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2024-07-23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精选9篇)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第1篇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一]、平行线的判定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若2=E,则∥; 若+= 180°,则∥.c d A a E a 52 23 b B b C A B图4 图3 图1 图2

2.若a⊥c,b⊥c,则ab.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l1∥l2的条件:.

4.在四边形ABCD中,∠A +∠B = 180°,则∥().

5.如图3,若∠1 +∠2 = 180°,则∥。

6.如图4,∠

1、∠

2、∠

3、∠

4、∠5中,同位角有;内错角有;同旁内角有.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得∥();

(2)由∠CAD =∠ACB得∥();

(3)由∠CBA +∠BAD = 180°得∥()

A D Dl1 14 5 3l2 C B C

图7 图5 图6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1∥l2的条件:.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的条件来:.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已知),A

∴AC∥ED();

(2)∵∠2 =∠(已知),2∴AC∥ED();(3)∵∠A +∠= 180°(已知),B D C

∴AB∥FD(); 图8(4)∵∠2 +∠= 180°(已知),∴AC∥ED();

二、解答下列各题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D∥CF. DF

B图9(第1页,共3页)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第2篇

1、如图,能判定DE∥BC的条件是()A、∠E=∠DCA B、∠DCE=∠E C、∠E=∠CDE D、∠BCE=∠E

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1=∠2,那么AD∥BC B、如果∠3=∠4,那么AB∥DC C、如果∠3=∠5,那么AD∥BC D、如果∠3=∠5,那么AB∥DC

3、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BC的是()A、∠1=∠3 B、∠2=∠4 C、∠EAD=∠B D、∠D=∠DCF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第3篇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体几何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

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

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二)判定定理的探求过程

1.直观感知

提问:根据同学们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感知到并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吗?

生1:列举日光灯与天花板,站立的人与墙面.

生2: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平行(由学生到教室门前作演示),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2.动手实践

教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又如老师直立讲台,则大家会感觉到老师(视为线)与四周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左、右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前、后墙面平行(老师也可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

3.探究思考

(1)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1)平面外一条线,(2)平面内一条直线,(3)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平面外的直线a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平行吗?

4.归纳确认(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简单概括:(内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温馨提示:

作用:判定或证明线面平行.

关键:在平面内找(或作)出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平行.

思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三)定理运用,问题探究(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1.作一作

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并用准备好的羊毛针、铁线、泡沫板等演示平面的形成过程,最后借多媒体展示作图的动画过程.

2.证一证

例(见课本60页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变式一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中点,连接EF,FG,GH,HE,AC,BD请分别找出图中满足线面平行位置关系的所有情况.(共6组线面平行)

变式二在变式一的图中作PQ//EF,使P点在线段AE上,Q点在线段FC上,连接PH,QG,并继续探究图中所具有的线面平行位置关系?(在变式一的基础上增加了4组线面平行),并判断四边形EFGH,PQGH分别是怎样的四边形,说明理由.

4.练一练

练习1:见课本6页练习1、2

练习2:将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拼在一起,设M,N分别为AC,BF中点,求证:MN//平面BCE.

变式:若将练习2中M,N改为AC,BF分点且AM=FN,试问结论仍成立吗?试证之.

(四)总结

先由学生口头总结,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由多媒体幻灯片展示):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定理的符号表示:

简述:(内外)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3.定理运用的关键是找(作)面内的线与面外的线平行,途径有:取中点利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

五、教学反思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第4篇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互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种,它们是.

2.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 已知直线a∥b,点M到直线a的距离是5cm,到直线b的距离是3cm,那么直线a和直线b之间的距离为.

4. 如果AB∥CD,CD∥EF,那么∥.

5. 如图1.

∵∠1=∠2(已知),

∴∥().

∵∠2=∠3(已知),

∴∥().

6. 如图2,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则能判定a∥b的条件是.(只填一种情况)

7. 如图3.

∵∠2+∠AFD=180°(已知),

∴∥().

∵∠DFC=(已知),

∴ED∥AC().

8. 如图4,若∠1=∠2,则∥,理由是;若∠1=∠3,则∥,理由是.

9. 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B、CD和EF,若AB⊥CD,CD⊥EF,则ABEF;若AB⊥CD,CD∥EF,则ABEF.

10. 如图5,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

∵∠1+∠2=180°(已知),

∠3+∠2=180°( ),

∴∠1=.

∴AB∥CD().

二、选择题

11. 已知直线a⊥b,b⊥c,则直线a和直线c的关系为().

A. 相交 B. 平行

C. 垂直 D. 以上都不对

12.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4.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个直角,它们的顶点不重合,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另一条边().

A. 相互平行

B. 相互垂直

C. 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

D. 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15. 图6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6. 如图7,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的是().

A. ∠1=∠3B. ∠2=∠3

C. ∠4=∠5D. ∠2+∠4=180°

三、解答题

17. 如图8,BE平分∠ABD,DE平分∠BDC,∠1+∠2=90°,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

18. 如图9,已知AD平分∠BAC,∠1=∠3.试说明:DE∥AC.

19. 如图10,已知AB⊥BC,BC⊥CD,∠1=∠2.试判断BE与CF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 第5篇

一、知识点:

二、基础训练:

1:①如图,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

找出图中所有的内错角;

找出图中所有的同旁内角。

②∠BAC和∠是和被所截的内错角;

∠ACD和∠是和被所截的同旁内角。

2.如图,给出下面的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①∠B=∠BEF,AB∥EF②∠B=∠CDE.AB∥CD

③∠B+∠BEF=180°,AB∥EF④AB∥CD,CD∥EF,AB∥EF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xKb1.Com

3.如图AB∥DE,∠B=150°,∠D=140°,则∠C的度数为()

A.60°B.75°C.70°D.50°

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4.如图,若∠1与∠2互补,∠2与∠3互补,则()

A.3∥4B.2∥5C.1∥3D.1∥2

5.如果线段AB是线段CD经过平移得到的,如图所示,那么线段AC与BD的关系为()

A.相交B.平行C.平行且相等D.相等

三、例题讲解

1、如图,从下列三个条件中:(1)AD∥CB(2)AB∥CD(3)∠A=∠C,

任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题,并说明理由。

已知:

结论:

理由:

2、如图,AD∥BC,∠A=∠C,BE、DF分别平分∠ABC和∠CDA,试说明BE∥DF的理由?

3、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H=4,平移距离为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角形

一、知识点:

1、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3、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4、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二、例题:

例1:填空:

①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4、7、x,则x的取值范围是;

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等于4,另一条边等于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③已知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化简|a+b-c|-|b-a-c|=;

④如图,在⊿ABC中,IB、IC分别平分∠ABC、∠ACB,

若∠ABC=50°,∠ACB=60°,则∠BIC=°;

若∠A=70°,则∠BIC=°;

若∠A=n°,则∠BIC=°;

所以,∠A和∠BIC的关系是。

⑤已知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4°,则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例1: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2°,

∠DAE=18°,求∠C的度数.

例2:如图,A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B=∠C,试说明AE∥BC的理由。

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BC的外角∠ACE,BD、CD相交于D,试说明∠A=2∠D的理由.

三、作业:

1、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B=36,∠C=60。求∠CAD和∠AEC的度数。

2、如图,OB、OC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若∠A=50°,求∠BOC的度数。

3、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BCDE内部时,请找出∠A和∠1、∠2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已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和是2400°,求这个内角的度数。

幂的运算

【知识梳理】

幂的运算性质: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m、n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为正整数);

④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把积中各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ab)n=anbn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⑤零指数:(a≠0);

⑥负整数指数:(a≠0,n为正整数);

【考点例题】

1.计算:___________.

2.=

3.一张薄的金箔的厚度为0.000000091m,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m.

4.若,则=.

5.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A、B、(-2x2y)3=-6x6y3

C、3ab2(-2a)=-6a2b2D、(-5xy)2÷5x2y=5y

6.计算

(1)(2);

(3)(-3)0-()-1+

7.若x=2m+1,y=3+8m,则用x的代数式表示y为.

8.已知a=355,b=444,c=533,则有()

A.a

第八章《幂的运算》水平测试

三、用心解答(共60分)

1.(本题16分)计算:

(1)(2)

(3)(4)

2.(本题10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2)

3.)若,解关于的方程.

4.已知,求的值.

5.已知2x+5y-3=0,求的值.

6、与的大小关系是

7、已知a=2-555,b=3-444,c=6-222,请用“>”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

8、若a=8131,b=2741,c=961,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9、计算(1)(2)(3)

第九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本章概念

1、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乘多项式:

2、乘法公式:

①完全平方公式:、

②平方差公式:

3、因式分解:

二、基础练习

1、计算:=________;(2x+5)(x-5)=_______.(3x-2)2=_______________;

(—a+2b)(a+2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⑴;⑵

3、多项式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

分解因式=.

4、分解因式:⑴ ;⑵=.

5、若a—b=2,3a+2b=3,则3a(a—b)+2b(a—b)=.

6、下列四个等式从左至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

A.;B.;

C.;D..

7、下列多项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

A.B.C.D.1

8、通过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一些代数恒等式,右图可表示的

代数恒等式是: ( )

A.B.

C.D.

9、如果多项式能分解为一个二项式的平方的形式,那么m的值为()

A.4B.8C.—8D.±8

10、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2)(x+y)(x2+y2)(x-y)

(3).(a-2b+3)(a+2b-3)(4).(m-n-3)2

11、分解因式:

(1)-5a2+25a;(2)25x2-16y2(3)x2+4xy+4y2;

(4)16a4-8a2+1(5)(6)x2-2x-8

三、应用

1、试说明不论x、y取什么有理数,多项式x2+y2-2x+2y+3的值总是正数.

2、已知a2-2a+b2+4b+5=0,求(a+b)的值。

3、求:(1)的值;(2)的值。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

【复习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知识梳理】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基础练习

1.写出其中一个解是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是.

2.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

3.已知,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则

4.方程x+2y=5的正整数解有

A.一组B.二组C.三组D.四组

5.方程组的解满足方程x+y-a=0,那么a的值是

A.5B.-5C.3D.-3

6.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人,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14场,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A.3场B.4场C.5场D.6场

7.如果.则x+y的值是___________.

8.解方程组(1)(2)

(3)(4)解方程组

9.己知y=x2+px+q,当x=1时,y=3:当x=-3时,y=7.求当x=-5时y的值.

10.某工厂用如图甲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竖式与横式两种无盖

的长方体纸盒.(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1)现有正方形纸板50张,长方形纸板l00张,若要做竖式纸盒x个,横式纸盒y个.

①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

②若纸板全部用完,求x、y的值;

(2)若有正方形纸板80张,长方形纸板n张,做成上述两种纸盒,纸板恰好全部用完.已知162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市公园的门票价格如下表所示:

购票人数1~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

票价10元/人8元/人5元/人

某校初一年级甲乙两个班共100多人,去该公园举行联欢活动,其中甲班有50多人乙班不足50人,如果以班为单位买门票,一共要付920元;如果两个班一起买票,一共要付515元。甲、乙两班分别有多少人?

2:某校初一年级200名学生参加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情况如下表,问这次考试中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各是多少人?

平均分

及格学生87

不及格学生43

初一年级76

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

1.已知a>b,c为任意实数,则下列不等式中总是成立的是()

A.a+cb-cC.acbc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中有一个B.是不等式的一个解

C.不等式的解集是D.不等式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3.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4.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B.a>1C.a≤-1D.a<-1

5.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6.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下列哪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A.B.C.D.

7.若不等式的解集为2

A.-2,3B.2,-3C.3,-2D.-3,2

8.某校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分给每位老人4盒牛奶,那么剩下28盒牛奶;如果分给每位老人5盒牛奶,那么最后一位老人分得的牛奶不足4盒,但至少1盒.则这个敬老院的老人最少有()

A.29人B.30人C.31人D.32人

二、填空题

9.不等式x-1≤10的解集是

10.不等式2x+9≥3(x+2)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__.

11.若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1,则的取值范围是.

12.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三、解答题

13,解不等式2(x-1)-3<1,并把它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xKb1.Com

14.解不等式组.

15.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16.(1)解不等式:5(x–2)+8<6(x–1)+7

(2)若(1)中的不等式的最小整数解是方程2x–ax=3的解,求a的值.

17.小宏准备用50元钱买甲、乙两种饮料共10瓶.已知甲饮料每瓶7元,乙饮料每瓶4元,则小宏最多能买瓶甲饮料.

18.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都扣3分。

(1)小明考了68分,那么小明答对了多少道题?

(2)小亮获得二等奖(70分~90分),请你算算小亮答对了几道题?

19.某公园出售的一次性使用门票,每张10元,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新近推出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活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两类:A类年票每张100元,持票者每次进入公园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50元,持票者进入公园时需再购买每次2元的门票。某游客一年中进入该公园至少要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类年票最合算?

第十二章《证明》

一、课上热身

1.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B)两条直线(C)同一条直线(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2.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例子是()

(A)∠1=50°,∠2=40°(B)∠1=50°,∠2=50°(C)∠1=∠2=45°(D)∠1=40°,∠2=40°

3、如图,下列条件中:(1)∠B+∠BCD=180°;(2)∠1=∠2;(3)∠3=∠4;(4)

∠B=∠5;能判定AB∥CD的条件个数有()

A.1B.2C.3D.4

4.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A、45°B、60°C、75°D、85°

5.“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命题。若a⊥b,b∥c,则.

7.若a∥b,b∥c,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ABC中,∠A=60°,∠B=2∠C,则∠B=______°

9.如图,直线1∥2,AB⊥1,垂足为O,BC与2相交于点E,若∠1=43°,则∠2=__

100.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ED′的延长线与BC交于点G.若∠EFG=55°,则∠1=_______°.

三、例题讲解

3、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0°,∠C=30°.

(1)求∠BAE的度数;

(2)求∠DAE的度数;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证明练习题 第6篇

2.已知如图,AC⊥BC,CD⊥AB,FG⊥AB, ∠1=∠2,求证:

3.已知如图,∠1=∠2,∠C=∠F,求证∠A=∠D

DE⊥AC

4.已知如图, AD⊥BC, EF⊥BC,∠1=∠2,求证:DG∥BA

5.已知如图,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练习 第7篇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A.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

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下图中,用数字表示的

1、

2、

3、4各角中,错误的判断是

A.若将AC作为第三条直线,则1和3是同位角

B.若将AC作为第三条直线,则2和4是内错角

C.若将BD作为第三条直线,则2和4是内错角

D.若将CD作为第三条直线,则3和4是同旁内角

3.如果角的两边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

A.相等B.互补

C.相等且互补D.相等或互补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B.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C.内错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D.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和另一条垂直

二、填空题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28°,则∠2=_______。

2.已知直线AB∥CD,∠ABE60,∠CDE20,则∠BED度。



3.如图,已知AB∥CD,EF分别交AB、CD于点E、F,∠1=60°,则∠2=______度。

4.如图,直线MA∥NB,∠A=70°,∠B=40°,则∠P=。

MN

P

AB

5.设a、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1)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2(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3)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6.如图,填空:

⑴∵1A(已知)∴_____________()⑵∵2B(已知)∴_____________()⑶∵1D(已知)∴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AOC与BOD为对顶角,OE平分 AOC,OF平分 BOD。请说明: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

2.已知:如图AB // CD,AD // BC。请说明:A=C,B=

D

3.已知;如图AB∥ED请说明:∠B+∠BCD+∠D=360°。

初一数学通用版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B

二、填空题 1.28°2.803.60°4.30°5.平行平行垂直 6.AB∥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解答题

1.分析:要证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只要证明OE、OF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证明 EOF为180°即可。

解:∵AOC与BOD为对顶角(已知)∴  AOC=BOD(对顶角相等)∵ OE平分AOC(已知)

∴ 1=AOC(角平分线定义)

21同理2=BOD

∴ 1=2(等量的一半相等)∵ AB为直线(已知)

∴ AOF+2=180°(平角定义)有AOF+1=180°(等量代换)即EOF=180°

∴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

说明:这是证明共线的常用方法。

2.分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已知条件可推出A与B互补,C与B互补,于是A=C,同理可证B=

D

解:

∵AB//CD ∴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 //BC(已知)

∴A+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C(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B=D

3.分析一:欲求三个角的和为360°须将三个角的和分解出两对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现只有一对平行线(这是已知条件),再添加一条直线即可构造出两对平行线。关键是这条线在哪里作更合适。再看求证三个角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得到方法一:

解:方法一:过C点作

CF//AB

∵AB//ED(已知)∴FC//E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BC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FCD +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BCF+∠FCD+D=360°(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即B+BCD+D=360°

分析二:欲证三个角之和为360°,已知周角是360°,故须将这三个角转化为周角。方法二:过C点作

CF // AB

∴ABC =B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D//AB(已知)

∴ED//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EDC=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CB+BCF +FCD=360°(周角定义)∴DCB +ABC+CDE=360°(等量代换)即BCD+B+D=360°

分析三:欲证三个角之和为360°,若转化为两个邻补角之和也是360°,这两个邻角要和三个角有紧密的联系才能解决问题。

方法三:延长AB、ED,过C点作

CF//AB

∴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 ED(已知)

∴ED // 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EDC=180°(平角定义)4+ABC=180°(平角定义)

∴1+4+EDC+ABC=360°(等量加等量和相等)2+3+EDC+ABC=360°(等量代换)即DCB+D+B=360°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第8篇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学生能力的改变。

●实验对象

选取自长春市103中学七年级各方面情况相近的两个班级, 二班和四班共84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选取A班为实验班, 共计42名学生;选取B班为对照班, 共计42名学生。

●实验变量

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为自变量, 以学生能力为因变量。

●实验假设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锻炼学生的探究、操作、推理、交流等能力, 因此, 实验者大胆假设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协作交流、问题解决等能力。

●实验过程

1对103中学七年级的各个班级学生做调查分析, 选取出学生能力、学生课上活跃度、师资分配等各方面条件相近的两个班级, 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2由东北师范大学理性信息技术研究院对实验班的师生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培训;3实验者在师生培训的同时编制评价量规;4实验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平行四边形判定》这一课的教学;5依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情况, 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教育技术学的13级研究生中选取7名研究生, 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应用量规对实验班学生能力进行测量, 每位研究生负责一组共6名学生的测量;6对照班进行《平行四边形判定》这一课的教学;7由上述7名研究生应用相同量规对对照班学生进行与实验班相同的测量;8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应用效果的评价

1.评价工具

本研究采用量规为评价工具, 其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量规制作者将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定指标。

2.评价过程

由7位研究生每人负责一组, 每组6名学生, 应用下页表1在课上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整理实验数据, 进行分析对照。

●实验数据及分析

1.实验数据

经整理得出, 实验班测量数据如下页表2所示。

经整理得出, 对照班测量数据如下页表3所示。

2.数据分析

(1) 观察分析能力

由下页图1可以看出, 实验班学生的得分集中在3分、4分, 而对照班学生的得分集中在2分、3分, 由此可分析出,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都具有较好的观察能力, 但是实验班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远高于对照班。因此得出结论, 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更有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 协作交流能力

由图2可以看出, 实验班学生的得分集中在3分、4分, 而对照班学生的得分集中在2分的居多, 由此可分析出, 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协作交流能力, 只是在传统环境下, 学生的主动性较差, 过多地依赖于教师, 动手能力不强, 容易产生思维惰性。因此得出结论, 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更有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

由下页图3可以看出, 实验班得分在3分和4分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相同得分的人数。由此可分析出,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总体上较弱, 目前还缺乏系统的培养锻炼, 但是我们从对比数据中可以发现实验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因此得出结论, 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更有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

由授课教师和在场研究生反馈, 实验者总结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环境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强烈, 更乐于主动思考;实践操作由软件支撑使得探究更为便捷, 使学生更乐于动手操作。由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 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协作交流、问题解决等能力。

平行线及其判定与性质练习题 第9篇

1、基础知识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3)平行公理是:。

(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

(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两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 _,那么,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 ______,______. 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 _____那么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

2、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图: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D点作DE∥AB交AC于N点.

5、已知:如图,∠1=∠2,求证:AB∥CD.(尝试用三种方法)

6、已知:如图,CD⊥DA,DA⊥AB,∠1=∠2,试确定射线DF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DF______AE.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______AE,只要证∠3=______.(3)证明过程:

证明:∵CD⊥DA,DA⊥AB,()∴∠CDA=∠DAB=______°.(垂直定义)又∠1=∠2,()从而∠CDA-∠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即∠3=______.∴DF______AE.(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如图,∠ABC=∠ADC,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且∠1=∠3.求证:AB∥DC. 证明∵∠ABC=∠ADC,11ABCADC.2∴2()又∵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111ABC,2ADC.22()∵∠______=∠______.()∵∠1=∠3,()∴∠2=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a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______c,只要证______∥______.(3)证明过程:

证明:∵∠1=∠2,()∴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______,c∥______,∴a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

11、如图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斜折过去,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再将BE翻折过去与BA′重合,BD为折痕,那么两条折痕的夹角∠CBD= 度.

图6

12、图(6)是由五个同样的三角形组成的图案,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36°、72°、72°,则图中共有___ 对平行线。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经直线垂直(C)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D)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段,则这条垂线段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14、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满足a⊥b,b⊥c,c⊥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b B.b⊥d C.a⊥d D.b∥c

平行线的性质 1.基础知识

(1)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①性质1: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两直线______,同位角______. ②性质2:两条平行线______,______相等.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性质3: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2.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果AB∥EF,那么∠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B∥DC,那么∠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F∥BE,那么∠1+∠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AF∥BE,∠4=120°,那么∠5=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DE∥A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E∥A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AB(),∴∠1+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1=∠2,∠3=110°,求∠4. 解题思路分析:欲求∠4,需先证明______//______.解:∵∠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1+∠2=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A=∠C,求证:∠B=∠D.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B=∠D,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AB∥CD,∠1=∠B,求证:CD是∠BCE的平分线.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CD是∠BCE的平分线,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1=∠B,()∴______=______.(等量代换)即CD是____ ________.8.已知:如图,AB∥CD,∠B=35°,∠1=75°,求∠A的度数. 解题思路分析:欲求∠A,只要求∠ACD的大小. 解:∵CD∥AB,∠B=3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1=75°,∴∠ACD=∠1+∠2=______。∵CD∥AB,()∴∠A+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B=50°.求∠D的度数. 分析:可利用∠DCE作为中间量过渡. 解:∵AB∥CD,∠B=50°,()∴∠D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AD∥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如果以∠A作为中间量,如何求解? 解法2:∵AD∥BC,∠B=50°,()∴∠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C∥AB,()∴∠D+∠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 解:过P点作PM∥AB交AC于点M. ∵AB∥CD,()∴∠BAC+∠______=180°()∵PM∥AB,∴∠1=∠______,()且PM∥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互相平行)∴∠3=∠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P平分∠BAC,CP平分∠ACD,()111______,4______22()11BACACD9022()14∴∠APC=∠2+∠3=∠1+∠4=90°()总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______。

11.已知:如图,已知DE∥BC,∠D∶∠DBC=2∶1,∠1=∠2,求∠E的度数.

12.问题探究:(1)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13.已知:如图,AB∥CD,试猜想∠A+∠AEC+∠C=?为什么?说明理由.

14.如下图,AB∥DE,那么∠BCD=().(A)∠2-∠1(B)∠1+∠2(C)180°+∠1-∠2(D)180°+∠2-2∠1 15.如图直线l1∥l2,AB⊥CD,∠1=34°,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

(15题)(16题)

16.如图,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EFD=60°,EP⊥FP,则∠BEP=______度.

17.王强从A处沿北偏东60°的方向到达B处,又从B处沿南偏西25°的方向到达C处,则王强两次行进路线的夹角为______度.

18.已知:如图,AE⊥BC于E,∠1=∠2.求证:DC⊥BC.

19.如图,AB∥CD,FG⊥CD于N,∠EMB=,则∠EFG等于().(A)180°-(B)90°+(C)180°+(D)270°-

20.已知:如图,CD⊥AB于D,DE∥BC,EF⊥AB于F,求证:∠FED=∠BCD.

21.以下五个条件中,能得到互相垂直关系的有(). ①对顶角的平分线 ②邻补角的平分线 ③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 ④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 ⑤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A)1个(B)2个(C)3个(4)4个

22.如图,AB∥CD,若EM平分∠BEF,FM平分∠EFD,EN平分∠AEF,则与∠BEM互余的角有().(A)6个(B)5个

(C)4个(D)3个

23.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是折痕,若∠EFB=3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1)∠C′EF=32°(2)∠AEC=148°

(3)∠BGE=64°(4)∠BFD=116°(A)1个(B)2个(C)3个(D)4个

24.如图,AB∥CD,BC∥ED,则∠B+∠D=______.

25.如图,DC∥EF∥AB,EH∥DB,则图中与∠AHE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26.如图,BA⊥FC于A点,过A点作DE∥BC,若∠EAF=125°,则∠B=______.(24题)

(25题)

(26题)27.已知:如图,AC∥BD,折线AMB夹在两条平行线间.

图1 图2(1)判断∠M,∠A,∠B的关系;

(2)请你尝试改变问题中的某些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建议:①折线中折线段数量增加到n条(n=3,4……)②可如图1,图2,或M点在平行线外侧.

28.已知:如图,∠B=∠C,AE∥BC,求证:AE平分∠CAD. 证明:

26.已知:如图,AB∥DE,CM平分∠BCE,CN⊥CM.求证:∠B=2∠DCN.

27.已知:如图,∠FED=∠AHD,∠HAQ=15°,∠ACB=70°,∠CAQ=55.求证:BD∥GE∥AH.

28.已知:如图,AD∥BC,∠BAD=∠BCD,AF平分∠BAD,CE平分∠BCD.求证:AF∥EC.

29.已知:如图,CD⊥AB于D,DE∥BC,∠1=∠2.求证:FG⊥AB.

30.已知:如图,AB∥CD,∠1=∠B,∠2=∠D.判断BE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上一篇:关于外出上网的检讨书下一篇:吴用的性格特点范文