的有序交流以及共同协调。各个学校以及社区之间可以搭建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葫芦丝本身被更多人了解与知晓。同时,通过与社区之间的联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其后续的推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葫芦丝走进课堂、走进校园依然有很长的道路。这些都需要现代教师要不断地结合葫芦丝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天性,进行合理的教材的编写,进行有序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研究,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葫芦丝在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以及推广的有序性。更好地实现其走进课堂、走进校园,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一传统乐器,了解我国传统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韩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2]刘晓娜.合理设计切入点,丰富音乐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陈海燕.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探索[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走进葫芦文化 第5篇

2003年横村庙会,看见有人在卖葫芦丝和未加工过的葫芦。因自己从小喜欢音乐,也喜欢种植,遂买了一个用于做种,当年便结了几百个小葫芦。

2004年我把葫芦种子分了一些给我们自己班里的学生,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父母亲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班学生种的葫芦获得了很好的收成,有些善于绘画的学生就尝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图画绘制在葫芦上,并在学校的艺术周上进行了展览,吸引了很多学生及家长驻足观看。

2005年适逢自己担任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于是就把种葫芦和制作葫芦器的活动作为少先队主题活动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广大师生和家长也积极响应,葫芦艺术活动在我校蓬勃发展起来。

2006年学校领导审时度势,申报了《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并顺利获杭州市立项。为了使葫芦文化在我校形成一定的规模,也为了学生能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学到一些葫芦的种植知识,学校还出钱租用了学校旁边的一块农田作为各班的葫芦种植基地。美术组也及时成立了葫芦制作兴趣小组。

2007年考虑到我校的葫芦品种比较单一,想增加一些葫芦的新品种。有知情的人向我们推荐了陆家荣老师。经过和陆老师的联系,陆老师热情的赠送了一批新品葫芦种子,有鹤首瓜、长柄瓜等。

2008年《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该课题获杭州市教育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我校也被评为桐庐县葫芦特色项目学校。

葫芦丝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第6篇

多年来,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学校的管乐团和民乐团作为学校的两大品牌社团曾经屡次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大奖。如何在打造精品教育的同时拓展艺术教育的受众面,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都有一项音乐技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研究的课题。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将葫芦丝这一乐器引进到课堂,在3~6年级全面开设了葫芦丝课程,学校组成音乐教师团队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精选乐器,从学习兴趣入手

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衡量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各地一直在探索器乐进课堂的有效做法和策略,怎样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我们在乐器的选择上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终确定了葫芦丝这样乐器。

1. 葫芦丝音色优美,易于学习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它以葫芦为音箱,以葫芦嘴为吹口,吹奏时通过手指控制主管上的音孔,演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该乐器的音色具有朦胧、含蓄之美,加之它入门十分简单,很快就能掌握吹奏方法,掌握基本音阶的吹奏后就可以吹出悦耳的小曲子。音色美、入门易,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多年来葫芦丝这一乐器一直拥有大批的爱好者。

2. 葫芦丝体积轻巧,便于携带

制作葫芦丝的主要材质是葫芦和竹管,这就决定了这样乐器非常轻便和小巧。因此它非常适合小学生们携带,从而大大减少了学生们的负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3. 葫芦丝特色鲜明,易于普及

葫芦丝是民族乐器,极具民族风情,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葫芦丝乐器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表演的乐器,葫芦丝舞台表演效果好,便于普及、学习和推广。

二、积极筹备,从教学实际出发

在确定葫芦丝这一乐器之后,为了确保学校葫芦丝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音乐团队又在乐器购买、师资配备和课时安排上做了认真又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1. 乐器配备

学校成立工作组,利用假期到岛城各大琴行调研和考察葫芦丝的品牌和质量,发现葫芦丝的品牌和品质良莠不齐,通过请教开设过葫芦丝课程的学校及多方调研,最终确定质量有保证的品牌,由学校出资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葫芦丝。在配发乐器前,学校先后组织班主任、音乐教师,对葫芦丝的使用和保养进行培训,然后再由教师利用音乐课和班会课对全体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这种做法,从开始就大大降低了葫芦丝乐器的损耗,确保了学生们能顺利学习。

2. 引入师资

良好的师资是学校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配备乐器的同时,学校着力解决师资的配备问题,在多方研究后,最终大胆启用了专业教师,学校与山东省葫芦丝协会合作,聘请会长和优秀教师到校上课。上课时采用一主一辅的授课方式。一主,以外聘教师为主,主要由他们教授专业的葫芦丝知识和技巧。一辅,是由学校的音乐教师负责组织学生的课堂常规,维持学生秩序,协助外聘教师上好课。这种师资搭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专业教师参与葫芦丝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器乐教学的专业水平。

3. 课时安排

器乐教学进课堂,前提还是要保证完成国家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因此,葫芦丝课时如何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团队集体进行教研攻关。我们先将现有的国家音乐课程中繁、难、偏的内容进行了大胆合并,并将原国家音乐课程中的器乐教学内容单独进行梳理,最终确定了双周一课的课时安排。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感受到,葫芦丝进课堂,提高了学生们的节奏感和音准能力,不但没有影响到国家课程的教授,反而大大促进了国家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

三、积极尝试,从学生发展着眼

葫芦丝进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器乐教学的实效性,确保课程的稳步实施,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做法辅助教学,获得极大的成功。

1. 营造音乐氛围

学校利用开学典礼和周一升旗仪式的时间,邀请葫芦丝外聘教师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每天清晨和课间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葫芦丝名曲,并利用学校电子屏对曲目进行介绍。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学好葫芦丝的热情和决心。

2. 组建学校社团

在葫芦丝课程开始大约一学期后,学生们吹奏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有一些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了。为了让学习兴趣浓厚、吹奏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学校成立了葫芦丝社团,聘请专业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免费培训。葫芦丝社团的成立,使优秀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更高层次的培训,争取培养了一批葫芦丝演奏人才。

3. 搭建展示平台

为了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同时检验葫芦丝学习成果,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节日给学生们创设展示自己葫芦丝技能的机会。如:在今年5月20日的课程展示活动中,3~6年级的学生和社团的学生们一起展示了葫芦丝学习的成果。近千人共同演奏的《荷塘月色》和《小苹果》等乐曲震撼了参与活动的嘉宾们。通过不同的展示活动,学生们学习葫芦丝的热情更高涨了。

四、问题与思考

在葫芦丝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葫芦丝的损耗。由于葫芦丝材质的特殊性,它怕摔,怕拆卸,由于学生们年龄小,好奇心强,个别学生还是存在对乐器养护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男生损坏现象比女生严重,因此影响了学习进度。

教育中,学生始终存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永远都是教师们研究的课题。在今后葫芦丝走进课堂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力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第7篇

葫芦丝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坛中的一枝奇葩。它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跃身于独奏乐器的行列。它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在音乐艺术的殿堂里流光溢彩,在我国,无论你走到那个城市、哪个大街小巷,偶尔都能听到远处传来葫芦丝婉转、美妙的声音,让人忍不住驻足聆听。作为音乐教师,我常常听到老师们这样感叹:音乐课越来越难上了;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了;学生越来越调皮了等等。我想最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是: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从小都接受艺术的熏陶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如何让所谓“五音不全的”孩子们找到自信增强对音乐的兴趣?让葫芦丝走进课堂吧!它那亲切、细腻的音色,轻柔、飘逸的旋律定能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带他们步入艺术的殿堂。

2005年,我们在学校四、五年级推广使用葫芦丝。实践十多年多,略有成效,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葫芦丝走进音乐课堂的优越性

1.葫芦丝的音色美,深受学生喜爱

我国教育我部制定的《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区,本民族的适合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虽然葫芦丝是我国云南省傣族的民间乐器,但是它的声音洪亮,音色优美,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音乐教材中,从四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学习竖笛。为什么中国人不使用自己的乐器呢?是的,竖笛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尽管它在当今的音乐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使用情况来看,葫芦丝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以前我在中、高年级进行竖笛教学多年。尽管它很便宜,几经动员,学生主动购买竖笛的还是很少。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02年我们对四年级二百多个孩子免费发放竖笛。可是一学期下来,每节课都带乐器的学生少之甚少。大部分学生还不到半期,竖笛便没了踪影。经问卷调查,95%的孩子不喜欢这种乐器。原因:声音细而尖,不好听,用气不当还会尖叫。而葫芦丝,当我们一吹起它,它那洪亮、圆润、质朴、优美的音色和音质便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不到两天的功夫,全城便出现了葫芦丝短缺。这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开学之前,我们总要联系几家琴行为孩子大批量进货。孩子们一拿到它便爱不释手,上音乐课不迟到了,上课不讲话了,就连下课了还死死的“缠”着老师,不想离去。他们上课吹,下课也吹,就连回家的路上也吹。我亲眼目睹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王某某,放学路上因边走边吹而撞在了电线杆上。作为老师,我不希望孩子们都这样,多危险啊。为此,校长还多次在全校集会时告诫孩子们走路不吹葫芦丝,但孩子的举动足以证明他们是多么的喜欢这种乐器呀。有一次,我的课堂里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学生”———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被街上孩子的优美乐声深深吸引,便“寻”到了我的课堂上,恳求一起学。打那以后,我们的课堂经常有这样的“学生”,他们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的学生。清晨,当我还在睡梦中,便被悠扬的葫芦丝音乐所惊醒,“这一定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在清晨便吹奏起昨天才刚刚学会的曲子,虽然断断续续,但是乐声浑厚又圆润,它穿过晨曦划破晨雾,传的很远很远,我的心也跟着一起飘荡起来。感谢葫芦丝。让我的学生对音乐如此痴迷!

2.学习葫芦丝能让部分孩子彻底改变

现在的孩子,只要家庭条件好,想学啥乐器都能如愿以偿。社会的进步让更多的孩子早早地就接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成为班上的“艺术之星”,成为让人青睐的“佼佼者”,可仍有部分孩子苦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踱步于艺术殿堂门外。让葫芦丝走进课堂吧,它实惠,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买;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习器乐吧,葫芦丝能让广大的孩子在学习中尝到成功,体验快乐,为其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在五年级一班有一个学生叫郭某某,开始时成绩很差,她很少言、很孤独,没有朋友。一开始学葫芦丝她便学得很认真,每一次都比同学先吹会,经常被选为小老师去辅导其他同学。半期考试之后,她的班主任兴奋地告诉我郭同学双科都上了平均分啦,感谢葫芦丝吧,是它启迪了孩子的心智,是它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從不会到会,从学困生到小老师再到文化成绩的飞跃,这是多么喜人的梯度变化!自葫芦丝走进课堂,这样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葫芦丝缩短了孩子之间的差距,音乐姣姣者遍地开花,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3.葫芦丝适合独奏,也适合多种形式的演奏通常,葫芦丝都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因为这种乐器的独特性,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演奏形式。在课堂上他们都是争先恐后的要求展示自己的吹奏,我难以一一聆听,便一组一组的齐奏,当整齐的乐声响起,好一片丝竹之声,嗡嗡嘤嘤,温柔而又细腻,让人陶醉。葫芦丝最吸引人,演奏形式多样:独奏、领奏、齐奏,轮奏。每一次开汇报表演,家长和宾客挤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就连校门口都赌满了人力三轮车。他们或坐在车上侧耳聆听,或扒在栏杆外痴痴地听,也许台上这乐手正是他的孩子吧!学习葫芦丝,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一般的独奏到与同伴的合奏,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事实证明,葫芦丝也是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合奏和运用于音乐教学的,它将会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和光彩。

4.葫芦丝的价格适中且携带方便

不管是学习钢琴也好,电子琴也好,还是其它的铜管乐器、民族乐器,对家庭的限制都很大。很多家庭的孩子一说到器乐学习,都是可望而不可及。而葫芦丝的价格从20元到几百元不等,各种家庭都可以购买。葫芦丝小巧,装在专用的盒子里,轻巧又很便于携带。可见,葫芦丝用于音乐教学,在投资费用上就占了很大的优势。

5.葫芦丝的演奏技能容易掌握,具有较短的学习周期。

葫芦丝总共有7孔,前6后1。孩子们学起来很容易。

二、葫芦丝进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家长并不接受我们的这个做法。校长便在全校的家长会上对家长们做了动员,班主任向家长们发放了关于学习葫芦丝的《致家长一封信》,并取得了了家长的同意和支持。极少部分没有购买的孩子,因禁不住诱惑最终还是买了。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让葫芦丝进课堂在我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葫芦丝走进课堂的好处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葫芦丝,课堂教学,微视频

一、引言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下,小学音乐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竖笛、葫芦丝等价格便宜、方便携带的小型乐器越来越普遍地走进音乐课堂,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本校也乘着课改的春风将葫芦丝引进音乐课堂。

葫芦丝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文革”前,傣族男女青年通过吹奏葫芦丝来传情达意,起到了民族文化中表达情意的媒介作用,娱乐助兴功能。第二个时期是“文革”期间,葫芦丝表达情意的方式受到批判,很多葫芦丝艺人遭到批斗,葫芦丝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其制作工艺也慢慢走向消亡;第三个时期是传媒如电视、广播的介入,葫芦丝音乐走进千家万户。一些电台、电视台开始出现葫芦丝学习的专题片。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为葫芦丝的传播和学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全国各地的葫芦丝爱好者汇聚在一起,通过网上分享视频文字,相互切磋与学习,拓宽了葫芦丝学习的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效课堂的深入推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微型学习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走进课堂。“微视频”可以说是目前最受关注和最受欢迎的微型学习形式。对于葫芦丝课堂教学而言,微视频是非常好的音乐教学资源,通过微视频教学资源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的学习葫芦丝这门乐器;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葫芦丝音乐乃至民族音乐文化,为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借助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教材内容中挖掘音乐文化,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微视频在葫芦丝教学中的作用

(一)应用微视频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在葫芦丝教学中,笔者通常都是采用教师教吹一句,学生学吹一句这种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很显然,这种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也不好,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扼杀”。要想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就必须要改变,于是笔者开始把要学习的乐曲进行碎片化、片段化,比如乐曲《我和你》,笔者先将乐曲分好乐段、再分好乐句、示范演奏、乐曲的重难点分别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微视频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当这一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大家觉得眼前一亮,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变成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也变成了轻松的“观众”。借助微视频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方便学生利用课余琐碎的时间自学葫芦丝。

(二)应用微视频能弥补非专职音乐教师的葫芦丝课堂教学

目前学校有23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有葫芦丝课,而专职的音乐教师却只有一个,在专职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微视频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微视频制作团队将葫芦丝校本教材中的每一首乐曲的理论知识要点、旋律节奏要点、重点难点等分别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制作成微视频,比如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出现的上滑音和下滑音的学习、乐曲《金孔雀轻轻跳》中的打音、乐曲《映山红》中的倚音等等,在微视频中都有具体的讲解(穿插文字和图片)和示范演奏,其他兼职的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乐曲进行学习。

(三)应用微视频能弥补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提高教学有效性

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中经常要扮演一个能唱会跳、能奏会演的全能型教师,但是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全能的。这时,微视频教学资源就能弥补教师专业能力缺失的问题。比如,在欣赏民乐合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时,教师示范演奏也只能是独奏,始终无法实现一个乐队的演奏效果,这时,可以播放一个乐队演奏《瑶族舞曲》的微视频,学生在感受民乐合奏的同时也了解了民乐队的构成,以及各种民乐器的形状、音色等。

(四)应用微视频对葫芦丝分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甚至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生其音乐素质有高有低,接受能力有强有弱,针对课堂中不同程度的学生,经过多种形式实践,笔者发现微视频的应用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D四组,教师分别制作四个不同难度的微视频材料,A视频是完整曲目,B视频是一个乐段,C视频是将乐曲分成乐句,D视频是乐曲中的单音练习,A组同学看A视频基本已经可以独立学习,B组同学看B视频小组讨论学习,C组同学看C视频由小老师指导学习,D组同学由教师指导学习,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组的实际情况完成不同的目标。这样,在课堂中既满足了全体学生学习的需求又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微视频在葫芦丝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微视频在葫芦丝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首先,微视频可以通过PC、手机、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者播放,因此,学校必须要有能够制作微视频的设备,微视频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将课前要预习的乐曲和课后要练习的乐曲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电脑系统中,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如果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该怎么办?

(二)教师对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的理念有待完善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也不是教学中唯一的手段,尽管它在教学中的益处很多,但却不能取代课堂中听、唱、演、奏的互动性学习活动,也不能取代师生间情感的互动,所以要避免课堂中盲目追求,以视觉形象代替听觉感受,要将其应用到恰到好处。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需及时更新

这是一个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更新教学观念,以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一架钢琴、一本教材、一张嘴”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去适应时代的要求,顺应新课程的实施,跟上新课改的发展。

四、微视频在葫芦丝教学中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葫芦丝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演奏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其审美教育,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音乐鉴赏、文化解读、曲式分析来让学生感知葫芦丝旋律的音色之美、独特造型的自然之美以及所蕴涵的人文之美,引导学生用情感去体验、感受、理解葫芦丝的艺术之美。

(二)改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要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丰富葫芦丝的教学方法。

(三)丰富教学内容

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文化,更是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升[10]。另外,还应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形成“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除此之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10]。

五、结语

微视频在葫芦丝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融合中的一种方式,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葫芦丝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它已成为这个全媒体时代的潮流,不仅如此,应用多媒体葫芦丝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将葫芦丝适用多媒体的方式推广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中,不仅有助于突出学校特色,而且提升了学校品牌文化,增强了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通过葫芦丝这个小小的乐器,传播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方桑保.关于葫芦丝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27-228.

[2][3]宛煜.浅谈葫芦丝演奏[J].大舞台,2010,(05):130-132.

[4][6]张建庄,张葵葵.葫芦丝气息运用的特点及原理分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04):84-86.

[5][8]欧阳平方,张应华.基于乐器声学视角的葫芦丝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03):84-8

[7][9]张建庄,张葵葵.葫芦丝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11,(04):127-128.

葫芦丝走进课堂的好处 第9篇

关键词:葫芦丝进入课堂思考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音乐基础很差,只有一所镇中心小学才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本辖区近五万人口,除了音乐教师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玩器乐的人。我作为一个专职的音乐教师,营造大庙音乐氛围责无旁贷。经过深思,决定从器乐入手,于是,选定了葫芦丝。

一、选择葫芦丝的原因

(一)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主要流传于云南宏州傣族、阿昌、德昌等少数民族中,在当地主要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它又称葫芦萧,由一个葫芦和三根竹管构成,其材料几乎全部来自天然。它外观古朴、柔美、典雅,一把葫芦丝就是一件精美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二)葫芦丝音色柔和、优美、婉转动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

(三)葫芦丝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声音相容性好,便于集体演奏。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葫芦丝的音域较窄,由 3 5 6 7 1 2 3 4 5 6 十个音构成。 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简单易学。

(五)农村孩子,家境贫困,只有买最便宜的乐器,家长才能接受。葫芦丝价钱便宜,五十元以下就可以买到定调的葫芦丝。

二、运用葫芦丝教学的作用

(一)葫蘆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反应的敏捷性

在读谱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将器乐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葫芦丝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葫芦丝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受大脑指挥,左脑主逻辑思维,而左脑又靠右半身、右手、右手指牵动左脑神经,而右脑主形象思维,并靠左半身、左手、左手指牵动右脑神经,学生们在吹奏葫芦丝的过程中,由于十指的协调动作,使左右大脑皆处于兴奋状态,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看、认、想、奏)得到综合的技能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锻炼。学生们在演奏时,当大脑接受到视觉神经从乐谱上传给的“信息”后,必须马上作出判断,再发出“信号”,指挥手、指、腕等毫不犹豫地作出准确的反应,并要求协调动作,若稍一迟钝,则会错过“良机”,影响到作品的表现。正是音乐的这种“时间感”、“紧迫感”锻炼、发展了学生反应的敏捷性。

(二)运用葫芦丝教学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学习葫芦丝,学生掌握了一种民族乐器,而且非常喜欢它。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不再追逐打闹,而是吹奏自己熟悉的乐曲,并且你帮我、我帮你进行吹奏练习,形成了良好互助的学习氛围,校园中到处飘扬着悦耳的葫芦丝声。学校广播系统还可以播放学生吹奏的作品。

(三)运用葫芦丝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器乐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合作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器乐合奏课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展开。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大家懂得了合作配合的重要性。并知道个人的利益有时是要服从整体利益的,为了使整个活动更出色,就要互相团结、相互合作。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人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得合作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产生很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每个参与器乐合奏的学生,通过音乐的实践活动。训练节奏的统一,声音的和谐,音高的准确,情绪、速度的一致,都要自觉的维护器乐合奏中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识的和共同情感的团结集体,学生自觉自愿的接受规范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运用葫芦丝教学可以提高学校巩固率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毫无疑问,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阶段接受教育,从心理上会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方面的惰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本地学校留守儿童占百分之八十,有的学生天生就比较调皮,在文化学习方面心静不下来;有的学生家庭管教不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或是独生子女受到过于溺爱等,而纵容了孩子荒废文化学习。因此,在进入中学阶段,新旧知识很难衔接起来,稍微疏忽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发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家长希望孩子考上高中,教师希望考核为“优”。于是对孩子期望较高、压力较大。这些学生没有学习乐趣,承受不住压力,就只有辍学。

我校二零一三级七班一学生,进中学两个月就不读书了,家长也无可奈何。一个星期后,他听自己同班的同学说,学校为筹备一年一度的文化体育艺术节,在练文娱节目。于是,他告诉家长,他又想返回学校读书,特别要参加文娱节目的表演,他很快得到了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同意。

这件事震撼了我的心灵,艺术节一结束,我就向学校申请办了一个葫芦丝班。这位学生也进入了葫芦丝班,学习葫芦丝很积极,还邀约其他厌学的同学来学葫芦丝。通过学习,能吹一些简单的曲目,我就抓住时机好好地表扬了他们,他们非常自信,觉得自己并不是朽木,逐渐变成了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这一批学生再也不辍学了。

总之,音乐的学习和教学是全方位的,要学好学精一门乐器并非易事,教师、学生与家长要慎重对待,真诚希望社会各方面正视音乐素质教育,让音乐给孩子及广大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收益,让我们的孩子和学生在音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使其真正能适应演出、比赛、考级、考学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的器乐学习和教学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 远方出版社,2001年2月5日于昆明。

[2] 王铁锤,《葫芦丝自学入门与提高》蓝天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上一篇:高考英语短语下一篇:关于贵屿镇教育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